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一
字音字形(必考,2分)精選真題識考點一階教材逐課梳理練七年級上冊
七年級下冊八年級上冊
八年級下冊九年級上冊
九年級下冊二階
語段仿真提升練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
沁園春·雪滔滔(
)
妖嬈(
)
2017音折腰(
)
風騷(
)
天驕(
)
2018音
風liú(
)
tāoráozhésāojiāo流第2課
周總理,你在哪里谷穗(
)
sù營(
)
篝火(
)
海fánɡ(
)
沉甸甸(
)
suì宿ɡōu防diàn第3課
我愛這土地嘶啞(
)
洶涌(
)
lí明(
)
腐爛(
)
sī
yǎxiōnɡ
yǒnɡ黎fǔ第5課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一句愛的贊頌qīnɡ靈(
)
娉婷(
)
鮮yán(
)
冠冕(
)
呢喃(
)
輕pīnɡ妍miǎnní
nán第6課
我看豐rùn(
)
沉zuì(
)
憂戚(
)
bó發(
)
飄yì(
)
漫游(
)
流pàn(
)
搖曳(
)
潤醉qī勃逸yóu盼yè第二單元第7課
敬業與樂業蛀[蟲](
)
赦[免](
)
禪師(
)
精wēi(
)
旁騖(
)
秘訣(
)
zhùshèchán微wùjuéxiàn慕(
)
褻瀆(
)
lànɡ蕩(
)
wànɡ想(
)
杜jué(
)
調和(
)
斷zhānɡ取義(
)
不二fǎ門(
)
言不jí義(
)
羨xiè
dú浪妄絕tiáo
hé章法及第8課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贊yù(
)
huǎnɡ若(
)
綢緞(
)
liú璃(
)
驚駭(
)
瞥見(
)
jiǎn影(
)
劫lüè(
)
贓物(
)
制裁(
)
dànɡ然無存(
)
富麗tánɡ皇(
)
豐功偉jì(
)
譽恍chóu琉hàipiē剪掠zānɡcái蕩堂績
貿然(
)
hán養(
)
kè守(
)
自chí(
)
汲取(
)
遵循(
)
箴言(
)
彬彬有禮(
)
mào涵恪持jíxúnzhēnbīn大發雷霆(
)
隨心suǒ欲(
)
一意ɡū行(
)
自吹自擂(
)
矯揉造作(
)
附庸風雅(
)
忸怩作態(
)
隨機應變(
)
tínɡ所孤léijiǎo
róuyōnɡniǔyìnɡ
廣袤(
)
積攢(
)
寬宥(
)
游弋(
)
困è(
)
濡養(
)
麾下(
)
嘟囔(
)
màozǎnyòuyì厄rúhuīdū灰燼(
)
自慚形穢(
)
間不容發(
)
金戈鐵馬(
)
形xiāo骨立(
)
抽絲剝繭(
)
鳩占鵲巢(
)
李代桃僵(
)
相得益zhānɡ(
)
可望而不可jí(
)
jìnhuìfàɡē銷bōjiūjiānɡ彰即第11天第四單元第15課
故鄉陰晦(
)
xiāo索(
)
祭祀(
)
2017音
伶俐(
)
愕然(
)
bǐ夷(
)
嗤笑(
)
應chou(
)
2018形世miàn(
)
惘然(
)
隔mó(
)
2017形
恣睢(
)
huì蕭jì
sìlínɡ
lìè鄙chī酬面wǎnɡ膜zì
suī第16課
我的叔叔于勒拮據(
)
棧橋(
)
zāo蹋(
)
別墅(
)
2019音襤褸(
)
女婿端詳(
)
2019音
恭wéi(
)
闊綽(
)
煞白(
)
與日俱增(
)
2019音
十ná九穩(
)
鄭重其shì(
)
2019形jié
jūzhàn糟shùlán
lǚduān維chuòshàjù拿事
[麥]茬(
)
摳[門](
)
家dǐ(
)
mì食(
)
嬉鬧(
)
空曠(
)
chákōu底覓xīkuànɡ撩逗(
)
chuī煙(
)
ɡuāi巧(
)
摻雜(
)
驅除(
)
鐮刀(
)
溫shùn(
)
重dié(
)
zhì之不理(
)
歇斯底里(
)
liáo
dòu炊乖chānqūlián順疊置xiē第五單元第18課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搽[粉](
)
玄xū(
)
miǎo茫(
)
麻zuì(
)
摧殘(
)
誆騙(
)
huái古傷今(
)
埋頭苦干(
)
舍身求法(
)
前pū后繼(
)
自欺欺人(
)
不足為jù(
)
chá虛渺醉cuīkuānɡ懷ɡànshě仆qī據第19課
懷疑與學問xiōnɡ險(
)
視chá(
)
輕xìn(
)
虛妄(
)
盲從(
)
折扣(
)
流sú(
)
mò守(
)
停滯(
)
不ɡōnɡ自破(
)
兇察信wànɡmánɡzhé俗墨zhì攻
tàn求(
)
創意(
)
壓榨(
)
根深蒂固(
)
xínɡ之有效(
)
孜孜不倦(
)
持之以hénɡ(
)
不言而yù(
)
輕而yì舉(
)
探chuànɡzhàdì行zī恒喻易
中傷(
)
遁詞(
)
魯dùn(
)
懦夫(
)
豢養(
)
灌溉(
)
畫龍點jīnɡ(
)
自暴自棄(
)
山窮水盡(
)
走tóu
無路(
)
zhònɡdùn鈍nuòhuànɡuàn
ɡài睛bàoqiónɡ投第12天第六單元第22課
智取生辰綱嗔[怪](
)
歇息(
)
干系(
)
怨悵(
)
分曉(
)
逞能(
)
顛倒(
)
勾當(
)
聒噪(
)
chēnxiēɡānchànɡfēnchěnɡdǎoɡòu
dànɡɡuō
zào第23課
范進中舉腆[著](
)
作揖(
)
見教(
)
盤chɑn(
)
心竅(
)
星xiù(
)
2019形桑zǐ(
)
僥幸(
)
不xǐnɡ人事(
)
不由fēn說(
)
tiǎnyījiào纏qiào宿梓jiǎo省分
拜謁(
)
失禮(
)
ào慢(
)
疏lǎn(
)
愧赧(
)
鄙賤(
)
如雷ɡuàn耳(
)
jīnɡ世奇才(
)
思賢rú渴(
)
簞食壺漿(
)
頓開茅塞(
)
yèlǐ傲懶nǎnbǐ貫經如dānsè
調停(
)
發怔(
)
岔氣(
)
促狹(
)
筵席(
)
tiáozhènɡchàxiáyán第13天專題二
詞語(必考,4~5分)精選真題識考點一階教材單句語境練(一)詞語釋義
(二)詞語辨析二階
語段仿真提升練(一)詞語辨析
(二)成語積累妖嬈:嬌艷美好。洶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滾。輕靈:輕快靈巧。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態美。鮮妍:鮮艷美麗。呢喃:①形容燕子的叫聲。②形容小聲說話的聲音。憂戚:憂傷。戚,悲傷。飄逸:①灑脫,自然,與眾不同。②飄浮,飄散。流盼:轉動目光看。搖曳:搖蕩,晃動。旁騖:在正業以外有所追求。騖,追求。褻瀆:輕慢;不尊敬。杜絕:制止;消滅(壞事)。驚駭:驚慌害怕。瞥見:一眼看見。制裁:用強力管束并懲處。貿然:輕率地,不加考慮地。恪守:嚴格遵守。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緒等。箴言:勸誡的話。箴,勸告、勸誡。廣袤:開闊,廣闊。寬宥:寬恕,原諒。困厄:(處境)艱難窘迫。濡養:滋養。輕覷:輕視,小看。九年級上冊詞語釋義九年級上冊詞語釋義虛妄:沒有事實根據的。盲從:不問是非地附和別人;盲目隨從。停滯:因為受到阻礙,不能順利地運動或發展。壓榨:①壓取物體里的汁液。②比喻剝削或搜刮。汲取:吸取。逞能:顯示自己能干。聒噪:聲音雜亂;吵鬧。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災害。軒敞:高大,寬敞。疏懶:懶散而不習慣于受拘束。愧赧:因羞慚而臉紅。鄙賤:見識淺薄,地位低下。鄙夷:輕視,看不起。嗤笑:譏笑。惘然:失意的樣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東西的樣子。隔膜:①隔閡。②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③不通曉;外行。恣睢:任意胡為。拮據:缺少錢,經濟境況不好。襤褸:(衣服)破爛。嬉鬧:嬉笑打鬧。眺望:從高處往遠處看。渺茫:①因遙遠而模糊不清。②因沒有把握而難以預期。摧殘:使蒙受嚴重損害。誆騙:說謊話騙人。誆,哄騙。九年級下冊成語釋義紅裝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色。敬業樂群:專心于學業,與朋友和睦相處。(含褒義,注意語境)斷章取義:不顧全篇文章的內容,而只根據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貶義詞,指引用的意思與原意不符)不二法門:佛教用語,指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門徑。常用來指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褒義詞,不能理解為不好的做法)理至易明:道理極容易明白。言不及義:只說些無聊的話,不涉及正經道理。強聒不舍:嘮嘮叨叨說個沒完。蕩然無存:形容原有的東西消失凈盡,完全不復存在。富麗堂皇:形容建筑物宏偉壯觀,豪華美麗。(適用對象為房屋或建筑物)豐功偉績:偉大的功績。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名,說出。隨機應變:跟著情況的變化,掌握時機,靈活應付。隨心所欲:一切都由著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多含貶義,注意語境)一意孤行:不聽勸告,固執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含貶義,注意語境)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噓。(含貶義)矯揉造作:把彎的弄直,把直的弄彎,來制造器物。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貶義)附庸風雅: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多含貶義)彬彬有禮:形容舉止文雅,對人有禮貌。大發雷霆:指大發脾氣,高聲訓斥。忸怩作態:故意做出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樣子。自慚形穢:原指因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后來泛指自愧不如別人。形銷骨立:形容身體極其消瘦。間不容發:兩物中間容不下一根頭發,形容事物之間距離極小。金戈鐵馬:金屬制的戈,披鐵甲的戰馬,借指威武雄壯的軍隊,也指戰爭或軍旅生涯。抽絲剝繭:形容分析事物極為細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層次。鳩占鵲巢:比喻強占他人的居所。李代桃僵: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幫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俯拾即是:只要彎下身子來撿,到處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類東西、要找的某一類例證、文章中的錯別字等很多。相得益彰:指互相幫助,互相補充,更能顯出各自的長處。(多用來指人、作品、事情雙方)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形容看來可以實現而實際難以實現。與日俱增: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不能與“近年來”“不斷增加”“不斷加深”等詞連用)十拿九穩:形容很有把握。鄭重其事:形容對待事情非常嚴肅認真。置之不理:放在一邊兒不理不睬。(含貶義,注意語境)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一般不用作褒義。不能用于夸獎、贊揚的語境)懷古傷今:追念古代的事情,趕上現在的事情。指一種落寞、悲觀的思想情緒。埋頭苦干;形容專心致志地刻苦工作。舍身求法:指佛教徒不惜犧牲自己,遠道求經。后比喻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犧牲自己。前仆后繼: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繼續跟上來。形容英勇奮斗,不怕犧牲。(含褒義)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難以置信的話或手法來欺騙別人;既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不足為據:不能作為根據。不攻自破:不用攻擊,自己就潰敗了,多形容觀點、情節等站不住腳,經不起反駁或責問。(形容漏洞太多,不堪一擊)根深蒂固:比喻基礎穩固,不容易動搖。行之有效:實行起來有成效。指某種方法或措施已經實行過,證明很有效用。(含褒義,注意語境)持之以恒:長久地堅持下去。(褒義詞,不能與“長久”“堅持”等詞連用)孜孜不倦:勤奮努力,不知疲倦。(不能與“努力”等詞連用)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指事理極為明顯)輕而易舉:形容事情很容易做。畫龍點睛:比喻作文或說話時在關鍵地方加上精辟的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自暴自棄: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進。山窮水盡:山和水都到了盡頭,前面再沒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絕境。面面廝覷:互相望著發愣。喏喏連聲:恭敬地連連答應。不省人事:①指人昏迷,失去知覺。②指不懂人情世故。走投無路:無路可走,無處投奔,比喻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形容處境極端困難。(含貶義,指遇到絕境)不由分說:不容辯解。三顧茅廬:指誠心誠意一再邀請。如雷貫耳:像雷聲穿過耳朵一樣,形容人的名聲很大。(用于客套話)思賢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尋求有才德的人。簞食壺漿:古時老百姓用簞盛飯,用壺盛湯來歡迎他們愛戴的軍隊,后用來形容軍隊受歡迎的情況。頓開茅塞:原來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形容忽然理解、領會。(含褒義)
專題三、5首鑒賞梳理及核心點專練九年級上冊2.行路難(其一)
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4.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5.無題打開《中考寶典》p126-136并完成針對訓練,打開《古詩文對照注釋》p102-109并完成鞏固訓練1.沁園春.雪(一)《沁園春.雪》/毛澤東(1)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賞析:互文,“千里”“萬里”運用互文的修辭手法,意為千萬里都是冰封,千萬里都是雪飄,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靜動相襯,“冰封”凝然安靜,“雪飄”舞姿輕盈,靜穆之中又有飄舞的動態。(2)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賞析:對偶,從視覺角度,突出了冰封雪飄的北國風光氣象之奇偉雄渾。(3)山舞銀蛇,原馳蠟象賞析:比喻,把白雪覆蓋的“山”比作“銀蛇”在飛舞,“原”比作“蠟象”在奔馳。化靜為動,“舞”字形容群山披雪似銀蛇逶迤曲折,以“馳”字形容白雪覆蓋的高原如蠟象聳動,極為傳神地將冰雪覆蓋的群山、高原寫得生機勃勃。(4)欲與天公試比高。賞析:擬人,一個“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動地寫出它們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揚奮發的氣概。(5)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賞析:想象,“紅裝素裹”,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裝,形容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象。“分外妖嬈”,贊美之情溢于言表。(6)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賞析:過渡,承上啟下。前句承上,總括上片的寫景,對“北國風光”做總評;后句啟下,引出對歷史英雄人物的評論。(1)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賞析:“略輸”“稍遜”用詞極有分寸,并不一概否定,委婉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態度。(2)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賞析:
先揚后抑,先稱“一代天驕”是“揚”;后用“只識”二字,略帶嘲諷,是“抑”。“彎弓射大雕”,傳神地表現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3)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賞析:“俱往矣”三字,將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一筆帶過,轉向作者所處的時代,點出全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主題。蘊含作者后來居上的氣概,以及超越歷代帝王的自信。表現詩人堅定的自信和敢為天下先的偉大抱負。主旨:這首詞通過描寫雄偉壯闊而又妖嬈美麗的北國雪景,縱論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作者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1.行路難(其一)
(唐·李白)【題解】“行路難”是樂府古題,多詠嘆世路艱難及貧困孤苦的處境。李白這組《行路難》主要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情懷。【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有《李太白集》傳世。【寫作背景】李白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天寶三年(744),被“賜金放還”。李白離開長安時,朋友們都來為他餞行,求仕無望的他滿懷憤慨寫下了此篇《行路難》(其一)。行路難(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原文呈現】(紅色字為重難點易錯字詞)【古詩詞曲鑒賞】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參考譯文】酒樽里盛著價格昂貴的清醇美酒,盤子里裝滿價值萬錢的美味的食物。心中郁悶,我放下杯筷不愿進餐,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里一片茫然。【理解與鑒賞】夸張、反襯:①開頭以夸張筆法營造歡樂的宴飲氣氛,以樂景寫哀情,反襯詩人苦悶抑郁的情緒。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理解與鑒賞】煉字(動作描寫):①“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②形象地寫出了詩人食不下咽、茫然沉重的狀態,③表現了詩人內心的苦悶抑郁,感情的激蕩變化。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參考譯文】想渡黃河,冰雪卻凍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風雪早已封山。【理解與鑒賞】象征:①用“欲渡黃河”“將登太行”象征對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②詩人通過形象化的語言,寫出了仕途的艱難,③寓含著無奈和惆悵之情。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理解與鑒賞】用典:①借歷史人物姜尚、伊尹受到重用的典故,②表達了詩人對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對未來仍抱有希望的思想感情。【參考譯文】相傳姜尚(姜太公)遇到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釣,后輔佐周武王滅商,相傳伊尹受商湯任用前,曾夢見乘船經過太陽旁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參考譯文】人生道路多么艱難,多么艱難,歧路紛雜,如今身處何方(現在要走的路在哪里)?【理解與鑒賞】反復/設問:①運用反復/設問的修辭手法,②表現出詩人面對世事多艱,進退失據仍想要繼續探索追求的復雜心理,以及內心的苦悶和迷惘。句式:由七言轉為三言,節奏短促、跳躍,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焦灼與苦悶。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參考譯文】相信總有一天我終將實現遠大理想,到時定要揚起高高的帆橫渡滄海。【理解與鑒賞】用典:①用宗愨乘風破浪的典故,②表明自己對未來充滿憧憬,堅信遠大的抱負終會實現的豪邁、自信、樂觀情懷,以及對理想的執著追求。煉字:“破”“掛”①富有動感、充滿氣勢,②充分表達了詩人的樂觀、自信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應用:常用這句話激勵自己或別人,戰勝困難,堅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氣(堅定信心,揚帆起航)。【參考譯文】酒樽里盛著價格昂貴的清醇美酒,盤子里裝滿價值萬錢的佳肴(我)放下酒杯,扔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要渡過黃河,冰雪卻封凍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山,大雪卻早已封山。[重要畫面描述](我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樣,沒事的時候在碧溪上垂釣,又或像伊尹那樣,夢見自己乘船經過太陽旁邊。在世上行路啊,多么艱難,多么艱難,眼前的歧路這么多,現在要走的路在哪里?相信總有一天(我)終將實現遠大理想,到時定要揚起高高的帆橫渡滄海。【主旨】本詩主要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慨,但在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概,在失意中仍懷有希望。情感雖大起大落,但基調豪放樂觀,充滿昂揚向上的精神,表現出詩人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和執著追求理想的堅定信念。(1)李白在《行路難》(其一)中通過美味佳肴難以下咽,襯出自己內心的悲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路難》(其一)詩中,詩人以形象化的語言,寫出仕途艱難,表現出無端的惆悵和無所適從的迷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在《行路難》(其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中,以兩位歷史名人自比,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渴望遇到賢君明主,成就大業的志向。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常考名句理解】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2019]【題解】“酬”在這里是以詩相答的意思。“樂天”指白居易。這是劉禹錫回贈白居易的一首酬答詩。【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文學家。有“詩豪”之稱,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白居易并稱“劉白”。【寫作背景】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與剛離任蘇州刺史的白居易在揚州相遇。兩位神交已久的詩友初次相見,喜不待言。在酒席上,白居易作《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劉禹錫遂寫此詩回贈。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原文呈現】(紅色字為重難點易錯字詞)【古詩詞曲鑒賞】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參考譯文】(我)遭受貶謫在巴山楚水這種荒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的光陰。【理解與鑒賞】情感:“凄涼地”和“棄置身”①分別從空間和時間的角度交代貶謫之地的荒涼偏遠和自己被貶時間之長,②表現了詩人長期被貶謫的無限辛酸和悲涼之感。③流露出憤懣不平之意,為后面的抒情做鋪墊。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參考譯文】(許多老友已經去世)我只能徒然地吟誦《思舊賦》,回到京城,物是人非,儼然有隔世之感。【理解與鑒賞】用典:①用“向秀作《思舊賦》”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懷念之情。②用“王質進山觀棋爛柯”的典故,既暗示自己被貶時間之久,也抒發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充滿無限悲痛悵惘之情。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參考譯文】沉舟旁邊仍有千帆競發,枯朽的樹木前頭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理解與鑒賞】比喻/對偶:詩人①用“沉舟”與“病樹”比喻久遭貶謫的自己,用“千帆”和“萬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貴們,②表達了樂觀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哲理:包含著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蘊含著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社會在前進,前景無限美好的道理。情感變化:由傷感低沉轉變為慷慨激昂,表現了樂觀的精神。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參考譯文】今天聽了你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不勝感激,暫且憑借這杯清酒振作一下精神吧。【理解與鑒賞】理解:點明酬答之意,回應首聯,扣住詩題,既有對友人的感謝之情,也表達了共勉之意。煉字:①“暫”意思是“暫且,姑且”,暫且借朋友的安慰和眼前的美酒來振奮精神。這是憂傷中的曠達,而樂觀曠達之中也隱隱流露出一絲悲涼;②“長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現了詩人意志不衰、堅忍不拔的氣概。情感變化:從辛酸(凄涼、憤懣、悵惘)變得樂觀(豁達)。【參考譯文】我謫居在巴山楚水這樣荒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的光陰。懷念故友,只能徒然地吟誦《思舊賦》,回到故鄉,物是人非,儼然有隔世之感。沉船旁邊仍有千帆競相駛過,枯朽的樹木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重要畫面描述]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不勝感慨),暫且憑借這杯酒來振作精神吧。【主旨】詩人借酬答朋友之機,寫仕途的艱辛、知交的零落,但并沒有因此沉淪于個人的遭遇,反而從挫折中振起,抒發了樂觀進取、積極向上的豪邁情懷。續表【導圖串文意】(1)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中飽含詩人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用兩個典故,寫自己被貶歸來,故人已逝,物是人非,恍若隔世,內心無限悲痛悵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巴山楚水凄涼地
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常考名句理解】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蘊含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中,點明酬答之意,表達了對友人的感謝之情和共勉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北宋·蘇軾)【題解】以“水調歌頭”為詞牌的詞,形式以五言為主,間或七言,句式富于變化。【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為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方面,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背景】此詞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此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與其弟蘇轍也已七年不見。中秋對月,心情抑郁惆悵,懷念手足兄弟,情感自然流露。【原文呈現】(紅色字為重難點易錯字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古詩詞曲鑒賞】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參考譯文】丙辰年的中秋節,我高高興興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個大醉,寫下這首詞,同時也以此表達對弟弟蘇轍的思念。【理解與鑒賞】理解:①點明作詞的時間及緣由。②中秋對月,心情抑郁惆悵,懷念手足兄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參考譯文】何時有這皎潔的明月?我端起酒杯詢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該是什么時辰。【理解與鑒賞】用典(或化用):①化用李白《把酒問月》中的詩句“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②寫出了詞人對宇宙和人生的疑惑,抒發對明月的贊美和向往。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參考譯文】我想離開喧囂不寧的塵世,乘一縷清風回到天上去,又怕那美玉砌成的樓宇高聳云間,寒氣襲人。(我)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隨著舞動,天上哪里比得上人間。【理解與鑒賞】煉字:①“欲”“恐”二字,寫出了詞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表達了詞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②“弄”既反映了詞人內心無法排遣的孤獨感,也反映了詞人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負;③“清影”意為清冷的影子,營造孤獨、寂寞、凄清的氛圍,表現了詞人的孤獨、苦悶。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參考譯文】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門窗上,照著不能入睡的人。(月兒)不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不能團聚時圓呢?【理解與鑒賞】煉字:①“轉”和“低”準確生動地描繪了月光的移動,暗示夜已深;②“無眠”準確地表現了離別之人因不能團圓而難以入眠的情景,表達了詞人思念親人以及被貶的失意之情。擬人、反問:“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①運用擬人和反問的修辭手法,賦予月亮以人的情感,表面上是對月亮有怨懟之意,②其實是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抒發了詞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參考譯文】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圓的歡樂,月亮有陰晴不定,圓滿殘缺的時候,這些事自古以來難以稱心。【理解與鑒賞】情感:①從人到月,從今到古,寓哲理于抒情之中,②表現了灑脫、曠達和無奈的復雜情感。哲理:將人世的聚合離散看作明月的陰晴圓缺,表明人生不會完美無憾,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要有豁達的胸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參考譯文】但愿遠在千里的親人,身體健康,天長地久,共享一輪月亮。【理解與鑒賞】用典(或化用):①化用謝莊《月賦》中“隔千里兮共明月”一句,②直接抒發了詞人對天下所有離別之人的美好祝愿。情感:表達了詞人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親人的美好祝愿。【導圖串文意】【參考譯文】丙辰年的中秋節,(我)高高興興地飲酒直到天亮,喝到大醉,寫下這首詞,兼以表達對弟弟蘇轍的思念之情。
像中秋佳節時這樣的明月什么時候才出現?(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夜是何年何月。我想乘著風回到天上去,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經受不住那縹緲高空的寒冷。(我)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隨著舞動,(天上)哪里比得上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門窗上,照著不能入睡的人。(月兒)不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不能團聚時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也有陰晴圓缺的轉換,(想要人團圓時月亮正好也圓滿)這種事自古就難以求全。只希望世上所有人的親人都能健康長壽,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亮。【主旨】全詞充滿形象的描繪和浪漫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議論和抒情,表達了詞人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親人的美好祝愿。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常考名句理解】(1)蘇軾在《水調歌頭》中表達自己對宇宙和人生的疑惑和對明月的贊美及向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蘇軾在《水調歌頭》中表達任何事都不能圓滿,人生本來就充滿了悲苦與歡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蘇軾在《水調歌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達了對天下離別之人的美好祝福。(4)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航天員劉洋引用的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異曲同工。(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5)根據下面情境,在橫線上補寫詩文名句。在“航拍中國”的鏡頭里,你看到過怎樣的中國?綠水青山、煙波浩渺展開了一幅優美的中國畫卷,我們心曠神怡,不由吟誦“_____________,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傳達出對中華兒女團團圓圓的美好祝愿。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但愿人長久
【作者簡介】李商隱(約813—約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唐代詩人。與杜牧并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并稱“溫李”。【背景】在唐時,人們崇尚道教,信奉道術。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內又奔涌著無法抑制的愛情狂瀾,因此他只能以詩記情,并隱其題,從而使詩顯得既朦朧婉曲、又深情無限。李商隱所寫的以《無題》為題的詩篇,大多是抒寫他們兩人之間的戀情詩。此詩即其中一首。【古詩詞曲鑒賞】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參考譯文】相見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的時候也是難舍難離,正值春風漸漸衰微、百花殘謝的暮春時節。【理解與鑒賞】煉字:①第一個“難”指相見困難,②第二個“難”指離別時及離別后二人心境的痛苦難耐,③連用兩個“難”字,突出強調了“別亦難”,抒發了因相見不易而不忍分別的痛苦、傷感、無奈之情。意象、象征:①春風不再、百花凋零的情景,象征愛情的艱難,②也為即將來臨的離別渲染了凄涼、無奈、痛苦、惆悵的氛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參考譯文】春蠶直到死時才把所有的絲吐完,蠟燭要完全燒成灰燼蠟淚才能流得干。【理解與鑒賞】比喻、雙關:①“絲方盡”隱指“思方盡”,“蠟淚”隱指“相思之淚”春蠶吐絲,蠟炬成灰,生命耗盡而愛心不變,詩人以淺顯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雙關,②寫對愛情的至死不渝。寓意:現常用來贊美無私奉獻、勇于獻身的崇高精神。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參考譯文】早晨起來照鏡子,唯恐青春年華消逝,夜晚吟詩,覺得月光都是寒冷的。【理解與鑒賞】理解:①擬寫對方的相思之情,從“曉鏡”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顧影自憐,②道盡相思的悲苦與無奈。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參考譯文】蓬萊仙境距離這里沒有多少路程,請青鳥辛苦一趟,為我前去打探消息。【理解與鑒賞】用典:①詩人借神話故事傳達相互關切之情,②表達了無法與戀人見面的無奈和渴望相聚的美好愿望。意象(山)內涵:阻隔之山,傳達離愁別緒、惆悵凄苦之情。意象勾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王灣《次北固山下》]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導圖串文意】【參考譯文】見面的機會難得,分別的時候也是難舍難分,春風也沒有辦法,到了暮春,百花就會凋謝。春蠶直到死,才把所有的絲吐盡,蠟燭燃燒成灰燼,蠟淚才能流干。早晨對鏡梳妝,唯恐青春年華消逝,夜晚吟詩,覺得月光都是寒冷的。從這里到蓬萊山沒有多少路程,(卻無路可通)請青鳥辛苦一趟,為我前去打探消息。【主旨】這是一首愛情詩。詩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地寫出離別之痛和纏綿的相思之苦,表達了詩人對相聚這一美好愿望的渴望和追求。
專題四、3篇文言文梳理及核心點專練九年級上冊2.醉翁亭記3.湖心亭看雪1.岳陽樓記打開《中考寶典》p215-223并完成針對訓練,打開《古詩文對照注釋》p73-78并完成鞏固訓練【作者簡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謚號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有《范文正公集》傳世。【寫作背景】本文寫于慶歷六年。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內憂外患的年代,為了鞏固政權,以范仲淹為首的政治集團開始進行改革。但改革遭到強烈反對,以失敗告終。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呂夷簡,被貶放河南鄧州。1.岳陽樓記
(北宋·范仲淹)【原文呈現】(紅色字為重難點易錯字詞)慶歷四年春,滕(ténɡ)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shānɡ)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淫(yín)雨霏(fēi)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háo),濁浪排空,日星隱曜(yào),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qiánɡ)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zhǐ)汀(tīnɡ)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jiē)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官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了的事業全興辦起來了。因罪貶謫流放,出任外官。【原文解析】越,到。同“俱”,全、皆。規模。同“囑”,囑托。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分層精講】第一部分(第1段):開頭切入正題,敘述作記緣由。以“慶歷四年春”起筆,點明時間;“謫守”指因罪被貶謫流放,為全篇議論奠定了基調;“政通人和,百廢具興”高度概括滕子京的政績。省略句修建。荒廢了的事業。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
浩浩湯(shānɡ)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一湖。它連接著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水流,勝景,美景。勝,美好。日光。邊際。水勢浩大,寬闊無邊,早晚陰晴明暗多變,氣象萬千,(核心知識:擬人、夸張的修辭)
看,觀看。我。連接。寬闊。判斷句這是岳陽樓的壯麗景象,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壯麗景象。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貶謫、降職。至、到達。那么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至瀟水、湘水,被降職到外地的官員和文人,大多在這里聚會,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恐怕會有所不同吧?【分層精講】第二部分(第2段):描寫洞庭湖全景,由“岳陽樓之大觀”過渡到登樓覽物的心情。①首句告知全篇寫景范圍——“在洞庭一湖”。②“銜遠山,吞長江”,寫盡洞庭湖的大觀勝覽,一“銜”一“吞”,氣勢磅礴;“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寫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說陰晴變化;“然則”引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異”字,開啟下文。泛指文人。狀語后置如此,那么。聚會,集中。表推測。不同。通向。若夫淫雨霏(fēi)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yào),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指天氣放晴。雨雪紛紛而下的樣子。(有時)連綿不斷的雨紛紛而下,接連幾個月天氣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芒,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旅客不能前行,連綿不斷的雨。沖向天空。光芒。隱沒。檣(qiánɡ)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咆哮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被說壞話,懼怕被批評指責的情懷,(會覺得)滿眼蕭條景象,感慨到極點而悲傷了啊。倒下。折斷。迫近。昏暗。離開。指國都。【分層精講】第三部分(第3~4段):分寫洞庭湖的陰晴景象,以及不同的景象引起登樓者心中的不同感想。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構成對比。第3段:描繪了一幅“洞庭風雨圖”,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悲”。
一連多個四字短句,寫天氣的惡劣,人心的酸楚,突出悲涼的情境:“淫雨霏霏”寫陰雨連綿不斷,毫無放晴之機;“怒”寫風之狂,“排”寫浪沖向高空的氣勢,令人生畏;“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寫出風雨天的晦暗;“檣傾楫摧”寫出舟船覆滅的景象;“薄暮冥冥,虎嘯猿啼”寫出環境的陰森恐怖。表現出遠謫的悲苦、郁悶之情。(核心知識:遷客騷人的覽物情)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zhǐ)汀(tīnɡ)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到了春風和煦、日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風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息,美麗的魚(在水中)暢游,岸上與小洲上的花草,茂盛并且青綠。偶爾或許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和煦。日光。時而飛翔,時而停歇。集,停息。美麗的魚。鱗,代指魚。小洲。形容草木茂盛。全。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浮動的光像跳動的金子,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這樣的樂趣哪有盡頭!(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爽快,榮耀和屈辱一起忘掉,端著酒,迎著風,那是喜洋洋的歡樂啊。圓形的玉。哪有盡頭。榮耀。屈辱。一起。持、執。迎著。(核心知識:動靜結合;對比)【分層精講】第三部分(第3~4段):分寫洞庭湖的陰晴景象,以及不同的景象引起登樓者心中的不同感想。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構成對比。第4段:描繪了一幅“洞庭春晴圖”,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喜”。
“春和景明,波瀾不驚”,寫春風和煦,日光明亮,水面平靜;“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寫水天一色,浩瀚無邊;“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寫飛鳥與游魚的歡快;“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寫植物的繁茂;“長煙一空,皓月千里”,寫湖上煙霧消散,明月朗照;“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寫月映湖水,金色玉光;“漁歌互答”,寫漁人之樂。表現出心曠神怡、遺忘得失寵辱的樂觀情懷。(核心知識:遷客騷人的覽物情)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表現,為什么呢?探求。(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在朝廷做官,則為平民百姓憂慮,被貶謫到邊遠地區做地方官,則替君主擔憂。或許、也許,表示委婉的語氣。指朝廷。表現。(核心知識:悲喜觀)古代品德高尚的人。處在。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這樣(他們)在朝廷做官也憂慮,被貶謫到邊遠地區做地方官也憂慮。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在……之前。在……之后。大概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吧!如果沒有。啊!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賓語前置(核心知識:憂樂觀)就是“與誰歸”。快樂。【段層精解】全篇的重心,以“嗟夫”開啟,轉為議論和抒情,抒發了作者曠達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文章最后標明寫作時間,與篇首照應。(核心知識:表達方式)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曠達情懷;“居廟堂……而樂”是政治理想,點明全篇主旨。②“微斯人,吾誰與歸”表達了作者對“古仁人”的強烈向往和敬慕之情,同時也暗含了作者對滕子京的勸勉之意。【思維導圖】【文章主旨】作者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并借以勸勉滕子京。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常考名句理解】(1)在范仲淹寫的《岳陽樓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啟示我們,不要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2)仁人志士往往心懷天下,杜甫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家國情懷,范仲淹在《岳陽樓記》里同樣表達這種情懷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岳陽樓記》中體現作者無論是在朝為官,還是在野為民,都秉持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5)(新考法)閱讀“詩路吟唱”,填寫與之意趣相近的詩句。詩路吟唱意趣教材詩文澹蕩光還碎,嬋娟影不沉。陳羽《中秋夜臨鏡湖望月》月下光影隨風變幻,悅目賞心。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陽樓記》浮光躍金靜影沉璧(7)(新考法)根據積累,填寫句子。三年初中生活轉瞬即逝,畢業在即,同學們互贈書簽作為留念。請你將書簽中的詩句補充完整。【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新考法)你將參加“青春中國”詩詞大會,請把關于理想信念的詩詞歸類整理。理想信念詩句關鍵詞出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憂樂天下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課內核心點突破核心點1
憂樂觀
/
悲喜觀:(全國5年30考)“遷客騷人”的觀物之情是陰風苦雨則悲,風和日麗則喜。“古仁人”則不然,他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論是在朝還是在野,憂民憂君之心不改,具有“先憂后樂”的偉大襟懷。核心點2
覽物情:(全國5年3考)“遷客騷人”遇陰風苦雨則引發遠謫之苦、郁悶之悲,見風和日麗則產生心曠神怡、遺忘得失寵辱的樂觀情懷。核心點3
語言特點:①記敘多用散句,寫景多用偶句。散句長短錯落,質樸平實;偶句兩兩相對,珠聯璧合。②本文大量使用了雙聲疊韻詞,收到金聲玉振、回環往復的共鳴效果,形成極強的視聽沖擊。③大量使用同義詞,使表意更加精細準確,錯落有致而富于變化;大量使用反義詞,在對比和襯托中,增加了語言的表現力。核心點3
政治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達了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治國安邦為己任,憂在天下人之前,樂在天下人之后。這種“先憂后樂”的思想,是對儒家傳統的“與民同樂”觀念的發展,更具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和苦己為人的奉獻精神。【作者簡介】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寫作背景】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以范仲淹為首的數位大臣推行“慶歷新政”失敗,相繼被貶。歐陽修因為上書為他們辯護,也被貶為滁州知州。本文寫于他被貶滁州的第二年。2.醉翁亭記
(北宋·歐陽修)[北部灣經濟區2021]【原文呈現】(紅色字為重難點易錯字詞)環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lánɡ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mínɡ),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yǔlǚ)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ɡōnɡ)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lánɡyá)也。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個山間飛淌下來的,是釀泉啊。環繞。茂盛的樣子。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巒,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秀麗的,是瑯琊山。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原文解析】判斷句判斷句幽深。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山勢回環,路也跟著轉彎,有一座亭子,(亭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曲折、回環。造亭的人是誰?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給它起名的是誰?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居高面下。判斷句(核心知識:移步換景)起名。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太守和賓客來這里飲酒,喝一點就醉了,而年齡又最大,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于心間,寄托在酒上。意趣,情趣。【分層精講】第1段:介紹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①全文以“環滁皆山也”總括領起,寫西南峰壑、瑯琊草木、釀泉潺潺,最后推出主景——醉翁亭。②接著道出醉翁亭來歷,使文章由寫景巧妙過渡到記事、言情。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表明“醉”是表象,“樂”是根本。省略句領會。起別號。就。寄托。返回。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mínɡ),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樹林里的霧氣散開。霏,彌漫的云氣。昏暗。山洞,這里指山谷。要說那太陽出來而樹林里彌漫的云氣散開,云霧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開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茂盛,形成濃密的綠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水流減少,石頭裸露,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花。茂盛。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核心知識:虛詞的作用)景色。昏暗。綠蔭。分層精講】第2段:寫山中早晚的陰晴變化,四時景物的迥然不同。①首句以對偶寫朝暮之景,互為照應。②“野芳發而幽香……水落而石出者”寫出四季景物的典型特征。③最后一句寫朝暮四時的游賞,照應前文,表達了作者對美景的贊嘆。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應答,彎腰曲背,這里指老人。老老少少的行人,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的出游。背著東西的人。牽扶,這里指被牽扶的人,即兒童。傴僂(yǔlǚ)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狀語后置(核心知識:虛詞的作用)在樹下休息。斷絕。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到。清。菜蔬。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菜蔬,陳列,擺開。判斷句雜七雜八擺開在面前的,這是太守的酒宴。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yì)者勝,觥(ɡōnɡ)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宴中盡興地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這里指投壺,宴飲時的一種游戲。盡興地喝酒。起來坐下大聲喧嘩,是眾位賓客快樂的樣子。蒼老的容顏,頭發花白,醉倒在眾人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蒼老的容顏。倒下的樣子。下棋。酒杯。酒籌,宴會上行令或游戲時飲酒計數的籌碼。判斷句判斷句管樂器。弦樂器。頭發。【分層精講】第3段:寫滁人之游和太守之宴,由景物轉至人事。①滁人之游,描繪了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樂圖,突顯了太守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和得意。②宴飲之樂,先寫食物的來源——“臨溪而漁”“釀泉為酒”,就地取材,簡樸而別有滋味。③“蒼顏……太守醉也”以簡筆勾勒出醉翁之態。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不久夕陽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太守回去,賓客跟從啊。樹林枝葉茂密成蔭,禽鳥在高處低處鳴叫,是游人走后鳥兒在歡唱。形容枝葉茂密成蔭。翳,遮蓋。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判斷句(核心知識:虛詞的作用)離開。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游人的樂趣;游人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為,是。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就是廬陵人歐陽修啊。狀語后置、判斷句記述。文章。【分層精講】第4段:寫日暮而歸。敘事中融入議論和抒情,托出全文主旨。
“樂”:A.禽鳥之樂,人去山空,禽鳥歸巢。B.游人之樂,從“人知從太守游而樂”可見官民關系的協調。C.太守之樂,境界最高。因為他既知“禽鳥之樂”,又樂游人之樂;既有“同醉”之樂,又有獨醒之思。亭之得名: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亭周環境:環滁皆山(全景)瑯琊山(遠觀)釀泉(近望)有亭翼然(特寫)移步換景朝暮之景朝:日出而林霏開暮:云歸而巖穴暝對偶、動靜結合四時之景:春花、夏木、秋風、冬石句式錯落樂亦無窮醉翁亭記第1、2段:山水之樂【導圖串文意】滁人游百姓和樂政治清明,自信得意太守宴眾賓歡山林野趣太守醉(特寫)陶醉于山水美景,沉醉于與民同樂第3段:游人與宴酣之樂第4段:禽鳥與太守之樂醉翁亭記禽鳥之樂游人之樂襯托太守之樂與民同樂本文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敘述了滁人之游、太守之宴,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核心知識)的圖景,表現了作者寄情山水、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成語積累】峰回路轉、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籌交錯【全文中心】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峰回路轉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常考名句理解】(1)《醉翁亭記》中介紹醉翁亭地理位置和樣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醉翁亭記》中表明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醉翁亭記》中描寫春夏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醉翁亭記》中描寫山間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醉翁亭記》中,抓住景物特征描寫山間夏木蔥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陰(6)古詩文中的聲音豐富多彩,正是這些聲音營造了不同的場景和氛圍。班級幾位同學將所學詩句列舉了出來,請根據提示補充詩句。小默:《醉翁亭記》中的“觥籌交錯,_____________,眾賓歡也”再現了和樂融洽的場景。起坐而喧嘩者課內核心點突破核心點1
與民同樂:(全國5年15考)本文中共出現了10個“樂”字,其中有7個集中在最后一段。歸結起來,這些“樂”有:山水之樂、宴飲之樂、禽鳥之樂、滁人之樂、太守之樂。“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以文記樂的情趣,流露出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筆成文的自負。核心點2
亭文化:(全國5年4考)本文描繪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造型、周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早期教育上課模板
- 建筑設備安裝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第3版)課件:安全教育
- 成人重癥患者顱內壓增高防控護理專家共識(2024版)解讀
- 歷史經濟變遷分析-全面剖析
- 機器閱讀理解促進HTML標簽生成-全面剖析
- 基于機器學習的運輸路徑優化-全面剖析
- 聲音質量評估方法-全面剖析
- 水產病害生物防治機理-全面剖析
- 民間剪紙藝術傳承-全面剖析
- 家具產業供應鏈優化-全面剖析
- 2025年湖北漳富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健康體檢科(中心)規章制度匯編
- 零星維修服務方案
- 免拆修改iphone4序列號imei教程
- 多功能廳音響設計方案說明
- 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方案.
- JJF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及表示培訓講義(北理工周桃庚)
- 外研版小學二年級英語下冊教案全冊(一年級起點)
- 2013礦井反風演習總結報告
- 新建物業承接查驗備案表
- 炒股一招先100全集精華筆記-陳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