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專升本思政學科創新試題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下列哪項不屬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A.自由
B.平等
C.公正
D.法治
參考答案:A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是:
A.唯物主義與辯證法
B.歷史唯物主義
C.辯證唯物主義
D.階級斗爭
參考答案:A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
A.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C.政治和經濟體制的改革之間的矛盾
D.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之間的矛盾
參考答案:B
4.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安排是:
A.從現在到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30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B.從現在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C.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30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D.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參考答案:C
5.以下哪項不屬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
A.是新時代黨的指導思想
B.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C.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行動指南
D.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答案:D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5分)
6.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三個統一包括:
A.歷史觀與唯物主義的統一
B.自然觀與唯物主義的統一
C.認識論與唯物主義的統一
D.真理觀與唯物主義的統一
參考答案:ABC
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有:
A.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B.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C.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進展
D.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取得顯著成效
參考答案:ABCD
8.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有:
A.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國
D.全面從嚴治黨
參考答案:ABCD
9.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我們要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
A.治理污染
B.打好脫貧攻堅戰
C.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D.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參考答案:ABC
1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五個方面包括:
A.經濟制度自信
B.政治制度自信
C.文化制度自信
D.社會制度自信
E.國防和軍隊制度自信
參考答案:ABDE
四、簡答題(每題10分,共25分)
11.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當代中國的重要性。
答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包括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性體現在:一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提供哲學基礎;二是指導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社會矛盾;三是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
12.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意義。
答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它標志著我國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大動力;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新的偉大勝利,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標志著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13.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
答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包括: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這些內容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了行動指南。
五、論述題
題目:結合實際,談談如何理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及其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意義。
答案: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變化具有以下意義:
1.反映了我國發展階段的重大轉變。從過去主要解決溫飽問題轉向更加注重人的全面發展,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階段。
2.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了明確方向。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要求我們緊緊圍繞這一矛盾,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3.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調整。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要求我們調整發展戰略,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4.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提供了新的實踐基礎和理論依據。
5.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有助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深刻理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努力實現以下目標:
1.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2.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3.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4.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5.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試卷答案如下: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A
解析思路:自由不屬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的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2.A
解析思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是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的根本特征。
3.B
解析思路: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4.C
解析思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安排是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30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5.D
解析思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行動指南,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不屬于其歷史地位。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5分)
6.ABC
解析思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三個統一包括歷史觀與唯物主義的統一、自然觀與唯物主義的統一、認識論與唯物主義的統一。
7.ABCD
解析思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包括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進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取得顯著成效。
8.ABCD
解析思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包括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
9.ABC
解析思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我們要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包括治理污染、打好脫貧攻堅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10.ABDE
解析思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五個方面包括經濟制度自信、政治制度自信、文化制度自信、社會制度自信、國防和軍隊制度自信。
四、簡答題(每題10分,共25分)
1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包括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性體現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提供哲學基礎、指導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社會矛盾、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
12.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具有重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離崗休養協議書范文
- 影樓競業禁止協議書
- 泥砂清運協議書范本
- 科普實踐基地協議書
- 企業賠償協議書模板
- 裝修工人戒煙協議書
- 門市租房協議書范文
- 考證培訓歸屬協議書
- 食物過敏安全協議書
- 汽車接送學生協議書
- 食品安全案例-課件-案例十二-蘇丹紅事件
- 肝硬化失代償期
- 2023年非車險核保考試真題模擬匯編(共396題)
- 2024年中國分析儀器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龍崗青年”微信公眾號代運營方案
- DB11-T 478-2022 古樹名木評價規范
- 施工現場揚塵控制專項方案
- 年度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證質量審核、執行報告審核技術支持服務 投標方案(技術標 )
- 五年級科學上冊(冀人版)第17課 彩虹的形成(教學設計)
- 科學與文化的足跡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醫院培訓課件:《病區藥品安全管理與使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