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閱讀下面這兩首宋詩,完成15~16題。懷金陵三首(節選)張耒①其二璧月瓊枝②不復論,秦淮半已掠荒榛。青溪③天水相澄映,便是臨春閣上魂。其三曾作金陵爛漫④游,北歸塵土變衣裘⑤。芰荷聲里孤舟雨,臥入江南第一州。[注]①張耒:北宋大臣、文學家,面對遼、夏的襲擾,他主張積極御敵。②璧月瓊枝:代指南朝陳后主的張貴妃、孔貴嬪的容色,語出《南史·張貴妃傳》。③青溪:史載“及隋軍陷臺城,妃與后主俱入于井,隋軍出之,晉王廣命斬貴妃(張貴妃),榜于青溪中橋”。④爛漫:這里有散漫、放浪之意。⑤語出岑參詩句“容鬢老胡塵,衣裘脆邊風”。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其二”中“掠”生動地寫出了秦淮河被荒野的榛子樹侵占的景象,也呼應了“不復論”。
B.“其三”第一句回憶了過去游金陵的“爛漫”,與第二句寫北歸的風塵仆仆截然不同。
C.“其三”第三、四句寫乘著扁舟游蕩,聽著雨打荷聲,通過寫景主要表現了詩人的孤獨。
D.“其二”詠嘆了亡國之君陳后主與張貴妃的往事,“其三”追述了詩人自己的昔日之游。16.這兩首詩表達了什么情感?張耒的懷金陵三首》(節選)與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共同運用了什么表達技巧?請簡要分析。分)參考答案:15.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主要表現了詩人的孤獨”分析不當,詩人追懷昔日之游,乘著扁舟在湖中游蕩,聽著雨打芰荷猶如美妙音樂的清脆聲音,在舟中高臥欣賞,十分陶醉。16.(1)①表達了對王朝興亡的感慨,詩人感慨金陵的繁華散去,秦淮河變得荒涼;感慨張貴妃命喪青溪。也蘊含著對當朝統治者的警告。②詩人追昔撫今,表達了對金陵美景的喜愛,也表達了對昔游金陵的美好時光的懷念。(2)[示例一]都運用了用典:張詩用“璧月瓊枝”“青溪”的典故,借張貴妃的命運變化寫王朝興衰;王詩用“門外樓頭”的典故,感慨六朝的滅亡。[示例二]都運用了對比:張詩寫張貴妃曾深受寵愛而后來無法得到保全以致身亡,寫詩人曾閑散地樂游金陵而如今風塵仆仆;王詩寫金陵曾經繁華競逐,如今只剩下寒煙衰草。評分參考:(1)“情感”方面答出第①點給2分,答出第②點給1分;(2)“技巧”方面答出“用典”或“運用典故”給1分,正確分析給2分(答出“對比”給1分,正確分析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給分。[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情感意蘊并比較分析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首先通讀這兩首詩歌,理解大意并分析其蘊含的情感;然后比較理解這兩首詩歌與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分析其在表達技巧上的相同之處;最后概括作答。注釋:金陵:今江蘇南京,為六朝故都。張耒(1054—1114):字文潛,號柯山,楚州淮陰(今屬江蘇)人。熙寧進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職。早年以文章受知于蘇軾兄弟。與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并稱“蘇門四學士”。亦能詞。有《張右史文集》。璧月:對月亮的美稱。瓊枝:傳說中的玉樹。又,喻美女。璧月瓊枝:典出《南史》。《南史·張貴妃傳》:“后主每引賓客,對貴妃等游宴,則使諸貴人及女學士與狎客共賦新詩,互相贈答,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曲調,被以新聲。……其略云:‘璧月夜夜滿,瓊樹朝朝新。’大抵所歸,皆美張貴妃、孔貴嬪之容色。”秦淮:即秦淮河,河畔一帶為金陵名勝。荒榛(huāngzhēn):雜亂叢生的草木。引申為荒蕪。青溪:張麗華的喪身之處。《南史·張貴妃傳》:“及隋軍陷臺城,妃與后主俱入于井,隋軍出之,晉王廣命斬貴妃,榜于青溪中橋。”一作“清溪”。澄映:形容波光清澈明凈。便是:即是,就是。臨春:閣名。南朝陳后主時建。《陳書·皇后傳·張貴妃》:“至德二年,乃於光照殿前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閣高數丈,竝數十間,其窗牖、壁帶、懸楣、欄檻之類,竝以沉檀香木為之,又飾以金玉,間以珠翠,外施珠簾,內有寶牀、寶帳,其服玩之屬,瑰奇珍麗,近古所未有。”
爛漫:原意為色澤絢麗。這里有散漫、放浪之意。塵土:細小的灰土。衣裘:夏衣冬裘。又,專指皮裘或泛指衣服。芰荷:指菱葉與荷葉。《楚辭·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孤舟:孤獨的船。臥:睡倒,躺或趴。江南:指長江以南的地區。各時代的含義有所不同。參考譯文:其二張貴妃、孔貴嬪的故事已經過了數百年,對她們的容色無需再作評論,現在就連秦淮河也有一半被荒野的榛子樹所侵奪。青溪水天交相輝映,那便是臨春閣上張麗華與陳后主相聚之魂。其三我曾經在金陵有過放浪形骸的一段生活,北歸之后風塵仆仆,連衣裘也變舊了。那時乘著扁舟在湖中游蕩,聽著雨打芰荷猶如美妙音樂的清脆聲音,在舟中高臥欣賞,真的十分陶醉。【鑒賞】《懷金陵三首》似乎不是寫于同時。第一首回憶金陵秦淮的風光。第二首實為金陵懷古詩,所詠的是亡國之君陳后主與張麗華的一段史事。數百年之后,作者回想這段荒淫誤國的丑事,對于張、孔的容色無需再評論了。她們早已魂埋幽石,埋骨窮壤了。就連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秦淮河,也有它興衰的歷史,后來有一半被荒野的榛子樹所侵奪,失去了昔日的繁華。“青溪天水相澄映”二句是承首句而來,接詠張麗華之事。當隋軍攻克臺城之后,陳后主與張麗華一同逃入井中,隋軍把他們從井中撈出,斬張麗華于青溪中橋(一說斬于青溪柵),所以青溪是張麗華的喪身之處。《南史·張貴妃傳》又載:“至德二年(指584年),(后主)乃于光昭殿前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高數十丈。……后主自居臨春閣,張貴妃居結綺閣。”從詩的三四兩句看,“臨春閣上魂”應是指張麗華。陳后主死于洛陽,葬于邙山,所以“臨春閣上魂”實應為“結綺閣上魂”,用“臨春”代“結綺”,是因句中平仄韻律的需要。不過這也無關緊要,陳、張的幽靈,仍然可以在臨春閣相聚。詩人不過是用此來警告不思振作的宋代統治者,希望他們不要重蹈陳后主的覆轍罷了。第三首詩追懷金陵的昔日之游。故首句說“曾作金陵爛漫游”,“爛漫”有散漫、放浪之意,這一句包含著許多對舊游之地的美好回憶。金陵是歷史名城,六朝故都。謝朓詩說:“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金陵在歷史上就是游覽勝地,詩人離開之后,依然難以難忘。“北歸塵土變衣裘”句,由追昔轉入撫今。說他北歸之后,風塵仆仆,衣裘也變舊了。岑參詩有“容鬢老胡塵,衣裘脆邊風”之句。詩人北歸之后,容顏也變老了。三四兩句,繼續回憶令人神往的金陵之游:扁舟一葉,在湖中游蕩,湖光山色,盡入眼底,在風酥雨膩的江南春日,雨打芰荷,發出清脆的聲音,猶如美妙的樂曲,詩人在舟中高臥,欣賞雨打芰荷的美妙音樂,十分陶醉。張耒曾用優美的散文來描寫金陵的美景:“余自金陵月堂謁蔣帝祠,初出北門,始辨色。行平野中,時暮春,人家桃李未謝,西望城壁,壕水或絕或流,多鵁鶄白鷺,迤邐近山,風物天秀,如行錦繡圖畫中。”(《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十四引)此段描寫,可與此詩相參照。《懷金陵三首》雖然不是寫于一時,但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