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措施指南TOC\o"1-2"\h\u26077第一章農業資源概述 379241.1農業資源的定義與分類 3120581.1.1自然資源 3318301.1.2社會經濟資源 4193991.2農業資源的重要性 4264841.2.1保障糧食安全 4102681.2.2促進經濟發展 4220271.2.3維護生態平衡 4152921.2.4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416029第二章農業資源調查與評價 4211912.1農業資源調查方法 4219712.1.1現場調查法 531382.1.2資料收集法 5285912.1.3遙感技術法 584292.1.4地理信息系統法 5275332.2農業資源評價標準 5240162.2.1土地資源評價標準 523172.2.2水資源評價標準 5225172.2.3生物資源評價標準 5136502.3農業資源數據庫建設 6192432.3.1數據采集與整理 669772.3.2數據庫設計與建立 6255532.3.3數據錄入與更新 6221742.3.4數據查詢與分析 629680第三章農業資源保護政策與法規 6269433.1農業資源保護政策概述 6220643.2農業資源保護法規體系 7191203.3農業資源保護政策實施 75484第四章農業資源合理利用 8281424.1農業資源利用現狀分析 8261004.2農業資源利用優化策略 8138754.3農業資源利用與可持續發展 89652第五章土地資源保護與利用 9232685.1土地資源保護措施 97425.1.1實施嚴格土地用途管制 9317735.1.2加大土地整理與開發力度 994585.1.3加強土地生態保護 9298095.2土地資源合理利用 9209045.2.1優化土地利用結構 966165.2.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963985.2.3強化土地資源綜合利用 10283845.3土地資源管理與監測 1091965.3.1完善土地資源管理體制 1037445.3.2加強土地資源監測能力 10264145.3.3強化土地資源執法監管 1012537第六章水資源保護與利用 10166126.1水資源保護措施 10210366.1.1水源涵養與保護 101106.1.2水資源污染防治 1081396.1.3水資源節約與保護 1046016.2水資源合理利用 1178246.2.1水資源優化配置 1150116.2.2水資源開發利用 11224406.2.3水資源應急管理與調度 1119846.3水資源管理與監測 1144506.3.1水資源管理機制 11148286.3.2水資源監測體系 11303206.3.3水資源監測與評估 1119242第七章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 12266517.1生物資源保護措施 12210187.1.1生物多樣性保護 12233157.1.2生態系統保護 1238357.1.3野生動植物保護 12234897.2生物資源合理利用 12320347.2.1優化資源配置 12323377.2.2生態農業建設 1355017.2.3生物資源綜合利用 13245157.3生物資源管理與監測 13291217.3.1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13186287.3.2加強執法監管 13159897.3.3建立監測預警體系 13184697.3.4提高公眾參與度 136656第八章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1325938.1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技術 13126308.1.1概述 1368768.1.2常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技術 14120398.1.3技術發展趨勢 14301398.2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政策 14306458.2.1概述 1442208.2.2政策體系 14182308.2.3政策實施效果 15185048.3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管理 1571658.3.1概述 1520648.3.2管理體系 1526748.3.3管理措施 1531464第九章農業生態環境建設 1582929.1農業生態環境現狀 16292579.1.1生態環境總體狀況 161899.1.2主要問題 16100839.2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措施 16251179.2.1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16306849.2.2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 16120429.2.3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164349.2.4建立農業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16155679.3農業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 16243579.3.1監測內容 16302879.3.2監測方法 1727549.3.3評價方法 175839.3.4評價結果應用 1729968第十章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國際合作 172684310.1農業資源保護國際組織 172469210.2農業資源利用國際合作項目 17676210.3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國際交流與合作 17第一章農業資源概述1.1農業資源的定義與分類農業資源是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直接或間接參與農業生產、影響農業生產過程和農產品質量的各種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資源。農業資源包括土地、水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勞動力資源以及農業技術等。1.1.1自然資源自然資源主要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和生物資源。(1)土地資源:土地資源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包括耕地、草地、林地、水域等。土地資源具有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和地域性等特點。(2)水資源:水資源是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水資源具有流動性、可更新性和地域性等特點。(3)氣候資源:氣候資源包括光、熱、水、氣等要素,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影響。氣候資源具有季節性、不穩定性和地域性等特點。(4)生物資源:生物資源包括動植物資源,如農作物、林木、牧草、家禽、家畜等。生物資源具有多樣性、可更新性和地域性等特點。1.1.2社會經濟資源社會經濟資源主要包括勞動力資源、農業技術、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政策等。(1)勞動力資源:勞動力資源是指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包括農業勞動者和農業技術人才。勞動力資源具有數量、質量、結構和地域性等特點。(2)農業技術:農業技術包括種植、養殖、加工、保鮮等技術,對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3)農業基礎設施:農業基礎設施包括農田水利、農業機械、倉儲物流等設施,對農業生產具有支撐作用。(4)農業政策:農業政策是國家對農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和政策,對農業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具有重要影響。1.2農業資源的重要性農業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1.2.1保障糧食安全農業資源是糧食生產的基本條件,合理利用和保護農業資源,有利于提高糧食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1.2.2促進經濟發展農業資源是農業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高效利用農業資源,有利于提高農業產值,促進農村經濟發展。1.2.3維護生態平衡農業資源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農業資源,有利于維護生態平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2.4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合理利用和保護農業資源,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第二章農業資源調查與評價2.1農業資源調查方法農業資源調查是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基礎工作,其目的是全面、系統、準確地掌握農業資源的數量、質量、分布和利用狀況。以下為幾種常用的農業資源調查方法:2.1.1現場調查法現場調查法是指調查人員直接進入調查區域,通過實地觀察、測量、取樣等方式,收集農業資源的原始數據。該方法適用于對土地、水資源、生物資源等農業資源的調查。2.1.2資料收集法資料收集法是指通過查閱文獻、報告、統計數據等現有資料,獲取農業資源的相關信息。該方法適用于對農業資源的歷史和現狀進行分析。2.1.3遙感技術法遙感技術法是指利用衛星遙感、航空遙感等手段,獲取農業資源空間分布信息,實現對農業資源的快速、大面積調查。該方法適用于對土地資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等農業資源的調查。2.1.4地理信息系統法地理信息系統法是指將地理信息與農業資源數據相結合,通過地理信息系統軟件進行空間分析和數據處理,實現對農業資源的綜合調查。該方法適用于對農業資源空間分布、數量和質量等方面的調查。2.2農業資源評價標準農業資源評價是對農業資源質量和數量進行評估的過程,以下為幾種常用的農業資源評價標準:2.2.1土地資源評價標準土地資源評價標準主要包括土壤質地、土壤肥力、地形坡度、水源條件等指標。通過對這些指標的綜合評價,可以確定土地資源的適宜性、生產潛力和可持續利用程度。2.2.2水資源評價標準水資源評價標準主要包括水質、水量、水資源開發潛力等指標。通過對這些指標的評價,可以確定水資源的可用性、開發潛力和保護措施。2.2.3生物資源評價標準生物資源評價標準主要包括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穩定性、生物資源利用效率等指標。通過對這些指標的評價,可以確定生物資源的保護價值、利用潛力和可持續發展水平。2.3農業資源數據庫建設農業資源數據庫是農業資源調查與評價的重要成果,其建設旨在實現對農業資源信息的規范化、系統化和數字化管理。以下是農業資源數據庫建設的主要內容:2.3.1數據采集與整理數據采集與整理是農業資源數據庫建設的基礎工作,包括現場調查、資料收集、遙感數據等來源的數據。需要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清洗、篩選、整合,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一致性。2.3.2數據庫設計與建立數據庫設計應根據農業資源調查與評價的需求,確定數據庫結構、數據表和字段。數據庫建立需要選用合適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如關系型數據庫、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等。2.3.3數據錄入與更新數據錄入是將采集到的數據按照數據庫結構進行錄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數據更新是指定期對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修訂、完善,保持數據的時效性。2.3.4數據查詢與分析數據查詢與分析是指利用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的查詢功能,對農業資源數據進行檢索、統計和分析,為農業資源保護與利用提供決策支持。第三章農業資源保護政策與法規3.1農業資源保護政策概述農業資源保護政策是指國家為合理利用與保護農業資源,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制定的一系列方針、原則和措施。這些政策旨在維護農業資源的數量、質量和生態環境,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農業與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農業資源保護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加強農業資源調查與監測。對農業資源進行全面的調查、監測和評估,掌握農業資源現狀及變化趨勢,為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科學依據。(2)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根據區域特點和資源稟賦,合理配置農業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3)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防治農業環境污染,提高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功能。(4)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推動農業資源高效利用與保護技術的研究與應用。(5)加強農業資源管理。建立健全農業資源管理制度,規范農業資源開發利用行為。3.2農業資源保護法規體系農業資源保護法規體系是我國農業資源保護政策實施的重要法律保障。該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憲法。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了國家保障農業的發展,合理利用和保護農業資源的任務。(2)農業法。農業法是農業資源保護的基本法律,規定了農業資源保護的基本原則和制度。(3)土地管理法、水法、草原法等專門性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針對不同類型的農業資源,規定了具體的保護措施和管理制度。(4)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對農業資源保護提出了要求。(5)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對農業資源保護進行了具體規定。3.3農業資源保護政策實施農業資源保護政策的實施涉及多個層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加強政策宣傳和培訓。通過多種渠道宣傳農業資源保護政策,提高全社會的資源保護意識,加強農業資源保護培訓,提高相關部門和人員的業務素質。(2)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根據農業資源保護政策,制定具體可行的實施方案,明確責任主體、目標任務、政策措施等。(3)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對農業資源保護政策的實施情況進行定期考核和評價,保證政策目標的有效實現。(4)加強執法監管。對農業資源開發利用行為進行嚴格監管,依法查處違法行為,維護農業資源保護法律法規的權威。(5)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國際農業資源保護合作,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推動我國農業資源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第四章農業資源合理利用4.1農業資源利用現狀分析我國農業資源種類繁多,涵蓋了土地、水資源、生物資源、氣候資源等多個方面。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農業資源利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在土地資源利用方面,我國耕地面積有限,人均占有量較低。同時耕地質量參差不齊,部分地區土地退化、鹽堿化等問題嚴重。土地資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存在一定程度的土地浪費現象。水資源利用方面,我國農業用水量較大,但利用率較低。農業灌溉方式落后,水資源浪費嚴重。同時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突出,對水環境造成較大壓力。生物資源利用方面,我國生物多樣性豐富,但過度開發和利用現象時有發生。部分珍稀物種面臨滅絕風險,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面臨挑戰。在氣候資源利用方面,我國氣候資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區氣候條件惡劣。農業氣候資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以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4.2農業資源利用優化策略針對農業資源利用現狀,提出以下優化策略:(1)加強土地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嚴格保護耕地資源,提高耕地質量,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2)優化水資源配置與利用。加強農業水資源管理,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同時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保護水環境。(3)合理利用生物資源。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合理開發生物資源,推廣生態農業模式,實現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4)提高氣候資源利用效率。加強氣候變化適應性研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廣適應性強的農業技術,提高氣候資源利用效率。4.3農業資源利用與可持續發展農業資源合理利用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農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應遵循以下原則:(1)堅持生態優先。在農業資源利用過程中,充分考慮生態環境影響,保證生態安全。(2)注重效益最大化。在農業資源利用中,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3)強化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為農業資源合理利用提供有力保障。(4)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農業資源利用與合作,借鑒先進經驗,推動我國農業資源利用水平不斷提高。通過以上措施,我國農業資源利用將逐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第五章土地資源保護與利用5.1土地資源保護措施5.1.1實施嚴格土地用途管制為保證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我國必須實施嚴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各級應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明確土地用途,規范土地使用行為,防止土地資源浪費和濫用。5.1.2加大土地整理與開發力度土地整理與開發是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各級應加大土地整理與開發投入,提高土地整理與開發質量,保證新增耕地質量達到標準。5.1.3加強土地生態保護在土地資源保護過程中,要加強土地生態保護,防治土地沙化、鹽堿化、石漠化等問題。推廣生態農業技術,提高土地抗蝕能力,保持土地生產力。5.2土地資源合理利用5.2.1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根據區域資源條件和生態環境特點,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合理配置各類用地。優先保障糧食生產用地,兼顧生態建設、工業發展和城鄉建設用地需求。5.2.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過技術進步、管理創新等手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提高農業用水效率;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降低土地占用率。5.2.3強化土地資源綜合利用加強土地資源綜合利用,促進土地資源與礦產、水資源等資源的整合,提高資源利用效益。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循環農業,提高土地資源綜合效益。5.3土地資源管理與監測5.3.1完善土地資源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土地資源管理體制,明確各級部門職責,形成權責清晰、監管有力的土地資源管理體系。5.3.2加強土地資源監測能力提高土地資源監測能力,建立和完善土地資源監測網絡,運用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先進技術,實時掌握土地利用狀況,為土地資源管理提供科學依據。5.3.3強化土地資源執法監管加大對土地資源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建立健全土地資源執法監管機制,保證土地資源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第六章水資源保護與利用6.1水資源保護措施6.1.1水源涵養與保護為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首先需加強對水源地的保護和涵養。具體措施包括:建立水源保護區,實行分級管理,保證水源水質安全;加強植樹造林,提高植被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嚴格控制在水源保護區內開展各類開發活動,防止水源污染。6.1.2水資源污染防治強化工業污染源治理,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降低污染物排放;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廣綠色農業技術,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6.1.3水資源節約與保護推廣節水型生產工藝,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加強城鄉生活節水,提高公眾節水意識;建立水資源節約激勵機制,鼓勵水資源節約行為。6.2水資源合理利用6.2.1水資源優化配置根據水資源分布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優化水資源配置;建立水資源調配機制,實現水資源跨區域、跨流域調配;推進水資源有償使用,促進水資源合理分配。6.2.2水資源開發利用合理規劃水資源開發利用項目,保證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相協調;加強水資源開發利用技術研究,提高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平;鼓勵水資源開發利用企業采取環保措施,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6.2.3水資源應急管理與調度建立水資源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突發水事件的能力;制定水資源調度方案,保證水資源在緊急情況下的合理分配;加強水資源調度設施建設,提高水資源調度效率。6.3水資源管理與監測6.3.1水資源管理機制建立健全水資源管理法律法規體系,明確水資源管理職責;實行水資源統一管理,實現水資源管理一體化;加強水資源管理隊伍建設,提高水資源管理能力。6.3.2水資源監測體系建立水資源監測網絡,實現水資源信息實時傳輸;加強水資源監測設施建設,提高水資源監測能力;完善水資源監測數據共享機制,促進水資源監測數據應用。6.3.3水資源監測與評估定期開展水資源質量監測,掌握水資源質量變化趨勢;對水資源開發利用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保證水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相協調;建立水資源監測評估制度,對水資源管理效果進行評價。第七章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7.1生物資源保護措施7.1.1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是農業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生物多樣性對于維護生態平衡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體措施如下:(1)實施自然保護區建設。在關鍵生態區域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珍稀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2)推廣生物多樣性友好型農業技術。采用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等技術,減少化肥、農藥使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3)加強生物入侵物種管理。及時監測、預警和控制生物入侵物種,防止其對本地生物多樣性造成破壞。7.1.2生態系統保護生態系統保護是生物資源保護的基礎。以下措施有助于維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1)保護天然植被。加強天然林、草地、濕地等植被的保護,防止過度開發和破壞。(2)合理規劃土地資源。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合理配置土地資源,保障生態用地需求。(3)加強水資源保護。合理調配水資源,保障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7.1.3野生動植物保護野生動植物是生物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措施有助于保護野生動植物:(1)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禁止非法捕獵、販賣和食用野生動物,提高公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2)保護植物多樣性。加強對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禁止非法采伐和破壞。7.2生物資源合理利用7.2.1優化資源配置合理配置生物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具體措施如下:(1)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根據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現資源優化配置。(2)推廣資源節約型技術。采用節水、節肥、節能等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7.2.2生態農業建設發展生態農業,實現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以下措施:(1)推廣生態農業模式。采用循環農業、低碳農業等模式,降低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2)發展綠色農業。推廣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生產技術,提高農產品質量。7.2.3生物資源綜合利用提高生物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綜合利用,以下措施可供借鑒:(1)發展生物質能源。利用農作物秸稈、林業廢棄物等生物質資源,開發生物質能源。(2)推廣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強農業廢棄物、工業廢棄物等資源化利用,減少環境污染。7.3生物資源管理與監測7.3.1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法律法規建設,明確各級企事業單位和公民的責任與義務。7.3.2加強執法監管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非法捕獵、販賣、采伐等破壞生物資源的行為。7.3.3建立監測預警體系建立生物資源監測預警體系,定期評估生物資源狀況,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7.3.4提高公眾參與度加強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參與度和保護意識。第八章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8.1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技術8.1.1概述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技術是指將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技術手段,轉化為可再利用資源的方法。這些技術不僅有助于減少農業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還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8.1.2常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技術(1)堆肥化技術:將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等農業廢棄物進行堆肥處理,轉化為有機肥料,提高土壤肥力。(2)生物質能源技術:將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等農業廢棄物轉化為生物質能源,如生物質顆粒、生物質燃料等。(3)飼料化技術:將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等農業廢棄物轉化為飼料,降低飼料成本,提高飼料資源利用率。(4)工業化利用技術:將農業廢棄物進行工業化處理,生產出高附加值的產品,如生物質炭、生物塑料等。8.1.3技術發展趨勢科技進步,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技術將朝著高效、環保、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未來,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技術將更加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1)提高轉化效率,降低生產成本;(2)拓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領域;(3)研發新型環保材料,替代傳統材料;(4)加強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的集成創新。8.2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政策8.2.1概述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政策是指為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旨在規范農業廢棄物處理行為,引導農民和企業積極參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8.2.2政策體系(1)法律法規:制定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法律法規,明確農業廢棄物處理的責任和義務。(2)財政政策:對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給予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3)技術政策:推廣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提高轉化效率,降低生產成本。(4)市場政策:培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市場,引導農民和企業積極參與。(5)宣傳教育政策:普及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知識,提高農民環保意識。8.2.3政策實施效果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政策的實施,有效推動了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發展,取得了以下效果:(1)降低了農業廢棄物污染環境的風險;(2)提高了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率;(3)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4)增加了農民收入。8.3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管理8.3.1概述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管理是指對農業廢棄物進行有效管理,實現資源化利用的過程。管理內容包括政策制定、技術指導、市場培育、宣傳教育等方面。8.3.2管理體系(1)政策管理體系:制定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政策,明確各級部門、企業和農民的責任和義務。(2)技術管理體系:推廣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加強技術研發與創新。(3)市場管理體系:培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市場,規范市場秩序。(4)宣傳教育體系:普及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知識,提高農民環保意識。8.3.3管理措施(1)加強政策宣傳,提高農民對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認識;(2)建立健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指導體系,提供技術支持;(3)加大財政投入,支持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4)培育市場,引導農民和企業積極參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5)加強監管,保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政策的落實。第九章農業生態環境建設9.1農業生態環境現狀9.1.1生態環境總體狀況我國農業生態環境總體狀況呈現局部改善、總體惡化、治理能力不足的問題。雖然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9.1.2主要問題(1)農業用地質量下降。長期過度利用、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導致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土壤污染等問題。(2)水資源浪費與污染。農業用水效率低,水資源浪費嚴重;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突出,水體富營養化趨勢加劇。(3)生態環境惡化。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森林砍伐等問題依然嚴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降低。9.2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措施9.2.1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推廣高效、低耗、環保的農業生產模式。9.2.2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1)推廣節約型農業生產技術。如節水灌溉、節肥栽培、節能技術等。(2)優化資源配置。合理利用土地、水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9.2.3保護農業生態環境(1)加強土壤保護。推廣保護性耕作、土壤改良等技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與同學們談地理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 《第7課 開關量的生成》教學設計教學反思-2023-2024學年小學信息技術浙教版23六年級下冊
- ERCP病人的護理課件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初中美術九年級下冊教案
- 2024年高中物理 第二章 第3節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年五年級數學上冊 五 分數的意義第5課時 分數與除法(2)配套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 第五單元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第26課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教學教學設計 岳麓版必修2
- 2024秋八年級英語上冊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B(1a-2e)教學設計 (新版)人教新目標版
- 藥品驗收養護操作規程
- 2024-2025學年高中物理 第九章 固體、液體和物態變化 4 物態變化中的能量交換教學設計1 新人教版選修3-3
- 中學生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
- 住院透析患者操作流程
- 云倉合同標準文本
- (一模)南京市、鹽城市2025屆高三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官方答案)
- 2025年焦作工貿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附答案
- 2025年塔里木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完美版
- 清明節假期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課件
- 倒閘操作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小學生安全知識競賽考試指導題庫300題(含答案)
- 專題5 壓強 2021年和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物理模擬試題匯編
- 春季預防傳染病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