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九校聯盟2022-2023學年高三下學期階段聯考語文試題 含解析_第1頁
安徽省合肥市九校聯盟2022-2023學年高三下學期階段聯考語文試題 含解析_第2頁
安徽省合肥市九校聯盟2022-2023學年高三下學期階段聯考語文試題 含解析_第3頁
安徽省合肥市九校聯盟2022-2023學年高三下學期階段聯考語文試題 含解析_第4頁
安徽省合肥市九校聯盟2022-2023學年高三下學期階段聯考語文試題 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省合肥市九校聯盟2022-2023學年高三下學期階段聯考語文試題考生注意: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花答題卡上對應題日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國:高考范國。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神話是世界各民族歷史文化寶庫中的珍貴遺產,它不可復制、不可替代,成為認知各民族早期歷史和文化起源的憑據。然而,神話的價值不止于此。除了填補歷史文化記錄空缺的作用外,神話作為文學的種子,對后世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與西方神話相比,中國神話散見于各類典籍中,體系上略顯不完整,規模上也不夠宏大,這給中國神話的系統研究帶來不便。神話是史前先民歷史文化的零星記憶。文字出現后,人們把先民口耳相傳的神話,記錄在不同文獻中。這些文獻可分為原生性神話文獻和再生性神話文獻。原生性神話文獻是指先秦時期最早用文字記錄神話內容的文獻,其時間上距離神話產生的時間最近,基本上源于口耳相傳,以《山海經》保存神話故事最多,其他如《詩經》《楚辭》等文學總集,《穆天子傳》《尚書》《左傳》《國語》等歷史文獻,《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等諸子文獻中,也不同程度保存了大量神話。這些記錄盡管零散,但大致構建了中國神話的基本框架和原型規模。再生性神話文獻發端于秦漢,至明清一直有出現。從時間和屬性上也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為秦漢時期文獻。這一時期盡管已經遠離神話產生的時代,但因距先秦較近,仍能約略窺見神話的原貌。對神話的記載,見諸《吳越春秋》《越絕書》《蜀王本紀》等雜史書,以及《論衡》《風俗通義》等子部文獻和大量緯書中。這些文獻性質不同,摘引神話各取所需,其中有些內容與原生性神話文獻吻合,有些則不見于原生性文獻。雖則如此,它們對神話的原貌仍具有重要的補充價值。第二類為魏晉南北朝至明清時期的文獻。這個時期離遠古更加遙遠,相關記載的文獻屬性淡化,內容可分兩種:一種是作為文獻保存,抄錄前代記錄的材料,見于《初學記》《北堂書鈔》等大量類書。第二種則為中國文學獨立之后,依賴于詩歌、散文、詞曲、小說等各種文體的繁榮,將神話作為題材的各類文學創作。它們為中國神話搭建了一個全新的舞臺,為古代神話的再生創造了繁花似錦的園地。(摘編自寧嫁雨《神話,在文學的土壤開花》)材料二:神話的作用,首先是凈化。按尼采的說法:“神話的光芒所到之處,希臘人的生活就被照亮了,否則他們就生活在黑暗之中。”有人進一步說明,希臘神話的內容和材料與別的民族沒什么不同,只因他們凈化過愚昧丑惡的部分,便成就了詩化的神話。神話的另一作用,是啟示和教諭。在這方面,中西神話有著相似之處。柏拉圖就讓他筆下的蘇格拉底,無比準確地說出了神話詩人的作用:“當你遇見贊頌荷馬的人,聽到他們說荷馬是希臘的教育者,在管理人們生活和教育方面,我們應當學習他,我們應當按照他的教導來安排我們的全部生活,這時,你必須愛護和尊重說這種話的人。”中國古代神話,盡管看起來散碎,卻也同樣參與了家國的教化,讓一群自然聚居的人,成長為一個自覺的文明共同體。如同古希臘在荷馬和赫西俄德的教導下形成了他們獨特的nomos(民俗,宗法,法律),中國古代神話經過那些以某種好為目的的重述之后,中華民族也形成了自己特殊的“謠俗”(《史記·貨殖列傳》用詞),這是滲透到我們血液里的東西一細心一點,從這些謠俗里,大約能看出這共同體的性情、生活方式乃至命運。神話的信息,始終流淌在人們的血脈里,蘊含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摘編自黃德海《我們有責任來重述古代神話》)材料三:講好中國故事,一定繞不開中國人的宇宙觀、世界觀、生命觀、價值觀。上古神話就是蘊含并傳承中華民族核心文化觀念的寶庫。但這些承傳近萬年的神話傳統,在時間的長河中歷經蕩滌,呈現出深邃豐厚的面貌,因而要講清楚上古神話并非易事。古典神話的當代重述,一方面講出來的內容要讓當代人聽得進去,另一方面寫出來的神話要讓傳統文化傳得下來。《諸神紀》用譜系的邏輯來行文布局,目的是讓讀者能夠找回典籍敘述的“語境”。比如嚴優認為神農氏與炎帝是兩個神/人,因此她把神農嘗百草放在創世神祇的序列,而把炎帝放在古帝王序列。她把伏羲、神農、女媧列為三皇,并且給出了黃帝、燧人氏、祝融不宜列入三皇的理由。歷史上復雜糾葛的“三皇五帝”問題,在《諸神紀》里得到了清理,觀點雖為一說,但合情合理,符合當代語境。在內容為王的當代文化市場,并不是任意抓取一個古代文化意象就能成為一個優質IP,真正的文化創意必須植根于文化“傳”“承”的土壤中。中國古典神話的確是一個巨大的“神話IP”,但是怎樣使之發光發熱,是一個難題。講好中國故事,必定要講透其中的精神氣韻,講清楚內里的價值觀念。在神話重新成為文化熱點的當代,《諸神紀》這樣的嘗試非常寶貴。盡管其架構、書寫、文化考證等都或多或少有自身的局限,但就“中國神話重述”這個課題而言,《諸神紀》算得上高分答卷。(摘編自張多《中國古典神話的當代重述需要文化創意》)1.不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神話有助于認知各民族的早期歷史和文化起源,并深深影響了后世的文學創作。B.神話是史前先民對歷史文化的自覺記錄,對個人、社會具有凈化、啟示和教諭作用。C.文字出現后,被記錄在不同文獻中的神話,可分為原生性神話和再生性神話兩大類。D.《諸神紀》清理歷史上復雜糾葛的“三皇五帝”問題,雖為一家之言,但符合當代語境。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神話散見于多種典籍,雖不像西方神話那樣體系完整、規模宏大,但同樣參與了家國教化。B.秦漢時期文獻中摘引的神話雖大多不見于先秦原生性神話文獻,但仍有助于補充神話的原貌。C.中國文學獨立后,多種文學體裁將神話作為創作的題材,為中國神話搭建了一個全新的舞臺。D.從受中國古代神話影響而形成的“謠俗”里,大約能看出中華民族的性情、生活方式乃至命運。3.不列選項,最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畫橫線句子觀點的一項是()A.漢代樂府詩中有大量神話題材內容,如《古詩十九首》中關于牛郎織女、王子喬的神話描寫。B.李汝珍的《鏡花緣》,大量采用《山海經》的材料,另起爐灶,創造出一個全新的文學神話世界。C.中國文學扛鼎之作《紅樓夢》,全書由僧人所攜下凡的那塊通靈寶玉所貫通。D.《山海經》中有“不死樹”“不死藥”“不死獸”的離奇記載,故魏晉時期尋求不死藥之風盛行。4.材料二說“神話的信息,始終流淌在人民的血液里,蘊含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請試舉兩例先秦神話加以說明。5.如何更好的發掘古代神話的當代價值?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答案】1.B2.B3.D4.示例:①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中,盤古犧牲了自己的身體,創造了一個新世界,反映了古代先民舍己為人、犧牲奉獻的民族精神。②精衛填海的故事,反映了原始先民堅強樂觀自信和不畏艱險、百折不撓、勇于抗爭的精神。③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體現了厚生愛民的民族精神。④鯀禹治水(或神農嘗藥)的故事,表現了先民樂于奉獻、敢于探索的民族精神。⑤夸父追日的神話,表現了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5.①利用好文學這個大舞臺,以神話為題材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當代文學作品,促進中國古代神話的文學再生,充分發揮神話的當代教化作用。②做好富有文化創意、符合當代語境的中國古典神話的當代重述,更好地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B.“神話是史前先民對歷史文化的自覺記錄”理解錯誤,材料一第二段“神話是史前先民歷史文化的零星記憶”,文中沒有“神話是史前先民對歷史文化的自覺記錄”,選項于文無據。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B.“大多不見于先秦原生性神話文獻”理解錯誤,根據材料一最后一段“這些文獻性質不同,摘引神話各取所需,其中有些內容與原生性神話文獻吻合,有些則不見于原生性文獻”可知,選項把原文的“有些”改為了“大多”,曲解文意。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畫橫線句子觀點是古代神話對后世文學創作的深遠影響。D.選項說的是古代神話對人們生活傾向或者說對人們信仰的影響,并未論述文學與神話的關系。ABC三項都論述了古代神話對后世文學創作的影響。故選D。【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解答本題時,學生首先聯系材料一對先秦神話故事的介紹思考神話故事,然后根據故事內容思考故事中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的精神。例如:《盤古開天辟地》:根據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中,盤古犧牲了自己的身體,創造了一個新世界,可得出在盤古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傳統美德,更感受到了他偉大無私的英雄氣概。反映了我國古代先民舍己為人、犧牲奉獻的民族精神。《精衛填海》:根據精衛填海的故事,所描寫的精衛英勇填海的故事,刻畫的英勇頑強的精衛形象,可得出古代勞動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治理水患的強烈愿望和不畏艱苦,奮斗不止,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反映了我國原始先民堅強樂觀自信和不畏艱險、百折不撓、勇于抗爭的精神。《女媧補天》:根據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講述的因世間天塌地陷,于是女媧熔彩石以補蒼天的故事,可得出中華民族中厚生愛民的民族精神。《鯀禹治水》:鯀禹治水的故事,講述了大禹依靠艱苦奮斗、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神農嘗藥》:神農氏本是三皇之一。他看到人們得病,為了找草藥給人們治病,一人嘗遍百草,找到了很多可以食用和治病的草藥,誓言要嘗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嘗斷腸草而逝世。可得出這兩個故事都表現了先民樂于奉獻、敢于探索的民族精神。《夸父追日》:夸父執著地追逐著太陽,他堅持不懈地挑戰自我,克服著種種艱難困苦,最終用自己的身軀造福人類。可得出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為理想而奮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聯系材料內容可知,可從創作方式和創作精神兩個方面發掘古代神話的當代價值。根據材料一最后一段“第二種則為中國文學獨立之后,依賴于詩歌、散文、詞曲、小說等各種文體的繁榮,將神話作為題材的各類文學創作。它們為中國神話搭建了一個全新的舞臺,為古代神話的再生創造了繁花似錦的園地”可知,要利用好文學這個大舞臺,以神話為題材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當代文學作品,根據材料三第二段“古典神話的當代重述,一方面講出來的內容要讓當代人聽得進去,另一方面寫出來的神話要讓傳統文化傳得下來”可知,要利用文學創作,用古代神話創作出讀者喜歡的當代文學作品,促進中國古代神話的文學再生,充分發揮神話的當代教化作用。根據材料三第三段“在內容為王的當代文化市場,并不是任意抓取一個古代文化意象就能成為一個優質IP,真正的文化創意必須植根于文化‘傳’‘承’的土壤中。中國古典神話的確是一個巨大的‘神話IP’,但是怎樣使之發光發熱,是一個難題。講好中國故事,必定要講透其中的精神氣韻,講清楚內里的價值觀念”可知,發掘古代神話的當代價值就要講透其中的精神氣韻,講清楚內里的價值觀念,做好富有文化創意、符合當代語境的中國古典神話的當代重述,更好地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花草柬聶鑫森古城湘潭有許多條古香古色的巷子。巷子里講究的人家,院門兩旁放置著花草,門楣上攀爬著藤本植物,還會擺上石凳或椅子,讓前來叩訪者稍坐,等待主人開門迎客;或者,經過此處的陌生人,走累了,也可以坐下來,歇歇腳。有的主人很風趣,還會在門上貼一條窄長紅紙,上寫:“花草陪人請小坐”。這個紅紙條,人們稱之為“花草束”。曲曲巷中的高家宅院,就是這種格局。男主人高振宇,快七十歲了。除了他,還有一個比他小一歲的妻子柳鸝。兒子一家在外地,只有春節時才回來與他們團聚。他們喜歡安靜,退休前和退休后一個樣,院門常關。但只要他們一出門,見著街坊鄰居,總會主動打招呼,客客氣氣的。他們不去串門,也不邀請別人來家里。但院門兩旁的花事常新,花缸按照時令換進換出,春天的山茶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木芙蓉、冬天的綠梅或白梅。他們在院子里養了許多缸花草,輪流著讓花草出來陪人。更有意思的是,他們在院內靠門兩側的墻根下,栽了許多藤本植物,比如迎春花、紫藤花、牽牛花、爬壁虎之類,再用細麻繩拴在院門頂端和扶持植物的竹竿之間,讓柔藤順著繩子爬到門楣上,變成一座花草牌樓,好看。春有金黃的迎春花和粉紫相融的紫藤花;夏秋的牽牛花,有紅有白有紫,像一支支仰天而吹的小喇叭,仿佛鏗然有聲。退休前,高振宇是本市京劇團的名角,譚派老生。柳鸝先是唱梅派旦角的,后來身體不好,改行成了后臺的檢箱(收檢戲服)人。在職時,早晨要吊嗓、練身段,然后是琢磨戲文;下午得好好休息,晚上要演出。柳鸝55歲就退休了,高振宇一直唱到65歲,紅了好幾十年,然后在聲譽最隆的時候,急流勇退,息影林泉。人們很奇怪,高振宇一身的好本事,怎么不帶徒弟?他飾《碰碑》中的楊老令公、《打漁殺家》中的蕭恩,《空城計》中的諸葛亮……一亮相一叫板必是“碰頭彩”。可他的兒子卻堅決不學戲,而想好好讀書,將來去造飛機造火箭。兒子被他罵過打過,但倔犟如故,有幾句話就最讓高振宇傷心:“爹,成一個角比成一個科學家還難,嗓子好身材好是爹媽給的‘飯碗’,還得有悟性,能吃大苦。您是成功了,媽就沒成。我不是學戲的料,天下也沒幾個是!您不要輕易帶徒弟,別害了人家。”現在兒子在大西北的一個特殊單位工作,已經是總工程師了。高振宇真的沒有帶過徒弟,也不接待上門來求教的同行和戲迷。自己走上了這條路,就好好走下去吧。可心里老覺得對不起人,就讓院門兩旁的花草表示歉意吧,讓人看看花,聽聽他在院里吊嗓子,或者酣暢淋漓地唱上一段,聊作補償。到真正退了休,高振宇凌晨起床后的大事,是和老妻一起去侍弄花草,一邊干活一邊輕聲哼幾句而已。處暑后,天氣變涼了。高家院門兩旁,分放著一缸雁來紅、一缸白菊花。門楣上爬滿了清脆的藤葉,一朵朵直立的牽牛花,紅紅紫紫,還有白色的,開得很熱鬧。巷子里的人,發現天剛亮,就有一個穿西裝的中年漢子,安靜地坐在高家花缸邊的綠色木靠椅上,上身直直的,兩手平放在膝蓋上,尖起耳朵聽院里的聲響。這個人沒有誰認識。院里傳來錄音機播出的京胡聲,高振宇唱道:“惱恨那呂子秋行事可惡,恨不得插雙翅飛過江河。船行到半江中兒要掌穩了舵。我的兒為什么撒了篷索?”接著,高振宇變了哭腔:“啊……桂英兒啊!”有老戲迷明白,這是《打漁殺家》中蕭恩的唱段,“快板”后是“哭頭”,而這“哭頭”是高振宇的絕活,“兒”字下行腔,將喉音愈落愈低,透出蒼老凄愴之音!有人正要喊“好”,中年漢子忙站起來,擺擺手,又深鞠一躬,然后再坐下聽。高振宇反復唱了三遍,才停住。中年漢子站起來,朝擠在巷道里的幾個人拱了拱手,然后飄然而去。第二天早晨,中年漢子又來了。高振宇唱的是《碰碑》中,楊老令公與六郎離別后,先唱“二黃導板”再唱“哭頭”:“我的兒呀”。聲腔極為凄慘悲涼,也是唱了三遍。第三天早晨,巷子里的人,早早地聚集在高家門口,就為聽高振宇的“哭頭”。那個中年漢子沒有來。高振宇也沒有打開錄音機,沒有唱“哭頭”。又過了些日子,外地的一個京劇團來湘潭演出,主角是譚派老生傳人、年方四十的景金石,戲碼是《打漁殺家》、《碰碑》、《四郎探母》。海報上還貼了照片,景金石就是那兩個早晨來聽戲的中年漢子!巷子里立馬歡騰起來。“景老板肯定是來請教‘哭頭’唱法的。”“那么,高老板怎么不開門迎客?”“高老板并不失禮,門上有花草柬,門邊有花草陪客。”“買票去!聽景老板的‘哭頭’,等于是聽高老板的‘哭頭’。”(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地點、社會環境和“花草柬”的來歷,為下文作鋪墊。B.“院門常關”“不去串門,也不邀請別人”,表現了高振宇孤僻高冷、落落寡合的性格。C.景金石如何與高振宇取得聯系,演出的情況如何,文中以留白處理,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D.小說結尾人們的議論,揭示高振宇不開門迎客卻不算失禮的原因,照應開頭。7.關于文中高振宇要求兒子學京劇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表現了高振宇對京劇藝術的熱愛以及京劇藝術能夠代代傳承的期望。B.兒子的話,強調了走京劇藝術之路的不易,要成“角”得有天分,能吃大苦。C.兒子對學戲的看法,雖令高振宇傷心,卻也成為其不帶徒弟的原因之一。D.小說補敘高振宇要求兒子學京劇的情況結,在結構上具有承上啟下作用。8.小說詳細描寫了高振宇唱“哭頭”的情形,這對人物塑造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9.有人評價聶森是“傳統文化和古典文化的守望者”,請結合小說內容簡要分析。【答案】6.B7.D8.①“哭頭”是高振宇的絕活,詳細描寫唱“哭頭”,淋漓盡致地展現劇中人傷心、悲痛的心情,能讓讀者感受到他高超的演唱技藝。②連續兩天“唱了三遍”,表現了他誨人不倦的高尚品質。③“哭頭”一幕的唱詞,暗含了高振宇因兒子不肯學戲、遠離自己的凄涼心情。9.①故事發生的環境:古城湘潭有許多條古香古色的巷子,巷子里講究的人家,院門兩旁放置著花草,門楣上攀爬著藤本植……這些都洋溢著濃郁的古典文化氣息。②小說塑造的人物品行端正,修養高雅,技藝精湛,具有君子風范。如高振宇是京劇譚派老生,教授京劇形式別樣,不圖名利,有卓爾不群的文化特質和磊落胸懷。③小說中穿插介紹京劇知識,突出了傳揚國粹——京劇藝術的主題,表現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守望。【解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B.“表現了高振宇孤僻高冷、落落寡合的性格”錯誤,從“只要他們一出門,見著街坊鄰居,總會主動打招呼,客客氣氣的”描寫來看,高振宇夫婦還是隨和合群的。故選B。【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D.“補敘”錯誤,這部分屬于插敘,主要是承接上文交代高振宇不帶徒弟的原因,并引出下文。故選D。【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根據“有老戲迷明白,這是《打漁殺家》中蕭恩的唱段,‘快板’后是‘哭頭’,而這‘哭頭’是高振宇的絕活,‘兒’字下行腔,將喉音愈落愈低,透出蒼老凄愴之音”“高振宇唱的是《碰碑》中,楊老令公與六郎離別后,先唱‘二黃導板’再唱‘哭頭’:‘我的兒呀’。聲腔極為凄慘悲涼。也是唱了三遍”“第三天早晨,巷子里的人,早早地聚集在高家門口,就為聽高振宇的‘哭頭’”可知,“哭頭”是高振宇的絕活,詳細描寫唱“哭頭”,淋漓盡致地展現劇中人傷心、悲痛的心情,能讓讀者感受到他高超的演唱技藝;根據“一個穿西裝的中年漢子,安靜地坐在高家花缸邊的綠色木靠椅上,上身直直的,兩手平放在膝蓋上,尖起耳朵聽院里的聲響”“高振宇反復唱了三遍,才停住”可知,高振宇連續兩天“唱了三遍”其實是在教導這位中年男子,表現了他誨人不倦的高尚品質。根據“可他的兒子卻堅決不學戲,而想好好讀書,將來去造飛機造火箭。兒子被他罵過打過,但倔犟如故,有幾句話就最讓高振宇傷心……”“接著,高振宇變了哭腔:‘啊……桂英兒啊!’”可知,“哭頭”一幕的唱詞,暗含了高振宇因兒子不肯學戲、遠離自己的凄涼心情。【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的能力。根據“古城湘潭有許多條古香古色的巷子,巷子里講究的人家,院門兩旁放置著花草,門楣上攀爬著藤本植物,還會擺上石凳或椅子”可知,文章洋溢著濃郁的古典文化氣息。根據“但只要他們一出門,見著街坊鄰居,總會主動打招呼,客客氣氣的……他們在院子里養了許多缸花草,輪流著讓花草出來陪人”“高振宇是本市京劇團的名角,譚派老生……高振宇一直唱到65歲,紅了好幾十年,然后在聲譽最隆的時候,急流勇退,息影林泉”,高振宇為景金石連唱三天“哭頭”,可見,高振宇待人客氣,技藝高超,不求名利,培養后進,因此小說塑造的人物品行端正,修養高雅,技藝精湛,具有君子風范。根據“高振宇是本市京劇團的名角,譚派老生。柳鸝先是唱梅派旦角的”“早晨要吊嗓、練身段,然后是琢磨戲文”“‘快板’后是‘哭頭’,而這‘哭頭’是高振宇的絕活,‘兒’字下行腔,將喉音愈落愈低,透出蒼老凄愴之音”等可知,小說中穿插介紹京劇知識,突出了傳揚國粹——京劇藝術的主題,表現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守望。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威王問于莫敖子華曰:“自從先君文王以至不谷之身,亦有不為爵勸,不以祿勉,以憂社稷者乎?”莫敖子華對曰:“君王將何問者也?”王曰:“大夫此言將何謂也?”莫敖子華對曰:“昔令尹子文緇帛之衣以朝鹿裘以處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歸食朝不謀夕無一月之積故彼廉其爵,貧其身,以憂社稷者,令尹子文是也。昔者葉公子高,身獲于表薄,而財于柱國;定白公之禍,寧楚國之事,恢先君以掩方城之外,四封不侵,名不挫于諸侯。當此之時也,天下莫敢以兵南鄉。葉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豐其祿,以憂社稷者,葉公子高是也。昔者吳與楚戰于柏舉,兩御之間夫卒交。莫敖大心撫其御之手,顧而大息曰:嗟乎子乎,楚國亡之日至矣!吾將深入吳軍,若撲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社稷其為庶幾乎!’故斷膽決腹,壹瞑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莫敖大心是也。吳與楚戰手柏舉,三戰入郢,君王身出,大夫悉屬,百姓離散。蒙谷給斗于宮唐之上,舍斗奔郢曰;若有孤,楚國社稷其庶幾乎!遂入失宮,負離次之典以浮于江,逃于云夢之中。昭王反郢,五官失法,百姓昏亂;蒙谷獻典,五官得法,而百姓大治。此蒙谷之功,多與存國相若,封之執圭,田六百畛。蒙谷怒曰:“谷非人臣,社稷之臣。茍社稷血食,余豈慮無君乎?”遂自棄于磨山之中,至今無冒。故不為爵勸,不為祿勉,以憂社稷者,蒙谷是也。”王乃大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耳?”莫敖子華對曰:“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要,楚士約食,馮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惡,然而不避。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誠好賢,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選自《戰國策·楚策一》)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昔令尹子文/緇帛之衣以朝/鹿裘以處/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歸食/朝不謀夕/無一月之積B.昔令尹子文/緇帛之衣以朝/鹿裘以處/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歸食/朝不謀夕/無一月之積C.昔令尹子文/緇帛之衣以朝鹿/裘以處/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歸食/朝不謀夕/無一月之積/D.昔令尹子文/緇帛之衣以朝鹿/裘以處/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歸食/朝不謀夕/無一月之積/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不谷,先秦諸侯之長的謙稱,本為周天子所用。文中為楚威王自稱。B.柱國,又稱上柱國,戰國時楚國設置,原為保衛國都之官,后為楚國的最高武官。C.食田,意思是食若干田畝的租稅,與“采邑”意思相同。D.“馮而能立”與“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赤壁賦》)中“馮”字含義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楚威王問莫敖子華,是否真有不追求爵位俸祿而憂慮國家安危的大臣,由此引出了君臣之間的對話。B.莫敖子華推崇令尹子文,是因為令尹子文勤于政事,廉潔守法,安于貧困,為國家的安危而憂慮。C.吳、楚兩國在柏舉交戰時,莫敖大心鼓勵駕車的戰士深入吳軍,助他一臂之力,這樣楚國也許不會滅亡。D.楚都淪陷,君王公卿逃難,蒙谷潛回楚宮,背上楚國的離次大典逃亡,為楚昭王保留了治國的法律依據。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故彼崇其爵,豐其祿,以憂社稷者,葉公子高是也。(2)谷非人臣,社稷之臣。茍社稷血食,余豈慮無君乎?14.最后一段莫敖子華是怎么勸諫楚威王的?請簡要說明。【答案】10.A11.D12.C13.(1)所以那個為了提高爵位,增加俸祿,而憂慮國家安危的,就是葉公子高。(2)我蒙谷不是某一個國君的大臣,是國家的大臣。如果國家祭祀祖先(平安無事),我難道會去憂慮沒有國君(而無官做)嗎?14.①先用楚靈王喜歡細腰的故事,指出了君王的行為對國人而言影響是巨大的。②再指出楚威王不喜好賢臣的事實,勸楚威王羅納賢臣。【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從前令尹子文,上朝時身穿樸素的黑絲綢長衫,在家時穿著簡樸的鹿皮衣;黎明就去上朝,太陽落山才回家吃飯;吃完早飯就顧不上晚飯,連一月的糧食也沒有積存。“鹿裘”是偏正結構,意思是“鹿皮衣”,用作動詞,穿著簡樸的鹿皮衣,中間不能斷開,“鹿裘以處”與前面“緇帛之衣以朝”結構一致,排除CD;“于朝”是“立”的后置狀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故選A。【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一詞多義的能力。D.“不同”錯誤。“馮”,通“憑”,依仗、倚托。句意:要扶著東西才能起立。馮”,通“憑”,依仗、倚托,句意:茫茫的江面讓人感覺就好像凌空乘風而行。含義相同。故選D。【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莫敖大心鼓勵駕車的戰士深入吳軍”錯誤,原文是“吾將深入吳軍”。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崇”,使……高,或提高;“豐”,使……豐,或增加;“葉公子高是也”,判斷句,就是葉公子高。(2)“人臣”,一個人的大臣;“血食”,祭祀祖先;“豈”,難道。【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內容和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由“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要,楚士約食,馮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惡,然而不避”可知,首先用楚靈王的事例,指出因為楚靈王喜歡細腰,因而楚國的人便少吃飯,可見君王的行為對國人而言影響是巨大的。由“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誠好賢,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可知,再明確指出“大王您只是不喜好賢臣”的現實,接著假設“如果大王真是喜好賢臣的”,那么上述五種賢臣,都可以被楚威王招來,從而勸楚威王羅納賢臣。參考譯文:楚威王問莫敖子華說:“從先君文王到我這一輩為止,真有不追求爵位俸祿,而憂慮國家安危的大臣嗎?”莫敖子華回答說:“君王您問的是哪一類大臣呢?”威王說:“您這話說的是誰呢?”莫敖子華回答說:“從前令尹子文,上朝時身穿樸素的黑絲綢長衫,在家時穿著簡樸的鹿皮衣;黎明就去上朝,太陽落山才回家吃飯;吃完早飯就顧不上晚飯,連一月的糧食也沒有積存。所以那個廉潔奉公,安于貧困,而憂慮國家安危的,就是令尹子文。從前楚國葉公子高,出身微賤,而有柱國之才;平定了白公之亂,使楚國得以安定,發揚了先君的遺德,影響到方城之外,四境諸侯都不敢來犯,使楚國的威名在諸侯中未受損傷。在這個時候,諸侯都不敢出兵南侵。葉公子高享用六百畛土地的租稅。所以那個為了提高爵位,增加俸祿,而憂慮國家安危的,就是葉公子高。從前,吳、楚兩國在柏舉交戰,雙方對壘,士卒已經短兵相接。莫敖大心拉著駕車戰士的手,望著他們嘆氣說:唉!各位啊!楚國亡國的日子就要到了!我要深入吳軍,你們如果能打倒一個敵人,抓住一個敵人,助我一臂之力,我們楚國也許還不至于滅亡!所以,那個不怕斷頭,不怕剖腹,視死如歸,不顧個人利益,而憂慮國家安危的,就是莫敖大心。吳、楚兩國在柏舉交戰,吳國連攻三關,攻入楚都郢。楚君逃亡,大夫跟隨,百姓流離失所。楚臣蒙谷在宮唐與吳軍遭遇,蒙谷撇開吳軍跑到楚都郢,說:‘如果有孤子可以繼位,楚國大概可免遭滅亡!’于是他來到楚宮,背上楚國法律離次大典,乘船浮游于江上,逃到云夢地區。以后楚昭王返回楚都郢,百官無法可依,百姓混亂;蒙谷獻出了離次大典,百官便有法可依,百姓得以治理。蒙谷立了大功,等于使楚國得以保全,楚王封他為執圭,給他封田六百畛。蒙谷生氣地說:‘我蒙谷不是某一個國君的大臣,是國家的大臣。如果國家祭祀祖先(平安無事),我難道會去憂慮沒有國君(而無官做)嗎?’于是他隱居磨山之中,至今仍無爵祿。所以,那個既不追求爵位,也不追求俸祿,而憂慮國家安危的,就是蒙谷啊。”楚王嘆息道:“這些都是古人。現在還有這樣的人嗎?”莫敖子華回答說:“從前,楚靈王喜歡細腰女子,楚國的人便少吃飯,(使自己的腰都細起來,以致)要扶著東西才能起立,雖然想吃東西,但總是忍著餓不吃;這樣餓下去,就有死的危險,可是人們無所畏懼。我聽說,國君喜好射箭,大臣也會去學習射箭。大王您只是不喜好賢臣而已,如果大王真是喜好賢臣,上述這五種賢臣,都是可以被大王招來的。”(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登杭州城鄭谷漠漠江天外,登臨返照間。潮來無別浦①,木落見他山。沙鳥晴飛遠,漁人夜唱閑。歲窮歸未得,心逐片帆還。【注】①別浦:江河入海處稱“浦”,又稱“別浦”。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上句把目光投向遼遠的江天之外,為全詩設置廣闊的背景。B.首聯下句“登臨返照間”展示夕陽返照景象,暗示了登臨的時間。C.頸聯從視覺和聽覺著筆,寫漁人白天靜觀沙鳥,夜晚閑唱漁歌。D.最后一句寄情于帆,將“歲窮歸未得”的思鄉之情表達得含蓄蘊藉。16.宋代范晞文點評說:“(鄭谷)有句云‘潮來無別浦,木落見他山’,李洞有‘樓高驚雨闊,木落覺城空’,非不佳,但‘驚’‘覺’兩字失于有意,不若谷詩之自在。”你覺得哪兩句更好?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答案】15.C16.鄭詩更好。①鄭詩“潮來無別浦,木落見他山”兩句,上句描寫出潮水涌漲、江與岸平,下句寫遠山葉落、山形畢現,兩句視野開闊,意境深遠,有陶淵明“悠然見南山”之妙。②“無”“見”二字客觀呈現詩人登臨所見,自然天成。李詩“樓高驚雨闊,木落覺城空”兩句中的“驚”“覺”二字更側重于描繪主觀感受,略顯刻意。【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C.“寫漁人白天靜觀沙鳥”錯誤,“沙鳥晴飛遠”詩人登臨所見,晴空萬里沙鷗盡情翱翔越飛越遠,不是漁人靜觀沙鳥。故選C。【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閱讀之賞析詩歌煉句的能力。首先明確鄭詩更好。“潮來無別浦,木落見他山”,潮水到來時茫茫無涯江海成一片,遠處樹葉落盡可以看見其他大山。“無別浦”言潮盛不見彼岸,境界浩大,寬廣,潮水鋪天蓋地,茫茫無際。對句“木落見他山”則如突來一筆,在水天相接的一隅尋到一處別樣景致,樹葉落盡,山形畢現。這兩句視野開闊,意境深遠,渾然天成,有陶淵明“悠然見南山”之妙。“無”“見”純是白描,這兩個字客觀呈現詩人登臨所見,自然天成。李詩“樓高驚雨闊,木落覺城空”,高樓之下才驚訝到雨景竟有這樣開闊雄渾之美!樹葉盡落,感覺到整座城市都顯得空蕩蕩。“驚”“覺”帶有心理色彩,二字更側重于描繪主觀感受,略顯刻意。(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黃庭堅《登快閣》一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巧用俞伯牙和阮籍的典故,表現了詩人內心的煩憂及孤獨無聊的心情。(2)李密在《陳情表》中表達自己無論生和死,都將報答朝廷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搗衣聲”又稱“砧聲”“杵聲”,是古代詩歌中常用的意象,常常表現思鄉、懷人的主題,這在唐詩宋詞中屢見不鮮,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朱弦已為佳人絕②.青眼聊因美酒橫③.臣生當隕首④.死當結草⑤.玉戶簾中卷不去⑥.搗衣砧上拂還來(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錯字:“橫”“隕”“簾”“搗”“砧”。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2023年是癸卯兔年,兔子作為十二生肖之一,因其生性機敏、繁殖能力強,被人們賦予多子多福、家族興旺的美好寓意。隨著時光推移,我國民間逐漸形成了①的兔文化。在民俗文化中,兔常常出現在剪紙、泥塑、布堆畫等民間工藝美術作品上。陜北民間剪紙藝術被譽為陜北民間的“母體藝術”。春節期間,陜北幾乎家家戶戶的窯洞上都貼著各式各樣的剪紙窗花,其奇妙的構圖、精湛的刀工、明艷的色彩,真是讓人②。正月十五元宵節,也稱燈節。燈節鬧花燈時,除了將各式各樣的剪紙貼在花燈上作為裝飾,民間還有一種兔子燈。唐朝出現的兔子燈民俗,人們把兔子當時視為吉祥之物,兔子燈所到之處就表現著吉祥和好運所在之地。現今,人們沿用這一吉祥物來迎神接福,寄寓勞動人民祈求神靈保佑,期盼來年③、人畜興旺的美好愿望。兔年兔唱主角,布堆畫里的《兔臥花叢》、《姑娘報兔》、寶雞馬勺臉譜上的《馬勺臉譜兔》、鳳翔布藝玩具《白兔叼花》,還有皮影、刺繡、面花里的兔元素,不同的民俗表現形式送上的都是相同的祝福,都是在兔年“兔”個喜慶、“兔”個祥瑞。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下列各項,引號的作用與文中畫波浪線句子引號的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民間俗語中有“蛇盤兔,必定富”和“蛇纏兔,輩輩富”的說法。B.華夏風物發起“中國人美好生活提案”活動,在細節之美中感受文化傳承。C.村里事“云”上辦——陜西漢陰推進數字鄉村建設。D.作為“夸父一號”衛星首席科學家助理、科學桂殊含義應用系統副總工程師,黃宇親歷了研制的全過程。20.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答案】18.①豐富多彩②嘆為觀止/目不暇接/贊不絕口③五谷豐登/風調雨順19.C20.兔子燈民俗興于唐朝,當時人們把兔子視為吉祥之物,兔子燈所到之處就象征著吉祥和好運所在之地。【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①,第一段為總括段,后文闡述了兔文化內容豐富,因此①可填“豐富多彩”。豐富多彩:形容內容豐富,花色繁多。②,語境“其奇妙的構圖、精湛的刀工、明艷的色彩”是贊嘆剪紙窗花非常好,讓人贊嘆。可填“嘆為觀止”或“目不暇接”“贊不絕口”。嘆為觀止:形容事物極好,令人贊嘆不已。目不暇接:眼睛來不及看。形容眼前東西太多或景物變化太快,來不及看。贊不絕口:贊美的話說個不停,形容對人或事物十分贊賞。③,根據前文語境“寄寓勞動人民祈求神靈保佑”可知,此處指人們期盼來年年景好,糧食豐收,可填“五谷豐登”或“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指年成好,糧食豐收。風調雨順:指風雨適合農時,年景好。【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所用引號表示特殊含義。A.表示引用。B.表示特殊稱謂。C.表示特殊含義,此處“云”表示云技術。D.表示特殊稱謂。故選C。【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子有三處語病:一是“唐朝出現的兔子燈民俗,人們把兔子當時視為……”中途易轍,可改為“兔子燈民俗興于唐朝”;二是“當時”的位置不當,應放在“人們”前面;三是“表現著……所在之地”搭配不當,“表現著”應改為“象征著”。(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歪脖柳,是我從微山湖大堤走向微山湖的一個漁村時的驚奇發現,溫暖的春風,吹化了殘雪,柳枝變綠了,天空蔚藍蔚藍的,微山湖泛起了漣漪。此時,正值早春,兩來前還飄過一陣小雪,微山湖還結著薄冰,①,但吹了一天一夜的西南風,突然像吹跑了兩三個月的時光,一下子進入了懶洋洋的、只想睡覺不想干活的春困季節。天氣驟熱,人們不敢脫掉棉衣,再來場大凍,就會得感冒。可是,②。我發現了一棵從路邊伸向微山湖的歪脖子老柳樹,柳樹上,有隱約的生機萌發,如一團幻覺的輕煙。近前撫弄,手里竟是轉青的枝條,枝條上鉆出綠豆大小的嫩芽,這春的蘇醒,逗引出我少年時的癡想……此刻,雖然還是寒天冰地,但在柳樹枝頭露出的淡淡如煙的青色,讓人喜悅。我想等到桃杏剛剛紅了枝條,楊柳那悠蕩的長絲上就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