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湖北省黃石市重點中學高三3月7號月考歷史試題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與法德等歐陸國家相比,美國在現代化啟動時期最突出的優勢是A.自然資源豐富 B.沒有封建傳統束縛C.外來移民數量龐大 D.發明眾多科技領先2.天津自1860年開埠以來,一直是我國重要的港口貿易城市,其發展深刻反映了時代變化。如表為1941年天津港貿易統計表。據此,結論正確的是A.太平洋戰爭強化其國際地位 B.軍閥割據阻礙國內貿易發展C.國民政府實施統制經濟政策 D.天津被納入了日本戰時體制3.1858年美國代表向直隸總督譚廷襄建議“中國應派領事赴美,以便照料中國僑民”,譚以“向不遣使國外”為由拒絕。后因履行《天津條約》“互派使節”條款,清政府考慮禮儀問題“用中國人為使,誠不免為難”,于1868年委任前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擔任中國特使出使歐美等國。這反映出A.華夷觀念影響外交行為 B.近代中國外交開始出現制度性變化C.傳統朝貢體系已經解體 D.清政府力圖擺脫不平等條約的束縛4.趙佗的事跡主要記錄在《史記》和《漢書》中,它們所書寫的趙佗乃是一個普通的秦末將領,受命出征百越之地,“受南海尉任囂托,行南海尉事”。后自立,成為南越國的開國君主。宋代的小說《太平廣記》記載:“南越民不恥寇盜,其時尉佗(趙佗)治番禺,乃興兵攻之。有神人適下,輔佐之”,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西晉王范的《交廣二州記》、南朝沈懷遠的《南越志》都有類似記載。這說明A.史實傳播離不開藝術化的呈現方式B.研究歷史只能依據史書不可借助小說C.史書記述成為歷史作品創作的重要素材D.史實考證要注意史書與小說的互相印證5.巴爾干地區被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火藥桶”,該地區內錯綜復雜的矛盾可以追溯到:A.公元1世紀 B.公元2世紀 C.公元8世紀 D.公元16世紀6.西漢桓寬在《鹽鐵論》中描述;小鐵匠以家庭為單位,制成很好的鐵器,運到田間地頭去賣,農民可以用錢買,可以用谷物換,還可以舊換新,更可以賒欠。這一情景的出現A.得益于政府的工商業扶持政策 B.反映出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C.表明工商業者的社會地位提高 D.體現了個體小農經濟的發展7.“1870年以后,在工業革命的第二階段中,……如果得不到貸款,工廠的擴大或現代化往往就無法實現。這時,銀行通過提供由大批儲戶和投資者的資產匯集而成的資本,滿足了這些金融需求”。這說明A.金融家經濟地位發生變化B.壟斷資本獲得發展C.工業資本代替了金融資本D.資本主義性質改變8.有學者研究發現,現代流傳的明清時代的活字版叢書有20多種,經、史、子、集的單行本千余種,這與同一時期數以萬計的雕版書籍相比是無法比擬的。這說明A.活字印刷大大推進了文化的繁榮B.活字印刷工藝長期沒有得到改進C.雕版印刷在明清仍是占主導地位D.雕版印刷比活字印刷技術更先進9.1962年1月至2月,在北京召開了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即著名的七千人大會”,指出了幾年來工作的缺點情錯誤,總結了16條基本經驗。同時又強調了”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這“三面紅旗”不能動。這次會議A.充分體現了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 B.根源于中蘇之間關系的惡化C.有利于“左”傾錯誤的徹底糾正 D.有利于國民經濟的調整恢復10.唐代在遇到重大復雜的軍國大事,御前會議和宰相會議難以做出正確判斷時,往往由皇帝指令或宰相請求,召開百官決策會議。據此可知唐代A.決策機制趨于完備 B.政權架構呈現民主性C.政治運行嚴謹高效 D.專制皇權具有開明性11.漢代祿秩等級是從屬于職位的,官員若無職位則無等級可言,魏晉南北朝時官階制卻開始向另一種“品位分等”類型過渡了。當時有兩種“品位分等”:一種是“門品秩序”,它是士族政治的產物;另一種則是由軍階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較富功績制色彩。后者在北朝卻迅速推進,而在南朝則阻力很大。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A.北朝社會較南朝更為安定B.南朝官員更有安全感C.北朝社會較南朝更有活力D.南朝官員收入更穩定12.中世紀,歐洲圣誕老人的形象人是主教圣·尼古拉斯,由他負責贈送禮物給民眾,也負責拿鞭子和棍棒抽打異教徒和為惡者。16世紀后,人們徹底摒棄尼古拉斯的存在,將妖怪、女巫等神話人物,塑造成了民間新的“圣誕禮物贈送者”。這一變化主要是因為A.文藝復興的興起B.宗教改革的推動C.自然科學的勃興D.啟蒙運動的傳播13.《馬可·波羅行紀》中曾記述:元朝時“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離開舊都而遷居新都”。這里的“契丹省”指的應當是A.遼陽行省 B.嶺北行省 C.甘肅行省 D.云南行省14.作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59年開始)的總統,戴高樂決心恢復法蘭西應有的光榮……,但是歷史已經清楚地表明:像路易十四和拿破侖那樣的軍事征服都不可能使法國獲得長久穩定的大國地位。戴高樂說,進步是維護國家獨立的唯一條件,一個經濟衰弱的法國,不可能在世界上真正立足。正是在戴高樂時代,法國的經濟全面復蘇。“法國經濟的全面復蘇”主要得益于①馬歇爾計劃的援助②西歐一體化進程加快③法國政府的干預④經濟自由主義影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1936年5月5日,、朱德發布《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明確放棄反蔣口號。這表明當時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影響深遠 B.國內階級矛盾已經解決C.中國共產黨致力于民族解放 D.敵后抗日根據地不斷壯大16.1902年,夏曾佑在《最新中國歷史教科書》中指出:“種必有名,而吾族之名,則至難定。……至稱漢族,則以始通匈奴得名,稱曰唐族,則以始通海道得名,其實皆朝名,非國名也。”這表明,在晚清知識分子中A.反對王朝統治的呼聲高漲 B.已產生民族國家觀念C.掀起批判傳統文化的思潮 D.開眼看世界成為主流17.1940年6月,英國同日本簽訂《英日天津協定》等條約,規定中國銀行存放在英租界的白銀由英、日共管;關閉滇緬公路三個月,“禁止武器、彈藥并鐵道材料之通過緬甸輸送,禁止緬甸輸出之貨物,在香港也禁止輸出。”這體現了A.英國支持日本南進戰略 B.英日結盟封鎖中國C.中英盟國關系岀現裂痕 D.英國對日綏靖政策18.當前正在興起的一種“反全球化”浪潮,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此起彼伏的貿易保護主義,到英國脫歐,再到推翻區域自貿協定,乃至退出世貿組織,從純粹的民間非主流呼聲變成“大嘴”特朗普等政客堂而皇之的說法。這些現象表明A.全球的經濟競爭更加激烈B.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C.南北方國家之間矛盾重重D.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弱化19.1958年《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大規模地收集民歌》的社論,由此,一個聲勢浩大的“采風運動”在全國迅速掀起來。下列民歌不屬于這一時期的是A.玉米稻子密又濃,鋪天蓋地不透風,就是衛星掉下來,也要彈回半空中B.揮舞鋼釬當紅筆,豪情更比鋼水急,滿天鋼花滿天詩,獻給領袖毛主席C.吃飯不要錢,想了幾千年,如今實現了,快活似神仙D.(鳳陽人民)吃不愁,穿不愁,腰里揣著十塊頭,又娶媳婦又蓋樓20.下表展示的是1928—1937年蘇聯民眾的消費情況(圖中數據為相對的消費指數),由此可知A.新經濟政策激發了市場的活力 B.人口增長抵消了工業化成就C.五年計劃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D.斯大林模式以重工業為中心21.1937年至1939年,武漢與廣州取代上海和北平成為文學活動的新的中心。1939年的重慶“文學活動十分活躍,幾乎像二十年以前文學革命期間的北京一樣。”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國A.政治局勢的急劇變化 B.近代經濟結構的根本變動C.文化中心的逐漸西移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擴大22.下圖所示是發表于1907年9月的漫畫《實行立憲》,漫畫的構圖以唱片機和人耳為主題。下圖是作者風夫的畫外之音:“有音無形,有調無人。雖可娛人,究屬愚人。其故維何,徒以虛聲。”該漫畫表明當時A.光緒帝未采納立憲主張 B.民眾反對西方娛樂方式C.預備立憲實為虛張聲勢 D.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23.明初結束了實行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此后,六部的運行方式是A.直接對皇帝負責B.聽命于殿閣大學士C.隸屬于軍機大臣D.六部長官擁有相權24.墨家主張“兼相愛,交相利”,意思是要人們和平相處,互利互惠。以下文字與這一主張相近的是A.“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B.“兵者不詳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C.“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D.“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25.有歷史學家感慨:“為什么工業化浪潮不是在法國之后穿過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呢?是地中海太寬闊了嗎?果真如此,那么為什么又能橫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開花?”這主要說明A.海洋國家比大陸國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B.地緣是一個國家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因素C.制度是一個國家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因素D.工業化進程主要發生于歐洲與美洲地區26.王守仁在晚年將自己大半生的學術思想歸納為“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由此可以推知其學術思想A.深受佛家倫理的影響 B.摒棄格物致知的方法C.體現天人合一的理念 D.具有經世致用的意涵27.“高產衛星”是“大躍進”時期常用詞。有人以《人民日報》為例做統計,“高產衛星”一詞,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還是“陜西長安縣的一個學習組說1958年種的‘三畝六分高產衛星田’不尊重‘莊稼生長的規律’了”。下列對“大躍進”的準確認識有①“大躍進”只在農業領域展開②“高產衛星”折射“大躍進”浮夸盛行③1958年“大躍進”快速推進④1960年基層對“大躍進”有所反思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8.從1802年到1878年間.英國議會先后頒布了20多個工廠法,在這些法令中對童工的最低雇用年齡、每天的勞動時間、工作的環境以及接受一定的教育等都作了明文規定。1870年《教育法)的頒布,宣告了英國大規模雇傭童工勞動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英國童工問題的解決A.反映了議會民主制度的完善B.依賴于工業革命的深人發展C.是工人階級長期斗爭的結果D.反映了階級矛盾的日趨緩和29.北洋政府警察廳規定,各種飲食經營場所和經營者必須領取執照,對汽水業、牛乳業、羊肚作坊、剔骨肉作坊等對衛生有特別要求的行業,還應該遵守警察廳制定的單項規則。這表明A.北洋政府限制工商業發展 B.警察廳擁有制定法律的權力C.北洋時期手工業發展迅速 D.北洋政府重視食品衛生安全30.“中國認明朝鮮國確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國。故凡有虧損其獨立自主體制,即如該國向中國所修貢獻典禮等,嗣后全行廢絕”。作為條約條款,上述內容當出自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歷史階段特征的分析——走進中世紀(1)圖一、圖二分別描繪了中世紀歐洲什么經濟的發展狀況,其各自特點如何?(2)以上兩種經濟之間的相互關系如何?(3)伴隨著以上兩種經濟的變化,西歐封建政治制度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反映了怎樣的歷史趨勢?32.如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同時期與美、蘇關系變化示意圖。根據圖片信息,回答問題。材料以圖示中的時間尺度為基點,指出中、美、蘇關系演變給中國外交發展空間帶來的變化,并結合史實說明相關變化給中國造成的積極影響。33.書籍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階梯。明朝人葉盛說:“今書坊(印刷并出售書籍的地方)相傳射利(謀取財利)之徒偽為小說雜書……農工商販,鈔寫繪畫,家畜(蓄)而人有之;癡騃(癡呆)女婦,尤所酷好,好事者因目為《女通鑒》……有官者不以為禁,士大夫不以為非,或者以為警世之為,而忍為推波助瀾者,亦有之矣。”(1)根據材料,概括當時社會出現的文化現象,并分析其作用。1762年,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在法國面世,引起了法國社會強烈的震蕩。拿破侖說:無盧梭則無法國大革命。(2)結合所學,為拿破侖的觀點提供依據。1776年,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出版,認為“個體被一只看不見的手所引導,最終達到的結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圖。個體通過追求自身的利益來促進社會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進社會收益時更有效率。”1936年,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出版,認為不可能通過市場機制的自動調節達到充分就業;主張政府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投資和消費,以提高有效需求,實現充分就業。(3)結合所學,指出上述兩種經濟主張的區別,并分別說明這兩種經濟主張的背景。1915~1923年1938~1945年1915年,辜鴻銘寫成《中國人的精神》,其目的是“解釋中國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價值”。1923年,柳詒徵完成《中國文化史》,其主旨是“讓學生看到中國文化的全貌和真象,也讓青年們自己理解中國文化是否真的一文不值”。一批重要的歷史學術書籍在這個時期出版,如周谷城的《中國通史》,錢穆的《國史大綱》,張蔭麟的《中國史綱》,繆鳳林的《中國通史要略》,呂思勉的《呂著中國通史》和柳詒徵的《國史要義》。(4)結合時代背景,分別說明出現上述兩種文化現象的原因。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美國是通過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建立的國家,沒有封建傳統的束縛,選項B正確;自然資源、移民數量以及科技均不是美國的突出優勢,選項A、C、D排除。2、D【解析】
1941年是抗戰時期,從材料數據看,天津從日本、朝鮮、中國東北及其他國家進口額大,顯示了天津成為日本商品傾銷或戰爭物資重要基地,天津被納入了日本戰時體制,故選D項;1941年上半年太平洋戰爭尚未發生,可知A項錯誤;1941年,抗戰已進入相持階段,天津已淪陷,故排除B、C項。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1941年天津港貿易”,聯系抗日戰爭的背景分析解答。3、A【解析】
清政府之所以不派遣中國人擔任駐美使節,原因是禮儀問題,故委任蒲安臣擔任中國特使,由此可知,當時的中國依然有華夷觀念,A正確;特使是臨時設置,不屬于制度性規定,近代中國外交開始出現制度性變化應當是設置總理衙門,排除B;甲午戰爭后朝貢體系徹底瓦解,排除C;清政府委任蒲安臣為特使,實際上是在履行條約內容,排除D。4、C【解析】
趙佗的事跡主要記錄在《史記》和《漢書》中,從宋代的小說《太平廣記》看,小說的敘述雖然有神話色彩,但也承認趙佗是南海尉,是一位將領,這說明史書記述成為歷史作品創作的重要素材,故C正確;史實傳播不一定要通過藝術化的方式,故A錯誤;小說也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不可”這一說法太過絕對,故B錯誤;一般來說,史書的價值遠高于小說,如上面材料中《史記》和《漢書》是記錄趙佗事跡的主要材料,它們的真實度很高,后世的小說都是直接或間接依據此敘述來創作的,故將《史記》和《漢書》與小說相印證意義不大,故D錯誤。故選C。5、D【解析】
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巴爾干半島后,從16世紀開始不斷與奧地利、俄國等為爭奪勢力范圍進行戰爭,在帝國統治下的巴爾干各國人民長期受到民族歧視和宗教壓迫,不時爆發矛盾沖突,因此巴爾干地區被稱為“火藥桶”可以追溯到16世紀,故選D;ABC不符合史實,排除。6、D【解析】
小手工業者的專業化生產建立在小農經濟發展基礎之上,鐵器的制售又促進了個體小農經濟的發展,故選D項;漢代依然實行抑商政策,排除A項;以個體小農經濟為主,輔以小規模的工商業,這種社會經濟結構在漢代之前即已形成,西漢時并未發生變化,排除B項;小手工業者通過產銷活動積累財富,但其社會地位因抑商政策而低下,排除C項。7、A【解析】
依據材料“如果得不到貸款,工廠的擴大或現代化往往就無法實現”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經濟組織的主要形式發生新變化,出現了金融資本主義,金融對工業發展作用重要,金融家的經濟地位發生變化,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了壟斷資本,包括工業資本、金融資本等,但材料側重說明的是金融資本的發展;C選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工業資本已經離不開金融資本,不是工業資本代替了金融資本;D選項錯誤,金融資本的發展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性質,這實質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又一局部調整,不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改變。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8、C【解析】
明清時代的活字版叢書與同一時期數以萬計的雕版書籍相比是無法比擬的,說明明清時期雕版印刷占主導地位,故選C;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明清活字版叢書少于雕版書籍不能說明活字印刷工藝長期沒有得到改進,也不能說明雕版印刷比活字印刷技術更先進,排除BD。9、D【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七千人大會總結了過去的一些教訓,在經濟發展路線上作出了一定的改變,有利于國民經濟的恢復調整,D項正確;七千人大會強調了“三面紅旗”不能動,這不利于全面客觀地反思總結歷史問題,因此沒有充分體現實事求是的原則,同時也不利于“左”傾錯誤的徹底糾正,排除A、C兩項;七千人大會在國民經濟嚴重困難的背景下召開,這是由于經濟建設思想錯誤,與中蘇關系的惡化無關,排除B項。故選D。10、D【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唐代在遇到重大事務時需要集體決策,凸顯的是專制皇權下的開明性,D正確;A錯在“完備”,排除;民主性的說法不符合封建專制的史實,B排除;C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D。11、C【解析】
從材料“由軍階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較富功績制色彩。……在北朝卻迅速推進,而在南朝則阻力很大”中可以看出,“官品秩序”高低取決功績,這有利于調動官員的積極性,說明北朝社會較南朝更有活力,故C項符合題意;南北朝時南方較北方安定,故A項錯誤;“門品秩序”即等級高低取決于出身,對于那些出身差的官員要想升遷很困難,甚至隨時會丟掉現有官職,所以,在南朝普通官員的安全感很差,收入當然也難以穩定,實際上第二種“官品秩序”更有益于增強普通官員的安全感與穩定性,因為在官職之外,再冠以“品位”,無疑等于為其地位又加上了一道保險,B、D項排除。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后者在北朝卻迅速推進,而在南朝則阻力很大”,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12、B【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中世紀將主教圣?尼古拉斯奉為圣誕老人體現了天主教會的統治地位。16世紀后,將妖怪、女巫等神話人物塑造成了民間新的“圣誕禮物贈送者”反映了宗教改革后,天主教會的權威被動搖,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文藝復興興起于14世紀,僅局限于上流社會和知識階層,與16世紀后歐洲民間圣誕老人形象的變化沒有直接關系;C選項錯誤,這一現象與自然科學沒有直接聯系;D選項錯誤,啟蒙運動出現于17、18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13、A【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的發展,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材料中的“契丹人”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按照元朝行省制度的劃分,東北地區應該是屬于遼陽行省管轄,故應該選擇A;B項是管轄包括今俄西伯利亞大部、蒙古國等地區,排除;C項是在西北,排除;D項是在南方,排除。故選A。14、A【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戴高樂時代指1959年至1969年其任職法國總統時期,由于推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同時借助美國馬歇爾計劃對西歐的援助,加之1967年加入歐共體,使法國經濟不斷復蘇,故①②③均正確,A項符合題意;戰后法國實行計劃指導經濟,并未采取經濟自由主義,故④項錯誤,B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15、C【解析】
1936年5月5日,中共明確放棄反蔣口號。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此時中日之間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共以民族利益為重,明確放棄反蔣。這說明中國共產黨致力于民族解放,故選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于1937年正式建立,排除A;國內階級矛盾下降為次要矛盾,但并未解決,故排除B;此時敵后抗日根據地還未建立,故排除D。16、B【解析】
依據材料“其實皆朝名,非國名也”來看,晚清時期的知識分子已經將國家與民族區分開來,表明晚晴知識分子民族意識覺醒,國家觀念產生。B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國家觀念,反對王朝統治的觀念不符合材料主旨,A錯誤;明末清初已經產生了批判傳統文化的思潮,C錯誤;依據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可知,材料只是夏曾佑一個人的看法,不能反映整個中國知識分子的狀況,D錯誤。故選B。17、D【解析】
根據題干時間“1940年6月”,此時處于二戰初期,英法美等國此時推行的是縱容德意日法西斯的綏靖政策,材料中英、日共管中國銀行存放在英租界的白銀,關閉滇緬公路三個月,同時禁止武器、彈藥和貨物等物資的運輸,這些措施都有利于維護日本在緬甸的利益,體現了英國對日綏靖政策,D項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關于英國對對日本南進的態度,A項錯誤;材料未體現英日結盟,B項錯誤;材料是英國對日本的縱容,不是中英間的裂痕,C項錯誤。故選D。18、A【解析】材料中的“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此起彼伏的貿易保護主義,到英國脫歐,再到推翻區域自貿協定,乃至退出世貿組織”,均是各國從自身利益出發開展的斗爭,說明全球化浪潮中各國之間的競爭激烈,故答案為A項。“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是指對發展中國家有利也有弊,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南北方國家之間矛盾重重”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弱化”說法錯誤,排除D項。19、D【解析】
1958年的采風運動與當時大躍進的社會氛圍有關,選項D反映了鳳陽人民生活水平提升,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事情,符合題意;選項A、B、C是大躍進時期社會氛圍的反映,不符合題意,排除。20、C【解析】
根據表格計算,消費合計/人口指數,可知這兩個數據分別為133.8和170.109,兩個年份比較人民消費水平增長明顯,說明蘇聯兩個五年計劃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C正確;1928年起,新經濟政策實際被停止,A錯誤;根據計算,人口增長并沒有抵消工業化成就,何況蘇聯大部分工業品為重工業品,不能直接消費,B錯誤;材料看不出斯大林模式以重工業為中心,D錯誤。21、A【解析】
據材料時間可知,此時正處于全民族抗戰時期,由于日本全面侵華,上海南京淪陷,國民政府遷往重慶,重慶成為戰時“陪都”,故A正確;B與材料無關;C不是材料主旨;D與材料無關。材料的關鍵信息是“1937年到1939年”,考查的是學生對全面抗戰時期知識的理解和熟練程度。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國民政府遷往重慶。22、C【解析】
該漫畫發表于1907年,反映的是預備立憲,結合右上角的畫外音可知,漫畫實際反映了作者在揭露和嘲諷預備立憲實為虛張聲勢,立憲是虛,是欺騙民眾的,故選C;A不符合史實,排除;B不是材料反映的實質,排除;材料信息與民主共和無關,排除D。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實行立憲》”、“有音無形,有調無人。雖可娛人,究屬愚人。其故維何,徒以虛聲。”聯系清末預備立憲的史實分析解答。23、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歷史基本知識的掌握,依據教材知識即可。明太祖朱元璋鑒于歷史上丞相專權亂政的現象廢除丞相,權分六部,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故本題答案選A項。B項不是正式的官職機構;C項軍機處是清朝時設立的機構;D項表述錯誤。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制度·廢丞相24、B【解析】根據題干和解讀選項可知,A項是把自然界的客觀規律與人類社會的發展狀況區分開來,與題干意思不符,排除。B項是指尖兵利器這些不祥和的東西,不是君子所常使用的東西,萬不得已而使用它,與墨子提出的和平相處,互利互惠主張意思相近,正確。C項是韓非子的以法治國主張,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是指軍事問題是國家的重要問題,他關系到國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不可以對軍事問題忽略,與題干不符,排除。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B。25、C【解析】
略【詳解】工業化浪潮能影響到北美而無法影響距離更近的非洲,而北美的美國實行與歐洲同樣的資產階級代議制,這說明制度對工業化發展具有重要影響,C項符合題意;ABD項均不符合題意主旨,排除。26、A【解析】
王守仁的“四句教”中頻繁提及“善惡”,這一理念源自佛教,王守仁將其與“心”“良知”“格物”相結合,體現了佛教思想對其影響,A正確;“為善去惡是格物”說明其并未摒棄格物,排除B;“四句教”未提及天人關系,排除C;“善惡”“心”“良知”“格物”等與經世致用無關,排除D。27、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躍進”不僅發生于農業領域,也發生于鋼鐵生產等重工業領域。故排除①;由題目中的信息“‘高產衛星’是‘大躍進’時期常用詞”可知②的表述符合題意;由題目中的信息“‘高產衛星’一詞……1958年有85篇”可知③的表述符合題意;由題目中的信息“1960年……高產衛星田……不尊重‘莊稼生長的規律’”可知④的表述符合題意;故本題應選B項。【考點定位】本題考查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28、B【解析】
材料所述為英國雇傭童工的現象逐漸消失,依據題干時間信息和所學知識可以得出,得益于工業革命的展開,對工人需求的變化,故B正確;童工問題的解決與民主政治的發展沒有必然聯系,故A不正確;童工問題的解決,與工人階級斗爭無關,故C不正確;童工問題的解決不能導致階級矛盾的緩和,故D不正確。29、D【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北洋政府對食品行業加強管理,說明北洋政府重視食品衛生安全,D正確;A說法不符合史實,北洋政府也鼓勵工商業的發展,A排除;當時的議會擁有制定法律的權力,B排除;材料與手工業發展無關,C排除。故選D。30、C【解析】
朝鮮本來是中國的附屬國,主權是不完整的。根據材料內容可知該條約要求清朝結束與朝鮮的藩屬關系。聯系所學可知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的起因就是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日本插手朝鮮導致的,中國戰敗,日本逼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使朝鮮脫離中國,為吞并朝鮮做準備,故答案為C;ABD沒有涉及朝鮮問題,排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莊園、城市。莊園:自給自足(或農奴勞動、地租剝削、農奴與領主人身依附明顯等);城市:商品經濟(或手工業者和商人聚集、人身自由等)(2)莊園是中世紀基本經濟組織,隨著商品經濟發展,城市復興;隨城市的興起,莊園逐漸衰敗。(3)改變:從封建等級制到等級君主制。趨勢:王權逐步加強。【解析】
(1)結合圖片和學過的知識可知,圖一、圖二分別描繪了中世紀歐洲莊園、城市經濟的發展狀況,特點:結合所學可知,莊園經濟的特點是自給自足,城市經濟的特點是商品經濟。(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莊園是中世紀基本經濟組織,隨著商品經濟發展,城市復興,隨城市的興起,莊園逐漸衰敗。(3)本小問考查的是經濟政治之間的相互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變是從封建等級制到等級君主制,趨勢是王權逐步加強。32、【解析】
據圖片信息20世紀50年代初期,新中國剛剛成立,美蘇為代表的兩大陣營對峙,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敵視新中國,而新中國成立后,蘇聯政府是第一個照會中國政府,宣布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并斷絕了與國民黨政府的外交關系。隨后,又與保加利亞、匈牙利、朝鮮、捷克、波蘭等國相繼建交,這有利于打破美國的孤立封鎖政策,保障新中國的國防安全有重要意義;20世紀50年代中期后,蘇聯推行大國沙文主義政策,中蘇關系惡化。1955年萬隆會議的召開,周總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受到與會國的熱烈歡迎,中國與亞非許多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20世紀70年代,由于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加之美國在與蘇聯爭霸中處于守勢,美國不得不考慮改善與中國的關系。與此同時,中蘇關系破裂后,蘇聯陳兵中國北方邊境的,對中國安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混凝土合同終止協議
- 商務合同咨詢協議
- 出國經費協議合同
- 綠化解除合同協議書
- 工地用油合同協議
- 禮品訂做合同協議
- 物業合同和協議
- 圖書銷售合同協議書
- 租賃合同備注協議
- 商鋪合同轉讓協議
- 房建工程安全質量觀摩會策劃匯報
- 例談非遺與勞動教育融合的教學思考 論文
- 郝萬山教授要求必背的112條《傷寒論》論原文
- 播音主持-論脫口秀節目主持人的現狀及發展前景
- 魔獸爭霸自定義改鍵CustomKeys
- 植被清理施工方案
- 新時代高職英語(基礎模塊)Unit4
- 中國亂倫現象調查報告
- 人體骨骼和埃菲爾鐵塔有何共同之處埃菲爾鐵塔人體骨骼
- 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一到四單元復習課件
- 中職課件《旅行社計調業務》6項目五 接團計調業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