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8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試題解析注意事項:1所有試題使用2B鉛筆在機讀卡上作答;2.試題按學科分類,單選和多選題混排。單選題每題1分,多選題每題1.5分,多選題答案完全3.試卷116題,共計134分,答題時間120分鐘。1.DNA雙螺旋模型是在下列哪幾個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多選A.X-光衍射實驗數據表明DNA是一種規則螺旋結構B.DNA密度測置說明這種螺旋結構應有兩條鏈C.三個連續的核苷酸代表一個遺傳密碼D.不論堿基數目多少,G的含量總是與C-樣,而A與T也是一樣的解折: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得DNA雙螺旋模型內容:1、X光行射實驗數據表明DNA是一種規則螺旋結構2、DNA密度測量說明這種螺旋結構應有兩條鏈3、不論堿基數目多少,G的含量總是與C一樣,而A與T也是一樣的2.定量分折組織中特異mRNA豐度的方法有(多選)A.SouthernblottingB.NorthernblottingC.WesternblottingD.Real-timePCR解折:mRNA豐度,指一種特定的mRNA在某個細胞中的平均分子數。Northern雜交(Northernbl1979年,JCAlwine等提出:將電泳凝膠中的RNA轉移到登氮化的或其他化學修飾的活性濾紙上,通過共價交聯作用使它們結合,因其方法同Southern雜交十分相似,故稱之為Northern雜交。Northem雜交是利用DNA可以與RNA進行分子雜交來檢測特異性RNA的技術,首先將RNA混合物按它們的大小和分子量通過瓊脂糖凝膠電泳進行分離,分離出來的RNA轉至尼龍膜或硝酸纖維素膜上,再與放射性標記的探針雜交,通過雜交結果可以對表達量進行定性或定量。RNA混合物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分離得到的RNA轉膜→與放射性標記的探針雜交→結果分析Northern雜交與Southem雜交相比,條件要嚴格些,特別是RNA容易降解,前期制備和轉膜過程易受RNase污染,要獲得較好結果,需用穩定性最差的mRNA與DNA進行雜交,對實驗條件要求嚴格;然而有些應用中Northern雜交避免用復雜探針篩選cDNA文庫的繁瑣Northern雜交技術應用于特定性狀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動態表達研究。如應用于定位克隆中尋我新基因,尋我染色體特定區域的表達序列是大多數人類遺傳疾病連鎖分析和定位克隆的主要限速步驟,Northern雜交作為尋我這些序列的有效方法,有動于這些疾病侯選基因的篩選;Real-TimePCR技術,又稱實時定置熒光PCR,是指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熒光基團,利用熒光信號累積實時監測整個PCR進程,最后通過標準曲線對未知模板進行總量分折或通過Ct值對模板進行相對定量。定量PCR已經從基于凝膠的低通量分析發展到高通量的熒光分折技術,即實時定置PCR。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于1996年由美園AppliedBiosystems公司推出,由于該技術不僅實現了PCR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而且與常規PCR相比,它具有特異性更強、有效解決PCR污染問題、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實時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P通過連續監測熒光信號強弱的變化來即時測定特異性產物的置,并據此推斷目的基因的初始置,不需要取出PCR產物進行分離。實時定量PCR作為一個極有效的實驗方法,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各個領域。蛋白質印跡法(免疫印跡試驗)即WesternBlot。它是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和免疫遺傳學中常用的一種實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過特異性抗體對凝膠電泳處理過的細胞或生物組織樣品進行著色。通過分析著色的位置和著色深度獲得特定蛋白質在所分析的細胞或組織中表達情況的信息。中首次被稱為WesternBlot。蛋白免疫印跡(WesternBlot)是將電泳分離后的細胞或組織總蛋白質從凝膠轉移到固相支持物NC膜或PVDF膜上,然后用特異性抗體檢測某特定抗原的一種蛋白質檢測技術,現已廣泛應用于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達研究、抗體活性檢測和疾病早期診斷等多個方面。3.真核生物mRNA的5'端有恒子結構,對于該結構敘述錯誤的是(單選)A.引導mRNA由細胞核進入細胞質基質B.保護mRNA免凌核酸酶的破壞C.在轉錄剛起始就已形成D.經常被甲基化解析:幅子結構是指在真核生物中轉錄后修飾形成的成熟mRNA在5'端的一個特殊結構,即m7GPPPN結構,又稱為甲基鳥苷恒子。(如下圖)它是在RNA三磷酸酶,mRNA鳥苷酰轉移酶,mRNA(鳥嘌呤-7)甲基轉移酶和mRNA(核苷-2') 5'-5'焦磷酸鍵與初級轉錄本的5'-端相連。當G第7位碳原子被甲基化形成m7GPPPN時,此時的恒子稱為“恒子0”。存在于單細胞。如果轉錄本的第一個核苷酸的2'-0位也甲基化,形成m7GPPPNm,稱為“帽子1”,普遍存在;如果轉錄本的第一、二個核苷酸的2*-0位均甲基化,成為m7G-PPPNmNm,稱為“帽子2”,10~15%存在此結構。真核生物帽子結構的復雜程度與生物進北程度關系密切。mRNA5'-端恒 子結構是mRNA翻譯起始的必要結構,對核糖體對mRNA的識別提供了信號,協動核糖體與mRNA結合,使翻譯從AUG開始。帽子結構可增加mRNA的穩定性,保護mRNA免遭5'→3核酸外切酶的攻擊。國國c4.以下那種顯微鏡能用于觀察某種蛋白在細胞內的定位(多選)A.相差顯微鏡B.熒光顯徽鏡C.透射電子顯微鏡(免疫膠體金標記)D.掃描電子顯微鏡5.已分北的人體細胞如表皮細胞重編程為干細胞之后,以下哪種蛋白的表達會發生明顯變化?(單選)A.徽絲蛋白B.端粒酶C.組蛋白D蛋白水解酶6.一種定位于滑面內質網(rER)的功能蛋白需要在高爾基體進行加工,這種蛋白從翻譯合成到定位的路徑,如下描述正確的是(單選)A附著核糖體—租面內質網—高爾基體—滑面內質網B.游離核糖體—粗面內質網—高爾基體—滑面內質網C.附著核糖體—高爾基體—租面內質網—滑面內質網D.游離核糖體—高爾基體—租面內質網—滑面內質網答案:B7.細胞生長時齋要擴展細胞膜,可以通過以下哪種生命活動實現(單選)答案:C8.在生物體內,每個蛋白質分子都由相應的基因編碼,基因在細胞核內被轉錄成mRNA,然后在細胞質內被翻譯成蛋白質。抗體分子(IgG)是一種由漿細胞(效應B細胞)合成,可被免疫系統用來鑒別與中和外來抗原如細菌、病毒等的蛋白質。有人從漿細胞中提取了mRNA,經逆轉錄得到編碼抗體蛋白亞基的cDNA,并克隆到表達載體。然后用該表達質粒分別在體外非細胞體用SDS-聚丙酰胺凝膠電泳測定所合成的多肽鑊的分子量。電泳結果如下圖所示(注意:電泳條帶從上到下分子量的變化,較高的條帶分子置大,而較低的條帶分子量小),在非細胞體系中合成的多肽分子量大 (帶1);而在體外培養細胞和純化的微粒體上合成的抗體蛋白亞基與從動物血液中分離到的抗體蛋白亞基一樣,分子量小。從這些結果可以推測:(單選)A.在非細胞體系中合成的多肽鏈是經過修飾的,所以分子量較大,在電泳過程中移動較慢。B.在細胞內或純化的徽粒體中因為有分子伴侶,所合成的多肽鐵是折疊好的,所以在電泳過程中移動較快。C.在細胞內或純化的微粒體中所合成的多肽鏈是經過修飾的,其表面負電荷較多,所以在電泳過程中移動較快。D.在細胞內或純化的微粒體上因為有一種酶,能將所合成的多肽鍍切除一段,所以分子量較小,在電泳過程中移動較快。9.人體血液中大量的紅細胞運送氧氣和二氧化碳,氧氣和二氧化碳進入細胞的方式是(單選)A.主動運輸B.被動運輸C.胞吞D.胞吐10.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線粒體及內膜系統,下面對其描述錯誤的是:(單選)A.成熟的紅細胞內沒有DNAB.成熟的紅細胞內不產生ATPC.成熟的紅細胞不會被DNA病毒侵染D.成熟的紅細胞不再合成蛋白質解析: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缺少細胞核、線粒體與內膜系統,因此不具有DNA,也無法合成蛋白質。而DNA病毒也由于紅細胞缺乏復制與合成外黨蛋白的酶系而無法侵染紅細胞。但是紅細胞依然可以通過糖酵解來產生ATP供能。11.下面的細胞結構中,那些有RNA?(12.纖毛的外部包最的纖毛膜是質膜的特化部分,內部是有微管及其附屬蛋白構成的軸絲。軸絲微管主要有3種排列方式:(1)9+2型(2)9+0型(3)9+4型,下面對纖毛特征描述正確的是:(多選)B.9+2型的纖毛大多為動纖毛D.蛙嗅覺上皮細胞上的9+2型纖毛為不動纖毛解析:纖毛和鞭毛由3個主要部分組成:中央軸纖絲、圖繞它的質膜和一些細胞質。軸纖絲從纖毛或鞭毛底部的基粒直達頂端,為一束直徑約220~240埃的微管,在基粒底部,則集聚成圓錐形束,深入到細胞質中。軸纖絲橫切面的微管排列是9+2式,即中心有一對由中央鞘包聚著的微管,外圖環繞以兩兩連接在一起的9組徽管二聯體。基粒的結構象中心粒一樣是9+0型,但它的9組微管是三聯體。纖毛或鞭毛二聯體中的徽管,就是從基粒三聯體中兩根徽管延伸出來的。纖毛結構的形態一般從超微結構的研究取得了能動的纖毛或鞭毛。這些傳統的超微結構的研究正在延毛和能動的纖毛提供了見解初級纖毛功能。纖毛結構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部分:軸絲、纖毛基質和纖毛膜。A.細胞進入G1期纖毛形成B.細胞進入G0期解析:目前的共識是初級纖毛可存在于除有絲分裂期M和分裂間期早期GO外細胞周期的所有階段甚至離開細胞周期的已分化細胞;組裝發生在細胞周期結束時而分解發生在重新進入細胞周期時即有絲分裂紡錘體出現之前。在G1-S期的轉化之前纖毛化的一個短哲高嶧可能與進入DNA復制期緊密偶聯纖毛的出現與細胞分裂是負相關的,在細胞分裂間期,中心體的一個或兩個中心粒轉化為基體,纖毛以基體為基礎,開始組裝產生。最新的研究顯示,高爾基體和細胞內的膜泡運輸體系參與了纖毛的組裝。白復合體和Rab8a參與調控了膜泡的定位和融合。需的膜成分和膜蛋白。其他的纖毛前體蛋白,在細胞質中也會在基體附近富染。纖毛形成的關鍵蛋白—IFT(intraflagelartransport)成分IFT20就同時定位在高爾基體和纖毛上。初級纖毛自身不能合成其組裝維持和分解所需的蛋白質必須依賴于鞭毛內運輸IFT系統目前,有關纖毛分解的機制了解得還不是很多。有研究表明,纖毛的分解則由一個定位于中心體的蛋白激酶極光激酶A(AuroraA)發起它能使軸絲微管去乙酰化從而導致初級纖毛的快速瓦解[10,11]。14-20題:轉錄因子Snail屬于上皮向間充質轉化過程中所需的轉錄阻遏物家族。而suz12和ezh2是阻斷轉5IDx—22DR-AⅢT錄活化因子募集的PcG復合物(PRC2)5IDx—22DR-AⅢT析免疫復合物(圖IV)。裂解SW-620細胞并用對Sraill特異性的單克隆抗體進行免疫沉淀。用抗ezh2抗體進行WB。(圖V)。用Snail-HA或用Snail-P2A突變體轉染的RWP-1細胞與抗Suz12抗體進行免疫沉淀,然后進行WB分析。依據上述實驗結果,判斷下列描述的對錯:14.在用Snail-HA轉染的RWP-1細胞和HT29M6細胞中用抗Suz12抗體獲得的免疫沉淀復合物有Snail。(單選)答案:A15.Ezh2與HT29M6-Snail細胞中的Snaill-HA免疫共沉淀(單選)16.Snail與PRC復合物中的不止一個成員存在蛋白質相互作用。(單選)答案:A17.在SW-620細胞中的內源蛋白之間沒有觀察到Snail與PRC復合物成員存在蛋白質相互作用。(單選)答案:B18.用SnailP2A突變體轉染RWP-1細胞表達的Snail蛋白的量與用snail野生型轉染的RWP-1細胞所表達的量相似。(單選)答案:A20.SnailP2A突變體可以與Suz12相互作用。(單選)答案:B解析:上皮-間質轉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是腫瘤進程中的重要現象。在此過程中,固定于基底膜的極北上皮細胞轉變為具有運動能力的間質樣細胞,并伴隨著侵襲能力的增強,具有贊生細胞的特點。轉錄水平的調控是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中最重要的環節,轉錄起始階段只有轉錄因子的特異性結合才能有效起始轉錄。轉錄因子Snail家族成員在EMT中處于中心地位。Snail家族成員包含Snaill和Snail2(也稱為Slug)。Snail家族的轉錄因子具有鋅指結構,包含4-6個鋅指結構的高度保宇的羧基末端和多變的氨基末端區域。Snail蛋白中心區域是絲氨酸-脯氨酸富含區域,在Snail家族成員間不同,Snaill的核輸出信號(nuclearexportsignaSnail家族成員可與靶基因上含有CANNTG的核心堿基序列的E-box作用元件結合,從而調節其下游基因EZH2(EnhancerofZesteHomolog2)SUZ12(SuppressorofZestel2Homologue)EED(EmbryonicEctodermDevelopment)和YY1(YinYangl);它主要通過組蛋白修飾發揮基因沉默作用。EZH2是PRC2復合物中唯一具有酶活性的亞基,但SUZ12、EED和YY1是其發揮酶活性不可缺少的成分。本研究分別采用免疫組織化學和實時定量PCR(RT-PCR)方法檢測PRC2復合物在卵巢腫瘤中的表達,旨在探究其在卵巢腫瘤的發生、發展、細胞的增殖及轉移中可能發揮的作用,為卵巢腫瘤的診斷、治療及預后提供新靶點。21.用凝膠過濾層析分離下列4種蛋白質混合物,最先從層析柱中洗脫下來的是(單選)A.胰島素(5.7kDa)B.細胞色素C(13.4kDa)C.牛血清白蛋白(66.2kDa)D.兔磷酸北酶B(97.4kDa)答案:D22.紫外線對DNA分子所造成的損傷主要是:(單選)A.堿基替換B.堿基插入C.形成共價的密啶二聚體D.磷酸酯鍵斷裂答案:C23.下面哪種方法是利用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置的差異對蛋白質進行分離純化的:(單選)(1)超濾是一種加壓膜分離技術,即在一定的壓力下,使小分子溶質和溶劑穿過一定孔徑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浴質不能透過,留在膜的一邊,從而使大分子物質得到了部分的純化。(2)親和層析是利用生物大分子與某些相對應的專一分子特異識別和可逆結合的特性而建立起來的一種(3)離子交換層析分離蛋白質是根據在一定PH條件下,蛋白質所帶電荷不同而進行的分離方法。常用于蛋白質分離的離子交換劑有弱酸型的羧甲基纖維素(CM纖維素)和弱堿型的二乙基氨基乙基纖維素(DEAE纖維素)。前者為陽離子交換劑,后者為陰離子交換劑。離子交換層析中,基質是由帶有電荷的樹脂或纖維素組成。帶有正電荷的稱之陰離子交換樹脂;而帶有負電荷的稱之陽離子樹脂。離于交換層析同樣可以用于蛋白質的分離純化。由于蛋白質也有等電點,當蛋白質處于不同的pH條件下,其帶電狀況也不同。陰離子交換基質結合帶有負電荷的蛋白質,所以這類蛋白質被留在柱子上,然后通過提高洗脫液中的鹽濃度等措施,將吸附在柱子上的蛋白質洗脫下來。結合較弱的蛋白質首先被洗脫下來。反之陽離子交換基質結合帶有正電荷的蛋白質,結合的蛋白可以通過連步增加洗脫液中的鹽濃度或是提高洗脫液的pH(4)等電聚焦電泳(IFE,isoelectricfocusingelectrophoresis)是一種電泳方法,即利用一種特殊的緩沖液 (兩性電解質)在凝膠(常用聚丙烯酰胺凝膠)內制造一個pH梯度,電泳時每種蛋白質就將遷移到等于其等電點(pI)的pH處(此時此蛋白質不再帶有凈的正或負電荷),形成一個很容的區帶27.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取決于(單選)28.下列哪種微生物的任何菌株都不會產生毒素?(單選)A白喉棒桿菌B.大腸桿菌C.黃曲霉D.釀酒酵母。29.在細菌結合實驗中,不同性別的菌株接合后,非常罕見地有受體細胞改變性別的是(單選)AF+×F-;B.F'×F-;在轉移過程中常被中斷,因此F因子不易轉入受體細胞,故受體細胞仍然是30.編碼蛋白質的基因首先被轉錄為信使RNA,然后翻譯為蛋白質。一個編碼蛋白的基因一定包含下列哪些部分?(多選)A外顯子B.內含子31.以下哪種高通量實驗技術主要被用來研究生物的基因表達情況?(多選)A全基因組重測序B.轉錄組測序C.外顯子組測序D.基因芯片(Microarray)解析:外顯子測序也稱目標外顯子組捕獲,是指利用序列捕獲技術將全基因組外顯子區域DNA捕捉并富染后進行高通量測序的基因組分析方法。是一種選擇基因組的編碼序列的高效策略,外顯子測序相對于基因組重測序成本較低,對研究已知基因的SNP、Indel等具有較大的優勢。外顯子(ezpressedregi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Splicing)后仍會被保存下來,并可在蛋白質生物合成過程中被表達為蛋白質。外顯子是最后出現在成熟RNA中的基因序列,又稱表達序列。既存在于最初的轉錄產物中,也存在于成熟的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在人類基因中大約有180,000外顯子,占人類基因組的1%,約30MB。二.植物和動物的解剖、生理、組織和器官的結構與功能(37題)32.烏類一般的常態足為一趾向后,二三四趾向前,有些鳥類的足有特定的變化,下列相關說法中哪個是錯誤的(單選)A雨燕為前趾足,所有四趾全部向前B.啄木鳥為對趾足,一四趾向后,二三趾向前C.咬鵑為異趾足,一四趾向后,二三趾向前D.翠鳥為并趾足,一趾向后,二三四趾向前,三四趾基部合并答案:C解析:咬鵑共有1科6屬39種,屬小型攀禽。異趾形,1、2趾向后,3、4趾向前。補充:趾的數目和排列不等趾足或稱常態足,在腳的4趾中,3趾向前,1趾(即大趾)向后,如雞。對距足第2~3趾向前,第1、4趾向后,如啄木鳥。異趾足第3~4趾向前,第1~2趾向后,如咬鵑。半對趾足與不等趾足同,但第4指可扭轉向后。并趾足前趾的排列如常態足,但向前3趾的基部互相并著,如翠鳥、冠魚狗等佛法僧目。前趾足4趾均向前方,如雨燕。離趾足3趾向前,1趾向后;后趾最強,前趾各相游離,如鷹趾型趾型3離趾足對趾足3異趾足?并趾足1前趾足13離趾足33.下列有關蛇類頭骨的說法中,哪個是正確的(單選)A.頭骨不存在顳窩B.顳下弓消失,僅保留顳上弓C.下頜骨左右兩半未愈合D.腭骨、翼狀骨、方骨和鱗骨形成能動的關節,因此口可以開得很大答案:C34.兩棲動物除具內耳外,還出現了中耳,用以傳導和感受聲波。下列相關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多選)A中耳腔由胚胎中第一對咽囊演變而來,與魚的賞水孔同源B.中耳腔有耳咽管與口咽腔相通,可以起到平衡鼓膜內外壓力的作用C.耳柱骨一端頂住鼓膜的內壁,另一端頂住內耳的半規管,負責將振動傳入內耳D.耳柱骨與魚的舌頜骨同源35.螵是硬骨魚調節浮力的重要器官,閉螵類不具螵管,下列哪個結構不直接參與浮力調節(單選)A.紅腺B.卵圓區C.卵圓區入口處的括約肌D.腎門靜脈解折:能向魚鰾內分泌氣體,改變魚體的比重。開鰾類螵內氣體的調節主要是由螵管直接由口吞入或排出,閉鰾類則是通過特有的紅腺(redgland)和卵圓區調節鰾內氣體。紅腺位于鰾前腹面內壁上,集中了大量毛細血管網。例如,一條長短適中的綴細的紅腺集中著11.6萬條小動脈,8.8萬條小靜脈,總面積200平方厘米。紅腺的腺上皮細胞分泌乳酸呼吸酶和碳酸酐酶進入毛細血管,乳酸能促進與血紅蛋白結合的氧氣分離進入螵內,而碳酸酐酶則可加速血液中碳酸的脫水作用,釋出二氧化碳進入鰾內。36.軟骨魚有6條控制眼球轉動的肌肉,其中上科肌是由下面哪項控制的。(單選)A.視神經B.動眼神解析:1、嗅神經:人的嗅神經始于鼻腔的嗅粘膜。臭細胞的中樞突先在粘膜內合并交織成叢,再由叢合成15~20條嗅絲。嗅絲離開嗅粘膜,向上穿經篩骨板的小孔進入顱前窩,終止于嗅球。嗅細胞既是嗅覺的一級傳內蛛網膜下腔可循此鞘下的間隙延至嗅粘膜。因而有些顱壓增高的病人,也可能出現自鼻腔外漏腦脊液的情況。顱前窩骨折時,嗅絲可撕脫,引起嗅覺障礙。視神經:視神經發源于視網膜的神經節細胞層,發自視網膜鼻側一半的纖維,經視交叉后,與對側眼球視網膜題側一半的纖維結合,形成視束,終止于外側膝狀體,在此處換神經元后發出纖維經內囊后肢后部形成視輻射,終止于枕葉距狀裂兩側楔回和舌回的中樞皮質,即紋狀區。黃鞏的纖維投射于紋狀區的后部,視網膜周圍部的纖維投射于紋狀區的前部。光反射的徑路不經外側膝狀體,由視束經上丘背而入中腦上丘,與動眼神經核聯系。對其檢查主要包括視力、色覺、視野和眼底檢查。2、動眼神經:起自中腦的動眼神經核,含有軀體運動和內臟運動兩種纖維。軀體運動纖維支配眼球的下直肌、內直肌、下料肌、上直肌和上瞪提肌的運動。內臟運動纖維(副交感纖維)支配瞳孔括約肌和曉狀肌,使幢孔縮小,晶狀體變凸。動眼神經損傷主要表現為上瞼下垂、眼球向外料視、幢孔散大等。3、滑車神經:起自中腦上丘平面動眼神經核下端的滑車神經核,其纖維走向背側頂益,繞大腦腳外側前行,穿入海綿竇外側壁,經眶上裂入眶內,分布于上料肌,支配此肌。單純的滑車神經麻痹較少見,表現4、三叉神經:共有三個分支,第一支眼神經,為感覺神經;第二支上頜神經,為感覺神經;第三支下頜神經,為混合神經(含有感覺和運動纖維)。感覺纖維分布于顏面、眼、鼻、口腔,傳導痛、溫、觸等感覺和眼外肌、咀嚼肌的本體感覺。運動纖維分布于咀嚼肌,支配咀嚼肌運動。三叉神經損傷,表現為咀嚼肌癱瘓、萎縮,頭面部皮膚、口、鼻腔黏膜、牙及牙齦黏膜感覺喪失,角膜反射消失。5、外展神經:起自腦橋下部的展神經核,軸突組成展神經,分布于眼外直肌,支配眼球向外側運動。展6、面神經:面神經含運動、感覺和副交感纖維。運動纖維起自位于橋腦尾端腹外側的面神經核,支配除咀嚼肌和上瞪提肌以外的面肌以及耳部肌、憂肌、頸闊肌等。味覺纖維起自膝狀神經節,支配舌前2/3的味覺。少數感覺纖維傳遞耳廓、外耳道和鼓膜的一部分皮膚、淚腺、唾液腺和口腔的一部分粘膜的一般感覺。副交感纖維起自上泌涎核,支配舌下腺、下頜下腺的分泌。7、位聽神經:亦稱“前庭蝸神經”或聽神經由蝸神經和前庭神經兩部分組成。蝸神經的感覺神經元位于耳蝸的螺旋器(柯蒂氏器),傳導聽覺沖動。前庭神經的感覺神經元位于內耳前庭器官(囊玥、壺腹嵴),傳導位置覺沖動。位聽神經損傷表現為眩暈、眼球度顫和聽力障礙。8、舌咽神經:舌咽神經包括感覺、運動和副交感三類。感覺起源于上神經節及巖(下)神經節,其周圍分布于:①舌后1/3的味蓄,傳導味覺;②至咽部、軟腭、舌后1/3、扁桃體、兩側腭弓、耳咽管以及鼓室,接受粘膜感覺;③至頸動脈竇和頸動脈球即竇神經(與呼吸、脈搏、血壓的調節反射有關)。它們的中樞支皆終止于延髓的孤束核。運動起自疑核,分布于莖突咽肌,功能是提高咽夸隆。副交感起自下涎核,經鼓室神經、巖淺小神經,終止于耳神經節,節后纖維支配腮腺分泌。9、迷走神經:其運動纖維起自疑核,與舌咽神經并行,穿出腦干后經頸靜脈孔出顱腔,供應除軟腭肌和莖咽肌以外的所有咽、喉、軟腭的肌肉。感覺神經元在頸靜脈孔附近的頸神經節和結神經節。頸神經節的周圍支傳導一部分外耳道、鼓膜和耳廓的一般感覺;中樞支入三叉神經的腦干脊髓核。結神經節的周圍支傳導咽、喉、氣管、食管及各內臟的感覺,和咽、軟腭、硬聘,會厭等部分的味覺;中樞支入弧東核。副交感神經起自第四腦室底部的迷走神經背核,布于內臟器官。10、副神經:副神經由特殊內臟運動纖維及范體運動纖維組成。前者起自疑核,支配咽喉肌,后者起自副神經核,支配胸鎖乳突肌和科方肌。當一側副神經損傷時,導致該側胸乳乳突肌癱瘓,頭無力轉向對側,料方肌癱瘓肩部下垂,抬肩無力。11、舌下神經:舌下神經起源于延髓背側部近中線的舌下神經核,其神經根從延髓錐體外側的前外側溝穿出,經舌下神經管到顱外,支配舌肌。舌向外伸出主要是頻舌肌的作用,舌向內縮回主要是舌骨舌肌的作用。舌下神經只接受對側皮質延髓束支配。舌下神經的中樞性損害引起對側中樞性舌下神經麻痹,舌肌無萎縮,常伴有偏癱,多見于腦血管意外。周圖性舌下神經麻痹時,舌顯著萎縮。舌下神經核的進行性變性疾病還可伴有肌肉度顫。37.昆蟲的蛻皮激素是由下面哪項分泌的。(單選)A.神經分泌細胞B.心側體C.咽倒體D.前胸腺答案:D38.神經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可興奮性,即神經元在受到閩上刺激時產生動作電位的能力。神經元動作電位發放的部位是(單選)A.胞體B.軸突C.樹突D.軸丘E.尼氏體解析:軸丘:軸突起始處呈圓錐形的區域就稱為軸丘。是軸突起源的地方尼氏體:神經元胞體或樹突內大的嗜堿性團塊和顆粒,又名“嗜染質”。舊稱嗜色體。軸突及其起始胞體部則無。為尼氏(Nissl,1892)首先發現,故得名。在一些大型運動神經元,尼氏體大而多,色染深藍或紫色,常給神經元胞體以虎玥外觀,又稱虎班小體。亦可依該體的大小、染色深淡等,對神經元進行分類。39.下列有關神經元與神經膠質細胞的說法正確的是(單選)A.神經膠質細胞和神經元都有突起并有軸突、樹突之分B.神經膠質細胞之間不形成化學突觸,但普遍存在縫隙連接C.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都是終末分化的細胞,不具有分裂增殖的能力D.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都可以產生動作電位解析:神經膠質細胞,簡稱膠質細胞,是神經組織中除神經元以外的另一大類細胞,也有突起,但無樹突和軸突之分,廣泛分布于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在哺乳類動物中,神經膠質細胞與神經元的細胞數量比例約為10:1。在中樞神經系統(CNS)中的神經膠質細胞主要有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與前者合稱為大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等。傳統認為膠質細胞屬于結締組織,其作用僅是連接和支持各種神經成分,其實神經膠質還起著分配營養物質、參與修復和吞噬的作用,在形態、化學特征和胚胎起源上都不同于替通結締組織。與葡萄糖濃度40.如圖,顯示了人體某細胞的細胞膜對荀萄糖的轉運速率(Glucosetransportrate) (Glucoseconcentration)的關系。實線表示僅荷萄糖存在的情況,虛線表示同時存在穩定濃度的半乳糖(galactose,1mM)的情況。根據下圖,如下說法,與葡萄糖濃度正確的是(單選)A.葡萄糖的轉運速率隨荀萄糖濃度的升高將持續增大;B.半乳糖的存在促進了葡萄糖的轉運;C.D.半乳糖對葡萄糖的轉運有競爭作用。41.如圖,顯示了肌肉收縮以抵抗或移動重物或負荷時,其縮短的速度受到負荷大小的影響。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單選)AA點表示肌肉上負荷為零時,縮短速度達到最大;B.B點表示肌肉收縮產生的力不足以移動重物;C.B點表示肌肉的收縮為等長收縮;DB點表示肌肉的收縮為等張收縮。答案:D解釋:等長收縮(isometriccontraction)是指長度保持恒定而張力發生變化的肌肉收縮。在該、收縮狀態下,肌肉張力可增至最大。但由于不存在位移,從物理上講肌肉并沒有對外做功,然而仍需要消耗大置的能量。因為肌肉的收縮成分積極收縮產生了很大的張力,該張力促使肌肉的彈性成分拉長以抗衡外加負荷。肌肉的這種收縮是支持、固定和保持特定人體姿勢的基礎。等張收縮(isotonicconstriction),張力保持恒定而長度發生變化的肌肉收縮。人體實現各種加速運動和位移運動的基礎。當外加負荷較小時,肌肉克服負荷的時間較短,收縮速度較快,極端情況下負荷水平為零(即肌肉張力為零),肌肉收縮速度達到最大,稱為最大收縮速度;反之,當外加負荷較大時,肌肉克服負荷的時間較長,收縮速度較慢,當肌肉張力達到最大值仍無法克服外加負荷時,肌肉收縮速度為零,此時即出現等張收縮。42.正常人從安靜狀態轉為800米跑步過程中,起跑后短時間內對氧氣的補充主要得益于(單選)A腎上腺素急劇分談B.加快呼吸。C.腎臟迅速合成大量的紅細胞生成素D.跑步前喝下含氧的運動飲料。43.下列哪個選項不利于人適應高原地區長期生活(單選)A.呼吸頻率加快B.血液中紅細胞數置增加。C.腎臟產生更多的紅細胞生成素D.攝入更多的鐵。44.某人劇烈運動后可能不會出現下列哪個現象(單選)A短時間缺氧。B.皮膚血管收縮。C.交感神經興奮D.胃腸道充血。45.協助擴散是物質的跨膜轉運的一種方式,有關協助擴散說法正確的是(單選)A.協動擴散:即不需要載體蛋白,也不需要細胞消耗能量B.協助擴散:需要載體蛋白,不需要細胞消耗能量C.協動擴散:不需要載體蛋白,需要細胞消耗能量D.協動擴散:需要載體蛋白,也齋要細胞消耗能量46.下面哪種細胞不能用于研究細胞增殖分裂的過程:(單選)答案:B47.神經細胞受到刺激后爆發動作電位時,下面哪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單選)A.神經細胞膜的鈉離子通透性增加;B.神經細胞膜電位由內正外負轉化為內負外正;C.神經細胞膜電位由內負外正轉化為內正外負;D.神經細胞膜由極化轉為去極化。答案:B48.在下列生物學研究中,錯誤的陳述是:(單選)A.研究主動運輸速率可分折小腸上皮細胞吸收營養物質的能力B.研究大腸桿菌的能置代謝需要觀察其線粒體中ATP的合成C.改變神經細胞外液中K+濃度可用于研究膜電位產生機制;D.改變血糖水平可研究胰島素分泌的機制;E調節線粒體的功能可以影響細胞內蛋白的運輸過程。49.β-淀粉樣蛋白由神經細胞分泌,在腦內可以形成老年班,對神經細胞具有損傷作用,可能誘發老年性癡呆。不正確的陳述為:(單選)A.β-淀粉樣蛋白的前體是在細胞的內質網合成;B.合成的β-淀粉樣蛋白前體在線粒體內剪切;C.β-淀粉樣蛋白前體經過酶的修飾生成β-淀粉樣蛋白;D.β-淀粉樣蛋白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神經細胞外。解析:β淀粉樣蛋白(amyloid-β,Aβ)是由淀粉樣前體蛋白(amyloidprecursorprotein,APP)經β-和γ-分泌酶的蛋白水解作用而產生的含有39~43個氨基酸的多肽。它可由多種細胞產生,循環于血液、腦脊液和腦間質液中,大多與伴侶蛋白分子結合,少數以游離狀態存在。人體內Aβ最常見的亞型是Aβ1~40和Aβ1~42。在人腦脊液和血中,Aβ1~40分別比Aβ1~42的含量水平高10倍和1.5倍,Aβ1~42具有更強的毒性,且更容易聚集,從而形成Aβ沉淀的核心,引發神經毒性作用。Aβ是由APP經β-和γ分泌酶水解產生的。APP是一種在各種組織中廣泛存在,并集中表達于神經元突和β-C端片段,然后γ-分泌酶在β-C端片段的近N端跨膜區域水解釋放出有39~43個氨基酸組成的Aβ肽段,此過程被稱為APP的淀粉樣降解途徑,APP的非淀粉樣降解途徑是由α-和γ-分泌酶所介導水解生成。sAPPa、p3和a-C端片段,由于α-分泌酶的作用位點在Aβ區域,從而阻止了Aβ的產生。Aβ的生成則主要定位于高爾基體外側網絡結構(tans-Golginetwork膜和多種細胞器中均有發現。APP合成于內質網,經高爾基復合體加工修飾后,轉移至其常駐位點TGN,這也是Aβ的主要產生部位之一。APP在TGN滯留時可被β-和γ-分泌酶降解產生Aβ。未被降解的全長APP可通過由TGN產生的分泌小泡運輸至細胞膜表面,然后由定位于此的α-分泌酶介導其非淀粉樣降解或是由網絡蛋白包被的囊泡內吞運轉至內酒體,再由分布于該處的β-和v-分泌酶水解其生成Aβ或少部分再循環至細胞膜表面。因此,在APP的運轉循環中,Aβ主要產生于TG細胞體系對Aβ的產生位點及其種類鑒定進行的研究表明,在內質網中有不溶性的Aβx~42(N-成于TGN及其分泌囊泡,為分泌型Aβ50.在研究中樞興奮藥尼可剎米的作用機制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在大鼠延髓的A區(第4腦室底端)施加1微升尼可剎米引起呼吸頻率明顯增加。為了進一步確認尼可剎米的中樞作用部位在A區,下面哪個實驗是在大鼠腦內沒有必要做的:(單選)A.在腦內A區施加1微升生理鹽水;B.在腦內A區施加與尼可剎米溶液等滲透壓的1徽升溶媒;C.在腦內A區施加1微升蒸餾水;D.在腦內與呼吸調節無關的B區(大腦皮層)施加1微升尼可剎米溶液A呼吸的節律起源于肺B.呼吸的節律起源腦干C.呼吸的節律起源大腦皮層;D.心跳的節律起源于心臟E.心跳的節律起源于腦干52.細胞分裂素能夠抑制根的生長,促進花青素積累,延緩葉片衰老,與合適比例的生長素一起能夠促進愈傷組織分化再生出芽,下列哪些細胞分裂素途徑突變體的篩選方法大大推動了細胞分裂素信號途徑的研A.在不施加細胞分裂素僅有生長素的培養基上篩選能夠再生出芽的突變體C.在施加細胞分裂素的培養基上篩選根生長不受抑制的突變體D.在噴施細胞分裂素的條件下篩選葉片未延級衰老的突變體A.劃傷種皮B.茉莉酸C.赤霉素D.乙烯解析:種子休眠的原因大致可歸為兩大類:第一類是胚本身的因素,包括胚的形態發育未完成、生理上未成熟、缺少必需的激素或存在抑制萌發的物質;第二類是種殼(種皮、果皮或胚乳等)的限制,包括種光的機械阻礙、不透水性、不透氣性以及種黨中存在抑制萌發的物質等原因。劃傷種皮有利于突破種皮的機械阻礙,促進種子的吸脹作用并幫動其擠破種皮,同時還能增強種子內部的透氣性和透水性,從而解除因第二類因素導致的種子休眠;茉莉酸一般具有抑制種子萌發的作用;赤霉素能促進種子萌發,乙烯也能破除種子的休眠,因此本題的答案為B54.下列哪種激素需要與氨基酸結合才能最大發揮其生物學活性:(單選)A.生長素B.乙烯C.細胞分裂素D.茉莉酸E脫落酸解析:茉莉酸是存在于高等植物體內的內源生長調節物質。茉莉酸(3-氧-2-2'-順戊烯基-環戊烷-1-乙酸,似生理作用。例如:能誘導氣孔關閉(Satler和Thimann,1981;Manthe等,1992),抑制Rubisco生物合成(Popova和Vaklinova,1988;Pancheva和Popova,1998),影響植物對N、P的吸收和葡萄糖等有機物的運輸(陳汝民等,1993;Bourbouloux等,1998)。更引人注目的是,茉莉酸類(JAs)、SA還與抵抗病原侵染有關,都是植物對外界傷害(機械、食草動物、昆蟲傷害)和病原菌侵染做出反應,而誘導抗性基因表達的信號分子,JAs和SA介導的信號傳遞途徑與植物抗性密切相關。55.從理論上看,植物親緣關系越近的植物,嫁接越容易成話:下列哪一組植物嫁接更容易成活?(單選)A.蘿卜和胡蘿卜;B.雪蓮和蓮花;C.南瓜和絲瓜;D.蘋果和西府海棠。解析:胡蘿卜是傘形花科,蘿卜是十字花科56.族類植物的中柱類型非常的豐富,下列中柱類型未見于蕨類所具有的是:(單選)A.單中柱;B.星狀中柱;C.散生中柱;D.管狀中柱。答案:C57.高葉是中園廣泛裁培的植物,它的學名是Sorghumbicolor(L.)Moenc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單選)A.高乘屬于Moench屬;B.高梁的植物學名經變動C.高葉命名人是bicolor;D.高乘屬于bicolor屬。58.Bashaw(1988)將無融合生殖定義為植物不經受精即可得到種子的自然現象。按照這個定義,下列哪一個是不經過胚囊途徑的無融合生殖方式?(單選)A.孤雌生殖B.無配子生殖C.無孢子生殖D.不定胚解折:無孢子生殖是植物中常有的一種廣義的單性生殖。即不經過孢子階段,可以從孢子體的營養細胞直接形成原絲體或原葉體的現象,見于葫蘆蘚屬、少脈鱗毛蕨屬、耳羽巖蕨屬、紫其屬、蹄蓋蕨屬、荷葉蕨屬、日本鳥毛蕨等植物中。從蘚類菊柄處切下種在沙上,可以形成二倍體(2n)的原絲體,生長成替通的蘚類植物體。進而如之返復受精時,能形成四倍體和八倍體的孢子體。59.關于被子植物胚囊中的中央細胞的結構,錯誤的描述是:(單選)A.中央細胞是高度液泡化的細胞;B.中央細胞與助細胞、卵細胞之間常缺乏細胞壁C.中央細胞與相鄰的細胞之間通過胞間聯絲相互聯系;D.中央細胞的細胞核通常位于卵器附近解析:中央細胞,胚囊的組成細胞之一。位于卵器和反足細胞之間占有胚囊的大部分空間。為一個大型的液泡化細胞,內含二核,稱為極核(有些植物的極核數目有變化)。極核常互相緊貼,或融合為一個次生核。受精后發育為胚乳。60.生活在陰濕環境中的植物葉,通常不具備下列哪一個形態結構特征?(單選)A葉面積大而簿B.表皮細胞含有葉綠體C.氣孔分布在下表面D.櫥欄組織不發達E.氣腔和通氣組織發達答案:B61.對于圓柱形器官而言,細胞分裂面與圓柱體表面垂直的分裂為垂周分裂。下列哪些分裂屬于垂周分裂?(多選)A.徑向分裂B.切向分裂C.縱分裂D.橫分裂解析:徑向分裂(垂周分裂):細胞分裂后形成的新壁與植物體的縱軸的圓周切線垂直或與半徑平行的分裂方式。分裂結果是不增加植物體或器官徑向的細胞層次,而增加切向細胞的數量擴大圓周的長度,以適應植物體的增粗生長。62.通常認為被子植物中具有支持作用的細胞有:(多選)A.犀角組織細胞B.纖維C.石細胞D.管胞A.增加土壤中的有效氮。B.減少作物對氮的齋求量。C.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生。D.間作中的禾本科作物可以城緩化學氮肥對豆科作物的“氮阻遏“E.相對單作而言,合理的間作不會影響(升高或降低)單位面積產量。64.植物養分重吸收是指在植物部分器官凋落前將部分養分保護起來為植物生長所用的過程。以下對養分重吸收描述不正確的是:(單選)A.植物養分重吸收可減少植物對吸收土壤養分的依賴。B.木本植物中葉片氮元素重吸收率一般高于其他組織。C.幼林多年生木本植物比老齡多年生木本植物對氯的重吸收需求更高。D.在同一群落中,不同生活型影響植物養分重吸收率是一樣的。E.環境的變化(如氣候變化)會影響植物養分重吸收率65.下列有關西紅柿生長發育各階段細胞內質體的描述正確的是:(單選)A.種子不含有質體;B.黃化苗含有白色體;C、花粉不含質體;D.上列各項均含質體答案:D66.下列有關植物細胞壁半纖維素的描述錯誤的是:(多選)A.是纖維素降解的中間產物B.是含有木糖、甘露糖和半乳糖基等帶有支鏈結構的聚糖C.初生壁和次生壁中均含有半纖維素D.由質膜上的半纖維素合成酶合成解析: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是由幾種不同類型的單糖構成的異質多聚體,這些糖是五碳糖和六碳糖,包括木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等。半纖維素木聚糖在木質組織中占總量的50%,它結合在纖維素微纖維的表面,并且相互連接,這些纖維構成了堅硬的細胞相互連接的網絡。67.地錢是研究苔蘚植物的常用材料,雌惟異體,其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并且屬于XY型,下列地錢的哪部分細胞含有X和Y染色體:(單選)A.葉狀體B.胞芽C.基足D.解析:地錢(MarchantiapolymorphaL.)是苔綱[1],地錢科[2]地錢屬的孢子植物。植物體呈葉狀,扁平,匍匐生長,背面綠色,有六角形氣室,室中央具一氣孔;氣孔煙囪形;氣室內具多數直立的營養絲。腹面有紫色鱗片和假根。雌雄異株,雄托圓盤狀,波狀淺裂,上面生許多小孔,孔腔內生精子器,托柄較短;雌托指狀或片狀深裂,下面生頸卵器,托柄較長;卵細胞受精后發育成孢子體。孢子體分孢蒴、菊柄和基足三部分。在苔蘚植物世界中,地錢(MarchantiapolymorphaL)是分布最為廣泛的物種之一。沒有真正的根,它的假根不但具有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功能,也可起到固定作用;莖弱小,沒有疏導組織;葉片綠色,小而簿,除進行光合作用外,還可以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所以假根和葉片均有吸收水分的功能。孢菊球形,內有孢子及彈絲,成熟后,頂端作不規則開裂,孢子借彈絲在不同濕度下的屈伸運動而散布。孢子在適宜條件下萌發生成原絲體。營養繁殖常以葉狀體背面的胞芽杯產生胞芽。多生于陰濕而富含有機質的基質上。因為地錢有世代交替現象,因此ABD選項中可能沒有X和Y染色體。68.下列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的是:(多選)A.水綿的結合生殖B.酵母的出芽生殖C.蘑菇的鎖解析:鎖狀聯合(clampconnection):在草菌的發育過程中,其菌絲的分化可明顯的分成五個階段,其中在第二階段中有一個特殊的菌絲結合方式即:不同性別的一級菌絲發生接合后,通過質配形成了由雙核構成二級菌絲,它通過獨特的鎖狀連合,即形成豪狀突起而連和兩個細胞的方式不斷是雙核細胞分裂,從而使過程:1,在細胞的兩核之間生出一個喙狀突起,雙核中的一個移入豪狀突起,另一個仍留在細胞下部。兩異質核同時分裂,成為4個子核。2,分裂完成后,原位于家基部的一子核與原位于細胞中的一子核移至細胞上部配對;另外兩子核,一個進入喙突中,一個留在細胞下。3,此時細胞中部和喙基部均生出橫隔,將原細胞分成三部分。上部是雙核細胞,下部和喙突部哲為兩單核細胞。4,此后,喙突尖端繼續下延與細胞下部接觸并融通。同時喙突中的核進入下部細胞內,使細胞下部也成為雙核。經如上變化后,4個子核分成2對,一個雙核細胞分裂為兩個。此過程結東后,在兩細胞分融處殘留一個喙狀結構,即鎖狀三.動物行為學、生態學(21題)69.從2008年至今,青島的海濱在7-8月份會發生滸苔大面積爆發而不是海帶,為什么?(多選)A青島的水域不適合海帶的生長;B.海帶生活史更長,不易受環境變化影響;C.滸苔主要通過無性繁殖;D.滸苔的配子體和孢子體都能獨立存活70、植物中很多果實具有翅狀附屬物,如元寶楓翅狀附屬物對于植物傳播種子具有什么作用?(單選)A.擬態,模擬一些昆蟲等的樣式,吸引其他鳥等動物過來吃它,從而達到傳播種子的目的;B.用于滑翔,植物通過翅可以滑翔很遠,并將種子帶過去;C.增加阻力,從而增加種子或果實的滯空時間,提供更多的機會被風吹走;D.沒有明顯的作用,只是物種的裝飾而已。71.菌根是高等植物根系與菌根真菌形成的互惠共生體,其中叢枝菌根是分布最為廣泛宿主植物種類最多的菌根類型。它有諸多有益的生理和生態效應。以下哪些方面與菌根真菌作用無關。(單選)A增強宿主植物對各種逆境脅追的抵抗力B.提高植物的競爭力和成活率。C.參與生態系統物質循環D.促進土壤團聚體形成。E.促進大多數種子萌發72.在植物群落野外調查過程中,最小樣方面積的確定對野外調查及數據處理均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有關最小樣方面積描述不合適的是(單選)。A最小樣方面積能使群落組成得以充分表現。C.以前人在當地已有工作的樣方面積作為參照,確定野外工作的最小樣方面積。D.以能表現群落所有種間關系確定為最小樣方面積。解析:本題主要考察的是最小樣方面積的概念。最小樣方面積的定義:在種一面積曲線中,曲線開始平伸的一點就是群落最小面積。在該面積里,群落的組成得以充分地表現。群落的最小面積指的就是基本上能夠表現出群落類型植物種類的最小面積。一般可用種與面積的關系曲線確定樣方數目,在曲線的彎折處求出最小面積。Can于1932年聲稱可以識別出種一面積曲線上的“轉折點”(break),在這個點以上曲線基本變平,這個"轉折點"指示出群落的最小面積。1938年他意識到用肉眼觀察來確定這個"轉折點"的位置依賴于兩個坐標軸的相對尺度,并提出在曲線上選擇這樣的點,使曲線在該點處的斜率等于抽取的最大面積時的種數一面積比。當然,這個方法也有嚴重的問題,這就是選擇的最小面積強烈地依賴于所使用的最大面積,即這個最大面積越大,它對應的種數一面積比就越小,最后確定的最小面積就越大。C選項是一種經驗的方法,E選項也是一種方法。王伯蓀等人于1986年提出了重要值-面積曲線法確定群落最小樣方面積。該方法不僅可以確定群落最小面積,還可繪出種群的相對穩定的重要值,表達出群落的最主要特征。其中重要值(importancevalue)是一個綜合數值,反映了植物種群在群落中的重要性:重要值(IV)=相對密度(RD%)或相對多度(RA%)+相對頻度(RF%)+相對顯著度(RP%)其中:相對顯著度(RP%)=某種植物基部蓋度/全部植物總基部蓋度×100%像這樣把三個不同性質的特征綜合為一個數值,能充分客觀地反映出不同植物在群落中的作用和位置,尤其在森林群落研究中被廣泛采用。接下來只需對重要值一面積作曲線,當面積大到繼續增大重要直不再變化,則表明可以很好表現群落的主要特征,對應面積即為該群落的最小面積。最小樣方面積并不能通過表現群落所有種間關系的方法來確定,本題選D73.Morris水迷宮實驗是強追實驗動物(大鼠、小鼠)進行游泳,學習尋我隱藏在水中平臺的一種實驗,主要用于測試實驗動物對空間位置感和空間定位的學習與記憶能力。水迷宮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優化,現在在神經生物學研究中已經成為一個被廣泛應用的實驗。下圖是甲、乙組小鼠經過訓練后,測試其在到達隱藏平臺時間的散點圖以及統計數據。以下說法正確的是(單選)異C.通過對甲、乙兩組進行方差分析,兩組到達平臺時間無顯著性解析:在方差分析中,通過題目我們可以發現,甲組小鼠到達平臺的平均時間比乙組小鼠更長,且P<0.05,這兩者已經有了顯著性差異,說明甲組小鼠的學習能力比乙組小鼠弱,A是錯誤的。P<0.05時說明差異性非常顯著,C錯誤。觀察圖可以發現甲組小鼠到達平臺的時間離散程度確實比乙組小鼠更高,74-75題、為了研究小鼠能否自發建立社會規則來實現小團體所得獎勵的最大化,研究者們設計了迷宮實驗。首先單獨訓練每只小鼠進入迷宮并到達指定區域以啟動實驗,在燈光的提示下,小鼠進入正確的隔問即會得到獎勵,獎勵是食物(Food)或對大腦中獎勵中心的刺激(WBS)。當經過訓練的小鼠成功將燈光與獎勵相關聯后,它們就被成對放入迷宮中進行正式實驗。只有當兩只小鼠都到達指定區域時,提示燈才會亮起,如果一只小鼠按提示進入正確的隔間就會得到獎勵(建立了杜會規則);但如果兩只同時進入 (沒有建立起社會規則),就都沒有獎勵。結合下圖,回答問題。共同進入正確隔間的時間0單只進入正確74.在單只訓練階段,小鼠的學習行為屬于(單選)A.I型條件反射B.潛在學習C.揉作條件反射D.頓悟學習75.根據題干描述的實驗過程和下圖的實驗結果判斷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單選)AFood是生存必需,同組小鼠獲取它的原則始終是先到先得B.WBS有利于在同組小鼠之間建立起等級體系,使優勢個體獲得更多的獎勵C.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加,Food和WBS都可以成為小鼠自發建立社會規則的有效獎勵物D.在WBS作為獎勵物時,更有利于社會規則的建立76.家燕(Hirundorustica)的尾羽上有明顯的白玥,雄鳥在求偶時會向雌鳥展示白玥。一般來說,雌鳥若被錐鳥吸引則會在繁殖后代上投入更多的資源。科學家為了探究白班在家燕繁殖中的作用,用黑色記號筆涂抹雄鳥的白班后觀察雌鳥繁殖后代的情況。實驗共有四個處理:涂抹掉白玥尖部(Tipramval)、涂抹掉白鞏側面(sideremoval)、全部涂抹掉(completeremoval)和對照組(meancontol)。觀察指標包括:第一 窩繁殖(firstbrood)的產卵日期(layingdate)、每窩卵數(chtchsize)和每窩雄鳥數(broodsize),第二窩繁殖的發生與不發生之比(presence/absence)、每窩卵數(dutchsize)和每窩維鳥數(broodsize),產卵總數(totalno.ofeggs),雄鳥總數(totalno.ofetghng)。所得數據用廣義線性模型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表,其中x2為統計參量,df為自由度,P為概率,mean為平均數,SE為標準差。請問,下列表迷中哪些是正山PNNA.雌鳥和白玥側面被涂抹掉的雄鳥交配后,進行第二次繁殖的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B.雌鳥和白班尖部被涂抹掉的惟鳥交配后,產卵總數顯考低于對照組C.雌鳥第一窩維鳥數在四種處理間沒有顯著性差異D.不論怎樣,只要雄鳥白班側面被涂抹掉,與之交配的雌鳥就會產更多的卵,撫育更多的雉鳥77.科學家在坦桑尼亞貢貝園家公園觀察了黑猩猩對非洲疣猴的捕獵以及取食行為,記錄了黑猩猩取食疣猴身體不同部位的順序,身體部位分為頭(head)、軀干(torso)和四肢(appendage),記錄時將疣猴的成體(adutprey)和亞成體(subadultprey)分開,結果如下圖,縱A.黑猩猩捕捉到成體疣猴后,通常會先吃頭,然后吃軀干,最后再吃四肢B.黑猩猩捕捉到亞成體疣猴后,會取食其頭和軀干,而不吃四肢C.如果營養物是決定黑猩猩取食順序的主要因素,黑猩猩優先考慮的是蛋白質的攝入0sbdithD.假設疣猴亞成體和成體頭部營養物質的量相同,成體頭部骨北程度比亞成體更高(不易咬碎)可能是使得成體疣猴頭部最先被取食的百分比下降的原因于”描述的行為最可能不包括以下哪一項?(單選)A.燕子的交往行為B.燕子的育幼行為C.燕子的遷徙行為D.燕子的鳴叫行為答案:C解析:"呢喃藏子語梁間",我們可以發現其行為是在鳥巢中發生的,交往行為、育幼行為和鳴叫行為顯然都是可以發出叫聲的。而"遷徙行為"的過程一方面并不發生在“梁間"鳥巢上,另一方面并不像剩余三種行為那樣需要如此頻緊的鳴叫。79.以下關于動物棲息地選擇的描述最準確的A.動物在它們選擇的棲息地里最安全B.棲息地選擇可能受多種因素影響,動物的棲息地選擇行為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和后天獲得性C.動物在它們選擇的棲息地里感到最舒服;D.動物選擇的棲息地里食物和水資源最豐富答案:B解析:一般來說一種動物總是生活在一個特定的地方或者有限的區域內,這一法則對所有的物種都是適用的。一般來說動物喜歡的棲息地應當是那些能使得其生殖成功率最大的棲息地。但是隨著最佳棲息地的定居個體數量增加,最佳棲息地的資源量和競爭強度也會隨之發生不利的變化,而在質量較差的棲息地,資源雖少,但是相對穩定,競爭者也少,競爭強度也較弱。因此一些動物會選擇不是最佳的棲息地。因此A、C、D與這一理論是不符合的。B是正確的,一般來說選擇棲息地的時候影響因素是很多的。80.暗夜保護地(暗夜公園)是國際暗夜協會(InternationalDark-SkyAssociation)為呼吁治理光污染而在全球范圍內評選的一些暗夜條件特別好的公園,并杜絕人類生產生活對它們造成光污染。暗夜保護地不僅是觀測星空的絕佳地點,也是動物在夜間生活的良好區域。由此,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有:(多選)A.暗夜公園的動物都喜歡在夜晚出來活動B.暗夜公園的動物能保持它們正常的晝夜節律行為C.暗夜公園的建立將改變這里動物原有的內源性節律D暗夜公園的建立只保護了夜行性動物的節律行為;E.暗夜公園里晝行性動物的生物鐘會因公園的建立而改變答案:ACDE81在生物多樣性測度指標中,不同的多樣性指標(a、β、r、8)適合于指示不同空間尺度的物種多樣性,其中β多樣性通常測度的是(單選)A.生境內B.生境間C.景觀間D.生物地理區域內答案:B解折:在不同空間尺度范圍內,區分清楚不同的多樣性測度指標是十分有用的。通常多樣性測度可以分為生物多樣性測定主要有三個空間尺度:α多樣性,β多樣性,γ多樣性。α多樣性主要關注局域均勻生境下的物種數目,因此也被稱為生境內的多樣性β多樣性指沿環境梯度不同生境群落之間物種組成的的相異性或物種沿環境梯度的更替速率也被稱為生境間的多樣性,控制β多樣性的主要生態因子有土壤、地貌及干猶等。7多樣性描述區域或大陸尺度的多樣性,是指區域或大陸尺度的物種數置,也被稱為區域多樣性。控制γ多樣性的生態過程主要為水熱動態,氣候和物種形成及演化的歷史。82.有兩種達爾文雀,在同一分布區內它們的喙形狀和大小具有明顯的不同,但在不同的分布區的兩種個體的喙表現出相似的形狀和大小,這種現象最合理的理論解釋是(單選)A.相互干涉競爭B.似然競爭C.漸變群D.生態位分化83.小繭蜂會把卵產在鱗翅目昆蟲的幼蟲(毛蟲)身上。小繭蜂的幼蟲在毛蟲體內生活,在其體內化蛹或老熟后鉆出在毛蟲體表結繭化蛹,同時導致毛蟲死亡。這種現象叫做:(單選)A.共生B.捕食C.競爭D.類寄生E.寄生答案:D解析:類寄生多見于昆蟲,寄生蟲的母體利用寄主體內或體表作為卵孵化的場所,吸取寄主營養,并會最后導致寄主死亡。其關系類似于捕食關系,但類寄生捕食者并不會立即殺死寄主。所有昆蟲對昆蟲的寄生都是類寄生。如寄生蠅和寄生蜂。比較有名的例子如冬蟲夏草。84.ATP在以下的哪些過程中被直接作為能量來源使用:(多選)A.葡萄糖被運輸至肌肉細胞內B.微管的自組裝聚合過程C.胃壁細胞向胃腔內轉運氫離子D.肌動蛋白沿著微絲的運動解析:1、葡萄糖進入骨骼肌細胞和脂肪細胞方式葡萄糖可通過載體蛋白進行協助擴散進入骨骼肌細胞和脂肪細胞。運輸葡萄糖的載體蛋白(即GLUT)主要是通過構型的變化將葡萄糖運輸到細胞內。運輸葡萄糖的載體蛋白有兩種構型,一種構型朝向細胞表面暴露出與荷萄糖的結合位點,當有葡萄糖與其結合時,運輸蛋白的構型發生變化,這樣與荷萄糖結合的位點朝向細胞質面,此時葡萄糖與運輸蛋白的結合力和親和力減低,從而被釋放到細胞質中。當葡糖糖被釋放后,運輸蛋白又恢復到原來的構型,進行下一輪循環。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受胰島素的調節。肌細胞和脂肪細胞具有GLUT的異構體GLUT4,在胰島素濃度低的時候,細胞表面只有很少的GLUT4,但細胞質的膜泡中有大量的GLUT4存在。當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升高時,胰島素的水平也隨之提高,胰島素作用于靶細胞,使膜泡中的GLUT4轉移到細胞膜中,增加GLUT4在細胞膜中的數置,加快運輸速度。85.下列對K+的重吸收和分泌描述正確的是:(多選)A.近曲小管對K+的重吸收是主動轉運的過程B.近曲小管對K+的重吸收是與Na+協同轉運的C.遠曲小管和集合管是分泌K+的主要部位D.K+的分泌與H+的分泌直接偶聯E.K+的重吸收密切相關,稱之為K+-Na+交換+的分泌與Na86.盡管大多數生物都營有性繁殖,但是仍然有生物以無性繁殖方式作為主要的繁殖方式。無性繁殖的特性體現在(多選)C.不需要其他個體的參與,保持遺傳的一致性,是對多變環境的適應;D.以突變作為變異的來源,頻率穩定,進化速率基本不變。87.給黃毛污燈蛾Diacrisiavirginica幼蟲喂食矮摩牛,會引起其嘔吐,恢復之后的幼蟲再喂食矮牽牛或其他植物時,幼蟲拒絕取食矮牽牛。這一過程屬于學習行為中的哪一個(單選)88.下圖表示了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之間可能的關系。對該圖解讀正確的是(單選)EcosystemA.根據TypeA,我們應該更多的保護起到重要生態功能的物種FurctionTypeAB.根據TypeB,我們應該以珍稀度決定野生動植物保護上投入的多少C.生態系統功能與生物多樣性普遍正相關D.在各種生態系統中所有物種都有同等重要功能BiodiversityH的變化來逆轉由環境突變引起種群減小的情況。下列選項正確的是(單選)A.在規劃保護區時,要對氣候變化下預測的熱點區域加以關注,并通過人為干預使其與當下保護熱點區域B.要將進化過程納入保護工作中,我們只需要了解被保護的物種在氣候變化的直接選擇下進化過程的特征。C.具備多類型食物消化能力的植食性動物比只具備植物纖維消化能力的植食性動物在通到食物資源變化時,D.能夠使某生物個體產生適應特性變化的基因只能通過遺傳途徑獲得,而不能通過基因突變。四.遺傳學與進化生物學、生物系統學等(27題)90.請將下面發生在島嶼上物種種群中的各種現象與解釋這些現象的理論或學說相關聯(單選)(1)某個基因的多態性是因其編碼脯氨駿密碼子的第三個堿基發生了突變(2)某個基因的多態性是因一個有利突變造成了其編碼酶的催化功能改變(4)某個形態性狀多態性是因相關的部分基因表達受到了組蛋白乙酰化的調控A(1)與(8);(2)與(7);(3,4)與(6);(5)與(9)B.(1,2)與(8);(3)與(9);(4)與(7);(5)與(6)C.(1)與(7);(2,4)與(6);(3)與(9);(5)與(8)D.(1,5)與(6);(2)與(9);(3)與(7);(4)與(8)解折:表觀遺傳學是研兗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基因表達的可遺傳的變化的一門遺傳學(genomicimprinting),母體效應(maternaleffects),基因沉默(genesilencing),核仁顯性,休眠轉座表觀遺傳學是與遺傳學(genetic)相對應的概念。遺傳學是指基于基因序列改變所致基因表達水平變化,如基因突變、基因雜合丟失和微衛星不穩定等;而表觀遺傳學則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變所致基因表達水平變化,如DNA甲基化和染色質構象變化等;表觀基因組學(epigenomics)則是在基因組水平上對表觀遺A.大部分對種群的遺傳結構與進化有貢獻的DNA分子突變在自然選擇的意義上都是中性或近中性的B.中性突變的進化是通過隨機課移或在種群中固定或消關C.生物體發生的絕大部分突變是中性的,不受自然選擇力量所影響D.中性進化理論可以解釋生物體的絕大部分表型演化93.請選擇關于遺傳課變的錯誤說法:(單選)94.物種形成可以依地理條件區分為4種模式。以下哪種模式認為兩個正在分化的種群之間完全沒有基因流的存在:(單選)A異域種化B.同域種化C.邊域種化D.臨域種化95.人類和黑猩猩大約在6百萬年前分歧,和恒河猴大約在3千萬年前分歧。將這三個物種的全基因組序列排列,發現在基因組某個區域人的序列是ATG,黑猩猩是AAG,恒河猴是AAG,請問在該區域人和黑猩96.科學家利用經典的基因敲除技術,對小鼠的端粒酶中RNA的編碼基因進行定向突變。下列有關這項技術的敘述正確的有:(多選)A.依賴胚胎干細胞97.如果攜帶突變的第一代個體命名為F0,其子一代命名為F1,以此類推,則一般情況下,突變純合體很可能出現在:(多選)98.下列哪些檢測方法可以證實本研究中端粒酶敲除獲得成功:(多選)A.Southern雜交檢測基因組DNA;C.Northern雜交檢測端粒酶的mRNA;解析:(1)Southern印跡雜交是進行基因組DNA特定序列定位的通用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兩條核酸單鑄在一定的條件下,可按堿基互補的原則特異性地雜交形成雙鏈。一般利用瓊脂糖凝膠電泳分離經限制性內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將膠上的DNA變性并在原位將單鍍DNA片段轉移至尼龍膜或其他固相支特物上,經干烤或者紫外線照射固定,再與相對應結構的標記探針進行雜交,用放射自顯影或酶反應顯色,從而檢測特定DNA分子的含量[1-2]。由于核酸分子的高度特異性及檢測方法的靈敏性,綜合凝膠電泳和核酸內切限制酶分析的結果,便可繪制出DNA分子的限制圖譜。但為了進一步構建出DNA分子的遺傳圖,或進行目的基因序列的測定以滿足基因克隆的特殊要求,還必須掌握DNA分子中基因編碼區的大小和位置。有關這類數據資料可應用Southern印跡雜交技術獲得。Southen印跡雜交技術包括兩個主要過程:一是將待測定核酸分子通過一定的方法轉移并結合到一定的固相支持物(硝酸纖維素膜或尼龍膜)上,即印跡(blotting);二是固定于膜上的核酸與同位素標記的探針在一定的溫度和離子強度下退火,即分子雜交過程。該技術是1975年英國愛丁堡大學的E.M.Southan首創的,Southern印跡雜交故因此而得名。早期的Southern印跡是將凝膠中的DNA變性后,經毛細管的虹吸作用,轉移到硝酸纖維膜上。印跡方法如電轉法、真空轉移法;濾膜發展了尼龍膜、北學活北膜(如APT、ABM纖維素膜)等。利用Southern印跡法可進行克隆基因的酶切、圖譜分折、基因組中某一基因的定性及定量分折、基因突變分析(2)蛋白質印跡法(免疫印跡試驗)即WesternBlot。它是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炸藥生產自動化設備應用考核試卷
- 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護理新進展
- 二年級數學口算題
- 2-3邏輯運算的電路實現-開關特性
- 九江理工職業學院《中藥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七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第一次在線考試含解析
- 四川大學附中2025年高三綜合題(三)歷史試題(文史類)試題含解析
- 遼寧財貿學院《工程建設監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道路損毀及搶修搶建分級
- 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振華校2024-2025學年初三化學試題第一次統練(一模)試題含解析
- 《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課程講稿課件61
- 醫院門診登記本
- 如愿二聲部合唱簡譜文檔
- GB/T 1531-2020銅及銅合金毛細管
- GB/T 12785-2002潛水電泵試驗方法
- 機械制圖國家標準
- 汽車吊起重吊裝方案-
- 陰囊疾病超聲診斷課件
- 信息資產及分級管理程序
- 信用修復授權委托書
- 危大工程驗收記錄表(腳手架工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