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序類文言文_第1頁
贈序類文言文_第2頁
贈序類文言文_第3頁
贈序類文言文_第4頁
贈序類文言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贈序類文言文

一、明確贈序是古代散文的重要文體。

序”作為一種文體,可分為"書序"和"贈序"。

"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寫在書或文集的前面,介紹作家生平或目的,

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書序〃比較

早,多為敘述著作者的意趣、寫作緣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還有歐陽修的《伶

官傳序》、《梅圣俞詩集序》,韓愈的《張中丞傳后序》,曾鞏的《戰國策目錄序》,王羲之的

《蘭亭集序》,柳宗元的《愚溪詩序》等等。

1、與在作品前面的稱為“前言"。"前言"是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編寫體例和作

者情況的文章。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

2、列在后面的稱"后序"或"跋‘'如《史記?太史公自序》。

這類文章,按不同的內容分別屬于說明文或議論文,說明編寫目的,簡介編寫體例和

內容的,屬于說明文。對作者作品進行評論或對問題進行闡發的屬于議論,是議論文。如

歐陽修的《伶官傳序》等。

"贈序”始于唐初,古代送別各以詩文相贈,用于臨別贈言,集而為之序的,稱為"贈

序”。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

當于議論性散文的一種寫法。如: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韓愈的《送李愿歸

盤谷序》、《送孟東野序》、《送董邵南序》、《送石處_L序》,曾鞏的《贈黎安二生序》,柳宗

元的《送薛存義序》,宋源的《送東陽馬生序》,這里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言"

的意思。

"贈序"是取"贈人以言”之義,是臨別贈言性質的文字,內容多是勉勵、推重、贊

許之辭。以情感為主,有專屬之對象,故其內容固可無所不包,其起結則不離送別之意,

故往往特重形式,講究章法,除寫送別之外,文境有更大的拓展空間。

二、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1明確觀點

古代送別各以詩相贈,集而為之序的,稱為贈序。后來,凡是惜別贈予的文章,不附

于詩帙也都叫贈序,內容多推崇、贊許或勉勵之辭.閱讀贈序類文言文,除了要具備一定

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外,還應掌握一些贈序類文言文的特點和閱讀技巧。

我們常說"言為心聲丁文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觀的反映,古人在贈序中,除敘友誼、

道別情外,還闡述主張,議論時事,詠懷抱負,勸誡德行等,有的贈序甚至是作者不平則

鳴的表現。因此,在閱讀贈序類文言文時,首先要對作者的思想觀點和他對生活、對人生

的態度進行分析。作者在文中對某事物或贊頌或批評,或喜愛或厭惡,或冷靜或熱情,都

帶有鮮明的感情色彩。這種觀點態度的表達,或明示,讓人一目了然;或暗示,取譬設喻,

含蓄委婉;或集中議論;或散見于字里行間,學生只有認真辨別、篩選,才能掌握。

要對文中的觀點態度進行分析概括,必須抓住兩個方面:一是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內

容、思想與主題,二是了解作者的背景資料。作者的背景資料包括作者的人生經歷,作者

一貫的思想觀點,作品產生的背景以及與文章運用材料相關的一些情況等,這些都可以輔

助學生對文中的觀點態度進行分析概括。

在贈序類文言文中,作者有可能會引用別人的一些看法,也可能會批駁別人的一些觀

點。因此,要注意區分哪些是作者的觀點,哪些是別人的觀點。

(二1把握主旨

贈序類文言文的內容或議論現實政治,或抒發內心感慨,或闡述文學主張,它是作者

經過對現實的觀察、體驗、分析、研究的思想結晶,也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認識、評價和

思想的表現。把握贈序類文言文的主旨,必須對全文進行整體把握,并掌握整體和局部的

關系,體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傾注其中的情感,抓住本質進行概括。

把握作品的主旨,首先要抓住關鍵.贈序類文言文在表現手法上往往熔敘事、抒情、

議論于一爐。文中議論、抒情性的句子,或揭示材料的深刻內涵,或表明作者內心的情感,

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而“文眼〃更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聚點,是探索文章主旨的窗口。

(HX賞析技巧

唐宋以來的文學大家,寫過不少贈序,大都是敘事、說理兼有抒情的散文名篇,蘊涵

著較高的文學價值。

贈序類文言文的寫作往往熔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運用自如,靈活多變。閱讀時,

學生不僅要弄清作者采用了何種表達方式,還要看其是否有益于表現主題,是否收到了鮮

明、生動、突出的效果,并結合作品具體內容,理解句子在具體語境中的含意。

【例題演練】

1.閱讀下文,完成以下題目。(共13分)

送楊真序?歐陽修

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于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引,久而

樂之,不知疾之在其體也。

夫琴之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為宮,細者為羽;操弦驟作,忽然變之:急者凄

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婦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風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婦之嘆息,雌

雄雍雍之相鳴也。其憂深思遠,則舜與文王、孔子之遺音也;悲愁感憤,則伯奇孤子、屈

原忠臣之所嘆也。喜怒哀樂,動人心深;而純古淡泊,與夫堯、舜、三代之言語、孔子之

文章、《易》之憂患、《詩》之怨刺,無以異。其能聽之以耳,應之以手,取窗口者,道其

埋郁,寫其幽思,則感人之際,亦有至者焉。

予友楊君,好學有文,累以進士舉,不得志。及從蔭調,為尉于劍浦。區區在東南數

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醫藥,風俗飲食異宜。以多疾之體,

有不平之心,居異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養其疾,于琴亦將有得焉。故

予作琴說以贈其行,且邀道滋,酌酒進琴以為別。

31.本文題為"送楊真序:"序"的意思是。(1分)

32.第②段運用了不少比喻,其中(1)"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寫出了琴聲的

(2廣如怨夫寡婦之嘆息",寫出琴聲的—(3)"(如雌雄雍雍之相鳴",寫出琴聲的—。

(3分)

33.下列對本文內容的理解完全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歐陽修曾因退職閑居而患抑郁癥,后來他常聽友人彈琴,久而久之,病不治而愈。

B.彈琴作為一種技藝,微不足道;但等到好琴師來,能彈出多種妙音,表達多種感情。

C.琴聲同《論語》、《易》、《詩》等儒家經典一樣,有啟迪心智、陶冶情操的作用。

D.楊真身體多病,又遭貶官,心情抑郁,所以作者寫本文勸慰他要“平其心以養其疾"。

34.縱觀全文,簡述"琴”在行文中的作用。(3分)

35.本文較多地運用整句與散句相結合的句式。請從高中教材的一篇文言文中舉出運

用同樣句式的例子,并簡述其好處。(3分)

2.閱讀下文,完成以下題目。

莫能名齋記?楊簡

①四明楊簡,得屋于寶連山之巔。簡思所以名之,東望大江,巨濤際天,越山對揖,

袞袞如畫,風帆飛鳥,夕陽煙蕪,朝暮晦明,變態百出,于是間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

游逸顛迷,沉溺外景,要不可謂真識江山。西望錢水,玉潔如鏡,茂林奇峰,樓觀輝月,

煙靄翠蒙,模寫不可,于是間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顛迷,沉溺外景,要不可謂真

識湖山。

②反而即諸本真,斂其放情,落其外慕,窮理窟之幽微,探元珠之杳冥,不則事理兩

融,曲暢旁通,百川會同,歸宿于中;又不則悠然無事,惟意所之,無所造為,樂亦熙熙,

于是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顛迷,沉溺外景,俱不可謂實識本真。周思天下古今名

言,無一可以稱此,又豈惟簡莫能名,正恐盡萬古明智絕識之士,竭意悉慮,窮日夜之力,

終莫能名。于是榜日莫能名齋。

③然則終不可得而名之乎?曰有能名之者:是焉之南,高松撫疏,微風過之,蕭然有

聲,是能名吾齋矣;是齋之東,洪濤駕風,怒號翻空,是能名吾齋矣;是齋之西,湖光翠

迷,云飛鳥啼,是能名吾齋矣;是齋之北與其麓,鱗比萬屋,人物往復,啾啾碌碌,是能

名吾齋矣。有嘲曰:既曰莫能名,又曰能名,何其立說之無常?簡曰:常。

22、第②段加點的"是"指代哪三方面內容,請用文中三個字概括、、。

(3分)

23、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得屋于寶蓮山之巔于是榜日莫能名齋

B、窮理窟之幽微何其立說之無常

C、不則事理兩融然則終不可得而名之乎

D、然則終不可得而名之乎蕭然有聲

24、對第①段畫線的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一定不能說真正認識了江山。

B、關鍵是不能說真正懂得了江山。

C、一定不能說認識了真正的江山。

D、關鍵是不能說認識了真正的江山。

25、從整句運用的角度賞析第③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3分)

26、聯系全文分析文末“常”的道理。(3分)

3.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13分)

荷塘詩集序姚鼐

①古之善為詩者,不自命為詩人者也。其胸中所蓄,高矣,廣矣,遠矣;而偶發之于

詩,則詩與之為高廣且遠焉,故曰善為詩也。曹子建、陶淵明、李太白、杜子美、薛退之、

蘇子瞻、黃魯直之倫,忠義之氣,高亮之節,道德之養,經濟天下之才,舍而僅謂之一詩

人耳,此數君子豈所甘哉?

②志在于為詩人而已,為之雖工,其詩則卑且小矣。余執此以衡古人之詩之高下,亦

以論今天下之為詩者。使天下終無曹子建、陶淵明、李、杜、韓、蘇、黃之徒則已,茍有

之,告以吾說,其必不吾非也。

③適來江寧,識涇陽張君①。君以累世同居義門②之子,負剛勁之氣,兼治煩③之才,

雖為一令,廿余年屢經蹶起,而志不可抑,今世奇士也。而耽于詩,政事道途之閑,不輟

于詠。出其詩示余,余以為君之詩,君之為人也。取君詩與比之子建、淵明、李、杜、韓、

蘇、黃之美,則固有不迨者,而其清氣逸韻,見胸中之高亮,而無世俗脂韋之概,則與古

人近,而于今人遠矣。

④夫詩之至善者,文與質備,道與藝合;心手之運,貫徹萬物,而盡得乎人心之所欲

出。若是者,千載中數人而已。其余不能無偏:或偏于文焉,或偏于質焉。就二者而擇之,

愚誠短于識,以為所尚者蓋在此而不在彼:惟能知為人之重于為詩者,其詩重矣。張君殆

其倫歟!

【注】①張君:張五典,字敘百,號荷塘,《荷塘詩集》的作者.②義門:仁義之門.

封建社會特指以孝義著稱,數代同堂而和睦相處的家庭。③治煩:指治理政事。

22.從全文看,作者強凋□□口□對創作的重要作用。(2分)

23.第①段畫線句運用反問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對"而其清氣逸韻,見胸中之高亮,而無世俗脂韋之概,則與古人近,而于今人遠

矣。"一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但詩清雅逸人,顯現出胸中高潔、光明的情操,而且沒有世人庸俗、高傲的情志,

這一點和古人接近,而且比當今一般人要高出很多。

B.但詩清雅逸人,顯現出胸中高潔、光明的情操,而且沒有世人庸俗、高傲的情志,

這一點和古人接近,但和當今一般人相比離得很遠。

C.但詩清雅逸人,展現了胸中高尚、堅貞的節操,沒有世人圓滑、阿諛的情態,這一

點和古人接近,而比當今一般人要高出很多。

D.但詩清雅逸人,展現了胸中高尚、堅貞的節操,沒有世人圓滑、阿諛的情態,這一

點和古人接近,卻和當今一般人相比離得很遠。

25第②、③段都提到"子建、淵明、李、杜、韓、蘇、黃〃,作用有何不同?(3分)

26.作者認為“惟能知為人之重于為詩者,其詩重矣”。請聯系學過的課文(古代詩歌、

現代詩歌均可),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理解。(4分)

4.閱讀下文,完成下列題目。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韓愈

①"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夫冀北馬多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群

邪?”解之者曰:"吾所謂空,非無馬也,無良馬也。伯樂知馬,遇其良,輒取之,群無留

良焉。茍無良,雖謂無馬,不為虛語矣」

②東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日石生,其南涯日溫生。

大夫烏公以^鉞鎮河陽之三月,以石生為才,以禮為羅,羅而致之幕下;未數月也,以溫

生為才,于是以石生為媒,以禮為羅,又羅而置之幕下。東都雖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

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執事,與吾輩二縣之大夫,

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處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處者,誰與嬉游?小子后生,

于何考德而問業焉?縉紳之東西行過是都者,無所禮于其廬。若是而稱曰:"大夫烏公一鎮

河陽,而東都處士之廬無人焉。"豈不可也?

③夫南面而聽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與將耳。相為天子得人于朝廷,將為天

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內外無治,不可得也。愈縻于茲,不能自引去,資二生以待老。今

皆為有力者奪之,其何能無介然于懷耶?

④生既至,拜公于軍門,其為吾以前所稱,為天下賀;以后所稱,為吾致私怨于盡取

也!

⑤留守相公首為四韻詩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22.第①段畫線句"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與后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遙相呼應。(1分)

23.賞析第②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3分)

A

24.第④段畫線句"為吾致私怨于盡取也"表現了作者的矛盾心情,試做簡要分析。(3

分)

25.對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夫冀北馬多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群邪?

冀北的馬在世上屬于多的,伯樂雖然善于相馬,怎么能一下子讓馬群空掉呢?

B.朝取一人焉,拔其無;暮取一人焉,拔其尤。

早晨選取一個人,選拔其中的特別優秀的人,晚上選取一個人,選拔其中的特別優秀

的人。

C.縉紳之東西行過是都者,無所禮于其廬。

東來西往經過洛陽的讀書人,也無法到他們的住所去討教禮儀。

D.夫南面而聽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與將耳。

(皇上)面向南方掌管天下,他所托付重任、依靠出大力的,只有宰相和將軍罷了。

26.留守相公的"四韻詩〃和韓愈的"序"立意上是否一致?請作簡要分析。(3分)

5.閱讀下文,完成下列題目。

送天臺陳庭學序?宋濂

①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萬里,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唐、涌預之虞。

跨馬行篁竹間,山高者,累旬日不見其巔際。臨上而俯視,絕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

膽為之掉栗。水行則江石悍利,波惡渦詭,舟一失勢尺寸,輒糜碎土沉,下飽魚鱉。其難

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才有文者,縱游無所得;非壯強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②天臺陳君庭學,能為詩,由中書左司掾,屢從大將北征有勞,擢四川都指揮司照磨,

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揚子云、司馬相如、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戰攻

駐守之跡,詩人文士游眺、飲射、賦詠、歌呼之所,庭學無不歷覽。既覽必發為詩,以紀

其景物時世之變,于是其詩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歸,會予于京師。其氣愈充,其語愈

壯,其志意愈高,蓋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③予甚自愧,方予少時,嘗有志于出游天下,顧以學未成而不暇。及年壯可出,而四

方兵起,無所投足。逮今圣主興而宇內定,極海之際,合為一家,而予齒益加老耄矣。欲

如庭學之游,尚可得乎?然吾聞古之賢士,若顏回、原憲,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

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無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學其試歸而求

焉?茍有所得,則以告予,予將不一愧而已也。

22.上文是一篇序文。(1分)

23.陳庭學獲得的“山水之助”是:(4分)

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川蜀山水險峻奇特,非有官職、有財富、有才能、會寫文章、年富力強的人不能到

達,因而往往令嗜奇之士抱憾而止。

B.陳庭學,能做詩,曾任中書左司掾、四川都指揮司照磨等官職。他乘船到成都,游

山水名勝,每次游覽都寫詩記述。

C.作者因學業未成、戰亂等原因未能實現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對陳庭學游覽而歸的收

獲,感嘆自己因年老已難以做到了。

D.作者在文中對陳庭學有贊賞,也有勸勉,全文娓娓道來,懇切真誠,體現了一位長

者對后輩小生的關心和爰護。

25.簡析文章第③段加點詞"然〃后面的內容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26.文章第③段最后連用了三個問句,作者的用意

是;體現了作者勸誡后生時的態度。(3

分)(第一空格2分,第二空格1分)

6.閱讀下文,完成下列題目。

《合奇》序?(明)湯顯祖

①世間惟拘儒先生①不可與言文。耳多未聞目多未見而出其鄙委牽拘之識相天下文章

寧復有文章乎?

②予謂文章之妙不在步趨形似之間。自然靈氣,恍惚而來,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

可名狀,非物尋常得以合之。蘇子瞻畫枯株竹石,絕異古今畫格,乃愈奇妙。若以畫格程

之,幾不入格。米家②山水人物,不多用意。略施數筆,形象宛然,正使有意為之,亦復

不佳。故夫筆墨小技,可以入神而證圣。自非通人,誰與解此。

③吾鄉丘毛伯選海內合奇文止百余篇。奇無所不合。或片紙短幅,寸人豆馬;或長河

巨浪,洶洶崩屋;或流水孤村,寒鴉古木;或嵐煙草樹,蒼狗白衣;或彝鼎商周,丘索墳

典。凡天地間奇偉靈異高朗古宕之氣,猶及見于斯編。神矣化矣。夫使筆墨不靈,圣賢減

色,皆浮沉習氣為之魔。士有志于千秋,寧為狂狷③,毋為鄉愿④。試取毛伯是編讀之。

(選自《中國歷代文論精品》)

[注]①拘儒先生:指迂淘的儒生。②米家:指宋代書畫家米芾及其子友仁。③狂狷:《論

語?子路》:“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④鄉愿:也作"鄉原"。指外有謹愿之名,實與

流俗合污的偽善者。《論語陽貨》:"鄉原,德之賊也「

22.湯顯祖以戲劇名世,著有"臨川四夢〃,包括《紫釵記》、《》、《南柯記》和

《邯鄲記》。(1分)

23.用7"對第①段中劃線的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耳多未聞/目多未見/而出其鄙委牽拘之/識相天下文章/寧復有文章乎?

B.耳多未聞/目多未見/而出其鄙委牽拘之識/相天下文章/寧復有文章乎?

C.耳多/未聞/目多/未見師出其鄙委奉拘之/識相天下文章/寧復有文章乎?

D.耳多侏聞/目多侏見/而出其鄙委牽拘之識/相天下文章/寧復有文章乎?

24.分析第②段列舉蘇子瞻和米家的作用。(3分)

25.賞析第③段劃線句的意境。(3分)

A

26.請用自己的話概述作者文末提出”試取毛伯是編讀之"的理由。(3分)

贈序類文言文參考答案

1.【參考答案】:

31.(1分)臨別贈言;32.(3分)(1)高亢(激昂)(2)哀怨(憂傷)(3)婉轉

(和諧);33.(3分)C;34.(3分)"琴〃是貫穿全篇的線索。篇首提出琴治愈自

己的幽憂之疾,篇中闡述琴可以〃道其埋郁,寫其幽思”,篇尾說琴可以使楊君"平其心以

養其疾",向楊君贈文進琴。35.如《師說》:"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

出于此乎?"整句部分形式整齊,節奏鮮明;散句部分形式自由,靈活有變。整散交替,

錯落有致,富有美感。

2.【參考答案答(13分)

22.(3分)理、事、意;23.(2分)D24.(2分)B

25.(3分)用整句形式加強了語言的氣勢,強調是齋東西南北都可用來命名的事實,

與前文"終莫能名"形成強烈反差,突出立說矛盾,引人深入思考。

26.(3分)楊簡認為自己立說并非無常,能名或不能名,因立場、角度不同,各有道

理;說不能名,主要是擔心對用來命名的江山美景、事物及其理、意等不能真正懂得、理

解。作者借此看似矛盾的立說,旨在提倡為學要探究事物本真,不輕率、不流于表象。

【參考譯文】

四明人楊簡,在寶蓮山的山頂得到一屋。楊簡考慮如何為這屋命名,他向東面眺望大

江,巨大的波浪滔滔滾滾,(東流而去)與天邊相連,高聳的山峰拱手對峙,白云繚繞壯美

如畫,風帆飛鳥,夕陽伴著傍晚的霧靄。山中白晝和黃昏的景色一明一暗,變化百出。從

這方面來為這屋命名嗎?這樣命名,先不說是游樂閑適顛迷,沉溺于外在美景,重要的不

能說是真正懂得了江山。他向西遙望錢塘之水,似玉如鏡,樹林豐茂,山峰奇異,樓宇輝

映明月,霧靄映襯翠色,簡直不可名狀,從這方面來為這屋命名嗎?這樣命名,不只是游

樂閑適顛迷,沉溺外景,重要的不能說是真正懂得了湖山。

反過來嘗試以探究這屋的本真來為其命名,收斂那放縱之情,摒棄向外的慕求,窮盡

義理聚集之處的隱微,探究明亮大珠的陰暗,否則就把事和理兩方面融合起來,通達無阻,

如百川會合,歸宿到一個地方;再不然就悠然無事的樣子,只順著思想所到之處,沒有任

何作為,平和快樂,像這樣命名倒不只是游樂閑適顛迷,沉溺外景了,但都不能說是真正

地懂得了這屋的本真。廣泛思考天下古今名言,沒有一句可以來為這屋命名的,又豈止是

我楊簡一人不能為這屋命名,正恐怕是窮盡萬古智慧明達見識獨絕之人,日夜不停地窮盡

他們全部的思考,最終還是不能命名。于是我只好宣告此屋名為莫能名齋。

既然這樣,那么終究不能來為這屋命名了嗎?回答是有能為這屋命名的:這屋的南面,

有高大的松樹,松枝散開,庇護有加,微風吹過,發出蕭瑟的聲響,這是可用來給我的屋

子命名的;這屋的東面,江上巨濤隨風怒號翻滾,撲擊長空,這是可用來給它命名的;這

屋的西面,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白云飄飛,鳥雀啼叫,這是可用來給它命名的;這屋的北

面,在靠近它的山腳下,萬座房屋鱗次櫛比,人來人往,熱鬧忙碌,這也是可用來給它命

名的。有人譏笑道:既說不能命名,又說能命名,立說怎么能這樣反復無常?楊簡回答道:

我立說是固定不變的。

3.【參考答案】:

22.(2分)道德修養(人格情操等,答"為人"K給分)23.(2分)加強語氣,突

出子建等人的道德、才能之高,(1分)強調為人對于為詩的重要(1分力24.(2分)C

25.(3分)第②段,說明這些人會和作者帶有一樣的觀點:即僅想寫好詩,詩歌就難

免膚淺。第③段,是將張五典的詩歌與這些人的詩歌作比較,突出張詩歌中體現的情操。

(答對一點給2分,給滿為止)26.(4分)只有知道了做人比作詩重要的人,他的詩才會

有分量。(1分)舉例如《為白莽作〈孩兒塔〉序》、《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夢游天姥吟

留別》等(1分),分析(1分>(不同意作者觀點,認為為人與詩歌價值高低沒有必然聯

系,舉例恰當、理由充足也給滿分)

4.【參考答案】:

22.(1分)大夫烏公一鎮河陽,而東都處士之廬無人焉

23.(3分)(句式角度或修辭角度)運用反問、排比、整句等,變化句子組織,錯綜

成文,雄奇奔放,富于曲折變化,而又流暢明快,極說溫、石一去,東都政府和士群無所

依恃,也是強調突出對溫、石才能的贊揚和對烏重胤慧眼識賢、善于薦拔人才的贊頌。

24.(3分)溫生和石生是我在這里的情感寄托,當權者把他們征召而去,留下我在這

里孤苦一人,心里是很難過的;又是以哀襯喜,用"私怨于盡取"反襯烏公"為天子得文

武士于幕下"的難得可貴和自己對之的肯定。

25.(2分)C

26.(3分)兩者是一致的,都有勉勵、稱頌的意思,都對石、溫二人的出眾才能加以

肯定,為他們懷才得遇而欣喜,都對烏公的知人善任表示推崇,即使"序"表面上因兩位

人才的離去惋惜不已乃至"怨"和"介然于懷",實際上還是在贊頌烏公慧眼識賢、善于薦

拔人才。(說“不一致",能自圓其說也可。)

【參考譯文】:

伯樂一經過冀北的原野,馬群就空了。冀北比天下的馬都多,伯樂雖然擅長柜馬,怎

么能使那里的馬群空了呢?解釋的人說「我們說的空,不是沒有馬了,而是沒有好馬了。

伯樂能識馬,一遇到好馬就把它挑去,馬群里留不下一匹好馬。如果沒有一匹好馬,那么

說沒有馬,也不能算是假詔了。”

東都洛陽,原本是士大夫的"冀北〃。有真才實學而隱身不仕的,洛水的北岸有T立,

叫石生,洛水的南岸有一位,叫溫生。御史大夫烏公憑借度使的身份鎮守河陽的第三個月,

認為石生是個人才,就依照禮儀,把石生招入幕府。沒有過幾個月,又認為溫生是個人才,

于是通過石生作媒介,又把溫生招入幕府。東都有真才實學的人盡管很多,可是怎么禁得

起早晨挑選一個,把最好的帶走,晚上挑選一個,把最優的帶走呢?這樣一來,從東都留

守、河南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