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科技研發與農業技術推廣應用方案TOC\o"1-2"\h\u4053第1章農業科技研發戰略規劃 3322041.1農業科技研發覺狀分析 3304571.2農業科技研發方向與目標 419611.3農業科技研發政策與支持措施 420641第2章農業生物技術 4300982.1生物育種技術 4297942.1.1分子育種 5101032.1.2細胞工程育種 5221032.1.3遺傳工程育種 5115952.2生物農藥與生物防治 525282.2.1生物農藥 5274592.2.2生物防治 5203292.3生物肥料研發與應用 52432.3.1微生物肥料 5116632.3.2復合微生物肥料 547382.3.3生物有機肥料 522535第3章農業信息技術 6195303.1農業大數據采集與處理 6315503.1.1數據采集 6318973.1.2數據處理 6311223.2農業智能決策支持系統 6154813.2.1系統架構 6203523.2.2關鍵技術 6101443.3農業物聯網技術與應用 6159543.3.1技術架構 6258483.3.2應用實例 76401第4章農業設施工程技術 731744.1設施農業發展與現狀 7116274.2現代農業設施設計與建造 770874.3設施農業環境調控技術 721527第5章農業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 8316695.1農業資源高效利用技術 8171655.1.1水資源利用技術 8246685.1.2土地資源利用技術 8257535.1.3農業生物資源利用技術 8247915.2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 8145725.2.1農田生態保護技術 8213005.2.2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 8168845.2.3農業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技術 934165.3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9130405.3.1秸稈資源化利用技術 9324615.3.2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技術 9106195.3.3農膜回收利用技術 929198第6章農業機械化與自動化 992616.1農業機械化技術 9310356.1.1概述 9191996.1.2主要機械化技術 9269676.2農業自動化設備研發 10216.2.1概述 1083146.2.2主要研發方向 1091206.3農業與智能裝備 10303706.3.1概述 1030526.3.2主要應用領域 1030220第7章農業產后處理與儲運技術 10314587.1農產品加工技術 1079857.1.1清洗技術 11257257.1.2分級技術 11240347.1.3切割技術 11138287.1.4包裝技術 11164137.2農產品儲藏與保鮮技術 1130847.2.1常溫儲藏 11175367.2.2低溫儲藏 11300937.2.3氣調儲藏 1114347.2.4輻照保鮮 1252597.3農產品物流與配送 12287657.3.1物流信息系統 12125837.3.2冷鏈物流 12264927.3.3共同配送 12148657.3.4農產品電商物流 12648第8章農業科技推廣體系 12178408.1農業科技推廣現狀與問題 12202188.1.1現狀概述 123918.1.2存在的問題 13272818.2農業科技推廣模式與策略 13106398.2.1推廣模式 13188668.2.2推廣策略 13121978.3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 13209038.3.1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 13151728.3.2推廣服務體系建設舉措 1428142第9章農業科技培訓與教育 14112939.1農業科技培訓需求分析 14166389.1.1農業科技培訓現狀 14241319.1.2農業科技培訓需求 14215429.2農業科技培訓體系構建 1494939.2.1培訓主體多元化 1419089.2.2培訓內容多樣化 15230439.2.3培訓方式靈活化 15188869.2.4培訓評估與反饋機制 1517559.3農業科技教育改革與發展 1588199.3.1教育體系優化 15121149.3.2教育內容更新 1584969.3.3教育方式創新 1571249.3.4教育評價體系改革 1511801第10章農業科技國際合作與交流 162250710.1農業科技國際合作現狀與趨勢 161715710.1.1國際合作現狀 162680610.1.2國際合作趨勢 16834210.2農業科技國際交流與合作模式 16929010.2.1間合作 162576110.2.2科研院所合作 16639110.2.3企業合作 172171810.2.4人才培養與交流 171119910.3農業科技國際合作策略與建議 17202010.3.1加強政策支持與引導 17397410.3.2深化國際合作領域 171033710.3.3創新合作模式 1770610.3.4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171029610.3.5建立健全國際合作機制 17第1章農業科技研發戰略規劃1.1農業科技研發覺狀分析我國農業科技研發在近年來取得了顯著成果,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當前農業科技研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農業科研投入不足,研發經費占農業GDP比重偏低,制約了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2)農業科技研發體系不完善,產學研脫節現象較為嚴重,科研成果轉化率有待提高。(3)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高層次人才短缺,影響了農業科技研發的持續發展。(4)農業科技研發領域分布不均衡,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尚未突破,制約了農業產業發展。1.2農業科技研發方向與目標針對我國農業發展需求,未來農業科技研發應聚焦以下方向:(1)高產、優質、抗病、抗逆新品種選育,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2)農業資源高效利用與環境保護技術,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3)農業智能化與信息化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4)農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技術,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農業科技研發目標如下:(1)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2)培育一批高產、優質、抗病、抗逆新品種,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3)研發一批農業資源高效利用與環境保護技術,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4)推進農業智能化與信息化技術廣泛應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1.3農業科技研發政策與支持措施為促進農業科技研發,我國采取以下政策和措施:(1)加大農業科研投入,提高農業科技研發經費占農業GDP比重。(2)完善農業科技研發體系,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3)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4)優化農業科技研發領域布局,引導科研資源向關鍵核心技術集中。(5)建立健全農業科技研發激勵機制,鼓勵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大創新力度。(6)加強國際農業科技合作與交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提升我國農業科技水平。第2章農業生物技術2.1生物育種技術農業生物育種技術是提升農作物產量、改善品質和增強抗逆性的關鍵手段。分子生物學、細胞工程及遺傳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為農業生物育種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2.1.1分子育種分子育種技術通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基因定位和功能基因挖掘等手段,提高育種效率。主要包括:基因定位、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基因組選擇和基因編輯技術。2.1.2細胞工程育種細胞工程育種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實現優良品種的快速繁殖、脫毒及突變體的篩選。主要包括:植物愈傷組織培養、胚胎培養和花粉培養等。2.1.3遺傳工程育種遺傳工程育種通過基因轉移、基因敲除和基因替換等技術,賦予農作物新的性狀。主要包括:抗蟲、抗病、抗逆、品質改良等性狀的遺傳改良。2.2生物農藥與生物防治生物農藥與生物防治技術是降低化學農藥使用、保護生態環境和保障農產品安全的重要途徑。2.2.1生物農藥生物農藥主要包括微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和生物化學農藥。它們具有對非靶標生物安全、環境友好和不易產生抗性等特點。2.2.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利用天敵、病原微生物和生物農藥等生物資源,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防治。主要包括:天敵生物防治、微生物生物防治和植物源生物防治。2.3生物肥料研發與應用生物肥料是通過微生物發酵技術制備的具有肥料功能的產品,可提高土壤肥力、促進作物生長和改善農產品品質。2.3.1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包括固氮菌、解磷菌、解鉀菌和生長促進菌等,它們可提高土壤肥力、促進作物吸收養分和增強抗逆性。2.3.2復合微生物肥料復合微生物肥料將多種功能微生物與有機、無機肥料相結合,實現多種營養元素的互補和協同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2.3.3生物有機肥料生物有機肥料以有機物為載體,加入功能微生物,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促進作物生長。通過本章對農業生物技術的闡述,可見生物育種技術、生物農藥與生物防治以及生物肥料研發與應用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和重要意義。這些技術的發展為我國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提高農業產量、品質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第3章農業信息技術3.1農業大數據采集與處理3.1.1數據采集農業大數據采集是農業信息技術的基礎,涉及土壤、氣候、作物生長等多個方面的數據。數據采集方法包括地面傳感器、遙感技術、移動設備等。為提高數據質量與準確性,應采用多源數據融合技術,對各類數據進行整合與校準。3.1.2數據處理農業大數據處理主要包括數據清洗、數據存儲、數據挖掘與分析等環節。通過數據清洗,去除異常值和重復數據,提高數據質量;數據存儲采用分布式數據庫技術,保證數據安全與高效訪問;數據挖掘與分析則通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方法,挖掘農業數據中的價值信息,為農業生產提供有力支持。3.2農業智能決策支持系統3.2.1系統架構農業智能決策支持系統主要包括數據層、模型層和應用層。數據層負責收集和存儲農業數據;模型層通過建立作物生長模型、病蟲害預測模型等,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應用層則根據模型結果,為農業生產提供實時、精準的決策建議。3.2.2關鍵技術農業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的關鍵技術包括:作物生長模擬技術、病蟲害預測技術、智能優化算法等。作物生長模擬技術通過構建作物生長模型,預測作物產量及生長狀況;病蟲害預測技術基于歷史數據和實時監測,預測病蟲害發生趨勢;智能優化算法則用于求解農業生產中的優化問題,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3.3農業物聯網技術與應用3.3.1技術架構農業物聯網技術架構主要包括感知層、傳輸層、平臺層和應用層。感知層負責采集農業環境、作物生長等數據;傳輸層通過有線或無線網絡,將數據傳輸至平臺層;平臺層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和存儲;應用層則根據實際需求,為農業生產提供智能化服務。3.3.2應用實例農業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如智能灌溉、精準施肥、病蟲害監測等。以智能灌溉為例,通過實時監測土壤濕度、氣象數據等,結合作物需水量,實現自動控制灌溉設備,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農業物聯網技術還可應用于農產品質量追溯、農業機械自動化等領域,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第4章農業設施工程技術4.1設施農業發展與現狀設施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人工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為農作物提供全天候、全天域的生產條件。我國設施農業發展迅速,現已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設施蔬菜、設施水果、設施花卉等產業。設施農業在提高農產品產量、質量和經濟效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面臨著技術裝備水平不高、資源利用率低、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等現狀。4.2現代農業設施設計與建造現代農業設施設計與建造是實現設施農業高效生產的關鍵環節。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結構設計:根據不同作物生長需求,設計合理的跨度和高度,采用高強度、耐腐蝕的材料,提高設施穩定性及使用壽命。(2)覆蓋材料:選用透光、保溫、抗紫外線、抗老化等功能良好的覆蓋材料,如聚乙烯、聚碳酸酯等。(3)通風系統:設計合理的通風系統,保證設施內空氣流通,降低濕度,預防病蟲害。(4)灌溉系統:采用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5)自動化控制系統: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實現對設施內環境因子的實時監測和自動調控。4.3設施農業環境調控技術設施農業環境調控技術是保證農作物優質、高產、高效生產的關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溫度調控:采用保溫、通風、加熱、降溫等措施,保持設施內溫度適宜,滿足作物生長需求。(2)光照調控:利用補光、遮光等技術,調節光照強度和時長,促進作物光合作用。(3)濕度調控:通過通風、除濕、噴灌等技術,保持設施內濕度適中,預防病蟲害。(4)氣體調控:合理調控設施內二氧化碳、氧氣濃度,提高作物光合效率。(5)土壤環境調控:采用輪作、土壤改良、生物肥料等技術,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通過以上設施農業工程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為我國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為農民增收致富開辟了新途徑。第5章農業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5.1農業資源高效利用技術5.1.1水資源利用技術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提高農業用水效率,降低灌溉水消耗。采用滴灌、噴灌等現代灌溉技術,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與高效利用。5.1.2土地資源利用技術推廣土壤改良、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提高土壤肥力,保障耕地質量。同時開展土地整理和梯田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率。5.1.3農業生物資源利用技術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創新利用,選育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農作物新品種。同時加強農業微生物資源的研究與利用,提高農業生產效益。5.2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5.2.1農田生態保護技術推廣農田防護林帶建設、水土保持等技術,降低農業面源污染,保護農田生態環境。5.2.2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加強農作物多樣性種植、輪作休耕等技術研究與應用,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穩定性,降低病蟲害發生。5.2.3農業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技術建立農業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開展農業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為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提供科學依據。5.3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5.3.1秸稈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推廣秸稈還田、秸稈飼料、秸稈生物質能等技術,提高秸稈利用率,減少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5.3.2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技術采用厭氧發酵、好氧堆肥等技術,將畜禽糞便轉化為有機肥,實現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降低養殖業對環境的影響。5.3.3農膜回收利用技術開展農膜減量、降解膜研發及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技術研究,減少農膜殘留對土壤環境的污染。第6章農業機械化與自動化6.1農業機械化技術6.1.1概述農業機械化技術是指運用各種機械設備替代傳統人力勞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技術。在我國農業發展中,農業機械化技術起到了的作用。6.1.2主要機械化技術(1)耕作機械化:包括拖拉機、耕整機、旋耕機等,用于翻耕、松土、平整土地等作業。(2)播種機械化:包括播種機、插秧機、直播機等,實現播種的均勻、快速、高效。(3)植保機械化:采用噴霧器、噴粉機、彌霧機等設備,進行病蟲害防治。(4)收獲機械化:包括收割機、脫粒機、秸稈還田機等,實現作物收獲、脫粒、秸稈處理等作業。(5)農產品加工機械化:采用各類農產品加工設備,如糧食烘干機、磨粉機、榨油機等,提高農產品附加值。6.2農業自動化設備研發6.2.1概述農業自動化設備是運用現代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實現農業生產過程中各環節的自動化操作。農業自動化設備研發對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勞動成本具有重要意義。6.2.2主要研發方向(1)智能化控制系統:研究開發具有自適應、自學習、自決策能力的控制系統,實現農業機械設備的自動化操作。(2)精準農業技術:運用衛星定位、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實現農田信息的實時監測與精準管理。(3)農業物聯網技術:通過傳感器、網絡通信、數據處理等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遠程監控、智能調控。6.3農業與智能裝備6.3.1概述農業與智能裝備是農業自動化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運用現代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傳感器技術等,實現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化、智能化操作。6.3.2主要應用領域(1)植保:具備自主導航、自動噴灑、智能避障等功能,用于農田病蟲害防治。(2)播種:實現自動化播種,提高播種質量和效率。(3)收割:具備自主導航、智能識別作物成熟度、自動收割等功能。(4)養殖:用于養殖場環境監測、飼料投喂、糞便清理等作業。(5)農產品加工:實現農產品加工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通過農業機械化與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將得到進一步提高,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第7章農業產后處理與儲運技術7.1農產品加工技術農產品加工技術是提升農產品價值、延長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本章主要圍繞農產品加工技術展開討論,包括農產品清洗、分級、切割、包裝等環節的技術應用。7.1.1清洗技術清洗技術是去除農產品表面污物、微生物和農藥殘留的重要手段。常見清洗方法有:清水沖洗、機械清洗、化學清洗、超聲波清洗等。在實際操作中,可根據農產品特性及污染程度選擇合適的清洗方法。7.1.2分級技術分級技術是根據農產品的大小、形狀、色澤、硬度等指標進行分類,以滿足不同市場需求。目前分級技術主要包括人工分級、機械分級和計算機視覺分級等。其中,計算機視覺分級技術具有高效、準確、無損等優點,逐漸成為研究熱點。7.1.3切割技術切割技術是將農產品切割成一定規格的片段,以滿足消費者和加工企業的需求。切割設備有手動、半自動和全自動之分,切割方式有切片、切絲、切塊等。切割技術的關鍵在于保持農產品原有的營養成分和口感。7.1.4包裝技術包裝技術是保護農產品、延長保質期、提高商品價值的重要手段。常見的包裝材料有塑料、紙質、復合材料等。包裝技術包括熱封、冷封、真空包裝等。智能包裝技術(如溫度、濕度傳感器)也逐漸應用于農產品包裝領域。7.2農產品儲藏與保鮮技術農產品儲藏與保鮮技術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減少損失的關鍵環節。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儲藏與保鮮技術。7.2.1常溫儲藏常溫儲藏是指在不進行人工制冷的條件下,利用自然氣溫進行農產品儲存。常溫儲藏方法包括堆藏、埋藏、懸掛藏等。該技術的關鍵在于保持庫內適宜的溫度、濕度和通風條件。7.2.2低溫儲藏低溫儲藏是通過制冷設備降低庫內溫度,抑制農產品的新陳代謝和微生物生長,延長保質期。低溫儲藏技術包括冷藏和冷凍兩種,適用于不同類型的農產品。7.2.3氣調儲藏氣調儲藏是通過調節庫內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降低農產品呼吸作用,延緩其衰老。氣調儲藏適用于水果、蔬菜等高呼吸速率的農產品。7.2.4輻照保鮮輻照保鮮是利用射線(如γ射線、電子束等)對農產品進行輻照處理,殺滅微生物、抑制酶活性,達到保鮮目的。該技術具有無污染、無殘留、處理速度快等優點。7.3農產品物流與配送農產品物流與配送是連接生產、加工和消費的重要環節。提高農產品物流與配送效率,有助于降低成本、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7.3.1物流信息系統物流信息系統通過收集、處理、傳遞農產品物流信息,實現供應鏈的實時監控和管理。物流信息系統包括訂單管理、庫存管理、運輸管理等功能,有助于提高物流效率。7.3.2冷鏈物流冷鏈物流是保障農產品在運輸、儲存和銷售過程中始終處于適宜溫度的重要手段。冷鏈物流包括冷藏運輸、低溫倉儲、冷鏈配送等環節。發展冷鏈物流,有助于降低農產品損耗、保障產品質量。7.3.3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指多個農產品生產、加工或銷售企業聯合組織配送,共享物流資源,降低物流成本。共同配送有助于提高配送效率、減少交通擁堵、降低環境污染。7.3.4農產品電商物流農產品電商物流是指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實現農產品的線上銷售和線下配送。農產品電商物流具有信息透明、交易便捷、配送高效等特點,有助于拓展農產品市場。第8章農業科技推廣體系8.1農業科技推廣現狀與問題8.1.1現狀概述我國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在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各級及相關部門對農業科技推廣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目前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已初步形成,推廣隊伍不斷壯大,推廣內容日益豐富,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8.1.2存在的問題盡管我國農業科技推廣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以下問題:(1)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不完善,部分地區推廣力度不足;(2)農業科技推廣人才隊伍不穩定,專業素質參差不齊;(3)農業科技推廣內容與實際需求脫節,針對性不強;(4)農業科技推廣經費投入不足,制約了推廣工作的深入開展。8.2農業科技推廣模式與策略8.2.1推廣模式(1)主導型:農業部門組織實施,以政策引導、項目扶持、技術培訓等方式推廣農業科技;(2)市場導向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揮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的作用,推廣農業科技成果;(3)產學研結合型:整合科研、教學、推廣資源,形成產學研一體化推廣模式;(4)國際合作型:引進國外先進農業技術,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我國農業科技水平。8.2.2推廣策略(1)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體系頂層設計,完善政策法規;(2)提高農業科技推廣人才隊伍素質,提升推廣能力;(3)優化農業科技推廣內容,注重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4)加大農業科技推廣經費投入,保證推廣工作順利開展。8.3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8.3.1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1)構建多元化農業科技推廣主體,形成企業、合作社、社會組織等共同參與的推廣格局;(2)加強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平臺建設,提升服務能力;(3)完善農業科技推廣信息網絡,提高信息傳播效率。8.3.2推廣服務體系建設舉措(1)加強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人才培訓,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2)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激勵機制,調動推廣人員積極性;(3)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4)加強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促進農業科技成果惠及廣大農民。第9章農業科技培訓與教育9.1農業科技培訓需求分析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推進,農業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日益顯著。提高農業科技水平,關鍵在于提升農業從業人員的科技素質。本節從農業科技培訓的需求出發,分析我國農業科技培訓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構建高效的農業科技培訓體系提供依據。9.1.1農業科技培訓現狀當前,我國農業科技培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問題:(1)農業科技培訓資源分布不均,城鄉差距較大;(2)培訓內容與實際需求脫節,缺乏針對性;(3)培訓方式單一,效果不明顯;(4)農業科技培訓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質量參差不齊。9.1.2農業科技培訓需求(1)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增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2)瞄準市場需求,優化培訓內容;(3)創新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學質量。9.2農業科技培訓體系構建針對農業科技培訓需求,本節提出構建一個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農業科技培訓體系。9.2.1培訓主體多元化(1)主導,加大對農業科技培訓的支持力度;(2)社會力量參與,發揮企業、院校、科研機構等在農業科技培訓中的作用;(3)農民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等組織積極參與,形成多元化培訓格局。9.2.2培訓內容多樣化(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實用性;(2)結合區域特點,開發特色培訓課程;(3)跟蹤農業科技發展動態,更新培訓內容。9.2.3培訓方式靈活化(1)面授與遠程教育相結合,提高培訓覆蓋率;(2)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豐富培訓形式;(3)實施定制化培訓,滿足個性化需求。9.2.4培訓評估與反饋機制(1)建立培訓評估體系,保證培訓質量;(2)定期收集反饋意見,優化培訓內容和方法;(3)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優秀培訓師資和學員。9.3農業科技教育改革與發展農業科技教育是培養農業科技人才、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途徑。本節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農業科技教育的改革與發展。9.3.1教育體系優化(1)完善農業高等教育體系,培養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2)加強農業職業教育,提高技能型人才素質;(3)推進農業繼續教育,提升農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9.3.2教育內容更新(1)調整課程設置,反映農業科技發展需求;(2)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3)加強國際合作,引進優質教育資源。9.3.3教育方式創新(1)推廣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模式;(2)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3)開展校企合作,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傳統養生之道課件》課件
- 江蘇省宿遷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調研語文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中考二模道德與法治試卷(含答案)
- 玻璃門承建合同協議
- 環保物品采購合同協議
- 用戶公寓出租合同協議
- 電子器件購銷合同協議
- 電器大賣場合同協議
- 監測安全合同協議書模板
- 珠寶玉器購銷合同協議
- 外墻憎水巖棉保溫板施工方案doc
- 門店清潔衛生標準
- 聯想集團財務風險分析及對策論文財務管理專業
- 阿丁尿床了(2)
- 工會會計報表完整版(內有6張表)
- 雙堿法脫硫設計計算
- 巴基斯坦1X150MW設備清冊
- 增值稅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清單(標準模板)
- 醫用耗材分類目錄 (低值 ╱ 高值)
- competition-model
- 退檔申請書怎樣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