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習題題庫_第1頁
針灸習題題庫_第2頁
針灸習題題庫_第3頁
針灸習題題庫_第4頁
針灸習題題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緒言

一、單項選擇題

1、針灸學的指導理論是:

A中醫理論B經絡理C月俞穴理論D藏象理論

2、針灸學起源于我國的時代是:

A青銅器時代B石器時C仰韶文化時期D奴隸制度時代

3、我國現存最早的針灸專著是:

A《難經》B《針灸甲乙經》c《十四經發揮》D《黃帝內經》

4、以下哪一條不是針灸的特點:

A適應證廣B療效顯著C手法柔和D應用方便

5、最早在太醫署設制針灸科的朝代是:

A明代B晉代C唐代D宋代

6、針灸成為一門專門學科的朝代是:

A宋代B晉代C隋代D唐代

7、最早鑄造針灸模型的朝代是:

A明代B晉代C唐代D宋代

8、針灸學發展史上較為活躍的時期是:

A晉代B隋代C唐代D明代

9、著《針灸大全》的作者是:

A徐鳳B何若愚C張介賓D高武

10、撰寫《針灸聚英》的作者是:

A徐鳳B何若愚C張介賓D高武

11、“針經”一般是指:

A《針灸大成》B《素問》C《針灸甲乙經》D《靈樞》

12、華佗創立了著名的:

A夾脊穴B經外奇穴C阿是穴D隔物灸

13、世界衛生組織向全世界推薦針灸治療的疾病有:

A20種B23種C34種D43種

14、標志著針灸學理論體系基本形成的著作是:

A《針灸大成》B《內經》C《針灸甲乙經》D《難經》

15、最早傳到國外的針灸著作是:

A《靈樞》B《千金要方》C《內經》D《針灸甲乙經》

16、《外臺秘要》中專門論述了:

A灸法B針刺補瀉手法C火針法D火罐療法

17、最早傳入國外的針灸學專著的朝代是:

A明代B晉代C唐代D宋代

18、創子午流注針法的作者是:

A徐鳳B何若愚C汪機D高武

19、《針灸大成》的作者是:

A王惟一B楊繼洲C滑伯仁D皇甫謐

20、反映了對經絡系統認識的早期面貌的資料是:

A《黃帝內經》B《脈經》C《足臂十一脈灸經》D《經脈》

21、最原始的針刺用具是:

A骨針B竹針C貶石D陶針

22、我國第一個鑄造針灸銅人的醫家是:

A皇甫謐B王執中C王惟一D孫思邈

23、首先提出“十四經”名稱的醫家是:

A滑伯仁B王冰C孫思邈D汪機

24、明代針灸醫學的總結性書籍是:

A《針灸大成》B《針灸大全》C《針灸聚英》D《針灸問對》

25、《針灸大全》的作者是:

A楊繼洲B吳謙C滑伯仁D徐鳳

26、針灸傳入歐洲的時間是:

A公元562年B公元552年C公元6世紀D公元16世紀

27、王執中的著作是:

A《針灸問對》B《針灸資生經》C《十四經發揮》D《針灸甲乙經》

二、多項選擇題

1、反映了對經絡系統認識的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素問》B《靈樞》C《足臂十一脈灸經》

D《陰陽十一脈灸經》E《脈經》

2、明代著名的針灸著作有:

A《針灸大成》B《針灸大全》C《針灸資生經》

D《針灸問對》E《神應經》

3、宋代著名的針灸學家有:

A王惟一B劉完素C王執中D李東垣E張元素

4、張仲景對針灸醫學的主要貢獻有哪些:

A發明了“夾脊穴”B主張針藥并用C強調辯證論治

D首創“阿是穴”E考證了361個胸穴

5、《針灸甲乙經》是一部:

A經絡學專著B針灸學專著C率先傳播至國外的針灸學專著

D治療學專著E月俞穴學專著

6、唐代針灸學發展的主要特點是:

A子午流注針法興起B確定穴位的數目和主治C針灸成為門???/p>

D針灸教育占有重要地位E創立奇經八脈理論

7、針灸發展史上三次總結性的代表著作有:

A《黃帝內經》B《針灸大成》C《針灸大全》

D《針灸聚英》E《針灸甲乙經》

三、填空題

1、針灸學主要以研究、腌穴、及,探討運用針灸防治疾病規律的一門學科。

2、晉代所著的《肘后備急方》中。所錄針灸醫方109條,其中條為灸方。使灸法

有了進一步發展。

3、以外科聞名于世的華佗亦精于,創立了著名的穴。

4、著名醫家孫思邈在其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中繪制了,還創用了穴和指寸法。

5、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名為《》與《》的醫學帛書。

6、北宋時期的2具作為針灸教學和使用。

7、清代針灸醫學亦有發展,其中針炙著作有吳謙的,李學川的。

8、大約在公元世紀,針灸學被傳到、II本。

9、公元562年吳人知聰攜《》和《》到日本。

第一章經絡總論

一、單項選擇題

1.經絡理論的系統論述是在

A.《內經》B《脈書》C《難經》D《甲乙經》

2..經脈的“脈”字本義是指

A.經隧B營血C衛氣D血管

3.以“手足陰陽臟腑”命名的是

A.十二經脈B.十五絡脈C.十二經別D.奇經八脈

4.小腸經和心經銜接于***

A.無名指B.小指.C.中指D.食指E.拇指

5.十二經的命名,主要包涵了哪些內容

A.陰陽、五行、臟腑B.五行、手足、陰陽

C.手足、陰陽、臟腑D.臟腑、手足、五行

6.足三陽經在軀干的分布規律是

A.太陽在前,陽明居中,少陽位后B.太陽在前,少陽居中,陽明位后

C.陽明在前,少陽居中,太陽位后D.陽明在前,太陽居中,少陽位后

7.下列經脈中,有表里關系的是

A.肝與心B.膽與心包C.腎與大腸D.心包與三焦

8.在十二經脈中,陰經與陰經的交接部位是

A.額頭部B.頭面部C.上肢部D.胸部E.下肢部

9.在經絡系統中,離、入、出、合是指下列哪個的循行特點

A.十二經別B.十二經筋C.十二皮部D.十五絡脈

10.十二經筋的命名,主要包涵哪些內容

A.手足、陰陽B.陰陽、手足、五行

C.手足、陰陽、臟腑D.手足、臟腑、陰陽

11.同名陽經在下列何處連接

A.胸B.腹C.手足D.頭面

12.在心中銜接的經脈是

A.手太陰肺經與手厥陰心包經B.足少陰腎經和手厥陰心包經

C.手少陽三焦經和手少陰心經D.足太陰脾經與手少陰心經

13.在無名指處連接的是

A.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厥陰心包經B.手少陽三焦經與手陽明大腸經

C.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D,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陽三焦經

14.足厥陰肝經與手太陰肺經銜接于

A.心中B.肺中C.小指D.大趾

15.營氣從足陽明胃經流注到的下一條經是

A.胃經的同名經B.胃經的表里經

C.足少陽膽經D.足少陰腎經

16.從足太陰脾經運行到的下一條經是

A.脾經的同名經B.脾經的表里經C.足少陽膽經

D.手少陰心經

17.在鼻旁銜接的經脈是

A.一對表里經B.一對同名陽經C.一對同名陰經

D.一陰一陽經

18.在食指銜接的經脈是

A.手少陰心經和手太陽小腸經B.手少陽三焦經和手厥陰心包經

C.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D.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厥陰心包經

19.手少陽三焦經與足少陽膽經銜接于

A.耳旁B.耳中C.外眥D.內眥

20.位于腹部第三側線的為

A.膽經B.胃經C.腎經D.脾經

21下列何者不屬于十五絡脈

A任脈絡B督脈絡C手厥陰絡D足太陽絡E陰蹺絡

22下列何者不屬于十四經

A手陽明經B帶脈C督脈D任脈

23下列何者不符合經別循行特點

A離B行C出D入

24下列何者有錯誤?

A頭氣街B頸氣街C胸氣街D腹氣街

25在目內毗會合的經脈是

A手足陽明經B陰陽維脈C任督脈D陰陽蹺脈

26手三陽經筋結于“角”,其“角”是指

A頭B手C胸D腹E足

27循行分布具有離、入、出、合特點的是

A經筋B經別C皮部D絡脈

28絡脈中最細小的分支是

A陰絡B陽絡C浮絡D孫絡

29十二經脈中陰經與陽經的交接部位在

A頭面B腹C四肢末端D胸

30不屬于“四海”的是

A陰脈之海B血海C髓海D氣海

31在奇經八脈中有“血?!敝Q的是:

A督脈B陰維脈C沖脈D帶脈

32溝通腹部經氣的是

A督脈別絡B任脈別絡C脾之大絡D浮絡

33十二經脈之氣結聚于筋肉關節的體系,卜二經脈的外周連屬上部分的是:

A十二經脈B十二絡脈C十二經別D十二經筋

34十二經脈中足太陰脾經與手少陰經在……交接

A胸中B肺中C心中D腹中

35十二經脈的循行走向正確的是

A、手之三陽從頭走手B、手之三陽從手走頭

C、手之三陽從手走胸D、足之三陽從足走頭

36在奇經八脈中有“陰脈之?!敝Q的是

A、督脈B、任脈C、陰維脈D、陰蹺脈

37主持陽動陰靜,共司下肢運動與寤寐的經脈是

A、陰陽蹺脈B、陰陽維脈C、沖、帶脈D、任、督脈

38將絡脈之氣散布于頭部的是:

A、任脈別絡B、督脈別絡C、沖脈別絡D、脾之大絡

39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的部位,也是絡脈之氣散布所在的是:

A、十二絡脈B、十二皮部C、十二經別D、十二經筋

二、多項選擇題

1絡脈作用是:

A蓄積滲灌十二經氣血B加強陰陽表里經之間的聯系

C機體衛外屏障D輸布氣血以濡養周身組織

E約束骨骼,利于關節屈伸

2十二經別:

A是正經別行深入體腔的支脈B是十二正經離入出合的別行部分C加強了臟腑之間的聯

系D使十二經脈對人體各部分的聯系更趨周密E擴大了經穴主治范圍

3十二皮部

A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的部位B是絡脈之氣散布之所在

C以經脈為紀D居于人體最外層

E是機體的衛外屏障

4十二皮部:

A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的部位B是絡脈之氣散布之所在

C以經別為紀D具有結、聚、散、絡的特點E是機體的衛外屏障

5《靈樞?海論》提出了人身有四海,具體為:

A腦為髓海B膻中為氣海C胃為水谷之海

D任脈為血海E沖脈為十二經之海

6經絡學說的形成,可能通過以下途徑:

A“針感”等傳導的觀察B腌穴療效的總結C體表病理現象的推理

D解剖、生理知識的啟發E理化實驗的佐證

7《靈樞?衛氣》中談到的氣街有:

A、胸氣有街B、頭氣有街C、背氣有街D、腹氣有街E、腰氣有街

8經絡的生理作用是:

A、聯系臟腑與肢體的作用B、運行氣血,濡養全身C、傳注病邪

D、指導辨證歸經E、抗御外邪,保衛機體

9手足三陰經在四肢內側的排列是:

A、手太陰在上肢內側前緣B、足太陰在下肢內側的前緣

C、手厥陰在上肢內側中間D、足少陰在下肢內側的后緣

E、足厥陰在下肢內側的中間

10十二經別是:

A、十二正經離入出合的別行部分B、是十二經脈的外周連屬部分

C、是正經別行深入體腔的支脈D、是絡脈之氣散布的所在

E、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的部位

5、經別與絡脈的區別或共同點正確的是:

A都是在四肢肘膝關節以下的正經分出B都是加強表里兩經之間的聯系

C經別側重加強表里經在頭面及臟腑之間的聯系;絡脈主要加強表里兩經在四肢的聯系

D都無所屬穴位E都是走向相表里的經脈

6、調節肢體運動,司眼瞼開合的經脈有:

A督脈B陽蹺脈C陽維脈D陰蹺脈E陰維脈

7、十二經脈的交接部位是:

A相表里的陽經與陰經在手足末端交接B同名的陽經在頭面部交接

C相互銜接陰經與陰經在胸中交接D陽經與陽經在頸項部交接

E陰經與陰經在腹部交接

8、下列經脈與督脈發生交會聯系者有:

A手厥陰心包經B足少陰腎經C足太陰脾

D足厥陰肝經E手太陽小腸經

9、具有加強表里臟腑之間聯系的經絡有:

A十二正經B十五絡脈C十二經別D十二皮部E十二經筋

10、剛筋分布于:

A項背B四肢內側C胸腹D四肢外側E頭面

11、奇經八脈的生理功能有:

A溝通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系

B對十二經脈氣血有著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

C統攝有關經脈氣血D協凋陰陽E約束骨

12、十二皮部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A約束骨骼B保衛機體C反映病證D調理氣血E抗御外邪

13、經筋為病多為:

A拘攣B筋痛C痹證D轉筋E腫痛

14、經絡的生理功能有:

A聯系臟腑、溝通內外B運行氣血、營養全身C抗御病邪、保衛機體

D傳注病邪、反映病候E協調陰陽、扶正祛邪

15、“四?!笔侵?

A髓海B血海C水谷之海D氣海E十二經脈之海

16、與十二經脈相同分手足三陰三陽的經絡組織有:

A卜五絡脈B奇經八脈C十二經別D十二經筋E十二皮部

17、足三陽經是指:

A手陽明大腸經B手太陽小腸經C足陽明胃經

D足少陽膽經E足太陽膀胱經

18、下列針灸治療體現循經取穴的是:

A肚腹三里留B頭項尋列缺C面口合谷收D多汗取復溜E乳少取少澤

19、與經脈循行有關的頭痛是:

A前額頭痛B頭重隱痛C兩側頭痛D后頭痛E發熱頭痛

20、十二經筋的作用是:

A輸布氣血B約束骨骼C屈伸關節

D協調陰陽E維持人體正常運動功能

21、下列哪些經脈的名稱是錯誤的:

A手厥陰三焦經B手陽明大腸經C手少陰心包經

D足少陰脾經E足陽明胃經

22、下面有關十二經脈循行走向正確的是:

A手三陽經從胸走手B手三陰經從胸走手C足三陽經從頭走足

D足三陰經從足走頭E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

23、絡脈與經脈的不同點是:

A只行于四肢,不走于胸腹B循行部位淺,分支細小

C循行方向是離心的D由正經別出而橫行,網絡周身

E無所屬穴位,亦無所主病證

24、下列哪些不屬于“奇經八脈”的內容:

A蹺脈B經別C經筋D皮部E維脈

25、有關“奇經八脈”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不直接隸屬于臟腑B均起于胞中C無所屬月俞穴

D均左右對稱地分布于身體兩側E均上下循行

26、調節肢體運動,司眼瞼開合的經脈是:

A任脈B陰維脈C陽維脈D陰蹺脈E陽蹺脈

27、陰、陽蹺脈均經過的部位是:

A目下B目內眥C目外眥D承漿穴E睛明穴

28、在體內表里臟腑之間,通過下列哪些經絡系統加強了聯系:

A十二正經B十五絡脈C十二經別D十二皮部E十二經筋

29、經筋與正經的循行不同點是:

A與五臟六腑無直接聯系B起始于四肢末端,走向軀干頭面

C在胸腹部?般有布有散D在關節部般有結有聚

E循行方向是離心的

30、十二皮部是指:

A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的部位B絡脈之氣散布之所在

C人體皮表的卜二個分區D十二經脈最淺表的部分

E十二經絡脈中位于皮表的浮絡

31、根據“根結”理論,結在:

A四肢末端井穴B軀干C頭部D胸部E腹部

32、“四根三結”是指:

A四肢末端井穴B項背腰三部C頭胸腹三部D面胸背三部E四肢

三、填空題

1、經絡包括和

2、經絡學說是闡述人體經絡系統的循行分布、、及其與臟腑相互關系的理論體

系。

3、經脈包括、,以及附屬于十二經脈的

4、絡脈包括和難以計數的、等。

5、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故又稱之為O

6、十二經脈的名稱由、、三部分組成。

7、凡屬六臟的經脈稱為,分布于和;凡屬六腑的經脈稱為,分布于

和、。

8、卜二經脈在四肢的排列是:手三陽經為在前,在中,在后;手三陰經為

在前,在中,在后;足三陰經在內踝上8寸以下為在前,在中,在后。

9、十二經脈在體內與臟腑相連屬,其中陰經、陽經。

10、十二經脈的循行方向是: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陽經,足三陰經

11、十二經脈循行交接規律是相表里的陽經與陽經在交接,同名的陽經與陽經在

交接,相互銜接的陽經與陰經在交接。

12、十二經脈的氣血流注從開始逐經相傳,至而終。

13、奇經八脈有、、、、、共8條。

14、奇經八脈中,、皆起于胞中,同出于會陰,而分別循行于人體的前后正

中線和腹部兩側,故稱之為

15、陰、陽蹺脈的功能主要是和

16、陰維脈起于,并、,上行至,合于。

17、任脈的別絡從分出后散布于部,以溝通經氣。

18、沖脈具有涵蓄的功能,故稱“十二經之海”或“

19、十四經均具有一定的、和,是經絡系統中主要部分。

20、十二經脈和、二脈各自別出一絡,加上共計15條,稱為十五絡脈。

21、絡脈包括和難以計數的等。

22、十二經脈的別絡均是從的絡穴分出,走向的經脈。

23、脾之大絡從分出后散布于。

24、四肢部的十二經別絡,加強了十二經中的聯系

25、具有調節全身陽經經氣的作用,故又稱為“

26、督脈的別絡從分出后散布于,以溝通經氣。

27、十二經別是十二正經、、、的別行部分,是正經別行深入的

支脈。

28、十二經別在頭項部陽經經別合于,陰經經別合于;十二經別按陰陽表里關系匯

合成6組,稱為。

29、由于十二經別有于人體表里之間的特點,不僅加強了十二經脈內外聯系,更加強了經

脈所屬絡的臟腑在聯系。

30、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于的體系,是附屬于十二經脈的系統。

第二章腌穴總論

一、單項選擇題

I《針灸甲乙經》中載有腌穴

A、160個B、349個C、354個D、361個

2現有的經穴數目是

A、349個B、354個C、360個D、361個

3符合經穴概念的是

A、具有主治本經病證的共同作用B、對某些病證具有特殊的治療作用

C、以壓痛點作為針灸部位D、以反應點作為針灸部位

4符合奇穴概念的是

A、具有主治本經病證的共同作用B、對某些病證具有特殊的治療作用

C、以壓痛點作為針灸部位D、以反應點作為針灸部位

5光明穴的命名是依據

A、所在部位B、治療作用C、中醫學理論D、現代醫學知識

6三陰交穴的命名是依據

A、所在部位B、治療作用C、中醫學理論D、地貌天體

7水溝穴的命名是依據

A、所在部位B、治療作用C、中醫學理論D、地貌天體

8攢竹穴的命名是依據

A、所在部位B、治療作用C、參照動植物名稱D、地貌天體

9神闕穴的命名是依據

A、所在部位B、治療作用C、建筑物名稱D、地貌天體

10中院治療胃痛屬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遠治作用C、特殊作用D、調整作用

11梁門治療胃痛屬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遠治作用C、特殊作用D、調整作用

12翳風治療耳病屬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遠治作用C、特殊作用D、調整作用

13具有遠治作用的是

A、十二經腌穴B、十四經腌穴C、奇穴D、阿是穴

14合谷治療頭面病癥屬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遠治作用C、特殊作用D、調整作用

15支溝治療耳病屬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遠治作用C、特殊作用D、調整作用

16一些五輸穴可以治療頭面五官病,這屬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遠治作用C、特殊作用D、調整作用

17太沖治療脅肋脹痛屬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遠治作用C、特殊作用D、調整作用

18腌穴可分為

A、十二經穴、天應穴、阿是穴B、十二經穴、奇穴、阿是穴

C、十四經穴、不定穴、阿是穴D、十四經穴、奇穴、阿是穴

19針刺天樞穴既能通便,又能止瀉,這屬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遠治作用C、雙相的良性調整作用D、相對的特異性

20針刺合谷穴既能發汗,又能止汗,這屬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遠治作用C、雙相的良性調整作用D、相對的特異性

21針刺曲池穴既能治療高血壓病,又能糾正血壓過低,這屬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遠治作用C、雙相的良性調整作用D、相對的特異性

22針刺大椎穴能退熱,這屬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遠治作用C、雙相的良性調整作用D、相對的特異性

23針刺內關穴既能治療心動過速,又能治療心動過緩,這屬于腌穴的

A、近治作用B、遠治作用C、雙相的良性調整作用D、相對的特異性

24特定穴是指若干類具有特殊治療作用的

A、經穴B、月俞穴C、奇穴D、阿是穴

25五輸穴分布在

A、腕踝關節附近B、腕踝關節上下C、肘膝關節附近D、肘膝關節以下

26絡穴共有

A、12個B、14個C、15個D、16個

27俞募穴位于

A、肘膝關節以下B、背腰部C、胸腹部D、軀干部

28八會穴分布于

A、頭面軀干部B、軀干四肢部C、頸項軀干部

29郡穴共有

A、12個B、15個C、16個D、60個

30臨床上最常用的腌穴定位方法是

A、骨度分寸定位法B、自然標志取穴法C、指寸取穴法D、簡便取穴法

31前發際至后發際為

A、5寸B、8寸,C、9寸D、12寸

32眉心至大椎是

A、8寸B、12寸C、13寸D、18寸

33眉心至前發際是

A、1寸B、3寸C、4寸D、5寸

34大椎至后發際是

A、1寸B、3寸C、14寸D、5寸

35前發際至大椎是

A、12寸B、13寸C、14寸D、15寸

36后發際至眉心是

A、12寸B、13寸C、14寸D、15寸

37耳后兩完骨之間為

A、6寸B、8寸C、9寸D、12寸

38耳后兩乳突之間為

A、6寸B、8寸C、9寸D、12寸

39天突至歧骨為

A、6寸B、8寸C、9寸D、12寸

40天突至胸劍聯合為

A、6寸B、8寸,C、9寸D、12寸

41歧骨至臍中為

A、6寸B、8寸,C、9寸D、12寸

42臍中至橫骨上廉為

A、3J-B、5寸C、8寸D、9寸

43臍中至恥骨聯合上緣為

A、3寸B、5寸,C、8寸D、9寸

44兩乳頭之間為

A、3寸B、5寸,C、8寸D、9寸

45大椎以下至尾舐為

A、17椎B、19椎C、21椎D、23椎

46內輔骨下廉至內踝高點之間為

A、9寸B、A寸C、13寸D、16寸

47腋前紋頭至肘橫紋為

A、8寸B、9寸,C、12寸D、13寸

48與督脈相交的八脈交會穴是

A.太溪B后溪C太沖D合谷

49與陰維脈相交的八脈交會穴是

A.公孫B外關C內關D百會

50下列那穴是八會穴

A.曲池B大杼C太淵D足三里

51下列哪穴不是絡穴

A.列缺B合谷C大包D通里

52下列哪穴不是下合穴A.梁丘B陽陵泉C委中D委陽

53治療婦科疾病的首選穴是

A.足三里B內關C三陰交D陰陵泉

54八會穴中的腑府會是

A.足三里B中皖C陽陵泉D胃俞

55募穴都分布在

A.頭部B背部C四肢D胸腹

56.膀胱的“募穴

A.氣海B.膀胱俞C.中極D.腎俞

57督脈穴位中與十二經脈交會最多的是**

A.百會B.大椎C.風府D.水溝

58以下哪穴不是絡穴

A.公孫B內關C太溪D豐隆

59.以下哪穴是原穴

A.公孫B內關C太溪D列缺

60根據骨度分寸,除…外,兩者間距都是9寸

A.兩完骨間B.天突至歧骨C.腋前紋頭至肘橫紋D.胸劍聯合至臍中

61在下列穴位中,不是原穴的為

A.腕骨B.合谷C.陽池D.丘墟

62八會穴中的髓會穴指:

A.百會B.腎俞C.大杼D.懸鐘

63人體經穴總數是

A.365B.361C.367D.670

64八脈交會穴均分布于

A.腕踝關節附近B.頭面部c.肘膝關節附近D.軀干部

65不在四肢部位的特定穴是

A.原穴B.井穴C.滎穴D.募穴

66不在本經上的募穴是

A.中府B..日月C.京門D.期門

67曲泉穴的五行屬性A.合土穴B井金穴C井木穴D合水穴

68哪穴不是八脈交會穴

A.內關B列缺C申脈D頭臨泣

69沒有募穴的經脈是

A膽經B膀胱經C肝經D任脈

70沒有五輸穴的經脈是

A.任脈B大腸經C胃經D腎經

71足厥陰肝的絡穴是

A大鐘B蠡溝C中都D足三里

72脾經的絡穴是

A大都B足三里C公孫D大包

73腕肘橫紋間的距離是

A10寸B12寸C13寸D9寸E8寸

74咖條經上有6個募穴

A督脈B脾經C胃經D任脈

75肘關節附近的6個穴都是

A原穴B輸穴C絡穴D以上都不是

76腌穴的分類為**

A.十二經經穴經外奇穴阿是穴B.十二經經穴經外奇穴特定穴

C.十四經經穴經外奇穴阿是穴D.十二經經穴絡穴阿是穴

77內關穴的屬性為

A.手厥陰經鄭穴B手厥陰經絡穴C手厥陰經原穴

D八脈交會穴

78以下哪穴不是臟腑背俞穴

A心俞B肝俞C膈俞D三焦俞

79脛骨內側鐮下方至內踝尖A.13寸B.9寸C.12寸D.10寸.

80中院穴的定位方法屬于

A中指同身寸B骨度折量法C橫指同身寸C體表解剖標志

81多分布在肘膝關節附近的特定穴是

A井穴B下合穴C原穴D合穴

82《內經》中所記載的經穴數約為

A.160個B.200個C.309個D.361個E.349個

二、多項選擇題

1在歷代文獻中,腌穴又被稱為

A、硬灸處B、節C、會D、骨孔E、氣穴

2、月俞穴可分為

A、八會穴B、阿是穴C、五輸穴D、奇穴E、十四經穴

3符合奇穴概念的是

A、有一定的穴名B、有明確的位置C、對某些病證具有特殊的治療作用

D、以反應點作為針灸E、尚未列入十四經系統

4符合阿是穴概念的是

A、具有主治本經病證的共同作用B、對某些病證具有特殊的治療作用

C、以壓痛點作為針D、以反應點作為針灸部位E、無具體名稱

5阿是穴又稱

A、壓痛點B、天應穴C、不定穴D、奇穴E、經外奇穴

6古人命名月俞穴的方法有

A、依據所在部位B、依據治療作用C、借助建筑物名稱

D、利用地貌天體E、參照動植物名稱

7腌穴的治療作用包括

A、近治作用B、遠治作用C、扶正作用

D、驅邪作用E、特殊作用

8指寸法包括

A、拇指同身寸法B、中指同身寸法C、橫指同身寸法

D、四指同身寸法E、一夫法

9能夠治療胸部病的經脈有

A、手太陰經B、手厥陰經C、手少陰經

D、手陽明經E、手少陽經

10足三陰經都能治療

A、脾胃病B、肝病C、腎病

D、婦科病E、前陰病

11兩者之間為12寸的有

A、耳后兩完骨之間B、肘橫紋至腕橫紋C、腋以下至季脅

D、歧骨至臍中E、天突至歧骨

12屬于五輸穴的有

A、井穴B、滎C、俞穴D、經穴E、合穴

13符合原穴概念的是

A、又名“十二原”B、分布在四肢部C、分布在胸腹部

D、分布在背腰部E、排列在輸穴之后

14十五絡穴的組成包括

A、六陽經絡穴B、六陰經絡穴C、督脈絡穴

D、脾之大絡絡穴E、任脈絡穴

15符合俞募穴概念的是

A、共有28個穴B、分布于軀干部C、經氣深聚于此

D、與臟腑有密切關系E、部分俞募穴排列于人體前后正中線上

16屬于八會穴的是

A、骨會B、經會C、髓會D、脈會E、氣會

16邦穴的組成包括

A、十二經脈各一個鄭穴B、陰陽蹺脈各一個鄭穴

C、陰陽維脈各一個郊穴D、任督脈各一個邦穴E、沖帶脈各一個郊穴

17臨床上有哪些腌穴定位方法

A、骨度分寸定位法B、自然標志取穴法C、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D、簡便取穴法E、目測等分法

18兩者相距9寸的是

A、腋前紋頭至肘橫紋B、兩乳頭之間C、耳后兩乳突之間

D、天突至胸劍聯合E、季脅以下至髀樞

19、多用于治療腑病的特定穴有:

A絡穴B八會穴C募穴D下合穴E俞穴

20、背俞穴的特點包括:

A陽病行陰的處所B陰病行陽的處所C多用治臟病、虛證

D多用治腑病、實證E均位于膀胱經第一側線上

21、腹募穴的特點是:

A均位于任脈B陰病行陽的處所C陽病行陰的處所

D多用于治療腑病、實證E多用于治療臟病、虛證

22、骨度分寸為9寸的是:

A肩峰緣至后正中線B肘橫紋至腕橫紋C前額兩發角之間

D兩乳頭之間E耳后兩乳突之間

23、根據常用骨度分寸法,下列哪幾項之間相距均為12寸:

A前發際至后發際B耳后兩完骨之間C肘橫紋至腕橫紋

D腋窩頂點至第11肋游離端E胴橫紋至外踝尖

24、骨度分寸為8寸的是:

A肩峰緣至后正中線B肘橫紋至腕橫紋C前額兩發角之間

D兩乳頭之間E耳后兩乳突之間

25、根據骨度分寸法,以下正確的是:

A印堂至后發際正中為15寸B胭橫紋至外踝尖為16寸

C股骨大轉子至胭橫紋為18寸D臍中至恥骨聯合上緣為6寸

E胸骨上窩至胸劍聯合中點為9寸

26、手指同身寸包括:

A拇指同身寸B食指同身寸C中指同身寸

D橫指同身寸E小指同身寸

27、屬固定標志的有:

A發跡B乳頭C五官輪廓D肚臍E指(趾)甲

28、屬固定標志取穴的有:

A膻中B陽陵泉C曲池D攢竹E天樞

29、下列間距8寸的骨度有:

A兩乳頭之間B前發跡至風府穴C瞥橫紋至胭橫紋

D肩峰緣至后正中線E耳后兩乳突之間

30、下列間距12寸的骨度有:

A大椎穴至百會穴B肘橫紋至腕橫紋C中極穴至中院穴

D前發跡至后發跡E恥骨聯合上緣至股骨內上靚上緣

31、根據骨度分寸,其中間距3寸的有:

A前發跡至印堂穴B后發跡至大椎穴C外踝高點至懸鐘穴

D內踝高點至三陰交穴E肩胛骨內緣至后正中線

32、可運用簡便取穴法的腌穴有:

A列缺B風市C百會D勞宮E下巨虛

三、填空題

膽經上的郊穴分別是-------,募穴是?

2.《難經》-68難云“井主--------,滎主--------。

3.足太陰脾經的起穴是-------,止穴是--------。

4.手太陰原絡配穴分別是-------,-------。

5.陽維脈邦穴是-------,陰維脈鄭穴是--------o

6.胃經起于-------穴,止于--------穴,共--------穴

7.督脈起于-------,止于--------穴,共--------穴

8.主客原絡配穴法是指-------兩條經脈的--------和——?相配的方法。

9.大腸經起于-------穴,止于---------穴,共--------穴

10.膀胱經起于---------穴,止于---------穴,共--------穴

11.取穴的手指同身寸法,包括了和、等。

12.六腑的“下合穴”是指、、、、

13.在特定穴中,治療表里經疾病一般選用;急性病一般選用

14.五臟病一般選用;六腑病一般選用O

15.常用特定穴包括、、、、、等幾種。

16.肝經病用原絡配穴法當取和

17.常用特定穴包括、、、、、等幾種。

18、根據本經子母補瀉法,凡心經實證應,瀉腎經虛證應補,

19、所出為,所入為,所行為,所溜為,所注為

20、天樞屬經穴,為的募穴。

21、五輸穴的主治中,井主,滎主,輸主,經主,合主

22、在膽經循行線上的八會穴有,在任脈上的八會穴有

23、五輸穴的臨床應用主要有、、三種。

24、大腸經的原穴是;膽經的絡穴是;小腸經的鄭穴是胃經的下合穴

是。

25、《內經》“合治內腑”的原則,主要是指特定穴中的治療作用。

26、交會穴不僅能治療其的病證,也能治療其的病證。

27、體表解剖標志分為和兩種。

第三章喻穴各論

一、單項選擇題

1、督脈穴位中與十二經脈交匯最多的是

A百會B大椎C風府D神庭E水溝

2、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的穴位是

A靈臺B膈俞C筋縮D督俞E至陽

3、手陽明大腸經出于“柱骨之會上”所指督脈的穴位是

A百會B大椎C風府D神庭E水溝

4、督脈與足太陽、陽明經交匯穴是

A百會B前頂C風府D神庭E水溝

5、在舐部,當后正中線上,適對舐管裂孔的穴位是

A會陰B中極C長強D腰俞E曲骨

6、治療高熱的首選穴是

A大椎B二間C內庭D魚際E后溪

7、具有養血安神,升清陽作用的穴位是

A神庭B百會C大椎D神道E命門

8、以下除—-均為督脈腌穴

A人中B素修C神堂D上星E腰俞

9、督脈與任脈的交匯穴是

A石門B氣海C陰交D神^E水分

10、位于臍下2寸的穴位是

A會陰B曲骨C中極D關元E石門

11、任脈起于小腹內止于

A咽喉B口唇C鼻旁D目眶下E齒

12、任脈與督脈,沖脈的交匯穴是

A會陰B曲骨C中極D關元E石門

13、三焦的募穴位于

A臍上1寸B臍下1寸C臍下1.5寸D臍下2寸E臍下3寸

14、氣會是

A膻中B巨C中皖D玉堂E鳩尾

15、《靈樞》所稱“育之原”是指

A中極B氣海C神^D中皖E鳩尾

16、化食積,以下何組穴位最佳

A中脫膻中B上皖中庭C下院璇磯D中脫建里E上院中脫

17、關元、神嬲同用,主要目的是

A理下焦B調肝腎C益腎元D回陽固脫E暖胞宮

18、手太陰肺經在前臂部的支脈是從何穴位分出

A孔最B列缺C經渠D魚際E以上均不是

19、在下列經脈中起于中焦的是

A任脈B督脈C沖脈D肺經E心經

20、既是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的是

A中府B云門C孔最D列缺E少商

21、腕橫紋梯側、梯動脈搏動處的穴位是

A大陵B間使C少府D商陽E太淵

22、手太陰肺經的那穴是

A列缺B孔最C尺澤D曲澤E太淵

23太淵穴是

A經穴B氣會C絡穴D漿穴E腌穴

24、在手太陰肺經中治療頭項強痛可以選

A中府B尺澤C列缺D太淵E魚際

25、起于本臟的經脈是

A手少陽三焦經B足厥陰肝經C手少陰心經

D足少陰腎經E足太陽膀胱經

26、腕橫紋尺側、尺側腕屈肌腱的槎側凹陷中的穴位是

A大陵B神門C太淵D解溪E勞宮

27、手少陰心經的滎穴是

A少沖B中沖C關沖D少府E少澤

28、下列有關心經的循行錯誤是

A出屬心B上挾咽C系目系D卻上肺E抵掌后銳骨之端

29、位于小指端槎側指甲角旁0.1寸的穴位是

A少海B小海C少澤D少沖E中沖

30、心經中善治暴暗、心痛的腌穴是

A少海B靈道C通里D陰鄭E神門

31、治療盜汗常選配

A靈道B通里C陰部D神門E少府

32、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尺側緣的穴位是

A曲澤B少海C尺澤D小海E曲池

33、手厥陰心包經在何穴處分出支脈與手少陽三焦經相接

A部門B間使C內關D大陵E勞宮

34、以下經脈中除——-外都經過肺

A手少陰B手厥陰C足厥陰D足少陰E手陽明

35、位于拇長伸肌腱與拇短伸肌腱之間的穴位是

A陽溪B陽池C神門D大陵E太淵

36、既是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的是

A內關B少沖C通里D神門E足臨泣

37、心包經的起始穴位是

A中沖B少沖C天池D極泉E少府

38、手三里位于

A肘橫紋下3寸B肘橫紋下4寸C肘橫紋上3寸

D肘橫紋上4寸E肘橫紋下2寸

39、腕背橫紋梯側,當兩筋間的穴位是

A陽池B陽溪C合谷D大陵E陽谷

40、入下齒中的經脈是

A手陽明大腸經B足陽明胃經C手太陽小腸經D任脈E足厥陰肝經

41、善于清化濕熱的穴位是

A合谷B三間C陽溪D曲池E偏歷

42、治療汗癥以下列哪個為主穴

A曲池B溫溜C陽溪D合谷E偏歷

43、孕婦禁針的穴位是

A合谷B手濕C曲池D挾突E迎香

44、以下除—-之外,均為手陽明大腸經循行所過之處

A前臂B上臂C食指槎側D上齒E頸部

45、“入耳中”的經脈應是

A手陽明經B足陽明經C足太陽經D手太陽經E足少陰經

46、扶突后0。5寸的穴位是

A天容B天窗C天牖D天鼎E以上都不是

47、以下屬手太陽小腸經的穴位是

A聽會B聽宮C耳門D上關EF關

48在肩胛岡上窩正中處的穴位是

A秉風B天宗C曲恒D胭俞E肩中俞

49、在下列井穴中,具有催乳作用的是

A中沖B關沖C少沖D少澤E隱白

50、治療腰背痛可取

A少澤B后溪C腕骨D支正E小海

51、手太陽小腸經聯系的臟腑,除心和小腸外還有

A胃B膽C脾D肝E大腸

52、與督脈相通的腌穴是

A支正B小海C腕骨D養老E后溪

53、手少陽三焦經的起始穴是

A絲竹空B中沖C少沖D關沖E少澤

54、手少陽三焦經的經穴數為

A24B20C23D19E27

55、常用于治療脅痛、便秘的腌穴是

A關沖B陽池C外關D支溝E液門

56、耳屏前三穴,其歸經由上至下的分別是

A三焦經、小腸經、膽經B小腸經、膽經、三焦經C膽經、三焦經、小腸經

D三焦經、膽經、小腸經E膽經、小腸經、三焦經

57、下列各穴位中,屬三焦經的穴位是

A率谷B聽宮C聽會D完骨E耳門

58、下列穴位屬于胃經的是

A禾修B巨髏C素修D顆髏E瞳子修

59、下列穴位,不屬于胃經的是

A水突B伏免C扶突D髀關E以上都不是

60、在胸部任脈旁開4寸的經脈是

A足太陽脾經B足少陰腎經C足陽明胃經D足厥陰肝經E足太陽膀胱經

61、臍下2寸旁開2寸的穴位是

A氣沖B沖門C水道D歸來E子宮

62、位于腹部第二側線的經脈是

A足少陰腎經B足陽明胃經C足太陽脾經D足厥陰肝經E足少陽膽經

63、足陽明經有幾條分支

A2條B3條C4條D5條E6條

64、闌尾炎患者,多在-------出現壓痛點

A天樞B大腸俞C足三里D上巨虛E下巨虛

65、治療痰證的首選穴是

A中腕B膻中C足三里D豐隆E解溪

66、“骨會”位于-----

A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B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C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寸

D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1.5寸E大椎突開1寸上2寸

67、“血會”位于

A第6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B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C第8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D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E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68、心、肝、脾、肺、腎五臟所對應的背俞穴的脊椎水平線分別相當于

AT3、T9、T1KT5、L2脊椎棘突下BT5、T11、T9、T3、L2脊椎棘突下

CT3、TH.T9、T5、L2脊椎棘突下DT5、T9、Tll、T3、L2脊椎棘突下E以上都不是

69、下列穴位中能正胎位的是

A至陰B至陽C昆侖D三陰交E肩月

70不與足太陽膀胱經相聯系的臟腑或器官是

A腦B腎C肝D目E脊

71、治療痔疾以下何者為佳

A大腸俞B上巨虛C乘山D飛揚E委中

72、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的穴位是

A膏肓B膈關C臆嘻D魂門E以上都不是

73、根據“治風先治血”的理論,治療行癖可以配用

A合谷B肝俞C膈俞D脾俞E天井

74、率穴位于耳尖直上------

A入發際處B入發際0.5寸C入發際1寸

D入發際1.5寸步難行E入發際2寸

75、列于腓骨前緣的穴位是

A陽交、光明、陽輔B外丘、光明、陽輔C外丘、光明、懸鐘

D陽交、陽輔、懸鐘E以上都不是

76、下列腌穴中孕婦應該禁針的是

A曲池B肩井C肩貞D大椎E足三里

77、風池穴操作錯誤者為

A向前直刺B向對側風池刺C可灸D針尖微向前上方,朝眉心斜刺0.8—1.2寸

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