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2課時)_第1頁
楊氏之子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2課時)_第2頁
楊氏之子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2課時)_第3頁
楊氏之子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2課時)_第4頁
楊氏之子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2課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楊氏之子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2課時)

21.楊氏之子

課題楊氏之子課型講讀課文授課時間2課時

教學目標1.自主學習字詞,學會“詣、禽"2個會認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會寫“梁、詣、禽”3個會寫字。正確讀寫“聰惠、應聲"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4.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巧妙的語言藝術。5.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難點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自主學習字詞,學會“詣、禽”2個會認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會寫“梁、詣、禽"3個會寫字。正確讀寫“聰惠、應聲”等詞語,聯系上下文猜測重點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初步按觸文言文,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

導入(8)分鐘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1.【出示課件2】學生自由閱讀(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2.互相交流: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點?(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3.交流古文:(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說的意思。)(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說?(吾)(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樣說?(汝)(4)如果想表達一個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誨、培養的意思可以怎么說?(孺子可教也。)4.誰能完整地背誦我們學過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個學生背誦《自相矛盾》。)5.談話導題: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們祖國語言文字寶庫中的一筆巨大財富。它文字簡約,卻理寓其中,意義深遠;它語言凝練,卻不失形象生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來學習一節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楊氏之子)學生齊讀課題。6.理解課題:“氏"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總的,氏是分支,后來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楊氏”可以解釋為楊家。“之"的。“子”兒子。“楊氏之子"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7.了解《世說新語》。【出示課件3】《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8.簡介作者【出示課件4】劉義慶(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9.教師范讀課文。交流文言文名句,聯系以前的學習的文言文,導入課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教學(30)分鐘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1)大聲流利地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3)了解這篇課文與以前的課文有什么不同。(回憶以前了解的文言文的有關知識。)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后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3.教學重點生字。(1)“曰”不能寫成“日”,“惠”和“禽"不僅要把結構寫勻稱,還要注意把筆畫寫正確;(2)有兩個多音字要讀準,一是“為設果”中的“為"讀“wèi”,二是“應聲"的“應”讀“yìng"。4.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出示課件5】三、再讀感知,交流學法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話的意思。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讀后的收獲,教師巡視指導。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匯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4.教師總結:在讀好、讀通課文的基礎之上,對照課文中的注釋和平時掌握的語言表達特點相結合嘗試弄懂每句話的大概意思。可以和其他同學團結協作,從而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四、指導朗讀【出示課件6】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2.教師范讀,學生練習朗讀節奏。3.小組學生互讀互聽,互相評議。4.教師領讀,學生再讀。5.指名多個學生朗讀,師生評議。現階段學生接觸的文言文較少,能否正確斷句、流利朗讀是學生首先遇到的困難。教學中通過教師范讀,給學生以停頓、語氣、語調上的暗示。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朗讀,為理解文本鋪開道路。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2)分鐘五、課堂總結,布置背誦。【出示課件7】1.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并讀熟了課文,大體了解了課文內容。2.請同學們課下自由朗讀,試著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3.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巧妙的語言藝術。4.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5.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

導入(3)分鐘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指名多個學生朗讀課文,師生評議。2.談話導入新課: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楊氏之子》。檢查朗讀環節的設計,既是為了與上節課做好銜接,也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

新課教學(27)分鐘二、再讀課文,了解意思1.自由讀課文,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話的意思,再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2.小組交流,互相評議和補充修改,試著在小組內統一說法。3.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言,全班交流,師生評議,教師相機指導并小結。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1)從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①楊氏子是我國古代梁國的,他的年齡只有九歲,比我們大家還要小。(板書:楊氏子)②“聰”的意思是——聰明,“惠"是通假字,通“慧”,“惠"的意思是——智慧。③“甚”是“非常"的意思。“甚聰惠”的意思是很聰明,非常聰明。(2)你是怎樣讀懂上面詞語的意思的?(看注釋)(3)你認為這句話中的哪個詞語用得好?(甚)為什么?(一個“甚"字將楊氏子的聰慧表現得淋漓盡致。)(4)你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這句話的意思嗎?(學生自由發言。)(5)指導朗讀:讀出楊氏子的聰明,讀出內心對楊氏之子的喜愛。(6)教師小結:這句話點明了文章要講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點。起到總起全文的作用。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1)故事中除了楊氏子,還有一個人物是誰?(板書: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誰嗎?(孔子第26代后人,晉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會稽。任世子文學,后補為太子舍人,遷尚書郎,任吳郡太守,后遷尚書,疾篤未任。累遷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稱孔廷尉。晉元帝年間,建議申明貢舉之制,崇修學校。死贈光祿勛,謚“簡”。)(2)孔君平來干什么呀?(孔君平來拜見小孩的父親)“詣"是什么意思?(拜見。)(3)“乃”是什么意思?(就,于是。)“其"是什么意思?(他,指楊氏子。)(4)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的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5)從這句話中你讀明白了什么?(從孔君平來拜見孩子的父親一事看,兩家的關系很好,常來常往。所以當得知孩子的父親不在時,孔君平并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叫出了這個孩子。可見,孔君平與孩子很熟。)(6)指導朗讀。為設果,果有楊梅。(1)“設”是什么意思?(端來,擺上。)誰為誰“設果"?(聯系上下文自然知道,楊氏之子為孔君平“設果”。)你從中讀懂了什么?(父親的老朋友來了,恰巧父親又不在家,那楊氏子熱情招待客人,看起來孩子很有禮貌。)(2)孩子端出多少水果?(多種。)你是從哪里看出來?(果有楊梅。)(3)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4)讀一讀,讀出楊氏之子的可愛,讀出對熱情好客的楊氏子的贊揚。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談話過渡:此時,孔君平和大家一樣,對這個熱情好客的楊氏子心生喜愛之情。現在又見“果有楊梅”,于是——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2)理解詞語“曰”是什么意思?(說。)“此"是什么意思?(這,這里指楊梅。)“應聲”是什么意思?(馬上回答。)“未聞"是什么意思?(沒聽說過。)“夫子”是什么意思?(舊時對年長而且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這里指孔君平。)(3)句子中的“家禽"是什么意思?(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現在的“家禽”,這里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4)他們之間在說些什么呢?誰來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我從沒聽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5)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是故事中的重點部分。你能聽出孔君平的話外之音嗎?(孔君平看到楊梅,聯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板書:楊梅楊家果)(6)孩子應聲答道:“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你能說說孩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嗎?(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板書:孔雀——孔家禽)(7)指導朗讀,分角色表演朗讀,讀好人物對話。4.指名用自己的話把故事連起來說一說。三、互相交流,體會巧妙1.孔君平拿楊梅和楊家的姓開玩笑,說楊梅是楊家的果子。孔君平是要誘導楊氏子“楊梅和楊氏子是一家人”。可是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楊氏子聽出來了,楊氏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駁。楊氏子的言下之意是“如果說楊梅是我楊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鳥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么楊梅又怎么會是我家的果呢?”足以見得楊氏子不但會聽,還會挺會說。2.如果孔君平這樣跟你開玩笑,你會如何回答?(生答)(1)孔雀是君家禽。(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3.比較這兩句話,你發現了什么?(1)未聞:沒有聽說過。顯得委婉。上一句就顯得生硬了。指名讀,讀出委婉的語氣來。(2)夫子:表現了楊氏子有禮貌。4.這么巧妙的回答,楊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長時間吧?(理解:應聲答曰:不假思索,幾乎想都沒想。)那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思維敏捷、機智,說話有禮貌,)5.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現出楊氏子的機智。6.教師小結:楊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禮,怪不得文章一開頭就說“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板書:甚聰惠)四、熟讀成誦1.獨立朗讀,熟讀成誦。2.小組同學互相檢查,相互評議。3.小組推薦代表參與背誦比賽。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匯報交流,出示句子,一句一句地讓學生匯報理解,并有意地進行學法的引導。降低了學習難度,也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欣賞能力。表演朗讀這一環節能幫助學生深化對人物語言的理解。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10)分鐘五、課堂總結,拓展閱讀1.課堂小結:巧妙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和別人交流、溝通,機智的語言能使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活躍我們的生活。通過今天的學習,感受到語言魅力所散發出來的光彩,希望大家善于運用語言藝術,把我們的生活裝伴得更加美好!2.拓展閱讀:搜集并閱讀《世說新語》中更多的故事,和同學互相交流。如《謝太傅篇》、《徐孺子篇》等。六、拓展閱讀。課后請你讀一讀《陳太丘與友期行》,并把這個故事的內容告訴給你的爸爸媽媽吧。

板書內容楊氏之子——甚聰惠孔君平楊梅楊家果楊氏子孔雀孔家禽

教學反思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四個方面:一、出示名言,了解古文。要想學好文言文,首先應當弄清文言文與現代文的不同。開課伊始,我課件出示一些出自文言文的句子,有的是學生以前在“日積月累”里學過的,有的則是課外積累的,讓學生讀一讀,引導學生說一說文言文與現代文有什么區別。使學生了解文言文比較難理解,語言比較精煉、簡潔等特點。通過交流,一方面為學生學習課文做了鋪墊,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二、讀通讀順,讀懂讀美。在教學中,留給學生充分閱讀課文的時間。首先,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同桌對讀、男女生合作讀、師生合作讀、指名讀、齊讀等,告訴學生讀古文時,要注意停頓,講究斷句,課件出示正確的停頓方法,讓學生再讀,把古文讀通、讀順。再指導學生結合注釋和自己積累的學習經驗,在讀中體會句子的意思,把課文讀懂。然后引導學生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詞“甚聰惠"進行思考:你從文中哪里體會到楊氏子甚聰惠?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然后交流討論,引導學生抓住孔君平與楊氏子的對話來理解,而后緊抓“應聲答曰”體會楊氏子的聰惠,比較“孔雀是君家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