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浙江省2023-2024高三二模考試語文試題分類精選:文言文
2024屆浙江省寧波市十校聯(lián)盟高三二模考試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曾子耘瓜,誤斬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擊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
頃乃蘇,欣然而起,逝于普皙日:“向也參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退而
就房,援奉而歌,欲令曾皙而聞之,知其體康也。
孔子聞之而怒,告門弟子口:“參來勿I””曾參自以為尼菲,使人甫于孔子。于日:
“汝不聞乎?昔魯叟有子曰癖。舜之事魯叟,欲使之,未嘗不在于側(cè);索而殺之,未嘗可得。
小樓期待過,大杖則逃走。故甘?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參事父,委身以待
暴怒,瘦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義,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殺天子之民,其
罪奚若?”曾子聞之曰:“參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謝過。
(節(jié)選自《孔子家語》)
材料二:十八年,初.宣公愛夫人亮姜,亮用生子飯,以為太子.而令右公子傅之.右
公子為太子取齊女,未入室而宣公見所欲為太子婦者好說而自取之更為太子取他女。宣公得
齊女,生子壽、子朔,令左公子傅之。太子飯母死,宣公正夫人與朔共讒惡太子低。宣公自
以其奪大子妻也,心惡太子,欲廢之。及聞其惡,大怒,乃使太子便■于齊而令盜遮界上殺之。
與太子白旄,而告界盜見持白旄者殺之。且行,子朔之兄壽,太子異母弟也,知朔之惡太子
而君欲殺之,乃謂太子曰:“界盜見太子白旎,即殺太子,太子可毋行!"太子曰:“當(dāng)父
命求生,不可。”遂行。壽見太子不止,乃盜其白舉.而先馳至界。界盜見其臉,即殺之。壽
已死,而太子位又至,謂盜曰:“所當(dāng)殺,乃我也。”盜并殺大子俊,以報宣公。宣公乃以
子朔為太子。十九年,宣公卒,太子朔立,是為惠公。
(節(jié)選自《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
tdd
o
未入室A而宣公見B所欲C為太子D婦者E好F說而自取之G更為太子H取他女
II.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足()
A.內(nèi),通“納”,與《鴻門宴》中“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中的''內(nèi)”詞義相同。
B.瞽叟,這里指虞舞的父親,“叟”意為老年男子,“瞽”說明他是盲人。
C.旄,竿頭以耗牛尾為飾,通常用作軍旗或信物,蘇武牧羊時手持的就是這種旄節(jié)。
D.逆,指違背、不順從,與《孔雀東南飛》中“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中的‘‘逆"詞
義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正確的一項是()
A.曾子而對父親的棍棒責(zé)罰不躲不藏,任其打至昏厥,醒來后為了使父親保持身心安康,
在房中彈琴唱歌給父親聽。
B.孔子認(rèn)為瞽叟差點犯下不父之罪,但是父子二人最終維持了相對穩(wěn)定的局面,這主要是
因為舜的孝心與智慈”
C.子朔和子壽同是太子飯的異母兄弟,但兩人對待太子的態(tài)度差異明顯:子朔與其生母一
起詆毀太子,子壽卻愿意為太子赴死。
D.宣公得知兩個兒子被強(qiáng)盜殺死后痛苦不已,只好另立子朔為太子,他也就是后來的惠公。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向也參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
(2)及聞其惡,大怒,乃使太子彼于齊而令盜遮界上殺之。
14.從材料一中孔子的觀點來看,太子版的做法是否值得肯定?為什么?
2024屆浙江省溫州市高三二模考試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材料一:
衛(wèi)端木叔者,子貢之世也。將其先賢,家累萬金。不治””,放意所好。其生民之所欲
為,人意之所欲玩者,無不為也,無不玩也。墻屋臺榭,園囿也沼,飲食車服,聲樂嬪御,
擬齊楚之君焉。至其情所欲好,耳所欲聽,目所欲視,口所欲嘗,雖殊方偏國非齊土之所產(chǎn)
育者無不必致之猶藩墻之物也。及其游也,雖山川險阻,涂徑修遠(yuǎn),無不必之,猶人之行咫
步也。賓客在庭者日百住,庖廚之下不絕煙火,堂虎之上不絕聲樂。奉養(yǎng)之余,先散之宗族;
宗族之余,次散之邑里;邑里之余,乃散之一國。行年六十,三干將表,棄其家事,都敬其
庫藏、珍寶、車服、妾媵。一年之中盡焉,不為子孫留財。及其病也,無藥石之儲;及其死
也,無瘞埋之資。一國之人受其施者,相與賦而葬之,反其子孫之財焉。
段干木聞之,曰:“端木叔,達(dá)人也,德過其祖矣。其所行也,其所為也,眾意所驚,
而單理所取。衛(wèi)之君子多以禮教自持,固未足以得此人之心也.”
楊子日:“既生,則廢①而任之,究其所欲,以俟于死。將死,則廢而任之,究其所之,
以放于盡。無不廢,無不任,何避遲速于其間乎?”
(節(jié)選自《列子?楊朱》,有刪改)
材料二: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茍惜。涉險畏之途,干禍難之事,貪欲以傷生,讒慝②而致死,此
君子之所惜哉: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泯摳而濟(jì)國,君子不咎也。自
亂離已來,吾見名臣賢士,歲難求生,終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憤懣。侯景之亂,王公將
相,多被戮,辱,妃主姬妾,略無全者。唯吳郡太守張竦,建義不捷,為賊所害,辭色不撓;
及鄱陽王世子謝夫人,登屋詬怒,見射而寵。夫人,謝遵女也。何賢智操行若此之難?嬋妾
引決若此之易?悲夫!
(節(jié)選自《顏氏家訓(xùn)?界生》)
【注】①廢:擱置,此處可理解為“聽任”。②讒慝:為奸作惡。
io.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k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
忐。
雖殊A方B偏國C非齊D土之所產(chǎn)E育者F無不必G致之H猶藩墻之物也
H.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籍,意為憑借,與《諫逐客書》“藉寇兵而赍盜糧"的''藉"意思不同。
B.世故,意為生計,與“老于世故”“人情世故”中的“世故”意思不同。
C.誠,意為確實,與《六國論》“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的“誠”意思相同。
D.臨,意為臨近,與《石鐘山記》“酈元以為下臨深潭”的“臨”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端木叔家財萬貨,錦衣玉食,奉養(yǎng)賓客數(shù)以百計,每日聲樂不絕:后逐步遣散賓客以及
家中婢妾,并在一年之內(nèi)散盡家財,最終無安葬之資。
B.段干木高度評價端木叔的德行,認(rèn)為其行為雖然驚世駭俗,但是符合情理,而衛(wèi)國君子
多以禮教自持,自然難以理解其放誕行為背后的深意。
C.顏之推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愛惜生命,但要選擇正當(dāng)?shù)氖侄危荒芤驖M足欲望、為奸作惡而遭致死
亡,但可以為忠孝仁義、全家濟(jì)國而獻(xiàn)出自己的生命。
D.亂世中,許多名臣賢上茍J1求生卻遭受侮辱,而吳郡太守張蝶和世子夫人皆為義而死,
保持了氣節(jié),顏之推借兩者鮮明的對比闡明了生死觀。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一國之人受其施者,相與賦而葬之,反其子孫之財焉。
(2)何賢智操行若此之難?婢妾引決若此之易?
14.以上兩則材料以及王建之的《蘭亭集序》都表達(dá)了對待生死的態(tài)度,但各有側(cè)重,請簡
耍概括。
人物對待生死的態(tài)度
楊朱①
強(qiáng)調(diào)生與義之間的關(guān)系,認(rèn)為
顏之推
應(yīng)當(dāng)舍生取義。
王羲之②
2024屆浙江省金麗衢十二校高三二模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材料一:
嘗讀《漢書?天文志》載:“海旁魘氣象樓臺”,初未之母。
庚寅青春,余避寇海濱。一日飯午,家僮走報怪事曰:“海中忽涌數(shù)山,皆昔未嘗有,
父老觀以為甚異。”余駭而出,會潁川主人走使邀余。既至,相攜登聚遠(yuǎn)樓東望。第見滄浜
浩渺中,盎如奇峰,聯(lián)如登,列如碎■岫,隱見不常。移時,城郭臺榭,驟變欺起,如眾大
之區(qū),數(shù)十萬家,魚鱗相比。中有浮圖老子之宮,三門嵯峨鐘鼓樓翼其左右槍牙歷歷極公輸
現(xiàn)丕熊過。又移時,或立如人.或散如獸,或列若旌旗之飾,甕盎之器,詭異萬千。日近晡,
再再漫滅,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
《筆談》記登州海市事,往往類此。余因始信。
噫唯!秦之所居,處之幸華,魏之銅雀,陳之臨春、結(jié)綺……突兀凌云者何限!運去代
遷,蕩為尊主,化為浮埃。是亦一蔑也,何暇蜃之異哉?
(選自林景熙《蜃說》)
材料二:
洛陽處天下之中,色毅、沌之阻,當(dāng)秦、嚨之襟喉,而趙、縫之走集,蓋四方必爭之地
也。天下當(dāng)無事則已,有事則洛陽必先受兵。予故嘗日:“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
方唐員觀、開元之間,公卿貴成開館列第于東都者,號千有余邸。及其亂離,繼以五季
之酷,其池塘竹樹,兵車蹂踐,廢而為丘墟,高亭大榭,煙火焚燎,化而為灰燼,與唐共滅
而俱亡者,無余處矣。予故嘗日:“園圃之廢興,洛陽盛衰之唉也。”
且天下之治亂,像于洛陽之盛衰而知:洛陽之盛衰,侯于園圃之廢興而得,則《名園記》
之作,予豈徒然哉?
嗚呼!公卿大夫方進(jìn)于朝,放乎一己之私,自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其欲退字此樂,
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選自李格非《書〈洛陽名園記》后》)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旨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
M3
黑O
三門嵯峨A鐘鼓B樓翼C其左右D檐牙E歷歷F極G公輸巧H不能過。
II.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季春,指農(nóng)歷三月,與孟春、仲春合稱“三春”,“季”指時代、朝代或季節(jié)的末期。
B.焦土,文中指燒焦了的土,與《阿房宮賦》中“可憐焦土”的“焦土”用法相同。
C.挾,文中指擁有、倚仗,與《赤壁賦》中“挾飛仙以遨游”的“挾”意思不同。
D.候,文中指看、觀察,與《歸去來兮辭》中”稚子候門”“候”意思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林景熙按時間順序一一“第見”“移時”“又移時”直到“日近晡”等,細(xì)底地描繪了
瞬息萬變的海市廄樓奇觀。
B.歷朝歷代高聳入云的宮殿樓臺那么多,改朝換代之后,終究煙消云散,與之相比,海市
展樓實在沒什么好驚訝的。
C.洛陽處于全國中心,地理位置重要,是各方勢力必爭之地。天下太平時則罷,要是發(fā)生
變亂,洛陽首當(dāng)其沖必遭兵災(zāi)。
D.唐時在洛陽建造的一千多座樓館府邸,因唐末戰(zhàn)亂全部被毀,作者由此感嘆“向愀之廢
興,洛陽盛衰之候也“。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日近晡,冉冉漫滅,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
(2)其欲退享此樂,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14.兩則材料在寫法上都因事而議,托事興諷,請選擇其中一則簡要分析。
2024屆浙江省Z20名校聯(lián)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聯(lián)盟)高三二模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M題。
材料一:子貢曰:“管坤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巴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筐
仲相桓公,新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俄龍至祖矣。豈若匹夫
匹婦之為諒②也,自經(jīng)團(tuán)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子曰:“管仲之器小成!”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④,官事不攝⑤,焉得
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
拈,管氏亦有反站。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節(jié)選自《論語》)
材料二: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
所由兆。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鮑叔;及其亂也,吾不日豎刁、易牙、開方叱
而曰管仲。何則?豎刁、易牙、開方三子,彼固亂人國者,顧其用之者,桓公也。顧其
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問之相。當(dāng)是時也,吾以仲且舉天下之賢者
以對,而其言乃不過曰豎刁、易牙、開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嗚呼!仲以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與桓公處幾年矣,亦知桓公之為人矣乎?恒
公聲不絕于耳,色不絕于目,而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
有仲焉耳。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仲以為將死之言可以繁桓公之手足耶?
夫齊國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嗚呼!仲可謂不知木者矣!
因桓公之間,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則仲雖死,而齊國未為無仲也。
五伯莫盛于桓、文巴文公之才,不過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文公死晉襲文公之余威
得為諸侯之盟王者亙有余年.何者?其君雖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亂涂地,
無晟也,彼獨存一管仲,而仲則死矣。
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復(fù)有賢者而后可
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節(jié)選自蘇洵《管仲論》)
【注】①公子糾:齊桓公之兄長,齊桓公與之爭位,最終殺了他。管仲曾是公子糾的家臣。
②諒:小小的誠信。③自經(jīng):自縊。④歸:藏錢的府庫。⑤攝:兼任。⑥豎刁、易
牙、開方:齊桓公的三位寵臣。⑦文:指晉文公,春秋五即之一。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卜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
黑,每涂對一處給I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文公死時晉回襲日文公之余同威同得為諸侯之盟目主目者臼百有余年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事酬的一項是(3分)
A.相,在材料一中的意思是輔佐,與“端章甫,愿為小相焉”一句中的“相”詞義相同。
B.被發(fā)左衽,指頭發(fā)披散,衣襟向左開,文中代指華夏將淪為文明未開化的夷狄之族。
C.彈冠而相慶,含貶義,指“三子”在管仲死后為自己將得到齊桓公的重用而相互慶賀。
D.手足,文中借代舉動,與成語“情同手足”“手足之情”中的“手足”詞義不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子貢從一臣不事二主的立場懷疑管仲是個仁者,而孔子則從造福天下百姓的角度肯
定了管仲的歷史功績,言外之意認(rèn)為他有大仁。
B.孔子認(rèn)為管仲“器小”,批評他不儉,家有“三歸”且‘;官事不攝”;還批評他不知
禮,在有些生活享受上甚至超越了齊桓公。
C.蘇洵認(rèn)為,從源頭上考量齊國的成敗,成功起于鮑叔而不是管仲,衰敗則起于管仲
而不是受齊桓公寵幸的豎刁、易牙等三個奸臣。
D.同為春秋霸主,晉文公之才沒超過齊桓公,手下大臣又不如管仲,然而在兩人死后,
晉、齊兩國的國運卻呈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管仲相桓公,福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4分)
(2)桓公聲不絕于耳,色不絕于目,而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4分)
14.同為批評管仲,孔子與蘇洵的批評目的卻不相同,請簡要說明。(3分)
2024屆浙江省強(qiáng)基聯(lián)盟高三下學(xué)期二模語文試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燕攻齊,取七十余城。初,燕將攻聊城,人或讒之。燕將淇誅,遂保守聊城,不敢歸。
齊田單攻之歲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普仲連乃書,約之矢以射城中,尊燕將。書
日:“吾聞之,智者不倍時而齊利,男士不怯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
忿,不顧燕王之無臣,非忠也;殺身自聊城,而威不信于齊,非勇也;功廢名滅,后世無稱,
非知也。故知者不再計,男士不怯死。愿公之詳計而無與俗同也。且楚攻南陽,魏攻平陸,
齊無南面之心,以為自南陽之害,不若得濟(jì)北之利,故定計而緊守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
東面,橫秦之勢合,則楚之形危。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斷手不解,是墨翟之守
也: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能以見于天下矣。為公計者,不如罷
兵休士,全車甲,歸報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見公,如見父母,交游接臂而議于世,功業(yè)可
明矣。上輔孤主,以制群臣;下養(yǎng)百姓,以資說士。矯國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意者亦
捐燕棄世,東游與齊乎?請裂地定封,富比陶、衛(wèi),世世稱孤寡,與齊久存,此亦一計也。
二者顯名厚實也,愿公熟計而審處一也。
且吾聞,效小節(jié)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昔管仲有三行之過,然據(jù)齊國之
政,一匡天下,光照鄰國。有曾沫為魯君將,三戰(zhàn)三北,喪地千里。然去三北之恥,退而與
魯君計,以一劍之任,劫桓公于壇位之上,攣e不變,而辭氣不悖。三戰(zhàn)之所喪,一朝而反
之。若此二公者,非不能行小市,死小恥也,以為殺身絕世,功名不立,非知也。公其圖之!”
燕將日:“敬聞命矣。”因罷兵而去故解齊國之國救百姓之死仲連之說也!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齊第六》)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每涂對一處給I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因罷兵團(tuán)而去回故?解齊國叵]之圍目救仃姓目之死叵]仲連之叵]說也!
II.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遺,指給予、送給,與《五代史伶官傳序》“吾遺恨也”中的“遺”詞義不同。
B.文中“殺身亡聊城”和“以為亡南陽之害”的兩處“亡”的用法與含義都相同。
C.“期年”文中指滿一年,和《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期年之后”的“期年”詞又相同。
D.“顏色不變”與《琵琶行》中的“善去朝來顏色故沖的“顏色啷是“臉色”的意思。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齊國將領(lǐng)田單進(jìn)攻聊城,一年多仍未能攻下,魯仲連把信綁在箭上射給燕將,想以此勸
服他們。
B.魯仲連談及墨程、孫臏、吳起等人,意在夸獎燕將善于防守和用兵,打消燕將休戰(zhàn)回國
的顧慮。
C.魯仲連在信中為燕將指出兩條明路:一是歸國報效齊王,安享富貴;二是投奔燕國,功
成名就。
D.燕國大將被魯仲連勸服,于是撤軍回國,魯仲連幫助齊國攻克了聊城,也使仃姓免遭戰(zhàn)
亂之禍。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I)今秦人下兵,魏不敢東面,橫秦之勢合,則楚之形危。
(2)二者顯名厚實也,愿公熟計而審處-也。
14.請結(jié)合文本,概括魯仲連說服燕將應(yīng)放棄守城的理由。(3分)
答案
2024屆浙江省寧波市十校聯(lián)盟高三二模考試語文試題
【答案】1O.AFG
11.D12.B
13.(1)剛才我得罪了父親夫人,大人用力來教訓(xùn)我,沒有受傷吧(該不會受傷吧)?
(2)等到(宣公)聽說了關(guān)于太子的壞話后,十分生氣,于是派太子版到齊國去,又指使
強(qiáng)盜在國界上攔殺他。
14.不值得行定。因為孔子的觀點是不應(yīng)愚孝,而太子儂明知父親要殺他,卻因不愿違抗父
命而死,不僅自己身死無法盡孝,還可能陷父親于不義。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杳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壞沒有完婚.而官公看凡這個將要做太子媳婦的女子容貌美好.喜歡她,就自己娶過
來,另外給太子娶了一個女子。
“入”的賓語為“室”,所以應(yīng)在賓語“室”后面斷開,即在A處斷開;
“見”的賓語為“所欲為太子婦者好”,中間不應(yīng)斷開,應(yīng)在“好”后面斷開,即在F處
斷開;
“取”的賓語為“之”,所以應(yīng)在“之”處斷開,即在G處斷開;
“為太子”是“取”的狀語,中間不應(yīng)斷開。
所以,應(yīng)在AFG處斷開。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以及一詞多義的能力。
A.正確。均為“通,納,”,使進(jìn)入;句意;曾參來了不要讓他進(jìn)來。/持戟交叉守衛(wèi)軍門
的衛(wèi)士想阻止他進(jìn)去。
B.正確。
C.正確。
D.“詞義相同”錯誤。“違背、不順從/預(yù)料,想到將來”;句意:違背父親的命令而求得
生存。/恐怕不能任憑我的心意由我自主,想到將來我內(nèi)心飽受熬煎。
故選D。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A.“醒來后為了使父親保持身心安康”錯誤。由原文“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而聞
之,知其體康也”可知,曾子生房中彈琴唱歌并不是“為了使父親保持身心安康”,而是為
了告訴父親自己被打后身體仍然很好,讓父親放心。
C.“子朔與其生母一起詆毀太子”錯誤。由原文“宣公正夫人與朔共讒惡太子代”可知,子
朔和宣公正夫人一起詆毀太子,而不是“與其生母”,子朔的生母是齊女。
D.“痛苦不已,只好”錯誤。殺死太子彳及本來就是他自己的主張,而子壽被殺他是否痛苦也
無法從現(xiàn)有文本判斷。
故選B。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向”,剛才,之前:“得無”,沒有……吧?(該不會……吧):“疾”,受傷,不
舒服。
(2)“及”,等到:“使”,讓,派:“遮”,攔住。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子曰:'汝不聞乎?昔瞽叟有子曰舜。舜之事瞽叟,欲使之,未嘗不在于側(cè):索而
殺之,未嘗可得。小植則待過,大杖則逃走。故瞽叟不犯不父之罪,而舞不失烝烝之孝。今
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殖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義,其不孝孰人焉?汝非天子之民也?
殺天子之民,其罪奚若?’”可知,孔子認(rèn)為不應(yīng)愚孝。
由原文“乃謂太子曰:‘界盜見太子白旄,即殺太子,太子可毋行!'太子曰:'逆父命求
生,不可。‘遂行"可知,太子假明知父親要殺他,卻因不愿違抗父命而死,不僅自己身死
無法盡孝,還可能陷父親于不義。
所以,孔子認(rèn)為太子飯的做法不值得肯定。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曾參在瓜地鋤草,錯把瓜苗的根刨斷了。他的父親曾恒發(fā)了怒,拿起大棍子就打他的背。
曾子倒在地上,好長時間都不省人事。后來,曾參蘇醒了,高興地站起來,走上前對曾皙說:
“剛才我得罪了父親大人,大人用力來教訓(xùn)我,沒有受傷吧?”曾參說完回到屋里,彈著挈
唱起了歌,想讓曾哲聽到,知道他身體沒有問懣。
孔子聽到這件事發(fā)了怒,告訴弟子說:“曾參來了不要讓他進(jìn)來。”曾參自以為沒錯,
讓人告訴孔子他要來拜見。孔子說:“你沒有聽說過嗎?從前那叟有個兒子叫舞,舞侍奉替
叟,替叟想使喚他的時候,他沒有不在身邊的;但要找他把他殺掉時,卻怎么也找不到。用
小棍子打,他就挨著:用大棍子打,他就逃走。所以瞽叟沒有犯下不遵行父道的罪,而除也
沒有失去盡心盡孝的機(jī)會。現(xiàn)在曾參你侍奉父親,挺身等待父親的暴怒,打死也不躲避,這
樣做,自己死了還要陷父親于不義,不孝還有比這更大的嗎?你不是天子的子民嗎?殺天子
的子民,有哪樣罪比得上呢?”曾參聽后說:“我的罪大了。”于是到孔子那里去承認(rèn)錯誤。
材料二:
十八年,起初,宣公寵愛夫人夷姜,夷姜生了一個兒子名彼,把他立為太子,并且讓右公子
教導(dǎo)他。右公子為太子娶齊國女子,還沒有完婚,而宣公看見這個將要做太子媳婦的女子容
貌美好,喜歡她,就自己娶過來,另外給太子娶了一個女子。宣公得到齊國女子后,生下兒
子子壽、子朔,讓左公子教導(dǎo)他們。太子飯的母親死后,宣公的正夫人和子朔一起說太子彼
的壞話。宣公因為自己奪去了太子的妾子,心里也討厭太子,想廢掉他。等到(宣公)聽說
了關(guān)于太子的壞話后,十分生氣,于是派太子僅到齊國去,又指使強(qiáng)盜在國界上攔殺他。宣
公給了太子白旄,并告訴國界上的強(qiáng)盜看見拿白旄的人就殺死他。太子保將要起程,子朔的
前哥子壽,是太子的異母弟弟,他知道子朔說太子壞話,而且知道國君準(zhǔn)備殺死太子,于是
對太子說:“國界上的強(qiáng)盜看見太子拿著白旄?,就會殺太子,太子可不要去!”太子說:“違
背父親的命令而求得生存,這是不可以的。”于是就起程了。子壽看見太子不肯停止,就劫
取他的白旄,先趕到國界上。界上的強(qiáng)盜看見來的人果真拿著白旄標(biāo)志,就殺死了他。子壽
被殺死之后,太子飯又來到,對強(qiáng)盜說:“應(yīng)當(dāng)殺死的人是我!”強(qiáng)盜將太子俊一并殺掉,
回報了宣公。于是,宣公把子朔立為太子。十九年,宣公去世,太子子朔繼位,這就是惠公。
2024屆浙江省溫州市高三二模考試語文試題
【答案】10.CFH
11.D12.A
13.(1)全國凡是受過他施舍的人,一齊出錢把他埋葬了,又把財產(chǎn)退還給了他的子孫。(2)
為什么那些賢能有智慧的人堅守操行這般艱難?而奴婢妾女一類的人舍身就義卻這般容
易?
14.①對生死順其自然,聽之任之,不要擔(dān)憂生命的長短。②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
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即使遠(yuǎn)在異域他國,并非齊國的土地所生產(chǎn)培育的東西,也都一定要弄來,就好像是
自己圍墻里的東西一般。
“雖殊方偏國”是整個句子的狀語,前面有“雖”這個關(guān)聯(lián)詞,所以在“偏國”后面斷開,
故在C后斷。
“非齊土之所產(chǎn)育者”是“即使……也”這一復(fù)句前一分句結(jié)束,應(yīng)該在“產(chǎn)育者”后面斷
開,故在F斷。
“無不必致之”是“即使……也”這一個復(fù)句后一分句結(jié)束,動真成分完整,應(yīng)該在“必致
之”后面斷開,故在H后斷。
故選CFHo
【II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正確。“藉”,憑借,依靠。/“借給”。句意:憑借他祖輩的財產(chǎn)。/借給敵人武器,送
給盜賊糧食。
B.正確。“世故”,生計。/世俗人情。句意:他不經(jīng)營生計。/對世故人情很老練。
C.正確。兩個“誠”都是"確實”之意。句意:確實是符合自然之理的。/因為戰(zhàn)敗而亡國,
確實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D.“意思相同”錯誤。“臨”,面對。/靠近,臨近。句意:面對危難茍且求生。/酈道元
認(rèn)為(石鐘山)下而臨近深深的潭水。
故選D。
【12題詳解】
本題考直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A.“后逐步遣散賓客以及家中婢妾”錯,依據(jù)“奉養(yǎng)之余”“都散其庫敲、珍寶、車服、妾
媵”,可知楊朱沒有遣散賓客,而是在奉養(yǎng)賓客之余,才遣散家財?shù)摹?/p>
故選Ao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人受其施者”,定語后置句,正確語序為“受其施者人”“受到過他施舍的人”:
“相與”,共同,一起:“賦”,通“孵”,賄送財物辦喪事:“反”,通“返”,返還,
退還。
(2)“賢智”,形容詞作名詞,“賢能有智慧的人”:“操行”,名詞作動詞,“堅守操
行”:“引決”,自殺,文中指“舍生取義”。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依據(jù)“既生,則廢而任之,究其所欲,以俟于死。將死,則廢而任之,究其所之,以放于盡。
無不廢,無不任,何避遲速于其間乎?",可知楊朱對待生死的態(tài)度是聽之任之,不必?fù)?dān)憂
生命的長短。
《蘭亭集序》中,體現(xiàn)王殘之生死觀的是“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殛為妄作”兩句,意思
是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
參考譯文:
材料一:
衛(wèi)國的端木叔,是子貢的后代。靠他祖輩的財產(chǎn),家中積聚萬金之多。但他不經(jīng)營家業(yè),
卻縱情所好。只要是人們所想做的,人們所想玩的,他無不去做,無不去玩。他家墻屋臺榭、
園圃池沼、飲食車服、聲樂嬪御,幾乎可同齊、芟兩國的君王相媲美了。至于他情意所喜好
的,耳朵所要聽的,眼暗所想看的,口中所想全的,即使遠(yuǎn)在異域他國,并非國中所生產(chǎn)培
育的東西,都一定要弄來,就好像是自己圍墻里的東西一般。他外出游覽時,盡管山川險阻,
道路遙遠(yuǎn),都一定要去,就像在咫尺之間散步一般。四方來賓在他家里做客,每日數(shù)以百計,
廚房灶下的煙火整天不熄滅,廳堂廊房里的聲樂從不斷絕。泰表門客之余,先把錢財施散給
宗族;施散給宗族之余,再施做給鄉(xiāng)里;施散給鄉(xiāng)里之余,又施散給整個都城的人民。他活
到六十歲時,身體即將衰弱,逐拋棄家事,把所有的庫藏,、珍寶、車服、妾媵統(tǒng)統(tǒng)施散出去。
一年之內(nèi)就施散盡了,不給子孫留下一點財產(chǎn)。到他重病之際,沒有買藥求醫(yī)的錢:到他去
世之后,沒有美棺埋葬的錢。全國凡是受過他施舍的人,一齊出錢把他埋葬了,又把財產(chǎn)退
還給了他的子孫。
段干生聽說這件事,說:“端木叔真是個通達(dá)的人,德行超過了他的祖先。他所行的,
他所為的,眾人都感到驚駭,但確實是符合自然之理的。衛(wèi)國的君子多以禮教來約束自己,
當(dāng)然是不足以理解端木叔的用心了。
楊朱說:“人既已活著,就聽之任之,盡量滿足自己的欲望,以等待死亡。將要死亡,
也不要管那么多,順其自然,什么時候死,由他去,直至命終。沒有什么不可放棄的,沒有
什么不可放任的,為什么還要為生命的長短而擔(dān)心呢?”
材料二:
生命不能不珍惜,也不能茍且偷生。走上邪惡危險的道路,卷入禍難的事情,追求欲望的滿
足而喪身,為奸作惡而導(dǎo)致死亡,這是君子應(yīng)該珍惜的;干忠孝的事而被害;做仁義的事而
獲罪,喪一身而保全家人,喪一身而利國家,這些都是君子所不賁備的。自從梁朝亂離以來,
我看到一些有名望的大臣和賢能的文士,面對危難茍且求生,最終還是不能求得,還白白地
遭致窘迫和污辱,真叫人憤懣。侯景之亂時,王公將相大多被殺戮侮辱,妃主姬妾也幾乎沒
什么人幸存。只有吳郡的太守張味,在組織義軍起義時失敗,被逆賊殺害,言辭和神色都表
現(xiàn)出不屈不撓的樣子;還有鄱陽王世子的謝夫人,站上屋頂怒罵反賊,被箭射中身亡。謝夫
人就是謝遵的女兒。為什么那些賢能的智士要堅守操行這般艱難?而奴婢妾女一類的人舍身
就義卻這般容易?這就是一種悲哀啊!
2024屆浙江省金麗衢十二校高三二模語文試題
【答案】1O.ADF
II.B12.D
13.(1)直到黃昏時分,蜃景才慢慢消失,先前所看到的景象在哪里呢?大海還是一如往
常。(2)(公卿大夫們)想退隱后再享受這種園林之樂,能辦得到嗎?唐朝最后的衰亡就是
這樣的例證!
14.示例一:由蜃樓的瞬息萬變,聯(lián)想議論歷代名樓的繁華毀廢,即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
從而對封建統(tǒng)治者的奢靡淫樂表示極度的輕蔑和無情的嘲諷。
示例二:由洛陽城重要的地珅位置,對比唐代公卿在洛陽營造豪華府邸、終因唐后戰(zhàn)亂焚蕩
悉盡,議論其興廢關(guān)乎都市的盛衰、國運的治亂,諷喻當(dāng)時官員只知放縱滿足私欲,有重蹈
唐亡覆轍之險。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三門高大雄偉;鐘樓和鼓樓像鳥的翅膀一?樣分別護(hù)著寺觀的左右兩側(cè),屋檐翹出如牙
的建筑裝飾,歷歷可辨,就是窮盡公輸般的技巧也沒有辦法超越它。
“三門嵯峨”,主謂結(jié)構(gòu),句意完整,A處斷開;
“鐘鼓樓翼其左右”,主謂賓結(jié)構(gòu),“翼”名詞作動詞,接賓語“其左右”,句意完整,D
處斷開;
“檐牙歷歷",主謂結(jié)構(gòu),句意完整,F(xiàn)處斷開。
故ADF三處需要斷句。
(11題詳解】
本題考杳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及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A.正確。
B.錯誤。“可憐焦土”中“焦土”的用法是活用為動詞,變?yōu)榻故俊>湟猓夯癁榻雇痢m埃。
/可惜阿房宮化為一片焦土。
C.正確。擁有、倚仗。/偕同;與……一起。句意:倚仗蠟山、港池的險阻。/想要偕同仙人
攜手遨游各地。
D.正確。指看、觀察。/守候,等候。句意:從洛陽的盛衰就可以看出征兆。/幼兒們守候在
門庭等待。
故選B。
【12題講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D.“因唐末戰(zhàn)亂全部被毀”說法有誤,原文意思是,這一千多座樓館府邸在唐末戰(zhàn)亂遭到破
壞,接著在五代又受到嚴(yán)重破壞,不是唐末全部被毀。
故選D。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I)“哺",黃昏時分;“向",先前:“自若",一如往常。
(2)“退”,退隱:“得”,能夠得到:“末路”,最后的衰亡。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分析文章藝術(shù)特點的能力。
材料一,本文主要記敘作者在某日中午至黃昏意外所見的海市屬樓,從“海中忽涌數(shù)山”到
一切幻景“冉冉漫滅”的全過程。其中“滄溟浩渺中、猛如奇峰,聯(lián)如疊,列如蟀岫……
日近口甫,冉冉漫滅,向之有者安在“寫海市的壯觀和幻滅,由此聯(lián)想到“秦之阿房,楚之章
華,魏之銅雀,陳之臨春、結(jié)綺……突兀凌云者何限!運去代遷,蕩為焦土,化為浮埃。是
亦一展也”,曾經(jīng)娘赫一時的豪華宮殿樓臺以及它們的主人的悲劇,抒發(fā)生滅無常、榮枯莫
測的歷史感慨,包含著對宋王朝的追憶嘆恨,從而對封建統(tǒng)治者的奢靡淫樂表示極度的輕蔑
和無情的嘲諷。
材料二,根據(jù)“洛陽處天下之中,挾骰、濯之阻,當(dāng)秦、隴之襟喉,而趙、魏之走集,蓋四
方必爭之地也”“方唐貞觀、開元之間,公卿貴戚開館列第于東都者,號千有余邸。及其亂
離,繼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樹,兵車蹂踐,廢而為丘墟”,“且天下之治亂,候于洛陽之
盛哀而知:洛陽之盛哀,候于園網(wǎng)之廢興而得”可知,作者由洛陽城重要的地理位置,對比
唐代公卿在洛陽營造豪華府邸、終因唐后戰(zhàn)亂焚蕩悉盡,議論其興廢關(guān)乎都市的盛哀、國運
的治亂:
根據(jù)第④段“公卿大夫方進(jìn)于朝,放乎一己之私,自為之,而忘天下之治”可知,作者感嘆
公卿大夫們現(xiàn)在正被朝廷提拔任用,放縱一己的私欲,為所欲為,卻忘掉了國家的太平或動
亂的大事,諷喻當(dāng)時官員只知放縱滿足私欲,有重蹈唐亡覆轍之險。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我以前曾經(jīng)讀到《漢書?天文志》上有記載道:“海邊有蜃吐氣,形狀很像樓臺。”一
開始時我并不相信會有這樣的事情。
唐寅三月,我為了躲避兵亂,暫住在海濱。有一天正在吃午飯時,家僮急急忙忙地跑過
來報告外面發(fā)生了怪事:“大海里突然涌現(xiàn)幾座大山,全是以前沒見過的,父老們看了覺得
非常驚奇。”我聽了以后十分驚詫,趕忙跑出去看,正巧遇到潁川主人派人來邀我前往共賞
此奇景。到了海邊,我和潁川主人一同登上聚遠(yuǎn)樓向東望去,只見在廣大無邊的海面上,直
立的蜃景像奇特的山峰、連綿的修景像更迭的山峰、排列成行的蜃景像高峻的山峰,時隱時
現(xiàn)。過了一會兒,城墻亭閣忽然浮現(xiàn),猶如一座人口多的城市,幾十萬戶人家像是魚鱗般整
齊而密集地排列著,其中有佛寺、道現(xiàn)、山門,三門高大雄偉:鐘樓和鼓樓像鳥的翅膀一樣
分別護(hù)著寺現(xiàn)的左右兩側(cè),屋檐翹出如牙的建筑裝飾,歷歷可拼,就是窮盡公揄般的技巧也
沒有辦法超越它。又過了一會兒,蜃景又起了變化,有的像站立著的人,有的像野獸在逃散,
有的像飄揚的旌旗,有的像優(yōu)盎之內(nèi)的器具,千姿萬態(tài),變幻不定。直到傍晚時分,蜃景才
慢慢消失,先前所看到的奇異景象哪里去了呢?大海還是像往常一樣風(fēng)平浪好。
沈括在《筆談》上所記載的鰲州所出現(xiàn)的海市魘樓,大概就像是這樣吧!我是因為親眼
看過,所以才開始相信有這回事的。
唉!想來秦朝的阿房宮、是國的章華臺、曹魏的銅雀臺、陳朝的臨春閣和結(jié)綺閣,如此
高聳入云的樓臺殿閣,歷代不知有多少,可是物換星移、朝代交替,這些宮殿樓閣都已經(jīng)蕩
然無存,化為焦土、塵埃,這也算是一種海市蜃樓吧!想到這些,那里還有閑暇工夫去討論
這種麋景的奇異現(xiàn)象呢?
材料二:
洛陽位處天下的中心,倚仗嶗山、沌池的險阻,正當(dāng)秦川、隴地的沖要之地,又是趙、
魏之間的必經(jīng)要道,因此是西方諸侯的必爭之地。天下安然太平無事也就罷了,一旦有了戰(zhàn)
事,那么洛陽必定首先遭受兵患。所以我曾說過:“洛陽的興盛和衰敗,是天下太平或者動
亂的征兆啊。”
正當(dāng)唐太宗貞觀、唐玄宗開元盛世時,王公貴族、皇親國威在東都洛陽營建館閣宅第的,
號稱有一千多家。等到唐朝末期遭受戰(zhàn)亂,接著又遭五代的慘痛破壞,那些池塘竹樹,被兵
車蹂蹣踐踏,遭到破壞成了廢墟:高大的亭臺樓閣,被戰(zhàn)火焚燎,化成了灰燼,跟唐朝一起
覆滅喪亡,一處也沒有留存下來。所以我曾說過:“園林的興盛或荒廢,就是洛陽繁盛或衰
敗的征兆啊。”
并且天下的治理或動亂,從洛陽的盛袤就可以看出征兆:洛陽的盛衰,又能從園林的興
廢看到征兆。那么寫《洛陽名園記》,我難道是白費筆墨了嗎?
唉!公卿大夫們正在被朝廷提拔任用,就放縱自己的私欲,為自己謀利,卻忘記了天下治亂
的大事,如果這樣,想在引退之時再到洛陽名園中來享受園林之樂,能夠得到嗎?唐朝最后
覆滅的情形就是這樣啊
2024屆浙江省Z20名校聯(lián)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聯(lián)盟)高三二模語文試題
10.AEH
(評分參考:涂對一項得1分,超出三項不給分。共3分)
11.A【解析】“端章甫,愿為小相焉”一句中的“相”意思是諸侯祭祀、會盟或朝見天
子時,主持贊禮的司儀官。
12.B【解析】“超越了齊桓公"理解錯誤,應(yīng)為“堪比齊桓公”或“與齊桓公平起平坐”。
13.(1)管仲輔佐桓公,(使他)稱衡于諸侯,(并且)完全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如今還享受
著他的恩賜。
(評分參考:譯出大意給1分:“霸諸侯”省略句式一一稱霸于諸侯或在諸侯中稱霸;“匡”
一匡正,匡護(hù):“賜”一一恩惠,恩賜。以上三點每譯對一點給1分。共4分)
(2)齊桓公耳朵中從來沒停止過音樂,眼睛中也從來沒斷過美女,然而如果沒有這三個
人的話,就無法滿足他的欲望。
(評分參考:譯出大意給1分:“絕”一一停止,斷絕,沒有:“無以”一一沒有用來……
的辦法,無法;“遂”一一滿足,實現(xiàn)。以上三點每譯對一點給1分。共4分)
14.(1)表明儒家的節(jié)儉和禮制主張。
(評分參考:意到“節(jié)儉”1分,意到''禮制"1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共2分,)
(2)諷諫大宋朝廷須重視對后備人才的選拔、培養(yǎng)。
(評分參考: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H酌情給分。共1分)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子貢問道:''笆仲不能算是仁人吧?桓公殺了公子糾,(他)沒能為公子糾殉死,反而
又輔佐齊桓公。“孔子說:”管仲輔佐桓公,(使他)稱霸于諸侯,(并且)完全匡正
了天下,老百姓到如今還享受著他的恩賜。如果沒有管仲,我們恐怕也要披頭散發(fā),衣
襟向左開了。哪像普通男女那樣為了小節(jié)小信,在溝渠中上吊自殺也沒有什么人知道他們。”
孔子說:“管仲這個人的器量真是狹小呀!”有人說:“管仲節(jié)儉嗎?”孔子說:“他
有三處藏金庫,家中的管事也沒有兼職,怎么談得上節(jié)儉呢?”“既然如此,那么管
仲知禮嗎?”孔子回答:“國君大門口設(shè)立照壁,管仲在大門口也設(shè)立照壁:國君同
別國國君會晤時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設(shè)備,管仲也有這樣的設(shè)備。如說管仲知禮,那么還
有誰不知禮呢?”
材料二:
功業(yè)的成就,并不是成就在成就這一日,必然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禍亂的發(fā)生,不
是發(fā)作于它發(fā)作的這一天,也一定會有它的起因和先兆。因此,齊國的安定強(qiáng)盛,我不說
是由于管仲,而說是由于鮑叔:等到它發(fā)生禍亂,我不說是由于豎刁、易牙、開方,而說
是由于管仲。為什么呢?豎刁、易牙、開方這三人,他們固然是使國家動亂的人,只是那
個重用他們的人,正是齊桓公。而使齊桓公重用這三個人的人,正是管仲!管仲病危時,
齊桓公詢問他宰相人選。正當(dāng)這個時候,我認(rèn)為管仲將推薦天下賢人來回答齊桓公,但是
他的話竟然不過說豎刁、易牙、開方這三個人沒有人之常情,不能親近罷了。
唉!管仲以為齊桓公果真會不用這三個人嗎?管仲和齊桓公相處多年了,也該知道齊
桓公的為人了吧?齊桓公耳朵中從來沒停止過音樂,眼睛中也從來沒斷過美女,然而如果沒
有這三個人的話,就無法滿足他的欲望。他在他最初即位時不重:用他們的原因,只是因為
有管仲在朝廷上罷了。一旦沒了管仲,那么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汽車物流運輸管理合同樣本
- 2025年度北京市智能家居系統(tǒng)成裝修合同參考
- 賓館裝修延期及賠償條款
- 獲獎十五分鐘課件
- 2025年度企業(yè)安全生產(chǎn)綜合評估合同書
- 營養(yǎng)管理與慢病預(yù)防
- 毫針操作基本技術(shù)
- 2024溫州市里仁科技職業(yè)學(xué)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漣源市工貿(mào)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xué)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小學(xué)六年級口算題卡(含答案)
- 小學(xué)學(xué)校勞動教育清單(1-6年級)
- CMG軟件STARS模塊操作手冊
- 研究生自然辯證法題庫及答案
- 施工組織機(jī)構(gòu)框圖和職責(zé)分工
- β石膏粉及α高強(qiáng)石膏生產(chǎn)裝置工藝技術(shù)規(guī)程
- 05第五章 預(yù)防中心靜脈導(dǎo)管相關(guān)血流感染集束化護(hù)理措施和核查表
- 建設(shè)項目職業(yè)衛(wèi)生三同時檔案管理
- JKW三相無功補(bǔ)償控制器說明書賽源電氣技術(shù)
- 印章刻制申請表、銷毀申請表
- 基于項目式學(xué)習(xí)的信息技術(shù)教學(xué)設(shè)計與實施以數(shù)據(jù)處理與應(yīng)用為例
- 試驗室標(biāo)準(zhǔn)化上墻標(biāo)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