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備考指南-語文必修上冊》課件-3.8第三單元 生命的詩意·文學閱讀與寫作-情境二 橫向互聯學習-單元整合_第1頁
《高中備考指南-語文必修上冊》課件-3.8第三單元 生命的詩意·文學閱讀與寫作-情境二 橫向互聯學習-單元整合_第2頁
《高中備考指南-語文必修上冊》課件-3.8第三單元 生命的詩意·文學閱讀與寫作-情境二 橫向互聯學習-單元整合_第3頁
《高中備考指南-語文必修上冊》課件-3.8第三單元 生命的詩意·文學閱讀與寫作-情境二 橫向互聯學習-單元整合_第4頁
《高中備考指南-語文必修上冊》課件-3.8第三單元 生命的詩意·文學閱讀與寫作-情境二 橫向互聯學習-單元整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

生命的詩意·文學閱讀與寫作情境二

橫向互聯學習——單元整合任務一

多樣愁情,相同選擇

詩歌的本質是對生命的獨特發現與表達,誦讀本單元的詩歌,完成下表。詩題本詩相關知識作者本篇思想情感不同的人生際遇相同的人生選擇短歌行樂府建安文學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歸園田居(其一)田園詩陶淵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天下歸心”的渴望“復得返自然”的淡泊社會大動蕩老莊哲學思潮抬升的亂世都是有志之人對生命的高歌。詩題本詩相關知識作者本篇思想情感不同的人生際遇相同的人生選擇夢游天姥吟留別古體詩(樂府)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高近體詩(律詩、絕句)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并序新樂府詩白居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續表在多樣愁情中,憂多于悲,作者并未因志向未就而沉浸在悲傷之中,受到排擠,被放出京唐由盛轉衰,晚年旅居夔州被貶為江州刺史“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慨嘆登高望遠的悲涼馳騁想象的豪邁詩題本詩相關知識作者本篇思想情感不同的人生際遇相同的人生選擇念奴嬌·赤壁懷古豪放派蘇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續表被貶黃州韓侂胄籌劃北伐壯志難酬的感慨對國事的擔憂而是心懷一種深切的憂慮,這種憂慮源于作者遠大的理想,呈現出慷慨蒼涼的情感,詩題本詩相關知識作者本篇思想情感不同的人生際遇相同的人生選擇聲聲慢(尋尋覓覓)婉約派、易安體李清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續表晚年流落江南這是一種個人自我價值的體現,更是一種濟蒼生平天下的責任擔當。平淡質樸,并非內心虛無,而是在洞察世事后的一種歸隱和平和家國身世之愁任務二

不拘一格,自得風流1.請以“憂與悠”為話題,比較《短歌行》和《歸園田居(其一)》表達的志士之慨與隱士之情。[答案]

①《短歌行》“憂思”的三重含義:人生苦短、賢才難得、天下歸心。《歸園田居》的“憂”,更多強調未回歸自然前的焦慮。②《短歌行》的“悠”,更多意思側重“慢著點,悠著點”的含義,借助兩點:典故“悠悠我心”等與想象的場景強調渴慕之深之切。《歸園田居》通過白描手法呈現“悠然自得”。③共同點:都是有志之人人生狀態的呈現,用完全不一樣的詩歌風格來表現人生境遇。2.《夢游天姥吟留別》《登高》《琵琶行并序》都有寫景,請分別概括出詩歌所營造的意境的特點。[答案]

李詩寫景由四幅畫面組成。第一幅是清幽寧靜的月夜渡湖圖,畫面意境的清幽寧靜,表明了李白此時內心的愜意與自足。第二幅是山中日出圖,壯麗雄奇的“海日”“天雞”景象,預示以后的前途一片光明,豪壯的圖畫中洋溢著他憑詩才受寵后短暫的得意之情。第三幅是陰森恐怖的山中夜景圖。森然恐怖、風雨欲來的描寫中,我們仿佛看到了宮廷生活的明爭暗斗、冷酷無情。第四幅是富麗神奇的傍晚仙聚圖。這是一個瑰麗多姿、險怪神奇,而又變幻莫測、燦爛輝煌的自由極樂的神仙世界。以仙境美妙襯現實丑惡,向往神仙就是厭惡黑暗現實。杜詩的首聯和頷聯是寫景。首聯兩句出現六個意象,勾勒出了一幅嚴秋肅臨天下的生動圖畫,蕭索慘淡的畫面映照出詩人內心的凄涼,哀猿的啼聲暗示著詩人的悲苦。頷聯勾畫出一幅更廣闊的長江秋景。從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落葉,到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我們可以感到詩人浩茫而紛亂的思緒。白詩有五處景物描寫。篇首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敘述了江頭送客時的環境。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構成如畫般的意境,令人頓感秋涼襲身,曲折地傳達出詩人凄涼愁慘的心情,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別時茫茫江浸月”,敘述別時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無不彌散著詩人的離愁別緒。“唯見江心秋月白”,寫音樂結束時寂靜的環境,烘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另外如“繞船月明江水寒”,寫琵琶女獨守空船時的環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涼的心情;“黃蘆苦竹繞宅生”,寫詩人的生活環境,渲染詩人被貶后的孤寂悲涼。3.請以“豪放與婉約”為話題,從意象、意境、選材、情感等方面,對《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和《聲聲慢(尋尋覓覓)》進行比較賞析。[答案]

①在意象上,豪放派傾向于大的并且比較開闊的事物,如大江大河等;而婉約派則選取相對小巧而情思細膩的事物,如風雨花鳥等。②在意境上,豪放派旨在營造一種奔放宏大而又慷慨豪邁的氣氛,而婉約派則有一種柔和婉轉含蓄的格調。③在選材上,豪放派一般是抒發人生志趣,借山水景物,感古懷今;婉約派則愛寫男女戀情、悲歡離合、詠物記事等。④在情感上,豪放派多了幾分豪氣,有高逸曠達的精神;婉約派則是委婉而又細密,縈繞回環,細膩綿密。任務三

古詩誦讀,以聲傳情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尤其是高中語文教材中收錄的這些古詩詞,都是歷代名篇佳作,不僅內涵豐富,還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性強,特別適合誦讀。我們可以嘗試運用以下幾種方法朗讀。

①熟讀成誦法。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強調要多讀,可朗朗出聲地誦讀,低唱慢吟地誦讀,也可“不求甚解”地誦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反復地讀,讀出詩的節奏和重音。通過多讀,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②唱讀古詩法。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曲,不僅語言美,意境美,而且音韻婉轉,具有古典韻味,深受人們的喜愛而廣為流傳。通過古詩吟唱的方法,可輕松唱誦經典古詩。

③配樂誦讀法。情境的創設,有利于激發誦讀的興趣。誦讀古詩時,可以通過配樂誦讀,創設一種誦讀的氛圍,入情入境。譬如,誦讀立意歡快的詩文時,配上一曲輕松活潑的音樂;誦讀反映離愁別緒的詩文時,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誦讀描述風光無限的詩文時,配以優美抒情的曲子。這種形式可創構詩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圍,從而促進熟讀成誦。

④繪圖誦讀法。人們常會陶醉于“詩情畫意”。為了更好地領會“詩情畫意”,在誦讀古詩時,可拿起畫筆,根據古詩所描繪的山水、景物等,繪成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面,然后邊誦讀古詩。此法需手腦并用,化抽象文字為具體生動的畫面,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⑤分角色誦讀法。在讀通讀懂詩歌的基礎上,分角色扮演,通過口語交際的形式,進一步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進入詩境,誦讀全詩、領悟詩情,從聲情并茂的吟誦中讀懂詩歌,領悟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⑥聯系擴展法。課后搜集、吟誦有關的詩歌,將語文學習的空間延伸到課外,培養搜集、整理、吸收信息的能力,此種“研究性學習”有利于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

⑦想象入境法。即將誦讀過程作為欣賞佳作的過程,邊讀邊想象畫面,把自己融入詩詞的意境之中。有條件的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再現畫面,以達到身臨其境之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任務四

文學短評,方法探究一、文學短評的定義

文學短評屬于文學評論。文學評論是指對各種文學思潮、文學流派、文學作品、文學發展史、文學理論進行分析和評價的文章。高中階段寫文學評論,一般只要求對具體的文學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寫300字左右的文學短評。這種文學短評雖然篇幅短小,但是也必須是一篇結構完整、層次清晰、觀點鮮明、語言流暢、凝練精悍的文章。文學短評也被稱為鑒賞短文,“麻雀雖小”,但應“五臟俱全”。寫作時要以文藝理論為指導,以作品材料為依據,緊扣作品,有的放矢,評析原文的主要內容或主要特色。二、寫作角度與內容1.賞析作品的主題思想及其表現

這類題目主要是評析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分析作品運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現手法(如想象、聯想、象征、渲染、烘托、對比、先抑后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現一個怎樣的主題思想,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指出作品有何積極意義或局限性。賞析主題常用的術語有:中心突出、主題深刻、言近旨遠、言簡意豐、意在言外、含蓄蘊藉、深化主題等。2.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學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學作品中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能激發人們感情的生活圖案,通常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應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義;二是簡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3.賞析作品的藝術手法

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表達方式,如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②表現手法,如想象、聯想、象征、渲染、烘托、對比、以小見大、先抑后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③敘述方式,如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④描寫方式,如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環境描寫等;⑤描寫技法,如以動襯靜、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⑥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⑦意境的創設、修辭手法的運用等。賞析作品的藝術手法,主要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評價。4.談談作品的構思技巧

作品的構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寫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一個方面到幾個方面等;②文章線索,如以某個中心事件為線索,以人物、感情、時間、空間為線索等;③層次結構,如總—分—總、總—分、分—總、分—分。【示例一】“巨人”的述說——簡析《貝多芬:一個巨人》的語言描寫

《貝多芬:一個巨人》通過肖像描寫、側面描寫等刻畫了一個巨人的形象,尤其是語言描寫起到了很大作用,是精彩的一筆。

語言簡潔,孤獨形象突出。“什么?又是怎么?”“倒霉,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對我嘲笑……”“誰?那是誰?”貝多芬見到客人時簡短的一連串的發問,突出他不耐煩,厭惡會見客人,孤獨厭世的形象。

真心言語,堅韌意志展現。“我是個聾子!”“你們知道我聽不見的”“一個音樂家最大的悲劇是喪失了聽覺”,

從貝多芬發自內心的話,可以看出他敢于正視自己的缺陷,頑強地生活,表現了他堅韌的性格。

語言美蘊含了精神美。“竟敢到獸穴里來抓老獅的毛。”“拼命巴望掙扎出來?”“聽我心里的音樂!”運用了比喻、呼告來顯現貝多芬內心的細微變化,表明了貝多芬生理有缺陷但創造了美好人生。

全篇通過貝多芬個人的述說,塑造了孤獨、頑強、熱愛音樂的巨人形象。【點評】

文章以一句高度概括性的話“尤其是語言描寫起到了很大作用,是精彩的一筆”作為開頭,亮出自己的觀點,然后用三個小段分別從“語言簡潔,孤獨形象突出”“真心言語,堅韌意志展現”“語言美蘊含了精神美”三個方面分析文中貝多芬的語言,并引用原文材料作為立論的依據,有敘述、有分析、有評價,符合文學評論的文體要求。當然文章個別地方評價欠準確,如“貝多芬見到客人時……突出不耐煩,厭惡會見客人,孤獨厭世的形象”中的“孤獨厭世”就有失偏頗。【示例二】“巨人”的述說——簡析《貝多芬:一個巨人》的語言描寫

何為的《貝多芬:一個巨人》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描寫成功地塑造了偉大音樂家貝多芬的形象,讓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立體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本文正是通過貝多芬的語言來塑造他甘心孤獨,以“永恒”為伴,一生不懈地譜寫音樂和對世人不能了解的坦然的形象。

他把客人的來訪稱為“竟敢到獸穴里來抓老獅的毛”,看似詼諧幽默,實則蘊含著對不被世人了解的感傷,感情深沉而悲涼。“我有時不免嘆息,我真軟弱……”,可想而知,貝多芬發現自己喪失了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