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質量監測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穩態的敘述,錯誤的是()A.人體各細胞所處的內環境pH相對穩定,不會因食物的酸堿性而發生劇烈變化B.人體各器官、系統協調一致地正常運行,是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基礎C.機體保持內環境穩態時,內環境中各種化學成分仍會發生變化D.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內環境保持穩態時機體不會生病【答案】D〖祥解〗關于“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應掌握以下幾點:(1)實質:體內滲透壓、溫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學成分呈現動態平衡的過程;(2)定義: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相對穩定的狀態;(3)調節機制: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4)層面:水、無機鹽、血糖、體溫等的平衡與調節;(5)意義: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詳析】A、人體各細胞所處的內環境pH相對穩定,存在緩沖物質,不會因食物的酸堿性而發生劇烈變化,A正確;B、內環境穩態的實質就是內環境的每一種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中。這種動態平衡通過機體的調節作用實現,目前普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機制,人體各器官、系統協調一致地正常運行,是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基礎,B正確;C、機體保持內環境穩態時,內環境中各種化學成分仍會發生變化,處于動態平衡,C正確;D、內環境保持穩態時機體也可能會生病,例如遺傳病,D錯誤。故選D。2.上課鈴聲一響,同學們迅速有序地走進教室,這一行為全靠神經調節在“指揮”。圖甲是某一突觸的結構圖,圖乙是某神經纖維動作電位的模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圖甲中b處信號變化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B.圖乙中②③段是膜外鈉離子內流引起的,不需要消耗ATPC.圖甲中a處釋放的神經遞質可能使b處產生如圖乙所示的電位變化D.同學們畢業多年后,聽到鈴聲不再急著進教室,該行為的轉變需要學習【答案】A〖祥解〗圖甲分析,a是突觸前膜,b是突觸后膜;圖乙分析,①②段是去極化過程,②③段是反極化過程,③⑤段是復極化過程。【詳析】A、圖甲b處為突觸后膜,b處信號變化是化學信號→電信號,A錯誤;B、圖乙中②③段是反極化過程,發生的原因是膜外鈉離子內流,運輸方式協助擴散,不需要消耗ATP,B正確;C、若圖甲中a處釋放的神經遞質是興奮性神經遞質,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受體,引起鈉離子內流,可能使b處產生如圖乙所示的動作電位,C正確;D、聽到鈴聲進教室是一種條件反射,同學們畢業多年后聽到鈴聲不再急著進教室,這種條件反射消退也需要進行學習,D正確。故選A。3.當膀胱內尿液積聚到一定量時,便會觸發排尿反射。脊髓可對膀胱擴大和縮小進行控制,排尿反射的分級調節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排尿不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腦皮層的調控B.發生排尿反射時,興奮在反射弧上以局部電流的形式雙向傳導C.脊髓對膀胱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經系統支配的,排尿時副交感神經興奮使膀胱縮小D.圖中脊髓也能向大腦傳遞信號,若此途徑和①途徑均被阻斷,②③途徑對膀胱的支配將不受意識調控【答案】B〖祥解〗脊髓為低級中樞,大腦皮層為高級中樞,排尿反射的低級中樞脊髓受到高級中樞大腦皮層的控制,反映了神經中樞的分級調節;根據題意,排尿的過程中,當膀胱被尿液充盈時,膀胱內牽張感受器受到刺激產生興奮,使人產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縮,排出尿液,而逼尿肌收縮又進一步刺激牽張感受器興奮,促進排尿過程進一步完成,體現了正反饋調節。【詳析】A、排尿不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腦皮層的調控,脊髓為低級中樞,大腦皮層為高級中樞,排尿反射的低級中樞脊髓受到高級中樞大腦皮層的控制,A正確;B、發生排尿反射時,要經過完整的反射弧,興奮在反射弧上以局部電流的形式單向傳導,B錯誤;C、脊髓對膀胱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經系統支配的,排尿時副交感神經興奮使膀胱縮小,交感神經興奮不會使膀胱縮小,C正確;D、若成年人的①過程被中斷,則大腦皮層無法實現對中相應中樞的調控,因而無法有意識地排空膀胱內的尿液,D正確。故選B。4.原發性甲減是指甲狀腺本身病變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繼發性甲減是指下丘腦或垂體病變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為初步診斷甲、乙、丙三位甲減患者的病因,分別給健康志愿者和三位患者同時注射等量且適量的TRH(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并在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測量各自血液中TSH(促甲狀腺激素)的相對含量,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受測者健康志愿者甲乙丙TSH相對含量(mU/L)注射前102220注射后3030248A.激素的反饋調節可放大激素的調節效應,從而形成分層調控,有利于精細調控B.據表分析,甲患下丘腦繼發性甲減,乙患原發性甲減,丙患垂體繼發性甲減C.繼發性甲減患者行動遲緩、精神萎靡,注射適量TSH或甲狀腺激素均可緩解病情D.表中丙注射TSH后攝碘率升高,促進甲狀腺激素分泌并通過體液定向運至靶細胞【答案】C〖祥解〗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隨血液運輸到垂體,促使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隨血液運輸到甲狀腺,促使甲狀腺增加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狀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又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相關激素,進而使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這種調節過程為反饋調節。【詳析】A、激素的分級調節(下丘腦-垂體-甲狀腺的分級調節軸線)可放大激素的調節效應,從而形成分層調控,有利于精細調控,A錯誤;B、分析表格數據,與健康志愿者相比,甲病人注射TRH前,TSH量低于正常人,注射TRH后,TSH濃度與正常人相同,說明甲病人下丘腦發生病變,乙病人在注射TRH前后TSH的水平都低,說明乙病人病變的部位是垂體,甲和乙都屬于繼發性甲減;丙病人注射TRH前TSH濃度高于正常人,說明丙病人應是甲狀腺發生病變,屬于原發性甲減,B錯誤;C、繼發性甲減主要指由于下丘腦或垂體的病變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其甲狀腺本身正常,因此給繼發性甲減患者注射適量TSH或甲狀腺激素均可緩解病情,C正確;D、激素通過體液運輸,是不定向的,D錯誤。故選C。5.下列關于植物激素的敘述,錯誤的是()A.植物激素不直接參與細胞內的代謝活動B.植物激素是由植物體內產生,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C.單側光會刺激胚芽鞘尖端產生生長素,并引起生長素的分布不均勻D.生長素在從形態學上端向下端的極性運輸過程中會消耗能量【答案】C〖祥解〗生長素的產生:幼嫩的芽、葉以及發育中的種子。生長素的運輸:在芽、葉等部位只能從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下端,稱為極性運輸,該運輸方式為主動運輸。生長素的分布:集中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位。【詳析】A、植物激素作為化學信號發揮調節作用,不直接參與細胞內的代謝活動,A正確;B、植物激素是由植物體內產生,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微量高效,B正確;C、生長素的合成不需要單側光的刺激,單側光會影響生長素的分布,使得胚芽鞘的生長素由向光側向背光側運輸,C錯誤;D、生長素在從形態學上端向下端的運輸是極性運輸,該過程中需要消耗能量,D正確。故選C。6.用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2,4-D對迎春花枝條進行插條生根的研究,預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1、2、3、4、5組依次是培養環境中2,4-D濃度為a、b、c、d和清水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實驗中用于扦插的枝條可以帶有少量芽B.圖示說明實驗中2,4-D濃度關系為:a<c,b<c,d<cC.若要進一步確定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應在a與d濃度之間設置更小的濃度梯度進行實驗D.培養時間、插條的初始長勢屬于本實驗的無關變量【答案】C〖祥解〗生長素的作用特點是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a、b、d是低濃度,起促進作用,c是高濃度,起抑制作用。【詳析】A、本實驗的實驗目的是探究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2,4-D對迎春花枝條進行插條生根的影響,芽本身能合成生長素,但只要保證各組所用扦插的枝條帶有的芽基本相同即可,A正確;B、生長素的作用特點是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與清水組對比,1、2、4三組插條平均生根數較多,說明是低濃度,3組插條平均生根數較少,說明是高濃度,因此說明實驗中2,4-D濃度關系為:a<c,b<c,d<c,B正確;C、由于a、b、d的濃度大小關系無法確定,因此無法大致判斷最適濃度的范圍,C錯誤;D、本實驗的自變量是生長素類似物2,4-D的濃度,培養時間、插條的初始長勢屬于本實驗的無關變量,D正確。故選C。7.永州陽明山森林群落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類型,處于華南、華東、華中三大植物區系的交匯點,森林覆蓋率達98%,擁有云豹、白鷴、紅腹錦雞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植物101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要認識陽明山森林群落,首先要分析確定群落性質的因素是物種豐富度B.森林中的喬木、灌木與草本植物之間,雖然對陽光、土壤、空間的利用存在一定的競爭,但可以因生態位的不同而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C.森林郁閉度高,林下植物的葉片大或薄、葉綠體顆粒小,以適應在弱光下生存D.森林群落結構非常復雜且相對穩定,可以完成碳循環的全過程【答案】B〖祥解〗生態位: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詳析】A、要認識陽明山森林群落,首先要分析確定群落性質的因素是物種組成,A錯誤;B、森林中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間,雖然對土壤、空間、陽光的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但可以因生態位的不同而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和諧共存,B正確;C、森林郁閉度高,林下植物的葉片大或薄、葉綠體顆粒大,呈深綠色,以適應在弱光下生存,C錯誤;D、碳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的循環,森林群落不可以完成碳循環的全過程,D錯誤。故選B。8.干旱荒地是蝗蟲產卵的最佳場所,潮濕環境則易滋生傳染病。科學家對某地區氣溫、降水量變化與蝗蟲種群數量變化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如圖甲所示;蝗蟲種群密度與種群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的關系如圖乙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圖甲的描述屬于數學模型,據此模型分析,氣溫是蝗蟲爆發式增長的密度制約因素B.在蝗蟲密度由20個/m2增加到30個/m2的過程中,單位時間內蝗蟲種群的增加量隨種群密度增加而減少C.蝗蟲種群密度15個/m2時,種群數量增長最快D.降水使蝗蟲出生率下降,降低蝗蟲種群的K值【答案】A〖祥解〗邏輯斯諦增長的增長率一直減小,增長速率先增大再減小,K/2時最大;指數增長的增長率一直不變,增長速率一直增大。【詳析】A、氣溫是蝗蟲爆發式增長的非密度制約因素,A錯誤;BC、乙圖中種群的增長率一直在下降,說明蝗蟲的增長方式為邏輯斯諦增長,15個/m2時所對應的種群數量為K/2,此時種群數量增長最快,超過15個/m2時,密度由20個/m2增加到30個/m2的過程中,種群增長速度減小,即單位時間內蝗蟲種群的增加量隨種群密度增加而減少,BC正確;D、干旱荒地是蝗蟲產卵的最佳場所,降水使蝗蟲出生率下降,結合圖甲可知,降水量改變,蝗蟲的K值也會改變,降水降低蝗蟲種群的K值,D正確。故選A。9.紅外觸發相機自動拍攝技術廣泛應用于一些野生動物種群的調查之中,當恒溫動物一靠近,就會觸發相機拍攝照片或視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在選取紅外相機安置點時應做到隨機原則B.與標記重捕法相比,該技術對動物生活干擾小,可長時間日夜調查C.采用紅外觸發相機自動拍攝技術可調查保護區內物種豐富度D.利用動物聲音的個體識別技術也可開展野外種群數量的監測【答案】C〖祥解〗一、估算種群密度時,常用樣方法和標記重捕法,其中樣方法適用于調查植物或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動物,而標記重捕法適用于調查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二、調查種群密度方法有:樣方法、標記重捕法、逐個計數法、黑光燈誘捕法、血球計數板計數法等。【詳析】A、利用紅外觸發相機自動拍攝技術調查動物種群密度時,在選取紅外相機安置點時應做到隨機原則,這樣才能保證實驗數據的準確性、科學性,A正確;B、標記重捕法需要捕捉并標記動物,對動物生活由較大的干擾,而該技術對動物生活干擾小,且可長時間日夜調查,B正確;C、采用紅外觸發相機自動拍攝技術可調查保護區內恒溫動物的種群密度,但無法調查變溫動物等生物,因此無法調查保護區內物種豐富度,C錯誤;D、同一種動物不同個體之間的聲音存在差異,利用動物聲音的個體識別技術也可開展野外種群數量的監測,D正確。故選C。10.生態位寬度是指某一物種在其生存的生態環境中對生態因子的利用狀況,下圖為不同干擾強度下某群落各傳粉昆蟲優勢類群的生態位寬度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從中度干擾強度到重度干擾強度,影響最大的是蚤蠅科B.各程度干擾強度下,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強的是蠓科C.每種生物生態位是相對穩定的,這是協同進化的結果D.上述傳粉昆蟲占據不同的生態位寬度,生態位窄的種內競爭強度小于寬生態位【答案】D〖祥解〗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詳析】A、據圖可知,從中度干擾強度到重度干擾強度,蚤蠅科生態位寬度變小,且變化最大,故其受影響最大,A正確;B、生態位寬度可反映某一物種對環境資源的利用能力,據圖可知,隨著干擾強度增大,蠓科生態位寬度變大,且在各強度干擾下,它的生態位寬度最大。故在各程度干擾強度下,蠓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強,B正確;C、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是群落中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間協同進化的結果,C正確;D、生態位窄的生物可利用的資源較少,可利用的空間較小,種內競爭強度較大。故生態位窄的種內競爭強度大于寬生態位,D錯誤。故選D。11.我國古代詩詞和農業諺語中蘊藏著豐富的生態學知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描述群落的外貌和結構變化,屬于次生演替B.“山上多植樹,勝似修水庫”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C.“鋤禾除其非類,則無復稂莠”體現了合理調整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流向對人最有益的部分D.“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描述的是捕食關系,“呦呦”屬于生態系統的物理信息【答案】A〖祥解〗生物多樣性的價值:(1)直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使用意義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2)間接價值:對生態系統起重要調節作用的價值(生態功能)。(3)潛在價值:目前人類不清楚的價值。【詳析】A、“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種草地外貌的季節性變化是由于時間的推移所致,體現了群落的季節性,不是演替,A錯誤;B、“山上多植樹,勝似修水庫”體現了植物具有涵養水分的作用,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B正確;C、“鋤禾除其非類,則無復稂莠”是說將對人類沒用的雜草等除掉,從能量流動的角度考慮,體現了合理調整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流向對人最有益的部分,C正確;D、鹿以蘋為食,反映了捕食關系,呦呦是聲音,屬于生態系統的物理信息,D正確。故選A。12.在富營養化的水體中,微囊藻等藍細菌大量繁殖,產生難以降解的藻毒素,嚴重威脅水體安全和人類健康。研究人員采集某湖泊水體樣本,測定微囊藻暴發時部分生物的藻毒素含量,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水生生物種類分布食性藻毒素含量(μg/g干重)暴發初期暴發后期微囊藻浮游—2.037.14銅銹環棱螺底棲以有機碎屑、浮游藻類等為食0.633.69鰱魚水體上層主要以浮游藻類為食1.0512.93翹嘴紅鲌水體中上層以魚、蝦為食1.1135.91鯉魚水體下層以有機碎屑、幼螺、藻類等為食0.4711.07A.據藻毒素含量推測,在以上生物中翹嘴紅鲌所處的營養級最高B.微囊藻暴發后,該湖泊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降低C.分布在底棲的銅銹環棱螺既是消費者又是分解者D.組成種群的個體在其分布的位置狀態或布局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結構【答案】D〖祥解〗一、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種類越少,營養結構越簡單,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穩定性就越低。二、垂直結構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數群落都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結構為動物創造了許多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所以動物也有分層現象。【詳析】A、微囊藻等藍細菌產生的藻毒素難以降解,則會沿著食物鏈富集,翹嘴紅鲌體內的藻毒素含量最高,則屬于所調查水域的最高營養級生物,A正確;B、微囊藻暴發后,產生難以降解的藻毒素,嚴重威脅水體安全,使生物種類越少,該湖泊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降低,B正確;C、分布在底棲的銅銹環棱螺以有機碎屑、浮游藻類等為食,既是消費者又是分解者,C正確;D、表中不同魚類分別占據不同的水體空間,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D錯誤。故選D。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題4分,共1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13.當血糖濃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時,可通過特定的通路支配胰島B細胞,促使其分泌胰島素,以便精細調控血糖水平,其部分過程示意圖如下所示(GLUT2表示葡萄糖轉運蛋白,◆、●、▲代表3種不同的物質,其中▲代表胰島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GLUT2介導的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方式為協助擴散B.血糖平衡調節的中樞在下丘腦,引起胰島素分泌的反射為非條件反射C.當細胞內ATP增多引起K+通道關閉時,K+外流減少,膜內外電位差的絕對值增大,最終促進胰島素的釋放D.若小鼠胰島B細胞的Ca2+通道蛋白基因發生甲基化,可能導致Ca2+內流減少,小鼠初期表現的癥狀與1型糖尿病相似【答案】ABD〖祥解〗由圖分析可知,葡萄糖可經GLUT2轉運進入細胞,促進ATP的合成,使ATP增多,進而引起K+通道關閉,K+外流受阻,進而發生膜電位變化,使Ca2+通過Ca2+通道內流,Ca2+進入細胞,促進含有胰島素的囊泡向細胞膜運輸,促進胰島素的釋放。【詳析】A、由圖可知,GLUT2介導的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是順濃度梯度進行的,GLUT2表示葡萄糖轉運蛋白,所以該方式為協助擴散,A正確;B、血糖平衡調節的中樞在下丘腦,引起胰島素分泌的反射與生俱來,為非條件反射,B正確;C、由圖可知:ATP增多,進而引起K+通道關閉,K+外流受阻,進而發生膜電位變化,膜內外電位差變小,使Ca2+通過Ca2+通道內流,Ca2+進入細胞,促進含有胰島素的囊泡向細胞膜運輸,促進胰島素的釋放,C錯誤;D、若小鼠胰島B細胞的Ca2+通道蛋白基因發生甲基化,可能導致Ca2+內流減少,胰島素的釋放減少,小鼠初期表現的癥狀與1型糖尿病相似,D正確。故選ABD。14.圖甲表示某儲脂類哺乳動物的整個冬眠過程。每個冬眠陣由入眠、深冬眠、激醒和陣間覺醒四個階段組成,其體溫和代謝率變化如圖乙。利用某種物質激活下丘腦的特定神經元,可誘導出獼猴等動物的低代謝狀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入眠階段該動物產熱量小于散熱量,調控體溫和呼吸頻率的中樞位于下丘腦B.進入深冬眠階段后,該動物維持低代謝率,減少有機物消耗,此階段時長不定,大致與環境溫度呈正相關C.激醒過程中,動物骨骼肌不自主戰栗,此反射過程中的效應器是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D.研究人體低代謝調節機制的關鍵是要找到降低新陳代謝相關的神經元和激活該神經元的物質【答案】AB〖祥解〗據圖可以看出入眠階段代謝率降低的啟動在先,體溫隨之下降。高級中樞調控低級中樞完成了對膀胱的調控,該機制屬于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詳析】A、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入眠階段動物體溫漸降時,產熱量小于散熱量,呼吸頻率會隨著體溫調節過程發生變化,呼吸頻率的中樞位于腦干,A錯誤;B、分析圖乙可知,進入深冬眠階段后該動物維持低代謝率,以減少有機物的消耗。據圖甲可知,此階段長短不定,環境溫度越低,冬眠陣越長,因此階段長短大致與環境溫度呈負相關,B錯誤;C、激醒過程中,體溫上升,動物骨骼肌不自主戰栗,增加產熱,此反射過程中的效應器是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C正確;D、研究人體低代謝調節機制的關鍵是要找到新陳代謝降低相關的神經元,用于接收相應物質的刺激;還應找到激活該神經元的物質,D正確。故選AB。15.科研人員欲探究IAA(吲哚乙酸)、GA3(赤霉素)和PP333(延緩劑多效唑)對海菖蒲光合色素含量的影響,先用適宜濃度的IAA、GA3和PP333分別浸泡海菖蒲種子,一段時間后再測定相應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實驗組別葉綠素a含量葉綠素b含量類胡蘿卜素含量①對照組0.18mg·g-l0.07mg·g-l0.020mg·g-l②IAA處理0.26mg·g-l0.13mg·g-l0.021mg·g-l③GA3處理0.28mg·g-l0.10mg·g-l0.019mg·g-l④PP333處理0.15mg·g-l0.04mg·g-l0.035mg·g-lA.PP333與GA3在對海菖蒲幼苗葉綠素含量的影響方面相抗衡B.表中②、③組施加的IAA、GA3均可提高海菖蒲幼苗的光合速率C.植物產生的IAA、IBA(吲哚丁酸)、PAA(苯乙酸)都屬于生長素D.利用紙層析法分離色素時,④組的類胡蘿卜素在濾紙上擴散的速度比③組更快【答案】D〖祥解〗本實驗的實驗目的是探究IAA(吲哚乙酸)、GA3(赤霉素)和PP333(延緩劑多效唑)對海菖蒲光合色素含量的影響,實驗自變量是植物激素的種類,因變量是光合色素的含量。【詳析】A、和對照組相比,GA3處理組葉綠素含量增加,說明GA3促進葉綠素的合成,PP333處理組葉綠素含量減少,說明PP333抑制葉綠素的合成,PP333與GA3在對海菖蒲幼苗葉綠素含量的影響方面相抗衡,A正確;B、和對照組相比,IAA處理組和GA3處理組葉綠素含量都增加,葉綠素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光能的吸收,從而提高海菖蒲幼苗的光合速率,B正確;C、生長素是一類植物激素,包括IAA、IBA(吲哚丁酸)、PAA(苯乙酸)等,C正確;D、利用紙層析法分離色素時,色素擴散速度的快慢取決于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與色素的含量無關,因此④組的類胡蘿卜素在濾紙上擴散的速度和③組相同,D錯誤。故選D。16.打造多功能農業生態工程是振興鄉村經濟的重要舉措,下圖是某秸稈高產地區利用生態學相關原理,將種植業、養殖業和市場銷售整合而成的“訂單式農業生產托管”模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通過圖示措施,降低了生態足跡,減少了環境壓力B.有機肥被土壤中分解者分解后,可為農作物提供物質和能量C.以秸稈為主要原料栽培食用菌,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能量傳遞效率D.該工程必須不斷得到系統外的物質和能量補充,以便維持系統的正常功能【答案】BC〖祥解〗合理利用秸稈,可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從而使能量朝著人類有益的方向流動。【詳析】A、圖示通過秸稈多級利用,降低了生態足跡,減少了環境壓力,A正確;B、有機肥被土壤中分解者分解后,可為農作物提供物質,能量以熱能形式散失,B錯誤;C、以秸稈為主要原料栽培食用菌,實現了能量多級利用,不能提高能量沿食物鏈的傳遞效率,C錯誤;D、該工程必須不斷得到系統外的物質和能量補充,以便維持系統的正常功能,維持生態系統平衡,D正確。故選BC。三、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60分。17.尿崩癥是如今備受矚目的內分泌科醫學難題,病人表現為持續排出大量低滲性尿液。科學家精準探測到ADH(抗利尿激素)含量不足或靶細胞對ADH作用不敏感會使腎臟重吸收功能紊亂,進而引發尿崩癥。前者導致中樞性尿崩癥,后者導致腎性尿崩癥。下圖為正常人和兩類尿崩癥患者禁水后尿液滲透壓變化曲線。回答下列問題:(1)ADH一般只能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細胞,原因是___________。尿崩癥患者也會出現類似于糖尿病患者的多飲、多尿的癥狀,可通過檢測患者尿液的___________來初步判定某多飲、多尿患者患糖尿病還是尿崩癥。(2)推測中樞性尿崩癥可能是___________損傷引起的。請在圖中補充畫出Ⅱ(中樞性尿崩癥患者)與Ⅲ(腎性尿崩癥患者)注射ADH后尿液滲透壓變化曲線___________。(3)當人體大量丟失水分使細胞外液量減少及血鈉含量降低時,腎上腺皮質維持血鈉含量平衡的機理是___________。水和無機鹽的平衡,是依靠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共同作用于腎臟,通過調節___________實現的。【答案】(1)①.腎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細胞膜上有ADH的(特異性)受體②.滲透壓##葡萄糖含量(2)①.下丘腦或垂體②.(3)①.醛固酮分泌增加,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鈉離子的重吸收②.尿量和尿的成分〖祥解〗Na+的濃度對于細胞外液滲透壓的維持具有重要作用,機體對水和無機鹽的調節,是基于保持細胞外液Na+濃度,即保持細胞外液滲透壓不變。因此,水平衡和鹽平衡的調節過程密切相關,通常稱為滲透壓調節,主要是通過腎完成的。【小問1詳析】信息分子與特異性受體結合后,完成信息的傳遞。ADH是信息分子,由于腎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細胞膜上有ADH的受體,故ADH一般只能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細胞。尿崩癥患者尿液不含葡萄糖且滲透壓比正常人的尿液滲透壓小,糖尿病病人尿液因含葡萄糖滲透壓比正常人大。因此,要初步判定某多飲、多尿患者患糖尿病還是尿崩癥,可檢測患者尿液的滲透壓或葡萄糖含量。【小問2詳析】依題意,中樞性尿崩癥是由于ADH抗利尿激素含量不足所致,ADH由下丘腦合成,垂體釋放。因此,推測中樞性尿崩癥可能是下丘腦或垂體損傷引起。依題意,腎性尿崩癥是靶細胞對ADH作用不敏感所致,因此,注射ADH后尿液滲透壓不發生變化。中樞性尿崩癥是由于ADH抗利尿激素含量不足所致,注射ADH后尿液滲透壓增大。故Ⅱ(中樞性尿崩癥患者)與Ⅲ(腎性尿崩癥患者)注射ADH后尿液滲透壓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小問3詳析】當人體大量丟失水分使細胞外液量減少以及血鈉含量降低時,腎上腺皮質增加分泌醛固酮,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維持血鈉含量的平衡。水和無機鹽的平衡,是在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共同作用下,通過調節尿量和尿的成分實現的。18.腫瘤細胞會表達與免疫檢查分子特異結合的配體,抑制T細胞的識別,實現免疫逃逸。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是以免疫檢查分子為抗原制備相關抗體,阻斷腫瘤細胞與T細胞的結合,從而阻斷免疫逃逸通路,重新激活T細胞。他替瑞林(Taltirelin)是一種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鑒于單一療法在治療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科學家們積極開展實驗,深入研究他替瑞林與免疫檢查分子抗體的聯合療效及其作用機制。回答下列問題:(1)免疫系統的抗原呈遞細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新形成的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并接觸、裂解突變的腫瘤細胞,這一過程體現了免疫系統的___________功能。(2)進一步研究發現,T細胞表面會表達TRH(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受體,接受信息后增殖和分化加快。實驗結果表明,免疫檢查分子抗體組、他替瑞林組、他替瑞林+免疫檢查分子抗體組的腫瘤體積都有所減小,其中他替瑞林+免疫檢查分子抗體組的腫瘤體積減小最為明顯。結合題中信息,試分析聯合療法使腫瘤體積更小的原因為:一方面__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_。(3)他替瑞林作用于垂體后促使垂體分泌TSH,會使甲狀腺激素含量增加。此時若下丘腦和垂體的甲狀腺激素受體異常,會使甲狀腺激素分泌___________(填“增多”、“減少”或“不變”),原因是甲狀腺激素對下丘腦和垂體的負反饋作用___________(填“增強”、“減弱”或“不變”)。【答案】(1)①.攝取和加工處理抗原,將抗原信息暴露在細胞表面,呈遞給其他免疫細胞②.免疫監視(2)①.免疫檢查分子抗體可阻斷腫瘤細胞與T細胞的結合,解除腫瘤細胞對T細胞的抑制,避免免疫逃逸②.他替瑞林與T細胞表面TRH受體結合,促進T細胞增殖和分化,增強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3)①.增多②.減弱〖祥解〗細胞免疫過程:①被病原體(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細胞(靶細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發生變化,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變化的信號。②細胞毒性T細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T細胞。細胞因子能加速這一過程。③新形成的細胞毒性T細胞在體液中循環,它們可以識別并接觸、裂解被同樣病原體感染的靶細胞。④靶細胞裂解、死亡后,病原體暴露出來,抗體可以與之結合;或被其他細胞吞噬掉。免疫系統三大功能是免疫防御(針對外來抗原性異物,如各種病原體)、免疫自穩(清除衰老或損傷的細胞)和免疫監視(識別和清除突變的細胞,防止腫瘤發生)。【小問1詳析】免疫系統的抗原呈遞細胞的作用是攝取、處理、將抗原信息暴露在細胞表面,并呈遞抗原,例如樹突狀細胞屬于抗原呈遞細胞,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和清除突變的細胞,防止腫瘤發生,這體現了免疫監視功能;【小問2詳析】他替瑞林(Taltirelin)是一種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鑒于單一療法在治療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科學家們積極開展實驗,深入研究他替瑞林與免疫檢查分子抗體的聯合療效及其作用機制,腫瘤細胞會表達與免疫檢查分子特異結合的配體,抑制T細胞的識別,實現免疫逃逸。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是以免疫檢查分子為抗原制備相關抗體,阻斷腫瘤細胞與T細胞的結合,從而阻斷免疫逃逸通路,重新激活T細胞。聯合療法使腫瘤體積更小的原因之一就是免疫檢查分子抗體可阻斷腫瘤細胞與T細胞的結合,解除腫瘤細胞對T細胞的抑制,避免免疫逃逸現象發生,另外考慮T細胞表面會表達TRH(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受體,接受信息后增殖和分化加快,聯合療法使腫瘤體積更小是因為他替瑞林與T細胞表面TRH受體結合,T細胞更多表達TRH(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受體,促進T細胞增殖和分化,增強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能力;【小問3詳析】下丘腦和垂體的甲狀腺激素受體異常,會使甲狀腺激素不能與之結合發揮作用,甲狀腺激素對下丘腦和垂體的負反饋作用會減弱,甲狀腺激素分泌會增多。19.研究表明NDGA(去甲二氫愈創木酸)通過影響脫落酸(ABA)含量從而調控草莓果實的成熟和著色過程,某科研小組進行了實驗一:分別用不同濃度的NDGA溶液和清水(CK)對開花后的草莓植株進行噴施處理,測得不同天數草莓中的ABA含量如下圖。ABA的含量由合成與分解過程決定,為進一步探究NDGA對ABA含量的影響機理,科研小組進行了實驗二:分別用ABA溶液、ABA溶液和NDGA溶液、清水處理甲、乙、丙3組ABA缺失突變體草莓植株,檢測并比較3組草莓中的ABA含量。回答下列問題:(1)植物生長發育的調控,除了激素調節外,還由___________調節共同完成。(2)ABA在植物體內的調節作用除了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外,還有___________等作用(答出兩點即可)。(3)實驗一結果表明NDGA對ABA含量的影響是___________。(4)實驗二中選用ABA缺失突變體作為實驗材料的理由是___________。(5)實驗二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若ABA含量:甲組=乙組>丙組,則說明___________。若ABA含量:甲組>乙組>丙組,則說明___________。【答案】(1)基因表達調控和環境因素(2)抑制細胞分裂,促進氣孔關閉,維持種子休眠(答出兩點即可)(3)NDGA可使ABA含量降低,且在一定范圍內,NDGA溶液濃度越高,ABA含量降低程度越大(4)防止內源脫落酸(ABA)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5)①.NDGA通過抑制ABA的合成來降低ABA的含量②.NDGA通過促進ABA的分解來降低ABA的含量(NDGA通過抑制ABA的合成和促進ABA的分解來降低ABA的含量)〖祥解〗脫落酸的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葉片等。其主要作用:抑制細胞分裂、促進氣孔關閉、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維持種子休眠。【小問1詳析】高等植物是由很多細胞組成的高度復雜的有機體,它的正常生長發育需要各個器官、組織、細胞之間的協調和配合。植物生長發育的調控,是由基因表達調控、激素調節和環境因素調節共同完成的。【小問2詳析】脫落酸的主要作用:抑制細胞分裂、促進氣孔關閉、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維持種子休眠。【小問3詳析】據圖可知,與CK組結果相比,添加有NDGA的實驗組中ABA的含量都更少,且隨著NDGA的含量增加,ABA的含量減少更多。因此,實驗一結果表明NDGA可使ABA含量降低,且在一定范圍內,NDGA溶液濃度越高,ABA含量降低程度越大。【小問4詳析】依題意,實驗二的目的是進一步探究NDGA對ABA含量的影響機理,實驗的因變量應該是ABA的含量。為了使實驗結果不受影響,要排除內源ABA的影響,因此,實驗二選用ABA缺失突變體作為實驗材料。【小問5詳析】實驗二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若ABA含量:甲組=乙組>丙組,則說明NDGA通過抑制ABA的合成來降低ABA的含量。若ABA含量:甲組>乙組>丙組,則說明NDGA通過促進ABA的分解來降低ABA的含量(NDGA通過抑制ABA的合成和促進ABA的分解來降低ABA的含量)。20.紅樹林是陸地和海洋交錯帶的濕地生態系統,它在凈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也是鳥類重要的越冬地和遷徙棲息地。回答下列問題:(1)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___________。許多紅樹林植物具有胎生現象,種子在母樹上就開始萌發,形成胚軸,然后掉落到海灘的淤泥或海水中,迅速扎根生長;此外還具有氣生根,細胞的滲透壓明顯高于陸生植物。以上特征說明紅樹林植物適應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的環境條件。(2)紅樹植物富含單寧,它具有澀味和毒性,可有效阻礙動物的攝食,這體現了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具有___________功能。(3)紅樹林具有較大的凈化海水能力,但大量污水排入后,濕地生態系統發生明顯退化,說明___________。在修復紅樹林生態系統的過程中,通過合理的人工設計,使引入的各物種形成互利共存的關系,主要遵循了生態工程的___________原理。(4)紅樹林是世界儲碳能力第二高的生態系統。下列事實中支持該結論的有___________。①紅樹植物多具有可排出多余鹽分的分泌腺體②紅樹林生長繁殖迅速,具有較高的凈初級生產量③紅樹林為眾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棲息、繁殖和覓食的場所④濕地環境能抑制紅樹林中微生物活性,分解者種類和數量較少(5)下圖為該生態系統部分能量流動示意圖,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能量的傳遞效率為___________×100%(用圖中字母表示)。【答案】(1)①.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②.風浪沖擊、高鹽、淹水、缺氧(2)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3)①.紅樹林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擾超過一定限度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下降,生態平衡會遭到嚴重的破壞②.自生(4)②④(5)〖祥解〗生態系統中信息的種類:(1)物理信息:生態系統中的光、聲、溫度、濕度、磁力等,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如蜘蛛網的振動頻率。(2)化學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動中,產生了一些可以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如植物的生物堿、有機酸,動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為信息:動物的特殊行為,對于同種或異種生物也能夠傳遞某種信息,如孔雀開屏。(1)小問詳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中的生產者能夠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而生產者和消費者等能夠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單位面積的紅樹林固定并儲存CO2的能力是熱帶雨林的3倍多,其具有該能力主要是因為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生產者固定的碳量大于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或生物成分)釋放的碳量。(2)小問詳析:中國紅樹林的面積由本世紀初的2.2萬公頃恢復到2.8萬公頃,該事實說明人類活動可以影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使群落演替朝著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3)小問詳析:生態系統的化學信息是指生物在生命活動中,產生了一些可以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單寧酸是植物產生的化學物質,起到了調節種間關系的作用,屬于化學信息,它的作用體現了信息傳遞可以調節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紅樹林的支柱根有利于抗擊風浪,而呼吸根便于紅樹植物在潮水浸淹期間吸收氧氣,進而提高了紅樹植物適應環境的能力。【小問1詳析】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根據題意:紅樹林是濕地生態系統,其所處環境特殊,紅樹林植物具有胎生現象和氣生根特征,說明紅樹林植物適應了濕地生態系統中風浪沖擊、高鹽、淹水、缺氧等條件。【小問2詳析】紅樹植物富含具有澀味和毒性的單寧,從而有效阻礙動物的攝食,這體現了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具有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的作用。【小問3詳析】大量污水排入后,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發生明顯退化,說明紅樹林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擾超過一定限度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下降,生態平衡會遭到嚴重的破壞。在修復過程中,通過合理的人工設計,使引入的各物種形成互利共存的關系,從而提高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主要遵循了生態工程的自生原理。【小問4詳析】①紅樹植物多具有可排出多余鹽分的分泌腺體,可適應高鹽的環境條件,與儲碳無關,不支持該結論,①不符合題意;②紅樹林生長繁殖迅速,具有較高的凈初級生產量,則從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較多,支持該結論,②符合題意;③紅樹林為眾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棲息、繁殖和覓食的場所,會增加二氧化碳的釋放,不支持該結論,③不符合題意;④濕地環境能抑制紅樹林中微生物活性,分解者種類和數量較少,可減少二氧化碳的釋放,支持該結論,④符合題意。故選②④。【小問5詳析】據示意圖可知,第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為a,第二營養級同化的能量等于攝入量-糞便量=c-d,所以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能量的傳遞效率為×100%。21.黑麂是中國特有的生活在亞熱帶山地森林的動物,主要以草本植物的葉和嫩枝等為食,其生性警覺,活動隱秘,數量稀少,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科研人員在某自然保護區,采用糞堆現存量計數法對其種群密度進行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調查區域保護區地帶生境特點平均密度/(只/km2)東坑口試驗區低山丘陵區,村莊附近1.94平福坑緩沖區較高海拔地區,人類活動較少4.33大龍崗核心區高海拔地區,森林資源豐富7.25(1)調查黑麂種群密度,研究人員采用糞堆現存量計數法,而不用標記重捕法進行調查,理由是___________。(2)3個調查區域中,東坑口區黑麂種群密度較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3)冬季,各樣地的種群密度繼續下降,而緩沖區樣地的黑麂種群密度呈上升趨勢,從種群的數量特征分析,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4)根據本研究的結果,要提高保護區黑麂的K值,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5)為了更好地保護黑麂,還需要了解其生態位,生態位是指___________,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答案】(1)黑麂數量稀少;生性警覺,活動隱秘,不易捕捉(2)東坑口位于村莊附近,受人類干擾影響最大,食物來源較少(合理即可)(3)冬季緩沖區黑麂的遷入率大于遷出率(4)改善生態環境,減少人類活動的干擾(合理即可)(5)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祥解〗一、種群的數量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二、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有樣方法、標記重捕法等三、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小問1詳析】根據題干可知,黑麂是中國特有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生性警覺,活動隱秘,數量稀少,不易捕捉,所以調查黑麂種群密度時可采用糞堆現存量計數法,而不用標記重捕法進行調查。【小問2詳析】由表中信息可知,3個調查區域中,東坑口區黑麂種群密度較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東坑口位于村莊附近,受人類干擾影響最大,食物來源較少。【小問3詳析】影響種群數量的變化的直接原因有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冬季,各樣地的種群密度繼續下降,而緩沖區樣地的黑麂種群密度呈上升趨勢,其直接原因應該是冬季緩沖區黑麂的遷入率大于遷出率。【小問4詳析】根據表格中的研究結果:生境不同,黑麂的平均密度不同,若要提高保護區黑麂的K值,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改善生態環境,減少人類活動的干擾。【小問5詳析】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湖南省永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質量監測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穩態的敘述,錯誤的是()A.人體各細胞所處的內環境pH相對穩定,不會因食物的酸堿性而發生劇烈變化B.人體各器官、系統協調一致地正常運行,是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基礎C.機體保持內環境穩態時,內環境中各種化學成分仍會發生變化D.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內環境保持穩態時機體不會生病【答案】D〖祥解〗關于“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應掌握以下幾點:(1)實質:體內滲透壓、溫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學成分呈現動態平衡的過程;(2)定義: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相對穩定的狀態;(3)調節機制: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4)層面:水、無機鹽、血糖、體溫等的平衡與調節;(5)意義: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詳析】A、人體各細胞所處的內環境pH相對穩定,存在緩沖物質,不會因食物的酸堿性而發生劇烈變化,A正確;B、內環境穩態的實質就是內環境的每一種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中。這種動態平衡通過機體的調節作用實現,目前普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機制,人體各器官、系統協調一致地正常運行,是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基礎,B正確;C、機體保持內環境穩態時,內環境中各種化學成分仍會發生變化,處于動態平衡,C正確;D、內環境保持穩態時機體也可能會生病,例如遺傳病,D錯誤。故選D。2.上課鈴聲一響,同學們迅速有序地走進教室,這一行為全靠神經調節在“指揮”。圖甲是某一突觸的結構圖,圖乙是某神經纖維動作電位的模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圖甲中b處信號變化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B.圖乙中②③段是膜外鈉離子內流引起的,不需要消耗ATPC.圖甲中a處釋放的神經遞質可能使b處產生如圖乙所示的電位變化D.同學們畢業多年后,聽到鈴聲不再急著進教室,該行為的轉變需要學習【答案】A〖祥解〗圖甲分析,a是突觸前膜,b是突觸后膜;圖乙分析,①②段是去極化過程,②③段是反極化過程,③⑤段是復極化過程。【詳析】A、圖甲b處為突觸后膜,b處信號變化是化學信號→電信號,A錯誤;B、圖乙中②③段是反極化過程,發生的原因是膜外鈉離子內流,運輸方式協助擴散,不需要消耗ATP,B正確;C、若圖甲中a處釋放的神經遞質是興奮性神經遞質,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受體,引起鈉離子內流,可能使b處產生如圖乙所示的動作電位,C正確;D、聽到鈴聲進教室是一種條件反射,同學們畢業多年后聽到鈴聲不再急著進教室,這種條件反射消退也需要進行學習,D正確。故選A。3.當膀胱內尿液積聚到一定量時,便會觸發排尿反射。脊髓可對膀胱擴大和縮小進行控制,排尿反射的分級調節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排尿不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腦皮層的調控B.發生排尿反射時,興奮在反射弧上以局部電流的形式雙向傳導C.脊髓對膀胱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經系統支配的,排尿時副交感神經興奮使膀胱縮小D.圖中脊髓也能向大腦傳遞信號,若此途徑和①途徑均被阻斷,②③途徑對膀胱的支配將不受意識調控【答案】B〖祥解〗脊髓為低級中樞,大腦皮層為高級中樞,排尿反射的低級中樞脊髓受到高級中樞大腦皮層的控制,反映了神經中樞的分級調節;根據題意,排尿的過程中,當膀胱被尿液充盈時,膀胱內牽張感受器受到刺激產生興奮,使人產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縮,排出尿液,而逼尿肌收縮又進一步刺激牽張感受器興奮,促進排尿過程進一步完成,體現了正反饋調節。【詳析】A、排尿不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腦皮層的調控,脊髓為低級中樞,大腦皮層為高級中樞,排尿反射的低級中樞脊髓受到高級中樞大腦皮層的控制,A正確;B、發生排尿反射時,要經過完整的反射弧,興奮在反射弧上以局部電流的形式單向傳導,B錯誤;C、脊髓對膀胱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經系統支配的,排尿時副交感神經興奮使膀胱縮小,交感神經興奮不會使膀胱縮小,C正確;D、若成年人的①過程被中斷,則大腦皮層無法實現對中相應中樞的調控,因而無法有意識地排空膀胱內的尿液,D正確。故選B。4.原發性甲減是指甲狀腺本身病變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繼發性甲減是指下丘腦或垂體病變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為初步診斷甲、乙、丙三位甲減患者的病因,分別給健康志愿者和三位患者同時注射等量且適量的TRH(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并在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測量各自血液中TSH(促甲狀腺激素)的相對含量,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受測者健康志愿者甲乙丙TSH相對含量(mU/L)注射前102220注射后3030248A.激素的反饋調節可放大激素的調節效應,從而形成分層調控,有利于精細調控B.據表分析,甲患下丘腦繼發性甲減,乙患原發性甲減,丙患垂體繼發性甲減C.繼發性甲減患者行動遲緩、精神萎靡,注射適量TSH或甲狀腺激素均可緩解病情D.表中丙注射TSH后攝碘率升高,促進甲狀腺激素分泌并通過體液定向運至靶細胞【答案】C〖祥解〗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隨血液運輸到垂體,促使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隨血液運輸到甲狀腺,促使甲狀腺增加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狀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又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相關激素,進而使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這種調節過程為反饋調節。【詳析】A、激素的分級調節(下丘腦-垂體-甲狀腺的分級調節軸線)可放大激素的調節效應,從而形成分層調控,有利于精細調控,A錯誤;B、分析表格數據,與健康志愿者相比,甲病人注射TRH前,TSH量低于正常人,注射TRH后,TSH濃度與正常人相同,說明甲病人下丘腦發生病變,乙病人在注射TRH前后TSH的水平都低,說明乙病人病變的部位是垂體,甲和乙都屬于繼發性甲減;丙病人注射TRH前TSH濃度高于正常人,說明丙病人應是甲狀腺發生病變,屬于原發性甲減,B錯誤;C、繼發性甲減主要指由于下丘腦或垂體的病變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其甲狀腺本身正常,因此給繼發性甲減患者注射適量TSH或甲狀腺激素均可緩解病情,C正確;D、激素通過體液運輸,是不定向的,D錯誤。故選C。5.下列關于植物激素的敘述,錯誤的是()A.植物激素不直接參與細胞內的代謝活動B.植物激素是由植物體內產生,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C.單側光會刺激胚芽鞘尖端產生生長素,并引起生長素的分布不均勻D.生長素在從形態學上端向下端的極性運輸過程中會消耗能量【答案】C〖祥解〗生長素的產生:幼嫩的芽、葉以及發育中的種子。生長素的運輸:在芽、葉等部位只能從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下端,稱為極性運輸,該運輸方式為主動運輸。生長素的分布:集中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位。【詳析】A、植物激素作為化學信號發揮調節作用,不直接參與細胞內的代謝活動,A正確;B、植物激素是由植物體內產生,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微量高效,B正確;C、生長素的合成不需要單側光的刺激,單側光會影響生長素的分布,使得胚芽鞘的生長素由向光側向背光側運輸,C錯誤;D、生長素在從形態學上端向下端的運輸是極性運輸,該過程中需要消耗能量,D正確。故選C。6.用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2,4-D對迎春花枝條進行插條生根的研究,預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1、2、3、4、5組依次是培養環境中2,4-D濃度為a、b、c、d和清水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實驗中用于扦插的枝條可以帶有少量芽B.圖示說明實驗中2,4-D濃度關系為:a<c,b<c,d<cC.若要進一步確定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應在a與d濃度之間設置更小的濃度梯度進行實驗D.培養時間、插條的初始長勢屬于本實驗的無關變量【答案】C〖祥解〗生長素的作用特點是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a、b、d是低濃度,起促進作用,c是高濃度,起抑制作用。【詳析】A、本實驗的實驗目的是探究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2,4-D對迎春花枝條進行插條生根的影響,芽本身能合成生長素,但只要保證各組所用扦插的枝條帶有的芽基本相同即可,A正確;B、生長素的作用特點是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與清水組對比,1、2、4三組插條平均生根數較多,說明是低濃度,3組插條平均生根數較少,說明是高濃度,因此說明實驗中2,4-D濃度關系為:a<c,b<c,d<c,B正確;C、由于a、b、d的濃度大小關系無法確定,因此無法大致判斷最適濃度的范圍,C錯誤;D、本實驗的自變量是生長素類似物2,4-D的濃度,培養時間、插條的初始長勢屬于本實驗的無關變量,D正確。故選C。7.永州陽明山森林群落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類型,處于華南、華東、華中三大植物區系的交匯點,森林覆蓋率達98%,擁有云豹、白鷴、紅腹錦雞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植物101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要認識陽明山森林群落,首先要分析確定群落性質的因素是物種豐富度B.森林中的喬木、灌木與草本植物之間,雖然對陽光、土壤、空間的利用存在一定的競爭,但可以因生態位的不同而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C.森林郁閉度高,林下植物的葉片大或薄、葉綠體顆粒小,以適應在弱光下生存D.森林群落結構非常復雜且相對穩定,可以完成碳循環的全過程【答案】B〖祥解〗生態位: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詳析】A、要認識陽明山森林群落,首先要分析確定群落性質的因素是物種組成,A錯誤;B、森林中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間,雖然對土壤、空間、陽光的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但可以因生態位的不同而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和諧共存,B正確;C、森林郁閉度高,林下植物的葉片大或薄、葉綠體顆粒大,呈深綠色,以適應在弱光下生存,C錯誤;D、碳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的循環,森林群落不可以完成碳循環的全過程,D錯誤。故選B。8.干旱荒地是蝗蟲產卵的最佳場所,潮濕環境則易滋生傳染病。科學家對某地區氣溫、降水量變化與蝗蟲種群數量變化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如圖甲所示;蝗蟲種群密度與種群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的關系如圖乙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圖甲的描述屬于數學模型,據此模型分析,氣溫是蝗蟲爆發式增長的密度制約因素B.在蝗蟲密度由20個/m2增加到30個/m2的過程中,單位時間內蝗蟲種群的增加量隨種群密度增加而減少C.蝗蟲種群密度15個/m2時,種群數量增長最快D.降水使蝗蟲出生率下降,降低蝗蟲種群的K值【答案】A〖祥解〗邏輯斯諦增長的增長率一直減小,增長速率先增大再減小,K/2時最大;指數增長的增長率一直不變,增長速率一直增大。【詳析】A、氣溫是蝗蟲爆發式增長的非密度制約因素,A錯誤;BC、乙圖中種群的增長率一直在下降,說明蝗蟲的增長方式為邏輯斯諦增長,15個/m2時所對應的種群數量為K/2,此時種群數量增長最快,超過15個/m2時,密度由20個/m2增加到30個/m2的過程中,種群增長速度減小,即單位時間內蝗蟲種群的增加量隨種群密度增加而減少,BC正確;D、干旱荒地是蝗蟲產卵的最佳場所,降水使蝗蟲出生率下降,結合圖甲可知,降水量改變,蝗蟲的K值也會改變,降水降低蝗蟲種群的K值,D正確。故選A。9.紅外觸發相機自動拍攝技術廣泛應用于一些野生動物種群的調查之中,當恒溫動物一靠近,就會觸發相機拍攝照片或視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在選取紅外相機安置點時應做到隨機原則B.與標記重捕法相比,該技術對動物生活干擾小,可長時間日夜調查C.采用紅外觸發相機自動拍攝技術可調查保護區內物種豐富度D.利用動物聲音的個體識別技術也可開展野外種群數量的監測【答案】C〖祥解〗一、估算種群密度時,常用樣方法和標記重捕法,其中樣方法適用于調查植物或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動物,而標記重捕法適用于調查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二、調查種群密度方法有:樣方法、標記重捕法、逐個計數法、黑光燈誘捕法、血球計數板計數法等。【詳析】A、利用紅外觸發相機自動拍攝技術調查動物種群密度時,在選取紅外相機安置點時應做到隨機原則,這樣才能保證實驗數據的準確性、科學性,A正確;B、標記重捕法需要捕捉并標記動物,對動物生活由較大的干擾,而該技術對動物生活干擾小,且可長時間日夜調查,B正確;C、采用紅外觸發相機自動拍攝技術可調查保護區內恒溫動物的種群密度,但無法調查變溫動物等生物,因此無法調查保護區內物種豐富度,C錯誤;D、同一種動物不同個體之間的聲音存在差異,利用動物聲音的個體識別技術也可開展野外種群數量的監測,D正確。故選C。10.生態位寬度是指某一物種在其生存的生態環境中對生態因子的利用狀況,下圖為不同干擾強度下某群落各傳粉昆蟲優勢類群的生態位寬度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從中度干擾強度到重度干擾強度,影響最大的是蚤蠅科B.各程度干擾強度下,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強的是蠓科C.每種生物生態位是相對穩定的,這是協同進化的結果D.上述傳粉昆蟲占據不同的生態位寬度,生態位窄的種內競爭強度小于寬生態位【答案】D〖祥解〗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詳析】A、據圖可知,從中度干擾強度到重度干擾強度,蚤蠅科生態位寬度變小,且變化最大,故其受影響最大,A正確;B、生態位寬度可反映某一物種對環境資源的利用能力,據圖可知,隨著干擾強度增大,蠓科生態位寬度變大,且在各強度干擾下,它的生態位寬度最大。故在各程度干擾強度下,蠓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強,B正確;C、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是群落中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間協同進化的結果,C正確;D、生態位窄的生物可利用的資源較少,可利用的空間較小,種內競爭強度較大。故生態位窄的種內競爭強度大于寬生態位,D錯誤。故選D。11.我國古代詩詞和農業諺語中蘊藏著豐富的生態學知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描述群落的外貌和結構變化,屬于次生演替B.“山上多植樹,勝似修水庫”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C.“鋤禾除其非類,則無復稂莠”體現了合理調整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流向對人最有益的部分D.“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描述的是捕食關系,“呦呦”屬于生態系統的物理信息【答案】A〖祥解〗生物多樣性的價值:(1)直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使用意義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2)間接價值:對生態系統起重要調節作用的價值(生態功能)。(3)潛在價值:目前人類不清楚的價值。【詳析】A、“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種草地外貌的季節性變化是由于時間的推移所致,體現了群落的季節性,不是演替,A錯誤;B、“山上多植樹,勝似修水庫”體現了植物具有涵養水分的作用,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B正確;C、“鋤禾除其非類,則無復稂莠”是說將對人類沒用的雜草等除掉,從能量流動的角度考慮,體現了合理調整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流向對人最有益的部分,C正確;D、鹿以蘋為食,反映了捕食關系,呦呦是聲音,屬于生態系統的物理信息,D正確。故選A。12.在富營養化的水體中,微囊藻等藍細菌大量繁殖,產生難以降解的藻毒素,嚴重威脅水體安全和人類健康。研究人員采集某湖泊水體樣本,測定微囊藻暴發時部分生物的藻毒素含量,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水生生物種類分布食性藻毒素含量(μg/g干重)暴發初期暴發后期微囊藻浮游—2.037.14銅銹環棱螺底棲以有機碎屑、浮游藻類等為食0.633.69鰱魚水體上層主要以浮游藻類為食1.0512.93翹嘴紅鲌水體中上層以魚、蝦為食1.1135.91鯉魚水體下層以有機碎屑、幼螺、藻類等為食0.4711.07A.據藻毒素含量推測,在以上生物中翹嘴紅鲌所處的營養級最高B.微囊藻暴發后,該湖泊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降低C.分布在底棲的銅銹環棱螺既是消費者又是分解者D.組成種群的個體在其分布的位置狀態或布局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結構【答案】D〖祥解〗一、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種類越少,營養結構越簡單,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穩定性就越低。二、垂直結構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數群落都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結構為動物創造了許多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所以動物也有分層現象。【詳析】A、微囊藻等藍細菌產生的藻毒素難以降解,則會沿著食物鏈富集,翹嘴紅鲌體內的藻毒素含量最高,則屬于所調查水域的最高營養級生物,A正確;B、微囊藻暴發后,產生難以降解的藻毒素,嚴重威脅水體安全,使生物種類越少,該湖泊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降低,B正確;C、分布在底棲的銅銹環棱螺以有機碎屑、浮游藻類等為食,既是消費者又是分解者,C正確;D、表中不同魚類分別占據不同的水體空間,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D錯誤。故選D。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題4分,共1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13.當血糖濃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時,可通過特定的通路支配胰島B細胞,促使其分泌胰島素,以便精細調控血糖水平,其部分過程示意圖如下所示(GLUT2表示葡萄糖轉運蛋白,◆、●、▲代表3種不同的物質,其中▲代表胰島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GLUT2介導的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方式為協助擴散B.血糖平衡調節的中樞在下丘腦,引起胰島素分泌的反射為非條件反射C.當細胞內ATP增多引起K+通道關閉時,K+外流減少,膜內外電位差的絕對值增大,最終促進胰島素的釋放D.若小鼠胰島B細胞的Ca2+通道蛋白基因發生甲基化,可能導致Ca2+內流減少,小鼠初期表現的癥狀與1型糖尿病相似【答案】ABD〖祥解〗由圖分析可知,葡萄糖可經GLUT2轉運進入細胞,促進ATP的合成,使ATP增多,進而引起K+通道關閉,K+外流受阻,進而發生膜電位變化,使Ca2+通過Ca2+通道內流,Ca2+進入細胞,促進含有胰島素的囊泡向細胞膜運輸,促進胰島素的釋放。【詳析】A、由圖可知,GLUT2介導的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是順濃度梯度進行的,GLUT2表示葡萄糖轉運蛋白,所以該方式為協助擴散,A正確;B、血糖平衡調節的中樞在下丘腦,引起胰島素分泌的反射與生俱來,為非條件反射,B正確;C、由圖可知:ATP增多,進而引起K+通道關閉,K+外流受阻,進而發生膜電位變化,膜內外電位差變小,使Ca2+通過Ca2+通道內流,Ca2+進入細胞,促進含有胰島素的囊泡向細胞膜運輸,促進胰島素的釋放,C錯誤;D、若小鼠胰島B細胞的Ca2+通道蛋白基因發生甲基化,可能導致Ca2+內流減少,胰島素的釋放減少,小鼠初期表現的癥狀與1型糖尿病相似,D正確。故選ABD。14.圖甲表示某儲脂類哺乳動物的整個冬眠過程。每個冬眠陣由入眠、深冬眠、激醒和陣間覺醒四個階段組成,其體溫和代謝率變化如圖乙。利用某種物質激活下丘腦的特定神經元,可誘導出獼猴等動物的低代謝狀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入眠階段該動物產熱量小于散熱量,調控體溫和呼吸頻率的中樞位于下丘腦B.進入深冬眠階段后,該動物維持低代謝率,減少有機物消耗,此階段時長不定,大致與環境溫度呈正相關C.激醒過程中,動物骨骼肌不自主戰栗,此反射過程中的效應器是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D.研究人體低代謝調節機制的關鍵是要找到降低新陳代謝相關的神經元和激活該神經元的物質【答案】AB〖祥解〗據圖可以看出入眠階段代謝率降低的啟動在先,體溫隨之下降。高級中樞調控低級中樞完成了對膀胱的調控,該機制屬于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詳析】A、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入眠階段動物體溫漸降時,產熱量小于散熱量,呼吸頻率會隨著體溫調節過程發生變化,呼吸頻率的中樞位于腦干,A錯誤;B、分析圖乙可知,進入深冬眠階段后該動物維持低代謝率,以減少有機物的消耗。據圖甲可知,此階段長短不定,環境溫度越低,冬眠陣越長,因此階段長短大致與環境溫度呈負相關,B錯誤;C、激醒過程中,體溫上升,動物骨骼肌不自主戰栗,增加產熱,此反射過程中的效應器是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C正確;D、研究人體低代謝調節機制的關鍵是要找到新陳代謝降低相關的神經元,用于接收相應物質的刺激;還應找到激活該神經元的物質,D正確。故選AB。15.科研人員欲探究IAA(吲哚乙酸)、GA3(赤霉素)和PP333(延緩劑多效唑)對海菖蒲光合色素含量的影響,先用適宜濃度的IAA、GA3和PP333分別浸泡海菖蒲種子,一段時間后再測定相應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實驗組別葉綠素a含量葉綠素b含量類胡蘿卜素含量①對照組0.18mg·g-l0.07mg·g-l0.020mg·g-l②IAA處理0.26mg·g-l0.13mg·g-l0.021mg·g-l③GA3處理0.28mg·g-l0.10mg·g-l0.019mg·g-l④PP333處理0.15mg·g-l0.04mg·g-l0.035mg·g-lA.PP333與GA3在對海菖蒲幼苗葉綠素含量的影響方面相抗衡B.表中②、③組施加的IAA、GA3均可提高海菖蒲幼苗的光合速率C.植物產生的IAA、IBA(吲哚丁酸)、PAA(苯乙酸)都屬于生長素D.利用紙層析法分離色素時,④組的類胡蘿卜素在濾紙上擴散的速度比③組更快【答案】D〖祥解〗本實驗的實驗目的是探究IAA(吲哚乙酸)、GA3(赤霉素)和PP333(延緩劑多效唑)對海菖蒲光合色素含量的影響,實驗自變量是植物激素的種類,因變量是光合色素的含量。【詳析】A、和對照組相比,GA3處理組葉綠素含量增加,說明GA3促進葉綠素的合成,PP333處理組葉綠素含量減少,說明PP333抑制葉綠素的合成,PP333與GA3在對海菖蒲幼苗葉綠素含量的影響方面相抗衡,A正確;B、和對照組相比,IAA處理組和GA3處理組葉綠素含量都增加,葉綠素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光能的吸收,從而提高海菖蒲幼苗的光合速率,B正確;C、生長素是一類植物激素,包括IAA、IBA(吲哚丁酸)、PAA(苯乙酸)等,C正確;D、利用紙層析法分離色素時,色素擴散速度的快慢取決于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與色素的含量無關,因此④組的類胡蘿卜素在濾紙上擴散的速度和③組相同,D錯誤。故選D。16.打造多功能農業生態工程是振興鄉村經濟的重要舉措,下圖是某秸稈高產地區利用生態學相關原理,將種植業、養殖業和市場銷售整合而成的“訂單式農業生產托管”模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通過圖示措施,降低了生態足跡,減少了環境壓力B.有機肥被土壤中分解者分解后,可為農作物提供物質和能量C.以秸稈為主要原料栽培食用菌,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能量傳遞效率D.該工程必須不斷得到系統外的物質和能量補充,以便維持系統的正常功能【答案】BC〖祥解〗合理利用秸稈,可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從而使能量朝著人類有益的方向流動。【詳析】A、圖示通過秸稈多級利用,降低了生態足跡,減少了環境壓力,A正確;B、有機肥被土壤中分解者分解后,可為農作物提供物質,能量以熱能形式散失,B錯誤;C、以秸稈為主要原料栽培食用菌,實現了能量多級利用,不能提高能量沿食物鏈的傳遞效率,C錯誤;D、該工程必須不斷得到系統外的物質和能量補充,以便維持系統的正常功能,維持生態系統平衡,D正確。故選BC。三、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60分。17.尿崩癥是如今備受矚目的內分泌科醫學難題,病人表現為持續排出大量低滲性尿液。科學家精準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餐飲業加盟合同模板
- 2025年建筑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商品房買賣合同備案撤銷的具體內容
- 2025家居建材采購合同范本
- 高一英語自我小測:SectionⅠ()
- 《2025技術顧問聘請合同書聘請方》
- 2024年秦皇島市市屬事業單位考試真題
- 2024年孟州市市屬事業單位考試真題
- 2024年河南鄭州師范學院特殊教育學院招聘招聘真題
- 2024年安陸工業技術學校專任教師招聘真題
- 《蠶變了新模樣》優質教案
- 公司登記備案人員因私出國(境)管理辦法
- 雙重否定句句式轉換
- “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課堂實錄作品評價指標參考
- 風速與體感溫度對照表(最新版)
- 《劉姥姥進大觀園》課本劇劇本3篇
- 道路工程竣工報告
- 顯示儀表ppt課件
- 文件模板(平行文)
- ASME B1.1-2003統一英制螺紋中文版_圖文
- 電力環網柜箱變基礎計算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