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張家口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1頁
河北省張家口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2頁
河北省張家口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3頁
河北省張家口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4頁
河北省張家口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省張家口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如果圣人為王,他的治道就叫做王道。照孟子和后來的儒家說,有兩種治道。一種是“王”道,另一種是“霸”道。它們是完全不同的種類。圣王的治道是通過道德指示和教育;霸主的治道是通過暴力的強迫。王道的作用在于德,霸道的作用在于力。在這一點上,孟子說:“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保ā睹献印す珜O丑上》)。后來的中國政治哲學家一貫堅持王霸的區別。用現代的政治術語來說,民主政治就是王道,因為它代表著人民的自由結合;而法西斯政治就是霸道,因為它的統治是靠恐怖和暴力。圣王的王道為人民的福利盡一切努力,這意味著他的國家一定要建立在殷實的經濟基礎上。由于中國經常占壓倒之勢的是土地問題,所以據孟子看來,王道最重要的經濟基礎在于平均分配土地,這是很自然的。他的理想的土地制度,就是以“井田”著稱的制度。按照這個制度,每平方里土地分成九個方塊,中央一塊叫做“公田”,周圍八塊是八家的私田,八家合種公田,自種私田。公田的產品交給政府,私田的產品各家自留(《孟子·媵文公上》)。孟子進一步描繪這個制度說,各家在其私田中五畝宅基的周圍,要種上桑樹,這樣,老年人就可以穿上絲綢了。各家還要養雞養豬,這樣,老年人就有肉吃了。這若做到了,則王道治下的每個人都可以“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這不過僅僅是王道之“始”,因為它僅只是人民獲得高度文化的經濟基礎。還要“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使人人受到一定的教育,懂得人倫的道理,只有這樣,王道才算完成。行這種王道,并不是與人性相反的事情,而恰恰是圣王發展他自己的“惻隱之心”的直接結果。孟子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保ā睹献印す珜O丑上》)在孟子思想中,“不忍人之心”與“惻隱之心”是一回事。我們已經知道,照儒家所說,仁,只不過是惻隱之心的發展;惻隱之心又只有通過愛的實際行動來發展;而愛的實際行動又只不過是“善推其所為”,也就是行忠恕之道。王道不是別的,只是圣王實行愛人、實行忠恕的結果。孟子對宣王所說的一切,沒有別的,就只是“善推其所為”,這正是行忠恕之道。在這里我們看出,孟子如何發展了孔子的思想??鬃雨U明忠恕之道時,還只限于應用到個人自我修養方面,而孟子則將其應用范圍推廣到治國的政治方面。在孔子那里,忠恕還只是“內圣”之道,經過孟子的擴展,忠恕又成為“外王”之道。(摘編自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第七章《儒家的理想主義派:孟子》)材料二:孟子的政治哲學與孔子的政治哲學有一個根本不同之處??鬃又v政治的中心學說是“政者,正也”,他的目的只要“正名”“正己”“正人”,以至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的政治。孟子生在孔子之后一百多年,受了楊墨兩家的影響(凡攻擊某派最力的人,便是受那派影響最大的人。孟子攻楊墨最力,其實他受楊墨影響最大。荀子攻擊辯者,其實他得辯者的影響很大。宋儒攻擊佛家,其實若沒有佛家,又哪有宋儒),故不但尊重個人,尊重百姓過于君主(這是老子、楊朱一派的影響。有這種無形的影響,故子的性善論遂趨于極端,遂成“萬物皆備于我”的個人主義);還要使百姓享受樂利(這是墨家的影響,孟子自不覺得)。孟子論政治,不用孔子的“正”字,卻用墨子的“利”字。但他又不肯公然用“利”字,故用“仁政”兩字。他對當時的君主說道:“你好色也不妨,好貨也不妨,好田獵也不妨,好游玩也不妨,好音樂也不妨。但是你好色時,須念國中有怨女曠夫;你好貨時,須念國中窮人的饑寒;你出去打獵,作樂游玩時,須念國中的百姓有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的痛苦。總而言之,你須要能善推其所為,你須要行仁政?!边@是孟子政治學說的中心點。這可不是孔子“正”字的政治哲學了。若用西方政治學的名詞,我們可說孔子的是“爸爸政策”(Paternalism);孟子的是“媽媽政策”(Maternalism)。爸爸政策要人正經規矩,要人有道德;媽媽政策要人快活安樂,要人享受幸福。故孟子所說如“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這一類“衣帛食肉”的政治,簡直是媽媽的政治。這是孔子、孟子不同之處(孔子有時也說富民,孟子有時也說格君心。但這都不是他們最注意的)。后人不知道這個區別代表一百多年儒家政治學說的進化,所以爸爸媽媽的分不清楚:一面說仁民愛物,一面又只知道正心誠意。這就是沒有歷史觀念的大害了。孟子的政治學說含有樂利主義的意味,這是萬無可諱的。但他同時又極力把義利兩字分得很嚴。他初見梁惠王,一開口便駁倒他的“利”字;他見宋牼,也勸他莫用“利”字來勸秦楚兩國停戰。細看這兩章,可見孟子所攻擊的“利”字只是自私自利的利。大概當時的君主官吏都是營私謀利的居多。他所主張的“仁義”,只是最大多數的最大樂利。所以孟子反對“利”的理由,還只是因為這種“利”究竟不是真利。(摘編自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第十篇《荀子以前的儒家》)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道與霸道是中國古代的兩種治國之道,它們分別采用德行和暴力作為治國的策略。B.孟子認為“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是因為實現王道還需要道德指示和教育。C.孟子的思想不僅來源于孔子,而且還有受到其他學派思想的影響,比如楊墨、佛家。D.孟子對君主的個人喜好沒有進行道德評價,而是希望君主從個人感受出發施行仁政。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孟子主張實行“井田制”,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土地問題,讓民眾免受階級壓迫。B.孟子認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君王只要用愛的實際行動去推廣,就能實現王道。C.胡適認為孟子在不知不覺中借用了墨家樂利的觀點,在使用時,對“利”又有區分。D.胡適認為,不能區分孔孟之間的不同,就不能準確分清“仁民愛物”和“正心誠意”。3.最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中孟子“樂利”觀點的一項是()A.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B.今之事君者曰:“我能為君辟土地、充府庫?!苯裰^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C.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D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4.馮友蘭和胡適在引用《孟子·梁惠王上》中“五畝之宅”的材料時,有何不同?5.馮友蘭和胡適二人都對孔子和孟子的政治哲學進行了分析,請結合材料談談二人觀點的異同。(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回眸王松他就這么站著,仰著頭,看著我,兩個胳膊垂得很直,肩膀端得很平。春天的風吹來,撩起他的頭發,把眼鏡也帶了一下。他戴的是黑色方框眼鏡,有些松。他抬手扶了一下鏡框,胳膊又垂下去。他每次來,都是這樣站著。有時,一邊仰頭注視著我,還會慢慢抬起右手,放到自己的左胸上。我想,他也許是在想象我當年那一刻的感覺。當時,我平靜地看著那顆子彈從行刑士兵端著的槍筒里鉆出來,然后徑直朝我飛過來,我甚至能看到它拖出的一溜耀眼的火光。就在聽到那沉悶的砰的一聲時,我意識到了,這顆子彈已經鉆進了我的胸膛。在它鉆進來的一瞬,我的心臟也轟的一下,好像猛的一熱,又一涼,我知道,它已經穿過我的身體,將我體內的一些血肉也一起帶走了。我感覺胸膛上像開了一扇窗,在涼風吹進來的同時,一股熱血也在朝外涌,我聽到自己的心臟如同瀑布一樣發出震耳的嗶嘩流淌聲……我想,他一定很想知道我在當時是怎樣的一種感覺。他想知道,是因為,他想講給他的學生聽。就在幾天前,他又帶著他的學生去了東北角的那片松林,那是我的墓地。是的,很多人來祭奠我,為我獻花。我知道,人們沒有忘記我。每年的清明節,他也會帶著學生來,讓每個人在我的墓上放一朵白色的小花。這一定是孩子們親手做的。我聽到,孩子們叫他崔老師。我站得很高。雕塑家為我設計的這個銅像,創意很棒,我很喜歡這個姿態,一只腳蹬著一塊巖石,左手扶著膝蓋,右手按著腰間的盒子槍,挺直上身,注視著遠方。就在昨天,崔老師又帶著一個學生來了。看上去十多歲,應該是新轉學過來的孩子,操著江西贛南的口音。以往也是這樣,每當有新的學生來這邊,崔老師就會帶著來這里。這孩子的眼睛很大,而且黑白分明,看上去很清澈。他慢慢走到我面前,仰起頭看了一陣,似乎在想什么,然后,回頭問崔老師,他,是英雄嗎?崔老師說,是,他是英雄,也是一位烈士,他叫崔筱齋。也許,崔老師這樣為孩子介紹我是對的。但我不是什么英雄,因為在那時,我身邊的戰友很多,他們和我一樣根本不考慮個人得失,甚至舍生忘死,把自己一切的一切都置之度外,在一次次的戰斗中,他們很多人就這樣默默地犧牲了,最后連名字也沒有留下……那是1929年秋天,我奉命到六安、霍山地區指導農民運動,然后和徐百川同志一起,參加了諸佛庵兵變和著名的六霍起義。后來,僅獨山境內,被追認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530多人,如果說英雄,又何止我一個人呢。到1931年春天,合肥北鄉一帶的農民運動已經如火如荼。為了顯示農民協會的巨大威力,肥北區委決定借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召開一次大規模的農民大會。那天早晨,雙河集和造甲店地區的農民協會會員1000多人,從四面八方涌向李老家雙土地廟會場。我在大會上做報告,給大家講了五一國際勞動節的來歷,同時號召大家發揚革命傳統,同土豪劣紳做不調和的斗爭。會后,我還帶領農民協會的會員進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從這開始,農民協會就要帶領會員有實際行動了。1932年春天,上級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于是決定,乘農民青黃不接、缺糧斷炊的季節,先開展春荒斗爭,然后在這次斗爭的基礎上舉行暴動。這個方案定下以后,又派張志一同志來合肥北鄉加強領導,當時張志一同志化名叫“李星三”。就在這年的4月7日,一場規模浩大的武裝暴動拉開了序幕。在這片大地上,數十面紅旗迎風招展,200多名赤衛隊員,500多名紅槍會員和1000多名農民協會的會員,手持步槍、紅纓槍、大刀和長矛,沖向雙河集的聯保辦事處和團防局。這就是合肥地區史稱的“雙河集暴動”。我身后就是“雙河集農民暴動紀念館”的展廳。里面不僅陳列著我們當年暴動時使用過的火槍和長矛一些遺物,還有一些當時的珍貴文件。這個展廳,崔老師帶著他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來過。每次來,已經不需要講解員,他自己就可以把當年的事一件一件講給孩子們聽。他的口才很好。其實口才好的人未必去刻意追求聲音的表現力,平靜的語氣,也許更有感染力。崔老師的語氣就很平緩,這樣,也就不知不覺地將聽的人帶到那悠遠的過去。這時,這個新轉學來的孩子從展廳里出來了,他走得很慢,一邊走,似乎在想什么事。來到我跟前,他忽然站住了。先圍著我的銅像轉了一遭,又用手摸著銅像的底座,看上面的文字??戳艘魂?,他忽然抬起頭,對崔老師說,我會唱一首歌。崔老師看看他,什么歌,你唱,我聽聽。這孩子就唱起來:“紅軍哥哥你慢些走,小心路上有石頭……”他的聲音很稚嫩,也很清脆,隨著春天的微風飄出很遠。我聽出來了,這孩子唱的是贛南地區的客家山歌。當年紅軍長征前后,這首歌在當地很流行。這個孩子是從贛州的于都縣轉來的。于都正是紅軍長征出發的地方,所以,他會唱這個山歌也并不奇怪。這時,我發現,孩子在微風里唱著,眼里已經閃出淚光。(選自《文藝報》2021年6月11日,有刪節)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詳寫“我”犧牲時的感受,是為了突出“我”的視死如歸,無所畏懼。B.“我”對自己銅像姿態很喜歡,意味著這個姿態能體現“我”的精神風貌。C.小說選取1929年“我”的革命活動,目的是引出像“我”這樣的英雄很多。D.崔老師能將學生們帶到悠遠的歷史中,主要因為“我”是革命活動的領導者。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標題語意雙關,既指崔老師師生對“我”的景仰,也指他們追憶先烈的革命活動。B.首段對“他”的動作描寫細膩,但是這些平常的動作隱含了對“我”的崇敬之情。C.崔老師是“我”的后輩,又是學生們的前輩,這一角色體現了革命精神的代代相傳。D.小說中“我”否定自己是英雄這一細節,突出了那一代人的價值追求和犧牲精神。8.小說重點寫新轉來的學生有何用意?請簡要分析。9.小說從雕像的視角敘述故事,這樣寫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進行賞析。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君諱平,字秉之,姓許氏。余嘗譜其世家,所謂“今泰州海陵縣主簿”者也。君既與兄元相友愛稱天下,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辨說,與其兄俱以智略為當世大人所器。寶元時,朝廷開方略之選,以招天下異能之士。而陜西大帥范文正公、鄭文肅公爭以君所為書以薦。于是得召試為太廟齋郎,已而選泰州海陵縣主簿。貴人多薦君有大才,可試以事,不宜棄之州縣。君亦??蛔栽S,欲有所為,然終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士固有離世異俗,獨行其意,罵譏、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無眾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齟齬固宜。若夫智謀功名之士窺時俯仰以赴勢物之會而輒不遇者,乃亦不可勝數。辯足以移萬物,而窮于用說之時;謀足以奪三軍,而辱于右武之國。此又何說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悔者,其知之矣!(選自王安石《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有刪改)材料二:夫南越之修簳①,鏃②以百煉之精金,羽以秋鶚之勁翮,加強駑之上而彍③之千步之外,雖有犀兕④之捍,無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之利器,而決勝覿⑤武之所寶也。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撲,則無以異于朽槁之梃。是知雖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銖量其能而審處之,使大者小者、長者短者、強者弱者無不適其任者焉。如是,則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奮其所知以效小事,況其賢能智力卓犖者乎?嗚呼!后之在位者,蓋未嘗求其說而試之以實也,而坐曰天下果無材,亦未之思而已矣?;蛟唬汗胖擞诓挠幸越逃删椭?,而子獨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則能復先王之法度。能復先王之法度,則天下之小事無不如先王時矣,此吾所以獨言求而用之之道也。(選自王安石《材論》,有刪改)[注]①簳:小竹,可以做箭桿。②鏃:箭頭。③彍:拉滿弓弩。④兕:獸名,獨角犀牛。一說雌性犀牛。⑤覿:顯示。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若夫A智謀功名之士B窺時C俯仰D以赴勢E物之會F而輒不遇者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愛,指喜愛,與《齊桓晉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為愛”中的“愛”詞義相同。B.事,指事情,與《答司馬諫議書》“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中第一個“事”的詞義不相同。C.智力,指智慧和力量,與《六國論》中“可謂智力孤?!钡摹爸橇Α痹~義相同。D.所以,指“……的原因”,與《師說》中“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的“所以”詞義不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許平年少即展露才華,得到了諸多貴人的欣賞和舉薦,他也躊躇滿志,渴望一展宏圖。B.王安石以離俗獨行之士和趨勢窺利之士的不得志,來襯托許平的不得志,情調慷慨悲壯。C.《材論》運用駁論,表達王安石對“天下無材”這一觀點的不認同,態度鮮明。D.《材論》針對性強,類比史實,妙用對比,邏輯嚴密,說服力強。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善辨說,與其兄俱以智略為當世大人所器。(2)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撲,則無以異于朽槁之梃。14.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說人才需要人主“陶冶而成之者”,結合材料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二)古代詩詞閱讀賣(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小題。愁①杜甫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盤渦鷺浴②底心性?獨樹花發自分明!十年戎馬暗萬國,異域賓客老孤城。渭水秦山得見否?人今罷病虎縱橫!【注】①此詩與《登高》同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②盤渦鷺浴,描繪的是白鷺在漩渦中洗浴的景象。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運用擬人手法,描寫春草日生,喚起無邊愁緒,巫峽江水泠泠流淌,不近人情。B.頸聯寫十年戰亂使天下陷入黑暗動蕩,而自己客居異鄉,年邁孤獨,可能終老于此。C.尾聯表達了詩人因深陷戰亂、疲困多病而思念長安親友的哀傷和身老難歸的無奈。D.本詩語言含蓄蘊藉,用詞精妙,運用飽含情感的意象,營造了一種沉郁悲涼的意境。16.本詩以“愁”為題,點明情感主旨,請賞析頷聯是如何表現詩人之“愁”的。(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詠而歸(2)王安石認為只有拒絕正確批評才叫拒諫,他在《答司馬諫議書》》中指出“_______,_______”根本算不上拒諫。(3)《阿房宮賦》中“_______,_______?”兩句,用疑問語氣指出了秦朝在財富搜刮與揮霍上的反差行為。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6小題,20分)(一)課內基礎知識Ⅰ(本題共3小題,9分)18.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用法及含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①以吾一日長乎爾②加之以師旅③宗廟之事,如會同④如其禮樂,以俟君子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9.下列對課文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毋吾以也:因為率爾:急遽不加思考的樣子會同:諸侯朝見天子三子者之撰:才能B.牛羊何擇:區別有復于王者:稟報挾泰山以超北海:用胳肢窩夾著權然后知輕重:稱量C.蒞中國:統治恒產:不變的財產放辟邪侈:逃避救死而恐不贍:足隱其無罪:痛惜D.春服既成:穿定衣服端章甫:古代的一種禮帽以王為愛:吝嗇誠有百姓:確實2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①冀君實或見恕也②今君實所以見教者B.①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②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C.①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②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D①今君實所以見教者②故今具道所以(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盎ノ摹?,就是詞異而義同:你說明我,我訓釋你。雙音詞中“互文”現象很常見,這是()漢語形聲文字的特性。我們必須把兩個近義詞中的重疊義項拴在一起,()能將語詞的含義固定住,彰顯出來?;ノ淖鳛橐环N修辭,在古詩文中也很常見,指上下兩句(一句或短語的前后兩部分),上句或下句(一句或短語的前部分或后部分)隱含著下句或上句(一句或短語的下部分或上部分)里出現的詞語,使上下句(一句或短語)中所用的詞相互補充、相互滲透。(),互文的特點是通過上下句(一句或短語的前后兩部分)表意相互呼應、相互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的語義內容。比如“煙籠寒水月籠沙”,()將其理解為“煙霧籠罩寒水,月光籠罩沙”就錯了,因為“煙籠”和“月籠”、“寒水”和“沙”互相補充,正確的解釋應是“煙霧和月光籠罩著寒水和沙”。21.下列句子中“通過”與文中加點的“通過”,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路太窄導致汽車不能通過。 B.該提案以多數票獲得通過。C.他順利通過了學業水平考試。 D.通過老藝人收集民間故事。2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因為就因此與其 B.緣于就于是如果C.因為才因此如果 D.緣于才于是與其23.請參考并根據畫波浪線部分解釋互文現象的方法,任選下面一個成語并解說其互文現象。南征北戰神出鬼沒名韁利鎖游山玩水四、寫作(60分)24.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寫作。魏征敢于犯言直諫,王安石不避眾議洶洶,杜牧勇于借古諷今。第八單元課本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古人面對國家社會時的理性思考,并讓我們感受到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古代士人的擔當與理想思考,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結合本單元課本內容,并聯系當下青年人的實際,寫一篇以“青年人的責任與擔當”為主題的議論文,理性闡述你的觀點。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符合文體特征;不套作,不抄襲,不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北省張家口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如果圣人為王,他的治道就叫做王道。照孟子和后來的儒家說,有兩種治道。一種是“王”道,另一種是“霸”道。它們是完全不同的種類。圣王的治道是通過道德指示和教育;霸主的治道是通過暴力的強迫。王道的作用在于德,霸道的作用在于力。在這一點上,孟子說:“以力假仁者霸?!缘滦腥收咄?。……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孫丑上》)。后來的中國政治哲學家一貫堅持王霸的區別。用現代的政治術語來說,民主政治就是王道,因為它代表著人民的自由結合;而法西斯政治就是霸道,因為它的統治是靠恐怖和暴力。圣王的王道為人民的福利盡一切努力,這意味著他的國家一定要建立在殷實的經濟基礎上。由于中國經常占壓倒之勢的是土地問題,所以據孟子看來,王道最重要的經濟基礎在于平均分配土地,這是很自然的。他的理想的土地制度,就是以“井田”著稱的制度。按照這個制度,每平方里土地分成九個方塊,中央一塊叫做“公田”,周圍八塊是八家的私田,八家合種公田,自種私田。公田的產品交給政府,私田的產品各家自留(《孟子·媵文公上》)。孟子進一步描繪這個制度說,各家在其私田中五畝宅基的周圍,要種上桑樹,這樣,老年人就可以穿上絲綢了。各家還要養雞養豬,這樣,老年人就有肉吃了。這若做到了,則王道治下的每個人都可以“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這不過僅僅是王道之“始”,因為它僅只是人民獲得高度文化的經濟基礎。還要“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使人人受到一定的教育,懂得人倫的道理,只有這樣,王道才算完成。行這種王道,并不是與人性相反的事情,而恰恰是圣王發展他自己的“惻隱之心”的直接結果。孟子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保ā睹献印す珜O丑上》)在孟子思想中,“不忍人之心”與“惻隱之心”是一回事。我們已經知道,照儒家所說,仁,只不過是惻隱之心的發展;惻隱之心又只有通過愛的實際行動來發展;而愛的實際行動又只不過是“善推其所為”,也就是行忠恕之道。王道不是別的,只是圣王實行愛人、實行忠恕的結果。孟子對宣王所說的一切,沒有別的,就只是“善推其所為”,這正是行忠恕之道。在這里我們看出,孟子如何發展了孔子的思想??鬃雨U明忠恕之道時,還只限于應用到個人自我修養方面,而孟子則將其應用范圍推廣到治國的政治方面。在孔子那里,忠恕還只是“內圣”之道,經過孟子的擴展,忠恕又成為“外王”之道。(摘編自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第七章《儒家的理想主義派:孟子》)材料二:孟子的政治哲學與孔子的政治哲學有一個根本不同之處??鬃又v政治的中心學說是“政者,正也”,他的目的只要“正名”“正己”“正人”,以至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的政治。孟子生在孔子之后一百多年,受了楊墨兩家的影響(凡攻擊某派最力的人,便是受那派影響最大的人。孟子攻楊墨最力,其實他受楊墨影響最大。荀子攻擊辯者,其實他得辯者的影響很大。宋儒攻擊佛家,其實若沒有佛家,又哪有宋儒),故不但尊重個人,尊重百姓過于君主(這是老子、楊朱一派的影響。有這種無形的影響,故子的性善論遂趨于極端,遂成“萬物皆備于我”的個人主義);還要使百姓享受樂利(這是墨家的影響,孟子自不覺得)。孟子論政治,不用孔子的“正”字,卻用墨子的“利”字。但他又不肯公然用“利”字,故用“仁政”兩字。他對當時的君主說道:“你好色也不妨,好貨也不妨,好田獵也不妨,好游玩也不妨,好音樂也不妨。但是你好色時,須念國中有怨女曠夫;你好貨時,須念國中窮人的饑寒;你出去打獵,作樂游玩時,須念國中的百姓有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的痛苦??偠灾?,你須要能善推其所為,你須要行仁政?!边@是孟子政治學說的中心點。這可不是孔子“正”字的政治哲學了。若用西方政治學的名詞,我們可說孔子的是“爸爸政策”(Paternalism);孟子的是“媽媽政策”(Maternalism)。爸爸政策要人正經規矩,要人有道德;媽媽政策要人快活安樂,要人享受幸福。故孟子所說如“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這一類“衣帛食肉”的政治,簡直是媽媽的政治。這是孔子、孟子不同之處(孔子有時也說富民,孟子有時也說格君心。但這都不是他們最注意的)。后人不知道這個區別代表一百多年儒家政治學說的進化,所以爸爸媽媽的分不清楚:一面說仁民愛物,一面又只知道正心誠意。這就是沒有歷史觀念的大害了。孟子的政治學說含有樂利主義的意味,這是萬無可諱的。但他同時又極力把義利兩字分得很嚴。他初見梁惠王,一開口便駁倒他的“利”字;他見宋牼,也勸他莫用“利”字來勸秦楚兩國停戰。細看這兩章,可見孟子所攻擊的“利”字只是自私自利的利。大概當時的君主官吏都是營私謀利的居多。他所主張的“仁義”,只是最大多數的最大樂利。所以孟子反對“利”的理由,還只是因為這種“利”究竟不是真利。(摘編自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第十篇《荀子以前的儒家》)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道與霸道是中國古代的兩種治國之道,它們分別采用德行和暴力作為治國的策略。B.孟子認為“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是因為實現王道還需要道德指示和教育。C.孟子的思想不僅來源于孔子,而且還有受到其他學派思想的影響,比如楊墨、佛家。D.孟子對君主的個人喜好沒有進行道德評價,而是希望君主從個人感受出發施行仁政。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孟子主張實行“井田制”,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土地問題,讓民眾免受階級壓迫。B.孟子認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君王只要用愛的實際行動去推廣,就能實現王道。C.胡適認為孟子在不知不覺中借用了墨家樂利的觀點,在使用時,對“利”又有區分。D.胡適認為,不能區分孔孟之間的不同,就不能準確分清“仁民愛物”和“正心誠意”。3.最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中孟子“樂利”觀點的一項是()A.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B.今之事君者曰:“我能為君辟土地、充府庫?!苯裰^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C.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D.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4.馮友蘭和胡適在引用《孟子·梁惠王上》中“五畝之宅”的材料時,有何不同?5.馮友蘭和胡適二人都對孔子和孟子的政治哲學進行了分析,請結合材料談談二人觀點的異同?!敬鸢浮?.C2.A3.D4.(1)馮文是間接引用,旨在提出讓百姓提高經濟水平的方法。(2)胡文是直接引用,旨在說明媽媽政治的效果。5.同:都認為孔子“仁”的思想對孟子產生影響;都是從發展的角度分析孔子和孟子政治理想的之間關系。異:馮文是從對象的角度來分析,認為孔子強調個人自我修養,孟子強調對國家的治理;胡文是從結果的角度分析,認為一個是強調正經規矩,一個強調快活安樂。【解析】【導語】這篇閱讀文章通過引用馮友蘭和胡適的觀點,分析了孟子與孔子政治哲學的異同。材料一側重于描述孟子如何擴展孔子的忠恕之道,將其應用于治國的實踐,強調王道的德服人和經濟基礎。材料二則指出孟子的樂利主義傾向,受其他學派如楊墨思想的影響,以及他與孔子“正”字哲學的不同。文章展示了儒學內部思想的發展和分化,為讀者提供了理解儒家政治思想變遷的視角?!?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而且還有受到其他學派思想的影響,比如楊墨、佛家”錯誤,根據原文“孟子生在孔子之后一百多年,受了楊墨兩家的影響”“宋儒攻擊佛家,其實若沒有佛家,又哪有宋儒”可知,“佛家”在文中只是一個類比,“荀子攻擊辯者”和“宋儒攻擊佛家”都是胡適用來說明某種思想影響原則的例子,而非實際指出孟子受到了佛家的影響。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讓民眾免受階級壓迫”錯誤,原文“圣王的王道為人民的福利盡一切努力……王道最重要的經濟基礎在于平均分配土地,這是很自然的”中,“井田制”的目的是在平均土地的基礎上解決經濟問題,“讓民眾免受階級壓迫”沒有來由。故選A。【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D.“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意思是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廣到禽獸身上,而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好處,這是為什么呢?由其中的“恩”可知,強調推行仁政,與“樂利”無關。故選D。【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重要材料作用進行比較分析的能力。(1)材料一種,馮友蘭論述“孟子進一步描繪這個制度說,各家在其私田中五畝宅基的周圍,要種上桑樹……則王道治下的每個人都可以‘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對應的正式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原文“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由此可見,馮文是間接引用。而結合后文承上啟下的過渡句“這不過僅僅是王道之‘始’,因為它僅只是人民獲得高度文化的經濟基礎”可知,作者在這里引用,是旨在提出讓百姓提高經濟水平的方法。(2)根據原文“故孟子所說如‘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這一類‘衣帛食肉’的政治,簡直是媽媽的政治”可知,胡文是直接引用,旨在說明媽媽政治的效果?!?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觀點進行比較、分析的能力。相同點:兩人都認為孔子“仁”的思想對孟子產生影響。馮友蘭提到“在孟子思想中,‘不忍人之心’與‘惻隱之心’是一回事。我們已經知道,照儒家所說,仁,只不過是惻隱之心的發展”;胡適也提到孟子的政治學說雖與孔子不同,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受孔子影響之處。根據材料一原文“在這里我們看出,孟子如何發展了孔子的思想??鬃雨U明忠恕之道時,還只限于應用到個人自我修養方面,而孟子則將其應用范圍推廣到治國的政治方面”和材料二原文“孔子講政治的中心學說是‘政者,正也’……孟子生在孔子之后一百多年,受了楊墨兩家的影響……故不但尊重個人,尊重百姓過于君主”可看出,兩者都是從發展的角度分析孔子和孟子政治理想的之間關系。不同點:材料一“孔子闡明忠恕之道時,還只限于應用到個人自我修養方面,而孟子則將其應用范圍推廣到治國的政治方面”“在孔子那里,忠恕還只是‘內圣’之道,經過孟子的擴展,忠恕又成為‘外王’之道”,明確提出了孔子的忠恕之道的對象是個人,而孟子與之不同,重點在于國家治理。由此可知,馮文是從對象的角度來分析,認為孔子強調個人自我修養,孟子強調對國家的治理。材料二“若用西方政治學的名詞,我們可說孔子的是‘爸爸政策’(Patemalism);孟子的是‘媽媽政策’(Matemalism)。爸爸政策要人正經規矩,要人有道德;媽媽政策要人快活安樂,要人享受幸?!泵鞔_提出了孔孟之間的不同,而對于這不同,作者是從“要人……”的結果來闡述的。可見,胡文是從結果的角度分析,認為一個是強調正經規矩,一個強調快活安樂。(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仨跛伤瓦@么站著,仰著頭,看著我,兩個胳膊垂得很直,肩膀端得很平。春天的風吹來,撩起他的頭發,把眼鏡也帶了一下。他戴的是黑色方框眼鏡,有些松。他抬手扶了一下鏡框,胳膊又垂下去。他每次來,都是這樣站著。有時,一邊仰頭注視著我,還會慢慢抬起右手,放到自己的左胸上。我想,他也許是在想象我當年那一刻的感覺。當時,我平靜地看著那顆子彈從行刑士兵端著的槍筒里鉆出來,然后徑直朝我飛過來,我甚至能看到它拖出的一溜耀眼的火光。就在聽到那沉悶的砰的一聲時,我意識到了,這顆子彈已經鉆進了我的胸膛。在它鉆進來的一瞬,我的心臟也轟的一下,好像猛的一熱,又一涼,我知道,它已經穿過我的身體,將我體內的一些血肉也一起帶走了。我感覺胸膛上像開了一扇窗,在涼風吹進來的同時,一股熱血也在朝外涌,我聽到自己的心臟如同瀑布一樣發出震耳的嗶嘩流淌聲……我想,他一定很想知道我在當時是怎樣的一種感覺。他想知道,是因為,他想講給他的學生聽。就在幾天前,他又帶著他的學生去了東北角的那片松林,那是我的墓地。是的,很多人來祭奠我,為我獻花。我知道,人們沒有忘記我。每年的清明節,他也會帶著學生來,讓每個人在我的墓上放一朵白色的小花。這一定是孩子們親手做的。我聽到,孩子們叫他崔老師。我站得很高。雕塑家為我設計的這個銅像,創意很棒,我很喜歡這個姿態,一只腳蹬著一塊巖石,左手扶著膝蓋,右手按著腰間的盒子槍,挺直上身,注視著遠方。就在昨天,崔老師又帶著一個學生來了。看上去十多歲,應該是新轉學過來的孩子,操著江西贛南的口音。以往也是這樣,每當有新的學生來這邊,崔老師就會帶著來這里。這孩子的眼睛很大,而且黑白分明,看上去很清澈。他慢慢走到我面前,仰起頭看了一陣,似乎在想什么,然后,回頭問崔老師,他,是英雄嗎?崔老師說,是,他是英雄,也是一位烈士,他叫崔筱齋。也許,崔老師這樣為孩子介紹我是對的。但我不是什么英雄,因為在那時,我身邊的戰友很多,他們和我一樣根本不考慮個人得失,甚至舍生忘死,把自己一切的一切都置之度外,在一次次的戰斗中,他們很多人就這樣默默地犧牲了,最后連名字也沒有留下……那是1929年秋天,我奉命到六安、霍山地區指導農民運動,然后和徐百川同志一起,參加了諸佛庵兵變和著名的六霍起義。后來,僅獨山境內,被追認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530多人,如果說英雄,又何止我一個人呢。到1931年春天,合肥北鄉一帶的農民運動已經如火如荼。為了顯示農民協會的巨大威力,肥北區委決定借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召開一次大規模的農民大會。那天早晨,雙河集和造甲店地區的農民協會會員1000多人,從四面八方涌向李老家雙土地廟會場。我在大會上做報告,給大家講了五一國際勞動節的來歷,同時號召大家發揚革命傳統,同土豪劣紳做不調和的斗爭。會后,我還帶領農民協會的會員進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從這開始,農民協會就要帶領會員有實際行動了。1932年春天,上級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于是決定,乘農民青黃不接、缺糧斷炊的季節,先開展春荒斗爭,然后在這次斗爭的基礎上舉行暴動。這個方案定下以后,又派張志一同志來合肥北鄉加強領導,當時張志一同志化名叫“李星三”。就在這年的4月7日,一場規模浩大的武裝暴動拉開了序幕。在這片大地上,數十面紅旗迎風招展,200多名赤衛隊員,500多名紅槍會員和1000多名農民協會的會員,手持步槍、紅纓槍、大刀和長矛,沖向雙河集的聯保辦事處和團防局。這就是合肥地區史稱的“雙河集暴動”。我身后就是“雙河集農民暴動紀念館”的展廳。里面不僅陳列著我們當年暴動時使用過的火槍和長矛一些遺物,還有一些當時的珍貴文件。這個展廳,崔老師帶著他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來過。每次來,已經不需要講解員,他自己就可以把當年的事一件一件講給孩子們聽。他的口才很好。其實口才好的人未必去刻意追求聲音的表現力,平靜的語氣,也許更有感染力。崔老師的語氣就很平緩,這樣,也就不知不覺地將聽的人帶到那悠遠的過去。這時,這個新轉學來的孩子從展廳里出來了,他走得很慢,一邊走,似乎在想什么事。來到我跟前,他忽然站住了。先圍著我的銅像轉了一遭,又用手摸著銅像的底座,看上面的文字。看了一陣,他忽然抬起頭,對崔老師說,我會唱一首歌。崔老師看看他,什么歌,你唱,我聽聽。這孩子就唱起來:“紅軍哥哥你慢些走,小心路上有石頭……”他的聲音很稚嫩,也很清脆,隨著春天的微風飄出很遠。我聽出來了,這孩子唱的是贛南地區的客家山歌。當年紅軍長征前后,這首歌在當地很流行。這個孩子是從贛州的于都縣轉來的。于都正是紅軍長征出發的地方,所以,他會唱這個山歌也并不奇怪。這時,我發現,孩子在微風里唱著,眼里已經閃出淚光。(選自《文藝報》2021年6月11日,有刪節)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詳寫“我”犧牲時的感受,是為了突出“我”的視死如歸,無所畏懼。B.“我”對自己銅像姿態很喜歡,意味著這個姿態能體現“我”的精神風貌。C.小說選取1929年“我”的革命活動,目的是引出像“我”這樣的英雄很多。D.崔老師能將學生們帶到悠遠的歷史中,主要因為“我”是革命活動的領導者。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標題語意雙關,既指崔老師師生對“我”的景仰,也指他們追憶先烈的革命活動。B.首段對“他”的動作描寫細膩,但是這些平常的動作隱含了對“我”的崇敬之情。C.崔老師是“我”的后輩,又是學生們的前輩,這一角色體現了革命精神的代代相傳。D.小說中“我”否定自己是英雄這一細節,突出了那一代人的價值追求和犧牲精神。8.小說重點寫新轉來的學生有何用意?請簡要分析。9.小說從雕像的視角敘述故事,這樣寫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進行賞析?!敬鸢浮?.D7.A8.①這個學生是學生群體中的一個代表,他身上的特點就能代表當下學生的精神風貌。②他來自革命老區,承繼紅色基因,能主動唱紅歌,表明紅色精神在青年身上的延續。9.①提供全面的視角,便于詳細地交待烈士犧牲的經過和革命斗爭的艱苦歷程。②歷史與現實交織,虛實結合,便于揭示革命先烈犧牲的價值和意義,表現革命精神的深遠影響和代際傳承。③英雄的自我敘述,增強了歷史事件的真實性,使小說更具感染力。【解析】【導語】這篇小說以革命烈士銅像的視角展開敘述,巧妙融合歷史與現實。通過崔老師帶領學生祭奠的場景,展現了革命精神的代代傳承。作品藝術特色鮮明:1.視角獨特,以銅像為敘述者,賦予歷史以生命;2.細節描寫生動,如犧牲時的感受、銅像姿態等;3.時空交錯,將歷史事件與現實緬懷自然銜接;4.情感真摯,通過師生互動和新轉學生的反應,體現對先烈的崇敬。小說成功塑造了革命烈士群像,謳歌了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主要因為‘我’是革命活動的領導者”錯。原文說“我奉命到六安、霍山地區……”“這個方案定下以后,又派張志一同志來合肥北鄉加強領導”,說明“我”并不是領導者。故選D。【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A.“對‘我’的景仰”錯。本文標題《回眸》語義雙關,“對‘我’的景仰”與標題《回眸》沒有必然聯系。事實上,《回眸》語義雙關體現在:既指崔老師師生對革命歷史的追溯和對先烈的深切緬懷,也指“我”回憶自己的革命活動。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①新轉來的學生是眾多學生中的個體,作者通過對他的描寫來以小見大,反映整個學生群體的特點。他對英烈事跡的好奇與追問,如詢問“他,是英雄嗎”,以及認真觀看展廳、圍著銅像打轉、讀底座文字等行為,展現出當下學生對革命歷史的關注與探索精神,體現出他們積極求知、渴望了解先輩事跡的精神風貌,讓讀者看到年輕一代對歷史的尊重和對英雄的敬仰之情并未缺失。②這個學生來自革命老區贛南,那里是有著深厚紅色文化底蘊的地方,他承繼著紅色基因。他能主動唱起贛南地區的客家山歌,如“紅軍哥哥你慢些走,小心路上有石頭……”,且在唱歌時眼里閃著淚光,這表明紅色精神在新一代青年身上得到了延續?!?題詳解】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小說敘述人稱的作用的能力。①小說從雕像的視角敘述故事,為我們提供全面的視角,因為烈士已經死去,按照常理,不能夠向我們敘述犧牲的經過,從雕像的視角敘述,便于詳細地交待烈士犧牲的經過和革命斗爭的艱苦歷程。②“我”已死去,成為歷史,但世上還有更多的人崇拜我,革命精神代代相傳,從雕像的視角敘述故事,巧妙地將歷史與現實相互交織,有實有虛,虛實結合,便于揭示革命先烈犧牲的價值和意義,從而表現革命精神的深遠影響和代際傳承的主題。③從雕像的視角敘述故事,全文以英雄的口吻自我敘述故事,使歷史事件聽起來更加真實,增強了歷史事件的真實性,使小說更具感染力親和力,讀來栩栩如生,引人入勝。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君諱平,字秉之,姓許氏。余嘗譜其世家,所謂“今泰州海陵縣主簿”者也。君既與兄元相友愛稱天下,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辨說,與其兄俱以智略為當世大人所器。寶元時,朝廷開方略之選,以招天下異能之士。而陜西大帥范文正公、鄭文肅公爭以君所為書以薦。于是得召試為太廟齋郎,已而選泰州海陵縣主簿。貴人多薦君有大才,可試以事,不宜棄之州縣。君亦??蛔栽S,欲有所為,然終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士固有離世異俗,獨行其意,罵譏、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無眾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齟齬固宜。若夫智謀功名之士窺時俯仰以赴勢物之會而輒不遇者,乃亦不可勝數。辯足以移萬物,而窮于用說之時;謀足以奪三軍,而辱于右武之國。此又何說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悔者,其知之矣!(選自王安石《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有刪改)材料二:夫南越之修簳①,鏃②以百煉之精金,羽以秋鶚之勁翮,加強駑之上而彍③之千步之外,雖有犀兕④之捍,無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之利器,而決勝覿⑤武之所寶也。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撲,則無以異于朽槁之梃。是知雖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銖量其能而審處之,使大者小者、長者短者、強者弱者無不適其任者焉。如是,則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奮其所知以效小事,況其賢能智力卓犖者乎?嗚呼!后之在位者,蓋未嘗求其說而試之以實也,而坐曰天下果無材,亦未之思而已矣?;蛟唬汗胖擞诓挠幸越逃删椭?,而子獨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則能復先王之法度。能復先王之法度,則天下之小事無不如先王時矣,此吾所以獨言求而用之之道也。(選自王安石《材論》,有刪改)[注]①簳:小竹,可以做箭桿。②鏃:箭頭。③彍:拉滿弓弩。④兕:獸名,獨角犀牛。一說雌性犀牛。⑤覿:顯示。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若夫A智謀功名之士B窺時C俯仰D以赴勢E物之會F而輒不遇者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愛,指喜愛,與《齊桓晉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為愛”中的“愛”詞義相同。B.事,指事情,與《答司馬諫議書》“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中第一個“事”的詞義不相同。C.智力,指智慧和力量,與《六國論》中“可謂智力孤?!钡摹爸橇Α痹~義相同。D.所以,指“……的原因”,與《師說》中“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的“所以”詞義不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許平年少即展露才華,得到了諸多貴人的欣賞和舉薦,他也躊躇滿志,渴望一展宏圖。B.王安石以離俗獨行之士和趨勢窺利之士的不得志,來襯托許平的不得志,情調慷慨悲壯。C.《材論》運用駁論,表達王安石對“天下無材”這一觀點的不認同,態度鮮明。D.《材論》針對性強,類比史實,妙用對比,邏輯嚴密,說服力強。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善辨說,與其兄俱以智略為當世大人所器。(2)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撲,則無以異于朽槁之梃。14.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說人才需要人主“陶冶而成之者”,結合材料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敬鸢浮?0.BDF11.A12.B13.(1)(他)擅長辯論,與他的哥哥都憑借智慧謀略而被當世地位尊貴的人器重。(2)但是不懂得它所適宜的用法,而拿它來擊打,那它就和一根枯爛的棍棒沒有區別了。14.①選拔人才;②人盡其用,為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解析】【導語】這篇文言閱讀由王安石的《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與《材論》兩則材料構成。材料一敘許平生,才華橫溢卻未得施展,透露出作者對人才埋沒的感慨。材料二以比喻類比,強調人才需得其用,否則難展價值,反映王安石對人才選拔任用的深思。兩文共顯王安石對人才問題的關注,既有個體悲憫,又有國家用人之道的理性分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句意:至于那些富有機智謀略、追求功名利祿的讀書人,企圖利用時世的變化去營求權勢和物利,卻往往不能得志的?!叭舴蛑侵\功名之士”作句子的主語,因內容較長,其后B處應斷開以表強調;“以”為連詞,表目的,一般位于句首,其前D處斷開;“而”為連詞,表轉折,一般位于句首,其前F處斷開。故選BDF?!?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詞義相同”錯誤。友愛/吝惜,舍不得。句意:先生不但與兄長許元相互友愛而被天下人稱贊。/百姓都認為大王吝嗇。B.正確。事情/動詞,辦、做。句意:可以用事情考驗他。/如果說我現在什么事都不該做。C.正確。句意:何況那些才能、智慧和力量卓越出眾的人呢?/可以說才智極高,處境卻孤立危險。D.正確?!脑?用來……的。句意:這就是我只說要尋求人才并加以使用的原因。/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情調慷慨悲壯”錯誤。材料一表達了王安石對許平的同情,也為他的不得志而憤懣,情感可謂慷慨悲涼,無“壯”的意味。故選B。【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憑借;“大人”,地位尊貴的人;“為……所……”,表被動,譯為“被”。(2)“敲撲”,擊打;“梃”,直的竹棒或木棒;“則無以異于朽槁之梃”,狀語后置,正常語序為“則于朽槁之梃無以異”?!?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①由材料二第一段“蓋未嘗求其說而試之以實也”,可見人主需要認真選拔人才;②由材料二第二段“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獨言其求而用之者”,可見還要人盡其用,為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參考譯文材料一:先生名平,字秉之,姓許。我曾經編過他的家譜,他就是家譜上邊所說的“現在任泰州海陵縣的主簿”。先生不但與兄長許元相互友愛而被天下人稱贊,而且從少年時就卓越出眾,不可拘系。(他)擅長辯論,與他的哥哥都憑借智慧謀略而被當世地位尊貴的人器重。仁宗寶元年間,朝廷開設方略科,來招納天下具有特異才能的人。當時陜西大帥范文正公、鄭文肅公爭相寫信來推薦先生。因此他被征召進京應試,結果被任命為太廟齋郎,不久被選派做泰州海陵縣主簿。朝中顯貴之人多薦舉先生能擔當重任,可以用事情考驗他,不應該把他放置在州、縣(做一般官吏)。許君也曾經情緒激昂,自信自夸,想有一番作為,但終究沒能得到一次顯示自己智慧能力的機會就死去了。唉,真令人哀傷啊!讀書人當中本來就有那種遠離塵世、與世俗不合,一味按自己的意圖行事的人,即使受到謾罵非議、嘲笑侮辱、困窘屈辱都不后悔。他們都沒有一般人那種對名利的營求之心,而對后世有所期望,因此他們的不合時宜也是應該的。至于那些有智慧謀略、追求功名利祿的讀書人,企圖利用時世的變化,去營求權勢和物利,卻往往不能得志的,也是難以數計的。然而,辯才足以改變一切事物卻在重用游說的時代窮盡,智謀足以奪取三軍的統帥卻在崇尚武力的國家遭受屈辱。這種情況又怎么解釋呢?唉!那些對后世有所期待(遭受困厄)卻不后悔的人,大概知道其中的原因吧!材料二:南越地區有一種長長的竹子,(把它削成箭桿,)用千錘百煉的優質金屬給它安上箭頭,用秋天鶚鳥翅膀上強有力的羽毛給它安上箭羽,再把箭安放在強勁的弓弩上,拉滿弓弩射到千步以外的地方,即使是穿著用犀牛皮作皮質袖套的人,也沒有不被立即射穿而死去的,這種箭是天下銳利的武器,是在決勝中顯示武力的一種寶貴東西。但是不懂得它所適宜的用法,而拿它來擊打,那它就和一根枯爛的棍棒沒有區別了。由此可知,即使得到了天下奇偉杰出的人才,可是使用的方法不恰當,那結果也會像這樣。古代君主懂得這個道理,于是精心衡量一個人的才能并慎重地安排他們的工作,使具備大的、小的、長的、短的、強的、弱的才能的人,沒有哪一個和他們的工作不相稱。這樣做,即使比較愚昧、見識比較淺薄的人,也都能發揮他們的才智去做一些小事,何況那些才能、智慧和力量卓越出眾的人呢?唉!后來處于上層地位的人,大概是不曾了解有才之士的主張并把它放到實際工作中加以試驗,無故就說天下果真沒有有才能的人,這也不過是沒有思考罷了。有人說:古人對于人才是采用教育方法來成就他們,而你只講尋求人才并加以使用,這是為什么呢?我的回答是:(這是因為,)天下法令制度未建立以前,就一定要先求得天下的人才加以使用;如果能任用天下的人才,就能恢復先王的法令制度。能恢復先王的法令制度,那天下就連小事也沒有和先王時代不一樣的了,這就是我只說要尋求人才并加以使用的原因。(二)古代詩詞閱讀賣(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小題。愁①杜甫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盤渦鷺浴②底心性?獨樹花發自分明!十年戎馬暗萬國,異域賓客老孤城。渭水秦山得見否?人今罷病虎縱橫!【注】①此詩與《登高》同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②盤渦鷺浴,描繪的是白鷺在漩渦中洗浴的景象。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運用擬人手法,描寫春草日生,喚起無邊愁緒,巫峽江水泠泠流淌,不近人情。B.頸聯寫十年戰亂使天下陷入黑暗動蕩,而自己客居異鄉,年邁孤獨,可能終老于此。C.尾聯表達了詩人因深陷戰亂、疲困多病而思念長安親友的哀傷和身老難歸的無奈。D.本詩語言含蓄蘊藉,用詞精妙,運用飽含情感的意象,營造了一種沉郁悲涼的意境。16.本詩以“愁”為題,點明情感主旨,請賞析頷聯是如何表現詩人之“愁”的?!敬鸢浮?5.C16.①頷聯運用了反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內心愁苦。②上句描繪了鷺鳥在漩渦中自在洗浴的悠閑景象,表達了詩人對鷺鳥的不解與嗔怪,似在質問其為何能如此閑適,反襯了他內心的愁苦無奈;③下句描繪了岸邊一樹花開的景象,用鮮花盛開反襯自己的孤寂憂愁。【解析】【導語】本詩以江草、巫峽起興,借景抒懷,表達了深重的家國之愁與身世之悲。凝練了戰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寄寓了對時局的憂慮和對未來的無奈。全詩情感沉郁,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C.“表達了詩人因深陷戰亂、疲困多病而思念長安親友的哀傷”錯。尾聯中的“渭水秦山”代指長安,“人今罷病”是指百姓如今因戰亂疲困不堪,“虎縱橫”比喻軍閥苛吏橫行。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朝廷的記掛、對百姓的擔憂和身老難歸的無奈,體現出強烈的憂國憂民情懷,而不是表達“思念長安親友的哀傷”。故選C?!?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①頷聯運用了反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美好的自然景象與詩人的愁情形成鮮明對比,以樂景寫哀情,倍增其哀。②上句“盤渦鷺浴底心性”,鷺鳥在漩渦里自在洗浴,本應危險漩渦,在鷺鳥這里卻成了悠閑嬉戲之處,詩人看著這般景象,忍不住質問鷺鳥為何如此閑適,這看似對鷺鳥的不解,實則是自己內心愁苦的宣泄。那時國家歷經十年戰亂,一片黑暗,詩人漂泊異鄉,居無定所,而鷺鳥卻能這般逍遙,這鮮明的對比,強烈地襯托出詩人內心的愁苦與無奈,他渴望安寧卻不得,這種反差讓愁緒愈發濃烈。③下句“獨樹花發自分明”,孤樹獨自開花,花朵開得明艷,鮮花盛開本是生機盎然的美好畫面,可在此時,卻凸顯出詩人的孤獨寂寥。這是以樂景襯哀情,更添詩人無人理解、才華被埋沒的苦悶。(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詠而歸。(2)王安石認為只有拒絕正確的批評才叫拒諫,他在《答司馬諫議書》》中指出“_______,_______”根本算不上拒諫。(3)《阿房宮賦》中“_______,_______?”兩句,用疑問語氣指出了秦朝在財富搜刮與揮霍上的反差行為?!敬鸢浮竣?浴乎沂②.風乎舞雩③.辟邪說④.難壬人⑤.奈何取之盡錙銖⑥.用之如泥沙【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沂、舞雩、辟、邪、壬、錙銖。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6小題,20分)(一)課內基礎知識Ⅰ(本題共3小題,9分)18.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用法及含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①以吾一日長乎爾②加之以師旅③宗廟之事,如會同④如其禮樂,以俟君子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和文言實詞的能力。①“以”,連詞,因為。句意:因為我比你們年長一些。②“以”,介詞,把。句意:加上有軍隊來攻打它。③“如”,連詞,或者。句意:在宗廟祭祀的活動中,或者是諸侯會盟及朝見天子的時候。④“如”,介詞,至于。句意:至于這個國家的禮樂教化,那就只有等待君子來施行了。綜上,①②用法及含義不同,③④用法及含義不同。故選D。19.下列對課文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毋吾以也:因為率爾:急遽不加思考樣子會同:諸侯朝見天子三子者之撰:才能B.牛羊何擇:區別有復于王者:稟報挾泰山以超北海:用胳肢窩夾著權然后知輕重:稱量C.蒞中國:統治恒產:不變的財產放辟邪侈:逃避救死而恐不贍:足隱其無罪:痛惜D.春服既成:穿定衣服端章甫:古代一種禮帽以王為愛:吝嗇誠有百姓:確實【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毋吾以也”意思是“不要因我年長就不敢說話了”,“以”通“已”,“止”的意思。C.“放辟邪侈”,指肆意作惡?!氨佟?,不正。D.“端章甫”意思是穿著禮服,戴著禮帽。“端”,古代的一種禮服,此處活用為動詞,穿禮服。故選B。2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①冀君實或見恕也②今君實所以見教者B.①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②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C.①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②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D.①今君實所以見教者②故今具道所以【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都是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樣,我。句意:希望您或許能夠寬恕我吧。/現在君實您用來指教我的。B.都指緣故,原因。句意:但是議論起政事來常常意見不合,這是因為我們所持的政治主張多有不同的緣故啊。/盤庚不因為有人怨恨的緣故就改變自己的計劃。C.都是動詞,認為。句意:我私下認為跟您往來交好的日子很久。/認為我侵奪官吏職權,生事擾民,與民爭利,拒絕接受不同意見。D.用來……/理由,緣故。句意:如今您用來指教我的。/所以現在詳細地說出我之所以這樣做的理由。故選D。(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盎ノ摹?,就是詞異而義同:你說明我,我訓釋你。雙音詞中“互文”現象很常見,這是()漢語形聲文字的特性。我們必須把兩個近義詞中的重疊義項拴在一起,()能將語詞的含義固定住,彰顯出來?;ノ淖鳛橐环N修辭,在古詩文中也很常見,指上下兩句(一句或短語的前后兩部分),上句或下句(一句或短語的前部分或后部分)隱含著下句或上句(一句或短語的下部分或上部分)里出現的詞語,使上下句(一句或短語)中所用的詞相互補充、相互滲透。(),互文的特點是通過上下句(一句或短語的前后兩部分)表意相互呼應、相互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的語義內容。比如“煙籠寒水月籠沙”,()將其理解為“煙霧籠罩寒水,月光籠罩沙”就錯了,因為“煙籠”和“月籠”、“寒水”和“沙”互相補充,正確的解釋應是“煙霧和月光籠罩著寒水和沙”。21.下列句子中的“通過”與文中加點的“通過”,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路太窄導致汽車不能通過。 B.該提案以多數票獲得通過。C.他順利通過了學業水平考試。 D.通過老藝人收集民間故事。2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因為就因此與其 B.緣于就于是如果C.因為才因此如果 D.緣于才于是與其23.請參考并根據畫波浪線部分解釋互文現象的方法,任選下面一個成語并解說其互文現象。南征北戰神出鬼沒名韁利鎖游山玩水【答案】21.D22.C23.示例一:比如“南征北戰”,如果將其理解為“只在南方出征,只在北方作戰”就錯了,因為“南”和“北”、“征”和“戰”互相補充,正確的解釋應是“在南方和北方到處出征作戰,形容經歷的戰斗很多”。示例二:比如“神出鬼沒”,如果將其理解為“只像神一樣出現,只像鬼一樣消失”就錯了,因為“神”和“鬼”、“出”和“沒”互相補充,正確的解釋應是“像神和鬼一樣出現和消失,形容行動迅速,變化多端,不可捉摸”。示例三:比如“名韁利鎖”如果將其理解為“名聲只像韁繩那樣束縛人,利益只像鎖鏈那樣束縛人”就錯了,因為“名”和“利”、“韁”和“鎖”互相補充,正確的解釋應是“名聲和利益就像韁繩和鎖鏈那樣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