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二)_第1頁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二)_第2頁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二)_第3頁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二)_第4頁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容積的含義,體會容積和體積的關系。

2、認識常用的容積單位,感知建立升和毫升的容積觀念。

3、掌握容積的計算方法,能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容積概念的探究與理解過程。

2、通過比較,明確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的區別和聯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意識。在探索未知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數學的

樂趣,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探究活動的態度。

2、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這一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教學重點:建立容積的觀念,掌握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理解容積與體積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過程:

一、創故事情景

今天老師帶來一位神通廣大、變化多端的孫悟空,它可厲害呢,有72變。

二、復習導入

第一變回憶

(1)什么叫體積?

(2)體積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葉么?

(3)體積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三、探究新知

第二變思考

1、教學容積概念。

運用你的預習知識,把魔方、電飯褒、雪梨、汽車的油箱這四種物品分成

兩類,你是怎樣分的?說明理由。

生:空心的能裝東西的

師:你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空心的,能裝東西的物品?

生:舉實例(飯盒、礦泉水瓶、奶牛盒……)

師:你想知道這些容器里面能裝多少東西嗎?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容積和容積單位(板書)

什么叫容積?從中國文字的字面解釋容:容納積:體積。合起來:像電

飯褒、汽車的油箱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它的容積。

練習

根據容積定義判斷:

(1)電飯褒的體積就是它的容積()

計量容積一般可以用體積單位()

(2)數學書P53頁第一題"

突出:體積(外面量數據)容積(里面量數據)板書

2、教學容積單位:升和毫升

師: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你帶來的物品,看看能否找到有關容積的數學信

息?

生:500毫升18.9升

師:升、亳升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容積單位。板書

生:凈含量:250毫升1升...

師:表示什么意思?凈含量:250毫升表示瓶子里水的體積是250毫升。

而不是瓶子的容積是250毫升,也不是瓶子的體積是250毫升

(選1升和1立方分米來對比,為實驗作鋪墊)

回應:計量容積,一般用體積單位,什么時候用容積單位?計量液體的體

積,用容積單位板書

練習:(1)四人小組互相說說各自收集物品的容積。

(2)老師也收集了一些物品,考考大家的眼力。出示:數學書P53第三題

3、教學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師:誰知道這兩個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生:1000。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書上寫的。

師:你對這個關系不表示懷疑嗎?真理總是通過實踐來證明的,想驗證一

下,你有方法嗎?

由學生做實驗:1升的冰紅茶、500亳升的量杯、1立方分米的容器。

師:從實驗中你證實了1升=1000毫升,還得出什么結論?

生:1升=1立方分米。

如此類推:你還能推理出什么關系?

生:1毫升二1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升

練習:數學書P52做一做第一題和P53第四題

第三變:計算

4、教學容積的計算

出示例5,一種小汽車的油箱,里面長5dm,寬4dm,高2dme這個油

箱可以裝汽油多少升?

指一名學生讀題。(突出容積的計算方法與體積計算方法相同)

(1)分析理解題意:求“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多少升?”就是求這個油箱

的什么?必須知道什么條件?是否具備?怎樣算?結果是什么?怎么辦?(為

什么要改單位?求容積)

(2)學生做完后集體訂正。

第四變:運用

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咳兩聲,講了一節課,老師口干了,很想喝水。

師:誰知道一個正常人每天要喝多少水才合適才健康?

生:1500毫升、1000毫升....

師: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生:書里介紹的。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數學書P52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同時滲透節約用水

的教育。

小組活動:

(要求組長分工要明確:不同的人負責倒水、記錄、計算以及匯報,倒水

空間觀念。

2、能正確判斷平面展開圖所對應的簡單立體圖形。

二、教學重點。

判斷平面展開圖所對應的簡單立體圖形。

三、教學難點。

判斷平面展開圖所對應的簡單立體圖形。

四、教學時數。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想一想。

出示教科書第38頁的圖形,并讓學生準備這樣的圖形。按虛線折疊成一個

封閉的立體圖形,它的形狀像什么?(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合作,教師引導學

生先想象這個平面展開圖折疊以后像什么。)

(二)畫一畫。

動手操作,將附頁3圖1剪下,按虛線折疊后,形狀是一座小房子。

(三)做一做。

1、通過折疊后的小房子來確定天窗和門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圖上畫出來。

天窗可以在平面圖中上數第二個或第三個長方形內,門可以在第一個或第

四個長方形內,也可以在兩邊的五邊形內。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這個問題進行拓展,首先將附頁3圖1中的各

個圖形標上號碼,長方形從上到下依次為1,2,3,4,5,左邊的五邊形為6

號圖形,右邊的為7號圖形。然后,提出挑戰性的問題:

(1)與圖形6相對的聲納個圖形?

(2)和圖形1相對的是哪個圖形?借助想象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練一練。

1、第39頁第1題。

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作出最初的判斷,然后通過動手操作,討論并交流,

得出結論。

2、第39頁第2題。

進一步讓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和它的平面展開圖之間的對應關系,有多余信

息。學生獨立完成本題,教師允許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活動目標

通過發豆芽活動,了解生活中的相關知識,運用多種途徑查詢和收集相關

資料,并能運用數學的方法記錄和描述豆芽的生長情況,培養同學們動手實

踐、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師收集相關資料,并先做一次實驗。學生分組準備黃豆、綠豆各50g,

以及發豆芽的器皿。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東們知道豆芽的生長過程嗎?你自己發過豆芽嗎?

2.學生根據查詢的資料和咨詢科學教師得到的知識進行交流。

3.根據學生的交流,提出:我們也來試一試發豆芽。

揭示課題:發豆芽。

二、討論交流,得出活動步驟

1.提問:發豆芽要做哪些準備?怎樣記錄發豆芽的過程呢?對最后的記錄

如何分析呢?

結合學生的交流,得出本次活動的主要步驟:調查與收集;發制與記錄;

整理與分析;推測與應用。

2.學生結合教材了解4個環節應該做什么,并在全班交流。

教師重點提問:發豆芽的統計圖畫什么好?為什么?如何計算發豆芽的盈

利情況?

三、學生分組活動

1.教師演示發豆芽的過程。

2.教師提出要求:

(1)發豆芽活動要做的事情比較多,我們要分組進行,每組5個人。

(2)為了方便觀察與記錄,我們都將豆芽統一放在教室里進行觀察,每天

每個組在固定時間進行澆水。

3.各組學生進行發豆芽實驗。

時間大約是6天。教師對各組實驗的情況進行適時的指導,對各組的記錄

進行及時督促與檢查。各組在發豆芽完成后,及時進行數據分析,制作好相應

的統計圖表,寫好分析總結。

四、小組交流,感受價值

交流發豆芽的具體做法和注意事項。

五、觀察、記錄、分析

1.觀察豆芽的生長情況。(大約6天時間)

2.記錄豆芽的生長情況。(每天進行記錄)

3.把豆芽的生長情況制成統計圖表。

4.分析統計圖表,寫好總結.

六、總結反思

小組結合統計圖匯報豆芽生長情況,說說在發豆芽活動中的收獲。

注:五、六兩個教學過程在課外進行。

[簡評:本課設計采取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方式,突出發豆芽的相關資料收

集,討論發豆芽的活動步驟,對發豆芽活動進行分析、交流、評價。通過分組

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統一在教室進行,便于學生觀察、比較、

交流、互相激勵。同時,把發豆芽活動的重點放在依據實驗數據制作、分析統

計圖表上,以體現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現綜合應用的數學味。]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因數與倍數的整理復習。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歸納整理“因數和倍數”的有關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間的

內在聯系,形成認知結構。

2、技能目標:親歷數學知識的整理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概

括、判斷等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在整理和復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滲透

事物間互相聯系,互相依存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

概念間的聯系和發展,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歸納和整理知識點,形成知識網絡

課前活動:

1、要求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意義理解并熟練掌握。

2、把自己的整理情況寫在作業本上。

本章知識點:

1、因數與倍數的意義

2、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3、2的倍數特征

4、奇數、偶數的概念

5、5的倍數特征

6、3的倍數特征

7、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區別

復習提綱:

教學程序: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學習完因數和倍數這章知設,老師這有兩個問題想考考

你們,看誰的反應快,你們愿不愿意?

師:你能用因數和倍數的知識描述一下4這個數嗎?

(4是自然數,合數、偶數,是8的因數,4是2的倍數)

師:你又能描述一下5嗎?

(5是奇數,是10的質因數)

小結:同學們很聰明!不過,這些知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還有

很多聯系,這節課,我們就一起進一步整理復習這些內容,理順它們之間的聯

系0

(板書:因數與倍數的整理復習)

第二步:發放復習提綱,布置復習任務

1、發放提綱

2、作要求

第三步:自主復習,回顧舊知識

先自己想一想,要怎么做這些題,如何回答?怎樣舉例?考慮之后就可以

在組內交流。

第四步:合作學習、質疑問難

1、合作交流學習

2、師巡視指導

第五步:展示交流,師適時補充點拔

1、展示匯報

2、師適時點拔,補充(老師也做了相應的整理,我們一起看看板書)

第六步:知識鞏同、拓展訓練

技能訓練題:

1、按要求填數,在1—10的‘自然數中,選擇合適的數填入圈內。

質數合數偶數奇數

既是質數又是偶數既是合數又是奇數

2、判斷

(1)12是倍數,2是因數。()

(2)1是奇數也是質數。()

(3)奇數都是質數,偶數都是合數。()

(4)質數沒有因數,合數有無數個因數。()

(5)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3、我的手機號碼是:ABCDEFGHIJK,注意每個字母代表一個數

字,愿不愿意知道老師的手機號碼:

A一一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B——最小的奇數的3倍()

C——5的最小倍數()

D——比最小的質數大5()

E——8的最大因數()

F——3的最小倍數()

G——最小的偶數()

H——最小的偶數()

I一一2和5之間的奇數()

J一一既是5的倍數又是5的因數()

K——比最小的合數小1()

老師的手機號碼是:_________

第七步: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因數與倍數;2、5、3的倍數特征:質數和合數這

幾個方面的知識,如果說有哪些地方弄不清楚,那么你們剛才破譯出了老師的

手機號碼,下來可以撥打我的號碼,老師隨叫隨到,可以幫助你,謝謝同學們

的合作。

板書:

因數與倍數

a某b—c(a#0,bWO),

數的意義a和b就是c的因數,

c就是a和b的倍數

因數與倍數

1、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求一個數的因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數和倍數的方法

2、求一個數的因數,要一對一對地找,看哪兩個自然數的積等于這個數,

那兩個數就是這個數的因數。

1、2的倍數特征: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2的倍數特征

2、奇、偶數:自然數中,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

奇數。

5的倍數特征:個位上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3的倍數特征: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

的倍數

2、5、3的倍數特征:個位上是0,各個數位上的數的和是3倍數,這樣

的數就是2、5、3的倍數

1、質數:一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的個因數,這個數叫質數。

質數和合數

2、合數: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別的因數,這個數叫合數。

3、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百分數化成小數、分數的必要性,能正

確地將百分數化成小數、分數.

2、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

能力。

3、進行食品營養分析,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教學重難點:

1.能解決“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2.正確地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分數。

教具準備:

小黑板、黃豆250豆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昨天老師請同學們搜集一些食品在營養方面百分數的資料,現在誰來匯

報一下。

2、學生匯報。

3、老師也搜集了一些資料。請看:(出示裝黃豆的杯子,同時貼)

黃豆中的蛋白質含量約占36%,脂肪含量約占18.4%,碳水化合物含量約占

25%o

師:誰來讀一讀?

黃豆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這三種含量哪種多?

生:蛋白質

師:黃豆的蛋白質含量多,所以我們說黃豆的營養很豐富。

今天,我們就先根據黃豆的蛋白質含量問題來學習怎樣解決一些簡單的百

分數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蛋白質含量

二、呈現問題,探究新知。

出示裝有250克黃豆的杯子,

問:這250克黃豆中,蛋白質約有多少克?

1、怎樣列式?

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學生總結歸納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所以“求

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也用乘法。(師板書)

師:這位同學從以前學過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兒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遷移到這節課的“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兒是多少?”也用乘法。這種知識的遷移

是我們解決數學問題的好方法。

2、計算。

師:“250某36%”是一個整數乘什么數?

生:整數乘百分數。

師:我們學過嗎?

生:沒學過.(學生發現未學過這樣的算式,是一個新問題,需要研究解

決。)

師:有辦法解決嗎。

生:有。

師:怎樣解決?

生1:可以把百分數化成小數。這樣就把整數乘百分數轉化成整數乘小

數。

生2:也可以把百分數化成分數。這樣就把整數乘百分數轉化成整數乘分

數。

師:將新知識轉化成已學過的舊知識來解答。這也是我們解決數學問題的好

方法。

(1)轉化。

師:現在,請你們試著把36%轉化成小數和分數。

(2)轉化方法。

①、想一想怎樣把百分數化成小數或分數。

②、小聲地跟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學說一說。

③、指名同學說一說。

④、師根據學生所說的方法板書。

百分數化成小數:%百分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同時去掉百分號。

百分數化成分數:先把百分數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能約分一般要約成最

簡分數。

3、繼續計算。

轉化工作做完后,剛才的計算懂得做了嗎?選擇你喜歡的方法把它做完°

三、鞏固新知,遷移應用。

師:剛才新課的學習,大家都很認真,那到底新知識掌握得怎么樣,老師

想出一些題目考考大家,你們有信心嗎?

1、基本練習:

填一填:

①25%=25-?()=()小數25%=()/100=0/()最簡分數

②160%=1604-(>()小數160%=()/100=()/()最簡分數

③0.8隨0.8+()=()小數0.8%=()/100=8/0=()/()最簡

分數

2、變式練習:

百分數12.5%分數1/50小數0.24

3、綜合運用:

我們班第三組共有學生14人,其中女生占50%,這一組女生有多少人?

4、想一想,說一說。

我校三年一班和二年一班的男生人數都占該班學生總數的40%,這兩個班

的男生人數相等嗎?為什么?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設計說明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經驗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

的教學技巧之所在。”本節課的教學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

流等方式,使學生經歷“探究一一發現一一驗證一一修改”的過程。通過一系

列的活動,使學生完成了知識的自我構建,同時也加深了對分數除以整數的意

義的理解,符合學生的發展需要。

另外,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還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對計算進行

探究式教學。讓學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

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不僅使學生獲得了知識,發展了智力,還激發了學生

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長方形包裝紙

學生準備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問題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整數除以整數(0除外),也知道了整數除法的意

義。今天我們將學習分數除法。那么分數除法的意義是什么呢?它和整數除法

的意義是否相同呢?下面就讓我們帶著疑問一起來探究一下幾個小朋友分餅的

問題。

請你們列出算式并計算。

(1)每人吃張餅,4個人共吃多少張餅?

(2)把2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得多少張餅?

(3)有2張餅,每人分得張餅,可以分給幾個人?

(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三道題,并說一說它們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2.揭示分數除法的意義。

討論:(3)題中涉及了分數除法,想一想,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整數除法的意

義相同嗎?

總結: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

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設計意圖:通過市一組題的探究和對比,使學生發現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

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這樣新舊知識的遷移過渡,可以使學生對分數除法的意義

理解起來更加容易。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引導參與,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55頁例題。

師:(出示一張長方形的包裝紙)老師想用這張漂亮的包裝紙把送給媽媽的

禮物包裝起來,可是這張紙太大了,把它的平均分成2份就夠了,每份是這張

紙的幾分之兒呢?

(2)動手操作,分一分,涂一涂。

師:請大家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涂色表示出這張紙的。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把一張長方形紙的平均分成2份,想一想,是把哪一部分平均分成了

2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呢?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顏色表示H1來。

(學生活動,教師由導)

(3)觀察發現。

師:通過畫圖,你發現了什么?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涂色的過程嗎?

預設

(教師利用課件配合學生匯報)

生1: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小格,占這張紙的。

生2:里面有4個,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個,是,即+2=。

設計意圖:通過涂一涂的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列出除法算式,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感受分數除法的意義。

2.初探算法。

師:如果不看圖,你會計算小2嗎?你能提巴大膽的猜想嗎?

預設

生:分母不變,被除數的分子除以整數得到的商作商的分子。

提出質疑,驗證猜想,理解新知。

(1)嘗試驗證,發現問題。

師:科學的驗證不是僅通過計算一兩道題就能得出結論的,你們能不能自

己設計一道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的計算題來驗證剛才的猜想是否正確呢?

(學生匯報驗證的結果)

師:為什么有些題目能很順利地算出來,而有些題目卻不能很快地算出準

確的答案呢?(分數的分子不能被除數整除)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滲透優化

的數學思想方法c

2、利用圖形、符號等直觀方式,表示數學思維過程,培養觀察、分析、推

理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悟和運用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

力和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探求解決問題的優化策略,滲透數學思想方

法。

教學難點:

從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中發現最優策略。

教具準備:

瓶裝口香糖、課件

學具準備:

圓片、紙筆。

教學過程:

一、借助直觀,理清“找次品”的思路

1、創設情境。

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或家人、同學有買過次品的經歷嗎?在我們的E常

生活中,有許多產品,有的外觀有瑕疵,有的成分不過關,還有的輕重不合

格,我們稱它們為次品。(板書:次品)

出示實物,提出問題:這里有3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

天平把它找出來嗎?

2、理解天平的原理。(課件出示天平圖)你們都知道天平吧!誰來說說天

平原理?

3、在2瓶中找次品。(課件演示)看,次品在哪?

4、在3瓶中找次品。

全班匯報:怎么樣利用天平找出這瓶少了的口香糖。

課件演示:隨意拿兩瓶放在天平上,可能會出現幾種情況?

小結:看來從3瓶中找一瓶次品,我們稱一次,通過天平的平衡與不平

衡,就能準確找出次品.

5、在4瓶中找一個次品

提出問題:如果增加1瓶,有4瓶了。要怎么找出輕的這一瓶呢?可以怎

樣稱?結合學生回答演示課件。

6、揭示課題。我們就用這個好方法,今天一起來研究一一找次品。(板書

課題:找次品)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次經

驗基礎之上。在教學例題前,先以3個待測物品為起點,降低了學生思考的難

度,能較順利地完成初步的邏輯推理;再從4瓶中找次品。在2個、3個和4

個中找次品是基礎,只有理清了這些“找次品”的思路,后面的探究、推理活

動才能順利進行。]

二、引導探究,體會方法的多樣性

1、出示例題:5人乒乓球中有一個較輕的是次品,你想怎么稱?

(1)收集稱的方法。(一個一個稱,兩個兩個稱)

(2)同桌合作,擺學具,想一想:怎樣稱?需稱兒次?

(3)指名匯報:(教師隨機課件演示:怎么找?可能出現什么情況?說明

什么?教師幫助板書示意圖。)

5(1,1,3)2次

5(2,2,1)2次

2、小結:同學們真是能干!從5個乒乓球中找到了輕的那一個。先分一

分,想到了兩種方法,再通過天平的平衡與不平衡,至少2次找到次品。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動手動腦,親身經歷分、稱、想的全過

程,從不同的方法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為了便于學生操作和節省時

間,所以讓學生用學具模擬天平實驗來進行實踐探究。圖示法較為抽象,龍學

生來說不容易理解,在這里只是讓學生初步感知,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同步板

書,便于學生理解每項數據、每種符號的含義,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猜測實驗,尋找規律

1、出示例題:有9個零件?,其中有一個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

稱,至少稱幾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來?

2、枚舉所有稱法,學生分析、匯報.

(1)有幾種分法?

(2)畫圖分析,有困難的可以擺擺學具幫助分析。

(3)匯報各種稱法。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你有什么發現?

4、優化解決辦法:分3份、平均分。

5、小結:同學們通過觀察表格,比較這三種方法,發現只要把9個零件平

均分成3份,就能最快找到次品了。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通過思考、分析,結

合操作,嘗試用圖示法記錄找次品過程,是完成由具體到抽象過渡中的重要一

步。讓學生在交流、本比中探索最簡的方法,經歷學習、發現和探索的過程。]

四、拓展延伸,優化策略

1、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的“找次品”的問題并不能平均分成3份。“我

們看看前面的5的例子,[師指黑板5(2,2,1)],我們要分成3份時要分得

盡量怎樣?”(要分徨盡量平均)。

2、在8個中找次品。試一下,怎么分3份?(預設:2,2,4或3,3,

2)

引導學生分析哪種分法好?板書:8(3,3,2)2次

3、小結:看來,沒法平均分的數,我們只要“盡量”(試著讓學生說出

來)平均分。也就是分在三份里的數中,最大與最小份只相差1,也能既快又

保證找到次品了。

補板書:盡量

同學們真了不起,能從剛才發現的規律推理到8個中找次品,并歸納出找

次品的最優策略。

[設計意圖:從5個中找次品類推到8個中找次品,引導學生探索發現不能

平均分成3份的要盡量平均分成3份,完善找次品的最優方法,引發學生進一

步學習歸納、推理等數學思考活動。]

五、鞏固應用,深化認識

師:有了找次品的最優策略,想不想試試它的功效呢?

出示:有()瓶水,除1瓶是鹽水略重一些外,其他兒瓶水質量相同八至

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這瓶鹽水?

讓學生自主選擇10或15,嘗試解決這道題。

六、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這節課我們解決什么問題?怎樣解決最優?

2、我們用了哪些方法發現了找次品的最優策略?

3、我們為什么要研究找次品?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一、教學內容

課本P27?30例1、例2。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并掌握它們面、棱、頂點的特征以及長方體

和正方體兩者之間的關系。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探索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抽

象、概括的能力,以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體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運用所

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它們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和正方體的棱長。

2.教學難點

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四、教學用具

自制課件,學具,長方體、正方體的物品。

五、教學設計

(一)復習準備

(視頻腳本三:第三單元長正方體:1.2)

1.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關系?

2.出示收集的各種物體:這些圖形同剛才的圖形有什么不同?

[設計目的是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

(二)探索新知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1)師出示一些教具,學生拿出收集的學具。

將這些物體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幾類?

(2)學生小組研究匯報:根據圍成的面的不同可以分為:由長方形圍成和

由正方形圍成的。(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

(3)日常生活中彌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和正方體?

(長正方體認識:動畫場景1)

(4)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呢?什么樣的物體叫長方體呢?下面我們來繼續研

究這個問題。

(5)關于長方體彌想學習哪些知識?

師拿出長方體教具,學生拿學具,師給出面、棱、頂點、相對的面、相對

的棱的概念,并板書。

2.長方體的特征。

(長正方體認識:動畫場景3)

(1)長方體有幾個面?(6個)你來猜想一下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點?

(2)怎樣驗證你的猜想?

3.學生驗證。

可能會有以下方法:

(1)通過量長和寬計算;

(2)剪下比一比;

(3)將其中一個面描在紙上,用另一個面布比。

4.匯報結論: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面面積相等。

有不同的發現嗎?(也有相對的兩個面是正方形)

5.教師重點帶領學生研究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請大家再來仔細觀

察這個長方體,還有什么特征?

6.長方體的棱有葉么特點?怎樣驗證?

(長正方體框架制作:動畫腳本一-場景一、二)

7.學生利用學具臉證。

(1)測量;

(2)用學具插一個長方體后,再比較棱的長短。

8.匯報:怎樣插長方體,用了什么材料?長方體的棱有什么特點?

12條棱,相對的4條棱相等。

9.重點研究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的棱的特點。

10.填寫總結報告。

11.認識長、寬、高。

(1)相交丁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2)學生指出自己手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并量出長短。

3.正方體的特征。

(長正方體認識:動畫場景4)

(1)學生獨立研究正方體的特征并填表。

(長正方體框架制作:動畫腳本一-場景三)

(2)匯報你們是怎樣研究的?

4.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

么關系?

相同點: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不同點:

(三)鞏固練習

1.下面的圖形中,是長方體的在括號里畫,是正方體的在括號里畫

“O”。

2.寫出下面各圖的名稱。

3.觀察實物圖,然后填空。

(1)橡皮的形狀是(r

(2)橡皮的前面是()形,長是()厘米,寬是()厘米,與()的

面積相等。

(3)橡皮的右側面是()形,長是()厘米,寬是()厘米,與(:)

的面積相等。

(4)橡皮的上面是()形,長是()厘米,寬是()厘米,與()的

面積相等。

4.看圖填空。(單位:厘米)

長()長()長()

寬()寬()寬()

高()高()高()

5.判斷。(對的在括號里劃“,錯的劃“某”。)

(1)一張很薄的塑料紙,只有正反兩個面。()

(2)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3)一個長方體中有四個面完全一樣,那么另外兩個面一定是正方形。

()

(4)用一根長120厘米的鐵絲圍成一個正方體框架,正方體的棱長為20

厘米。()

(四)全課總結

在這節課上,使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還有什么需要解決的問題嗎?

(五)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內容:

教科書P89-90練習十三第4-10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感受圓的特征,能熟練地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了解圓

心、半徑與圓的位置、大小之間的聯系,會運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

象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和比較等活動,加深對圓的認識,提高操作實踐

的能力,培養比較、抽象及概括等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主動參與操作、實踐等活動,體驗圓在生活中的應用,體驗數學

知識的價值和作用。

教學重點:

認識圓的相關屬性

教學難點:

理解、歸納圓的相關屬性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進行圓的有關練習

二、練習指導

1.判斷。

(1)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

(2)圓有無數條對稱軸。()

(3)畫圓時,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4)要畫直徑是4厘米的圓,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是4厘()

(5)半徑是2厘米的圓比直徑是3厘米的圓大。()

2.完成練習十三第4題。

生口算,校對得數

3.完成練習十三第5題。

(1)學生先獨立在書上畫圓,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誰畫的圓大?

(2)小組討論:在正方形內畫一個最大的圓,圓的半徑是多少?怎么確定

最大圓的半徑?

(3)學生試畫最大的圓。

(4)全班交流

①展示學生畫的正方形內最大的圓。

②指名說一說怎么確定正方形內最大圓的半徑?圓的半徑和正方形的邊長

有什么關系?

③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4.完成練習十三第6題。

(1)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比較圓的大小,其實就是比圓的半徑或直徑的大小。

5.完成練習十三第7題。

生填空,交流填法

問:圓的位置與什么有關?

三、拓展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三第8題。

生思考,說說自己的發現

交流:為什么這樣測量圓的直徑?

2.完成練習十三第9題。

生思考,小組討論

指出:因為同一個圓的所有半徑都相等,所以車軸裝在圓心位置上,無論

車論怎樣滾動,車軸到地面的距離都保持不變。這樣就可以使行駛的車輛始終

保持平穩狀態。

3.完成練習十三第10題。

先說出對稱軸的條數,再畫一畫

四、總結延伸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及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課本P88?

90例1、例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理解、掌握求兩個數最

小公倍數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探索理解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求兩個

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和分析研究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育人目標):在師生共同探討的學習過程中,激

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求兩個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

1、寫出下面各數的倍數

3的倍數有:()

2的倍數有:()

2、學生匯報填寫結果,教師板書記錄

3、說一說,你對倍數有什么理解?

學生回答

二、創設情境

出示阿凡提的故事

1、教師:請大家想一想,阿凡提是哪天去巴依老爺家的?他用的是什么辦

法找到這個日期的?我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教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最小公倍數(板書)

2、出示日期,讓學生找出巴依老爺休息的E期和標出賬房先生休息的日期

3、展示問題(讓學生回答)

(1)老漁夫休息的日子有哪幾天?4,8,12,16,20,24,28它們都是

()的倍數

(2)小漁夫休息的日子有哪幾天?6,12,18,24,30

它們都是()的倍數

(3)老漁夫和小漁夫同時休息的日子有哪兒天?12,24

它們是()和()共同的倍數

(4)我最早應在幾號去拜訪他們?12

4、總結問題后,導出課題:最小公倍數

5、出示問題:(通過上面的問題以及以前學過的最大公因數的概念我們可

以知道)

(1)什么叫公倍數?

(2)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數?

6、學生:回答

教師: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

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三、講授新課

1、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是最小公倍數,那么我們就一起來試一試

(1)、找出6和9的最小公倍數

6的倍數:6,12,18,2430,36……

9的倍數:9,18,27,36……

6和9的公倍數:18,36……

6和9的最小公倍數:18

教師:同學們會找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了嗎?

學生:會

(2)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數

全班交流并板書。

還可以這樣表示

3的倍數2的倍數

2

(3)怎樣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數?

四、通過這幾題的學習,觀察一下:觀察一下,兩個數的公倍數和它們的

最小公倍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

教師:我發現:兩個數的公倍數都是它們最小公倍數的倍數

五、歸納總結:

找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1)先分別找出兩個數的倍數

(2)再找出兩個數的公倍數

(3)其中最小的一個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六:隨堂練習:

I、求下列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2和83和86和156和9

4和106和84和108和10

2、下面的說法對嗎?說一說你的理由。

(1)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一定比這兩個數都大。

(2)兩個數的積一定是這兩個數的公倍數。

3、練習:六盤水火車站是12路和13路公交車的起點站。12路每3分鐘

發車一次,13路公交立每5分鐘發車一次。這兩路公交車同時發車以后,至少

再過多久又同時發車?

七、滲透法制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六十二條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應當走人行橫道或者過街設施;

通過有交通信號燈的人行橫道,應當按照交通

信號燈指示通行;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人行橫道的路口,或者在沒有過街

設施的路段橫過道路,應當在確認安全后通過。?第五十一條機動車行駛

時,駕駛人、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使用安全帶,摩托車駕駛人及乘坐人員應當

按規定戴安全頭盔。

?第六十六條乘車人不得攜帶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不得向車外拋灑物

品,不得有影響駕駛人安全駕駛的行為。

問題結束:你們現在知道阿凡提是哪一天去巴依老爺家的了嗎?

八:布置作業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會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

系。

2.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理解百分數化成分數、小數的必要性,會解決

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能正確將百分數化成分數、小數。3.體會百分數

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能正確將百分數化成分數、小數。

教學難點:

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五(1)班有50人,男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3/5,男生有多少人?

(2)把小數化成百分數。0.251.4(3)無分數化成百分數1/83/4

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出示黃豆情景圖,問:“從圖中你了解到黃豆含有哪些成分?”(生

答)

2、師:要求黃豆中蛋白質的含量算式怎樣列。你能列式求出黃豆中其他成分

的含量嗎?

250某36%250某18.4%250某25%

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歸納出:求一個數的兒分之兒是多少用乘法計算,所以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

是多少也用乘法。(板書)

師主要圍繞以下問題展開討論:

A.題中將百分數比成分數或小數的方法能否推廣到其它的一個數乘百分

數?

B.是不是所有的百分數都可以化成分數和小數?

C.如何將百分數化成分數或小數呢?(百分數化成小數有沒有更簡便的方

法?)

通過舉例驗證,交流討論,學生歸納出百分數化成分數或小數的方法。

師板書百分數化成分數或小數的方法,生齊讀。

把百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把百分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同時去掉百分

百分數化成分數:先把百分數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能約分的約成最簡分

三、鞏固練習,集體校對:

1.生任選250某18.4%,250某25%兩道中的一題來求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的含量.集體訂正并板書.

2.完成數學書70頁1.3.4題。

四、知識拓展

小麗家這個月的總收入是3000元,買食品支出的的錢數占總錢數的60%,

買文化用品支出的錢數占總錢數的1%,買玩具支出的錢數占總錢數的10%。小

麗家這個月買食品,買文化用品,買玩具各支出多少元?生解答后.

師:你認為小麗家的這個月支出合理嗎?如果是你,打算怎樣支出?讓學生感

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乂服務于生活.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意義相同。

2、使學生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明白計算過程中

能約分的要先約分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三、教學難點。

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理解分數乘整數算式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提出問題

1、把9+9+9+9+9改成乘法算式。

2、把0.2+0.2+0.2+0.2改成乘法算式。

3、(1)口答整數乘法的意義。

(2)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

4、列式計算。

(1)5個12是多少?

12某5二

(2)12個L5是多少?

L5某12,

(3)3個是多少?

5、提出問題.

教師:求3個是多少,能不能用算式某3來表示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

學習分數乘法。

板書課題:分數乘法(一)。

(二)引導探索,解決問題。

1、分數與整數相乘的意義。

(1)出示題目。

1個占1張彩紙的,3個占這張彩紙的幾分之幾?

(2)探索交流。

①用圖示表示。

1個圖案占這張彩紙的。3個圖案占這張彩張的。

②用加法計算。

③用乘法計算。

(3)引導發現。

教師:求幾個相同的分數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分數與整數相乘的意義與

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

2、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

(1)涂一涂,算一算。呈現題目。

(2)引導觀察算式和結果。教師:在中,你是怎么算出得數的?算式中的

數字與得數的數字有什么關聯?讓學生認真觀察算式數字,思考其中的關聯,

并和同學交流,說一說自己有什么發現。在這一基礎上,師生共同探索其中的

聯系。

(3)總結計算方法。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

法。

(4)試一試。

3、約分。

教師:再計算時你有什么體會?讓學生回答問題,同學之間進行交流,通

過算式比較。最后,使全班學生明白:

(1)在計算過程中,能約分的要先約分。

(2)最后結果應該是最簡分數.

(三)鞏固練習完成課文第3頁“練一練”。

1、第1題。

完成后要將算式得數和涂的結果進行比較,并說明計算中的要點。

2、第2題。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教育學生節約用水。

3、第3題。

(1)讓學生獨立完成。

(2)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校對,發現問題,及時反饋。

(3)說一說計算的步驟、方法:

①分子與整數相乘作分子,分母不變。

②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4、第4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說一說,你是如何解決問題的。爸爸和小紅一天分別吃多少一爸爸和

小紅一天共吃多少一爸爸和小紅3天共吃多少。

5、第5題。讓學生都算出結果,再觀察各組題目的算式及結果,然后說一

說有什么發現。

(四)作業選用課時作業。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理念: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課堂創設動手活動,積累學生的感性認

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容積意義,掌握常用的容積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

2、掌握容積和體積的聯系與區別,知道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之間的關系。

3、感受升和毫升的實際意義,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容積意義;掌握容積和體積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難點:

理解容積意義:感受升和毫升的實際意義

教學準備:

教師:1L量杯,一次性紙杯24個(每組3人),lcm3的自制的小正方體容

器,8個1升量杯,10ml鈣鐵鋅口服液,5ml注射器8支

學生:2瓶自己帶瓶裝水,貼有商標的各種飲料瓶,藥水瓶,家用油壺,

牛奶袋,果汁盒等。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師:老師想送朋友一個生日禮物?(出示長方體禮盒)大家想知道是什么

禮物嗎?

生:想

師:是一個生日蛋糕

師:如果老師告訴你這個禮盒長3分米,寬3分米,高1分米,這個禮盒

的體積是多少?

生:9立方米

師:猜猜,這個長方體禮盒所容納蛋糕的體積是多少?

生:9立方米,8立方米,7.5立方米等(學生很快否定9立方米)

師:(打開紙盒,露出蛋糕)是你所預料到的嗎?如果你過生日收到這樣的

生日禮物會有何感想?

生:(試說)太小了

師:我買了這么大個禮物還小?

學生:盒子里面太小了

師:盒子里面太小了,說的真到位。盒子生所容納的蛋糕的體積叫盒子的

容積。今天我們來學習容積和容積單位。(板書課題:容積和容積單位)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求長方體的體積,并估算出長方體里所能容納面包

的體積,當老師打開禮品后,學生會發現與自己所估算的差別太大,突出容積

的表象認知)

二、理解容積的意義

1、舉例,感知容積意義

出示墨水瓶:指出墨水瓶所能容納墨水的體現叫做墨水瓶的容積C

出示茶葉筒:茶葉筒所能容納茶葉的體積叫做茶葉筒的容積

2、理解容積的意義

利用你準備的學具來說說,什么是它們的容積

:集裝箱、油漆桶(指名說出他們的容積)

3、歸納概括容積意義

像粉筆盒、墨水瓶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它們的容積。(學生齊讀,老師

板書)

(設計意圖:學生在充分的感性實例中積累容積的本質內涵,豐富的積累

為學生歸納總結容積意義打下扎實基礎)

4、容積和體積的區別與聯系。

①區別兩者數據給出的不同

師:同學們,我們繼續來看這個長方體禮盒。禮盒放在空間,自身有什

么?

生:體積

師:打開禮盒,禮盒里面又有什么?

生:容積

師:已知禮盒的長、寬、高,能求出禮盒的容積嗎?

生:不能

師:想求出禮盒的容積,必須要知道(老師邊比劃邊問學生)什么?

生:禮盒里面空間的長、寬、高

師:如果老師告訴你禮盒里面的空間是一個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你能

求出蛋糕的體積嗎?

生:能,1立方分米

師:蛋糕的體積就是禮盒的容積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直觀長方體禮盒的體積與容積的計算,突破求容

積需要已知容器里面的數據這一難點)

②區別兩者本質的不同

師::一個較小的實心長方體;一個較大的空心長方體)問題:誰的體積

大:誰有容積?

學生:指名回答

③小組討論,交流匯報兩者異同點(課件出示第4、5張幻燈片)

師:同學們,體積與容積一字之差,他們有葉么區別與聯系呢?(小組討

論,交流匯報)

聯系:求的都是物體的體積。

區別:體積求的是物體占空間的大小。(外部)

容積求的是物體所能容納空間的大小。(內部)

(設計意圖:多角度的區分容積與體積的不同,從而使學生較為全面的理

解容積的意義,突破容積意義這一教學難點)

三、教學容積單位

1、計量容積一般用體積單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學生邊說,老師邊板

書)

2、認識升和毫升。

①觀察學具,看看你所帶的飲料瓶上所標示的凈含量,你發現了什么?

(小組交流匯報:發現它們的單位都是L、ml而且這些飲料瓶里裝的是液

體。)

②在計量液體的體積時,常用容積單位升(L)和毫升(ml)。當遇到液體

體積很大時,例如:計量蓄水池、游泳池里的水的體積,就用立方米。(板書)

3、感知1L

①介紹量杯,觀察1L的刻度線,

②組長負責,將桌面上的瓶裝水倒入1L的量杯中水,其他人仔細觀察

③生活中,我們常用杯子喝水,組長負責將1L倒入紙杯大小,觀察1升水

大約幾紙杯

④談談,對1L水你有什么感受?

⑤生活中那些物品用升做容積單位?(生:油桶、水桶、大瓶飲料瓶的容

積)

4^感知1ml

(整隊紀律,老師將在每組中找一名最快坐好的同學,負責下一個活動.

給每組發一個5ml注射器)

①桌面上有一杯有顏色的水,組長負責,用針管吸入1ml水,讓大家看看

②再將這1ml水注入一個空紙杯,再讓大家看看

③談談,你對1血水有什么感受?

④你準備的學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