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煙臺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2_第1頁
山東省煙臺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2_第2頁
山東省煙臺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2_第3頁
山東省煙臺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2_第4頁
山東省煙臺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學業水平診斷高一歷史說明: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I卷的答案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寫在答題卡上。考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卡。第Ⅰ卷(選擇題5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河北磁山遺址距今約1萬年,該遺址出土的早期磨制石器約占57%,打制石器約占34%,打磨兼用者約占9%。到晚期,磨制石器上升到65.4%,打制石器則下降為21.8%,打磨兼用者占12.8%。這一變化反映出()A.先民脫離食物采集生活 B.中國即將步入階級社會C.農業與手工業實現分離 D.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發展2.周初,諸侯要到周王室參與助祭,并與周王分享祭典中的祭肉。西周晚期,諸侯很少參與或不再參與周王室的祭典,周天子往往將祭肉賜予強大諸侯,并表彰其功業。這一變化表明此時()A.等級尊卑觀念強化 B.禮樂制度逐漸走向成熟C.王權衰落諸侯崛起 D.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3.秦統一后,啟動了大規模的土木建設工程,修馳道,筑長城,建宮股,秦朝約2000萬總人口中,用于土木工程建設的壯丁總數至少300萬人次。材料揭示了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是()A焚書坑儒 B.嚴刑峻法 C.徭役繁重 D.賦稅沉重4.《齊民要術》中記載:“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胡人在烹飪牛羊肉時加入了米和面;在漢代之前漢民族的飲食中很少有乳制品,此時飲酪也慢慢在漢族中普及開來。”此現象說明()A.漢族飲食更受游牧民族喜愛 B.南北方經濟文化交流頻繁C.胡人顛覆了漢族的飲食習慣 D.民族交融豐富了飲食文化5.隨著大運河的開通,揚州和全國連成一體,揚州自此成為東南地區的交通樞紐;而運河最南端的余杭,也從一個邊境前哨地一躍成為繁榮的商業城市。這可說明,大運河的開通()A.推動了隋朝的政治統一 B.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C.改變了國家的經濟重心 D.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6.隋唐時,中書、門下兩省的長官各有職掌。雖然中書省是基于皇帝旨意草擬詔書,但如果門下省經過商討,指出詔書存在一定的問題,就可以駁正退回詔書。而且,如果門下省不在詔書上副署,中書省的詔書就無法下發。此做法()A.旨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使中樞決策發生異變C.體現了民主政治的色彩 D.有利于減少決策失誤7.《宋史·職官志》所載,轉運司職責主要在于“掌經度一路財賦,而察其登耗有無,以足上供及郡縣之費”。這反映出北宋設置轉運司的主要目的是()A.分散地方機構權力 B.抑制武將勢力膨脹C.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D.保證州縣財政供給8.五代以前,社會上出現了一大批為官府、私家抄節或自己抄節出售的群體——“經生”如“(成都》吳彩鸞善書小字,嘗書《唐韻》鬻之”。而到宋代及以后,“經生”群體則大量減少。發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科舉制度的完善 B.印刷技術的進步C.市民文化的興起 D.繪畫藝術的發展9.元朝構建了大規模的驛道網絡,沿途設立驛站,為公差人員提供交通和食宿服務,設置急遞鋪,確保政府公文能夠迅速而準確地傳遞至各地。元朝構建驛道網絡的目的是()A.促進區域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B.建立系統的交通郵驛體系C.提升行政效率以鞏固統一局面 D.加強邊疆地區的軍事防御10.《利瑪竇中國札記》中記載,“他們認為天是圓的,但地是平而方的,他們深信他們的國家就在它的中央。他們不喜歡我們把他們的國家推到東方一角的地理概念。”為此,利瑪竇抹去了福島的第一條子午線,在地圖兩邊留下一道邊,使中國正好出現在《坤輿萬國全圖》的中央。這一現象說明了()A.文化傳播受傳統思想制約 B.近代科學在中國的傳播受阻C.歐洲人用西學帶動宗教傳播 D.中西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11.下表是1850年、1865年中國的人口數量情況,導致人口數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時間道光三十年(1850年)同治四年(1865年)人口數4.3億億A.自然災害 B.戰爭賠款 C.政局動蕩 D.經濟衰退12.1882年,日本山縣有朋的《進鄰邦兵備表》渲染“中國威脅論”,提出“中日必有一戰說”;1890年他在施政演說中公然宣稱:朝鮮和中國的東北都是日本的利益線,必須對這些地區進行“保護”。這反映了()A.中法戰爭結局危害巨大 B.西方列強企圖瓜分中國C.清政府對日本形成威脅 D.日本對華侵略密謀已久13.1900年6月26日,上海道臺余聯沅代表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與列強洽商的協議中有:“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兩不相擾”“長江及蘇、杭內地各國商民教士產業均歸南洋大臣……切實保護;現已出示禁止謠言,嚴拿匪徒。”等內容,上述舉動()A.是對中央外交政策的響應 B.牽制了列強在京津的行動C.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 D.動搖了清政府統治的根基14.下表是20世紀初國外一些人士對中國義和團運動的看法,這些看法()觀點來源“中國奮起抗擊以主子姿態出現的外國剝削者的戰爭,正是這樣一場‘神圣’的民族戰爭……”1900年6月9日,德國社會民主黨機關刊物《前進報》發表的社論《鐵拳》“為了防御手持兇器的強盜而拿起刀槍,決沒有罪,在哪一國的法律上也應屬于正當防衛,不能問罪。”1901年2月,日本青柳猛在《女學雜志》發表的《義和團贊論》“讓中國自己去決定,哪些人可以到他們那里去……義和團是愛國者,他們愛他們自己的國家勝過愛別的民族的國家,我祝愿他們成功。1901年11月23日,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在紐約公共教育協會上發表的《我是一名義和團員》演講A.反映了義和團運動的正義性 B.代表了西方國家的主流觀點C.對義和團運動的認識較客觀 D.未能指出義和團爆發的根源15.中國的民營工業在1905—1909年間出現了一次發展高潮。資本萬元以上的民營廠礦達238家,資本額6121.9萬元,較之前增長三倍以上,該高潮的出現主要是因為()A.民族矛盾緩和 B.經濟政策調整 C.列強設廠刺激 D.引進先進技術16.如圖是一幅歷史教學掛圖的一部分。此教學掛圖所示的歷史事件()A.推動了清王朝統治走向結束 B.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C.使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 D.使革命中心發展到黃河流域17.近代中國一份土地法令中明確規定,“沒收一切土地歸蘇維埃政府所有,具體有三種分配方法:(一)分配農民個別耕種;(二)分配農民共同耕種;(三)由蘇維埃政府組織模范農場耕種。”據此可知,這一法令()A.受歷史條件的限制未能實施 B.踐行了“平均地權”的綱領C.促進了農村革命根據地發展 D.為解放戰爭勝利提供了保障18.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華北目前形勢與1949年的任務》,闡述了當時形勢下黨的任務,其中前三項是:繼續努力支援全國解放戰爭;開展大生產運動;根據中央指示,黨的領導重心,應逐漸地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決定了黨這些任務的“目前形勢”是()A.戰略決戰取得了完全勝利 B.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完成C.國共的北平和平談判破裂 D.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19.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政府集中發展少數民族人口密集的中心區域,建立人民生活必需工業,實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以主業帶動多種經營、全面發展”的農牧業政策,對民族企業實行價格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這些措施()A.保障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權利B.改變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本格局C.發展完善了民族地區的基層治理D.有助于增強少數民族對新政權的認同20.下表為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計劃完成情況(單位:億元),據此可知20世紀50年代我國對外貿易()年代國家(地區)1950195219531954195519561957蘇聯及人民民主國家13.9452.5062.4469.3990.1681.6077.00其中:蘇聯12.8640.4447.8249.0768.0257.9151.86亞非及西方國家27.6012.1118.4815.3319.6427.0527.50其中:西方國家14.871.597085.017.429.6911.37進出口總額合計41.54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A.突破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 B.有違“一邊倒”外交策略C.適應了國內經濟建設的需要 D.進出口貿易總額持續增長21.據中共中央研究室資料:“1956年與1952年相比,國營經濟由19.1%上升到32.2%,合作社經濟由1.5%上升到53.4%,公私合營經濟由0.7%上升到7.3%,個體經濟由71.8%下降到7.1%,資本主義經濟由6.9%下降到接近于0%”這些變化說明新中國()A.國營經濟比重明顯上升B.經濟結構出現顯著變化C.商品經濟體制已經建立D.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2.口號是時代的聲音。“鋼鐵成山天也矮,看你服輸不服輸”“公社青藤連萬家,齊心合力種莊稼”等口號,體現出當時()A.經濟建設面臨嚴重困難B.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急切心情C.國民經濟得到恢復發展D.社會主義改造取得巨大的成就23.1961年2月,中共中央規定:“生產大隊的規模不宜過大,以避免在分配上把經濟水平相差過大的生產隊拉平。”為響應號召,東北地區把生產大隊由26600個增至35000個左右;山東地區調整前的生產大隊平均156戶,調整后的生產隊平均35戶。這一做法在當時()A.促進了農業經濟恢復B.擴大了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C.調整了國民經濟結構D.體現了包產到戶的早期探索24.1977年安徽省“省委六條”出臺后,一些生產隊開始推行責任制。后來經過七省三縣農村工作座談會和全國省市區第一書記座談會,中央、地方和學界大量的調查研究,最終才水到渠成出臺了1982年中央一號文件,肯定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據此可知()A.漸進式改革穩定了社會秩序 B.極“左”思潮阻礙社會改革C.改革開放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D.地方實踐助推農村經濟改革25.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冷戰結束后國際秩序存在的混亂現象和全球治理出現的各種問題,中國所提出的“方案”是()A.提出科學發展觀 B.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C.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D.推進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第II卷(非選擇題5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26題12分,27題12分,28題14分,29題12分,共50分。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富商大賈)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史記·平準書》文帝之時,縱民得鑄錢……吳以諸侯即山鑄錢,富埒天子,后卒叛逆。——《漢書·食貨志》工虞商賈,為權利以成富,大者傾郡,中者傾縣,下者傾鄉里者,不可勝數。——《史記·貨殖列傳》(1)概括說明漢初強化政府管控的必要性。(2)指出漢武帝為解決以上問題采取的措施并概括其影響。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近代上海文化大事記(節選)年份文化現象1868年江南制造總局設翻譯館,翻譯出版大量科學技術類書籍。1882年上海電報學堂創辦、成績優秀者派至上海電報總局任職。1895—1897年《強學報》、《時務報》、《富強報》等27種維新報刊陸創刊。1903年《蘇報》陸續發表《衷哉無國之民》、《讀<革命軍>》、《介紹<革命軍>》等十幾篇文章,高呼革命為神圣“寶物”。1915年陳獨秀在《青年雜志》發文倡導“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摘編自《上海通志》材料二1920年以上海為中心,李達與梁啟超等人圍繞“社會主義是否符合中國國情”展開了大論戰。梁啟超等人認為,中國幾乎沒有勞動階級,中國的問題要靠紳商階該去發展實業,慢慢改良。李達則認為中國有勞動階級,且只有勞動者聯合起來,進行社會革命,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王程程、胡宗俊《“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三次論戰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國各階級、各階層為挽救危局做出了怎樣的努力?(2)指出大論戰反映出的中國社會新變化及救國道路新方向。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37年8月14日,愛國漫畫家響應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在上海成立“漫畫界救亡協會”,并組建“救亡漫畫宣傳隊”,赴各地宣傳統日。9月20日,“漫畫界救亡協會”創刊了《救亡漫畫》。《救亡漫畫》創刊號封面漫畫材料二武漢淪陷后,救亡漫畫宣傳隊(下稱漫宣隊)隊員華君武、慕若虹、張仃、胡考、張諤來到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和《解放日報》編輯部工作,其他隊員則分成兩支活躍在廣西、江西等戰區繼續抗戰宣傳,因漫宣隊在武漢時隸屬于周恩來主持工作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領導,導致1941年1月后,國民黨政府逐漸加強對漫宣隊的監視和限制。1942年春更是斷絕其經費導到漫宣隊被迫解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