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思政理論高頻考點試題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是:
A.辯證唯物主義
B.歷史唯物主義
C.辯證法
D.唯物主義
參考答案:B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
A.社會生產關系
B.社會生產力
C.社會經濟制度
D.社會意識形態
參考答案:A
3.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
A.社會革命
B.社會改革
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
D.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
參考答案:C
4.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中推動歷史發展的作用是:
A.一定時期內階級斗爭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要動力
B.階級斗爭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唯一動力
C.階級斗爭不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
D.階級斗爭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次要動力
參考答案:A
5.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
A.推動社會革命
B.推動社會改革
C.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D.建立共產主義社會
參考答案:D
6.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生產資料公有制
B.按勞分配
C.計劃經濟
D.民主集中制
參考答案:A
7.馬克思主義認為,共產主義社會的最終目標是:
A.生產資料公有制
B.按需分配
C.消滅階級差別
D.消滅國家
參考答案:C
8.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
A.歷史的主體
B.歷史的工具
C.歷史的物質承擔者
D.歷史的決定者
參考答案:A
9.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
A.依賴性
B.獨立性
C.相互性
D.領導性
參考答案:A
10.馬克思主義認為,文化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具有:
A.普遍性
B.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
C.普遍性與階級性的統一
D.普遍性與民族性的統一
參考答案:C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5分)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包括:
A.辯證唯物主義
B.歷史唯物主義
C.辯證法
D.唯物主義
參考答案:AB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范疇包括:
A.生產關系
B.生產方式
C.生產力
D.經濟基礎
參考答案:ABC
3.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斗爭的形式包括:
A.革命
B.改革
C.革命與改革
D.暴力革命
參考答案:ABCD
4.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
A.生產資料公有制
B.按勞分配
C.計劃經濟
D.民主集中制
參考答案:ABCD
5.馬克思主義認為,文化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具有:
A.普遍性
B.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
C.普遍性與階級性的統一
D.普遍性與民族性的統一
參考答案:ABCD
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10分)
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學說。()
參考答案:√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發展規律的學說。()
參考答案:√
3.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斗爭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唯一動力。()
參考答案:×
4.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制度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完善和發展。()
參考答案:×
5.馬克思主義認為,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參考答案:×
四、簡答題(每題10分,共25分)
1.題目: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答案: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包括:
(1)辯證唯物主義:強調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同時強調事物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
(2)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歷史的發展是由物質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推動的,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3)實踐性:強調哲學必須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踐來檢驗和發展真理。
(4)科學性:馬克思主義哲學以科學的方法研究世界,強調客觀性和真實性。
2.題目:簡述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
答案:
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包括:
(1)生產資料公有制: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所有,實現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
(2)按勞分配:以勞動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3)計劃經濟:國家對國民經濟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管理,實現國民經濟發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
(4)民主集中制:在民主的基礎上實行集中,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確保國家機關的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
3.題目:簡述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答案:
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包括:
(1)傳承文明:文化是歷史的載體,傳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積累。
(2)凝聚力量: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能夠團結人民群眾,推動社會進步。
(3)推動創新:文化激發人們的創新精神,促進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
(4)促進和諧:文化有助于促進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和諧,維護社會穩定。
五、論述題
題目:試述馬克思主義關于階級斗爭的理論及其在當代社會的意義。
答案:
馬克思主義關于階級斗爭的理論認為,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這一理論的核心觀點包括:
1.階級斗爭的根源: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斗爭的根源在于生產資料私有制。在私有制社會中,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和勞動者之間存在著根本的利益對立。
2.階級斗爭的形式:階級斗爭的形式多樣,包括經濟斗爭、政治斗爭、思想斗爭等。在階級社會中,階級斗爭是普遍存在的。
3.階級斗爭的歷史作用: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通過階級斗爭,舊的社會制度和生產關系被推翻,新的社會制度和生產關系得以建立。
在當代社會,馬克思主義關于階級斗爭的理論具有重要的意義:
1.指導意義:馬克思主義關于階級斗爭的理論為分析和解決當代社會問題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和指導。
2.預警意義:階級斗爭理論有助于揭示當代社會中可能出現的階級矛盾和沖突,為維護社會穩定提供預警。
3.改革意義:階級斗爭理論為推動社會改革和進步提供了理論依據,有助于推動社會制度的完善和發展。
4.民主意義:階級斗爭理論強調民主和公正,有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
試卷答案如下: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B
解析思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是歷史唯物主義,強調物質決定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2.A
解析思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生產關系,即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經濟關系。
3.C
解析思路: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推動社會形態的更替。
4.A
解析思路: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中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要動力,但并非唯一動力。
5.D
解析思路: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社會。
6.A
解析思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即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所有。
7.C
解析思路:共產主義社會的最終目標是消滅階級差別,實現人人平等的社會。
8.A
解析思路: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9.A
解析思路: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依賴性,即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10.C
解析思路:馬克思主義認為,文化具有普遍性與階級性的統一,即在階級社會中,文化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階級性。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5分)
1.AB
解析思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2.ABC
解析思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范疇包括生產關系、生產方式和生產力。
3.ABCD
解析思路: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斗爭的形式包括革命、改革、革命與改革以及暴力革命。
4.ABCD
解析思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產資料公有制、按勞分配、計劃經濟和民主集中制。
5.ABCD
解析思路:文化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具有普遍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普遍性與階級性的統一以及普遍性與民族性的統一。
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10分)
1.√
解析思路: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世界是物質的,物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配套企業食堂管理制度
- 退休人士飯堂管理制度
- 酒廠防火防爆管理制度
- 銷售計劃考核管理制度
- 集團日常管理制度制度
- 雨水排放檢測管理制度
- 鋼筋加工廠方案
- 車間油庫現場管理制度
- 造價公司管理制度上墻
- 高校資產安全管理制度
-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6S管理標準1-1-5
- 2018容器支座第1部分:鞍式支座
- 中考總復習:無刻度直尺作圖2
- 重點關愛學生幫扶活動記錄表
- 江蘇省蘇州市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學期期中綜合測試數學試卷(蘇教版)
- 2024-2029年中國生鮮吸水墊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 華大新高考聯盟2024屆高三3月教學質量測評語文試題及答案
- 電商用戶畫像構建與精準營銷報告
- 三亞崖州中心漁港休閑漁業碼頭工程項目 環評報告
- 能源托管項目解決方案
- 消化道腫瘤防治知識講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