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2025屆重慶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學業質量調研抽測歷史試題(本試題卷共6頁,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第Ⅰ卷(選擇題共45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下列各題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論語》中雖然多次提到《詩》,但作出具體評價的作品卻只有《國風》中的“關雎”一篇。漢代的《毛詩序》寫道:“《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边@反映出儒家()A.克己守禮的修養方式 B.相敬如賓的婚戀觀念C.敬師重道的傳統習俗 D.以德化民的理想訴求【答案】D【解析】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可知,《毛詩序》中認為“關雎”是《國風》的第一篇,能夠起到教化社會的作用,所以反映了儒家以德化民的理想訴求,D項正確;儒家之所以評價“關雎”一篇是意在教化民眾,并不是僅僅為了克己復禮和敬師重道,排除A、C項;儒家意在教化民眾,沒有體現婚戀觀念,排除B項。故選D項。2.據《后漢書》載,袁安為縣功曹時,曾奉檄詣從事,從事因安致書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郵驛,私請則非功曹所持?!卑厕o不肯受,從事懼然而止。這說明,當時的郵驛()A.只負責遞送公文 B.已出現私營現象C.受政府嚴格管控 D.由功曹專職履責【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中國)。據材料可知,東漢時期,袁安認為,若為公事,有郵驛為其傳遞信息,若是私事,就不應該使用郵驛,從側面說明當時的郵驛受政府管控的較為嚴格,C項正確;只負責遞送公文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材料中描述的是郵驛受管控嚴格,沒有涉及私營的信息,排除B項;由功曹專職履責是現象,而非本質,排除D項。故選C項。3.唐太宗時,宰相名號眾多,諸如參預朝政、專典機密、參議朝政、參議得失、參知政事、參知機務等,皆可預政事堂議。而高宗時,宰相官稱只有中書令、侍中、同中書門下三品、平章事而已,即使是尚書仆射亦須加帶名號方得預堂議。據此可知,此時期()A.國家大事集體決定 B.宰相權力逐漸增大C.參議官員品秩低下 D.政事堂議日益規范【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據材料可知,唐朝時期,三省六部制下宰相的名號眾多,且須加帶名號方可參與政事堂的議事,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宰相的權力,強化了皇權,同時多人參與議事也有利于國家政策決策的合理化,政事堂議日益規范,D項正確;結合中國古代史實,國家大事集體參與討論,但決定權依然在皇帝手中,排除A項;三省六部制下宰相權力逐漸被削弱,而非強化,排除B項;參議官員須加帶名號方得預堂議,而非品秩低下,排除C項。故選D項。4.宋初承五代之弊,“雖有諫官,且無言責”。天禧元年于御史臺中垂、知雜、推直官外別置侍御史以下六員御史,“專主諫奏”,并不兼領職務,三年內不得差出,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言事御史”。這表明,宋朝()A.一直延用五代諫議體制 B.皇權受約力度增強C.“臺諫分職”方式初現 D.中央機構設置混亂【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宋朝設專門機構置諫官六員,并規定三年內不得差出,并使之有專言事的責任,諫院逐漸有了相對的獨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皇權的制約,B項正確;宋代并非一直沿用五代諫議體制,說法錯誤,排除A項;“臺諫分職”在唐代就已經存在,宋代實行臺諫合一,排除C項;宋王朝分散監察權,在中央和地方上設各級監察機構,實行層層監督,而非設置混亂,排除D項。故選B項。5.明萬歷年間,重慶綦江知縣周作樂創立了文明書院。他命人在綦江文昌宮正殿兩旁設書齋房舍以供學生學習和休息,每個月都去考核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且為書院的師生親自講授程氏之學。這反映出,在當時重慶()A.民眾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B.儒道合流現象出現C.理學融入地方社會治理 D.官員掀起辦學熱潮【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據材料可知,重慶知縣設置書院,為書院師生教授程朱理學的內容,使得理學融入地方社會治理,有利于儒家思想對基層的影響,加強對地方社會的治理,C項正確;民眾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夸大了書院的作用與建立的目的,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儒家思想對基層的影響,沒有涉及道家思想,排除B項;材料中是官員是個例,而非普遍性,無法得出官員掀起辦學熱潮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6.康熙時,只有少數親信經特許才可以使用密折,不經康熙特許雖封疆大吏亦無權用密折奏事。雍正時,不僅督撫大員可以使用,連知府、道員、副將、參將等中下級官員也可用密折奏事,甚至一些致仕閑居的官員也可用密折向雍正報告事情。此變化反映出()A.皇帝掌控力增強 B.君臣關系緊張C.官員的權力增大 D.朋黨斗爭激烈【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據材料可知,地方上具有密折陳事權的官員范圍的廣泛,這樣有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皇帝掌控力增強,A項正確;密折制度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材料沒有涉及君臣關系緊張信息,排除B項;官員能用密折奏事,并不能說明其權力的增大,排除C項;密折制度的實行,與朋黨斗爭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7.下圖反映了1913年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議員構成基本情況,據圖可知()A.議員代表了全體國民利益B.選舉是新舊勢力妥協的結果C.知識分子是革命主導力量D.國會是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3年(中國)。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912年至1913年舉行的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選舉,產生的國會議員既有民族資產階級、政黨領袖、自由職業知識分子等新生階級和政治力量,又有原清政府官員和士紳等傳統勢力,這說明政治運作具有新舊調和的色彩,國會選舉是新舊勢力妥協的產物,B項正確;議員的組成雖然有各方面的代表,但不能斷言“議員代表了全體國民利益”,即A項說法絕對化,排除A項;圖片中“自由知識分在子”在1913年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議員構成中占比最多,但不能說明知識分子是革命主導力量。結合所學可知,1913年袁世凱獨裁統治,此時期中華民國名存實亡,C項說法不符史實,排除C項;材料僅僅是強調1913年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議員構成基本情況,不能體現國會是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排除D項。故選B項。8.1940年,張聞天曾對抗日文化統一戰線作了如下闡釋,一切文化人只要他們贊成抗日均應在抗日的目標下團結起來,歡迎他們使用文化武器為抗戰直接服務,在文化人中發展文化應該服從于抗戰的思想。這說明,抗日文化統一戰線()A.具有固定的組織形式 B.采取單一的斗爭方式C.形成共同的政治綱領 D.反映鮮明的時代主題【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0年(中國)。據材料可知,抗日文化統一戰線使用文化武器為抗戰直接服務,在文化人中發展文化應該服從于抗戰的思想,體現了抗戰文化要服務于當時抗戰的需要,即反映鮮明的時代主題,D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抗日文化統一戰線服務于抗戰的需要,未涉及其組織形式,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抗日文化統一戰線服務于抗戰的需要,未涉及其斗爭方式,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抗日文化統一戰線服務于抗戰的需要,未涉是否形成共同的政治綱領,排除C項。故選D項。9.下圖是某時期一企業的商標圖片,其中的信息反映出()A.火柴生產技術的大幅度提高B.公私合營政策在全國被推行C.第一個五年計劃已提前完成D.人民民主專政基礎得到鞏固【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中國。據材料可知,材料中體現的信息是國營中國百貨公司天津采購供應站包銷,而統購包銷是公私合營的一種合作形式,是中國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所采取的措施之一,三大改造推動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制度確立,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D項正確;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得出生產技術的變化情況,排除A項;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得出公私合營政策在全國是否被推行,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三大改造的內容,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已提前完成,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0.據統計,截止2016年12月,中國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資金援助,為發展中國家培訓各類人員1200多萬人次,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對促進發展中國家改善民生,發展社會經濟,實現共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一系列舉措()A.彰現了我國在世界發展中的大國擔當B.體現我國“自信自立”的外交方針C.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獨特創新D.消除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穩定因素【答案】A【解析】據本題次題干的關鍵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中國。據材料可知,中國通過提供援助資金,派遣援助人員,培訓等方式,促進發展中國家改善民生,發展社會經濟,實現共同發展,體現了我國在世界發展中的大國擔當,A項正確;自信自立,就是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念,堅持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追求,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項;對外援助,并非是中國的獨特創新,排除C項;這些舉措并不能完全消除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穩定因素,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A項。11.有學者說,古希臘各城邦的廣場政治,陪審團制度、議事會制度都是在明確、嚴格程序下展開的,各種殖民活動的進行也是在一定程序下開展的,各城邦內公民的日常生活也大都按照契約的方式進行。該學者旨在強調,古希臘具有()A.國家觀念 B.民主精神 C.民族意識 D.法治思想【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希臘時期。據材料可知,該學者強調古希臘諸多活動如廣場政治、殖民活動,公民日常生活等都在明確程序或按契約方式進行。程序和契約是法治思想的重要體現,表明當時社會運行遵循一定規則秩序,D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古希臘開放、民主的氛圍,沒有涉及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排除AC項;古希臘城邦社會運行遵循一定規則秩序,材料中沒有涉及民主精神的信息,排除B項。故選D項。12.奧斯曼帝國占領巴爾干地區后,允許東正教的教士在他們自己的宗教法庭行使司法權,東正教會在得到素丹的祝福和支持后,可依據自己的管理規則向選區內的教徒征稅,并由東正教法庭處理諸如結婚、離婚、犯罪案件等事務。奧斯曼帝國的這一做法()A.強化了“政教合一”的體制B.適應了帝國疆域擴張的態勢C.增強了基層政權的自治力量D.打破該地區原有的統治秩序【答案】B【解析】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奧斯曼帝國時期。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奧斯曼帝國信仰的是伊斯蘭教,但奧斯曼帝國占領巴爾干地區以后卻允許當地東正教教士干預和處理社會日常事務,允許東正教的合法存在,這是適應了當地的實際情況,說明這一做法適應了帝國疆域擴張的態勢,B項正確;奧斯曼帝國的這一做法是在迎合帝國疆域擴張的態勢,東正教并非奧斯曼帝國的國教,因此并不是強化“政教合一”,排除A項;這一做法是在迎合帝國的擴張,并不能說明增強基層政權的自治力量,也無法說明打破該地區原有的統治秩序,排除C、D項。故選B項。13.1831年,輝格黨人在英國下院提出取消一大批衰敗選邑的選區資格,把議席分配給人口眾多的工業城鎮;要求實行財產資格制:農村增加年收入10鎊以上的公簿持有農和50鎊以上的租地農;城鎮則統一標準,實行10鎊房產持有人選舉權。這說明,在英國()A.農業生產出現嚴重衰退B.責任內閣制度逐漸形成C.社會生產影響政治生活D.城鄉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31年(英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力量壯大,想在下院獲得更多的參政席位。依據材料“把議席分配給人口眾多的工業城鎮”可以看出這一規定適應了工業資產階級想在下院獲得更多的參政席位的需求,這說明在英國社會生產影響政治生活,C項正確;材料內容未涉及英國農業發展的具體情況,無法得出“農業生產出現嚴重衰退”的結論,而且也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此時責任內閣制度已經形成,而且B項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B項;此時英國城鄉貧富差距客觀存在,但“城鄉貧富差距不斷擴大”材料無法體現,缺乏城鄉經濟數據比較,排除D項。故選C項。14.1958年10月戴高樂宣布實施“君士坦丁計劃”,依計劃法國政府將提供150億法郎以促進阿爾及利亞的城市發展,許諾當地人在政府管理部門中享有參與權,當地人獲得選舉權的標準與宗主國居民的標準相同。據此推知,法國實施“計劃”的真正意圖是()A.維護自身的核心利益B.推動阿爾及利亞經濟發展C.轉嫁國內的階級矛盾D.增進兩國之間的傳統友誼【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8年(法國)。據材料可知,法國實施“君士坦丁計劃”,對阿爾及利亞進行經濟援助,客觀上促進了阿爾及利亞的發展,但法國也通過經濟援助逐步控制了阿爾及利亞,維護了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利益,A項正確;推動阿爾及利亞經濟發展是現象,而非法國的目的,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涉及法國國內階級矛盾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增進兩國之間的傳統友誼是影響,而非法國的目的,排除D項。故選A項。15.2019年4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要對價值110億美元的歐盟產品征收高額關稅,以報復歐盟對空中客車公司的補貼行為。4月17日,歐盟宣布對價值20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產品征收關稅,以報復美國持續向波音公司提供補貼的行為。這說明()A.美國和歐盟的關系破裂B.多邊貿易體系面臨挑戰C.單邊主義阻礙經濟發展D.逆全球化成為時代潮流【答案】B【解析】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世界。根據題意可知,美國和歐盟互征高額關稅,這一做法提升了關稅壁壘,不利于相互間的貿易往來,實際上是挑戰了當今的多邊貿易體系,B項正確;美國和歐盟之間相互設置高額的關稅壁壘并不意味著它們之間的關系破裂,排除A項;歐盟也對美國設置了高額關稅進行報復,并不能說是美國或者歐盟的單邊主義,排除C項;材料中僅涉及美國和歐盟互設高額關稅的行為,并不足以說明逆全球化成為時代潮流,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5分。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朝成立之初,朱元璋即下令以里甲與老人制度相結合的方式來管理鄉村。前者負責征收賦役,后者負責宣講圣諭六訓(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律令。宣德以后,老人“皆歸于里甲催科及仆隸頂當,朝捶暮楚,人皆恥當”,士紳為代表的非職役性地方精英積極倡導組織鄉約。嘉靖以后,鄉約開始興盛于全國,此時的鄉約已經具備官方認可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政府已經開始有意介入鄉約的制定與推廣。鄉約向三方面轉型,其首要職責演繹圣諭;其次,與社倉結合,將傳統鄉約中的消極顧恤變為積極的救助與合作;第三,寓約于甲?!班l約之所約者此民,保甲之所保者亦此民。但約主勸善,以化導為先。保主懲惡,以究詰為重?!薄幾运挝幕邸睹鞔l約的發展與鄉治實踐》材料二20世紀20-30年代,以梁漱溟、晏陽初為代表的知識分子提出了他們建設鄉村的主張,并付諸實踐。梁漱溟認為文化失調是舊時中國社會崩潰的真實原因。因此重建中國社會要以儒家的“理性”為基礎,從鄉村組織入手,重振中國固有的倫理情誼和道德精神,并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科學技術,走“從農業引發工業”的經濟發展道路。晏陽初則認為,中國的鄉村建設存在四個基本問題,用四個字來表示,就是“愚、窮、弱、私”,要根本解決這四個基本問題,就要開展四種教育工作,即文藝教育、生計教育、衛生教育和公民教育?!幾詮堉颐瘛逗椭C的努力與幻滅——略論近代中國的“鄉村建設運動”》材料三20世紀30年代,英國提出了“保護性治理”的鄉村振興理念。為限制城市的“破壞式”擴張。20世紀上半葉,英國政府先后出臺《限制帶狀發展法》《綠帶法案》,通過空間規劃解決農村土地占用矛盾并促進城鄉融合。同時,為應對農產品短缺,英國政府又先后頒布《斯科特報告》與第一部《農業法案》,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城市過度蔓延、支持農業補貼、扶持農業有序發展的規劃方案。20世紀中葉之后,隨著居民對高質量生活環境的需求日趨強烈,鄉村政策制定的目標逐漸轉向“鄉村生態保護與社區生活質量的平衡發展”。英國政府努力推進農業的規模化與市場化經營,鼓勵地方社區和志愿組織積極參與,形成“政府——社區組織——積極分子”合作共治?!幾晕湫↓垺队l村振興的政策框架與實踐邏輯》材料四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業供給體系質量明顯提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續縮?。滑F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宜居鄉村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幾浴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代鄉村治理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概括梁漱溟、晏陽初建設鄉村的主張,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其進行簡要評價。(3)根據材料三,歸納20世紀英國鄉村振興的主要措施。(4)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我國當前實施鄉村振興的有利條件?!敬鸢浮浚?)特點:國家治理和民間自治相結合;法律和教化相結合;救助與懲治相結合。(2)主張:從文教入手,轉變人們思想;發展農村經濟,促進鄉村發展。評價: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民族危機日益加重情況下,近代知識分子為救亡圖存,發展鄉村的強烈愿望,其主張有一定的合理性;他們沒有認識到中國農村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的落后,再加上當時客觀條件的限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存在的問題。(3)措施:提出鄉村“保護性治理”理念;頒布法令,合理規劃農村用地,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制定扶持農業發展政策,積極推動各方力量參與農業規模化、市場化經營。(4)條件: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黨和政府的重視;穩定的社會環境;國家經濟、科技實力的增強;古今中外鄉村治理的經驗和教訓。【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明朝時期的中國。特點:由材料“明朝成立之初,朱元璋即下令以里甲與老人制度相結合的方式來管理鄉村。”“士紳為代表的非職役性地方精英積極倡導組織鄉約”可得出國家治理和民間自治相結合;由材料“前者負責征收賦役,后者負責宣講圣諭六訓(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律令”可得出法律和教化相結合;由材料“與社倉結合,將傳統鄉約中的消極顧恤變為積極的救助與合作”“鄉約之所約者此民,保甲之所保者亦此民。但約主勸善,以化導為先。保主懲惡,以究詰為重?!笨傻贸鼍戎c懲治相結合?!拘?】本題是特點題、影響題。時空是20世紀20至30年代的中國。主張:由材料“因此重建中國社會要以儒家的‘理性’為基礎,從鄉村組織入手,重振中國固有的倫理情誼和道德精神”可得出從文教入手,轉變人們思想;由材料“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科學技術,走‘從農業引發工業’的經濟發展道路”可得出發展農村經濟,促進鄉村發展。評價:由材料“梁漱溟認為文化失調是舊時中國社會崩潰的真實原因。因此重建中國社會要以儒家的‘理性’為基礎,從鄉村組織入手,重振中國固有的倫理情誼和道德精神,并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科學技術,走‘從農業引發工業’的經濟發展道路?!奔八鶎W可得出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民族危機日益加重情況下,近代知識分子為救亡圖存,發展鄉村的強烈愿望,其主張有一定的合理性;由材料“晏陽初則認為,中國的鄉村建設存在四個基本問題,用四個字來表示,就是‘愚、窮、弱、私’,要根本解決這四個基本問題,就要開展四種教育工作,即文藝教育、生計教育、衛生教育和公民教育?!奔八鶎W可得出他們沒有認識到中國農村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的落后,再加上當時客觀條件的限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存在的問題。小問3】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20世紀的英國。措施:由材料“20世紀30年代,英國提出了‘保護性治理’的鄉村振興理念?!笨傻贸鎏岢鲟l村“保護性治理”理念;由材料“20世紀上半葉,英國政府先后出臺《限制帶狀發展法》《綠帶法案》,通過空間規劃解決農村土地占用矛盾并促進城鄉融合。同時,為應對農產品短缺,英國政府又先后頒布《斯科特報告》與第一部《農業法案》,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城市過度蔓延、支持農業補貼、扶持農業有序發展的規劃方案?!笨傻贸鲱C布法令,合理規劃農村用地,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由材料“鄉村生態保護與社區生活質量的平衡發展”“英國政府努力推進農業的規?;c市場化經營,鼓勵地方社區和志愿組織積極參與”可得出制定扶持農業發展政策,積極推動各方力量參與農業規?;?、市場化經營?!拘?】本題是原因題。時空是當代中國。條件:由材料“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奔八鶎W可得出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黨和政府的重視;結合所學可得出穩定的社會環境;由材料“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業供給體系質量明顯提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及所學可得出國家經濟、科技實力的增強;結合所學可得出古今中外鄉村治理的經驗和教訓。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關于甘蔗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楚辭·招魂》。唐末,有史書記載“甘蔗只生于南方,北人嗜之,而不可得。郭汾陽在汾上,代宗賜甘蔗二十條”。宋中期以后,據王灼《糖霜譜》、唐慎微《證類本草》記載,江蘇、浙江、江西、四川、湖南、湖北、廣東、云南、福建9省均有甘蔗種植的記錄。明代,甘蔗在浙江、福建、四川、廣東、江西等省得到廣泛地專業種植,形成連片化經濟效益。明人宋應星《天工開物》詳細記述了明代甘蔗的種植技術?!幾在w國壯《論中國糖業經濟的“明清變革”》材料二1492年之后,甘蔗種植園逐步遍及整個美洲。歐洲的消費者對糖有著貪婪的食欲,尤其是將糖與咖啡、茶和巧克力這樣的新型刺激性飲料摻在一起飲用??Х?、茶、巧克力和糖一樣,都生長在熱帶殖民地種植園。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種植園主最初征募美洲勞動力,但疾病與過度工作引起的大量死亡讓種植園主開始用非洲奴隸替換美洲土著。到18世紀才開始使用機械力壓榨甘蔗。糖最初專供歐洲社會上層消費,后來也逐漸傳播到社會各個階層?!幾云枏亍妒澜鐨v史上的食物》材料三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和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中國制糖工業不斷邁入“走出去”的行列。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和農業“走出去”戰略布局,通過獎勵、無償補助、貸款貼息、資金注入、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加強對糖業“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不斷推動與巴西、澳大利亞、法國等技術先進的產糖國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糖業分工,降低國內甘蔗生產成本,提升中國糖業的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中國制糖企業要想為了更好地“走出去”,還培育了一大批國際化經營人才和跨國領軍技術人才,形成了一批在國際資源配置中占主導地位的跨國領軍制糖企業?!幾运{艷華《中國糖業“走出去”的發展形勢與路徑探討》(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甘蔗種植的發展狀況。(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8世紀糖在西歐社會各階層中普遍傳播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談談當代中國制糖工業發展對我國其他經濟行業發展的啟示?!敬鸢浮浚?)歷史悠久,不斷發展;主要在南方大面積種植;種植技術不斷進步;商品化日益明顯,經濟效益不斷增加。(2)新航路開辟后,甘蔗在美洲大量種植;工業革命興起,制糖技術進步;歐洲人對糖的消費增多,市場擴大。(3)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加大對經濟的政策扶植力度;培育國際型人才?!窘馕觥俊拘?】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中國關于甘蔗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楚辭·招魂》”可知,歷史悠久,不斷發展;根據材料“甘蔗只生于南方”“宋中期以后,據王灼《糖霜譜》、唐慎微《證類本草》記載,江蘇、浙江、江西、四川、湖南、湖北、廣東、云南、福建9省均有甘蔗種植的記錄。明代,甘蔗在浙江、福建、四川、廣東、江西等省得到廣泛地專業種植”可知,主要在南方大面積種植;根據材料“明人宋應星《天工開物》詳細記述了明代甘蔗的種植技術”可知,種植技術不斷進步;根據材料“形成連片化經濟效益”可知,商品化日益明顯,經濟效益不斷增加?!拘?】本題是背景題。時空是18世紀西歐。根據材料“1492年之后,甘蔗種植園逐步遍及整個美洲”可知,新航路開辟后,甘蔗在美洲大量種植;根據材料“到18世紀才開始使用機械力壓榨甘蔗”可知,工業革命興起,制糖技術進步;根據材料“歐洲的消費者對糖有著貪婪的食欲,尤其是將糖與咖啡、茶和巧克力這樣的新型刺激性飲料摻在一起飲用”可知,歐洲人對糖的消費增多,市場擴大。【小問3】本題是認識題。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不斷推動與巴西、澳大利亞、法國等技術先進的產糖國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糖業分工,降低國內甘蔗生產成本,提升中國糖業的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可知,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根據材料“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和農業‘走出去’戰略布局,通過獎勵、無償補助、貸款貼息、資金注入、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加強對糖業‘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可知,加大對經濟的政策扶植力度;根據材料“中國制糖企業要想為了更好地‘走出去’,還培育了一大批國際化經營人才和跨國領軍技術人才,形成了一批在國際資源配置中占主導地位的跨國領軍制糖企業”可知,培育國際型人才。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816年10月4日,歐仁·鮑狄埃出生于法國巴黎一個工人家庭。13歲時,鮑狄埃開始在一家印刷廠當學徒。1830年七月革命期間,14歲的鮑狄埃目睹了人民的起義和斗爭,這對他的政治觀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848年鮑狄埃參加了推翻七月王朝的二月革命,并創作了《人民》一詩,表達了工人階級“不自由,毋寧死”的決心。1865年加入第一國際巴黎支部,并成為第一國際巴黎支部聯合會的委員。1870年普法戰爭期間,鮑狄埃參與了反對侵略的工人協會活動。1871年他參加巴黎公社革命,他英勇參與戰斗,并在公社失敗后創作了《國際歌》。1887年,鮑狄埃在貧困中去世?!幾员本┤嗣癯霭嫔纭稓W仁·鮑狄?!方Y合所學知識,在解讀材料基礎上獨立提出自己的觀點,并結合世界近現代史知識進行論證。(要求:觀點正確,史實準確,論證充分,表達清晰。)【答案】觀點:杰出歷史人物的生平是當時社會發展的縮影。論證:19世紀三四十年代,隨著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工人運動逐漸興起,鮑狄埃生長于這樣的時代背景下。1848年,歐洲各國爆發革命運動,鮑狄埃也參加了法國二月革命,創作《人民》一詩,發出了工人階級的呼聲。同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宣言》,標志著工人運動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推動了工人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各國工人運動逐漸走向聯合。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在倫敦成立,即“第一國際”,使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階段,1865年鮑狄埃加入第一國際巴黎支部,順應了這一時代潮流。1870年,巴黎公社革命爆發,并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鮑狄埃參加到革命之中,在革命失敗后創作了《國際歌》,被載入史冊,激勵后來各國無產階級為真理和幸福而斗爭。鮑狄埃的生平是19世紀法國工人運動的縮影,他的革命經歷說明,杰出歷史人物推動歷史發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窘馕觥勘绢}是評論解說題,時空是1816年至1887年(歐洲)。首先,結合歐仁·鮑狄埃的生平經歷可知,歐仁·鮑狄埃的生平經歷與國際工人運動大事件密切相關,因此可擬定論題:杰出歷史人物的生平是當時社會發展的縮影。其次,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從歐仁·鮑狄埃的生平經歷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的背景、內容、影響等方面分析闡述,如根據材料“1816年10月4日,歐仁·鮑狄埃出生于法國巴黎一個工人家庭。13歲時,鮑狄埃開始在一家印刷廠當學徒。1830年七月革命期間,14歲的鮑狄埃目睹了人民的起義和斗爭,這對他的政治觀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和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三四十年代,隨著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工人運動逐漸興起,鮑狄埃生長于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根據材料“1848年鮑狄埃參加了推翻七月王朝的二月革命,并創作了《人民》一詩,表達了工人階級‘不自由,毋寧死’的決心”和所學知識可知,1848年,歐洲各國爆發革命運動,鮑狄埃也參加了法國二月革命,創作《人民》一詩,發出了工人階級的呼聲。同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宣言》,標志著工人運動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推動了工人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各國工人運動逐漸走向聯合。根據材料“1865年加入第一國際巴黎支部,并成為第一國際巴黎支部聯合會的委員。1870年普法戰爭期間,鮑狄埃參與了反對侵略的工人協會活動”和所學知識可知,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在倫敦成立,即“第一國際”,使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階段,1865年鮑狄埃加入第一國際巴黎支部,順應了這一時代潮流。根據材料“1871年他參加巴黎公社革命,他英勇參與戰斗,并在公社失敗后創作了《國際歌》。1887年,鮑狄埃在貧困中去世”和所學知識可知,1870年,巴黎公社革命爆發,并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鮑狄埃參加到革命之中,在革命失敗后創作了《國際歌》,被載入史冊,激勵后來各國無產階級為真理和幸福而斗爭等等。最后,概括總結即可,如鮑狄埃的生平是19世紀法國工人運動的縮影,他的革命經歷說明,杰出歷史人物推動歷史發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2025屆重慶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學業質量調研抽測歷史試題(本試題卷共6頁,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第Ⅰ卷(選擇題共45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下列各題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論語》中雖然多次提到《詩》,但作出具體評價的作品卻只有《國風》中的“關雎”一篇。漢代的《毛詩序》寫道:“《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這反映出儒家()A.克己守禮的修養方式 B.相敬如賓的婚戀觀念C.敬師重道的傳統習俗 D.以德化民的理想訴求【答案】D【解析】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可知,《毛詩序》中認為“關雎”是《國風》的第一篇,能夠起到教化社會的作用,所以反映了儒家以德化民的理想訴求,D項正確;儒家之所以評價“關雎”一篇是意在教化民眾,并不是僅僅為了克己復禮和敬師重道,排除A、C項;儒家意在教化民眾,沒有體現婚戀觀念,排除B項。故選D項。2.據《后漢書》載,袁安為縣功曹時,曾奉檄詣從事,從事因安致書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郵驛,私請則非功曹所持。”安辭不肯受,從事懼然而止。這說明,當時的郵驛()A.只負責遞送公文 B.已出現私營現象C.受政府嚴格管控 D.由功曹專職履責【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中國)。據材料可知,東漢時期,袁安認為,若為公事,有郵驛為其傳遞信息,若是私事,就不應該使用郵驛,從側面說明當時的郵驛受政府管控的較為嚴格,C項正確;只負責遞送公文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材料中描述的是郵驛受管控嚴格,沒有涉及私營的信息,排除B項;由功曹專職履責是現象,而非本質,排除D項。故選C項。3.唐太宗時,宰相名號眾多,諸如參預朝政、專典機密、參議朝政、參議得失、參知政事、參知機務等,皆可預政事堂議。而高宗時,宰相官稱只有中書令、侍中、同中書門下三品、平章事而已,即使是尚書仆射亦須加帶名號方得預堂議。據此可知,此時期()A.國家大事集體決定 B.宰相權力逐漸增大C.參議官員品秩低下 D.政事堂議日益規范【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據材料可知,唐朝時期,三省六部制下宰相的名號眾多,且須加帶名號方可參與政事堂的議事,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宰相的權力,強化了皇權,同時多人參與議事也有利于國家政策決策的合理化,政事堂議日益規范,D項正確;結合中國古代史實,國家大事集體參與討論,但決定權依然在皇帝手中,排除A項;三省六部制下宰相權力逐漸被削弱,而非強化,排除B項;參議官員須加帶名號方得預堂議,而非品秩低下,排除C項。故選D項。4.宋初承五代之弊,“雖有諫官,且無言責”。天禧元年于御史臺中垂、知雜、推直官外別置侍御史以下六員御史,“專主諫奏”,并不兼領職務,三年內不得差出,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言事御史”。這表明,宋朝()A.一直延用五代諫議體制 B.皇權受約力度增強C.“臺諫分職”方式初現 D.中央機構設置混亂【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宋朝設專門機構置諫官六員,并規定三年內不得差出,并使之有專言事的責任,諫院逐漸有了相對的獨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皇權的制約,B項正確;宋代并非一直沿用五代諫議體制,說法錯誤,排除A項;“臺諫分職”在唐代就已經存在,宋代實行臺諫合一,排除C項;宋王朝分散監察權,在中央和地方上設各級監察機構,實行層層監督,而非設置混亂,排除D項。故選B項。5.明萬歷年間,重慶綦江知縣周作樂創立了文明書院。他命人在綦江文昌宮正殿兩旁設書齋房舍以供學生學習和休息,每個月都去考核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且為書院的師生親自講授程氏之學。這反映出,在當時重慶()A.民眾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B.儒道合流現象出現C.理學融入地方社會治理 D.官員掀起辦學熱潮【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據材料可知,重慶知縣設置書院,為書院師生教授程朱理學的內容,使得理學融入地方社會治理,有利于儒家思想對基層的影響,加強對地方社會的治理,C項正確;民眾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夸大了書院的作用與建立的目的,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儒家思想對基層的影響,沒有涉及道家思想,排除B項;材料中是官員是個例,而非普遍性,無法得出官員掀起辦學熱潮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6.康熙時,只有少數親信經特許才可以使用密折,不經康熙特許雖封疆大吏亦無權用密折奏事。雍正時,不僅督撫大員可以使用,連知府、道員、副將、參將等中下級官員也可用密折奏事,甚至一些致仕閑居的官員也可用密折向雍正報告事情。此變化反映出()A.皇帝掌控力增強 B.君臣關系緊張C.官員的權力增大 D.朋黨斗爭激烈【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據材料可知,地方上具有密折陳事權的官員范圍的廣泛,這樣有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皇帝掌控力增強,A項正確;密折制度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材料沒有涉及君臣關系緊張信息,排除B項;官員能用密折奏事,并不能說明其權力的增大,排除C項;密折制度的實行,與朋黨斗爭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7.下圖反映了1913年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議員構成基本情況,據圖可知()A.議員代表了全體國民利益B.選舉是新舊勢力妥協的結果C.知識分子是革命主導力量D.國會是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3年(中國)。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912年至1913年舉行的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選舉,產生的國會議員既有民族資產階級、政黨領袖、自由職業知識分子等新生階級和政治力量,又有原清政府官員和士紳等傳統勢力,這說明政治運作具有新舊調和的色彩,國會選舉是新舊勢力妥協的產物,B項正確;議員的組成雖然有各方面的代表,但不能斷言“議員代表了全體國民利益”,即A項說法絕對化,排除A項;圖片中“自由知識分在子”在1913年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議員構成中占比最多,但不能說明知識分子是革命主導力量。結合所學可知,1913年袁世凱獨裁統治,此時期中華民國名存實亡,C項說法不符史實,排除C項;材料僅僅是強調1913年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議員構成基本情況,不能體現國會是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排除D項。故選B項。8.1940年,張聞天曾對抗日文化統一戰線作了如下闡釋,一切文化人只要他們贊成抗日均應在抗日的目標下團結起來,歡迎他們使用文化武器為抗戰直接服務,在文化人中發展文化應該服從于抗戰的思想。這說明,抗日文化統一戰線()A.具有固定的組織形式 B.采取單一的斗爭方式C.形成共同的政治綱領 D.反映鮮明的時代主題【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0年(中國)。據材料可知,抗日文化統一戰線使用文化武器為抗戰直接服務,在文化人中發展文化應該服從于抗戰的思想,體現了抗戰文化要服務于當時抗戰的需要,即反映鮮明的時代主題,D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抗日文化統一戰線服務于抗戰的需要,未涉及其組織形式,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抗日文化統一戰線服務于抗戰的需要,未涉及其斗爭方式,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抗日文化統一戰線服務于抗戰的需要,未涉是否形成共同的政治綱領,排除C項。故選D項。9.下圖是某時期一企業的商標圖片,其中的信息反映出()A.火柴生產技術的大幅度提高B.公私合營政策在全國被推行C.第一個五年計劃已提前完成D.人民民主專政基礎得到鞏固【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中國。據材料可知,材料中體現的信息是國營中國百貨公司天津采購供應站包銷,而統購包銷是公私合營的一種合作形式,是中國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所采取的措施之一,三大改造推動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制度確立,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D項正確;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得出生產技術的變化情況,排除A項;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得出公私合營政策在全國是否被推行,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三大改造的內容,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已提前完成,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0.據統計,截止2016年12月,中國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資金援助,為發展中國家培訓各類人員1200多萬人次,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對促進發展中國家改善民生,發展社會經濟,實現共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一系列舉措()A.彰現了我國在世界發展中的大國擔當B.體現我國“自信自立”的外交方針C.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獨特創新D.消除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穩定因素【答案】A【解析】據本題次題干的關鍵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中國。據材料可知,中國通過提供援助資金,派遣援助人員,培訓等方式,促進發展中國家改善民生,發展社會經濟,實現共同發展,體現了我國在世界發展中的大國擔當,A項正確;自信自立,就是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念,堅持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追求,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項;對外援助,并非是中國的獨特創新,排除C項;這些舉措并不能完全消除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穩定因素,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A項。11.有學者說,古希臘各城邦的廣場政治,陪審團制度、議事會制度都是在明確、嚴格程序下展開的,各種殖民活動的進行也是在一定程序下開展的,各城邦內公民的日常生活也大都按照契約的方式進行。該學者旨在強調,古希臘具有()A.國家觀念 B.民主精神 C.民族意識 D.法治思想【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希臘時期。據材料可知,該學者強調古希臘諸多活動如廣場政治、殖民活動,公民日常生活等都在明確程序或按契約方式進行。程序和契約是法治思想的重要體現,表明當時社會運行遵循一定規則秩序,D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古希臘開放、民主的氛圍,沒有涉及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排除AC項;古希臘城邦社會運行遵循一定規則秩序,材料中沒有涉及民主精神的信息,排除B項。故選D項。12.奧斯曼帝國占領巴爾干地區后,允許東正教的教士在他們自己的宗教法庭行使司法權,東正教會在得到素丹的祝福和支持后,可依據自己的管理規則向選區內的教徒征稅,并由東正教法庭處理諸如結婚、離婚、犯罪案件等事務。奧斯曼帝國的這一做法()A.強化了“政教合一”的體制B.適應了帝國疆域擴張的態勢C.增強了基層政權的自治力量D.打破該地區原有的統治秩序【答案】B【解析】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奧斯曼帝國時期。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奧斯曼帝國信仰的是伊斯蘭教,但奧斯曼帝國占領巴爾干地區以后卻允許當地東正教教士干預和處理社會日常事務,允許東正教的合法存在,這是適應了當地的實際情況,說明這一做法適應了帝國疆域擴張的態勢,B項正確;奧斯曼帝國的這一做法是在迎合帝國疆域擴張的態勢,東正教并非奧斯曼帝國的國教,因此并不是強化“政教合一”,排除A項;這一做法是在迎合帝國的擴張,并不能說明增強基層政權的自治力量,也無法說明打破該地區原有的統治秩序,排除C、D項。故選B項。13.1831年,輝格黨人在英國下院提出取消一大批衰敗選邑的選區資格,把議席分配給人口眾多的工業城鎮;要求實行財產資格制:農村增加年收入10鎊以上的公簿持有農和50鎊以上的租地農;城鎮則統一標準,實行10鎊房產持有人選舉權。這說明,在英國()A.農業生產出現嚴重衰退B.責任內閣制度逐漸形成C.社會生產影響政治生活D.城鄉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31年(英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力量壯大,想在下院獲得更多的參政席位。依據材料“把議席分配給人口眾多的工業城鎮”可以看出這一規定適應了工業資產階級想在下院獲得更多的參政席位的需求,這說明在英國社會生產影響政治生活,C項正確;材料內容未涉及英國農業發展的具體情況,無法得出“農業生產出現嚴重衰退”的結論,而且也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此時責任內閣制度已經形成,而且B項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B項;此時英國城鄉貧富差距客觀存在,但“城鄉貧富差距不斷擴大”材料無法體現,缺乏城鄉經濟數據比較,排除D項。故選C項。14.1958年10月戴高樂宣布實施“君士坦丁計劃”,依計劃法國政府將提供150億法郎以促進阿爾及利亞的城市發展,許諾當地人在政府管理部門中享有參與權,當地人獲得選舉權的標準與宗主國居民的標準相同。據此推知,法國實施“計劃”的真正意圖是()A.維護自身的核心利益B.推動阿爾及利亞經濟發展C.轉嫁國內的階級矛盾D.增進兩國之間的傳統友誼【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8年(法國)。據材料可知,法國實施“君士坦丁計劃”,對阿爾及利亞進行經濟援助,客觀上促進了阿爾及利亞的發展,但法國也通過經濟援助逐步控制了阿爾及利亞,維護了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利益,A項正確;推動阿爾及利亞經濟發展是現象,而非法國的目的,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涉及法國國內階級矛盾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增進兩國之間的傳統友誼是影響,而非法國的目的,排除D項。故選A項。15.2019年4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要對價值110億美元的歐盟產品征收高額關稅,以報復歐盟對空中客車公司的補貼行為。4月17日,歐盟宣布對價值20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產品征收關稅,以報復美國持續向波音公司提供補貼的行為。這說明()A.美國和歐盟的關系破裂B.多邊貿易體系面臨挑戰C.單邊主義阻礙經濟發展D.逆全球化成為時代潮流【答案】B【解析】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世界。根據題意可知,美國和歐盟互征高額關稅,這一做法提升了關稅壁壘,不利于相互間的貿易往來,實際上是挑戰了當今的多邊貿易體系,B項正確;美國和歐盟之間相互設置高額的關稅壁壘并不意味著它們之間的關系破裂,排除A項;歐盟也對美國設置了高額關稅進行報復,并不能說是美國或者歐盟的單邊主義,排除C項;材料中僅涉及美國和歐盟互設高額關稅的行為,并不足以說明逆全球化成為時代潮流,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5分。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朝成立之初,朱元璋即下令以里甲與老人制度相結合的方式來管理鄉村。前者負責征收賦役,后者負責宣講圣諭六訓(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律令。宣德以后,老人“皆歸于里甲催科及仆隸頂當,朝捶暮楚,人皆恥當”,士紳為代表的非職役性地方精英積極倡導組織鄉約。嘉靖以后,鄉約開始興盛于全國,此時的鄉約已經具備官方認可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政府已經開始有意介入鄉約的制定與推廣。鄉約向三方面轉型,其首要職責演繹圣諭;其次,與社倉結合,將傳統鄉約中的消極顧恤變為積極的救助與合作;第三,寓約于甲?!班l約之所約者此民,保甲之所保者亦此民。但約主勸善,以化導為先。保主懲惡,以究詰為重?!薄幾运挝幕邸睹鞔l約的發展與鄉治實踐》材料二20世紀20-30年代,以梁漱溟、晏陽初為代表的知識分子提出了他們建設鄉村的主張,并付諸實踐。梁漱溟認為文化失調是舊時中國社會崩潰的真實原因。因此重建中國社會要以儒家的“理性”為基礎,從鄉村組織入手,重振中國固有的倫理情誼和道德精神,并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科學技術,走“從農業引發工業”的經濟發展道路。晏陽初則認為,中國的鄉村建設存在四個基本問題,用四個字來表示,就是“愚、窮、弱、私”,要根本解決這四個基本問題,就要開展四種教育工作,即文藝教育、生計教育、衛生教育和公民教育?!幾詮堉颐瘛逗椭C的努力與幻滅——略論近代中國的“鄉村建設運動”》材料三20世紀30年代,英國提出了“保護性治理”的鄉村振興理念。為限制城市的“破壞式”擴張。20世紀上半葉,英國政府先后出臺《限制帶狀發展法》《綠帶法案》,通過空間規劃解決農村土地占用矛盾并促進城鄉融合。同時,為應對農產品短缺,英國政府又先后頒布《斯科特報告》與第一部《農業法案》,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城市過度蔓延、支持農業補貼、扶持農業有序發展的規劃方案。20世紀中葉之后,隨著居民對高質量生活環境的需求日趨強烈,鄉村政策制定的目標逐漸轉向“鄉村生態保護與社區生活質量的平衡發展”。英國政府努力推進農業的規?;c市場化經營,鼓勵地方社區和志愿組織積極參與,形成“政府——社區組織——積極分子”合作共治?!幾晕湫↓垺队l村振興的政策框架與實踐邏輯》材料四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業供給體系質量明顯提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續縮小;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宜居鄉村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摘編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代鄉村治理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概括梁漱溟、晏陽初建設鄉村的主張,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其進行簡要評價。(3)根據材料三,歸納20世紀英國鄉村振興的主要措施。(4)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我國當前實施鄉村振興的有利條件?!敬鸢浮浚?)特點:國家治理和民間自治相結合;法律和教化相結合;救助與懲治相結合。(2)主張:從文教入手,轉變人們思想;發展農村經濟,促進鄉村發展。評價: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民族危機日益加重情況下,近代知識分子為救亡圖存,發展鄉村的強烈愿望,其主張有一定的合理性;他們沒有認識到中國農村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的落后,再加上當時客觀條件的限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存在的問題。(3)措施:提出鄉村“保護性治理”理念;頒布法令,合理規劃農村用地,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制定扶持農業發展政策,積極推動各方力量參與農業規模化、市場化經營。(4)條件: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黨和政府的重視;穩定的社會環境;國家經濟、科技實力的增強;古今中外鄉村治理的經驗和教訓?!窘馕觥俊拘?】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明朝時期的中國。特點:由材料“明朝成立之初,朱元璋即下令以里甲與老人制度相結合的方式來管理鄉村?!薄笆考潪榇淼姆锹氁坌缘胤骄⒎e極倡導組織鄉約”可得出國家治理和民間自治相結合;由材料“前者負責征收賦役,后者負責宣講圣諭六訓(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律令”可得出法律和教化相結合;由材料“與社倉結合,將傳統鄉約中的消極顧恤變為積極的救助與合作”“鄉約之所約者此民,保甲之所保者亦此民。但約主勸善,以化導為先。保主懲惡,以究詰為重?!笨傻贸鼍戎c懲治相結合?!拘?】本題是特點題、影響題。時空是20世紀20至30年代的中國。主張:由材料“因此重建中國社會要以儒家的‘理性’為基礎,從鄉村組織入手,重振中國固有的倫理情誼和道德精神”可得出從文教入手,轉變人們思想;由材料“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科學技術,走‘從農業引發工業’的經濟發展道路”可得出發展農村經濟,促進鄉村發展。評價:由材料“梁漱溟認為文化失調是舊時中國社會崩潰的真實原因。因此重建中國社會要以儒家的‘理性’為基礎,從鄉村組織入手,重振中國固有的倫理情誼和道德精神,并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科學技術,走‘從農業引發工業’的經濟發展道路。”及所學可得出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民族危機日益加重情況下,近代知識分子為救亡圖存,發展鄉村的強烈愿望,其主張有一定的合理性;由材料“晏陽初則認為,中國的鄉村建設存在四個基本問題,用四個字來表示,就是‘愚、窮、弱、私’,要根本解決這四個基本問題,就要開展四種教育工作,即文藝教育、生計教育、衛生教育和公民教育?!奔八鶎W可得出他們沒有認識到中國農村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的落后,再加上當時客觀條件的限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存在的問題。小問3】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20世紀的英國。措施:由材料“20世紀30年代,英國提出了‘保護性治理’的鄉村振興理念。”可得出提出鄉村“保護性治理”理念;由材料“20世紀上半葉,英國政府先后出臺《限制帶狀發展法》《綠帶法案》,通過空間規劃解決農村土地占用矛盾并促進城鄉融合。同時,為應對農產品短缺,英國政府又先后頒布《斯科特報告》與第一部《農業法案》,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城市過度蔓延、支持農業補貼、扶持農業有序發展的規劃方案?!笨傻贸鲱C布法令,合理規劃農村用地,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由材料“鄉村生態保護與社區生活質量的平衡發展”“英國政府努力推進農業的規模化與市場化經營,鼓勵地方社區和志愿組織積極參與”可得出制定扶持農業發展政策,積極推動各方力量參與農業規模化、市場化經營?!拘?】本題是原因題。時空是當代中國。條件:由材料“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奔八鶎W可得出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黨和政府的重視;結合所學可得出穩定的社會環境;由材料“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業供給體系質量明顯提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及所學可得出國家經濟、科技實力的增強;結合所學可得出古今中外鄉村治理的經驗和教訓。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關于甘蔗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楚辭·招魂》。唐末,有史書記載“甘蔗只生于南方,北人嗜之,而不可得。郭汾陽在汾上,代宗賜甘蔗二十條”。宋中期以后,據王灼《糖霜譜》、唐慎微《證類本草》記載,江蘇、浙江、江西、四川、湖南、湖北、廣東、云南、福建9省均有甘蔗種植的記錄。明代,甘蔗在浙江、福建、四川、廣東、江西等省得到廣泛地專業種植,形成連片化經濟效益。明人宋應星《天工開物》詳細記述了明代甘蔗的種植技術?!幾在w國壯《論中國糖業經濟的“明清變革”》材料二1492年之后,甘蔗種植園逐步遍及整個美洲。歐洲的消費者對糖有著貪婪的食欲,尤其是將糖與咖啡、茶和巧克力這樣的新型刺激性飲料摻在一起飲用。咖啡、茶、巧克力和糖一樣,都生長在熱帶殖民地種植園。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種植園主最初征募美洲勞動力,但疾病與過度工作引起的大量死亡讓種植園主開始用非洲奴隸替換美洲土著。到18世紀才開始使用機械力壓榨甘蔗。糖最初專供歐洲社會上層消費,后來也逐漸傳播到社會各個階層?!幾云枏亍妒澜鐨v史上的食物》材料三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和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中國制糖工業不斷邁入“走出去”的行列。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和農業“走出去”戰略布局,通過獎勵、無償補助、貸款貼息、資金注入、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加強對糖業“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不斷推動與巴西、澳大利亞、法國等技術先進的產糖國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糖業分工,降低國內甘蔗生產成本,提升中國糖業的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中國制糖企業要想為了更好地“走出去”,還培育了一大批國際化經營人才和跨國領軍技術人才,形成了一批在國際資源配置中占主導地位的跨國領軍制糖企業?!幾运{艷華《中國糖業“走出去”的發展形勢與路徑探討》(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甘蔗種植的發展狀況。(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8世紀糖在西歐社會各階層中普遍傳播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談談當代中國制糖工業發展對我國其他經濟行業發展的啟示?!敬鸢浮浚?)歷史悠久,不斷發展;主要在南方大面積種植;種植技術不斷進步;商品化日益明顯,經濟效益不斷增加。(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健康醫療行業試題
- 2025年沈陽道路客貨運輸從業資格證b2考試題庫
- 零售業零售客戶服務試題
- 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含答案)
- 河北省張家口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屆陜西省咸陽市高三二模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農田有償租賃合同樣本
- 農業土地托管合同樣本
- 人工合同樣本
- 人教版九年級音樂上冊(五線譜)第5單元《場景》教學設計
- 反假貨幣《外幣美元》知識考試題庫(含答案)
- 重慶大轟炸優秀課件
- 專題01《水銀花開的夜晚》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 外貿客戶報價單中英文格式模板
- 中藥學中藥性味歸經功效歸納
- 專業技術人員職務聘任書
- GB/T 13911-1992金屬鍍覆和化學處理表示方法
- GB/T 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測定
- 【泉州南音傳承與發展研究(論文7200字)】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第五章 馬克思列寧主義在蘇聯的發展及曲折
- 現代漢語詞匯學精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