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事件與人物知識問答卷_第1頁
歷史事件與人物知識問答卷_第2頁
歷史事件與人物知識問答卷_第3頁
歷史事件與人物知識問答卷_第4頁
歷史事件與人物知識問答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事件與人物知識問答卷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線--------------------------1.請首先在試卷的標封處填寫您的姓名,身份證號和地址名稱。2.請仔細閱讀各種題目,在規定的位置填寫您的答案。一、選擇題1.以下哪位人物被認為是“世界歷史三大發明家”之一?

A.李時中

B.達·芬奇

C.張衡

D.祖沖之

2.哪位人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成立?

A.周恩來

B.毛澤東

C.劉少奇

D.朱德

3.以下哪個條約標志著英國進入“日不落帝國”時期?

A.《巴黎條約》

B.《威斯敏斯特條約》

C.《尼布爾斯條約》

D.《通商章程》

4.以下哪位人物是古希臘的哲學家、科學家?

A.亞里士多德

B.希羅多德

C.柏拉圖

D.普羅塔戈拉斯

5.哪位人物在1911年領導了辛亥革命?

A.蔡鍔

B.陳天華

C.孫中山

D.康有為

6.以下哪個條約標志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A.《凡爾賽條約》

B.《圣日耳曼條約》

C.《日內瓦和約》

D.《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約》

7.哪位人物被認為是法國大革命的領導人?

A.巴黎市民

B.拉法耶特

C.雨果

D.羅伯斯庇爾

8.以下哪個條約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辛丑條約》

D.《北京條約》

答案及解題思路:

1.答案:D

解題思路:祖沖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被譽為“數學之神”,在世界范圍內有很高的影響力。

2.答案:B

解題思路: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成立。

3.答案:D

解題思路:《通商章程》標志著英國在19世紀進入“日不落帝國”時期。

4.答案:A

解題思路: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他的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5.答案:C

解題思路:孫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領導人,他提出了“三民主義”思想,推翻了清朝統治。

6.答案:A

解題思路:《凡爾賽條約》標志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德國被迫接受了極其苛刻的條款。

7.答案:D

解題思路:羅伯斯庇爾是法國大革命的領導人之一,他在革命期間實行了“恐怖統治”。

8.答案:A

解題思路:《南京條約》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該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導致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二、填空題1.19世紀60年代,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后,被稱為“________革命”。

答案:第二次工業革命

解題思路: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和內燃機的廣泛應用為標志,極大地推動了工業生產的發展,因此被稱為第二次工業革命。

2.1945年,美國對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標志著“________戰爭”的結束。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戰

解題思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全球性軍事沖突,美國投下原子彈標志著戰爭的結束。

3.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簽署了“________聯合公報”。

答案:上海

解題思路: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并簽署了《上海聯合公報》,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4.1969年,阿姆斯特朗成為了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類,這是美國“________計劃”的一部分。

答案:阿波羅

解題思路:阿波羅計劃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執行的載人登月任務,阿姆斯特朗在1969年成功登月。

5.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定都于“________”。

答案:北京

解題思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定都北京,成為新中國的首都。三、判斷題1.古埃及的金字塔是由法老們修建的。

正確

解題思路:古埃及的金字塔確實是古代埃及法老們為彰顯權力和地位而修建的陵墓,其中最著名的是吉薩金字塔群,包括胡夫金字塔等。

2.亞歷山大大帝是希臘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正確

解題思路:亞歷山大大帝(亞歷山Great)是馬其頓王國國王,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手腕而聞名于世,他領導了馬其頓帝國的擴張,征服了廣泛的領土。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于17世紀中葉。

正確

解題思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通常指17世紀的英國內戰(16421651年)和隨后的光榮革命(1688年),確實發生在17世紀中葉。

4.美國南北戰爭是為了廢除奴隸制度而發動的。

正確

解題思路:美國南北戰爭(1115年)的直接原因是南北雙方在奴隸制度和聯邦權力等問題上的分歧,而廢除奴隸制度是北方的一個重要目標。

5.法國大革命結束后,拿破侖成為了法國的皇帝。

正確

解題思路:拿破侖·波拿巴在法國大革命后通過政變上臺,最終在1804年建立了拿破侖帝國,自己成為了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四、簡答題1.簡述工業革命對世界歷史的影響。

答案:

工業革命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主要包括:

(1)經濟方面: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加速了世界市場的形成。

(2)政治方面:工業革命導致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體制變革,如民主制度的普及和工人階級的崛起。

(3)社會方面:工業革命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如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流動的增多等。

(4)科技方面:工業革命催生了大量科技創新,為后來的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礎。

解題思路:

從經濟、政治、社會和科技四個方面概括工業革命的影響;分別闡述每個方面的影響;結合歷史背景,分析工業革命對世界歷史的深遠意義。

2.簡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主要戰役。

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主要戰役有:

(1)莫斯科保衛戰:1941年,蘇聯紅軍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成功擊退了納粹德國的進攻。

(2)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1943年,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打敗了納粹德國,成為二戰轉折點。

(3)諾曼底登陸:1944年,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

(4)柏林戰役:1945年,蘇聯紅軍在柏林戰役中攻入德國首都,迫使納粹德國投降。

解題思路:

列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主要戰役;簡要介紹每個戰役的背景、過程和結果;分析這些戰役對二戰進程的影響。

3.簡述中國近代史上的“洋務運動”。

答案:

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場以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為主要內容的改革運動。其主要內容包括:

(1)創辦軍事工業:如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

(2)創辦民用工業:如漢陽鐵廠、輪船招商局等。

(3)創辦新式學堂:如江南制造局附設的學堂、北洋水師學堂等。

(4)派遣留學生:赴歐美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解題思路:

簡要介紹洋務運動的背景和主要內容;列舉洋務運動的主要成果;分析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

4.簡述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和過程。

答案:

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主要包括:

(1)政治原因:英國殖民統治壓制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

(2)經濟原因: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貿易限制和稅收政策,導致北美殖民地經濟受損。

(3)社會原因:北美殖民地社會矛盾激化,民眾對英國殖民統治的反抗情緒高漲。

美國獨立戰爭的過程:

(1)1775年,萊克星頓和康科德戰役爆發,標志著美國獨立戰爭的開始。

(2)1776年,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美國獨立。

(3)1777年,薩拉托加戰役,美國取得重要勝利。

(4)1781年,約克鎮戰役,英國投降,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結束。

解題思路:

列舉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概述美國獨立戰爭的過程;分析美國獨立戰爭對美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5.簡述法國大革命的意義。

答案:

法國大革命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政治方面:推翻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2)經濟方面: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3)社會方面:打破了等級制度,提高了民眾的社會地位。

(4)思想方面:傳播了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解題思路:

從政治、經濟、社會和思想四個方面概括法國大革命的意義;分別闡述每個方面的影響;結合歷史背景,分析法國大革命對世界歷史的深遠意義。五、論述題1.闡述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背景和主要成就。

答案:

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背景是在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歐洲社會開始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這一時期的主要成就包括:

思想文化成就:重視人文主義,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代表人物有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

藝術成就:藝術家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人的作品,如《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科學成就:科學方法的發展,如伽利略的望遠鏡觀測,哥白尼的日心說等,推動了科學革命。

解題思路:

概述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背景,包括社會經濟發展和思想文化變革。分別從思想文化、藝術和科學三個方面列舉主要成就,并簡要介紹代表人物和作品。

2.分析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過程及其意義。

答案: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過程經歷了以下階段:

光榮革命(1688年):國王詹姆斯二世被推翻,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共同登基,確立了議會的主權。

《權利法案》(1689年):明確了國王的權力受到限制,議會擁有立法權。

《王位繼承法》(1701年):保證了國王的繼承權不涉及天主教徒。

其意義在于:

限制王權:確立了議會的主權,限制了國王的權力。

民主制度:為英國民主制度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法治國家:建立了法治國家的基礎,為現代國家制度提供了范例。

解題思路:

概述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過程,包括關鍵事件和法案。分析這一過程的意義,從限制王權、民主制度和法治國家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3.探討蘇聯解體的原因和影響。

答案:

蘇聯解體的原因包括:

經濟問題: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導致經濟長期停滯。

政治體制問題: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缺乏民主和自由。

民族問題:蘇聯各民族之間的矛盾和不滿。

其影響包括:

世界格局變化:冷戰結束,兩極格局瓦解。

地區安全格局變化:東歐劇變,俄羅斯崛起。

國際關系變化:國際關系格局更加多元化。

解題思路:

分析蘇聯解體的原因,從經濟、政治和民族問題三個方面進行探討。闡述蘇聯解體對世界格局、地區安全格局和國際關系的影響。

4.論述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世界格局的影響包括:

歐洲中心地位動搖:歐洲主要國家在戰爭中損失慘重,歐洲中心地位動搖。

新興國家崛起:美國和蘇聯在戰爭中崛起,成為新的世界力量。

國際關系格局變化:建立了凡爾賽體系和國際聯盟,但未能解決根本問題。

解題思路:

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歐洲中心地位的影響。分析新興國家的崛起和國際關系格局的變化,包括凡爾賽體系和國際聯盟的建立。

5.闡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

答案: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包括:

經濟增長: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得到發展。

國際地位提升: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

解題思路:

概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增長。分析社會進步和國際地位提升的成就,并簡要介紹具體表現。六、名詞解釋1.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是1453年至1922年間存在的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由奧斯曼土耳其人建立,定都伊斯坦布爾,是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奧斯曼帝國的建立標志著奧斯曼土耳其人從中亞遷移到巴爾干半島,其擴張和統治影響了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多個地區。

2.蒙古帝國

蒙古帝國是由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建立的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成吉思汗于12世紀末統一了蒙古各部落,并在其死后,蒙古帝國的領土迅速擴張,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之一。蒙古帝國的擴張對當時的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3.馬爾克

馬爾克(Mark)是一種中世紀歐洲的封建領主制度。在德語國家,馬爾克是一種基于集體土地所有制的村莊共同體,由多個家庭組成,共同管理和使用土地。馬爾克制度下的土地通常由村社集體所有,而不是私人所有。

4.三元里抗英斗爭

三元里抗英斗爭是1841年發生在中國廣東省廣州市三元里的一次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斗爭。這次斗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抵抗外國侵略的事件,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抗爭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5.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1917年俄國發生的一場革命,標志著俄國布爾什維克領導下的無產階級政權的建立。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為俄國社會制度的根本變革奠定了基礎,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答案及解題思路

答案

1.奧斯曼帝國:1453年至1922年間存在的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由奧斯曼土耳其人建立,定都伊斯坦布爾。

2.蒙古帝國:12世紀末由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落后建立的大帝國,橫跨歐亞大陸。

3.馬爾克:中世紀歐洲的封建領主制度,基于集體土地所有制的村莊共同體。

4.三元里抗英斗爭:1841年在中國廣東省廣州市三元里發生的一次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斗爭。

5.十月革命:1917年俄國布爾什維克領導下的無產階級政權建立的一場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

解題思路

解題思路應基于對名詞解釋的基本理解和相關歷史知識的掌握。對于每個名詞,首先要準確識別其定義和時代背景,然后結合具體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進行分析,保證回答的準確性和全面性。例如在解釋十月革命時,除了說明其基本事實,還可以提及其影響和意義,如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影響等。七、材料分析題1.分析《漢謨拉比法典》的歷史背景和意義。

【答案】

《漢謨拉比法典》的歷史背景:公元前18世紀,漢謨拉比成為巴比倫國王,為了鞏固統治,穩定社會秩序,他頒布了這部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的意義:

(1)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2)法典內容廣泛,涉及政治、經濟、社會、宗教等多個領域。

(3)法典體現了漢謨拉比時代的法律觀念和社會制度。

【解題思路】

從歷史背景入手,了解漢謨拉比成為國王的時期背景。然后從法典的內容、意義等方面進行分析,結合法典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得出結論。

2.分析《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答案】

《南京條約》的內容:

(1)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2100萬元。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4)英商進出口貨物所繳納的稅款,中國需同英國商定。

《南京條約》對中國的影響:

(1)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損害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關稅自主權。

(3)加劇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解題思路】

首先分析《南京條約》的內容,然后從對中國領土、關稅、民族危機等方面的影響進行分析,總結出條約對中國產生的深遠影響。

3.分析《凡爾賽條約》的簽署原因和影響。

【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