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四川省遂寧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歷史試題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分兩卷,第Ⅰ卷為選擇題,第Ⅱ卷為非選擇題。2.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和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3.第Ⅰ卷的答案用2B鉛筆填涂到答題卡上,第Ⅱ卷必須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規定位置。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陶寺文化(前2300年—前1900年)早期墓葬發現了1000多處,如表。由此可見,當時()類型葬具隨葬品占墓葬總數大型墓木棺達一二百件,包括彩陶、彩繪木器、玉器或石制的禮器、裝飾品及整頭豬的骨架不到1%中型墓木棺幾件到一二十件不等,有彩陶、木器、玉石器,無整頭豬的骨架,只有幾個或數十個豬的下顎骨近10%小型墓大多無葬具大多無隨葬品90%A.階級分化較為明顯 B.宗法制影響較大C.處于母系氏族社會 D.手工業部門齊全【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的中國。根據表中的墓葬類型、葬具、隨葬品及墓葬總數占比可以看出,大型墓的陪葬品種類豐富,小型墓基本沒有陪葬品,說明當時的貧富及階級分化較為明顯,A項正確;宗法制主要是依據血緣關系來分配權力和維護統治,起源于氏族社會的家長制,經過夏、商兩代的演變,在西周形成完備的制度,從表中無法看出宗法制的影響,排除B項;母系氏族社會尚未出現貧富分化和階級分化,排除C項;墓葬隨葬品中,雖涉及陶器、木器、玉器等手工業部門,但無法得出手工業部門齊全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A項。2.春秋戰國時期,冶鐵技術出現,鐵制農具開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廣,各國紛紛興建水利灌溉工程。農業進步推動社會分工,促進了工商業的繁榮。構成這段文字的是()A.歷史觀點和歷史解釋 B.歷史觀點和歷史結論C.歷史結論和歷史解釋 D.歷史敘述和歷史解釋【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根據所學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冶鐵技術出現,鐵制農具開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廣,各國紛紛興建水利灌溉工程”僅僅是對這些歷史事件的客觀敘述,屬于歷史敘述,“農業進步推動社會分工,促進了工商業的繁榮”是對這些歷史事件作用、影響的分析闡釋,屬于歷史解釋。D項正確;歷史觀點是歷史學家或者學者對歷史事件、人物、現象等的看法、評價。歷史結論是對歷史事件、現象等經過分析、研究后得出的總結性的論斷。這段文字不包含觀點的闡述及結論性的概括,排除A、B、C項。故選D項。3.下圖為“里耶秦簡戶籍簿”,出土于湖南龍山里耶古城遺址1號井。據圖可知,秦朝戶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A.確立個體小農經濟 B.掌握百姓婚姻狀況C.確保國家賦役征發 D.提供民眾生活保障【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據材料“大、小為課役身份的標志”可知,秦朝的戶籍管理主要是為了確保國家賦役征發,戶籍制度與賦役制度密切結合,C項正確;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廣,再經過各國變法運動,小農經濟已經確立,排除A項;材料中的戶籍內容包括:社會身份、家庭成員關系、名字等,以戶為單位,未提及婚姻狀況,同時“掌握百姓婚姻狀況”也不是秦朝戶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供民眾生活保障的信息,也不是秦朝戶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排除D項。故選C項。4.漢武帝用洛陽商人之子桑弘羊做大農丞,盡管天下鹽鐵。桑弘羊想了一個法子,叫各處地方把本地的“出口貨”做“貢品”,官卻把他販賣到別處。這些舉措()A.加強了皇帝權力 B.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C.導致了物價上漲 D.有利于社會階層流動【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漢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桑弘羊??盡管天下鹽鐵”“叫各處地方把本地的‘出口貨’做‘貢品’,官卻把他販賣到別處”可知,漢武帝通過鹽鐵官營和均輸平準的措施將原本分散在民間的商業利潤收歸國有,從而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B項正確;漢武帝加強皇權的措施主要是通過設立中朝,削弱相權來實現的,題干中的舉措與加強皇權無關,排除A項;實行均輸和平準使得國家的物資大大增加,平抑了市場的物價,打擊富商大賈囤積居奇,壟斷市場的行為,排除C項;材料描述的是國家的經濟政策,與社會階層流動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5.下表十六國統治者族屬,下表反映了當時()匈奴羯鮮卑前趙北涼夏后趙前燕后燕南燕南涼西秦氐羌賨(cóng)漢前秦后涼后秦成漢前涼北燕西涼A.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 B.華夏認同觀念產生C.民族交融以漢化為主 D.民族隔閡已經消除【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根據表格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六國大部分是由少數民族建立,采用中原模式的國號、年號,學習漢族典章制度,反映出這一時期民族交融以漢化為主,C項正確;此時是南北對峙、分裂時期,未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排除A項;春秋戰國時期,華夏認同觀念即已產生,排除B項;魏晉南北朝時期,各族之間頻繁接觸,差異慢慢縮小,但民族隔閡仍然存在,排除D項。故選C項。6.有學者在考訂唐代戶籍殘卷資料時發現,均田制下部分農民只受田十畝、二十畝,可是他們卻有著以百畝為定額的田租負擔。田租不因授田不足而有所減免,庸、調根據人丁,自然更是沒有減免了。這說明當時()A.農民按資產、土地交稅 B.賦稅制度存在弊端C.土地兼并現象有所緩和 D.國家財政收入增加【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中國)。據材料“均田制下部分農民??田租不因授田不足而有所減免,庸、調根據人丁,自然更是沒有減免了”可知,均田制下部分農民受田不足,卻仍需承擔過高的賦役,反映了租庸調制存在弊端,B項正確;按資產、土地交稅的是兩稅法,租庸調制以丁身為本納稅,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均田制下農民受田不足,主要是因為土地兼并嚴重,國家掌握的土地減少,排除C項;農民受田不足卻仍需承擔過高的賦役,加重了百姓負擔,導致百姓流亡以逃避賦稅,影響國家財政收入,排除D項。故選B項。7.唐人女性審美觀由魏晉時期的尚纖瘦變為尚健碩豐腴。唐人一些藝術作品中展示的婦女騎馬擊毬情景,一反漢文化以陰柔為婦女典則的傳統,透露出胡族女性活潑、勇健、無拘無束的性格。這一現象主要是因為()A.胡人文化成為文化主流B.儒家思想失去了統治地位C.婦女地位得到根本改變D.胡漢融合文化效應的釋放【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據材料“由魏晉時期的尚纖瘦一變為尚健碩豐腴”“藝術作品……透露出胡族女性活潑、勇健、無拘無束的性格”可知,唐人審美觀受到“胡風浸染”,胡漢文化相融合的文化效應得到釋放,D正確;儒家文化是唐朝文化的主流,排除A項;儒家思想依然是統治地位,排除B項;“婦女地位得到根本改變”的說法絕對化,排除C項。故選D項。8.下圖為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賦稅收入結構示意圖,據圖可知,當時()A.工商業有較大發展 B.官府禁止土地買賣C.戶口分布北多南少 D.農業經濟出現衰退【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宋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賦稅收入結構示意圖”可知,北宋的工商業稅收(商稅、鹽茶酒稅、金銀銅稅、坊場錢、市易和市舶)占賦稅收入68%,說明此時工商業有了較大發展,A項正確;宋代,土地買賣、典當基本不受官府干預,排除B項;材料無法看出當時戶口分布的情況,且“戶口分布北多南少”的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北宋時期糧食產量大幅提升,經濟作物廣泛種植,農業實現快速發展,D項描述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A項。9.理學比較注重抽象思維,它認為“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也稱“天理”。人生的目標,應當是“存天理,滅人欲”,即通過道德修養克服過度的欲望,最終實現對“天理”的充分體驗,從而達到“圣人”的精神境界。這表明程朱理學()A.強調外在倫理規范的約束B.否定圣人的至尊地位C.注重以自己的內心為準則D.具有實證性和經驗性【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時期的中國。據材料“人生的目標,應當是‘存天理,滅人欲’”可知,程朱理學從哲學高度論證專制統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級秩序的合理性,強調外在的倫理規范對人的約束,A項正確;程朱理學主張“通過道德修養克服過度的欲望……從而達到‘圣人’的精神境界”,說明程朱理學是在維護圣人的至尊地位,鞏固儒學的統治地位,排除B項;程朱之“理”側重于外在的倫理規范而非自己的內心準則,排除C項;據材料“理學比較注重抽象思維,它認為‘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可知,程朱理學將儒學進一步思辨化和哲學化,排除D項。故選A項。10.《農政全書》共60卷,分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蠶桑等12門。書中除大量征引已有農業文獻外,還記錄了徐氏親自從老農那里搜集到的種植、養殖驗方,以及從事農事實驗的心得經驗。這反映了當時我國()A.農學著作重視理論創新 B.實驗科學受到重視C.傳統農學進入總結階段 D.農本思想逐漸瓦解【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中國)。根據材料“書中除大量征引已有的農業文獻外,還記錄了徐氏親自從老農那里搜集到的種植、養殖驗方,以及從事農事實驗的心得經驗”可知,徐光啟《農政全書》的農政全書既整理了以前農業書籍的內容又補充了民間已有的種植、養殖經驗,說明他對傳統農學進行了總結,C項正確;中國古代科技重經驗總結,缺乏理論創新,排除A項;實驗科學受到重視是近代自然科學的主要特征之一,產生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與題干無關,排除B項;農本思想貫穿于中國農耕社會的始終,并未瓦解,排除D項。故選C項。11.清嘉慶年間《旌德縣志》載:“種苞蘆(玉米)者都系福建、江西、浙江暨池州、安慶等府流民,租山墾種,用鋤開挖岡隴,土松石動,每逢淋雨,石、沙隨雨水奔下,填溪塞路,毀壞良疇”。這說明當時玉米的種植()A.引發了流民問題 B.破壞了生態環境C.導致了糧食危機 D.改變了農業結構【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清朝時期,種玉米的流民租山墾種,造成“土松石動,每逢淋雨,石、沙隨雨水奔下,填溪塞路,毀壞良疇”,這表明當時玉米種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導致水土流失等問題,B項正確;福建等地流民種植玉米,這一定程度上會緩解流民問題,而非引發流民問題,排除A項;高產糧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廣種植,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總產量,排除C項;題干材料主旨是說明玉米的種植造成大量水土流失,而非改變農業結構,排除D項。故選B項。12.五口通商后,中國原有的利用手紡車和手織機紡織的土布喪失了市場,從五口至內地,當時的中國逐漸接受并習慣購買“價廉物美”的洋布。同時,中國的絲、茶等農產品大量出口。導致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小農經濟開始解體 B.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C.洋務企業的創辦 D.中國被卷入世界市場【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題干陳述的現象為中國手工業破產,農產品商品化趨勢加強,這主要是因為鴉片戰爭后簽訂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使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D項正確;題干所述現象即反映的是小農經濟開始解體,A項因果倒置,排除A項;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被迫開放了五口通商口岸,說明閉關鎖國政策已被打破,排除B項;五口通商早于洋務運動,排除C項。故選D項。13.洋務新政時期的官辦,已與傳統官辦有本質上的不同。第一、它采用了機器大生產的方式;第二、采用了雇傭勞動方式,也就是按工人技術程度高低和勞動量大小付給報酬;第三、部分地實行成本核算。由此可見,洋務新政()A.以實現政治民主化為導向B.消除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C.開啟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D.繼承了傳統官辦的生產方式【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官辦采用機器大生產,且一定程度上遵循市場規律(“雇傭勞動”“部分地實行成本核算”),說明洋務新政開啟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C項正確;洋務派的初衷不是改變封建統治,只是引進西方的軍事和生產技術,維護封建統治,而非實現政治民主化為導向,排除A項;洋務運動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礎上修修補補,不可能消除清政府的統治危機,排除B項;傳統官辦的生產方式是手工勞動,利用國家權力征調工匠,不計成本,產品主要供官府和貴族享用,而洋務運動使用的是機器生產,排除D項。故選C項。14.1917年,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指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文言文作為一種文學工具已經喪失了活力;中國文學要適應現代社會,就必須革新語體,廢文言而倡白話。胡適的主張意在()A.推動新文化和新思想傳播B.沖破封建禮教束縛C.為發動辛亥革命掃除障礙D.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目的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準確時空是:1917年的中國。據材料可知,胡適認為文言文作為文學工具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故他主張革新語體,借助白話文這一通俗易懂的文學工具,推動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傳播和普及,A項正確;沖破封建禮教束縛是新文化運動中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的目的,排除B項;辛亥革命爆發于1911年,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胡適對傳統文化的全盤否定,涉及的是提倡白話文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A項。15.下表為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計劃完成情況(單位:億元),據下表數據的變化,可以判斷當時中國()第一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進出口國別總額合計41.5464.6180.9284.72蘇聯及人民民主國家其中:蘇聯13.9412.8652.5040.4462.4447.8269.3949.07亞非及西方國家其中:西方國家27.60148712.111.5918.487.0815335.01(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檔案資料選編》)A.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B.全方位開展對外交往C.外交打開新局面 D.實行“一邊倒”方針【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概括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敵視孤立中國,中國選擇“一邊倒”的外交方針,與表中“中蘇之間的貿易不斷增加,中國與西方貿易急劇減少”數據一致,D項正確;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更深層次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且此時蘇聯早已解體,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A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全方位開展對外交往,對外貿易繁榮,與材料中與西方國家的貿易額減少信息不符,排除B項;70年代,中國外交打開新局面,與中國建交國家的數量從1965年的49個增加到1976年的111個(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中美實現關系正常化,中日建交,雙方貿易應呈增長態勢,這與表中“中國與亞非及西方國家貿易急劇減少”數據不一致,排除C項。故選D項。16.1979年7月,中央決定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如圖,據圖可知,該戰略的實施旨在()A.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B.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C.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目的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79年的中國。據材料可知,中央在廣東和福建兩省設立四個特區靠近港澳臺,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資,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B項正確;一五計劃提前完成,我國即已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排除A項;中央給予廣東和福建兩省“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具有試驗的性質,在經濟特區取得一定成效后,中央才陸續設立沿海開放城市、經濟開放區和開放內地城市,逐漸形成了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排除C項;“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1992年提出,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個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漢時期,在中央設有丞相和九卿。丞相是百官之長,秉承皇帝旨意,統領百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樞所在。九卿既是國家行政官員,也承擔了皇家事務的管理職責。漢武帝為了加強集權,設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樞的權力逐漸由丞相轉移到皇帝親信近臣手中。至東漢,劉秀將尚書臺確立為新的行政中樞。隋唐時期,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樞。中書省是受命于皇帝的決策機構,門下省是審議封駁朝廷政令的機構,尚書省是執行機構。三省長官中書令、門下侍中、尚書令與尚書仆射并稱宰相,分掌宰相職權,他們共同議政的地方叫政事堂。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工處理各項具體政務。秦漢的九卿,到了隋唐演變成九寺五監,成為六部管轄下的具體辦事機構。由此實現了國家政務和皇家事務的分離。——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材料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內容摘錄目錄內容摘錄第1章總綱“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第2章人民“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通信、信仰等自由。第3章參議院“議決一切法律案”、可“決定彈劾”臨時大總統的“謀叛行為”或國務員的“失職或違法”行為。第4章臨時大總統副總統臨時大總統副總統“由參議院選舉之”。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統帥全國海陸軍”。第5章國務員國務總理及各部總長,均稱國務員。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國務員“須副署之”。第6章法院法院由臨時大總統和司法總長分別任命之法官組成?!胺ü侏毩徟?,不受上級官廳之干涉”?!幾詮垜椢牡取吨腥A民國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秦漢至隋唐中樞的演變歷程,并指出與秦漢相比,隋唐中央官制的創新之處。(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所確立的政治原則,并說明其意義?!敬鸢浮浚?)歷程:秦漢時期,丞相府是行政中樞所在;漢武帝時,行政中樞權力逐漸向中朝轉移;東漢,尚書臺成為新的行政中樞;隋唐時期,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樞。創新之處:相權被分割;職責更為分明;決策程序相對嚴密、規范和科學;國家事務和皇家事務分離。(2)政治原則:主權在民;平等自由;三權分立;責任內閣制;民主共和。意義: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否定君主專制制度;防止袁世凱專權。【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對比題。時空是:秦漢至隋唐(中國)。演變歷程:根據材料“秦漢時期,在中央設有丞相和九卿。丞相是百官之長,秉承皇帝旨意,統領百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樞所在”。可知秦漢時期,丞相府是行政中樞所在;根據材料“漢武帝為了加強集權,設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樞的權力逐漸由丞相轉移到皇帝親信近臣手中”,可知漢武帝時,行政中樞權力逐漸向中朝轉移;根據材料“至東漢,劉秀將尚書臺確立為新的行政中樞”,可知東漢,尚書臺成為新的行政中樞;根據材料“隋唐時期,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樞”,可知隋唐時期,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樞。創新之處:據材料一“三省長官中書令、門下侍中、尚書令與尚書仆射并稱宰相,分掌宰相職權”可得出:相權被分割;據材料一“中書省是受命于皇帝的決策機構,門下省是審議封駁朝廷政令的機構,尚書省是執行機構”可得出職責更為分明及決策程序相對嚴密、規范和科學;根據材料一“(隋唐)六部,分工處理各項具體政務”“秦漢的九卿,到了隋唐演變成九寺五監,成為六部管轄下的具體辦事機構”“國家事務和皇家事務分離”可得出國家事務和皇家事務分離?!拘?】本題是特點、影響題。時空是:1912年的中國。政治原則:據材料二“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可得出主權在民;據材料二“‘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等自由”可得出平等自由;據材料二“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參議院)議決一切法律案、可決定彈劾臨時大總統的謀叛行為或國務員的失職或違法行為”“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統帥全國海陸軍”“法院由臨時大總統和司法總長分別任命之法官組成。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上級官廳之干涉”可得出三權分立;據材料二“國務總理及各部總長,均稱國務員。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國務員須副署之”可得出責任內閣制;綜合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實行民主共和制的原則。意義:根據材料“《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內容摘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根據材料“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參議院)議決一切法律案、可決定彈劾臨時大總統的謀叛行為或國務員的失職或違法行為”“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統帥全國海陸軍”“法院由臨時大總統和司法總長分別任命之法官組成。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上級官廳之干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否定君主專制制度;據材料二“國務總理及各部總長,均稱國務員。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國務員須副署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防止袁世凱專權。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圖所示地點,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的征程中,具有特殊的意義。從圖中任選兩個地點,說明其前后革命形勢的發展變化。(要求:明確寫出兩個地點,史實準確,表述清晰)【答案】示例:地點:瑞金、遵義。說明: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共照搬蘇俄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秋收起義進攻長沙受挫,毛澤東率領部隊到達井岡山,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推動了農村革命根據地和紅軍的發展壯大,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是中共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寶貴探索與嘗試。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長征;1935年初召開了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的領導地位;此后,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挽救了黨和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窘馕觥勘绢}是評論解說題。時空是:近代中國。首先,從圖中任選兩個地點,可選擇瑞金、遵義。其次,說明其前后革命形勢的發展變化,史實準確,表述清晰,可從發生瑞金和遵義的革命事件的背景、內容影響進行論述,如: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共照搬蘇俄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秋收起義進攻長沙受挫,毛澤東率領部隊到達井岡山,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推動了農村革命根據地和紅軍的發展壯大,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是中共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寶貴探索與嘗試。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長征;1935年初召開了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的領導地位;此后,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挽救了黨和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明代中葉城鎮經濟獲得了空前的繁榮和發展。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在江浙地區涌現了星羅棋布的新興市鎮。諸如盛澤、濮院、王江涇、雙林、菱湖、烏鎮、南潯、楓涇、洙涇、朱家甬、新涇、安亭、魏塘、硤石等市鎮,大都是在草市或村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到明中期已有了數百家或數千家,甚至上萬家居民的規模。以這些市鎮為中心,江浙地區的鄉村,形成了一個農副產品的交易網絡。在明代,雖然市鎮的興起北方遜于南方,但南北各地尤其是江南地區市鎮的普遍興起,是前所未有的。材料二隨著五口通商后長江中下游城市取代廣州成為全國的外貿重心,江南作為上海的腹地,刺激了江南農村以外貿為目的商品生產的發展。絲茶出口增長,相關的手工業勃興。在通商口岸地區,美麗的建筑,整潔的街道,明亮的電燈或瓦斯燈,現代化的機器工廠、通訊設施、自來水和新聞報刊等大眾媒體的形成,構成了近代文明向中國內地的輻射源?!陨喜牧暇幾詮堌M之《中國歷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代中葉江南市鎮的特點,并說明其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五口通商后江南市鎮出現的新變化?!敬鸢浮浚?)特點:在草市或村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數量多,規模大、分布密集;農副產品大量投入市場(農副產品商品化趨勢增強);空前繁榮和發展。原因:農業和手工業發展;商品經濟繁榮;交通便利。(2)新變化:成為全國的外貿重心;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與世界市場聯系密切(商品生產以外貿為目的);城市建筑及設備設施不斷發展完善;出現了近代化企業及大眾傳媒;被辟為通商口岸;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特征?!窘馕觥俊拘?】本題是特點題、背景題。時空是明朝中國。第一小問特點,據材料一“大都是在草市或村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得出在草市或村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據材料一“在江浙地區涌現了星羅棋布的新興市鎮。諸如盛澤、濮院、王江涇、雙林、菱湖、烏鎮、南潯、楓涇、洙涇、朱家甬、新涇、安亭、魏塘、硤石等市鎮”“到明中期已有了數百家或數千家,甚至上萬家居民的規模”可得出數量多,規模大、分布密集。據材料一“形成了一個農副產品的交易網絡”可得出農副產品大量投入市場。據材料一“明代中葉城鎮經濟獲得了空前的繁榮和發展”“南北各地尤其是江南地區市鎮的普遍興起,是前所未有的”可得出空前繁榮和發展。第二小問原因,據材料一“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可得出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結合所學,明代江南市鎮的繁榮與工商業發展有關,市鎮的經濟功能增強,故可得出商品經濟繁榮;結合所學,明朝江南地區的市鎮很多分布在江河沿岸、陸路交通要道、海港周邊,因為這些地區交通便利,便利人口和商品集聚流散,故可得出交通便利?!拘?】本題是對比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新變化:據材料二“隨著五口通商后長江中下游城市取代廣州成為全國的外貿重心”可得出成為全國的外貿重心。據材料二“江南作為上海的腹地,刺激了江南農村以外貿為目的商品生產的發展。絲茶出口增長,相關的手工業勃興”可得出絲茶等農產品大量作為商品銷往國外,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與世界市場聯系密切(商品生產以外貿為目的)。據材料二“在通商口岸地區,美麗的建筑,整潔的街道,明亮的電燈或瓦斯燈,現代化的機器工廠、通訊設施、自來水和新聞報刊等大眾媒體的形成”可得出道路、照明、用水等城市建筑及設備設施不斷發展完善,出現了使用機器生產的近代化企業及新聞報刊等大眾傳媒。據材料二“通商口岸地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鴉片戰爭后,一批江南市鎮被辟為西方國家在華通商口岸,受西方國家侵略,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特征。
四川省遂寧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歷史試題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分兩卷,第Ⅰ卷為選擇題,第Ⅱ卷為非選擇題。2.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和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3.第Ⅰ卷的答案用2B鉛筆填涂到答題卡上,第Ⅱ卷必須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規定位置。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陶寺文化(前2300年—前1900年)早期墓葬發現了1000多處,如表。由此可見,當時()類型葬具隨葬品占墓葬總數大型墓木棺達一二百件,包括彩陶、彩繪木器、玉器或石制的禮器、裝飾品及整頭豬的骨架不到1%中型墓木棺幾件到一二十件不等,有彩陶、木器、玉石器,無整頭豬的骨架,只有幾個或數十個豬的下顎骨近10%小型墓大多無葬具大多無隨葬品90%A.階級分化較為明顯 B.宗法制影響較大C.處于母系氏族社會 D.手工業部門齊全【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的中國。根據表中的墓葬類型、葬具、隨葬品及墓葬總數占比可以看出,大型墓的陪葬品種類豐富,小型墓基本沒有陪葬品,說明當時的貧富及階級分化較為明顯,A項正確;宗法制主要是依據血緣關系來分配權力和維護統治,起源于氏族社會的家長制,經過夏、商兩代的演變,在西周形成完備的制度,從表中無法看出宗法制的影響,排除B項;母系氏族社會尚未出現貧富分化和階級分化,排除C項;墓葬隨葬品中,雖涉及陶器、木器、玉器等手工業部門,但無法得出手工業部門齊全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A項。2.春秋戰國時期,冶鐵技術出現,鐵制農具開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廣,各國紛紛興建水利灌溉工程。農業進步推動社會分工,促進了工商業的繁榮。構成這段文字的是()A.歷史觀點和歷史解釋 B.歷史觀點和歷史結論C.歷史結論和歷史解釋 D.歷史敘述和歷史解釋【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根據所學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冶鐵技術出現,鐵制農具開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廣,各國紛紛興建水利灌溉工程”僅僅是對這些歷史事件的客觀敘述,屬于歷史敘述,“農業進步推動社會分工,促進了工商業的繁榮”是對這些歷史事件作用、影響的分析闡釋,屬于歷史解釋。D項正確;歷史觀點是歷史學家或者學者對歷史事件、人物、現象等的看法、評價。歷史結論是對歷史事件、現象等經過分析、研究后得出的總結性的論斷。這段文字不包含觀點的闡述及結論性的概括,排除A、B、C項。故選D項。3.下圖為“里耶秦簡戶籍簿”,出土于湖南龍山里耶古城遺址1號井。據圖可知,秦朝戶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A.確立個體小農經濟 B.掌握百姓婚姻狀況C.確保國家賦役征發 D.提供民眾生活保障【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據材料“大、小為課役身份的標志”可知,秦朝的戶籍管理主要是為了確保國家賦役征發,戶籍制度與賦役制度密切結合,C項正確;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廣,再經過各國變法運動,小農經濟已經確立,排除A項;材料中的戶籍內容包括:社會身份、家庭成員關系、名字等,以戶為單位,未提及婚姻狀況,同時“掌握百姓婚姻狀況”也不是秦朝戶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供民眾生活保障的信息,也不是秦朝戶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排除D項。故選C項。4.漢武帝用洛陽商人之子桑弘羊做大農丞,盡管天下鹽鐵。桑弘羊想了一個法子,叫各處地方把本地的“出口貨”做“貢品”,官卻把他販賣到別處。這些舉措()A.加強了皇帝權力 B.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C.導致了物價上漲 D.有利于社會階層流動【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漢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桑弘羊??盡管天下鹽鐵”“叫各處地方把本地的‘出口貨’做‘貢品’,官卻把他販賣到別處”可知,漢武帝通過鹽鐵官營和均輸平準的措施將原本分散在民間的商業利潤收歸國有,從而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B項正確;漢武帝加強皇權的措施主要是通過設立中朝,削弱相權來實現的,題干中的舉措與加強皇權無關,排除A項;實行均輸和平準使得國家的物資大大增加,平抑了市場的物價,打擊富商大賈囤積居奇,壟斷市場的行為,排除C項;材料描述的是國家的經濟政策,與社會階層流動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5.下表十六國統治者族屬,下表反映了當時()匈奴羯鮮卑前趙北涼夏后趙前燕后燕南燕南涼西秦氐羌賨(cóng)漢前秦后涼后秦成漢前涼北燕西涼A.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 B.華夏認同觀念產生C.民族交融以漢化為主 D.民族隔閡已經消除【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根據表格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六國大部分是由少數民族建立,采用中原模式的國號、年號,學習漢族典章制度,反映出這一時期民族交融以漢化為主,C項正確;此時是南北對峙、分裂時期,未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排除A項;春秋戰國時期,華夏認同觀念即已產生,排除B項;魏晉南北朝時期,各族之間頻繁接觸,差異慢慢縮小,但民族隔閡仍然存在,排除D項。故選C項。6.有學者在考訂唐代戶籍殘卷資料時發現,均田制下部分農民只受田十畝、二十畝,可是他們卻有著以百畝為定額的田租負擔。田租不因授田不足而有所減免,庸、調根據人丁,自然更是沒有減免了。這說明當時()A.農民按資產、土地交稅 B.賦稅制度存在弊端C.土地兼并現象有所緩和 D.國家財政收入增加【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中國)。據材料“均田制下部分農民??田租不因授田不足而有所減免,庸、調根據人丁,自然更是沒有減免了”可知,均田制下部分農民受田不足,卻仍需承擔過高的賦役,反映了租庸調制存在弊端,B項正確;按資產、土地交稅的是兩稅法,租庸調制以丁身為本納稅,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均田制下農民受田不足,主要是因為土地兼并嚴重,國家掌握的土地減少,排除C項;農民受田不足卻仍需承擔過高的賦役,加重了百姓負擔,導致百姓流亡以逃避賦稅,影響國家財政收入,排除D項。故選B項。7.唐人女性審美觀由魏晉時期的尚纖瘦變為尚健碩豐腴。唐人一些藝術作品中展示的婦女騎馬擊毬情景,一反漢文化以陰柔為婦女典則的傳統,透露出胡族女性活潑、勇健、無拘無束的性格。這一現象主要是因為()A.胡人文化成為文化主流B.儒家思想失去了統治地位C.婦女地位得到根本改變D.胡漢融合文化效應的釋放【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據材料“由魏晉時期的尚纖瘦一變為尚健碩豐腴”“藝術作品……透露出胡族女性活潑、勇健、無拘無束的性格”可知,唐人審美觀受到“胡風浸染”,胡漢文化相融合的文化效應得到釋放,D正確;儒家文化是唐朝文化的主流,排除A項;儒家思想依然是統治地位,排除B項;“婦女地位得到根本改變”的說法絕對化,排除C項。故選D項。8.下圖為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賦稅收入結構示意圖,據圖可知,當時()A.工商業有較大發展 B.官府禁止土地買賣C.戶口分布北多南少 D.農業經濟出現衰退【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宋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賦稅收入結構示意圖”可知,北宋的工商業稅收(商稅、鹽茶酒稅、金銀銅稅、坊場錢、市易和市舶)占賦稅收入68%,說明此時工商業有了較大發展,A項正確;宋代,土地買賣、典當基本不受官府干預,排除B項;材料無法看出當時戶口分布的情況,且“戶口分布北多南少”的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北宋時期糧食產量大幅提升,經濟作物廣泛種植,農業實現快速發展,D項描述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A項。9.理學比較注重抽象思維,它認為“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也稱“天理”。人生的目標,應當是“存天理,滅人欲”,即通過道德修養克服過度的欲望,最終實現對“天理”的充分體驗,從而達到“圣人”的精神境界。這表明程朱理學()A.強調外在倫理規范的約束B.否定圣人的至尊地位C.注重以自己的內心為準則D.具有實證性和經驗性【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時期的中國。據材料“人生的目標,應當是‘存天理,滅人欲’”可知,程朱理學從哲學高度論證專制統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級秩序的合理性,強調外在的倫理規范對人的約束,A項正確;程朱理學主張“通過道德修養克服過度的欲望……從而達到‘圣人’的精神境界”,說明程朱理學是在維護圣人的至尊地位,鞏固儒學的統治地位,排除B項;程朱之“理”側重于外在的倫理規范而非自己的內心準則,排除C項;據材料“理學比較注重抽象思維,它認為‘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可知,程朱理學將儒學進一步思辨化和哲學化,排除D項。故選A項。10.《農政全書》共60卷,分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蠶桑等12門。書中除大量征引已有農業文獻外,還記錄了徐氏親自從老農那里搜集到的種植、養殖驗方,以及從事農事實驗的心得經驗。這反映了當時我國()A.農學著作重視理論創新 B.實驗科學受到重視C.傳統農學進入總結階段 D.農本思想逐漸瓦解【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中國)。根據材料“書中除大量征引已有的農業文獻外,還記錄了徐氏親自從老農那里搜集到的種植、養殖驗方,以及從事農事實驗的心得經驗”可知,徐光啟《農政全書》的農政全書既整理了以前農業書籍的內容又補充了民間已有的種植、養殖經驗,說明他對傳統農學進行了總結,C項正確;中國古代科技重經驗總結,缺乏理論創新,排除A項;實驗科學受到重視是近代自然科學的主要特征之一,產生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與題干無關,排除B項;農本思想貫穿于中國農耕社會的始終,并未瓦解,排除D項。故選C項。11.清嘉慶年間《旌德縣志》載:“種苞蘆(玉米)者都系福建、江西、浙江暨池州、安慶等府流民,租山墾種,用鋤開挖岡隴,土松石動,每逢淋雨,石、沙隨雨水奔下,填溪塞路,毀壞良疇”。這說明當時玉米的種植()A.引發了流民問題 B.破壞了生態環境C.導致了糧食危機 D.改變了農業結構【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清朝時期,種玉米的流民租山墾種,造成“土松石動,每逢淋雨,石、沙隨雨水奔下,填溪塞路,毀壞良疇”,這表明當時玉米種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導致水土流失等問題,B項正確;福建等地流民種植玉米,這一定程度上會緩解流民問題,而非引發流民問題,排除A項;高產糧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廣種植,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總產量,排除C項;題干材料主旨是說明玉米的種植造成大量水土流失,而非改變農業結構,排除D項。故選B項。12.五口通商后,中國原有的利用手紡車和手織機紡織的土布喪失了市場,從五口至內地,當時的中國逐漸接受并習慣購買“價廉物美”的洋布。同時,中國的絲、茶等農產品大量出口。導致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小農經濟開始解體 B.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C.洋務企業的創辦 D.中國被卷入世界市場【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題干陳述的現象為中國手工業破產,農產品商品化趨勢加強,這主要是因為鴉片戰爭后簽訂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使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D項正確;題干所述現象即反映的是小農經濟開始解體,A項因果倒置,排除A項;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被迫開放了五口通商口岸,說明閉關鎖國政策已被打破,排除B項;五口通商早于洋務運動,排除C項。故選D項。13.洋務新政時期的官辦,已與傳統官辦有本質上的不同。第一、它采用了機器大生產的方式;第二、采用了雇傭勞動方式,也就是按工人技術程度高低和勞動量大小付給報酬;第三、部分地實行成本核算。由此可見,洋務新政()A.以實現政治民主化為導向B.消除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C.開啟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D.繼承了傳統官辦的生產方式【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官辦采用機器大生產,且一定程度上遵循市場規律(“雇傭勞動”“部分地實行成本核算”),說明洋務新政開啟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C項正確;洋務派的初衷不是改變封建統治,只是引進西方的軍事和生產技術,維護封建統治,而非實現政治民主化為導向,排除A項;洋務運動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礎上修修補補,不可能消除清政府的統治危機,排除B項;傳統官辦的生產方式是手工勞動,利用國家權力征調工匠,不計成本,產品主要供官府和貴族享用,而洋務運動使用的是機器生產,排除D項。故選C項。14.1917年,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指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文言文作為一種文學工具已經喪失了活力;中國文學要適應現代社會,就必須革新語體,廢文言而倡白話。胡適的主張意在()A.推動新文化和新思想傳播B.沖破封建禮教束縛C.為發動辛亥革命掃除障礙D.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目的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準確時空是:1917年的中國。據材料可知,胡適認為文言文作為文學工具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故他主張革新語體,借助白話文這一通俗易懂的文學工具,推動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傳播和普及,A項正確;沖破封建禮教束縛是新文化運動中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的目的,排除B項;辛亥革命爆發于1911年,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胡適對傳統文化的全盤否定,涉及的是提倡白話文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A項。15.下表為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計劃完成情況(單位:億元),據下表數據的變化,可以判斷當時中國()第一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進出口國別總額合計41.5464.6180.9284.72蘇聯及人民民主國家其中:蘇聯13.9412.8652.5040.4462.4447.8269.3949.07亞非及西方國家其中:西方國家27.60148712.111.5918.487.0815335.01(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檔案資料選編》)A.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B.全方位開展對外交往C.外交打開新局面 D.實行“一邊倒”方針【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概括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敵視孤立中國,中國選擇“一邊倒”的外交方針,與表中“中蘇之間的貿易不斷增加,中國與西方貿易急劇減少”數據一致,D項正確;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更深層次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且此時蘇聯早已解體,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A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全方位開展對外交往,對外貿易繁榮,與材料中與西方國家的貿易額減少信息不符,排除B項;70年代,中國外交打開新局面,與中國建交國家的數量從1965年的49個增加到1976年的111個(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中美實現關系正常化,中日建交,雙方貿易應呈增長態勢,這與表中“中國與亞非及西方國家貿易急劇減少”數據不一致,排除C項。故選D項。16.1979年7月,中央決定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如圖,據圖可知,該戰略的實施旨在()A.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B.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C.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目的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79年的中國。據材料可知,中央在廣東和福建兩省設立四個特區靠近港澳臺,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資,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B項正確;一五計劃提前完成,我國即已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排除A項;中央給予廣東和福建兩省“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具有試驗的性質,在經濟特區取得一定成效后,中央才陸續設立沿海開放城市、經濟開放區和開放內地城市,逐漸形成了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排除C項;“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1992年提出,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個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漢時期,在中央設有丞相和九卿。丞相是百官之長,秉承皇帝旨意,統領百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樞所在。九卿既是國家行政官員,也承擔了皇家事務的管理職責。漢武帝為了加強集權,設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樞的權力逐漸由丞相轉移到皇帝親信近臣手中。至東漢,劉秀將尚書臺確立為新的行政中樞。隋唐時期,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樞。中書省是受命于皇帝的決策機構,門下省是審議封駁朝廷政令的機構,尚書省是執行機構。三省長官中書令、門下侍中、尚書令與尚書仆射并稱宰相,分掌宰相職權,他們共同議政的地方叫政事堂。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工處理各項具體政務。秦漢的九卿,到了隋唐演變成九寺五監,成為六部管轄下的具體辦事機構。由此實現了國家政務和皇家事務的分離?!幾詮堌M之《中國歷史十五講》材料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內容摘錄目錄內容摘錄第1章總綱“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钡?章人民“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通信、信仰等自由。第3章參議院“議決一切法律案”、可“決定彈劾”臨時大總統的“謀叛行為”或國務員的“失職或違法”行為。第4章臨時大總統副總統臨時大總統副總統“由參議院選舉之”。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統帥全國海陸軍”。第5章國務員國務總理及各部總長,均稱國務員。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國務員“須副署之”。第6章法院法院由臨時大總統和司法總長分別任命之法官組成?!胺ü侏毩徟?,不受上級官廳之干涉”?!幾詮垜椢牡取吨腥A民國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秦漢至隋唐中樞的演變歷程,并指出與秦漢相比,隋唐中央官制的創新之處。(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所確立的政治原則,并說明其意義?!敬鸢浮浚?)歷程:秦漢時期,丞相府是行政中樞所在;漢武帝時,行政中樞權力逐漸向中朝轉移;東漢,尚書臺成為新的行政中樞;隋唐時期,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樞。創新之處:相權被分割;職責更為分明;決策程序相對嚴密、規范和科學;國家事務和皇家事務分離。(2)政治原則:主權在民;平等自由;三權分立;責任內閣制;民主共和。意義: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否定君主專制制度;防止袁世凱專權?!窘馕觥俊拘?】本題是特點、對比題。時空是:秦漢至隋唐(中國)。演變歷程:根據材料“秦漢時期,在中央設有丞相和九卿。丞相是百官之長,秉承皇帝旨意,統領百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樞所在”??芍貪h時期,丞相府是行政中樞所在;根據材料“漢武帝為了加強集權,設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樞的權力逐漸由丞相轉移到皇帝親信近臣手中”,可知漢武帝時,行政中樞權力逐漸向中朝轉移;根據材料“至東漢,劉秀將尚書臺確立為新的行政中樞”,可知東漢,尚書臺成為新的行政中樞;根據材料“隋唐時期,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樞”,可知隋唐時期,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樞。創新之處:據材料一“三省長官中書令、門下侍中、尚書令與尚書仆射并稱宰相,分掌宰相職權”可得出:相權被分割;據材料一“中書省是受命于皇帝的決策機構,門下省是審議封駁朝廷政令的機構,尚書省是執行機構”可得出職責更為分明及決策程序相對嚴密、規范和科學;根據材料一“(隋唐)六部,分工處理各項具體政務”“秦漢的九卿,到了隋唐演變成九寺五監,成為六部管轄下的具體辦事機構”“國家事務和皇家事務分離”可得出國家事務和皇家事務分離?!拘?】本題是特點、影響題。時空是:1912年的中國。政治原則:據材料二“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可得出主權在民;據材料二“‘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等自由”可得出平等自由;據材料二“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參議院)議決一切法律案、可決定彈劾臨時大總統的謀叛行為或國務員的失職或違法行為”“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統帥全國海陸軍”“法院由臨時大總統和司法總長分別任命之法官組成。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上級官廳之干涉”可得出三權分立;據材料二“國務總理及各部總長,均稱國務員。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國務員須副署之”可得出責任內閣制;綜合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實行民主共和制的原則。意義:根據材料“《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內容摘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根據材料“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參議院)議決一切法律案、可決定彈劾臨時大總統的謀叛行為或國務員的失職或違法行為”“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統帥全國海陸軍”“法院由臨時大總統和司法總長分別任命之法官組成。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上級官廳之干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否定君主專制制度;據材料二“國務總理及各部總長,均稱國務員。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國務員須副署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防止袁世凱專權。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 2964:2025 EN Aerospace - Tubing outside diameters and thicknesses - Metric dimensions
- 【正版授權】 ISO 16847:2025 EN Textiles - Test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matting appearance of napped fabrics after cleansing
- 【正版授權】 IEC 60335-2-45:2024 EN-FR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45: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portable heating tools and similar appliances
- 【正版授權】 IEC 60227-7:1995+AMD1:2003 CSV FR-D Polyvinyl chloride insulated cables of rated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750 V - Part 7: Flexible cables screened and unscree
- 【正版授權】 IEC 60050-831:2025 EN-FR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Vocabulary (IEV) - Part 831: Smart city systems
- 公司員工2025年下半年工作方案模板
- 2025年中秋活動策劃方案
- 2025年八班級教學工作方案
- 教育學畢業開題答辯
- 2025年春幼兒園教研工作方案演講稿
- 2024年4月27日福建省事業單位《綜合基礎知識》真題及答案
- 交通運輸行業股權分配方案
- 中試平臺管理制度
- 升降機安全檢測報告書及檢測內容
- 水墨中國風清明節日PPT模板
- 人衛版內科學第九章白血?。ǖ?節)
- 建筑節能技術課件
- 環保節能空水冷系統在高壓變頻器上的應用
- 項目建設全過程管理經典講義(PPT)
- 207卒中患者時間節點控制表
- 硅酸鈉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