中考復習專項訓練文言文閱讀-20題祥細答案與解析_第1頁
中考復習專項訓練文言文閱讀-20題祥細答案與解析_第2頁
中考復習專項訓練文言文閱讀-20題祥細答案與解析_第3頁
中考復習專項訓練文言文閱讀-20題祥細答案與解析_第4頁
中考復習專項訓練文言文閱讀-20題祥細答案與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20題

學校:班級:姓名:考號: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計20小題,每題15分,共計300分)

1.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甲】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乙】狼

蒲松齡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

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客,恐前后受其攻。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眼,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珞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

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丙】牧豎

蒲松齡

兩牧豎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樹,相去數十步。少頃,大

狼至,入穴失子,意其倉皇。豎于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

樹下,號且爬抓。其-■豎又在彼樹致小狼鳴急。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跑②

號如前狀。前樹又鳴,又轉奔之。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夏,奔漸遲,聲漸弱;

既而奄奄③僵臥,久之不動。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選自《聊齋志異?牧豎》)

【注】①牧豎:牧童。豎,童仆。②跑:獸類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氣息微

弱的樣子。

(1)下列每組句子中,畫線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意:目似瞑,意暇甚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B.敵:恐前后受其敵蓋以誘敵

C.止: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

D.前:恐前后受其敵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場主積薪其中B.其一犬坐于前C.恐前后受其敵D.屠自后斷其股

(3)對《天凈沙?秋思》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秋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對故鄉所發的情思。

B.曲中凄涼與溫馨的景象交織,催發了游子的感觸c

C.曲中“古道西風瘦馬”與“斷腸人”等詞句表明了游子漂泊之苦。

D.前三句用九個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營造出悲涼的氛圍。

(4)下面對《狼》這篇文章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I:)

A.文章主要告訴我們對待狼一樣的惡勢力,我們先作讓步,如果其得寸進尺,貪得

無厭,就應該勇敢地進行斗爭。

B.文章的基本情節依次是:遇狼——御狼——懼狼一殺狼。

C.“投以骨”和“復投之”表現了屠戶對狼的憐憫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現了狼的狡猾。

(5)下面對《牧豎》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選文從大狼身上體現偉大的母愛。

B.選文在刻畫狼時,云用了動作和神態描寫。

C.選文中開篇寫“謀分捉之”,以下從狼的側面處處體現了“謀''的結果。

D.“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號且爬抓”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刻畫了“狼”

的兇狠。

(6)請用“廣為文中畫橫線句斷句,僅限三處。

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跑號如前狀

(7)用現代漢語翻諼下面的句子。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2.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甲】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乙】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

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試卷第2頁,總46頁

【丙】學者猶種樹

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

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

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

(1)下列畫線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非淡泊無以明志明:堅定

B.非寧靜無以致遠致:達到

C.年與時馳馳:奔馳

D.非學無以廣才廣:增長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下車引之B.夫君子之行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曲肱而枕之

(3)對《次北固山下》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詩以對偶句開頭,既顯工麗,又覺跳脫。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那種人在江南、

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

B.第二聯的“風正一帆懸”寫得尤為精彩。本詩正是通過這一小景,呈現了平野開闊、

大江泛舟、波平浪靜等大景。

C.第三聯寫得妙絕。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舊年尚未逝云,

江上已顯露春意°兩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無比喜悅之情,令人想象到詩人已陶醉于江

南的美景中。

D.尾聯寫詩人正放舟于綠水之上,正向著青山之外的客路進發,看到北歸的大雁正掠

過晴空,想托雁兒捎信給在洛陽的家人.訴說自己內心深深的鄉愁。

(4)下面對《誡子書》這篇文章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說明了"淡泊"寧靜”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強調它們是與人的志向相關的。

B“學須靜也”的“學”已經不只是一般的學習,而含有修養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

"靜''也不只是單純的寧靜,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從反面說明了“淡泊”“寧靜”的重要性。

D.“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表達了君子不與外界同流合污、獨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5)下面對《學者猶種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運用對比的手法論述了學習的目的,寓含作者褒今貶古的情感態度,給人以深

刻的印象和啟不。

B.“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意思是說做學問就像是種樹一樣,春天欣

賞花開,秋天摘取果實。

C.從本文得知:古代求學的人是為了充實自己,以彌補自身的不足,現在求學的人是

為了取悅他人,向他人炫耀。

D.本文用種樹比喻學習,告訴我們學習要謙虛好學,永不滿足,切忌賣弄學問,自高

自大。

(6)請用7”為文中畫線句斷句,僅限三處。

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

(7)用現代漢語翻逢下面的句子。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3.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論語》十二章(節選)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

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

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

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1)讀準字音,是學好占詩文的第一步。請給下列句中的畫線字標注讀音。

①風正一帆懸

②人不知而不慍

(2)一詞多義是漢語中的常見現象。下列畫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學而時習之時不再來

B.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深信不疑

C.三十而立坐立不安

D.不逾矩不可逾越

試卷第4頁,總46頁

(3)完成下列語句的翻譯。

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譯: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0

②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譯:廣泛學習且堅定志向,仁德就在這里面了。

(4)完成下列小題。

①王灣的《次北固山下》沖,詩人欲借傳書,表達_______________

之情。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在河邊的感嘆告訴我們要_______________。"三軍

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借講述“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而人的志向不可改

變”的道理,強調了°

4.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3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

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選自《世說新語》)

客有問陳季方

劉義慶

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①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

樹生泰山之阿②,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

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注】①荷:擔負,承受。②阿:山的曲隅,角落。

(選自《世說新語》)

(D下列詩句畫線詞語有誤的一項是()

A水何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B.幸甚至哉侄IJ)

C.山島速崎(聳立)D.東喳碣石(登上)

(2)古人稱謂有謙稱和尊稱的區別,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B.君:一般是對對方的尊稱

C.家君:是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

D.令愛:是稱對方的兒子的敬稱

(3)下面對《觀滄海》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開篇點題,交代觀察的方位、地點及觀察對象。

B.詩中對海洋摹其形,繪其神,力求表現海洋包容萬物、動蕩不安的特征。

C.全詩虛寫、實寫結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懷的當是實寫大海的句子。

D.詩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壯闊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4)下列對《陳太E與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陳太丘與友期行,當朋友大約時,他次然臺大,表現了陳太丘心胸狹窄。

B.陳元方據理抗辯,小小年紀就表現出了“方正”之氣。

C.友人由“怒”而“慚”,不僅使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同時也表明友人知錯能改。

D.這個故事表明守信對于處世立身的重要性,勸告人們要做一個守信之人。

(5)下面對《客有問陳季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I)

A.故事的開頭客人真誠地向陳季方提問,是想從季方的父親那里學到為人之道。

B.陳季方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用巧妙的比喻回答了客人的提問。

C.陳季方把父親比作泰山一角的桂樹,生動地表現了父親的高大形象和高深修養。

D.陳季方的回答,不僅體現了其思維之縝密,反應之靈敏。還體現了兒子不議論父親

功德成敗的倫理觀念:>

(6)請用“廣為文中回線句斷句,僅限三處。

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

(7)用現代漢語翻談下面的句子。

君與家君期日中°曰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5.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觀滄海

[東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從生,百草豐茂,

試卷第6頁,總46zl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兩句。

(2)說說這首詩表現了曹操怎樣的理想和抱負。

6.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3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日:“白雪紛紛何所似?"兄

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

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1)多音字的讀音由其所在的語境決定,請給下列句中的畫線字標注讀音。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

②撒鹽空中差可擬

(2)下列各句中,畫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東膽碣石/膽危不懼B.俄而雪驟/暴風驟雨

C.公欣然曰/不以為然D.曰月之行;字里行間

(3)完成下列語句的翻譯。

①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②未若柳絮因風起°

(4)情因景生,景因情美。根據詩文內容,將下面這副對聯補充完整.

曹孟德觀滄海抒①

謝道福②展聰慧機智

7.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甲】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3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3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3

【乙】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

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子書》諸葛亮)

(1)請給下列句中畫線的字注音。

①水何澹澹澹:②淫慢則不能勵精淫:

(2)下列句中畫線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靜以修身。以,連詞,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B.非淡泊無以明志。淡泊,內心恬淡,不慕名利,

C.淫慢則不能勵精。淫,放縱。

D.意與日去。去,離開。

(3)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②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4)請根據【乙】文中的“靜'’這一觀點的闡述,談談你對“靜”的認識。

8.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次北回山下

王灣

試卷第8頁,總46頁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河中石獸

紀的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

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杷,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

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

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

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

矣,可據理臆斷歟?

(1)下列句中畫線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A.客路青山外,Q(xfng)舟綠(1U)水前。

B.潮(chao)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xuan)o

C.滄州南一寺臨河王(gan),山門紀(qi)于河。

D.是非木捶(fei),豈能為暴(Wo)漲攜之去?

(2)下列選項中與“求二石獸于水中”的“求”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求全責備R精益求精C.供不應求D.刻舟求劍

(3)下列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棹數小舟,曳鐵祀尋十余里無跡。翻譯:(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鉗.

(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沒找到(它們的)蹤跡。

B.如是再嚙,石又再轉。翻譯:照這樣再次沖刷,石頭又會再次(向前)翻轉。

C.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翻譯:不停止地翻轉,于是(石頭)反而逆流而上了。

D.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翻譯:可是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況太多了。

(4)王灣和紀啊都借物來喻理,請結合詩文內容說說兩文分別蘊含著怎樣的哲理。

9.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甲】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口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乙】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口:"白雪紛紛何所似?''兄

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

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丙】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客問無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

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丁】《論語》十二章(節選)

子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

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

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

十而從心所欲,不逾拒。〃(《為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

回也!〃(《雍也》)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下列對《次北固山下》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i)

A.詩的首聯點題,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漂泊羈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與尾聯的“鄉

書"“歸雁''遙相照應,表現了詩人將要回家的喜悅之情。

B.頷聯中“平”“闊”“正”“懸”四字煉得好:“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

態勢。

C.頸聯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

“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由此詩人想要借“歸雁”來給他傳遞家書。

D.本詩表達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對家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2)下列畫線詞的古今義相同的一項是()

A.擇其善者而從之B.亙以為師矣

C.與兒女講論文義D.太丘舍去

(3)解釋下列句中的曲線詞語。

①次北固山下次:

試卷第10頁,總46頁

②未若柳絮因風起因:

③三十而立立:

④元方入門不題顧:

(4)用現代漢語翻逕下面句子。

①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5)細讀《詠雪》一文,你認為謝太傅究竟滿意誰的答案?為什么?

(6)按要求回答問題。

①【丙】文畫線句屬于哪種描寫方法?表現出元方怎樣的性格特點?

②《論語》中有不少語句逐漸演化并固定為成語,請你寫出其中兩個成語。

10.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

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解釋下列畫線詞語的意思。

①意與日去()

②險躁則不能迨性()

③年與時馳()

④淫慢則不能勵精()

(2)翻譯下列句子。

①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②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3)對這篇短文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在這封書信中,諸葛亮勸勉兒子勤學勵志、修生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

最忌"淫漫"''險躁

B.從“學須靜也”可以看出,學習的環境對成就學業也很重要,只要環境安靜,就會有

更好的學習效果。

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從反面說明了“淡泊寧靜“的重要性。

D.“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說明了“淡泊”“寧靜”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強調它們是與人的志句相關的。

(4)《誡子書》跨越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時空,仍給人以強烈的震撼,請就此談談你讀

后的體會。

(5)這首散曲寫了哪些景物?(至少寫4個)

(6)這首散曲抒發了主人公什么思想感情?

II.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二)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

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力廬,將豆何及!

(三)狼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己盡矣,而

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孜。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洛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

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對《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首句寫景,次句敘事,后兩句抒情。

B.首句寫景兼點時令,突出了楊花的美麗和子規啼叫的悅耳,使人賞心悅目。

C.由“過五溪”可知遷謫之地的荒遠,流露出詩人對被貶友人的同情和掛念之情。

D.詩中將無知無情的明月當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詩人對友人的懷念和同情。

(2)下列句子中畫線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I:)

A.夫君子之行其不善者而改之

B.靜以修身可以為師矣

C.乃悟前狼假寐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而頃刻兩斃相委互去

試卷第12頁,總46頁

(3)解釋下面句中畫線的詞語。

①楊花落盡子規啼楊花:

②非寧靜無以致遠致遠:

③一狼洞其中洞:

④顧野有麥場顧:

(4)用現代漢語翻逢下面的句子。

①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②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5)選文(二)中諸葛亮圍繞學習告誡兒子成才要具備幾個條件?請結合文本簡述。

(6)選文(三)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表達方式?這則故事諷喻了什么?

12.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甲】次北固山下

客路育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乙】唐雎不辱使命(選段)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日: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

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

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

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

刺土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向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_L。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衩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

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編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丙】醉翁亭記(選段)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珊也。山行六七里,漸

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

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

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

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1)下列對《次北固山下》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i)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四聯之間層層相因,渾然一體。

B“日生殘夜”“春入舊年”寫日夜交替,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

C.尾聯運用設問,借用“雁足傳書”的故事寄托思鄉之情,使全詩籠罩著淡淡的思鄉愁

緒。

D.“客路”“行舟”與“鄉書”“歸雁”遙相呼應。

(2)下列句子中畫線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有亭翼然臨王泉上者/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魚我所欲也》)

B.徒以有先生也/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C.若夫日出面林霏開沖峨冠面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D.聶政之刺韓傀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3)解釋下面句中畫線的詞語。

①次北固山下次:

②請廣于君廣:

③而君逆寡人者逆:

④翼然臨于泉上然:

(4)用現代漢語翻徑下面的句子。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

②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5)【乙】文畫線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6)【丙】文中,作者“在乎山水之間”體現在哪些事上?

13.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乙】夫君子之行,贊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

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

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誡子書》)

試卷第14頁,總46頁

【丙】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

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畫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

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穿井得一人》)

(1)下列對【甲】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首句寫景,次句敘事,后兩句抒情。

B.“過五溪”說明友人經過了五溪,旅途艱難,也包含了詩人對友人的牽掛和惦念之情°

C.詩中將無知無情的明月當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詩人對友人的懷念和同情。

D.詩歌想象奇特,體現了李白詩的浪漫主義風格。

(2)和“夫君子之行”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下車引之B.君子之交C.久之D.國人道之

(3)解釋文中畫線的詞語。

①左遷:_______________

②靜

③枯

④聞

(4)翻譯句子。

①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5)【乙】文中作者認為成才成學的條件是什么?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6)閱讀【丙】文,請分別從丁氏的角度和“傳之者''的角度說說我們應該汲取什么教

訓?

14.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甲】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乙】夫君子之行,容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

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

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丙】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誠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

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

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以譽①者,安;

祿位尊盛,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以要②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

考③: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

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

(選自《韓詩外傳?周公誡子》)

【注】①儉:行為約束而有節制,不放縱。②畏:同"威",威嚴。③哲:明智,聰

明。

(1)下列句中畫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I)

A.非寧靜無以致遠致:達到

B.非學無以亡才廣:增長

C.險躁則不能治性治:修養

D.年與時馳馳:奔跑

(2)下列句中的“之”與“夫君子之行"中的“之''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學而時習之B.學者之大忌

C.擇善而從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下列對【乙】文有關內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誡子書,即作者諸葛亮寫給兒子,旨在勸誠、勸勉的信。

B“儉以養德”強調物質生活的低要求對個人品德修煉的關鍵性作用。

C.諸葛亮將立志、學習、成才三者緊密聯系在一起,告誡兒子要志存高遠,勤學成才。

D.文章雖不足百字,卻把修身治國的大道理談得透徹深刻,許多語句垂諸久遠。

(4)用現代漢語翻逕下面的句子。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臊則不能治性。

(5)用“尸給文中畫線句斷句(限斷兩處)。

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6)下列對《天凈沙秋思》的品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元曲,“天凈沙”是曲牌名,與內容沒有直接關系.

B.“夕陽西下”點名了特定時間,與首句的“昏''相呼應。

C.“小橋流水人家”描寫了作者記憶中故鄉的幽美、恬靜的景象,而今身在異鄉,越發

感到孤獨。

D.這首曲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畫面中,使主觀意緒和客

觀環境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7)下面對【丙】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周公將魯國土地封給伯禽。

B.周公洗一次頭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發,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接待賓客0

C.周公害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D.周公告誡伯禽要慎重。

試卷第16頁,總46頁

15.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卜.列各題。

【甲】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乙】夫君子之行,翰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

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

性。年與時馳,意與口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誡子書》)

【丙】李侍郎①級②,性聰慧。少時家貧,無覽③買書,乃借貸于鄰人。每一翻繹,

無不成誦。偶入城市,街衢④鋪店名號,皆默識之。后官翰林,庫中舊藏有《永樂大

典》⑤,公皆讀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難公無不立對人皆驚駭。

(節選自《嘯亭雜錄》)

【注】①侍郎:古代官名。②級(fu):李級,人名。③寬(zT):通"資",錢財,④

衢(qu):四通八達的道路,大路。(5)《永樂大典》::明朝永樂年間編纂的一部百科全

書式文獻集。全書有22937卷,11095加。

(1)下列畫線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逋子書(告誡,勸勉)B.意與日去(消失)

C.遙慢則不能勵精(放縱)D.險躁則不能造性(治理)

(2)下列句子畫線詞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去學須靜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B.日月之行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C.靜以修身可以為師矣

D.淫慢則不能勵精對子罵父,則是無理

(3)下列對【甲】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東臨碣石”中的“臨”,寫詩人登高觀滄海,起筆氣勢不凡。

B"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用動靜結合的手法描寫水波和山島。

C.詩中描寫了蕭瑟的秋風、洶涌的波濤,營造悲涼傷感的意境。

D.本詩寓情于景,體現詩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4)下面對【乙】文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作者寫這封家書的用意:告誡兒子要注重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

品德。

B.文中“靜”是一個核心詞語,“淡泊”“寧靜”是它的正面表現,“淫慢”險躁”則是其反面

表現。

C.文中常被人們引用年“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的兩句話是“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

學”。

D.文中“年與時馳,意與曰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從反

面論述,強調勤學刻苦,不能荒廢學業,暗含珍惜時間之意。

(5)下面對【丙】文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李級小的時候就很強明,很喜歡讀書。

B.李級小時候家里貧窮,買不起書。

C.李級在擔任翰林前就已經讀完《永樂大典》了。

D.同僚們對于李級能背誦那么多書感到很驚訝。

(6)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難公無不立對人皆驚駭。

(7)用現代漢語翻逕下面的句子。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16.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甲】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3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乙】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

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攻。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眼,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

試卷第18頁,總46頁

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丙】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為往曉之,曰:“天,枳氣耳,亡處忘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

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毗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

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1)下列對【甲】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通過寫作者在遠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見的壯觀景象,展現了詩人

寬廣的胸襟。

B.這首詩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

線條的炭筆畫一樣。

C.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表現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

氣魄,直接表達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D.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

(2)下列畫線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I:)

A.恐前后受其敵奈何憂其壞

B.一狼徑去太丘舍去

C.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學而時習之

D.復投之將復何及?

(3)解釋下面句中畫線詞語的意思。

①水何澹澹

②其人舍然大喜

(4)用現代漢語翻談下面的句子△

①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

(5)【乙】文中的屠戶是一個怎樣的形象?文章是如何塑造這個形象的?

(6)【丙】文主要運用什么描寫來反映人物的內心活動?這個寓言故事演化出的成語

是什么?我們常用這個成語諷喻什么?

17.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甲】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3

【乙】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

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1)請給下列句中畫線的字注音。

①水何澹澹澹:

②淫慢則不能勵精淫:

(2)下列句中畫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夫君子之行/千去所指B.非淡泊無以明志/耳聰目明

C.淫慢則不能勵精/淫辭穢語D.以觀滄海;游目騁觀

(3)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②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4)根據詩詞內容,將下面這副對聯補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男兒當奮起

聚賢才創偉業___________________

18.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蒲松齡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夏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

兩狼之并驅如故。

試卷第20頁,總46頁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致。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拒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i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洛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

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3

(1)解釋下列畫線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①止有剩骨止:

②場主積薪其中積薪:

③乃悟前狼假寐寐:

④恐前后受其故敵:

(2)翻譯下列句子。

①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

②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3)對這篇課文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屠戶由“弛擔持刀”到“暴起”,與狼由對峙到反攻,表現了屠戶的勇敢和沉著。

B.兩只狼一只“假寐”,一只“洞其中”,分工明確,配合默契,體現了狼的狡猾、陰險。

C.本文按照屠戶“遇狼一>懼狼一殺狼—御狼”的順序敘述故事,表現了屠戶的機智勇敢。

D.屠戶殺了一只狼后“方欲行,轉視積薪后“,說明屠戶的機警和細心。

(4)雷鋒說:“對待敵人就像秋風掃落葉一樣無情”。結合屠戶的做法談談為什么要這

樣對待像狼一樣的“敵人”呢?

(5)“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6)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9.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甲】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乙】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

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丙】狼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

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己盡矣。而兩狼之并卵如故。屠大窘,恐

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枳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

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

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句子中畫線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A.宋之丁氏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B.有聞而傳之者后狼止血前狼又至

C.聞之王宋君王我如浮云

D.求聞之者此巷屈伸呼吸

(2)下列對【甲】文《天凈沙?秋思》理解分析不E確的是()

A.用具有特點的景物寫秋,描繪了一幅絕妙的秋景圖。

B.景與情結合,表現了天涯游子的悲涼感情。

C.“夕陽”“大涯”交代了時間、地點。“斷腸人”今夜宿誰家?在“小橋流水人家

D.讀者是隨著秋思滿腹的主人公的腳步、視線、思緒進入這幅畫卷的。

(3)解釋畫線的詞語。

①斷腸人在天涯斷腸:

②年與時馳馳:_______________

③非淡泊無以明志淡泊:

④緩行甚遠綴:_______________

(4)用現代漢語翻逢下面的句子。

①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②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5)【丙】文主要寫了屠戶與狼斗智斗勇的經過。在與狼的較量中,“屠戶”的心理和

行動前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6)“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

核心是一個“靜”字。"靜''對于做人與學習有哪些意義?請根據【乙】文內容簡要概括。

試卷第22頁,總46頁

20.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

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曾子殺彘

韓非子

曾子之妻之①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②還,顧反③為女殺彘?。"要適市來,

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日:“特⑤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

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

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①之:至IJ,往。②女:同“汝〃,你。③反:同“返〃。④彘(zhi):豬。⑤特:

故意。

(I)下列詞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A.非淡泊無以明志淡泊:內心恬淡,不慕名利

B.年與時馳馳:迅速逝去

C.非寧靜無以致遠致遠:遠大的目標

D.意與FI去意.意志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學而時習之B.下車引之C.又數刀斃之D.夫君子之行

(3)下面對《觀滄海》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A.《觀滄海》借景抒情,詩人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

起。

B.《觀滄海》的基調是慷慨雄渾的.讀來讓人熱血澎湃,這首詩也是建安風骨的代表

作。

C.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水何澹澹山島竦

峙”寫的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寫的是靜景。

D.“日月之行,若山其中;星漢燦爛,若山其里。”作者運用想象,表現出博大的胸懷、

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

(4)下列對《誡子書》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本文好在主題鮮明,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學會淡泊寧靜,不能急功近利。

B.本文好在音韻和諧。它以對偶句為主,讀來能感受到文言文的韻律美。

C.本文好在表達靈動。它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點明“靜以修身”的觀點。

D.本文好在警句豐富、它既有勤學立志的警句,又有修身養性的名言。

(5)下面對《曾子殺彘》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曾子的兒子哭鬧是因為曾子上集市趕集沒有帶兒子一起去。

B.曾子準備殺豬是為了兌現之前其妻子對孩子的承諾。

C.曾子之妻阻止曾子殺豬,是因為她只是跟孩子開了個玩笑,她沒打算真殺豬。

D.本文講述的故事雖然時隔久遠,但今天看來依然受用,它意在教人誠實守信。

(6)用7”給《曾子殺彘》中畫線句子斷句。(限三處)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7)用現代漢語翻諧下面的句子。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試卷第24頁,總46頁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文言文閱讀20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計20小題,每題15分,共計300分)

1.

【答案】

D

B

D

C

D

(6)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跑號如前狀

(7)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禽獸的詭詐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

增加笑料罷了。

【考點】

狼(蒲松齡)

文言文比較閱讀

一詞多義

課內古詩詞曲閱讀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文言虛詞

占詩詞曲內容理解與分析

文言文內容理解與分析

文言斷句

文言翻譯

【解析】

【丙文參考譯文】

兩個牧童進山到狼洞,狼洞里有兩只小狼,他們商量后分別捉了一只,各自登上一棵

樹,兩樹相隔數十步。不久,大狼何來,進洞見狼崽不見了,神情十分著急慌張。牧

童在樹上抓扭小狼的擲、耳,故意使它痛叫;大狼聽到聲音抬頭一看,憤怒地跑到一

棵樹下,一邊號叫一邊往上爬。其中一個牧童乂在另一棵樹上使小狼著急地鳴叫;大

狼聽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聲四處張望,才望見另一棵樹上的小狼,于是離開這只小狼

奔向那只小狼,(它)邊刨樹干邊號叫像剛才一樣。(剛到這里)另一棵樹上的小狼又

叫,大狼又轉身奔去,嘴里不停地叫,腳不停地跑,這樣往返數十次,大狼奔跑漸漸

遲線,叫聲漸漸減弱;不久氣息微弱,僵直躺著,很長時間不動。牧童下樹一看,大

狼已經斷氣了!

【解答】

(1)A項,意:名詞,這里指神情、態度/動詞,想要,打算。

B項,敵:動詞,攻擊/名詞,敵人。

C項,止:動詞,停上/副詞,同“只”,只是。

D項,前:均表示“前面二

故選D。

(2)A項,第三人稱代詞,代指“麥場”。

B項,指示代詞,“其中”。

C項,第三人稱代詞,代指“狼工

D項,第三人稱代詞,代指“狼工

故選B。

(3)D項,“小橋流水人家”不是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4)C項,“投以骨”和“復投之”表現了屠戶的遷就退讓和狼的兇惡貪婪。

(5)D項,“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號且爬抓”一句沒有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6)畫線句主語為“狼”,寫的是狼的一連串的動作,“始望見之''意為"才望見另一棵

樹上的小狼”,句意完整,其前后均應停頓;“跑號如前狀”意為“(它)邊刨樹干邊號

叫像剛才一樣”,句意完整,其前應停頓。因此應斷句為: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

此趨彼/跑號如前狀。

(7)黠:狡猾。頃刻:一會兒。變詐:巧變詭詐。

2.

【答案】

C

B

C

D

A

(6)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

(7)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

【考點】

誡子書(諸葛亮)

文言實詞

課內古詩詞曲閱讀

次北固山下(王灣)

文言文比較閱讀

文言虛詞

古詩詞曲內容理解與分析

文言文內容理解與分析

文言斷句

文言翻譯

【解析】

【丙文參考譯文】

古時候求學的人都是為了充實自己,以彌補自己的不足;現在求學的人都是為了得到

別人的稱贊,只能說說罷了。古時候求學的人是為了別人,推行自己的主張來對社會

謀利;現在求學的人都是為了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求得升官。學習就跟種樹一樣,

春天可以賞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收獲它的果實;講解評論文章,就好像賞玩春天的

試卷第26頁,總46頁

花朵一樣;修養身心有利于推行自己的主張,就好像收獲秋天的果實一樣。

【解答】

(1)C項,句意為: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馳:疾行,指迅速逝去。

(2)A項,代詞,代指元方。

B項,助詞,譯為“的”。

C項,代詞,代指學問和事業。

D項,代詞,代指胳膊.

故選B。

(3)C項,“兩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無比喜悅之情,令人想象到詩人已陶醉于江南的

美景中“錯誤,第三聯闡述了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積極樂觀面對的

道理。

(4)D項,“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表達了君子不應虛度年華,要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

人的愿望。

(5)A項,“寓含作者褒今貶古的情感態度”錯誤,依據“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

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可知,應是寓含了作者褒古貶今的情感態度。

(6)畫線句中,“講論文章”與“修身利行”結構相同,其后應各自斷開;“春華也”中的

“也''表判斷,用于句末,應在其后斷開。因此畫線句應斷句為: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

利行/秋實也。

(7)淫慢:放縱懈怠。勵精:振奮精神。險躁:輕薄浮躁。治性:修養性情。

3.

【答案】

(I)①xu^n,②y(in

D

(3)①選擇他好的方面來學習,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

點,②懇切地發問求教,多思考當前的事情

(4)①歸雁,詩人對家鄉濃重的思念,②珍惜時間,堅定的志向對于一個人立身的重要性

【考點】

注音

課內文言文閱讀

課內古詩詞曲閱讀

《論語》十二章(《論語》)

次北固山下(王灣)

一詞多義

文言翻譯

文言文內容理解與分析

分析概括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意圖

把握主旨情感

古詩詞曲內容理解與分析

【解析】

此題暫無解析

【解答】

⑴“風正一帆懸”的“懸”應讀作“xMT;”人不知而不慍”的“慍”應讀作力血”.

(2)A項,按時/時機;

B項,誠信/相信;

C項,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

D項,都是“越過”的意思。

故選Do

(3)①擇:選擇。善者:好的方面,優點。

②切:懇切。思:思考。

(4)①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意為“我的家書應該送

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書到洛陽”,由此可知,詩人欲借歸雁傳書,

表達詩人對家鄉濃重的思念之情。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為“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形容時間

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意

為“軍隊的首領可以被改變,但是平民百姓的志向是不能被改變的“,孔子借講述“軍隊

的主帥可以改變,而人的志向不可改變”的道理,強調了堅定的志向對于一個人立身的

重要性。

4.

【答案】

B

D

C

A

A

(6)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

(7)您和我的父親約定在正午時分(同行)。(您)正午時分沒有到,就是不守信用;

對著兒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考點】

古詩詞曲內容理解與分析

觀滄海(曹操)

陳太丘與友期行(《世說新語》)

文化常識

文言文比較閱讀

課內古詩詞曲閱讀

文言文內容理解與分析

文言翻譯

文言斷句

文言實詞

【解析】

【參考譯文】

有人問陳季方說:“您的父親太丘,有什么功德,而擔負了天下如此崇高的名望?''季

方說:"我父親好比生長在泰山一角的桂樹。上有萬丈高峰,下有深不可測的深淵;上

受雨露澆灌,下受深泉滋潤。在這種情況下,桂樹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

試卷第28頁,總46頁

呢?我不知道我父親有什么功德。〃

【解答】

(1)B項,句意為:幸運得很,好極了。至:達到極點。

(2)D項,“令愛”是對對方女兒的敬稱,對對方兒子的敬稱應為“令郎”。

(3)C項,“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懷的當是實寫大海的句子”錯誤,根據“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可知,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懷的應為虛寫大海的句子。

(4)A項,“表現了陳太丘心胸狹窄”錯誤,根據“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待君久不至,

已去'“'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可知,應為表現了陳太丘的守時守信。

(5)A項,”是想從季芳的父親那里學到為人之道”表述錯誤,根據“有何功德而荷天

下重名?“可知,客人是想為難他的兒子,是不懷好意的。

(6)“上有……之……”和"下有……之……”句式對仗,應在“高”“淵”之后斷開。同理

可得,"上為……所……”與"下為……所……”句式對仗,應在“沾”后斷開。故正確的斷

句應為: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

(7)家君: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