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19_第1頁
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19_第2頁
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19_第3頁
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19_第4頁
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19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舟山市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檢測

高二語文試題卷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學創作歸根結底是虛構的。美國著名文學批評家韋勒克和沃倫指出:文學的核心性質是“虛構性"。

確實,無論創作者是否承認,文學從誕生起就具有虛構性。一是文學是以語言為媒介。語言、文字本身即

是人類創造,其本身意義與真實事物之間無必然聯系,如此一來,語言本身便具有虛構性。二是文學創作

會帶有作者的主觀性。當作者以語言來描述事物時難免會帶有作者本身的主觀性,作者的語言表達會受到

心情、環境、人生經歷等的影響而帶有作者自身的印跡。因此,當文學本身以語言為表達手段,以人為創

作主體時,就無法避免地帶有虛構性,可以說,當以上兩者無法滿足時,也難以稱之為文學。

文學創作離不開現實。文學創作需要材料,而現實生活是文學材料的唯一源泉。現實對于文學有著重

要意義。文學的“真實”有別于現實,它不但可以指向客觀存在的“現實”,也可以指向主觀世界——心

靈的“真實”。文學的真實可以帶給讀者趨向于真實的體驗,也許是讓讀者感受到身臨其境的場景,也許

是直擊人心的真摯情感,它們不必真正地存在,它們也可以創造心靈的真實。

文學的虛構與真實都是文學的重要內容,缺一不可。文學的虛構與真實在文學中并非完全對立,它們

有其內在的聯系,在文學之中共同發揮作用,帶給讀者以文學的審美感受。

文學的真實與虛構是相互制衡的。文學之中越貼近現實,完全主觀虛構的成分越少,文學的“真實性"

越容易凸顯。如畢飛宇的《推拿》,書中多有盲人的人情世故,如盲人按摩師要與按摩中心的前臺打好關系

以便拿到更好的客源等,與現實情況貼近,使文章更加真實可感。反之,文學之中虛構的成分越多,與現

實差距越大,便越不容易給讀者帶來真實感受。想讓虛構成分越大的作品具有真實性,就越發考驗作者的

功力。例如明代劇創作者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中有不現實的情節,但是湯顯祖筆下的故事卻深深地感

動了幾個世紀的才子佳人,這是湯顯祖注重心靈“真實”的表現。

真實與虛構雖然相互制衡,但并非完全對立,它們也相互依存,通常會采用以下的三種方式。

文學的真實可以寓于虛構之中,并為虛構所反映。文學創作者巧用“千人一面"千地一景”來塑造

典型形象與典型環境,最終指向真實。比如《長恨歌》中的王琦瑤,可謂千人一面的典型。書中的王琦瑤

是千萬個上海弄堂女兒的典型。王安憶通過王琦瑤寫出了那個時代下,上海弄堂女兒“們"的生活故事,

賦予作品以真實的意味。當然,“千地一景”的典型環境也是如此,創作者往往要根據時代風貌、社會制度、

第1頁/共15頁

階級狀況等等,塑造出典型環境。如《紅樓夢》中的賈府便是當時盛極而衰的封建社會下,眾多封建貴族

世家的綜合與典型。文學作品往往通過虛構的事,反映出一個特定時代、特定場景下,一群具有共同特征

的人的故事,是人的故事,是城市的故事,也是時代的故事,這也是創作者希望指向的“真實"。

文學創作者也可將現實“異化”,以“陌生化"的手法寫出“真實”。即創作者完全改變現實,虛構

創作,將現實“異化"。使用這種方法的典型是卡夫卡的《變形記》中的虛構大膽又新奇,但是結合創作

背景與當時時代環境,不難想出作者所指向的“真實”。在當時資本主義社會,像主角格里高爾這樣的小

職工,只是公司的小小零部件,是當時那個冷酷的社會機器里微不足道的齒輪,確實如同一個沒有思想的

甲蟲一樣。作者借這個故事用寓言式的方式諷刺了那個社會下人的“物化”,人成了工具。吳金濤曾說:“在

傳統文學中,真實性往往建立在對現實亦步亦趨地摹寫上;而在卡夫卡的文學世界里,真實性往往與寓言、

虛構、似是而非聯系在一起。”

文學創作者為滿足某種需要,亦可以虛構部分現實信息,以更好地指向真實。這里的虛構可以是修改

現實,可以是夸張現實,也可以是提取現實信息進行整合。例如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小說《使女的故事》

講述的故事看似荒誕,卻是由歷史上眾多的真實細節組合而成的。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曾明確表示:“在這

本書中我使用的所有細節是曾經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換句話說,它不是科幻小說。"這是瑪格麗特對其作品

關于現實與歷史的真實性的強調。她從歷史中提取眾多現實的細節,融入這部小說,反映了在當今社會之

下,她對女性“物化”的反思,也是其指向“真實"的思考。

總而言之,創作家會或多或少地使用虛構的方法,最終目的都是要走向文學的“真實性”。文學的真

實性是文學的重要價值之一,是文學的偉大事業之一;而文學本身又具備虛構性,無虛構不文學。真實與

虛構都是文學的重要內容,它們無高下、貴賤之分。

(摘編自梁梓珊《論文學真實與虛構的關系》)

1.根據文本內容,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文學以語言為媒介,以人為主體進行創作時,虛構性便成為其不可剝離的屬性,文學創作本質上是一

種虛構的藝術形式。

B.在運用語言描繪世界的過程中,作者的個人情感、所處的環境、過往的人生經歷等因素難免會影響文學

創作。

C.文學真實的概念范疇大于現實,它既可以是客觀世界中真實存在的景象與事件,也可以是主觀世界里真

摯而深刻的情感體驗。

D.虛構元素豐富的文學作品,因其遠離現實生活,創作難度大,比現實作品更能凸顯出作者的創作實力。

2.根據文本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通過列舉《長恨歌》中的王琦瑤形象和《紅樓夢》中的賈府環境等例子,分析了文學如何通過虛構

第2頁/共15頁

來反映真實世界,從而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

B.文中多次引用權威文學批評家或作家的觀點來加以論證,如韋勒克和沃倫關于文學虛構性的觀點,以及

吳金濤對卡夫卡文學世界中真實性的評價。

C.在論證過程中,本文運用了多種方法,包括引用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使得論證更

加全面、深入、有力。

D.本文的論述思路清晰明了,從文學創作的虛構性本質出發,進而分析文學中虛構與真實的相互制衡與依

存,最終強調真實性是文學的重要價值。

3.文本提到“文學的真實可以寓于虛構之中”,下面選項與之不符的一項是()

A.《復活》中的瑪斯洛娃具有“千人一面”的典型意義,其個人經歷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種種矛盾,也反映

了俄國底層女性的共同命運。

B.馬爾克斯在其著作《百年孤獨》中精心構筑的馬孔多小鎮,運用了“千地一景"的藝術手法,以小鎮變

遷折射出拉丁美洲百年的歷史演進。

C.《老人與海》作者以老人的孤獨奮斗和大自然的無情力量作為核心主題,將現實“異化”,使讀者在陌

生的情境中感受到一種深刻的真實。

D.《促織》中成名之子化為蟋蟀并斗勝的情節,以“陌生化"手法寫出“真實”,揭示了封建壓迫下人性

的扭曲和異化。

4.根據材料內容,完成“文學虛構與真實的關系"表格。

文學虛構與真實的關系

類別虛構真實

文學創作的基礎和必要元

文學地位①______

素,無虛構不文學

呈現方式語言、文字構建的想象世界②______

1.文學的真實可以寓于虛構之

中,并為虛構所反映。

2.將現實“異化”,以“陌生化"

兩者關系③______

的手法寫出“真實”。

3④______

第3頁/共15頁

5.小說《荷花淀》用詩意的筆法來表現戰爭,有讀者質疑這會削弱作品的真實性。請表達你的觀點并結合

材料簡要分析。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昌銅匠

陳慧

①昌銅匠已經去世好幾年了,可還是不斷地有人拎著舊鍋、壞茶壺來我擺攤的岔路口打聽他的去向。

我從沒有光顧過昌銅匠的生意,我對他的最初印象不算很好。生意人講究笑臉迎人、和氣生財,昌銅

匠貌似并不在乎這個。他習慣性地繃著臉,說話聲音又高,還不定時地轟走幾個他不待見的顧客。有些顧

客還了他定下的價錢,或者是否定了他引以為豪的手藝,他當場就翻臉,干干脆脆連他們的生意都不愿意

接了。他仗著手藝精湛,不怕得罪人——反正他的生意忙得很,多做幾個,少做幾個,無所謂。

我忘記我是哪一年和昌銅匠成為朋友的——好像,也沒有達到“朋友"的地步,只是每天都碰面、碰

了面一定會相互招呼一下的熟人。

清晨五點多,街上的行人還是稀稀疏疏的,我站在馬路邊上響亮熱情地喊他一聲“阿伯”,就像喊這

個鎮上的任何一位老年人一樣。起初的幾次,他僅僅是抬頭望望我,勉為其難地點個頭。再后來,我喊他

的次數多了,他那張嚴肅的大圓臉像水波紋一樣慢慢地、慢慢地舒展開來了,常常不等我先出聲,他已在

幾米開外揚聲叫我的名字:“三三,儂來得嘎早!"

昌銅匠比我出攤更早,都是天還未亮透就來街上了。七十歲左右的人了,一年到頭,天天如此。我問

他:“阿伯,你的生意又不用急著趕市頭,干嗎來這么早?”

他取下唇上的香煙,撣撣煙灰:“人老了,夜里睡不安穩,早早醒了。"昌銅匠抽煙的方式別具一格。

別的人,多半是用食指和中指夾著煙送到嘴邊抽,他無須用手,他的香煙是粘在下唇上的,隨它燃著,居

然也不掉。②他超然地干著活,想起來就抿起雙唇抽一口,從鼻孔里緩緩地放出兩道煙。那架勢,無端地

使我這個想象力豐富的人心生懷疑,懷疑他是借著銅匠的身份隱藏在市井多年的絕世高手,指不定某一天

的某一個時刻,他老人家厭惡了這喧囂的市景,就會放下手上干了一半的活計,施展“旱地拔蔥”的輕功

躍上馬路對面的屋脊,兩三個起落,不見蹤影。

昌銅匠確實有一段時間突然地消失在了眾人的視線中,但并不是像武俠電影里的大俠那樣云游四海去

了,而是住了院。

他再次出現在菜市場里,已經是幾個月之后。他坐在一張老式輪椅上,明顯瘦了一圈,上眼皮子腫著,

在眾目暌暌之下哭得一臉口水、鼻涕,神情崩潰得像個被全世界遺棄了的孩子。③他一邊嗚嗚地哭,一邊

不停地念叨:“三三,我的腳沒有了。三三,我以后再也不能走路了。"

第4頁/共15頁

我被他那悲傷無比的哭聲驚到了:他原本是那樣強硬的一位老人。可是,病災的大手輕輕一揮,他頓

時袒露出了老年人的脆弱和無助。

他哭了很久。等他情緒平復些,我勸他:“阿伯,你不要難過。你的情況還不算頂糟糕,有這張輪椅托

著多活動,勤鍛煉,一定會恢復的。”

“你說——我以后還能恢復?"他抬起頭,滿懷希望地看著我,被淚水沖刷、浸泡過的兩頰呈現出一

種異常的光亮。

我用力地點點頭:“你肯定會好的!”

他坐上輪椅之前,住在馬路對面的一條弄堂里,收了攤,走不了幾步便能到家。行走不便之后,社區

安排他搬進了敬老院。到了這份兒上,我才聽到和他住在同一條弄堂里的老人們七嘴八舌地談論他:“昌銅

匠也罪過(可憐)的,單身漢一個,無兒無女。病成了這個樣子,日子要咋過呢?"

咋過呢?還不是照常過。

敬老院到菜市場有很長一段路。昌銅匠搖著他的輪椅,很早就來了,只不過,他從站著干活變成了坐

著干活。他在大腿上墊了一塊黑色的皮圍裙,鍋橫躺在皮圍裙上,他叮當叮當地敲著。不知道是不是我太

敏感,我總覺得,他敲出來的那些聲音,再不如以往那樣輕快動聽。

他不買我的打火機了。他告訴我:“三三,醫生講過了,不能抽煙。”

我說:“老早讓你不要抽煙,你聽不進。"

他以往三天兩頭地買我的打火機,大早上的,抽一口煙,喀喀地咳嗽幾聲。我勸過他好多次,叫他戒

煙,他總是不以為意。病了一場,覺悟一下子提高了。

與之一同改變的,是他對顧客的態度。他的攤子上,生意還是那么源源不斷。真是想不通,這個巴掌

大的小鎮,哪來那么多的舊鍋、壞壺呢?忙歸忙,他的言語軟和了許多,對人開笑臉的時刻居多,動輒粗

聲大氣的脾氣也在不知不覺中收攏了。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時光里,他變成了一個溫和的、安靜的,和既往

判若兩人的老頭兒。

這世上的人,有多少足夠幸運能逃過命運的促狹呢?昌銅匠令我敬佩的是,______。

一個初冬的中午,收完攤搖著輪椅準備向敬老院出發的他,和我在菜市場門口遇上了。我叮囑他:“阿

伯,路上小心點。”他微微地點點頭,答非所問:“三三,好哉啦。我過一天,算一天,做人終究一筆亂賬。

"

④我沒吱聲,也不曉得能和他說些什么,默默地側過身給他讓道,目送著他緩緩遠去。人來車往,不

大工夫,他就像落進大海里的一滴水那樣,融進了熙熙攘攘的人流。

昌銅匠離世前的幾個月,又重新抽起了香煙——依然那么險險地粘在下唇上,讓他看起來像個酷酷的

大俠。

第5頁/共15頁

(該文選自《在菜場,看人間》,作者陳慧為浙江寧波余姚菜場一名攤販)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通過對昌銅匠這一形象的刻畫,寫出他的直率、強硬及后來的溫柔、善良,體現了人物的多面性。

B.文章描寫了我與昌銅匠的相識及他的消失與歸來,在看似尋常的敘事推進中,于細微之處蘊含深刻的情

感力量。

C.作者通過深沉有力的筆觸,在充滿懸念與轉折中講述了昌銅匠的人生際遇,讓人品味平凡人生的幸與不

幸,引發讀者共鳴。

D.文章中運用了“噶早”“罪過"咋過呢”“好哉啦"等具有地方色彩的口語表達,生動地描繪了市井

生活的畫面。

7.對文章中畫波浪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句不僅點明了昌銅匠去世的事實,還通過“不斷有人打聽他的去向”這一細節,展示了當地人對他

的關注與關懷。

B.第②句“超然地干著活"描繪出昌銅匠工作時的沉浸、專注,“想起來就抿起雙唇抽一口”則刻畫其獨

特的抽煙方式,富有畫面感。

C.第③句中昌銅匠的哭泣和念叨,表現了他在身體殘疾時的無助和悲傷,與前文中他的強硬形成反差,令

人唏噓。

D.第④句“我"的沉默和目送,蘊含著沉重且復雜的情感,有對他狀況的擔憂,也流露出對人生無常、命

運多舛的無奈和感慨。

8.昌銅匠令我敬佩是什么呢?請根據文本內容,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句子,并說明補句理由。

昌銅匠令我敬佩的是,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

9.本文作者陳慧身上有一個標簽——菜場女作家。《文學報》評論:她的視角是平行的,她用一雙專注觀察

的眼睛書寫人間百態。請結合本文,分析其平行視角的妙處。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論語·里仁》)

第6頁/共15頁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論語·里仁》)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論語·子張》)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

(《論語·顏淵》)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

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論語·顏淵》)

材料二:

老聃曰:“請問:仁義,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則不成,不義則不生。仁義,真人之性

也,又將奚為矣?”老聃曰:“請問,何謂仁義?"孔子曰:“中心物愷①,兼愛無私,此仁義之情也。”老

聃曰:“意,幾乎后言!夫兼愛,不亦迂乎!無私焉,乃私也。夫子若欲使天下無失其牧乎?則天地固有常

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獸固有群矣,樹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趨已至矣又何

偈偈乎②揭仁義,若擊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亂人之性也!"

(《莊子·天道》)

材料三:

《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今治獄吏則不然,上下相驅,以刻為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

后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離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

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此仁圣之所以傷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捶楚

之下,何求而不得?做因人不勝痛,則飾詞以視之,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卻,則鍛練而

周內之;蓋奏當之成,雖皋陶聽之,猶以為死有余辜。何則?成練者眾,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獄吏專為深

刻,殘賊而亡極,媮③為一切,不顧國患,此世之大賊也。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

"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

(路溫舒《尚德緩刑書》)

【注】①中心物愷:心地純正,與外物相和諧。②偈偈:通竭,竭力的樣子。③媮tōu:茍且,馬馬虎

虎。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夫子亦放德A而行B循道C而趨D已至矣E又何偈偈乎F揭仁義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第7頁/共15頁

A.約,窮困,儉約。與《屈原列傳》“其文約,其辭微”的“約"意思不同。

B.然,以為……對,表贊同。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若火之始然”意思相同。

C.牧,秩序,管束。與《過秦論》“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的“牧”意思不同。

D.賊,殘害,傷害。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自賊者也"的“賊”意思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告訴我們每個人的道德修養與其所處的環境有關,因而儒家重視居住的環境和朋友的選擇。

B.材料一中,不同的弟子問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各不相同,這充分體現了他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C.材料二中,關于“何謂仁義”,老子認為,人的天性無所謂私與無私,若以無私之名約束人們,這就是

一種私。

D.材料三中,路溫舒提出當下刑罰嚴苛的主要原因在于官吏畏上,以嚴刑峻法彰顯自己的公正無私。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

14.路溫舒提到“疾吏之風”,但并未提出解決策略,請結合三則材料簡要分析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改變這種

現象。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兩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南宋〕陳亮

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①。父老長安今余幾?后死無仇可雪。猶未燥、當時生發。

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分月?胡婦弄,漢宮瑟。

樹猶如此堪重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癡骨②?但莫使、伯牙弦

絕。九轉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龍共虎,應聲裂。

【注】①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神奇與臭腐相互轉化,冬日著葛、夏日穿裘,言天下事變化甚多,此

喻世事顛倒。②妍皮癡骨:原句為“妍皮不裹癡骨”,意為外美必內慧,表里一致,此處指己才不為人識。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詞以“老去憑誰說"起筆,描繪了歲月流逝,知音難覓的境況,與后文“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

合”形成呼應。

B.“父老長安今余幾"一句,感嘆人事代謝,后輩人從“生發未燥”嬰孩時期就習慣南北分立,終將形

成“無仇可雪"的錯誤認知,令人憂慮。

第8頁/共15頁

C.詞中的“二十五弦多少恨”,借《史記》中太帝因素女鼓瑟悲切,破五十弦為二十五弦的典故,傳達分

離和悲恨的雙重意蘊。

D.本詞結尾以龍、虎喻作者本人與辛棄疾,彼此應和的詞作如同龍虎相應,聲震長空,感情濃郁厚重且充

滿想象力。

16.陳亮“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一句,肯定辛棄疾是其知己。我們學過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

懷古》,在內容上與本詞確有頗多相合,請結合兩詞簡要賞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用“______,______”之言指出了朝廷奸佞當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擠的

黑暗現實。

(2)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一句,把江、月、花等多重意象聯系在一起,描寫

出如夢幻般的詩意景象。

(3)讀書人應立志成為國家民族的脊梁,承擔社會的責任,如“______,______”一句即彰顯這種追

求。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小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喝奶茶會上癮,其背后與奶茶里的糖有著A的聯系。糖會刺激人的大腦,釋放出一種叫做血清素

的物質,讓人產生輕松、愉悅的感覺;而人類對糖的喜愛,仿佛是與生俱來的。當我們攝入高糖食物時,

大腦便會釋放出另一種神奇的物質——多巴胺。多巴胺就像是快樂的源泉,會B地為人們帶來歡樂和

滿足,讓人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甲),美食、運動、自我調節都是可以帶來多巴胺的“快樂密碼"。

(乙):每天一杯“續命奶茶”的糖分攝入量如若超過身體所需,多余的糖會轉化為脂肪,容易導致肥

胖、痛風、高血壓、高血脂等,增加患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癥的風險。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A:______B:______

19.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3字。

20.最近一位博主發起“怎樣喝奶茶可以不長胖"的討論。有一網友神回復:奶茶是冰的,沒有熱量。請你

第9頁/共15頁

指明這位網友犯了怎樣的邏輯錯誤,并加以解釋。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小題共2小題,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留白是中國傳統書畫藝術中一種特有的表現手段。就繪畫而言,留白就是在畫面中刻意留出必要的空

白,借以構建一種特殊的意境。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留白藝術的恰當運用往往能夠給畫作帶來絕妙的效果,

使得整個作品充滿靈動,氣韻通常觀之令人心曠神怡。留白雖屬書畫,但與書畫常伴的詩歌也受到侵染。

中國古代詩歌歷來以表達含蓄為美,這與留白藝術的本質是一致的。以李白的那首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

然之廣陵》為例: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中作者雖然有千般萬般的不舍之情,但卻含而不

露,將濃烈的情感投入“孤帆”“遠影"江水”等景物之中。當孤獨的帆船隨著流動不息的江水慢慢消

失在視線之內,敘事的“空白"由此產生,但作者的思緒卻無法停止,摯友的離別之情也愈加強烈。同樣,

在賞讀的時候,讀者面對這樣的“空白”,也會思緒紛飛,或借助想象將空白填滿。

21.根據材料,下列詩句中未運用留白手法的是()

A.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B.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C.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D.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22.材料分析了留白藝術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的運用之妙,請參照畫線句,為南宋馬遠的《寒

江獨釣圖》(源自柳宗元《江雪》)寫一段評價語。

柳宗元《江雪》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馬遠的《寒江獨釣圖》意蘊深遠,盡顯留白之妙,其實如梵高《星空》一般的充盈飽滿之作亦有其獨

特之美。

第10頁/共15頁

梵高《星空》

以上材料對我們的生活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第11頁/共15頁

舟山市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檢測

高二語文試題卷參考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1~5題答案】

【答案】1.D2.C

3.C4.①.文學的重要價值之一(或“是文學創作的最終目的")②.客觀現實(真實的體驗),

心靈真實③.相互依存④.虛構部分現實信息,以更好地指向真實。

5.觀點:不會削弱作品的真實性。

①文學的核心性質是“虛構性”,文學創作會帶有作者的主觀性。孫犁本人的詩化的語言風格和對詩意美

的創作追求必然會在作品中呈現。

②文學的“真實"可以指向心靈的“真實”。《荷花淀》詩意的描繪反映戰爭背景下人們的人性美、人情美

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③文學的“真實"可以寓于虛構之中,并為虛構所反映。孫犁在《荷花淀》中,通過典型人物和環境,反

映了特定時代人們共同的情感和經歷。

④作者為了彰顯作品主題的人性美、人情美,可虛構部分現實信息,以更好地指向真實。孫犁在《荷花淀》

中,刻意淡化了情節,弱化了人物姓名,以更好地體現人性美、人情美。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6~9題答案】

【答案】6.C7.A

8.①.他在短暫地頹廢過后迅速調整自己從而回到慣常地軌道上來。(他面對命運的促狹依然滿懷希望

等類似表達亦可。)②.理由:昌銅匠面對困境堅韌不拔、積極樂觀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9.①平行視角使得作者不會美化或丑化昌銅匠,能夠以更加客觀、真實的筆觸描繪昌銅匠這一人物形象。

②平行視角讓作者能夠深入生活,以普通人的身份去觀察和理解昌銅匠這樣的市井人物,這種視角讓讀者

感受真實。

③平行視角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出發,以一種更加平和的心態來審視和反思人生,凸顯了人生的無常與堅

韌不拔的精神主題。

④平行視角讓作者能夠以更加親切和自然的語言敘述故事,使得文章更加生動而真實。

第12頁/共15頁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

【10~14題答案】

【答案】10.BDE

11.B12.D

13.(1)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專注(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

其中了。

(2)人們的常情是安適的時候就會以生為樂(感到快樂),痛苦的時候就想要死掉,在木棍荊杖拷打的時

候,要求什么不能實現呢?(或“有什么口供得不到呢?”)

14.①為政者要愛護百姓,牢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上材料一)

②為政者施政要合乎天性順其自然(放德而行,循道而趨。)(以上材料二)

③為政者不以入罪多寡評定政績,降低刑罰力度(以上材料三)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15~16題答案】

【答案】15.D16.①都表達對年華老去的無奈。辛詞感嘆自己“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陳詞直接表明

“老去憑誰說"。

②都表達對世事無常哀嘆。辛詞慨嘆“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給人滄桑之感,陳詞用“神

奇臭腐,夏裘冬葛"暗喻世事變幻。

③都表達對收復中原的憂慮。辛詞用“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表達憤懣之情,陳詞則感嘆

“父老長安今余幾”,更憂憤“死后無仇可雪”(也可聯系“二十五弦多少恨")。

④都批判了當朝統治者的昏聵無能。辛詞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的典故諷刺了統治者

的草率魯莽,陳詞用“妍皮癡骨"的典故嘲諷朝廷無能、埋沒人才。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題答案】

【答案】①.邪曲之害公也②.方正之不容也③.江流宛轉繞芳甸④.月照花林皆似霰

⑤.士不可以不弘毅⑥.任重而道遠(親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先天下

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