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 物體的運動大單元集體備課教案_第1頁
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 物體的運動大單元集體備課教案_第2頁
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 物體的運動大單元集體備課教案_第3頁
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 物體的運動大單元集體備課教案_第4頁
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 物體的運動大單元集體備課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運動和位置

單元集傀備課

@曲。臉

本單元是將機械運動作為研究對象的主題單元,以物質科學領域主要概念“物體的運動可以

用位置、快慢和方向來描述”為線索,組織有層次的學習活動,并延伸到技術與工程領域的“工

程技術的關鍵是設計,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制造產品的活動”,最后

回歸到“物體的運動”的知識應用,實現了跨領域的綜合學習。

本單元共8課,大致分為3個部分。

第1?6課“運動和位置”“各種各樣的運動”“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物體在斜面上運動”

“比較相同距離內運動的快慢”與“比較相同時間內運動的快慢”,具體從物體的位置、不同物體

運動形式的觀察比較、不同物體運動快慢的測量比較這二方面展開。

第7課“我們的‘過山車’",引導學生針對具體任務,明確設計要求,利用給定材料,結合

前面幾課所學,設計、制作自己小組的“過山車”并進行評價、改進和完善。

第8課“測試'過山車",以觀察、測量、比較“過山車”為主線開展探索活動,引導學生

在活動和研討中總結、應用、內化本單元的學習內容。

對于運動,學生并不陌生,他們有著許多生活經驗。例如有的物體是靜止的,有的物體是運

動的;有的物體筆直前進,有的物體繞彎前進等。但是,學生近于物體的運動還有一些不完善甚

至錯誤的認知。例如他們往往無法判斷自動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運動,習慣于根據自己的感

覺來臆測不同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等。因此,希望學生經過本單元對物體機械運動的系統學習,

對物體的位置、運動形式、運動速度等形成初步的科學認識,并能用科學的方法和思維來重新審

視現實世界中各種物體的運動。

i.利用多種實驗器材,開足探索活動。本單元需要較多的實驗器材,需要學校購買或者師生

自制教具、學具,以保證開齊、開足探索活動。其中有些器材,需要教師做好課前測試和調整,

以保證活動效果。

2.利用重復測量活動,培養合作精神。本單元的一些測量活動,不僅要求重復測量,而且要

求分工合作、精確操作,需要教師采用適宜方式,進行活動前的必要指導。

3.利用課外探索活動,培養科學習慣。本單元豐富而且有趣的探索活動需要學生離開座位甚

至離開教室去完成,教師要注重課堂的組織和管理,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該動則動、該停則停、

該聽則聽、該議則議”的科學習慣。

第1課運動和位置

(教材P2?3)

授課時間:

運動和位置新授課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物體有“靜止”和“運動”兩種狀態。

2.知道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的位置。

科學探究目標

1.判斷物體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

2.借助方向盤、軟尺等工具,測定和表述某個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

科學態度目標

1.關注生活中物體的“運動”和“靜止”狀態。

2.與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實為依據,開展交流研討。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確、便利和快捷。

重點:知道判斷物體運動或靜止的依據,能描述物體的位置。

難點:觀察圖片,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并說明判斷的理由。

教學為學生準備:方向盤(兩種)、軟尺、活動記錄表。

準備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教學課件。

流程教學設計

1.引入:出示教材P2小女孩喂魚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2.提問:觀察這張圖片,它顯示了怎樣的場景?(預設:小女孩手拿著杯

子蹲在池塘邊的大石塊上喂魚,魚兒爭搶食物,將池塘里的水攪動起J'

水波紋。)

3.追問:你們認為圖中哪些物體在運動?(預設:水中游動的魚和被魚兒

攪動的水。)哪些物體是靜止的呢?(預設:池塘邊上的大石頭。)

4.揭題:我們站在地面觀察物體時,怎樣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

的?怎樣準確地描述物體的位置?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

的課程一一運動和位置。:板書:運動和位置)

【設計意圖】出示課首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圖中的場景,調動學

生的積極性:再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暴露對于運動與靜止的前認知,進

而揭示本課研究的主題。

探索一: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L過渡:我們今天要學習如何判斷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那就先從

身邊的現象開始研究。

2.提問:(教學提示:在講臺上邊走動邊提問。)你們認為老師現在是運

動的還是靜止的?(預設:運動的。)你們是怎么判斷的呢?(預設:因為

老師從黑板的左邊走到了右邊。)

3.講解:你們說得很棒!沒錯,與黑板相比,剛剛老師的位置移動了,

所以老師是運動的。像這樣,一個物體與另一個物體相比,如果它的位

置移動了,我們就說它是運動的;如果沒有移動,我們就說它是靜止的。

4.布置任務:(教學提示:出示教材P2三組圖片。)觀察這三組圖片,判

斷哪些物體是運動的,哪些物體是靜止的,并說出你們判斷的依據。(教

探索學提示:學生容易把一個具體的物體分成多個局部去認識而做出錯誤判

與研斷,要幫助學生明確把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來判斷。)

/_

\活動軒助卡

\任備:列—缽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1)?i:

I圖中/些物體是運動的,噴盛物體是皆止的?并用“Qi

i活動……相比,XX的儻置陟給了,所以XX是運動約.或"和……相;

內容比,XX的位置沒有等動,房Cbcx是停止他"的句式表逑興蕩的

依,?

4異丸多是送動巖鷹是建動

我的

活動施峋,池達也固也卜凡年站忤的,象古也是

記錄na的同步是榜上嶼.色的工物。野工杓。

■■■■■■■■■■■■■■■■■■■■■■■■■■■■■■■

“龜乩長由,*頭丸奉站號??友文相由,

a蜘易宣假豆e枷材*內.44■兒巖鷹的位宜6

&T,所或是建年的位更專動T,動T,所就是

動的?龜乩或咽所以是金動的j4這動的.<-r

??用腳冏*優K法頭丸4■她算的tfi。的奴五及有

■$多.所以是H及藥夠熱.所M。動,所以是

量上3.是蜀上的。用山的。

【設計意圖】提供給學生一定的表述范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表達,還

可以幫助學生對“參照物”的概念有更直觀的感受。

探索二:用方向和距離描述位置

1.過渡:研究完對物體運動和靜止的判斷,接下來,我們就來研究如何

描述位置。

2.提問:怎樣準確地描述物體的位置呢?(預設:找一個不動的物體作參

照,說出與這個物體的方向關系和距離遠近。)讓我們借助方向盤和軟

尺,嘗試描述自己的位置。

3.活動:分發方向盤和軟尺,指導學生分組活動。

?件出S-----------------------------------------------------------------------------?

;活動甯助卡j

\任務:用方向和度離推逑自己的他Jt?(1)?|\

j—《)杵方力生財及*宣馬實際吉祖隹友后菽£i

\。)一名同學站在方向癥中心,手承著軟尺的次踞度一堆存i

j在典前,另一名同學站在方向盤外,手拉著軟尺的另一維,也i

!把乎總在購it。|

;;(3)站在方向意外的用學用方向和兆商描述白巳的便!

i肉”(曼承:翅量通離時軟尺要柢直。)1

\(4)中心的同學。止不動,方向會外的同學運動起來,多次政;

\受白已的使置并用方向和度耳來描攫。

|(5)--同學便員互換,■靈上處操作°|[

?上時我的住量運動時我的健量

(1)我在方向套中心的東方(方

我在方向囊中心加)的48厘米時地方.

話動

的東北彳(方(2)或在方向盤中心的京南力(方

記錄

向)的53度米內)妁”厘米拘地方.

的地方。(3)費在方向盤中心的南方(方

%)的45厘米利地方.

【設計意圖】借助方向盤和軟尺,幫助學生確定“參照物”,獲得方向和

距離的信息,快速并準確地確定自己的位置,引導學生建立用方向和距

離描述位置的意識。

探索三?:根據校園平面圖描述位置

1.提問:請大家想象這樣一個場景:午間休息時,你在校園里活動,此

時班長有事要找你,你要如何把自己的位置告訴他(她)呢?(預設:可以

告訴班長自己在什么物體的什么方向約多少米的地方。)

2.講解:(教學提示:出不透明的、中心有測量尺的方向盤紙。)這是一

張透明的方向盤紙,紙上的測量尺每一厘米表示實際40米的長度。

3.布置任務:請大家用紅星在教材P3的校園平面圖中任意標注一個位

.置作為你們所在的位置,然后將方向盤紙的中心點覆在校園平面圖的某

個定位點上,向你們的同桌描述自己在校園中的位置

【設計意圖】本活動是?個思維提升的活動,旨在推進學生的思維由具

體轉變為抽象、從經驗上升到概念、從現象總結成規律,教師可依據學

生的實際認知水平選擇性進行。

研討匯報

集體匯報幫助卡

主持人:怎樣刷喈物體是運動的還是停止的?

小想i:通過分*T*會為住工是侵最更衣黑姮來其是會動的

足是*£的0冬**?的他工裁吏14ML婚*的I”

果木住的也量及有敏更.財流物律是號止拘Q

主持人:怎樣描述b己所處的位it?

小.2:*>走*一*住存》*短西餐木.再乙5

住蜘#金布融?爻者就迷?巳的悵JL。

主持人:惠*大家的發言,匯報活動結束。

L過渡: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學會了用相對于某一物體的方向和

距離來描述位置,那么,你們能在告知方向和距離的前提下逆向推斷出

物體的位置嗎?

2.拓展:出示教材P3拓展部分的任務要求和簡單坐標圖,引導學生閱

讀。在確認學生理解了任務要求之后,指導學生在教材的圖上完成任務。

i一?汽車從車站出發,向東行錄,因發生故障停崔高車站1500米的地方」

:諛用■點在圖中標出汽車的位*。

拓展;由2000米

與小I--11000A

2000A1000^-a^

結口『西ZEE*I

車站1000米2000束

1000*1~~I

20004|

3.小結:通過和其他物體相比,看位置是否移動,可以判斷物體是運動

的還是靜止的;利用方向和距離可以描述物體的位置。

【設計意圖】通過逆向推斷的生活實際應用拓寬學生的認知,進一步幫

助學生認識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1.1運動和位置

板書刻.一曲KHdL位量是否改變1改變‘運動

判斷塔動還是睜止?

設計〔不變一靜止

描述位置:方向?距離

本課通過教材中小女孩喂魚的圖片導入,引導學生觀察并判斷哪些

物體是靜止的,哪些物體是運動的,進而總結出判斷物體運動或靜止的

方法。再通過前后對比圖片,引導學生表述自己的判斷及判斷的依據,

教學

強化學生對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理解。然后指導學生借助方向盤和軟尺,

反思

采用“相對「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的方法對物體某個時刻的位置

進行描述,幫助學生意識到方向和距離共同決定物體某個時刻的位置。

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描述,培養學生科學用語。

課后見對應課時訓練P2第二、三題。

作業二、判斷題。

1.判斷一輛汽車是否運動時,若選擇不同的物體作為標準,則結論可能

不同。()

2.[易錯題]相對于地面,位置沒有改變的物體是靜止的,相對于其他物

體也是靜止的。()

3.物體有時靜止有時運動,因此我們無法描述一個正在運動的物體的位

置。()

4.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由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變化決定的。

()

三、選擇題。

1.要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依據是()。

A.它會不會運動

B.它會不會做出運動的姿勢

C.與其他物體相比,它的位置是否發生變化

2.[原創題]2020年5月27日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

上珠穆朗瑪峰峰頂,完成峰頂測量任務。攀(pdn)登珠峰的過程十分危

險,要隨時播報隊員的位置,播報時位置信息最準確的描述應該是

()。

A.甲在乙的西北方向

B.甲離乙100米

C.甲在乙的西北方向100米處

3.我們觀察到“太陽東升西落”的現象,判斷的方法是相對于(),

太陽從東往西進行運動。

A.地球B.太陽C.空氣

參考答案

二、1.V2.X3.X4.V

三、l.C2.C3.A

第2課各種各樣的運動

(教材P4?6)

授課時間:累計1課時

科學知識目標

知道物體的運動形式是各種各樣的,這些運動形式可以分類。

科學探究目標

觀察、比較物體的運動,能用簡單的圖示和文字等描述物體的運動形式。

教學

科學態度目標

目標

1.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種物體運動形式的樂趣。

2.養成認真觀察、及時記錄運動情況和開展交流研討的科學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設計的精妙。

教學

重點:觀察比較物體的運動,用簡單的圖示和文字等描述物體的運動形式。

重難

難點:對物體的運動形式進行分類。

為學生準備:指尖陀螺、鋼尺、玩具車、溜溜球、彈簧搖馬、彈彈球、陀螺、彈簧彩虹

教學

圈、發條青蛙、擺鐘、圓點貼紙、記錄紙(每人10條左右)、學生活動手冊。

準備

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彈簧搖馬和旋轉木馬視頻、教學課件。

流程教學設計二次備誤

1.引入:(教學提示:出示教材P4秋千、擺鐘、雨刮器和蹺蹺板的圖片。)

大家見過或者玩過這些物體嗎?(預設:見過;玩過。)那么,你們注意

過這些物體是怎樣運動的嗎?誰來說一說?(教學提示:引導學生用語

言或手勢進行描述。)

2.揭題:看來,這些物體的運動是不一樣的。生活中還有很多不一樣的

聚焦

物體,它們又是怎樣運動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各種各樣的運動。

(板書:各種各樣的運動)

【設計意圖】從學生常見的物體引入,激活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通過

對物體運動的簡單描述,讓學生認識到物體的運動是各種各樣的,順勢

揭題。

探索探索一:比較不同物體的運動形式

與研L過渡:播放彈簧搖馬運動的視頻,引導學生認真觀看。

討2.提問:在剛才的視頻中,彈簧搖馬是怎樣運動的?(預設:前后擺動;

馬身在前后擺動,下面的彈簧除了跟著擺動,還在上下彈跳。)

3.活動:大家觀察得真仔細!(教學提示:出示指尖陀螺、鋼尺、玩具車

和溜溜球。)這些物體或玩具大家應該很熟悉,怎樣讓它們運動起來呢?

我們請一位同學來演示一下。(教學提示:鼓勵學生積極活動,并引導其

他學生仔細觀察。)

4.提問:在剛才的演示過程中,大家觀察到了各個物體是怎樣運動的

嗎?(教學提示:引導學生結合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描述。指尖陀螺是轉

動:鋼尺被撥動以后是上下振動;玩具車的車身是平動、車輪是滾動;

溜溜球甩出去后繞軸轉動、收回來是滾動。)

5.小結:不同的物體運動形式是不同的,同一個物體不同部分的運動形

式也可能是不同的。

探索二:觀察物體上某一點的運動形式

1.過渡:既然不同的物體運動形式不同,同一個物體不同部分的運動形

式也可能不同,那么,怎樣準確地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形式呢?(預設:

在物體上做個記號。)沒錯,我們可以通過貼小圓點的方式幫助我們準確

描述。

2.演示:在鋼尺有孔的一端貼上彩色圓點貼紙,將無孔的一端壓在桌面

匕彈撥有孔的一端,引導學生觀察圓點的運動形式,然后演示用線條

和箭頭記錄圓點的運動形式。換個位置貼圓點,繼續用彈撥的方法使鋼

尺運動,引導學生觀察并比較前后兩次圓點的運動形式是否一樣。將貼

紙換到鋼尺無孔的一端,并將鉛筆尖穿過鋼尺上的圓孔,用甩動的方法

使鋼尺運動,引導學生觀察圓點的運動形式,并嘗試用線條和箭頭記錄。

3.提問:通過貼彩色圓點,相信大家清楚地觀察到了鋼尺的運動。當我

們撥動鋼尺時,它是怎樣運動的?(預設:上下移動。)貼在不同位置的

圓點的運動形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預設:都是上下移動,但是移動的

幅度不同。)當我們用甩動的方法使鋼尺運動起來時,圓點的運動形式是

怎樣的?(預設:繞著鉛筆轉動。)

4.過渡:學會了用線條和箭頭記錄物體的運動形式,接下來,讓我們來

觀察更多物體的運動。

5.活動:分發活動材料,指導學生觀察并記錄各種物體的運動形式。

活動GJ*卡

\I任務:觀察更多勒體能運動那大?(1)<|j

\(1)在物體上某個住量貼上用點I

\(2)讓物體堪動老來,現票國點的楚動形式,并用嫩條和依頭\

i活動記錄下來。!

j內容(3)換個地方貼■點或用不同妁方法使也體運動,觀察05點\

的運動形式并記錄。:

(4)裝另一個物體,置H以上羅珠.

7yxM不

饗表

物體裝動軌H

6.小結:物體的運動形式是各種各樣的,這些運動形式可以進行分類。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和學生演示,引導學生發現物體的運動形式是多

種多樣的;再通過“貼圓點”觀察物體運動的方式,將物體抽象為質點,

既方便了學生觀察和記錄物體的運動形式,也體現了科學思維方式一一

研究物體的運動,可以將物體進行抽象。

1.過渡:播放小朋友乘坐旋轉木馬的視頻,引導學生認真觀看。

2.提問:大家都有坐過旋轉木馬吧?結合你們自己的經驗,說說旋轉木

馬上的人是怎樣運動的?:預設:在轉動;在上下移動;既在轉動乂在上

拓展下移動。)

與小3.布置任務:大家說得都對,那么,動手將你們認為的運動形式畫下來

結吧!

【設II意圖】在講授了各種各樣的運動形式之后,利用旋轉木馬這一生

活中常見乂有趣的物體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物體運動形式的認識,同時引

導學生將研究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對日常生活現象的關注中。

12各伸各樣的運動

邊鋒:Q

彈報:[鐘握:人一^

板書銅尺渣漕球A擺鐘

中心輸:1

轉動io

設計

車身:,—?(指尖)陀螺:二彈彈球:U5W

玩具車

車輪??0彈簧醪虹圈:「5覆條置蛙:m

本課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引入,引導學生列舉不同物體的運動

形式并通過語言和手勢來描述,為后續物體的運動形式的描述打下基

礎。再通過貼小圓點的方式對不同物體的運動形式進行觀察和比較,落

教學

實“認識各種各樣的運動形式”這一教學目標。在觀察活動中,部分學

反思

生會出現只看小圓點的運動方式而忽略物體整體的運動或讓物體運動

過快而不易觀察具體運動形式的現象,所以要引導學生嘗試快、慢不同

的運動方式,分析、判斷哪種更有利于觀察。

見對應課時訓練P4第三題。

三、將下列物體運動時會出現的運動形式用線連起來。

風扇平動蕩秋千

課后電梯擺動滑滑梯

作業鐘擺轉動摩天輪

參考答案

三、??

??—?

第3課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教材P7?8)

授課時間:累計1課時

課題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課型新授課

科學知識目標

知道根據運動路線的不同,物體的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用圖示記錄物體的運動路線。

2.能夠觀察、描述并判斷物體的運動形式。

教學

科學態度目標

目標

1.樂于探究物體的運動形式。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

3.能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及時記錄,并以事實為依據,開展交流研討。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利用材料,制作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

教學

重點:認識并判斷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重難

難點:觀察、描述并判斷物體的運動形式。

為學生準備:藍色小球、紅色小球、桶或筐、直尺、直線軌道、曲線軌道、學生活動手

教學

冊。

準備

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教學課件。

流程教學設計二次備課

1.引入:(教學提示:出示教材P7立交橋的圖片。)立交橋上有許多行駛

中的車輛,這些車的運動路線有什么不同?(預設:有的是直的,有的是

彎的。)為什么車的運動路線不一樣呢?(預設:因為路面的形狀不一

樣。)

聚焦2.講解:我們可以把路面看成運動軌道,直的運動軌道叫直線軌道,彎

的運動軌道叫曲線軌道。

3.揭題:運動的物體會有不同的路線。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物體

運動的路線。(板書: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汽車在立交橋上行駛的現象,引導學生

發現并說出汽車運動路線的不同,引出科學概念一一直線軌道和曲線軌

道,為后續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的學習打下基礎。

探索一:觀察并描述物體的運動路線

1.過渡:(教學提示:出示教材P7過山車、老鷹、臺球、電梯和掉落的

蘋果的圖片。)這些現象大部分同學都見過,圖中物體的運動路線是怎樣

的呢?

2.活動:指導學生分組討論圖中物體的運動路線。

組內研討一助卡

主樣人:田中物體的運動槨錢是怎樣的?

學生1:過山牛運動妁他已是中曲妁,所以過U牛近動的期

做上曼卡?的。

學生2:山。擊中以后老JL也也古小家,黑后*也的喉曲

9月4升,升個塌囪U動備或都是魚最。

學殳3,「鷹立天立中2.不ihfc支才修?4?星多—互

學生4?9??曼立夕上<*4|下北?,.-11電收)1

探索上魚干的,的丁扉是JL或4就。

與研學生5:/果是從村上沿女奴》下禾嶼c

討主坤人忙總大家的發*。

3.小結:臺球、掉落的蘋果、垂直電梯和自動扶梯的運動路線是直線,

過山車和老鷹的運動路線是曲線。

【設計意圖】通過對一些物體運動路線的描述,引導學生發現物體的運

動路線分為直線和曲線,為后續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的判斷打下基礎。

探索二:做擊球活動

1.過渡:(教學提示:出示藍色球和紅色球。)你們能讓小球走直線嗎?

2.活動:將藍色球和紅色球放在講桌上,相距約40厘米。請幾名學生嘗

試推動藍色球來擊中紅色球。(預設:大多數學生很難擊中。)

3.提問:我們好像很難直接用藍色球擊中紅色球,這是為什么呢?(預

設:因為球運動的路線不確定,很容易改變。)

4.追問:有什么好辦法能讓藍色球百發百中地擊中紅色球呢?(預設:讓

小球沿特定的路線運動。:

5.活動:分發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指導學生利用軌道擊球,并用線條

和箭頭畫出兩種軌道中藍色球的運動路線。

?件出示-----------------------------

小球的運勢“毀直線運動:物

體的運動軌

跡是直線的

6.提問:小球在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中運動的路線分別是怎樣的?(預

運動。

設:在直線軌道中運動的路線是直線,在曲線軌道中運動的路線是曲

曲線運動:物

線。)

體的運動機

7.小結:在直線軌道內運動的小球在做直線運動,在此線軌道內運動的

跡是曲線的

小球在做曲線運動。

運動。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嘗試用藍色球直接擊紅色球,再分別利用直線軌

道和曲線軌道擊球,體會兩種擊球方式的區別,很好地符合了3年級學

生的認知水平,使學生在趣味性活動中具體感知物體的運動形式。

探索三:做滾球活動

1.過渡:接下來我們試著讓小球做不同的運動,比如用手將小球沿著桌

面推出。

2.提問:當小球在桌面上滾動時,它的運動路線會是怎樣的?(預設:直

線。)當小球沖出桌面后,它的運動路線又會是怎樣的呢?(預設:向下掉

落。)

3.布置任務:事實是否如你們猜測的那樣呢?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但是

我們既要推球,又要觀察小球在桌面上的運動路線,還要觀察小球沖出

桌面后的運動路線,怎樣分工比較合理呢?在什么位置、用什么方式觀察

更合適?請大家先在組內討論再進行實驗。

—什0不

實瞼精助卡

:--------------------------------------------------------------:

任務:漠動小戲并觀察它的選動4假?(1)M

\―卜1)將白精萬麴在備圮錄單二I

I(2)母內成員討論分工;一名網學作為推*手,其他同學麾在j

i桌通小球會球下的位置就寡。i

::(3)在桌城放最一個精,用來點接力建的小球?推聯手將取j

(4)交模雋色,遺行多次賓瞼,將最終的結果用編條和倍關祀

*T*O

4.展示:將各小組的實驗圮錄單貼在黑板上,引導學生觀察并比較。

5.提問:你們發現各小組的實驗現象有什么相同點?(預設:小球在桌面

上滾動時做的都是直線運動,沖出桌面后做的都是曲線運動。)又有什么

不同點?(預設:不同小組畫的曲線的彎曲程度不同。)

6.小結:小球在桌面上滾動時做直線運動,沖出桌面后做曲線運動。小

球做曲線運動時路線的彎曲程度與推球的力度有關。

【設計意圖】小球的運動是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的結合,引導學生用綜

合思維來描述物體的運動路線,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強化。

1.小結:根據物體運動路線的不同,物體的運動可以分為直線運動和曲

線運動。運動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直線運動,運動路線是曲線的運動叫

曲線運動。

2.提問:(教學提示:出示天空中飛機飛行留下的痕跡、小朋友蕩秋千、

運動員在操場上跑步的圖片。)圖中的這些人或物體的運動方式是怎樣

拓展

的?說說你們判斷的理由。(預設:飛機留下的痕跡是直線,所以飛機做

與小

的是直線運動;小朋友蕩秋千時運動的路線是曲線,所以小朋友做的是

“曲線運動;運動員在操場上跑步的路線既有直線也有曲線,所以運動員

既做直線運動也做曲線運動。)

3.布置任務:請大家課后觀察和判斷更多物體的運動形式。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更多的生活實例,引導學生認識到物體的運動更

多的是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的結合。

1.3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板書直線運動:運動路線是直線的運動

設計曲線運動:運動路線是曲線的運動

生活中大多數物體的運動是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的結合

教學3年級學生已經能對物體的運動路線進行初步描述,但采用的通常

反思是生活詞匯,如“直的”“轉彎的”“扭來扭去的”等,還不會用直線、

曲線、直線運動、曲線運動等科學詞匯來描述。另外,學生還不擅長運

用從具象到抽象、從單一到綜合的思維模式來描述物體的運動路線,他

們往往只關注物體的個體特征,不習慣將之抽象為一個質點來考慮。因

此,本課先引導學生觀察和描述生活中一些物體的運動路線,再通過擊

球、滾球這兩個活動,引導學生從具象到抽象、從單一到綜合地對物體

的兩種運動路線進行描述和記錄,逐步加強學生對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的理解。最后引導學生觀察和判斷生活中更多物體的運動形式,幫助學

生認識到大多數物體的運動是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的結合。

見對應課時訓練P6第三題。

三、選擇題。

1.下列物體的運動屬于直線運動的是()。

A.轉動的風車B.盤旋的老鷹C.上下移動的直梯

2.下列物體的運動屬于曲線運動的是()。

課后

作業J?

A.落地的蘋果B.轉動的時針C.發射升空的火箭)

3.拍籃球時,籃球的運動屬于()運動;投籃時,籃球的運動屬于

()運動。

A.曲線B,直線C.無法確定

參考答案

三、1.C2.B3.BA

第4課物體在斜面上運動

(教材P9?11)

授課時間:累計1課時

課題物體在斜面上運動課型新授課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不同的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是不一樣的。

2.知道物體的形狀和它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有一定的關系。

科學探究目標

能搭建斜面進行實驗,觀察、描述、比較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

教學

科學態度目標

目標

1.能關注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

3.能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并以事實為依據開展交流探討。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會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穩定牢固的斜面。

教學

重點:觀察、描述、比較不同形狀的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

重難

難點:發現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與物體的形狀等因素有關。

為學生準備:小木塊、木板、多種不同形狀的物品(正十二面體、圓柱形橡皮、小球、

教學

立方體木塊、六棱柱形和圓柱形鉛筆、圓柱形小玻璃瓶)、活動記錄表。

準備

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教學課件。

流程教學設計二次備誤

1.提問:我們周圍有許多斜坡。大家回憶一下,你們在哪些地方見過?滾動:一個物

(預設:臺階旁、山上、滑梯……)體在另一個

2.追問:(教學提示:出示臺階旁的斜坡、山坡和滑梯的圖片。)這些斜物體上接觸

坡具有什么共同特點?(預設:一端高,一端低。)你們見過物體在這些面不斷轉變

聚焦斜坡上運動嗎?是怎樣運動的?(預設:人們將重重的行李箱從臺階旁的移動。

的斜坡推上去;小汽車停在山坡上;小朋友從滑梯上滑下去。)滑動:一個物

3.講解:像滑梯、山坡等一端高、一端低的斜坡在科學上被稱為斜面。體在另一個

像行李箱的輪子在斜坡上運動的運動方式叫作滾動,像小朋友從滑梯上物體上接觸

滑下來的運動方式叫作滑動。面不變的移

4.揭題:如果在斜面上放一個物體,這個物體會怎么運動呢?今天,我動。

們就來研究物體在斜面上運動。(板書:物體在斜面上運動)

【設計意怪I】從學生熟悉的場景引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發現并歸納

運動的特點,為后續學習做好判斷和交流的鋪墊。

探索一:制作斜面

L過渡:要研究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我們需要先制作一個斜面。

2.提問:(教學提示:出示木板和小木塊。)我們如何利用這兩種材料制

作斜面?(預設;將小木塊疊放,再將木板搭在小木塊上。)讓我們動手

嘗試一下。

3.活動:出示制作斜面的步驟及注意事項,指導學生分組制作斜面。

,???????■■?■■???—??????

制作*而

卜1)揖小木塊橫著受加溫來,分成一個類似橋墩妁立柱。I

j(2)勢木板?拿在小木塊上,形成得費g(注意:木枝和小木塊的接觸點應j

探索:在木板,?。)

與研*3)輕輕晃動木板?■次??1?(?#系世?今?便其年??嵬?

Ii1■

探索二:觀察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

1.過渡:完成了斜面的搭建,接下來,我們就要觀察物體布斜面上的運

動情況了。我們選取三種不同形狀的物體來研究。(教學提示:出示立方

體木塊、六棱柱形鉛筆和小球。)

2.提問:如果我們把這些物體輕輕放在斜面上端,它們會怎么運動呢?

(預設:會滑下來;會滾下來。)

3.布置任務:請大家將自己的預測記錄下來,再分組進行實驗驗證。

出率--------------------------------------------------------?

實險壽助卡

任備:現*物體在斜面上的盤功情況第(1)緞

(1)總內成員分工:一名同學進行彼伸,另一名同學觀察井

比九

實齡(2)把立方體木坡柱?地坡任務面的上珀?現案它的運動情

況.重H多次實?并圮錄觀察結果。

(3)足同樣的方法,分朝觀察大橫柱那曲筆和小球在科而上

的運動情況.重汽多次實艙并記錄就案結果。

(1)每次實廢梆要在網一坡度仲冬面上進行.

(2)每次實族郁樗要雙家的物體輕輕她敢在第而上帽.不要

注意

用力推物體,實心過程中不要搖動桌面。

事項

(3)每次實艙每將要觀景的的體放在解面上場的同一個使

置,可以用Mfll等方法做好希記。

4.活動:指導學生分組匯報實驗結果,其他小組按物體逐一補充不同的發

現。

5.小結: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有滑動、滾動和靜止不動。

探索三:觀察更多不同形狀的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

1.過渡:物體在斜面上可能靜止、滑動或滾動,那么,怎樣的物體在斜面上

會靜止,怎樣的物體容易滑動或滾動呢?讓我們用更多不同形狀的物體進

行探究。

2.活動:分發圓柱形橡皮、小玻璃瓶、鉛筆和正十二面體,指導學生組內進

行實驗。實驗后分組匯報實驗結果,其他小組按物體逐一補充不同的發

現。

課件出示

實放節購卡

任備:戲事更多不同刑次的物體在於面上的叁動情況?(1)M

(1)氣內成員分工:一小同學進行最停,另一*聞學觀察并

記錄。

(2)二JE十二面體輕■地放在得面時上靖,見*它的運動情

況.政變三十二百體和出面的接觸面,重久多次實修并近錄

現康結果。

(3)用同樣的方法,分H觀察M柱形橡皮、小玻璃雙和拉電用

不同的方式放置左斜面上時的送動情況?重久多次實收并圮

錄現*結果。

(1)每次實聆邳要在U一坡度的斜面上班行。

(2)每次實,邨得昊觀*的他體輕登地改在斜面上帽,不要

注意

用力攫物體,實我過程中不要搭藥桌重.

(3)將次實瞼都將要現累他的體數點華而上埼的同一個佗

量,耳以用M線隼方法做好林制。

(/0件出示?—?■*.??

(1)*十二曲*啟普出上的這劫曲3Gt清冷。

:(2)國位砂電電我曾在&手上曲,差勁帶幾JtJUh—A今

i發現曲A*■,遂前4?孔比的上。

:(3)?住學小盛盛瓦和華£及*在箭面上對,戔功奇比冬是

辜多:曼"笛曲上時,延勤奇Z都是凈勁。

^a***9??0**,MOW?0■*?.■■■■■■**??oaw.9*■?***■.*?**??0???■■0**.*0****?*********00?*w

3.小結: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與物體的形狀和放置方式有關。

【設計意圖】斜面的搭建實際上是一個值得探究和指導的工程問題,通過

指導學生動手搭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工程思維。預測不同物體在斜

面上的運動情況,再小組分工合作進行實驗驗證,最后進行班級交流,循序

漸進地引導學生發現不同形狀的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是不同的。

研討匯報

集體匯報1?助卡

主橋人:不同希狀的物體在餅面上分則是怎樣運幼的?

小Mh卬修,二不Q?4M,他看*,今宏

喘住砂£一鼻;也可他奉動,偏小煤一鼻°

小敘2:藥的,*更佬看多也能上*,如。a**易*it-

害拿的祖姓尤的一小面枇足料?面上時,歸名含油初;皆衣也把

*£的一米版馬科而超攸升,循比會選動。

主持人:物體的形狀與它在吊面上幽運動情況有關系嗎?

小組3,不明—根的務體在第■擊上的是多竹W常用不阿,

&近立于磐無里才住的物偉在當面上客用油場,機近服住茱

■柱尊的今仔4件面上本出海動。

主4?人:感謝大家的發言,匯報活動結束。

L提問:(教學提示:出示小木塊。)剛才的實驗中,我們用了4塊小木

塊搭建了斜面。如果我們逐漸增加疊加的小木塊的數量,斜面會怎樣?

拓展(預設:會變得越來越陡。)那么,斜面上物體的運動情況會發生變化嗎?

與小(預設:會。)會有怎樣的變化呢?讓我們繼續通過實驗來探究。

結2.活動:指導學生將斜面的一端逐漸墊高,再把立方體木塊、六棱柱形

鉛筆、小球等物體分別放在斜面的上端,觀察它們的運動情況。實驗后

分組匯報觀察到的現象。

集體匯報幫助卡

主排入:將斜面的一荊逐漸接高后,放在斜面上的物體的運動

情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小組1:無方*木塊一開斗仍黛?上不勤,方斜面的或度增

一到一文**廿?立書住木洪井斗漕卦,

小組2:保?六*楂考小名為一4小5科心餐做,一二。齡

AX*.生濟到,。料品的蚊電增和到一堂度度時,任忠把清動

后阜動;或度康點增加,舟先應共灌動。

小組3,小4U*是*動&配■面出生的瑜也小球溟爵

主樸人:感*大家的發言,汨報活動鰭束。

3.小結:斜面的坡度增大后,部分物體的運動情況會改變,有的物體會

由靜止變為滑動,有的物體會由滑動變為滾動,還有的物體會運動得越

來越快。

【設計意圖】將斜面坡度逐漸增大,再觀察物體的運動情況,這是一個

符合學生探究心理的拓展活動,會激發學生在課外繼續研究物體在斜面

上的運動情況甚至探索原因所在。學生發現斜面上物體的運動快慢發生

了變化,就自然而然地引向了后兩課關于物體運動速度的研究。

1.4物體在斜面上運動

板書

設計

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與物體的形狀和彼量方式有關

(靜止,運動

?大得面城度

I運動?運動變快

本課的設計思路是先明確物體在斜坡上會有靜止、滑動和滾動三種

教學情況,再通過實驗觀察不同形狀的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引導學生

反思發現不同的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是不同的,而且和物體的形狀及放

置方式有關。然后基于學生對探索活動中觀察到的各個物體的運動情況

進行交流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以實際例子為支撐,表達自己的發現。

最后,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拓展性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