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年級數學下冊集體備課記錄表
XXX二。一五學年第2學期
集體備課記錄組別:三年級數學組
任課教師:
216年2月
XXX集體備課記錄
時間
年級
備課內容
2016年2月290
三年級
地點
備課組長
辦公室科目
出席人員
數學
三年級下冊備課計劃制定
以新課程標準理念為指導,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培養學
生完整的數學表達為
研究主線,以二年級數學組為單位進行,在充分研究課程
標準和教材的前提下,集體商
談教學方法,共同研究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深入開展教
學創新,將創新思維教學引入
課堂同時兼顧學生的基礎和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提
高課堂教學效率。
1.集體備課,每學期不少于7次,時間為每周一下午放學
后,每次集體備課時間不
低于40分鐘。
2.備課組長提前一周確定中心發言人,由中心發言人準備
集體備課的內容。
3.中心發言人在集體備課前深入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反
復閱讀教學參考書及有關
資料。詳細介紹本單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聯系,單元
教學目的,每課課時分配,三
維教學要求,教材重點難點,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方法,
重點放在備教學設計上,研
究課堂教學結構,研究課堂教學環節,研究教學手段的利
用,研究教學過程的組織實施
方法等。力求教學創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入開展教
學創新,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
思維能力。
4.組內每位教師主動參與集體備課活動,各抒己見,充分
會商研究,推出改進意見。
(會商教學進程中碰到的各種教學問題,交流教學經驗,
取長補短)。
5.中心發言人綜合大家意見,改進教學設計,供本組全體
教師參考。
6.其他教師在這一教學設計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教學風
格,進行實施、修改、補
充、總結和反思,終究形成對某一教學內容的最優秀的教
學設計。
7.集體備課結束后做好記錄。
單元
第二單元
第三單元
主講人主備課文
指導
思想
具體
措施
《平移和旋轉》
電影院
《有多重》
《面積》
《分一分(二)》
具體
安排
第四單元
第五單元
第六單元
第七單元《小小鞋店》
XXX集體備課記錄
時間
年級
備課內容
2016年3月18日
三年級
地點
備課組長
辦公室科目
出席人員
數學
第二單元主備:《平移和旋轉》
1.借助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活動,體味軸對稱圖形的特
性;認識軸對稱圖
形,能用折紙的方法找出對稱軸;能直觀判斷出軸對稱圖
形。
單元教2.通過觀察升國旗、轉風車等現象,感知
平移、旋轉運動;能直觀判斷出平移
學目標和旋轉運動,能辨認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3.經歷分析軸對稱圖形特征和觀察物體平移、旋轉運動的
過程,發展空間想象
能力;在剪紙等實際操作中激發數學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
重點
1.認識軸對稱圖形,能用折紙的方法找出對稱軸;能直觀
判斷出軸對稱圖形。
2.能直觀判斷出平移和旋轉運動,能辨認簡單圖形平移
后的圖形。
本單元的研究活動是在學生研究了二年級結合實例,感知
平移、旋轉和軸
課本
分析
對稱現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感知,感
知平移、旋轉和軸對
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給出簡單軸對稱圖形的一半和
對稱軸,直觀地描述
或剪出它的另一半;能辨認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教法
學法
指導
1.引導學生學會借助生活經驗進行研究。
2.引導學生用觀察法。
3.借助數學活動,激發研究數學的興趣。
教學設計:
平移和旋轉(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和分類活動,初步感觸感染平移和扭轉現
象,直觀體味它們的特點。2.結合在方格紙上平移物品的操作
活動,體味平移活動的進程。
教學重點:感受平移和旋轉現象,直觀體會它們的特點。
教學難點:結合在方格紙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動,體味平
移活動的進程。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觀察上面的現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導學新課
1.出示課本的主題圖。
這6幅圖都是生活中的現象,你能把他們分成兩類嗎?
國旗在上升,方向盤在轉動,推拉窗,旋轉風車,推箱子,
指針在轉動。
課件動畫演示相同的現象。學生觀察。
生:國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線活動的
生:方向盤在轉動,旋轉風車,指針在轉動,都是圍繞一
個中心旋轉的。
2.認一認
國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線活動的。就是
平移。
方向盤在轉動,旋轉風車,指針在轉動,都是圍繞一個中
心旋轉的。就是旋轉。問題:平移和旋轉的不同點是什么?
平移都是沿直線運動的。
旋轉都是圍繞一個中心旋轉的。
3.試著做一個平移或扭轉的舉措。
學生勇敢嘗試,能夠上臺給大家展示,并說說這個
舉措的特點。大家來判斷。
4.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平移和旋轉的例子。與同伴交流。
生:電梯的運動,滑滑梯,用拖把拖地都是平移。
生:扭轉門,抽獎轉盤,車輪子都是扭轉。
三、鞏固練
1、完成課本練一練第1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
1.課堂作業:課本“練一練”的2題。
2.課后作業:練冊
六、板書設計
平移和扭轉
平移都是沿直線運動的。
旋轉都是圍繞一個中心旋轉的。
7、教學反思
XXX集體備課記錄
時間
年級
備課內容
2016年4月10日
三年級
地點
備課組長
辦公室科目
出席職員
數學
第三單元主備:《電影院》
1、會計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單元教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進程。
學目標3、能靈活應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并能對結果的公道性進行
判斷。
教學1、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和不進位的)的筆
算方法。
重難點2、乘積的定位,理解乘的順序落第二部分積的譽
寫方法。
本單元主要是研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在此之前,學
生已經研究了兩
教材
分析
位數乘一位數筆算和兩位數乘整十數口算,這為過渡到本
單元內容的研究起到
了鋪墊感化。研究這部分內容,有益于學生完整地掌握整
數乘法的計較方法,
為后面研究乘數數位是更多位的筆算的乘法奠定基礎。
教法
學法
指導
1.引導學生從巳知的、熟悉的知識入手進行研究。
2.學會主動總結、歸納筆算方法。
3,培養類比及分析概括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教學設計:
《電影院》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結合“電影院”的具體情景,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
乘法的計較方法。2.對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能進行估算和
計較,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二、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的算法和算理。
三、教學難點:
應用所學的常識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進程:
師:上課之前我們先來進行熱身活動,看看我們的
同學們對前面常識掌握的怎么樣。(一)創設情景,
引入新課
師:(播放歌曲)這不同學們喜歡的電影《爸爸去
哪兒》已經上映了,我們的老朋友淘氣、XXX他們學校
組織同學們去電影院看電影了。(板書:電影院)我們
也一起去看看吧。師:看,他們來到了售票處,準備
買票進去了,可是他們遇到一些數學問題,XXX想讓我
們幫忙解決,一起去看看吧。
1.(課件出示主題圖:共有21排,每排可坐26人,我們
有500名同學,坐的下嗎?)師:你從這幅圖上得到什么數學
信息?
生:共有21排,每排可坐26人,我們有500名同學,坐
的下嗎?
師:對,500個座位坐的下嗎?請同學們想一想怎么解決
這個問題?
(學生會商,教師巡視并指導)
師:哪個小組同學愿意跟我們分享一下你們是怎樣想的?
生:把21算作20,26算作25,20x25=500,夠
生:把21看成20,26看成30,20x30=600,夠
師:其實這是我們以前研究的估算的方法,到底夠不夠呢?
我們學完這節課就曉得了。2.淘氣還有一個問題想要我們幫忙
解決,看看到底是什么問題?
(課件出示: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師:請同學們一同讀一讀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怎么列
式?
生:26x21=或者21x26=(板書)
師:其實26乂21=和26乂21=是一樣的,對吧?請同學們用
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較?把它寫在你的練本上。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并指導,個別學生黑板演練)
生1:26x20=52026x1=26520+26=546
生2:21x20=42021x6=126420+126=546
生3:豎式計算
26
x21
26
52
546
問:第一種算法的同學,你是怎么計算的?
生:將21拆成20和1,再用20和1分別和26相
乘,再將兩個積相加。
問:第二種算法的同學,你又是怎樣計較的?
生:將26拆成20和6,再用20和6分別和20相乘,再
將兩個積相加。
師:其實這兩種方法都是相同的,都是把未知的乘數轉化
為我們學過的乘法或者加法。問:第三種,豎式計算這種方法
的同學,你是怎么計算的?
(學生講臺上邊說邊演示)
生:我先寫26x21,注意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用乘數
21的個位上的“1”去乘26的每一位數,(師:也就是26是
26x1板書)所得的積26的個位數字與乘數21的個位對齊,
再用乘數21的十位上的“2”分別乘26的每一位數,所得的積
52的末位數字要與乘數“2”要與乘數“2”對齊(師:也就是520
是26x20板書)最后在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最后的546也
就是26+520)
師:說的真棒。同學們有沒有疑問?(沒有)
那教師想問:
(1)乘數21的2表示什么?
生:十位上的2表示2個十,也就是20
(2)積“52”中的2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
生:它是十位上的2與26相乘得到的,表示52個十,也
就是520,個位上的能夠省略不寫。
師:同學們明白了嗎?今天我們學的知識與前節課研究的
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我們研究的是要進位的乘法。對,這就是我們今
天要研究的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計較。列豎式計較時,
先用第二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分別去第一個乘數,用哪一位上
的數去乘,乘得的積就要和那一位對齊,哪一位上乘積滿幾十,
就向前一位進幾,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3.師:說的不錯,師:這道題完成了嗎?
500個同學去看電影坐得下嗎?(坐的下)剛剛那末多種
估算方法都能夠,(邊指邊說)只是這種最接近實際答案。當
前我們計較的時分能夠先估算一下。
4.師:你認為那種方法好一些?豎式匕算與前面兩種方法
有什么不同點和相同點?生:我認為豎式計算比較簡單,第一
種方法和豎式計算是一樣的,只是寫法不同。5.問:再進行豎
式計算時,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學的?
生:注意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注意進位。
(三)鞏固聯系
師:這個提醒非常有用,接下來歡迎來到智慧大闖關,你
們敢接受挑戰嗎?(敢)師:1.好,歡迎來到第一關。
(1)24x28=(2)15x36=
每組找一個同學黑板演練,集體訂正
2.好,歡迎來到第二關,數學門診,看看那個同學
的眼睛最厲害。
①42(2)23
X26X12
24246
8423
108269
3.恭喜同學們,歡迎來到三關。
一個壞了的水龍頭每分要白白流掉68克水,1時要浪擲
掉幾何克水?
(提示學生注意注意單位:1時=60分)
讓學生黑板演練
4.師:接下來歡迎來到第四關——蹺蹺板
5x12=()X6
54x12=()x36
拓展:
觀察上述算式,想想不計較能直接得到16x25的結果嗎?
(讓學生多說一說)
(四)課時小結: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計算,在列豎式
時要注意什么?
五、板書設計
電影院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
共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500人,坐得下嗎?
(1)21
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20,6
20x25=500,夠
x21
(2)2120,2630
26.......26X1
21x30=630,夠
52.......26x20
546........26+520
答:這個電影院一共有546個座位。
六、教學反思
XXX集體備課記錄
時間
年級
備課內容
2016年4月20日
三年級
地點
備課組長
辦公室科目
出席人員
數學
第四單元主備:《什么是面積》
1、讓學生結合具體實例和畫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
義。
2、讓學生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
策略的多樣性。
單元教
學目標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
初步的空間觀念。
4、使學生在活動中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并
發展與人合作交流
的能力。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實例和畫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教學
教學難點:
重難點
1、理解圖形面積的含義。
2、能夠正確的判斷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研究了計算長
方形和正方形周
長的基礎上來進行研究的。教材將認識面積和面積單位放
在一課時進行課堂教
課本
分析
學比較充實。而新課標教材認識面積獨立成節。教師必須
吃透教材編寫意圖,
利用廣泛的課程資本來教學,在研究本課常識進程中,要
結合學生熟識的事例
來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從而為后續的面積單位的研究和
面積計算的研究做好
準備。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感觸感染到物體表面和封閉圖形有
大有小,也從各種媒
教法
學法
指導
XXX知道“面積”,能用“面積”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要
上升到數學的認識,
尚需要豐富大量的表象和大量的實踐操作,以達到對知識
的理解的目的。在理
解“面積的意義”的同時,為后續研究做好準備。
教學設計:
《什么是面積》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研究了計算長
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來進行研究的。教材將認識面積和
面積單位放在一課時進行課堂教學比較充實。而新課標教材認
識面積獨立成節。教師必須吃透教材編寫意圖,利用廣泛的課
程資源來教學,在研究本課知識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熟識的事
例來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從而為后續的面積單位的研究和面
積計算的研究做好準備。
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感受到物體表面和封閉圖形有大有
小,也從各種媒介中知道“面積”,能用“面積”表達自己的想法。
但是要上升到數學的認識,尚需要豐富大量的表象和大量的實
踐操作,以達到對知識的理解的目的。在理解“面積的意義''的
同時,為后續研究做好準備。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具體實例和繪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
義。
2、讓學生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進程,體驗比較
策略的多樣性。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
初步的空間觀念。
4、使學生在活動中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并
發展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實例和畫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1、理解圖形面積的含義。
2、能夠正確的判斷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具準備:
學具盒、各種實物、課件等。
教學進程:
一、巧設情景
二、操作感觸感染,認識面積
1.動手觸摸,感受物體表面
教師是這樣設計的請同學們拿起數學書,摸一下它的封面。
并指導摸數學書的方法:五指伸直并攏,認真地、慢慢地摸這
個封面的全部,靜靜地感受滑滑的平平的感覺。接著老師讓學
生摸牙膏盒的幾個面進一步感受面,然后教師讓學生摸橘子面,
通過摸橘子面使學生得知物體的表面有平曲之分。
2.恰當引導,描述面積。
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都有表面。這些面有大,有小,
通過大小比較得出概念。在數學中,我們把物體的表
面的大小,稱為它們的面積。
3.初步感觸感染面積。
結合課件:那末,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
面的面積)師:現在如果有人問你手掌的面積是指——(手掌
的大?。?。
(老師手掌和學生手掌放到一起)看到這兩個手掌你有什
么想說的嗎?能用剛剛學的這個詞來說一說嗎?通過測量數學
書封面有幾個手掌面大,既培養學生估算能力也滲透了猜測驗
證推理等研究方法。摸面游戲讓學生用不同的感官感受面積又
提高了研究興趣。
4.認識平面圖形的面積
(1)教師牙膏盒的上面畫在黑上,讓學生觀察由體到形
的轉變。
(2)經由過程涂色進一步感觸感染長方形的大小。
(3)課件演示洽圖形涂色發明懸念指導學生探究只要封
閉圖形面積才能確定。教師追問我們都學過那些平面圖形一一
列舉,找出角不是封閉圖形,嘗試比較,深化理解。經由過程
教師的追問對面積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指導學生歸納綜合出
面積的完整概念。體現出在豐富的生活背景上研究數學,建立
概念。在成心義的實踐活動中強化概念。教學進程比較好地體
現了新課標的“讓學生經歷常識形成的全進程''這一理念。做到
了層層推進、環環相扣。
三、實踐操作,體驗策略的多樣性
1、課件出示北極冰層對比圖利用觀察法直接能比
較出大小,能不失機遇進行環保教誨。
2、課件出示一個長方形(4X10)和一個正方形
(6X6)讓學生比較它們的大小。學生靠眼睛觀察很
難確定結論,激起沖突。再指導學生借助教師提供的
學具,同桌協作交流,自主選擇工具進行測量比較。
讓學生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
這一環節是整節課教學的難點,這里放膽讓學生充分自在
發揮,學生能夠將兩個圖形堆疊后,再進行觀察;能夠用數方
格的方法;還能夠用長方形紙條擺一擺數一數……這樣學生更
能豐富對面積概念的理解,最后經由過程“你覺得哪種方法更
好些”的問題的爭論,讓學生初步感知數方格子的方法比較準
確方便。
3、通過數方格游戲,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要想比較出結果,需要確定方格的大小,也就是面積單
位必須統一。在具體的情境讓學生體驗到統一面積單位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感受到數學知識是從現實生活的需要中產生、發
展的。并且激發起學生對研究面積單位的興趣和內心的需求。
4、通過用手勢區別周長與面積的活動,整個課堂結構首
尾照應,更是妙用對比的研究策略°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是
很容易把面積與周長混淆的,即便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還是有
一部分學生不能正確地區分。教師的設計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
面積和周長的區別,強化了對新概念內涵的理解,并且鞏固了舊
知識,為后續研究打好基礎。
四、實踐運用,解決問題。
比較兩個圖案的大小的練設計,體現了轉化數學思想方法
的重要。在有意義的實踐活動中強化概念。小學生思維正處于
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過程對具體形
象存在著依賴性。XXX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了操作練,
激發了學生濃厚的研究興趣。
五、板書設計
面積
物體表面或者封閉圖形的表面的大小
黑板、課桌面、書本面、多邊形
六、教學反思
XXX集體備課記錄
時間
年級
備課內容
2016年4月270
三年級
地點
備課組長
辦公室科目
出席人員
數學
第四單元公斤、克、噸主備:《有多重》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相識各種稱重工具,認識質量單
位公斤、克、噸,感
受1千克、1克、1噸的實際質量。
單元教
2、掌握公斤、克、噸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學目標
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公斤、克、噸有關的簡單實際
問題,感觸感染質量單位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了解各種稱重工具,認識質量單
位千克、克、噸,感
受1千克、1克、1噸的實際質量。
教學
重難點2、掌握公斤、克、噸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
的換算。
本單元分為“有多重”和“1噸有多重”兩節。第一節從學生
的認知水平
教材
分析
出發,先從認識千克開始,在感受1千克有多重的基礎上,
再認識克這個很小
的質量單位。認識完千克和XXX,再通過生活實例幫助
學生認識噸這個質量單
位。通過生活實例幫助學生領悟質量單位是本單元的鮮明
特點,因此因此選取
合適的單位衡量物體的質量就成了本單元的重點和難點。
1、幫助學生感受1千克有多重,老師可以事先稱量幾種
質量為1千克的物體,
先讓學生猜一猜哪個重,然后采取用手掂量的方式感受1
千克有多重。
2、幫助學生感觸感染1克有多重。由于克這個質量單位
很小,學校不易直接感觸感染。
教法
學法
建議
教師可事先稱量一些小物體,不如一個乒乓球、一張紙、
幾根牙簽等。然
后讓學生估測這些較小的物體,以幫助學生感受克這個質
量單位。
3、借助于天平的跌碼,幫助學生感受克這個質量單位。
借助于較大的天平跌
碼,幫助學生感觸感染1公斤有多重。
4、讓學生利用天平、臺秤、電子稱等稱量工具,自行稱
量一些物體的質量。
5、通過生活中的實例,體會噸這個較大的物體質量單位。
教學設計
有多重
課本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千克、
克、噸?!稊祵W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
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
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
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研究數學的重要性。本棵從
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先從認識千克開始,在感受1
千克有多重的基礎上,再認識克這個很小的質量單位。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認識質量單位公斤和克,
曉得“1公斤=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計較。
2、相識1公斤和1克的實際質量,能按照生活實
際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
3、能運用千克和克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
受質量單位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重、難點
重點: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觸感染并認識質量單
位公斤和克,相識1公斤和1克的實際質量,
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難點:掌握“1公斤二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讓學生從桌上任拿2個物品掂一掂,說一說誰比較輕,誰
比較重。
二、探索新知
1、匯報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師:同學們收集的資料非常好!同學們剛才說到的XXX和
千克就是國際上統一使用的質量單位,用來表示物品的質量,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克和千克!(教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2、認
識秤。
師:要想知道物品的準確質量可以用秤來稱,在生活中你
見過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見過?生匯報:盤秤、臺秤、電子秤、
天平、彈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3、簡單介紹天平和盤秤的用法。
4、認識XXX。
(1)稱一稱。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天平和臺秤,研究了它們的使用方法。
現在我們就用臺秤或天平稱出桌上的蘋果、鹽、幾粒黃豆、幾
個回形針的質量。同學們稱完之后寫清物品的名稱和質量做好
記錄。看在3分內哪組同學稱的物品最多,哪組就是優勝組!
學生分組稱物品。(2)說一說。你稱的這些物品的重量。
師:這些比較輕的物品,同學們都使用克作單位。
很好!克用字母g來表示。(師邊說邊板書:克——g)
(3)掂一掂。
師:你知道1克有多重嗎?把你們剛才稱的1克的
物品拿出來,比如一枚2分的硬幣,放在手里掂一掂,
感覺一下1克,有什么感覺?
(4)找一找。
師: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克?
師:同學們能夠結合自己的物品體味1克的質量太棒了!
(5)猜一猜。
師:同學們不要稱,猜一猜幾粒黃豆的質量大約是
1克?幾粒大米的質量大約是1克?幾個回形針的質量大
約是1克?猜完當前再稱一稱看對不對?學生分組活
動,并交流匯報。(6)估一估。
(7)師: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任選3?4件物品合在一起,先
估一估它的質量,然后再驗證估計得準不準。比一比誰估計得
最準!
5、認識千克。
(1)教師介紹。
師:剛才有的組的同學稱的物品合在一起的質量達到
1(X)0多克甚至2000多克,在記錄的時候是不是要寫很多數,
如果不注意還有可能寫錯,是不是不方便?怎么辦呢?師:我發
現我們班有的同學非常聰明。結合課前的調查知道,較重的物
品要用千克表示。非常好!稱較輕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單位。
稱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單位的,千克用XXX表示。(師邊
說板書:千克——kg)師:同學們剛才稱的鹽一袋是50克,兩
袋鹽就1千克。一袋牛奶是250克,4袋牛奶也是1千克。
(2)掂一掂。
師:請大家掂一掂兩袋鹽或4袋牛奶,感觸感染一下1公
斤有多重。
(3)找一找。
師:1千克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1公斤,也就是
2斤。那么在你周圍還能找到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也是
1千克?
(4)拎一拎。
師:請同學們想辦法任意稱出幾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
拎一拎。學生有的把幾個小組的鹽都收集起來拎一拎,有的把
書包稱一稱再拎一拎。
(5)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以克和公斤為單位說一說生活中熟悉的物品
質量。
6、教學.公斤=1000克”。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克與公斤,那末克與公斤之間
有什么關系呢?XXX才是1公斤呢?請同學們猜一猜,
然后想舉措驗證!
三、鞏固練
1、出示課本第46頁的圖。
師:說一說上面物品的質量各是幾何?
(1)指導學生看笫一個秤面上的刻度。
師:從秤面上看這個秤最多可以稱多重的東西?兩個雞蛋
重多少?一個雞蛋重多少呢?(2)第2小題生獨立完成。
2、教科書第46頁“練一練”的第2題。
讓學生直接填在教科書上,集體訂正。
3、教科書第46頁第5題。
1公斤的棉花和1公斤的鐵比較,哪個重些?
4、單位用錯的日記。
師:老師這里有一篇日記請同學們認真閱讀,你能發現什
么?早晨,我在2千米高的床上起來,用18分米的牙刷刷牙,
洗臉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厘米高的牛奶,吃
了一個65千克的雞蛋,然后背起3克的書包上學去了。
四、課堂總結
師:學到這里,你有什么收獲?
你能和我們分享一下嗎?
五、板書設計
有多重
克------g千克----kg
1公斤二1000克
1kg=1000g
六、教學反思
XXX集體備課記錄
時間
年級
備課內容
2016年5月8日
三年級
地點
備課組長
辦公室科目
出席人員
數學
第六單元主備:《分一分(二)》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在動手分一分中體味一個團體能夠由很多個個體構成,
會用分數表示
單元教
它的一部分,進一步拓展分數的意義。
學目標
3、在研究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地獨立思考和主動嘗試的
研究風格。
4、會用涂一涂、圈一圈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1、體會一個整體可以由許多個體組成,會用分數表示它
的一部分,進一
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
2、注重學生在結合情境,多動手操作,獨立思考,互相
交流的過程中,
重難點
一步深入理解分數的含義。
感受不僅一個個體可以看作是一個整體,許多個個體也能
看作是一個整體,進
分一分(二)本單元的第二課時,是對分數意義認識的進
一步拓展,一個
整體不僅可以是一個個體,也可以由許多事物組成的集合,
我們可以用分數表
教材
分析
示團體與部分的相互關系,從而體現分數的必要性和實際
性,用分數來描述現
實生活中的分數現象。教材中試一試體現了結合情景的分
數,還有思考題是對
整體相對性的意義的拓展。
經由過程上一節課分一分(一)的研究,學生已經會認、
讀、寫簡單分數了,
教法
學法
指導
并理解了分數的初步含義,即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其中的一份或
幾份用幾分之幾表示,本節課在上一節課的基礎上,結合
具體情景和實際操作,
聯系生活,體會分數的另一種含義,即一個整體還
可由多個個體組成,通過步
步深入,讓學生進一步真正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設計:
分一分(二)
課本分析
分一分(二)本單元的第二課時,是對分數意義認
識的進一步拓展,一個整體不僅可以是一個個體,也
可以由許多事物組成的集合,我們可以用分數表示整
體與部分的相互關系,從而體現分數的必要性和實際
性,用分數來描述現實生活中的分數現象。教材中試
一試體現了結合情景的分數,還有思考題是對整體相
對性的意義的拓展。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在動手分一分中體會一個整體可以由許多個個體組成,
會用分數表示它的一部分,進一步拓展分數的意義。
3、在研究進程中勉勵學生主動地獨立思考和主動嘗試的
研究風格。
4、會用涂一涂、圈一圈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一個整體可以由許多個體組成,會用分數表示它
的一部分,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注重學生在結合情境,多動手操作,獨立思考,互相
交流的進程中,感觸感染不但一個個體能夠看作是一個團體,
很多個個體也能看作是一個團體,進一步深入理解分數的含義。
教學準備
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進程
一、復導入
要求學生讀一讀分數,并說一說分數。(指名匯報。)
師:能舉一個實例說一說嗎?(指導說說)
2、說一說。
[設計理念:通過這一環節,調動學生的探索研究的積極
性,同時也明確了我們的活動目標。]
3、導入:我們已經研究了分數,并且曉得什么是分數。
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分數,進一步相識分數的意義。
二、活動體驗,主動探索
1、認真觀察,再說一說。
同桌討論:說一說每種顏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
的幾分之幾。(指名匯報)
2、分一分。
同學們,剛才的正方形是教師設計的,聽說你們動
手操作的能力特別強,請你們來展示一下的動手能力,
好不好?自己動手設計。
請同學們把剪好的附頁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煤炭制品企業市場競爭力提升策略與考核試卷
- 游樂設施施工法律法規知識考核試卷
- 電氣靜電及雷電安全防護技術考核試卷
- 稀土金屬冶煉工藝考核試卷
- 玻璃防眩光涂層開發考核試卷
- 礦山電氣系統設計與優化考核試卷
- 畜牧機械質量管理與可靠性考核試卷
- 海底古海洋學研究中心考核試卷
- 海上旅游目的地營銷策略考核試卷
- 遼寧省葫蘆島市高中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三第10次統練數學試題含解析
- 白細胞疾病及其檢驗(血液學檢驗課件)
- 案例3 哪吒-全球首個“海空一體”跨域航行器平臺
- T-CTSS 3-2024 茶藝職業技能競賽技術規程
- 車隊運營中的司機管理策略研究
- 新生兒臍部出血的護理
- 實驗室的智能化設計與建設
- 《中國海洋大學》課件
- 排污許可管理培訓課件
- 《鹽津鋪子公司盈利能力探析實例報告(10000字論文)》
- 2025年中考語文課內名著閱讀專題復習:第10部 《水滸傳》課件
- 案例:中建八局綠色施工示范工程綠色施工(76P)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