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痛癥足跟痛中醫診療方案_第1頁
跟痛癥足跟痛中醫診療方案_第2頁
跟痛癥足跟痛中醫診療方案_第3頁
跟痛癥足跟痛中醫診療方案_第4頁
跟痛癥足跟痛中醫診療方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跟痛癥足跟痛中醫診療方案?(一)疾病診斷1.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994)及《實用骨科學》(第4版)。足跟部疼痛,行走時加重。跟骨結節處壓痛明顯。X線檢查:跟骨結節處可有骨質增生等改變,但X線表現與疼痛程度不一定成正比。2.排除跟腱炎、跟骨骨折、跟骨腫瘤等疾病。(二)證候診斷1.肝腎虧虛證足跟疼痛,腰膝酸軟,頭暈耳鳴,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2.寒濕痹阻證足跟冷痛,得溫痛減,遇寒加重,關節屈伸不利,舌質淡,苔白膩,脈弦緊。3.氣滯血瘀證足跟部刺痛,痛處固定,局部腫脹,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澀。二、治療方法(一)內治法1.肝腎虧虛證治法:滋補肝腎,通絡止痛。方劑:六味地黃丸合左歸丸加減。常用藥物: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牡丹皮、枸杞子、菟絲子、鹿角膠、龜甲膠、牛膝、杜仲等。2.寒濕痹阻證治法:溫陽散寒,祛濕通絡。方劑:獨活寄生湯加減。常用藥物:獨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風、川芎、人參、甘草、當歸、芍藥、干地黃等。3.氣滯血瘀證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方劑:身痛逐瘀湯加減。常用藥物:秦艽、川芎、桃仁、紅花、甘草、沒藥、羌活、五靈脂、當歸、香附、牛膝、地龍等。(二)外治法1.中藥熏洗藥物組成:制川烏、制草烏、乳香、沒藥、木瓜、防風、細辛、蘇木、桂枝、威靈仙等。用法:將藥物裝入布袋,加水浸泡30分鐘后,文火煎30分鐘,取汁熏洗足跟部,每日1次,每次30分鐘,10次為1個療程。2.中藥外敷藥物組成:生草烏、生川烏、馬錢子、細辛、乳香、沒藥、樟腦、冰片等。用法:將藥物研成細末,用適量凡士林調成軟膏,均勻涂抹于足跟疼痛部位,外用紗布包扎,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3.針灸治療選穴:阿是穴、太溪、昆侖、照海、申脈等。操作:常規消毒后,采用毫針針刺,得氣后留針30分鐘,期間行針23次,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4.推拿按摩患者俯臥位,醫者先用揉法、滾法在足跟部及小腿后側施術510分鐘,以放松肌肉。然后點按阿是穴、太溪、昆侖、照海等穴位,每穴12分鐘。接著用拇指彈撥跟腱兩側及足跟底部肌肉,以松解粘連。最后用擦法在足跟部施術,以透熱為度。每周23次,5次為1個療程。三、康復指導1.休息與活動急性期應盡量減少活動,抬高患肢,避免久站、久行。緩解期可適當進行散步、太極拳等輕度運動,逐漸增加活動量,但要避免過度勞累。2.足部護理選擇合適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及過硬的鞋子,可穿有足弓支撐的鞋墊。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受寒。3.功能鍛煉進行足部跖屈、背伸、內翻、外翻等活動,每個動作重復1015次,每日34組。站立位,雙腳與肩同寬,緩慢踮起腳尖,然后放下,重復2030次,每日34組。四、療效評價(一)評價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994)制定。1.治愈:足跟疼痛消失,行走正常,跟骨結節處無壓痛。2.好轉:足跟疼痛明顯減輕,行走時稍有疼痛,跟骨結節處壓痛減輕。3.未愈:足跟疼痛無明顯改善,跟骨結節處壓痛無變化。(二)評價方法1.癥狀積分疼痛程度:無疼痛為0分,輕度疼痛,不影響日常生活為1分,中度疼痛,影響日常生活但能忍受為2分,重度疼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且不能忍受為3分。行走能力:行走正常為0分,行走時稍有疼痛為1分,行走疼痛明顯,需跛行或借助輔助器具為2分,無法行走為3分。跟骨結節壓痛:無壓痛為0分,輕度壓痛為1分,中度壓痛為2分,重度壓痛為3分。2.綜合評價治療前后分別計算癥狀積分,根據公式: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療效指數≥95%為治愈;70%≤療效指數<95%為好轉;療效指數<70%為未愈。五、注意事項1.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減少足跟部的負重。2.嚴格按照醫囑用藥及進行治療,如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告知醫生。3.康復鍛煉應循序漸進,避免過度運動導致病情加重。4.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受寒濕之邪侵襲。5.定期復查,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跟痛癥足跟痛是一種常見的足部疾病,中醫在其診療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