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食品行業營養健康方案TOC\o"1-2"\h\u12848第一章食品營養基礎 2245061.1食品營養素的分類與功能 3262521.1.1宏量營養素 3101671.1.2微量營養素 360231.2膳食指南與營養均衡 3208791.2.1食物多樣 3237401.2.2膳食平衡 3200581.2.3適量飲食 4172111.3食品營養價值評價 4158331.3.1營養密度 4243051.3.2生物利用率 4129941.3.3營養均衡指數 451671.3.4食品安全評價 44795第二章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 4169782.1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4140222.1.1法規與標準 42352.1.2食品安全認證 5226352.2食品中有害物質分析 5273422.2.1農殘與獸殘 5309552.2.2重金屬污染 538262.2.3食品添加劑 569672.3食品質量控制措施 574382.3.1原料質量控制 5119122.3.2生產過程控制 5215832.3.3檢驗檢測 6114312.3.4成品質量控制 626919第三章膳食纖維與健康 6141943.1膳食纖維的生理功能 6262733.2膳食纖維的食物來源與推薦攝入量 6231873.3膳食纖維在食品中的應用 619245第四章蛋白質營養與健康 7248904.1蛋白質的生理功能與分類 7163694.2蛋白質的食物來源與推薦攝入量 7306904.3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的優劣勢分析 728606第五章脂肪營養與健康 854595.1脂肪的生理功能與分類 8308595.2脂肪的食物來源與推薦攝入量 883655.3脂肪替代品在食品中的應用 92523第六章礦物質與維生素營養 9257946.1礦物質的功能、食物來源與推薦攝入量 979776.1.1鈣 990366.1.2鎂 10324616.1.3鉀 10283506.1.4鐵Fe 10104906.2維生素的功能、食物來源與推薦攝入量 10265686.2.1維生素C 10327116.2.2維生素E 1091546.2.3維生素B群 10308146.3礦物質與維生素的相互作用 1127539第七章兒童與青少年營養需求 11263117.1兒童與青少年營養需求特點 11160967.2兒童與青少年營養干預策略 11166187.3兒童與青少年食品選擇與搭配 129591第八章老年人營養與健康 12232298.1老年人營養需求特點 12269688.2老年人營養常見問題及對策 13278278.3老年人食品選擇與搭配 1326061第九章慢性病與營養干預 13324959.1慢性病與營養的關系 13154659.1.1慢性病的定義與分類 13263139.1.2營養在慢性病發生中的作用 1417759.2慢性病營養干預策略 14127009.2.1膳食結構調整 1454799.2.2營養素補充 14284179.2.3營養支持與康復 144969.3慢性病特殊食品開發與應用 1476479.3.1低糖、低脂、低鹽食品 14286869.3.2高纖維食品 14232889.3.3功能性食品 14152429.3.4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149431第十章食品營養與健康產業發展 151512610.1食品營養與健康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152670810.1.1產業現狀 15751110.1.2發展趨勢 152509310.2食品營養與健康產業政策與法規 152330310.2.1政策概述 15110110.2.2法規體系 152029210.3食品營養與健康產業創新與挑戰 152021310.3.1創新驅動 152030310.3.2挑戰與應對 16第一章食品營養基礎1.1食品營養素的分類與功能食品營養素是人類維持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物質,主要分為宏量營養素和微量營養素兩大類。1.1.1宏量營養素宏量營養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它們在人體內發揮著重要的生理功能。(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約占人體能量攝入的60%70%。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谷類、薯類、豆類等食物中。(2)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參與人體生長發育、組織修復、酶和激素的合成等。蛋白質主要來源于肉類、魚類、蛋類、奶類、豆類等食物。(3)脂肪:脂肪是人體重要的能量來源,同時還具有保護內臟、維持細胞膜結構、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等功能。脂肪主要存在于植物油、動物脂肪、堅果等食物中。1.1.2微量營養素微量營養素包括維生素和礦物質,雖然人體對它們的需求量較小,但它們在人體內發揮著重要的生理作用。(1)維生素:維生素參與人體新陳代謝、維持生理功能、增強免疫力等。維生素分為水溶性維生素和脂溶性維生素,常見的水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脂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A、D、E和K。(2)礦物質:礦物質是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成分,參與酶的活化、酸堿平衡、神經肌肉傳導等生理功能。常見的礦物質有鈣、磷、鐵、鋅、鉀、鈉等。1.2膳食指南與營養均衡為了指導公眾合理膳食,各國根據本國居民的營養狀況和食物資源制定了膳食指南。膳食指南旨在強調食物多樣、平衡膳食、適量飲食,以實現營養均衡。1.2.1食物多樣食物多樣是保證膳食營養均衡的前提。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素,因此,日常飲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畜禽肉類、魚蝦蛋類、奶類、豆類和堅果等。1.2.2膳食平衡膳食平衡是指攝入的各種營養素與人體需求相匹配,既不過剩也不缺乏。根據膳食指南,合理搭配各類食物,保證能量攝入與消耗的平衡,以及宏量營養素和微量營養素的平衡。1.2.3適量飲食適量飲食是指根據個人需求、年齡、性別、體重和活動量等因素,攝入適量的食物。過量飲食會導致能量攝入過剩,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風險。1.3食品營養價值評價食品營養價值評價是對食品中營養素的含量和生物利用率進行評估,以判斷食品對人體的營養貢獻。常見的營養價值評價指標有以下幾種:1.3.1營養密度營養密度是指食品中營養素含量與能量含量的比值。營養密度高的食品意味著在相同能量攝入的情況下,可以提供更多的營養素。1.3.2生物利用率生物利用率是指食品中營養素被人體吸收利用的程度。生物利用率高的食品,其營養素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對人體的營養價值較高。1.3.3營養均衡指數營養均衡指數是對食品中各種營養素含量與人體需求量的比值進行綜合評價的指標。營養均衡指數高的食品,其營養素組成與人體需求更為接近,有利于維持人體健康。1.3.4食品安全評價食品安全評價是對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質進行風險評估,以保證食品對人體健康無害。食品安全評價包括有害物質殘留、微生物污染、添加劑使用等方面的評估。第二章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2.1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是保證食品從生產到消費全過程安全的關鍵環節。本節主要闡述食品行業應遵循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包括國際和國內相關法規、標準及認證。2.1.1法規與標準(1)國際法規與標準:介紹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AlimentariusCommission,CAC)等國際組織制定的食品安全相關法規和標準。(2)國內法規與標準:分析我國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等。2.1.2食品安全認證(1)HACCP認證:介紹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zardAnalysisandCriticalControlPoints,HACCP)體系,及其在食品企業中的應用。(2)ISO22000認證:闡述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制定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ISO22000,以及其在食品行業中的實施。2.2食品中有害物質分析食品中有害物質是影響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本節對食品中常見有害物質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控措施。2.2.1農殘與獸殘分析農產品和畜產品中農藥、獸藥殘留的來源、危害及檢測方法,探討降低農殘、獸殘的有效措施。2.2.2重金屬污染介紹食品中重金屬(如鉛、鎘、汞等)的來源、危害及檢測方法,探討重金屬污染的防控策略。2.2.3食品添加劑闡述食品添加劑的分類、作用及使用原則,分析過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危害,提出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建議。2.3食品質量控制措施食品質量控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本節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食品質量控制措施:2.3.1原料質量控制分析原料質量對食品安全的影響,提出原料選購、驗收、儲存等方面的質量控制措施。2.3.2生產過程控制探討生產過程中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提出加強生產過程質量控制的方法。2.3.3檢驗檢測介紹食品檢驗檢測的方法、原理及流程,強調檢驗檢測在食品安全質量控制中的重要性。2.3.4成品質量控制分析成品質量對食品安全的影響,提出成品儲存、運輸、銷售等方面的質量控制措施。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有助于提高食品行業的營養健康水平,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第三章膳食纖維與健康3.1膳食纖維的生理功能膳食纖維是指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的一類多糖和寡糖,對人體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其主要生理功能包括:(1)促進腸道蠕動,縮短糞便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有助于預防便秘。(2)增加飽腹感,有助于控制體重,預防肥胖。(3)降低血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4)調節血糖,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5)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的生長,維護腸道微生態平衡。3.2膳食纖維的食物來源與推薦攝入量膳食纖維主要來源于植物性食物,如谷物、豆類、蔬菜、水果、堅果和種子等。以下為部分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1)谷物:全麥、燕麥、糙米、玉米等。(2)豆類:大豆、綠豆、紅豆、黑豆等。(3)蔬菜:芹菜、菠菜、西蘭花、胡蘿卜等。(4)水果:蘋果、香蕉、橙子、葡萄等。(5)堅果和種子:核桃、杏仁、芝麻、亞麻籽等。根據我國營養學會的建議,成年人的膳食纖維攝入量應為2530克/天。但是目前我國居民的膳食纖維攝入量普遍偏低,需加強對膳食纖維的攝入。3.3膳食纖維在食品中的應用膳食纖維在食品中的應用日益廣泛,主要通過以下方式:(1)增加食品中膳食纖維的含量,如全麥面包、糙米餅干等。(2)作為食品添加劑,改善食品口感和質地,如飲料中的穩定劑、肉制品中的保水劑等。(3)用于特殊人群的食品,如糖尿病患者的低糖食品、便秘患者的通便食品等。(4)開發具有保健功能的膳食纖維產品,如益生元、膳食纖維補充劑等。通過以上應用,膳食纖維在食品行業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健康選擇,有助于提高人們的營養健康水平。第四章蛋白質營養與健康4.1蛋白質的生理功能與分類蛋白質是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重要營養素,具有多種生理功能。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結構單元,參與細胞生長、修復和更新。蛋白質在體內擔任酶的催化功能,促進生物化學反應的進行。蛋白質還具有免疫功能,如抗體、補體等,維護人體健康。根據氨基酸組成和生理功能,蛋白質可分為完全蛋白、半完全蛋白和不完全蛋白。4.2蛋白質的食物來源與推薦攝入量蛋白質廣泛存在于動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動物性食物如肉類、魚類、禽類、乳制品和蛋類等,是優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植物性食物如大豆、豆制品、堅果、谷物等,也含有較高的蛋白質。為保證人體健康,應根據年齡、性別、體重和勞動強度等因素,合理攝入蛋白質。我國營養學會推薦,成年人的蛋白質攝入量為每天每千克體重1.16克。4.3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的優劣勢分析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在營養成分、吸收利用率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1)植物蛋白的優勢:植物蛋白富含膳食纖維,有助于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部分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具有降低血糖、抗氧化等作用;植物蛋白來源廣泛,價格相對較低,適合素食者及經濟條件有限的消費者。(2)動物蛋白的優勢:動物蛋白中的氨基酸組成更接近人體需求,生物價值較高,吸收利用率較高;動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質含量普遍較高,有助于滿足人體對蛋白質的需求;動物蛋白富含維生素B12、鐵、鋅等微量元素,對預防貧血等疾病具有積極作用。(3)植物蛋白的劣勢:植物蛋白中某些氨基酸含量較低,如賴氨酸、蛋氨酸等,影響其生物價值;部分植物蛋白含有抗營養因子,如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劑,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4)動物蛋白的劣勢:動物性食物中的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高,過多攝入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肥胖等健康問題;動物蛋白的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環境污染、資源消耗等問題。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各有優缺點,合理搭配、平衡攝入,才能保證人體獲得充足、優質的蛋白質營養。在實際生活中,消費者可根據個人健康狀況、飲食習慣和資源條件,選擇合適的蛋白質食物來源。第五章脂肪營養與健康5.1脂肪的生理功能與分類脂肪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宏量營養素,具有多種生理功能。脂肪是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其能量密度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兩倍以上。脂肪參與細胞膜的構成,維持細胞結構和功能。脂肪還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如維持體溫、保護內臟、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等。根據化學結構和生理功能的不同,脂肪可分為以下幾類:(1)飽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動物性食品中,如肉類、奶制品等。過量攝入飽和脂肪酸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2)不飽和脂肪酸: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橄欖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中,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包括ω3和ω6系列脂肪酸,存在于魚類、亞麻籽、核桃等食品中。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抗炎等作用。5.2脂肪的食物來源與推薦攝入量脂肪的食物來源豐富多樣,包括動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以下為一些常見脂肪食物來源:(1)動物性脂肪:如豬肉、牛肉、羊肉等肉類,以及奶制品、蛋黃等。(2)植物性脂肪:如橄欖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以及堅果、種子等。(3)深海魚:如三文魚、鮭魚、鱈魚等,富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根據我國營養學會的建議,成年人脂肪攝入量應占總能量攝入的20%30%。其中,飽和脂肪酸攝入量不超過總能量的10%,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量占脂肪攝入總量的10%15%。5.3脂肪替代品在食品中的應用為了滿足消費者對低脂、健康食品的需求,脂肪替代品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以下為幾種常見的脂肪替代品:(1)氫化植物油:通過氫化反應使不飽和脂肪酸轉化為飽和脂肪酸,降低食品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提高穩定性。(2)淀粉衍生物:如淀粉脂肪酸酯、淀粉磷酸酯等,具有良好的乳化、穩定、增稠等作用。(3)聚甘油脂肪酸酯:具有較好的乳化、分散、穩定等功能,廣泛應用于乳制品、糖果、面包等食品中。(4)糖醇類:如山梨糖醇、麥芽糖醇等,具有低熱量、低脂肪、低糖等特點,可用于生產低能量食品。(5)膳食纖維:如菊粉、聚葡萄糖等,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增稠性和穩定性,可用于替代脂肪,降低食品中脂肪含量。脂肪在食品工業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科學選擇脂肪來源和脂肪替代品,有助于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降低慢性疾病風險,為消費者提供更健康的食品選擇。第六章礦物質與維生素營養6.1礦物質的功能、食物來源與推薦攝入量礦物質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對維持人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節將介紹幾種常見礦物質的生理功能、食物來源及推薦攝入量。6.1.1鈣功能:鈣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參與神經傳導、肌肉收縮、血液凝固等生理過程。食物來源:奶制品、豆制品、綠葉蔬菜(如菠菜、油菜等)、堅果等。推薦攝入量:成年人每日8001000毫克。6.1.2鎂功能:鎂參與蛋白質合成、神經肌肉功能、血糖代謝等生理過程。食物來源:全谷類、豆類、綠葉蔬菜、堅果、種子等。推薦攝入量:成年人每日300350毫克。6.1.3鉀功能:鉀維持細胞內外的電解質平衡,參與肌肉收縮、神經傳導等生理過程。食物來源:水果(如香蕉、橙子等)、蔬菜、全谷類、豆類等。推薦攝入量:成年人每日20002500毫克。6.1.4鐵Fe功能: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重要成分,參與氧氣的運輸。食物來源:紅肉、動物肝臟、魚類、豆類、綠葉蔬菜等。推薦攝入量:成年人每日男性12毫克,女性15毫克。6.2維生素的功能、食物來源與推薦攝入量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一類有機化合物,具有廣泛的生理作用。本節將介紹幾種常見維生素的生理功能、食物來源及推薦攝入量。6.2.1維生素C功能:維生素C參與膠原蛋白的合成,具有抗氧化作用,提高免疫力。食物來源:新鮮水果(如橙子、檸檬、獼猴桃等)、蔬菜(如菠菜、青椒等)。推薦攝入量:成年人每日60100毫克。6.2.2維生素E功能: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保護細胞膜免受氧化損傷。食物來源:植物油、堅果、種子、綠葉蔬菜等。推薦攝入量:成年人每日1015毫克。6.2.3維生素B群功能:維生素B群包括B1、B2、B6、B12等,參與能量代謝、維持神經系統功能等。食物來源:全谷類、豆類、瘦肉、魚類、蛋類、奶制品等。推薦攝入量:不同類型的維生素B群推薦攝入量有所不同,例如維生素B1每日1.11.2毫克,維生素B2每日1.21.4毫克。6.3礦物質與維生素的相互作用礦物質與維生素在人體內相互作用,共同維持人體健康。例如:(1)鈣與維生素D:維生素D有助于鈣的吸收和利用,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鈣吸收不良。(2)鐵與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特別是非血紅素鐵的吸收。(3)鎂與維生素B6:維生素B6參與鎂的代謝過程,缺乏維生素B6可能導致鎂的利用受阻。(4)鋅與維生素A:鋅對維生素A的代謝具有重要作用,鋅缺乏可能導致維生素A的代謝異常。了解礦物質與維生素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我們在日常飲食中合理搭配食物,保證攝入充足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維持身體健康。第七章兒童與青少年營養需求7.1兒童與青少年營養需求特點兒童與青少年時期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具有以下特點:(1)能量需求:兒童與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能量需求較高,用以支持身體的生長、發育以及日常活動。(2)蛋白質需求:蛋白質是身體生長發育的基礎,兒童與青少年對蛋白質的需求量相對較高,以保證組織生長和修復。(3)礦物質和維生素需求:鈣、磷、鐵、鋅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A、D、C、B群等對兒童與青少年的生長發育,需保證充足攝入。(4)脂肪需求:兒童與青少年時期的脂肪攝入應適量,特別是必需脂肪酸,以保證腦部和神經系統發育。(5)膳食纖維需求:膳食纖維有助于維護腸道健康,預防便秘,降低成年后慢性病的風險。7.2兒童與青少年營養干預策略針對兒童與青少年的營養需求,制定以下干預策略:(1)合理搭配食物,保證膳食平衡,保證各類營養素的充足攝入。(2)加強營養教育,提高兒童與青少年及其家長的營養素養,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3)關注特殊人群,如貧困地區兒童、留守兒童等,實施針對性營養干預措施。(4)建立健全學校午餐制度,保證學生在校期間的營養攝入。(5)加強體育鍛煉,促進兒童與青少年身心健康。7.3兒童與青少年食品選擇與搭配兒童與青少年的食品選擇與搭配應遵循以下原則:(1)多樣化:食品種類豐富,保證各類營養素的攝入。(2)均衡:合理搭配谷薯類、蔬菜水果、畜禽魚蛋、奶類及豆類等食物。(3)適量:控制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食品的攝入,避免營養過剩。(4)優質:選擇新鮮、優質、無污染的食材,保證食品安全。(5)易消化:避免過于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減輕腸胃負擔。(6)個性化:根據兒童與青少年的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等因素,制定個性化的膳食方案。第八章老年人營養與健康8.1老年人營養需求特點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漸減退,對營養的需求也發生變化。以下是老年人營養需求的特點:(1)能量需求降低:由于老年人基礎代謝率下降,活動量減少,對能量的需求相對降低。(2)蛋白質需求保持:老年人蛋白質合成能力減弱,分解代謝增強,因此需要保持適量的蛋白質攝入,以維護機體正常功能。(3)脂肪攝入適度:老年人對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應適當控制脂肪攝入量,特別是飽和脂肪酸的攝入。(4)碳水化合物攝入充足:碳水化合物是老年人主要的能量來源,應保證充足的攝入。(5)維生素和礦物質需求增加:年齡增長,老年人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量有所增加。(6)膳食纖維攝入充足:膳食纖維有助于預防老年人便秘、降低血脂、控制體重等。8.2老年人營養常見問題及對策(1)營養不良:老年人容易出現營養不良,應合理搭配食物,提高膳食質量。對策:增加富含營養的食物攝入,如瘦肉、雞蛋、牛奶、豆制品等。(2)骨質疏松:老年人骨質疏松的發生率較高,需要注意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對策:增加富含鈣的食物攝入,如奶制品、綠葉蔬菜等,同時保證適量的維生素D攝入。(3)高血壓:老年人高血壓的發病率較高,應控制鈉的攝入。對策:減少食鹽使用,避免過多腌制食品、高鹽零食等。(4)糖尿病:老年人糖尿病發病率上升,需注意控制血糖。對策: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纖維,適量攝入優質蛋白質。8.3老年人食品選擇與搭配(1)谷薯類:保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攝入,如大米、面粉、玉米、紅薯等。(2)蔬菜水果類: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如綠葉蔬菜、水果等。(3)動物性食品:提供優質蛋白質、鈣、磷等,如瘦肉、雞蛋、牛奶、魚類等。(4)豆類及豆制品:富含優質蛋白質、鈣、膳食纖維等,如豆腐、豆漿、豆腐干等。(5)堅果類:提供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等,如核桃、杏仁、花生等。(6)油脂類:適量攝入,以植物油為主,如花生油、橄欖油等。(7)飲料類:以白開水、綠茶、菊花茶等為主,避免過多飲用含糖飲料。通過合理搭配以上各類食品,可滿足老年人營養需求,促進健康。第九章慢性病與營養干預9.1慢性病與營養的關系9.1.1慢性病的定義與分類慢性病是指病程較長、進展緩慢、無傳染性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癥、高血壓、腫瘤等。這些疾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影響生活質量。9.1.2營養在慢性病發生中的作用營養是慢性病發生、發展及轉歸的重要因素。不良的飲食習慣、營養素攝入失衡、肥胖、代謝紊亂等都與慢性病的發生密切相關。9.2慢性病營養干預策略9.2.1膳食結構調整膳食結構調整是慢性病營養干預的基礎,包括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纖維的食物攝入,減少高脂、高鹽、高糖等不健康食物的攝入。9.2.2營養素補充針對不同慢性病患者,合理補充營養素有助于改善病情。例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可適量補充歐米伽3脂肪酸、抗氧化劑等;糖尿病患者可適當增加膳食纖維、鎂、鉻等營養素的攝入。9.2.3營養支持與康復慢性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合理的營養支持,以提高免疫力、促進康復。營養支持應根據患者病情、體質、生活習慣等因素制定個體化方案。9.3慢性病特殊食品開發與應用9.3.1低糖、低脂、低鹽食品針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授權運輸合同范本協議
- 2025醫院護士聘用合同
- 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道德與法治試題(含答案)
- 球星代言球鞋合同協議
- 電商銷售授權合同協議
- 貓咪買賣寵物合同協議
- 玻璃墻窗簾采購合同協議
- 電梯維保合同中止協議
- 生豬養殖生豬收購合同協議
- 電柜組裝外協合同協議
- 排水管道非開挖預防性修復可行性研究報告
- 交通工程基礎習習題及參考答案
- 讀書知識競賽試題含答案
- 線路送出工程質量創優項目策劃書
- 企業全面戰略管理、年度經營計劃、預算管理、績效管理
- 100T汽車吊性能表
- SOP0420201潔凈空調系統清潔消毒預防性維護保養操作規程報告
- 試樣切取和加工制備作業指導書
- 中國民主同盟入盟申請表(樣表)
- 數學分析簡明教程答案尹小玲鄧東皋
- 壁球館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