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美術教案_第1頁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美術教案_第2頁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美術教案_第3頁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美術教案_第4頁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美術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課形的魅力

總課時: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形狀是構成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掌握形狀的概念和形式,并學會應用各種形狀來組成藝術畫面。

2、通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嘗

試自己動手,運用構成原理創造各種畫面。并從中體會到樂趣。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形狀的概念和形式。

2、學會運用各種造型組成畫面。

教學策略:引導點撥示范演示

教具學具:彩紙、掛歷紙、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一、目標導學:

1、欣賞各種平面形狀

師問:看了這些形狀,你們能給它們歸類嗎?為什么?

2、板書課題:《形的魅力》

二、自主學習I:

1、《形的魅力》的特點(學生討論找規律)展示各種形狀。

師問:請找一找它們有什么規律(學生討論)

師小結:形是構成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點、線、形狀、色彩

等)

2、形的分類(知識窗內容)

幾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橢圓形、多邊形等)自由形(隨手

畫的形狀)

3、形的特點(外形和骨式的變化):

有規則:兒何形、兒何直線形、幾何曲線形、

無規則:不規則形、自由直線形、自由曲線形

三、拓展階段:

1、怎樣運用各種形狀組成畫面(小組討論)。

師小結:首先要創造出各種形狀(剪出形狀)

2、制作步驟(教師示范)

四、學生作業:設計、制作一幅畫。

五、學生練習,教師巡回輔導。

六、作品展示:

1、小組展示、評述學生自己的作品。

2、學生展示并評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學延伸與拓展:用各種形狀還可以創造什么作品或運用裝飾像

框等方面。

第二課形體的組合

總課時: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形體是具有三維空間的立體實物。掌握

形體的基本知識,并學會應用各種形體來組成藝術作品。

2、通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形體的魅力,嘗試自己動

手,進行雕塑創作。并從活動中體會到樂趣。

3、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利用廢棄物進行再創造,美化環境。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形體的基本特點。

2、學會運用各種形體進行雕塑創作。

教學策略:引導點撥示范演示

教具學具:各種形狀的盒子、塑料瓶、易拉罐等、膠、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目標導學:

1、欣賞幾何石膏形體

師問:看了這些形體,有什么特點嗎?為什么?

生答:是立體的

2、導入課題:《形體的組合》

二、自主學習:

1、形體的特點:是指具有長、寬、高三度空間的立體實物。它可分

為“自然形體””幾何形體”。

第三課抽象雕塑

主備人:王亞麗

總課時: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無論各種材料,經過巧妙的構思,能

創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組合原理,進行構思、創作立

體雕塑作品。并嘗試自己動手,進行雕塑創作。并從活動中體會到樂

趣。

3、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利用廢棄物進行再創造,美化環境。

教學重難點:

1、認識抽象的基本特點。

2、學會運用各種材料進行抽象雕塑創作。

教學策略:引導點撥示范演示

教具學具:各種線材、板材二塊材

教學過程:

一、目標導學:

1、欣賞抽象雕塑

師問:看了這些形體,有什么特點嗎?為什么?

2、導入課題:《抽象雕塑》

二、自主學習:

1、抽象的特點:幾何形體

2、《抽象雕塑》的特點(學生討論找規律)

欣賞雕塑作品等。

師問:請欣賞找一找它們有什么特點,藝術家是如何設計、構思抽象

雕塑的?(學生討論)

帥小結:想象空間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結構。

由幾何形體構成(人工創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圓等)

三、拓展延伸:

1、怎樣運用各種幾何形體組成立體雕塑作品(小組討論)。

2、讓學生把自己準備好的廢棄物--立體形的實物,展示并思考再創

作。

3、制作步驟(教師示范)

四、學生作業:設計、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五、學生練習,教師巡回輔導。

六、作品展示:

1、小組單位展示、評述學生自己的作品。

2、學生代表向全班同學展示作品

3、展示并評述自己的作品。

七、教學延伸與拓展:抽象雕塑作品可以運用在哪些地方、環境中。

觀察、收集我們的城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第四課多樣與統一

主備人:王亞麗

總課時: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構圖的基本知識。了解多樣與統一的

基本規律。并利用多樣與統一的規律,畫一組靜物。

2、通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多樣與統一在繪畫構圖中

的作用,嘗試自己動手做一個取景框,進行構圖訓練。并從活動中體

會到樂趣。

3、培養學生的認真觀察事物的習慣,利用視覺感受事物的不同和變

化。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多樣與統一的基本規律,學會運用多樣與統一的基本規律進

行靜物寫生。

2、運用多樣與統一的基本規律進行靜物寫生,對不同靜物的觀察。

教學策略:引導點撥示范演示

教具學具:各種水果、文具、小器皿、寫生用具

教學過程:

一、目標導學:

1、欣賞一組靜物的變化

師問:看了這些變化,有什么想法嗎?為什么?

2、導入課題:《多樣與統一》

二、自主學習:

1、學習知識窗內容:三個蘋果的例子

2、學生活動:把自己準備的實物進行組合(以小組為單位)

討論:怎樣才比較好看

3、欣賞范阿實例:阿家是怎樣運用多樣與統一的基本規律

三、拓展延伸:

1、怎樣運用多樣與統一的基本規律完成一幅靜物寫生

2、讓學生把自己準備好的取景框,把要寫生的對象觀察下來。

3、繪畫步驟

(1)擺好靜物

(2)用取景框觀察靜物

(3)找出最高點、最底點、左右兩側的界線形成一個三角形

(4)用筆從前至后逐個描畫

四、學生作業:完成一組靜物寫生

五、學生練習,教師巡回輔導。

六、作品展示:向全班同學展示并評述自己的作品。

七、教學延伸與拓展:多進行觀察和靜物寫生,鍛煉認真觀察事物的

習慣。還可以進行風景寫生。

第五課靜物寫生

主備人:馬俊霞

總課時: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寫生的意義,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

的習慣及重要性。

2、通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掌握寫生的方法,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觀

察事物的能力。

3、體會寫生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寫生的基本方法,學會用線描的方法表現靜物。

2、學習寫生的構圖知識,學會用線描的表現方法。

教學策略:引導點撥示范演示

教具學具:各種靜物、寫生工具

教學過程:

一、目標導學:

1、欣賞一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

師問:哪一張好看的,為什么?

2、導入課題:《靜物寫生》

二、自主學習:

1、什么是靜物畫:靜物畫是西方繪畫中的一個門類。它指以日常生

活中無生命的物體為主要描繪對象……也就是說從概念的意義上,西

方的靜物畫與動物畫只在極小的范圍內有一定的重合現象。

2、欣賞一組靜物寫生畫

師問:哪一幅好看,為什么?

3、觀察靜物的組成結構:高、低、大、小;前、后、左、右等

三、拓展延伸:

1、寫生要注意什么?(學生討論)

師小結:寫生對象的真實性

2、如何用線條表現靜物?(學生討論)

師小結:利用線條的長、短、粗、細、曲、直等特點,來描繪寫生對

3、寫生步驟:

(1)用取景框構圖

(2)在畫紙上定好寫生對象位置(高和寬)

(3)按從前到后的順序描繪

(4)仔細描繪,做到統一有序

四、學生作業:完成一幅靜物寫生

五、學生練習,教師巡回輔導。

六、作品展示:學生代表向全班同學展示并評述自己的作品。

七、教學延伸與拓展:

1、多練習線描,在靜物寫生的基礎上,可進行風景寫生。鍛煉自己

仔細觀察生活的能力。

2、講一個科學家認真觀察生活的故事。

第六課喜怒哀樂

主備人:馬俊霞

總課時: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學生學會喜、怒、哀、樂不同表情的特征及表現方法。

2、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人文關懷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現力、創造

力。

教學重難點;

1、掌握喜、怒、哀、樂表情的特征。

2、運用已有的知識結合喜、怒、哀、樂表情特征進行大膽想象表現。

教學策略:引導點撥示范演示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激情導入,體驗色彩

1、創設情景。(教師以談話的形式與同學交流上課時的心情感受。)

2、體驗色彩情感性。

⑴請學生在色卡中選出分別能體現出自己喜悅、憤怒、悲傷、歡樂心

情的色彩。

⑵請學生把選出的色卡按類分別粘貼到黑板上。(很多同學早已按捺

不住,爭先恐后地把自己所選的色卡展示在黑板前。)

⑶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所選擇色卡的理由。

⑷出示課題。(喜怒哀樂)

(二)觀察表情,感受特征

1、做游戲,展不不同的表情。

2、請學生根據不同的表情進行成語交流。

(三)引導延伸,豐富內涵

1、提示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和人一樣都有心情和表情。

2、討論人類與大自然的人文關系。

三、學生操作,教師輔導

作業要求:

⑴可以用繪畫或泥塑的形式創作。

⑵展開豐富想象,根據作品創意表現不同的表情,并配以相應的色彩。

⑶題目自擬。

四、作業展評

五、課堂小結:

六、課后拓展:

1、回家后可以對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外公和外婆等進行人物

頭像寫生,寫生時注重分析不同年齡層以及男女性別差異之間的表情

差異。

2、可以適當進行速寫練習,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好人物的臉部表情。

第七課夸張的臉

主備人:劉琳

總課時: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欣賞畢加索等大師的作品特點,同時觀察中國京劇臉譜

中人物臉譜的變化特點。

2、指導根據學生自己的想象,同時模仿運用大師的表現方法和臉譜

表現的特點,設計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模仿大師作品表現方法,設計有特點的作品

2、學生大膽想象,設計富有創意和夸張的形象。

教學策略:引導點撥示范演示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導入

(二)新授

揭題:夸張的臉

1、欣賞課本中的范例:

(1)《頭像》:非洲尼日利亞雕塑,眼睛很大,臉鼓的異常飽滿,

脖子上掛的圈圈“淹沒”了下顆,很好的體現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態,

(2)《青銅人頭像》:中國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長,眼睛耳朵都

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現代人經常說的“招風耳”更夸張的形

狀,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這件文物為揭開四川三

星堆文化提供了歷史證據。

(3)《北方多聞天王》:中國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

異常厚實,額頭處可見到常人沒有的圓形突出,這些特征都為了顯示

天王的尊嚴與不可侵犯。

2、欣賞一些漫畫人物頭像作品,讓學生深入了解夸張。

3、請幾位同學做模特,對他們的某些特征進行夸張變形練習。

游戲:做微笑、憤怒、哭泣等各種表情。

觀察五官特征。

方法:觀察--分小組討論各種表情的五官特征…交流評價----欣賞圖

4、提出作業要求:要求創作,畫面構圖安排得當;能概括表現人物

表情;三、作業:表現一幅奇特的形象。表現形式可以畫,可以拼

貼,可以拼貼和畫相結合。

四、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五、作業展評:

六、課后拓展:

1、用鉛筆或鋼筆臨摹一幅自己滿意的漫畫作品。

2、對著鏡子畫畫自己帶有夸張性的表情。

第八課十二生肖

主備人:劉琳

總課時: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掌握用紙造型的方法,能生動地粘貼生肖圖。了解十

二生肖的人文知識,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和

創造美的能力。

2、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從粘貼十二生肖的過程中,學習變形、夸張的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重難點:

1、用紙條粘貼的造型方法,制作出自己喜愛的或自己的生肖造型。

2、掌握紙條造型的技巧,粘貼平整牢固,圖形不變。

教學策略:引導點撥示范演示

教具學具:彩紙、彩泥、手工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導入:

用謎語引入課題。

”一人有一個,全國有幾個?準確一計算,只有十二個。"

你猜這是什么?

學生猜出謎底后出示課題(既謎底)“十二生肖”。

(二)新授

1、十二生肖,作為中國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民間世代相傳。(學生

交流收集的各種有關物品)這十二種動物你更喜歡那一個,說說理由

吧!(學生討論)

2、學生自由說說對十二生肖的認識,各抒己見。

十二生肖從大到小的順序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

雞、狗、豬”

3、剪紙生肖動物的繪畫要領:畫動物關鍵不是五官,而是要抓住他

們的外形特征,類似剪紙的效果,更要突出、夸張,大的更大,長的

更長,才能使動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威風的虎,勤勉的牛,溫和的

羊,靈敏的猴……你的生肖圖案能與眾不同嗎?

三、學生作業,教師指導:可用彩泥或彩紙制作你喜歡的生肖

四、展示學生作品。

五、拓展延伸

1、欣賞和十二生肖的資料。如山西繡品、生肖鞋、民間剪紙、生肖

郵票、生肖玩具拓展學生的視野,將剪紙傳品與廣泛的文化背景與十

二生肖聯系在一起,學生就能獲得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染,激發愛國主

義情感。

2、了解一下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生肖和出生年代,用拼貼

彩紙的方法制作一件生肖作品贈給他們,以示對長輩的關心。

第九課學畫山水畫

主備人:常虹

總課時: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繪畫,引導學生欣賞中國山水畫的表現特點,初步

了解山水畫幾種常見的表現方法,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熱愛。

2、通過欣賞中國畫的各種皴法,指導學生在表現過程中運用相關技法及筆墨要

求,表現簡單的山水景色,并根據自己的想象表現自己家鄉的各種自然景色。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中國畫的特點,掌握中國山水畫一定的表現技法,表現自然景色。

2、水墨濃淡的筆墨變化,中國畫點線的技法以及山水畫構圖

教學策略:引導點撥示范演示

教具學具:中國畫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欣賞導入

引導學生欣賞中國歷代著名山水畫,初步了解我國山水悠久的歷史及發展過程,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情和學習興趣。

與西洋畫中的風景畫做比較,強調中國畫意境及詩書畫的一體。

引導欣賞感知中國畫中的三遠:高遠。深遠。平遠。

2、揭題:學畫山水畫

3、新授

山水畫是中國畫科之一,具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簡稱“山水”。描寫山川自然景

色為主體的繪畫。在魏、晉、劉朝,逐漸發展。但仍作為人物畫的背景;至隋、

唐,已有不少獨立的山水畫創作;五代、北宋而益趨成熟,作者紛起,從此成為

中國畫中的一人畫科。主要有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水墨等形式。在藝術表

現上,講究經營位置和表達意境。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畫面,思考:

A造型特點B技巧運用C表現手法D感受E如何表現F繪畫步驟

4、山水畫作品欣賞。

《游春圖》展子虔

這幅畫是我國現存著名畫作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畫卷。這幅作品在**關系的處

理上,己開始注意客觀物體之間遠近、高低、大小的一般關系和深度層次,把山

水畫發展成較為合乎比例關系的新格局,歷來被評論家視為“開青山綠水之源”

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畫發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義。

5、師生共同討論如何運用中國畫材料?,工具進行描畫,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體驗

水墨交融的筆墨情趣。

6、講授示范表現山水畫技法

A皴法B披麻皴C斧劈皴D點苔。

講解師范在造型中線條的運用,筆墨的技巧等等。

皴法是中國山水畫特殊的表現形式,和其他繪畫形式表現山水有很大的不同。它

是以干、濕、濃、淡的水墨,粗細、方圓、轉折、長短的線條,表現不同山水的

質地、紋理和空間感。皴法是中國筆墨技巧高度發展的體現。

(1)披麻皴:分長、短披麻皴,中鋒或中鋒略帶一點側鋒,大膽落筆,連勾帶

皴,一氣呵成。皴筆長短相間,錯錯落落,或干、或濕、或濃、或淡,上輕下重,

上疏下密,皴出陰陽,最忌平頭齊尾,亳無變化。短披麻皴,皴筆上松下緊,筆

鋒按至筆肚,皴、擦并用,下筆不可遲疑。皴筆上緊下松、枯、濕、濃、淡作一

筆呵成。先皴、擦,再勾山石輪廓、皴筆要沉著痛快。這是表現土山外觀的主要

方法,多用來畫我國南方的山水。

(2)斧劈皴:斧劈皴分為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兩種。其特點是側鋒落筆,頭重

尾輕。畫大斧劈,一般連勾帶皴,一氣呵成,不可遲疑,用筆要沉著、痛快。小

斧劈,一般先勾山石輪廓,再加皴擦,畫出陰陽。畫大斧劈,用筆尖按至毛筆腹

部,小斧劈小按用鋒。表現火成巖山巖崩潰的部分與突出的部分的主要方法,往

往和披麻皴一起使用。

(3)點苔:中國畫技法名。用毛筆作出直、橫、圓、尖,或“介”字、“個“字,

或“梅花“、”鼠足”,或“破筆”等形狀的點,有濃淡變化的墨或顏色,疏密相宜,

以表現山石、地坡、樹干和樹根的苔辭雜草,以及峰巒上的遠樹等。點法也用于

線條之糾結處,借以明顯界限,或墨光不顯、陰凹不深處,即以點苔法補之。傳

統山水、花鳥畫中,點苔用筆宜輕,忌雜亂板滯。

7、畫山石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

(1)勾。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和主要輪廓。

(2)皴。用墨皴出山石的脈絡紋理。

(3)染。用淡膜一次或多次染出石形的凹凸。

(4)點。最后著色點苔。

點:用毛筆作出直、橫、圓、尖或“破筆“或”介”字、”個”字等形狀的點子,來表

現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樹根旁的苔解雜草,以及峰巒上的遠樹等,在身水畫中

應用較廣。

染:或稱“渲染”用水墨或顏色烘染物象,分出陰陽向背或前后層次,加強藝術效

果。

三、學生練習,教師輔導

第十課風的魅力

主備人:常虹

總課時: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風能。

2、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將各種材料加工成風力玩具。

3、通過制作,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利用風能,制作風能玩具。

2、如何將風能的運用和紙玩具完美結合。

教具學具:竹條,薄紙、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用品的準備情況,穩定學生的情緒。

二、講授新課:

1、引導學生說說什么是風?什么是風能?舉例說明。

2、引導學生說說風給人類帶來的好處以及給人類帶來的災難。(風

能發電,風車的利用一一一)

3、師引導學生說說風箏的簡史:

風箏簡史

中國風箏有悠久的歷史,據說漢朝大將韓信曾利用風箏進行測量。梁

武帝時曾利用風箏傳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著風箏從高處跳下

而沒有跌死。唐朝的張丕被圍困時曾利用風箏傳信求救兵,取得了成

功。這些說明,中國風箏的歷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從唐朝開始,風箏逐漸變成玩具。到了晚唐,風箏上已有用絲條或竹

笛作成的響器,風吹聲鳴,因而有了“風箏”的名字。也有人說“風箏”

這名字起源于五代,從李鄴用紙糊風箏,并在它上面裝竹笛開始。

到了宋朝,風箏已有很大發展,品種增加,性能提高與人民生活發生

了密切的聯系。如“武林日事”中記有“少年郎競放紙鴦,以相勾引,

相牽剪截,以線絕者為負”;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蘇漢臣的”

百子圖”中也都有放風箏的場面。明朝畫家徐渭寫過很多與風箏有關

的詩,如“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鴦。消得春風多少力,帶

將兒輩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經放鶴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

駐游春馬,閑看兒童斷線時。”到了清朝,玩風箏之風更盛。傳說慈

禧叫大監跑到天津找”風箏魏“給他扎過一個“壽星老騎仙鶴”風箏玩。

現在故宮里還藏著三只傅儀玩過的大風箏。

從唐宋開始,中國風箏向世界流傳,先是朝鮮、日本、馬來亞等東南

亞國家,然后傳到歐洲和美洲等地。在歐洲產業革命形勢的影響下,

中國的玩具風箏在那里向著飛行器發展,經過英國的凱利,澳大利亞

的哈格瑞夫和德國的李林達爾等人,最后在美國由萊特兄弟造成了最

早的能載人成功飛行的飛機。

因此,在美國華盛頓宇航博物館的大廳里掛著一只中國風箏,在它邊

上寫著:”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五)引導學生

說說風箏的玩法:

中國風箏的玩法:

《全唐文》“紙鶯賦"中說:”代有游童,樂事未工……,動息乎絲綸之

際,竹工乎掌握之中。“可見玩風箏之妙趣。中國風箏的玩法很多。

(1)斗風箏:宋朝已有“以相勾引……線絕者為負。”后己失傳,現

只有廣東、西藏幾處尚存。

(2)裝響器:從唐開始,風箏響器可分三類:弦、哨、打擊。

(3)”送飯“(叫”碰”):是一種靠風力把物品沿風箏線送上天的裝

置。到達頂端后與預先拴好的“橫棍”相撞,風翼折起,自動沿線滑下

來。有的還可以在下面自動張開又飛上去,叫做”來回碰“,或“來回

飯”。

(4)掛燈:把帶著燈的風箏放上夜空,十分美麗。在唐己盛行,但

后因引起火災而被禁,現有電池燈可用,十分安全。

(5)操縱:北京的鷹風箏可以通過放風箏人的巧妙操縱,使其在空

中盤旋,謂之“打盤兒”。通過操縱也可使龍頭螟蚣在空中搖頭擺尾,

像“活龍”一樣。近代的雙線操縱風箏可以在空繪出各種圖形,更是

令人眼花鐐亂。

4、欣賞風箏的圖片:

引導學生欣賞風箏的圖片,從風箏的造型,色彩等方面進行描述。

5、引導學生說說人類是怎樣利用風能及其原理為人類造福。(風能

發電機、滑翔機、降落傘……

6、引導學生在了解生活中風能運用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交流自

己對風能紙玩具的設想……(紙蜻蜓、風車、飛機……)

7、引導學生學習課本中的技法點擊:

(1)先將竹條綁扎成‘十”字形。

(2)然后用兩根竹條做斜桿,用薄紙蒙在骨架上。

(3)用一根線在橫桿與豎桿的交點上,另一根栓在下端。

三、學生動手制作風能玩具或風箏,師巡視指導。

要求在制作完作品后,通過材料顏色的搭配、涂色等方法進行美化和

裝飾。

四、評價、交流、展示:引導學生展示交流他們的作品,從構思、設

計、美化的某個亮點進行評價和交流。

五、收拾整理:收拾整理自己的桌面和垃圾。

六、課后延伸:利用放學或活動的時間進行風箏、玩具的放飛和比賽

第十一課微觀世界

主備人:王亞麗

總課時: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微觀世界的認識、了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省視、探究

事物的另一構造世界,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

2、讓學生嘗試運用不同的表現方式,自由表達自己領略到的微觀世

界畫面,體驗觀察與繪畫的樂趣。

3、提高學生對抽象美的認識和熏陶。

教學重難點:

1、微觀事物的細致觀察與表現。

2、微觀世界的表現。

教學策略:引導點撥示范演示

教具學具:顯微鏡、放大鏡、可觀察的動植物圖片及實物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引導階段

1、多媒體欣賞幾種海洋與陸地的動、植物(如:海星、海螺、多種

植物的根、莖及昆蟲等)在不同生存環境中的生活情境,觀察它們外

在的形狀、顏色和質感

2、欣賞與比較的幾種方法

由遠到近的觀察對比方法:

A、海星外在的整體形狀是多角形刺狀。

B、局部觀察時面部凹凸有致。

C、在顯微鏡下表面呈各式星狀且形態各異,還參差著尢規則的小圓

點O

剖面觀察法:

A、兩種不同植物的根、莖橫切,雖都以圓為元素,但由于它們的軌

跡不同,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圖象

B、螺是一種貝類海洋動物,其質的堅實外表由外往里是旋狀紋樣。

橫剖切后,是發射式漸變狀,色彩也從藍灰逐漸變成黃灰色。

(二)發展、表現階段

A、通過線條的粗細、蔬密、曲直組織,能表達出微觀物體的運動態

勢。

B、以點的大小為排列基數,通過運動軌跡來體現形象的節奏感。

C、運用色彩要素體現各種不同的色彩傾向或冷暖變化,使學生懂得

色彩能傳遞人們的思想感情。

D、注入自身的情感,更能創造出美麗豐富的微觀世界,并從美的角

度進行塑造,使其更具藝術性。

三、布置課堂作業

根據所觀察的對象,用筆把見到的微觀世界描繪下來。

四、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五、作品展示與評價

1、作品讓學生通過教學多媒體開展自評、互評與師評活動

2、談運用哪些奇思妙想與作畫方式來完成作業?

3、通過微觀世界的觀察與描繪你們有何收獲?

六、教學廷伸與拓展

通過仔細觀察和大膽想象相結合,鼓勵學生運用點、線、面和色彩方

法來組織表現許多抽象作品,描繪出更多的微觀世界畫幅。

第十二課會亮的玩具

主備人:王亞麗

總課時: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用電發光的原理。

2、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將各種材料加工成會亮的玩具。

3、通過制作會亮的玩具,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進行燈泡發光原理的解說,并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廢棄材料結

合燈泡發光原理的電路知識制作”會亮的玩具”的設計圖和實物模型。

2、如何根據燈泡發光原理及各種發光源,合理運用各種材料制作出

會亮的玩具。

教學策略:引導點撥示范演示

教具學具:制作發光的材料及玩具外觀的廢舊材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激趣導入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這樣一組實驗器材,(出示:一節

干電池,一小節電線,一個小燈泡,膠布);好的,同學們,你們知

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小燈泡發光嗎?(師生共同探討,并進行嘗試,

也可以請學生現場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備注:結合科學課的知識,將電線的一端繞在小燈泡的線圈上固定好,

另一端則用膠布固定在干電池的負極,這時只要將小燈泡接觸到干電

池的止極,小燈泡即會發亮。

2、新授:

a)引導階段

同學們,剛剛我們一起做了這一組實驗,現在我們再來看這一幅電路

圖(展示電路圖),有沒有同學知道燈泡、電線、開關等的工作原理

呢?同學們,我們現在己經懂得了燈泡發亮的工作原理,現在請你們

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為接下來將要制作的“會亮的玩具”做好內芯。

(小組合作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b)發展階段

現在同學們都能完成內芯的制作,但只有光源材料能稱得上是玩具

嗎?當然不能。要知道我們要“發明”的可是會亮的“玩具”啊!而且制

作光源難道只有通過制作”內芯“這種方法嗎?

三、學生制作,教師輔導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這節課完成了”會亮的玩具”的光源制作,下一節我們將

在現有“光源”的基礎上,完成整體設計方案,希望你們能收集更多的

材料,結合“光源”,設計出有創意的科學小玩具。

課題:第十三課電腦美術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Windows畫圖板中各種工具的綜合使用。

2、“復制、粘貼”命令和對稱圖案的關系。

3、試用Windows畫圖板上各種上具當畫筆,設計多種形式的圖案,

并發展成多樣對稱圖案。

4、用Windows畫圖板繪制對稱圖案,感受電腦繪畫便捷、有趣的

特點,探索電腦美術學習的多樣表現形式。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用Windows畫圖板制作形式多樣的對稱圖案。

2、多樣工具表現多種樣式的圖案。

教具學具:電腦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演示導入:運用課本中的對稱圖案制作簡易的動畫表演,激發學

生學習電腦繪畫的興趣。

2、欣賞導入用各種電腦軟件制作的電腦平面設計作品中的對稱圖案。

讓學生初步了解學習電腦美術的意義。

3、探索切入:出示一對稱圖案,要求用電腦繪制。方法不限。

師歸納小結,引出”復制、粘貼”命令。

4、熟悉工具箱里的各種工具,特別是筆刷工具的使用,因為它是

windows畫圖板里唯一的線條有變化的手繪工具,需要用鼠標反復

熟練運用。并懂得改變它的筆畫特點、粗細樣式。

5、熟悉各項菜單下的各種命令。特別是編輯菜單下的“復制、粘貼”

選項,圖像菜單下”旋轉、反轉”、“拉伸、扭曲“選項。

6、制作對稱圖案:

(1)用鉛筆工具設計圖案的一半。

(2)嘗試用形狀工具、線條工具或筆刷工具繪制半個圖案。

(3)用筆刷工具或油漆桶工具為圖案上色。

(4)用選擇工具選中畫好的半個圖案,在編輯菜單下執行“復制、粘貼

“命令,在圖像菜單下執行“旋轉、反轉”命令,組合成對稱圖案(選擇

工具要在透明粘貼的狀態下)。

7、對稱圖案的組合:把繪制好的一個對稱圖案進行組合,使它有一

定的空間和主題。

要使圖畫有變化,應注意:

(1)對稱圖案不僅是左右對稱,也可以是上下對稱。

(2)復制的對稱圖案可以做放大、縮小、拉伸、扭曲等處理后再組合

成新畫面。

三、學生練習,教師輔導。

四、課后拓展:

1、把對稱圖案作連續圖案或構成設計練習。

2、鼓勵用其他軟件制作對稱圖案。為自己設計的圖畫添加文字或照

片,作封面或其他平面作品設計。

課題:第十四課旅游節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綜合探索

教學目標: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為本小組將要設計的“旅游節”定一個主

題。

2、根據主題,每個小組完成一組能夠反映當地風貌的“旅游節”宣傳

資料。

3、增進對當地風土人情的認識,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

4、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充分發揚團隊精神,增進同學間的友誼。

教學重難點:

1、當地旅游資源的表現(圖、文資料)。

2、制作旅游宣傳海報或旅游宣傳小冊子、設計當地旅游線路圖。

教具學具:調查當地旅游資源,收集當地地圖以及收集相應的文字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欣賞教師提供的各類資料。各小組根據收集到的資料進行討論,為本

小組將要設計的旅游節確定一個主題,以反映當地風貌〈桂林山水旅

游節、青海民族文化旅游節、廈門旅游節等),并交流。

2、發展階段:

(1)教師出示旅游風景區圖片、旅游線路圖、宣傳海報、宣傳小冊

子等范例。讓學生通過觀察范例,了解各種創作手法,啟發學生創作

思路。

(2)學生分小組討論本組作業的呈現方式,制定初步創作計劃。

(3)學生說說制作旅游宣傳海報,或者設計當地旅游線路圖的方法。

首先讓學生明確旅游資源就其屬性可分為芻然旅游資源和人文資源

兩種。自然旅游資源有山、水、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種自然風光°人

文旅游資源有各種民俗風情、文化遺跡、工藝品等。

▲學生回答:旅游線路圖可利用旅游圖片、旅游地圖繪制(圖、文資

料介紹)。

▲旅游圖片宣傳海報或旅游宣傳小冊子可以根據當地特色內容來表

現。特色景點、標志、文字說明等內容來繪制。

(4)學生根據小組分工,進行設計旅游線路圖。

提醒學生在設計之前,應注意按照既定方案進行創作。小組的風格相

互協調。

三、學生制作,教師輔導:旅游宣傳海報或旅游宣傳小冊子。

▲學生分小組,以一個城市的旅游資源和當地特色來表現。

▲引導學生說說海報上的組成部分〈特色景點、旅游圖片、簡易圖案、

文字標題等〉。

▲學生完成練習,教師加強個別輔導。

四、作品展示:

師生評析作業: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內容。相互了解不同地區的旅游

資源。

構圖、畫面表現旅游景點突出、色彩搭配合理。

課題:第十五課舞臺布景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綜合探索

教學目標:

1、欣賞各種舞臺上的布景,感受舞臺布景對于劇情的重要性。

2、分工合作,制作一個舞臺布景,充分發揚團隊精神,體驗合作的

快樂。

教學重難點:如何制作舞臺布景。

教具學具:布景所需物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欣賞舞臺上的布景,說說這些布景給人怎樣的視覺效果,在劇情中起

到怎樣的作用。

《牡丹亭》沈皋王聿豹

該劇舞美設計采用中性布景與傳統”守舊“相結合的手法,以裝飾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