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臨沂市2025屆新高三下開學適應性考試歷史試題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決定,要求廣東和福建兩省“發揮優越條件,抓緊當前有利的國際形勢,先走一步”。其直接結果是A.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設立經濟特區C.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D.開展國企改革2.1927年初,充分估計了農民在中國民主革命中偉大作用,明確指出了在農村建立革命政權和農民武裝的必要性,著重宣傳了放手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的革命思想。這一思想A.發展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 B.探索出符合國情的中國革命道路C.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走向高潮 D.豐富了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論3.下表反映了1919年和1925年蘇俄(聯)農村每個成年人消費量(單位:千克)的變化情況。此變化主要是由于A.農業生產技術革新 B.政府減輕了農民負擔C.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D.工業化建設全面開展4.在美國,產值在100萬美元以上的大企業,1904年約1900個,占企業總數的0.9%,而它們據有的工人占工人總數的25.6%,它們的產值占總產值的38%。材料表明A.美國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 B.美國壟斷組織發展程度較高C.美國開始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D.美國企業生產和資本集中程度高5.戰國時期,在治國方略上主張“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A.孟子B.韓非C.墨子D.荀子6.唐代貢士如果通過科舉考試,僅取得進士及第或者明經及第出身,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再通過吏部銓試,才能釋褐除官。出現了“榜出,勢門子弟,交相酬酢,寒門俊造,十棄六七”的現象。據此可知唐代科舉A.選拔標準客觀公正B.促進社會階層流動C.世族權門仍占優勢D.摒除門第間的差距7.南北朝時期的典籍記載了很多北方遷到南方的名士如王導、謝安等人的言行作派,及其受南人崇拜模仿的事例。細如服飾用具,瑣至音容笑貌,都被人悉意效擬。南方上層人士改操中原洛陽之音,也成為南士標榜身份的一種方式。據此可知,當時A.南北方的語言逐漸趨于統一 B.經濟重心南移消弭文化差異C.經濟文化實力影響社會風尚 D.南方社會的包容性強于北方8.山東常被稱為“齊魯之邦”這與西周時期的分封制有關,但山東的簡稱是魯,而不是齊。下列對此解釋合理的是A.魯國的歷史更為悠久B.受宗法制正統觀念影響C.因孔子收到歷代推崇D.由分封等級體系決定9.在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報》發表了題為《十載不凡路,香江書華章》的社評。其中有這樣的評論“如果說十年前無論是國際社會,還是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心存懷疑。今天,所有的疑慮都已經煙消云散了……”請你給該評論加一個合適的標題A.“一國兩制”的實踐日益豐富 B.“一國兩制”——香港繁榮穩定的制度保障C.“一國兩制”能夠解決問題 D.“一國兩制”——使中華民族走向復興10.1937年8月14日,《申報》在《上海大炮聲又響了矣》的時評中指出:“從盧案發生以來,我們抱定大事化了,小事化無本旨,與彼周旋。豈知,我們退一寸,他們便進一尺,遂使我們到退無退路的地步。”據此可知,這一時評A.批評了國民政府的抗日政策 B.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C.指出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D.認為日本侵華始于“盧案”11.下表是某一年陜甘寧邊區土布生產統計表,表中數據綜合說明當時布廠(家)織機(架)年產布(匹)占總產量的比重(%)公營231852283220.7合作社營371792200020.0私營501501200010.9民間織戶200005333448.4合計20514110116100A.社會主義改造趨于完成 B.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發展C.個體生產的效率仍較高 D.官僚資本擠壓私人資本12.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思想理論界開展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主要針對的是A.“兩個凡是”的問題 B.平反冤假錯案的問題C.文化大革命的評價問題 D.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問題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國素有地方自治的傳統。早在諾曼征服之后,英國國王便通過頒發特許狀的形式賦予城市以自治權,這種傳統在17世紀又被英國移民帶到了北美。新英格蘭地區的地方自治制度尤其發達,各個鄉鎮任命自己的行政官員,規定自己的稅則,征收并分配自己的稅款。自美國獨立后至南北戰爭前,地方自治制度得到了較為充分的實行。南北戰爭以后,州政府開始加強對市鎮的控制,對地方管理的許多細節進行了規定,甚至廢除某些地區的自治制度。這遭到了各地居民的反對,他們以憲法為依據,開展了“家鄉自治"運動。——摘編自蘇鵬飛《從伯克利市憲章看美國地方自治制度》材料二美國州以下的地方政府奉行“行政至上”原則,各級組織之間無隸屬關系。美國最有特色的地方政府形式是市政府,實行城市經理制。在這種體制中,政治和行政職能分離,市議會屬于政治職能,主管立法與評聘城市經理;城市經理屬于行政范疇,對議會負責。這有悖于民主程序,但能保證城市經理的質量,提高行政效率。美國地方自治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鄉鎮自治。早期美國的鄉鎮大多都實行直接民主,鄉鎮居民大會為鄉鎮的最高決策機關,一些重大問題都要在會議上交給全體公民進行討論并最終決定。20世紀50年代以來,一些鄉鎮也開始采用代議制民主,選舉代表組成鄉鎮代表大會。鄉鎮自治是美國民主的策源地和民主體制的基石,但鄉鎮的自治權要得到法律許可并受到來自聯邦和州的制約。——摘編自朱漢國主編《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高中歷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近代美國地方自治傳統形成的歷史背景。(2)根據材料二,概括美國“地方自治”的特點,并綜合上述材料,簡要評價其歷史意義。14.(20分)
材料一:《劍橋中國秦漢史》稱:在漢之前,帝國政府是試驗性的,并且名聲不佳;在漢以后,它已被接受為組織人的正統的規范形式。……帝制理想之被人們接受這一成就的取得,部分地是由于漢王朝事業的成功,部分地是由于有意識提倡的各種新的政治觀念,……漢代諸帝很快就從神意的角度尋求道德和智能上的根據以使他們的統治合法化。材料二:[圖表一]:[圖表二]:回答問題:(1)材料一所言“漢之前試驗性的帝國政府”是按照什么樣的指導思想建立的?(2)如何理解材料一“漢代諸帝很快就從神意的角度尋求道德和智能上的根據以使他們的統治合法化”?(3)材料二中表一、表二有何相似的特點?運用所學知識評論材料二的內容。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試題分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開創是在安徽和四川,故A項錯誤;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是在1992年,故C項錯誤;國企改革是在1984年開始,故D項錯誤;1980年全國人大批準在廣東、福建兩省建立經濟特區,所以本題答案為B項。考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對外開放【名師點睛】本題以1979年中共中央的決定為切入點,考查考生對改革開放過程的理解和認識,意在考查考生閱讀和獲取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以及因果邏輯推理的能力。本題的解答比較容易,試題的命制契合了當今全球化的時代熱點,解題的關鍵是把握材料給出的時空信息。這說明高考試題對時空意識的考查從來沒有淡化,這是考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素養。2、D【解析】
依據材料可知,這反映的是認識到農民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主張在農村建立革命政權和農民武裝的必要性,著重宣傳了放手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的革命思想,這一思想對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礎,豐富了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論,因此D項正確。A選項錯誤,材料中的思想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礎,不是發展;B選項錯誤,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建立是在1927年10月,與材料時間不符;C選項錯誤,1927年初國民大革命的高潮已經到來。3、C【解析】
從1919年到1925年,蘇俄(聯)農村每個成年人消費量增加,說明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活躍了市場,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故C正確;材料沒有涉及農業生產技術革新問題,A錯誤;材料無法農民負擔問題,排除B;1928年蘇聯工業化建設全面開展,D錯誤。4、D【解析】
據材料“在美國,產值在100萬美元以上的大企業,1904年約1900個,占企業總數的0.9%,而它們據有的工人占工人總數的25.6%,它們的產值占總產值的38%”并結合所學可知,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雖然產值在100萬美元以上的大企業,僅占企業總數的0.9%,但它們據有的工人占工人總數和產值占總產值中的比重很高,這說明美國生產領域出現了生產集中和資本集中的壟斷組織,D正確;材料沒有涉及美國經濟的發展速度,A錯誤;據材料“在美國,產值在100萬美元以上的大企業,1904年約1900個,占企業總數的0.9%……”可知,美國產值在100萬美元以上的大企業,僅占企業總數的0.9%,這說明美國壟斷組織發展程度不高,B錯誤;材料時間是1904年,第二次工業革命已是進行中,故美國“開始”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說法不準確,C錯誤。第二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進入了壟斷資本主義。5、D【解析】
從材料中的“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來看,這位思想家主張禮法并用,屬于荀子的主張。故答案為D項。孟子主張實行仁政,排除A項;韓非主張法治,排除B項;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排除C項。“隆禮”“重法”,是荀子基于人性惡理論對儒家思想進行改造而提出的主張。荀子認為,人生來就有欲,“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有欲必有爭,人性是惡的。因此要“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即在發揮“禮義”的教化作用的同時,還要并用刑罰制服性情頑劣之人。荀子在性惡論的基礎上,把儒、法兩家對立的政治主張結合起來。6、C【解析】
根據材料“榜出,勢門子弟,交相酬酢,寒門俊造,十棄六七”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豪門世族把持科舉考試,說明世族權門仍占優勢,故C項正確;A項與材料出現的世族權門持科舉考試的現象不符,排除;材料沒有涉及社會階級流動,而是強調世故權門在唐代科舉中仍占優勢,故B項排除;材料“榜出,勢門子弟,交相酬酢,寒門俊造,十棄六七”說明沒有摒除門第間的差距,排除D。“榜出,勢門子弟,交相酬酢,寒門俊造,十棄六七”是關鍵信息。7、C【解析】
依據所學經濟重心的轉移的相關內容可知,此時經濟重心還未轉移到南方。材料“南北朝時期”“南方上層人士改操中原洛陽之音,也成為南士標榜身份的一種方式”表明北方的風俗影響到了經濟實力稍弱的南方。C正確;語言統一的說法錯誤,A排除;消弭文化差異說法過于絕對,B排除;材料主要涉及的是經濟實力對風俗的影響,與南北方的包容性無關,D排除。故選C。8、B【解析】根據題干和結合所學可知,西周的時候,為了鞏固對遼闊疆域的統治,實行了分封制,分封功臣、宗室子弟及先代貴族的后代到各地做諸侯,以達到“封邦建國,以藩屏周”的目的;其中,齊為功臣姜尚的封地,魯為宗室的封地,受傳統宗法制的影響,山東稱魯而不稱齊,B項正確。A項說法錯誤,齊魯的歷史都源于西周分封制,排除。C項說法錯誤,稱“魯”是受宗法制的影響,排除。題干強調的是宗法制正統觀念影響,而不是由分封制等級體系決定,排除D。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選B。9、B【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回歸以來香港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方針是正確的,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的,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制度保障,因此B選項符合題意。A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一國兩制”方針對香港的影響,并非其實踐日益豐富;C選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一國兩制”對解決問題的作用;D選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一國兩制”方針對整個中華民族的影響。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10、A【解析】
盧溝橋事變以后,“我們抱定大事化了,小事化無本旨”,一退再退,“遂使我們到退無退路的地步”,這一時評批評了國民政府的抗日政策,不滿于對日妥協,A項正確;材料中并未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B項錯誤;1937年8月,抗日戰爭處于防御階段而不是相持階段,C項錯誤;材料并未明確日本侵華始于“盧案”,D項錯誤。11、B【解析】
由表格數據可知,陜甘寧邊區土布生產中公營、合作社營、私營以及民間織戶都占有一定的比重,這屬于新民主主義經濟結構,故B正確;由“陜甘寧邊區”可知,此時處于抗日戰爭時期,而社會主義改造開始于1953年,故A錯誤;民間織戶的比重雖然占到48.4%,但是其織機卻是2萬架,因此個體生產的效率是比較低的,故C錯誤;陜甘寧邊區沒有官僚資本,故D錯誤。12、A【解析】
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針對的是“兩個凡是”錯誤思想而興起的,選項A正確;平反冤假錯案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展開的,排除B;文化大革命的評價問題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展開的,排除C;以階級斗爭為綱不是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的內容,排除D。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背景:英國地方自治傳統的影響;獨立戰爭的推動;美國共和體制的建立;美國人民的積極爭取(2)特點:奉行“行政至上”原則;形式多樣,以鄉鎮自治為代表;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相結合;自治權力受聯邦與州政府的制約(任答三點,其他言之成理即可)意義:促進了美國民主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提高了行政管理的專業性和行政效率;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權利。【解析】
(1)據材料“這種傳統在17世紀又被英國移民帶到了北美”可得出英國地方自治傳統的影響;根據材料“自美國獨立后至南北戰爭前,地方自治制度得到了較為充分的實行”可得出美國獨立戰爭的推動;根據材料“遭到了各地居民的反對”可得出美國人民的積極爭取等從英國影響、獨立戰爭和民主政體的形成等角度分析回答。(2)特點,根據材料“美國州以下的地方政府奉行‘行政至上’原則”可得出奉行“行政至上”原則;根據材料“最有特色的地方政府形式是市政府”“最有代表性的是鄉鎮自治”可得出形式多樣,以鄉鎮自治為代表;根據材料“早期美國的鄉鎮大多都實行直接民主”“鄉鎮也開始采用代議制民主”可得出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相結合;根據材料“鄉鎮的自治權要得到法律許可并受到來自聯邦和州的制約”可得出自治權力受聯邦與州政府的制約。意義,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地方自治”奉行“行政至上”原則,并且自治權力受聯邦與州政府的制約,有利于促進美國民主制度的發展和完善;美國“地方自治”形式多樣,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相結合,提高了行政管理的專業性和行政效率,同時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權利。14、(1)答案1:符合要求,完整表達。法家主張的君主集權制度。答案2:回答不完整。如“法家思想”或“君主專制”等。答案3:其他。(2)答案1:回答符合題意,運用知識準確。漢代大儒董仲舒系統提出“天人感應”之說,在政治上倡導“君權神授”;以“大一統”主張建議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思想上的一統維護政治上的統一;同時在倫理上強調“三綱五常”。這些主張和建議順應了漢武帝加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