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同練鄉初級中學-如何識別與預防孩子的心理問題【課件】_第1頁
融水同練鄉初級中學-如何識別與預防孩子的心理問題【課件】_第2頁
融水同練鄉初級中學-如何識別與預防孩子的心理問題【課件】_第3頁
融水同練鄉初級中學-如何識別與預防孩子的心理問題【課件】_第4頁
融水同練鄉初級中學-如何識別與預防孩子的心理問題【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如何識別與預防孩子的心理問題家長心理講座為什么現在的孩子心理這么“脆弱”?一識別孩子心理問題的五種“密碼”二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心理問題三如何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四預防孩子心理問題的一些做法五衛生部門近日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約3.4億17歲以下未成年人中,至少有3000萬人存在各種學習、情緒、行為等方面的心理障礙,中小學生心理障礙發生率為21.6%至32%,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2021年3月1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報告顯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輕度抑郁的檢出率為17.2%,重度抑郁為7.4%。小學階段的抑郁檢出率為一成左右,初中階段的抑郁檢出率約為3成,高中階段的抑郁檢出率接近4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檢出率為10.9%-12.5%。一、為什么現在的孩子心理這么“脆弱”?

都是這樣長大的,為啥現在的孩子心理那么脆弱?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80.7%的受訪家長平時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困惑。都是嬌生慣養和沒有吃過苦導致的!以前衣食短缺、信息資源匱乏.現在衣食無憂、信息資源海量社會環境

優質教育資源的不充足和分配的不均衡

唯分數論的應試教育模式仍然存在學校環境家庭環境“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用成人的標準或心中的“完美小孩”來要求孩子孩子成長的客觀環境當溫飽問題沒有解決時,只有一個問題,當溫飽問題解決后,就有成百上千個問題。社會環境在變化,孩子的需求和我們過去的需求不一樣了。孩子成長的心理困境高焦慮的環境

父母過度關注/期望制造高焦慮環境孩子焦慮、不快樂缺少情緒的出口心理問題以前的孩子有情緒了有大自然、伙伴和游戲,現在的孩子有情緒了只有家人和網絡。孩子成長的心理困境高控制的環境

以前的孩子有很多自己支配的時間。現在的孩子每一天在學校、在家里的時間都被安排地滿滿當當、明明白白,缺乏自由支配、自主探索和成長的空間。二、識別孩子心理問題的五種“密碼”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1.學習問題學習壓力過大、學習困難、學習動力不足、考試焦慮、厭學2.情緒問題抑郁、焦慮、易激惹3.人際關系問題自卑、自我封閉,無法融入集體4.生活適應問題無法適應學校環境、網絡成癮5.自傷自殘問題1.身體健康方面

主要指孩子在遇到心理困境時常常先表示出軀體化的反應,如經常性的頭疼、頭暈、胃痛、嘔吐、胸悶等。有的孩子在考試前會反復出現發燒等狀況,但到考試之后這種情況有所好轉。還有的孩子會在學習緊張時出現頭疼頭暈狀況,但到醫院檢查后并未發現器質性病變。2.行為表現方面

主要是指孩子在面對心理困境時多會采取出乎尋常的行為。

例子1:某個孩子在學校遇到霸凌時,會直接用哭鬧不上學的方式來表達。

例子2:孩子在學習或交友方面遇到困難,從而選擇了退縮到網絡虛擬世界中去尋找補償。

例子3:孩子情緒低落時自傷自殘。3.情緒表達方面

是指孩子在面對心理困境時會經常出現情緒低落的表現。

當孩子表現出無故哭泣、恐懼,情緒異常低落、麻木,煩躁沖動、焦慮不安,情緒較以往反常或突然

變化等情況時,尤其值得進一步關注。4.功能影響方面

是指孩子在面對心理困境時無法較好應對,從而已經影響到了自己正常的學習、生活和交友。飲食:沒有胃口、食欲不振、暴飲暴食、催吐等情況;睡眠:入睡困難、噩夢不斷、極易驚醒等情況;交往:不愿意出門甚至沒有較親密的朋友等情況。5.時間長度方面

是指孩子在面對心理困境時所受到困擾的時間長短程度。

不同的精神障礙的癥狀持續時間診斷是不同的,根據“中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結果(Li,Cui,Lietal.,2021)顯示,我國青少年最高發的精神障礙分別為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焦慮障礙、對立違抗障礙、重性抑郁障礙等四種。

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2020)發布的《精神障礙診療規范(2020年版)》中,對四種障礙的診斷時間,除抑郁癥為兩周癥狀持續即可診斷外,其余全部為半年時間。所以當青少年出現情緒、行為、身體等異常情況的時候,如果持續時間超過兩周,就需要引起成人的注意,探查他們是否遇到了影響心理健康狀況的問題

高度重視

細致觀察三、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心理問題

1.理性接受。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父母要理性地接受:“孩子是真的病了!”它像軀體疾病一樣,需要積極治療。

2.了解情況。跟孩子的朋友、同學了解孩子最近的心理狀態,是否發生了什么事情導致孩子出現情緒的異常反應。3.主動交流。主動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內心狀態,鼓勵孩子表達內心的感受,了解孩子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如果孩子表現出抗拒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4.提供幫助。可以引導孩子跟心理老師交流自己的情況,請求心理老師及學校的幫助。如果問題較為嚴重,要積極地幫助孩子尋求心理咨詢師和心理醫生的幫助。

5.積極治療。如果是神經癥類的心理問題,如抑郁癥、焦慮癥、雙相情感障礙等,要到正規的心理醫院治療,按醫囑吃藥,并輔以心理輔導。

四、如何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到底什么樣的家庭能夠培養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較強適應能力和心理韌勁的孩子?而什么樣的家庭又會導致孩子出現各種心理異常行為,如過分叛逆、行為不良、情緒暴躁、抑郁、甚至是自傷自殘?一項跨越30年的研究揭示這個秘密

1964年,心理學博士西爾維婭·布洛迪招募了131組家庭條件各異的志愿者家庭,對其進行觀察。研究者分別對孩子在孕晚期、剛出生6周、6個月、1歲、3歲、4歲、5歲、6歲、7歲、18歲、30歲進行評價和觀察,并且定期跟孩子的母親和父親訪談。所有的訪談內容既有這些孩子的自我陳述,也有所有觀察者對這些孩子的觀察和記錄,主觀和客觀的描述融匯在一起,形成對這些孩子的綜合評價。

結論是,絕大部分人都在一個相對正常的范疇,有些人表現非常出色,但也有一些人在情感上存在很大困難和痛苦,所以研究者開始分析,這種差異跟早期的成長經歷有哪些關系?心理健康狀態良好的孩子的特征

生活愉悅,沒有情緒上的痛苦,工作成功,關心他人的生活,婚姻幸福。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特征1.父母的樂觀和信心

研究者認為,家長對孩子的信心是有效養育孩子的必要條件,因為孩子的自信來源于父母的信心。

不是孩子做得好,父母才對孩子有信心,應該是父母對孩子有信心,孩子才做得好。

父母對孩子及未來的樂觀也能傳遞給孩子信心,讓孩子有信心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特征2.父母的愛和共情

父母能夠在生活中體貼地照顧孩子,讓孩子感到到自己是可以依賴的,并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父母能夠投入到孩子的體驗里,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用孩子的心靈感受世界,也就是說能和孩子的心靈世界產生共情。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特征3.父母的鎮靜和紀律

這種鎮靜,能夠讓孩子遇事平靜下來,并且緩解孩子遇到事情時候的緊張和焦慮。

與此同時,父母也會強調紀律,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對孩子出現的行為偏差給予很多的示范和節制,做好解釋規勸,并傾聽孩子,以此來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和邊界感。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特征4.父母對孩子的積極反應

孩子出現一些良好行為和品質時,并且嘗試獨立完成一些任務時,父母能夠通過表情、語言和行動等及時強化,作出積極的反應。最重要的是,父母會為孩子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感到驕傲,對孩子表現出欣賞。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特征5.快樂母親的感染力

只要這個母親發自內心的很快樂,很有感染力,就能帶動整個家庭氛圍。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曾說:“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操縱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掌握在母親手中”,這句名言充分體現了母親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您是一個快樂的母親還是一個焦慮的母親?心理狀態不佳的孩子的特征

非常反叛、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抑郁、茫然等,而這些家庭普遍存在著情感和教養風格的問題。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家庭特征1.父母不能與孩子建立聯結

這是這組痛苦成長的孩子比較明顯的家庭缺失,在這組家庭里,父母自孩子嬰兒期就不能與孩子建立聯結,這個聯結是指父母不能很好地看到和回應孩子的需求,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可依靠的有安全感的,并且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內心的情緒和想法。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家庭特征2.父母不能與孩子一起玩耍

這類的父母表現為太習慣指手劃腳,過度控制,根本不相信玩耍的價值。其實父母和孩子共同玩耍,是與孩子一同存在和一同思考的早期形式,沒有共同玩耍,孩子就失去了和父母聯結的機會。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家庭特征3.父母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在孩子身上,時常否認孩子的情緒

父母經常會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心愿行事,這樣做會使父母變得過度控制,妨礙父母準確地理解孩子。這類父母也經常否認自己和孩子的情感,不能夠很好地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情感世界,會給孩子一些不太好的評價。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家庭特征4.父母的知行不能合一

父母對于行為的自我認識和實際行為存在分裂,就是說父母想的和說的是一回事,然而實際上他們的表現卻剛好相反。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家庭特征5.家庭體罰比較普遍

體罰能夠偶爾馴服孩子的沖動行為,但是這種馴服只能制止表面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就會把表面的行為轉向內心的想法,繼而導致孩子對不好的想法感到內疚、自責,以至于抑郁和自尊減退,情緒不穩定。會導致孩子出現心理與行為問題的父母的做法1.父母平時忙著賺錢,孩子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與孩子相處時間少,不能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2.孩子感覺不被重視,多見于重男輕女或剛生二胎的家庭。3.過早地讓孩子玩手機玩很長時間,或者過早地擁有自己的手機。4.父母過分看重自己的生活,對孩子的關心較少。5.父母關系破裂后,不能很好地處理和孩子的關系和告知孩子,影響孩子的安全感。6.父母管教方式粗暴,經常體罰,不尊重孩子的意見。五、預防孩子心理問題的一些做法(一)及時關注和疏導孩子的情緒

關注孩子學習和生活中的情緒狀況,情緒往往是識別心理問題的重要信號,長期不良情緒的積壓容易產生心理問題。《2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5成抑郁患者為在校學生,41%曾因抑郁休學。有86%患者認為引發抑郁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情緒壓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亞瑟·喬拉米卡莉在《共情的力量》一書中說:“感情上的理解絕對能給人安慰,比任何語言都有用。”“發生了這件事,我想你可能會很難受/傷心/生氣/郁悶”--描述孩子的情緒感受,接納孩子的情緒。“可以告訴我是什么讓你這么難受/傷心/生氣/郁悶嗎?”--引導孩子說出事情的經過,做忠實的傾聽者。學會和孩子共情(二)把孩子的事當事

不要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上想當然,認為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都是小事,過一段時間或者長大就會好了,要及時處理困擾孩子成長當中的事件或者孩子在學習生活當中遇到的困難。(三)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統1.良好的親子關系,從好好說話開始“你應該/一定/必須這么做”

“我理解你的感受”“一看你就沒多大出息”“看著你為目標而努力,覺得你長大了,我很欣慰”“做得好不好、學得好不好都無所謂”

“爸爸媽媽相信你可以完成”“你同學好厲害,你像他一樣就好了”“你比上次有進步,努力有了收獲”

2.留意孩子的交友情況

關心孩子的交友情況,是否有比較好的同學和朋友。在孩子遇到人際交往上的困惑時,可以尋找恰當的時機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