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中歷史專題六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第3課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1頁
2024高中歷史專題六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第3課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2頁
2024高中歷史專題六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第3課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3頁
2024高中歷史專題六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第3課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4頁
2024高中歷史專題六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第3課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7三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更課程標準:以其次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等國家為例,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更。一、發達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1.背景(1)羅斯福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2)二戰期間,美國聯邦政府建立起浩大的經濟調整機構統管經濟,并干脆投資興建了大批企業,促進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鞏固與發展。2.表現(1)政府運用財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產和消費,干預資本主義的再生產。(2)政府廣泛補貼出口產品,維持高出口水平。(3)政府大力投資科研和教化,推行福利主義政策。3.特點(1)美國私人壟斷資本實力雄厚,緩和了政府巨額投資與私人資本積累有限的沖突。(2)政府干預經濟不是實行工業國有化,而是依靠增加政府開支和大量軍事訂貨、實行實惠稅率來刺激生產和社會固定資本投資。(3)美國的經濟體制仍是典型的資本主義私有制。4.作用戰后快速完成從戰時經濟向和平經濟的轉變;從20世紀50年頭起,美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二、不斷調整的經濟政策1.二戰結束到20世紀60年頭末(1)理論基礎:依據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避開經濟危機的關鍵在于實現充分就業。(2)政策:①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政府注意以解決就業問題來促進生產和消費,并保持財政預算平衡。②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分別提出“新邊疆”和“宏大社會”施政綱領。2.20世紀70年頭到80年頭初(1)背景:20世紀70年頭,受石油危機等方面的影響,美國經濟陷入生產停滯和通貨膨脹并存的“滯脹”逆境。(2)政策: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運用緊縮財政政策和赤字財政政策,但收效甚微。(3)結果:面對嚴峻的“滯脹”問題,凱恩斯主義失靈。3.20世紀80年頭(里根政府時期)(1)理論基礎:供應學派和貨幣學派的理論。(2)措施:用大規模削減政府開支和緊縮貨幣來抑制通貨膨脹;用大規模減稅和加大國防開支來醫治生產停滯。(3)結果:①1982年底,美國經濟起先回升并持續增長,通貨膨脹和失業狀況得到緩解。②造成高赤字、高國債、高利率和高貿易逆差并存的局面。4.20世紀90年頭(克林頓政府時期)(1)基本方針:“宏觀調控、微觀自主”,其宗旨是既反對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對過度的政府干預。(2)詳細措施:①通過縮減政府開支、裁減政府雇員、適當增稅、激勵消費等措施解決赤字問題。②通過加大政府對公共基礎設施、新技術、教化、健康保險和環境愛護的投資創建就業機會,解決失業問題。(3)結果:創建了大量就業機會,解決了赤字問題和失業問題。三、美國的“新經濟”1.表現國民經濟持續增長;通貨膨脹問題被化解;財政赤字消逝;失業率降至30年來的最低點;美國企業利潤大幅增加,個人消費市場旺盛,出口猛增,股市旺盛。2.特點經濟蒸蒸日上,通貨膨脹和失業率逐年走低。3.評價(1)主動方面:創建了經濟擴張的奇跡。(2)局限性: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沒有變更。②壟斷資本在國民經濟中依舊占據支配地位,左右國家政策。③美國社會依舊是一個富有與貧困、競爭與壟斷并存的兩極社會。四、戰后的西歐和日本1.英國的混合市場經濟(1)特征:私人企業與國有化相結合;國家安排和市場經濟相結合;國家干預與自由競爭相結合。(2)進程:階段 時間 政策趨勢形成1945-1979年奉行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政策多市場、少政府發展1979年到20世紀90年頭,撒切爾夫人執政時期放棄凱恩斯主義,改行貨幣主義政策 進一步發展20世紀90年頭由國家過多干預向經濟自由主義轉變 2.法國的安排指導型經濟(1)背景:二戰后,法國加大了政府干預經濟的力度。(2)目標:調整經濟結構和加快經濟發展。(3)方針:1946年,確定了大規模實施企業國有化、經濟安排化和建設福利國家的發展方針。(4)特征:①經濟模式:安排與市場結合、國有企業與私人企業共存的安排指導型經濟模式。②調整方式:提高國有企業比重和制定經濟安排。③協助手段:財政、稅收和價格。(5)結果:①法國是西方國家中唯一實行明確的經濟發展安排的國家,保持了經濟的快速發展。②20世紀80年頭中期以后,受新經濟自由主義影響,法國起先了私有化浪潮。3.聯邦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1)建立:1949年,阿登納政府建立。(2)特征:充分發揮市場的調整作用;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3)內容:限制壟斷行為,愛護競爭秩序;實行穩定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用收入調整政策來實現相對的社會公允。(4)結果:聯邦德國經濟奇跡般地快速復原和發展,成為西歐經濟的“火車頭”。4.日本的政府主導型經濟(1)過程:①基礎:為了復原經濟,二戰后初期,日本政府實行“統制經濟體制”。②形成:20世紀50年頭中期以后。(2)特征:①政府對經濟干預遠遠大于市場調整。②政府始終駕馭社會經濟安排和經濟政策的決策權。(3)結果:1987年,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其次經濟大國。1.二戰后資本主義有何新變更?其實質是什么?變更:國家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西方福利國家在二戰后得到發展;產業結構發生變更,第三產業得到發展。實質: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在肯定程度上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須要。2.下面是漫畫《“福利”的流浪漢》,談談你對漫畫的理解。漫畫反映了流浪漢過著閑情逸致的生活。福利制度的出現使低收入階層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降低了人們的工作主動性。體現了大規模福利政策實施的弊端。3.當代資本主義發生的新變更的實質是資本主義的自我揚棄,是在資本主義內部的自我改善,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自我調整。但并沒有解決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沖突和問題。主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更[研史料]材料一材料二依據美國最近幾年的閱歷——成長緩慢、生產力降低——使人懷疑假如我們接著授予政府前所未有的權力……遲早一個更大的政府會毀滅我們因市場自由而取得的旺盛,以及《獨立宣言》中信誓旦旦的人類自由。正如沒有一個社會能夠完全以吩咐原則來經營,一個社會也不行能完全靠自愿的協同合作來推動。……相反地,以自愿交易為主的經濟制度,卻有足夠的潛力同時促進旺盛與人類自由。——[美]米爾頓·弗里德曼(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材料三從1991年3月到2000年12月,美國經濟出現了歷史上空前的持續117個月的增長,失業率下降到20世紀70年頭以來的最低點。1998年,聯邦財政實現了自1956年以來的首次盈余,并持續四年之久。(1)依據材料一圖片信息分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含義是什么?用什么手段調整經濟?有什么影響?(2)據材料二概括彌爾頓·弗里德曼的核心觀點。并結合當時的經濟背景,說明諾貝爾獎評委會為什么在1976年授予弗里德曼經濟學獎。(3)據材料三來看,20世紀90年頭美國經濟發展具有什么特點?其緣由是什么?提示:(1)含義:國家政權與壟斷資本結合。手段:財政金融調整、指導性安排、國有化等。影響:使資本主義經濟進入“黃金時代”,肯定程度上避開了私人生產的盲目性。(2)核心觀點:主見削減政府干預,增加市場自由度。授獎背景:20世紀70年頭,以美國為首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陷入“滯脹”逆境;在解決危機方面,凱恩斯主義(或國家干預)效力大減;弗里德曼的經濟理論(或貨幣學派、供應學派的理論)為解決“滯脹”供應了新思路。(3)特點:美國經濟保持較長時間的持續增長;失業率下降;國家財政出現盈余。緣由:克林頓政府提倡介于自由放任和國家干預之間的第三條道路,對美國經濟實行改革;加大對基礎設施、新技術、教化等方面的投資,創建就業機會;扶持高新技術產業,使經濟出現新的增長點,帶動了美國經濟發展。[析重點]戰后西方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及特點(1)模式:美國的“新經濟”模式;英國的混合市場經濟模式;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模式;法國的安排指導型經濟模式;日本的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模式。(2)特點:①利用國家政權對經濟進行大力干預,照實行國有化,建立國營企業,改革單一的全部制形式;制定指導型經濟安排,對經濟進行規劃和指導。②私人企業經營管理的調整。在全部制方面,通過股票分散化,出現了人民資本主義,資本家不再擁有企業的全部全部權;另一方面,由于經營者革命,企業全部權與經營權分別,引起階級結構的變更。③完善社會福利制度,進行國民收入再安排。[對點練]其次次世界大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調整的機制。下列與此相關的措施不包括()A.建立福利國家B.刺激投資和消費C.限制私人資本發展D.政府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解析:選C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建立自我調整的機制,但都沒有變更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性質,只是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故C說法不正確。考點一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更命題角度:1.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詳細表現。2.二戰后美、日經濟的發展及政策調整。[析典題]例1其次次世界大戰后,發達國家的經濟被稱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這表明()A.壟斷資本日益排擠中小企業B.國有企業占主導地位C.國家對經濟的限制加強D.私人經濟依附于國家[解題思路][答案]C[練題組]1.(安徽文綜)下圖是1950-1989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變更曲線圖。對圖中②時段解讀正確的是()A.美國經濟出現“滯脹”現象 B.“新經濟”得以快速發展C.美國經濟處于“黃金時期” D.國家干預經濟得到強化解析:選A20世紀70年頭初,美國經濟出現“滯脹”現象,故A項正確。“新經濟”出現于20世紀90年頭,B項錯誤;從其次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70年頭初期,美國經濟出現“黃金時期”,C項錯誤;20世紀70年頭后美國政府削減了對經濟的干預,D項錯誤。2.日本學者林直道在《現代日本經濟》中說:“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特點,不是每個企業經濟活動的簡潔累加,而是政府親自定調,實行一切手段來協調經濟高積累。”這一材料說明二戰后日本經濟發展的基本模式是()A.混合市場經濟B.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C.“統制經濟體制”D.安排指導型經濟模式解析:選B由題干材料中“政府親自定調”“協調經濟高積累”等關鍵信息,可推斷B項符合題意。A、D兩項分別是二戰后英法曾實行的經濟發展模式,C項是二戰后初期日本實行的基本模式,且與題干材料中“協調經濟高積累”等信息不符。考點二福利國家制度命題角度:1.西方國家實行福利國家制度的目的。2.對福利國家制度的評價。[析典題]例2“……的確為各國社會成員謀得很多福祉,它在肯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同等,縮短貧富差距,杜絕了因貧困引發的很多社會問題。”該言論適用于評價()A.“混合經濟”B.斯大林模式C.西方“福利國家”制度D.“新經濟”[解題思路]選項分析 結論A “混合經濟”是指私人企業與國有化相結合,國家安排與市場相結合,它不能促進社會同等,縮短貧富差距×B 斯大林模式下,農、輕、重比例嚴峻失調,農夫利益受到損害×C 西方“福利國家”制度在肯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同等,縮短了貧富差距,緩和了社會沖突√D “新經濟”允許私有制經濟存在,不能縮短貧富差距×[答案]C[練題組]3.肯尼迪曾說:“假如自由社會不能幫助眾多的窮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數的富人。”此言論可謂道出了“自由社會”的某些國家()A.實行失業保險的時代背景B.實行社會福利政策的實質C.實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D.推行“以工代賑”的干脆目的解析:選B從材料信息可知,肯尼迪認為,在“自由社會”里,能夠幫助眾多的窮人,才能保全少數的富人。即實行該政策的本質目的在于保全少數的富人,這體現了福利政策的實質,故選B。4.歐洲債務危機愈演愈烈,而在歐洲各國債務中相當部分用于社會福利開支(如下表)。對“福利國家”的相識,不正確的是()國別瑞典丹麥法國希臘社會福利開支占GDP比重(%)38.237.934.921A.其實質是國民收入的再安排,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B.建立起了完備的社會福利制度,保障了低收入階層的生活C.福利政策消退了貧富差距,實現了社會公允D.財政支出擴大,造成財政赤字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