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青島市2025年高三年級第一次適應性檢測語文試卷2025.03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考號填涂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從信息技術的發展歷史來看,歷代信息技術對于人類知識體系的進步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但以往的信息技術只是為人類提供了便利,加速了人類的智力活動,人的主體性地位始終是穩固的。人工智能這種新信息技術的出現,意味著傳統上被人類單一壟斷的智力工作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工智能介入或替代。人工智能從根本上具有了人類主觀思維與客觀物質機器的特征,使知識體系主客體分離的狀態得到了改變。無論是自然科學的模型設定、數據分析是對人文素材的閱讀理解,甚至對于人類始終保持高貴優雅地位的寫作與藝術創作,人工智m都開始展現出強大的能力,也由此深刻動搖て人類在知識發現和人文藝術構建領域的主體性地位。人工智能能力非凡,人類無法深入理解它是如何運作的。人類設計出基本的網絡結構體系,然后由人工智能對人類標注過的海量數據進行吞吐和修正,最終實現智慧的涌現。在這一過程中,智慧到底是如何涌現的,每個神經網絡參數是如何確定和被使用的,人類基本無法理解。準確地說,目前人類對大模型人工智能的理解近似于對人類大腦的理解程度。人類基本可以了解到人類大腦是由上千億個神經細胞的相互連接形成的自然神經網絡,也大概知道人腦的功能分區和粗淺的作用機制,然而對于進一步的運作細節卻無從得知。眾所周知,人類在人文學科研究的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價值和倫理導向。在這方面,人類通常認為人工智能無法形成人類的價值觀念和倫理約束。然而,從目前進展來看,人工智能已經能夠被賦予一定的倫理和法律的約束。例如,對人工智能提出違法信息或者宣揚嚴重違背社會價值體系的對話要求時,人工智能會發現并拒絕。這就意味著人工智能實際上也是能夠執行倫理規則的。當然這并非意味著人工智能已經具有人性,其更多只是強化訓練的結果。實際上人類對于人性的內在機理也并未十分清楚,如性善論認為道德是人類的本質,而性惡論認為道德是社會訓練的結果,那么現在人工智能至少可以做到經過訓練能夠部分遵循倫理與法律規則。人們對人工智能的分析,歷來存在著兩種基礎性的慣性思維,這在厶文學科研究者中更為常見。一是認為人工智能不可能超過人類,二是認為人工智能根本上來自人類,其上限不能超出人類知識的范圍。這兩種慣性思維,不能說完全錯誤,因為人工智能的發展的確是沿著對人類基本行為的蹣跚模仿和算法優化而來。但這兩種思維的根源依然表現出人類對人工智能體系底層邏輯的不了解和人類中心主義的傲慢。我們必須承認,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人類在任何領域方面,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人工智能參與和引發的根本變革。具體到人文學科領域,人工智能與人類越來越緊密的協同工作,必然成為一種新的常態;同時,人工智能給人文學科帶來了新的研究方向與問題:這都需要人文學科研究者做好積極的應對。(摘編自何哲《人工智能時代人文學科的堅守與發展》)材料二:DeepSeekV3這類人工智能對人文學科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作為一種自然語言模型,它們擁有強大的文獻綜合能力和文本生成能力,可以根據設問快速地生成合乎邏輯的文本,輕而易舉地完成日常公文寫作和演示文稿創制等工作,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人文學科領域,如果人們總是不受限制地借助人工智能進行創作,作為人的思想創造和價值更新的能力必然會被削弱,可能導致人文學科的異化。先從作品角度看,人文學科以探尋人類生存的價值和意義為目的,人文作品是創作者個人感受、生命體悟的個性化表達,對整個人類精神世界有普遍性貢獻;、工智能模仿人類寫作風格輸出的“創作物”,只不過是將人類思想分解為不同的部件、再以看似合乎邏輯的方式制作出的內容,是基于數據運算的結果,缺乏人文精神和人的真實感受,不具備獨屬于人自身生存經驗的親身性和唯一性,這必然會侵蝕人的主體性價值。再從讀者角度看,沉溺于人工智能的文本內容,會導致閱讀者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閱讀者的認知結構淺層化和同質化。誠然,人工智能在模仿人類行為方面已經獲得令人矚目的成功,但依然是人類設和工具。人工智能依賴既有的數據和人類訓練作為強化學習的基本方式,目前尚無自我建構語言和思想的能力,在深度解讀和歸納推理方面,其能力也還非常有限。總體上,它還是一種文字處理和日常工作的輔助性工具,在主觀思維的獨特性上,人類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我們可以斷定,無論人工智能顯得多么地智能,它也不可能像先賢圣者一樣以一以貫之的精神闡述思想和觀念,人類在人文學科中的主體地位依然不容取代,探尋人之存在的價值意義、創造和更新規則依然是人文學科不變的使命。(摘編自鄔蕾《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文科無用?》)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人工智能和人類能夠遵循倫理與法律規則,都是經過強化訓練的結果。B.對人工智能的分析,人文學科研究者的慣性思維表現出人類的無知與傲慢。C.人工智能強大的文獻綜合和文本生成能力,可以促進人文學科的發展。D.人工智能基于數據運算生成的“創作物”會導致讀者認知結構淺層化。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人工智能改變了知識體系主客體分離的狀態,并不意味著它已具有人類主觀思維。B.人類對人工智能和大腦的理解程度相近,說明人工智能與大腦的運作細節相似。C.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造成了人文學科的異化,從而帶來了倫理上的風險。D.材料二側重于闡述人工智能對人文學科的促進作用,與材料一的側重點不同。3.下列選項,不能證明材料一第二段“人工智能動搖了人類在知識發現和人文藝術構建領的主體性地位”觀點的一項是(3分)A.在苗族紋樣保護領域,AI通過分析數千種傳統圖案生成的蝴蝶紋、牛紋等新樣式、被民族學者認為比現代人類在此方面的傳承更貼近原始文化基因。B.“阿爾法折疊2”模型能根據氨基酸序列準確預測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已預測幾乎所有已知的2億多種蛋白質的結構。C.在利用DeepSeek快速從海量信息中精準檢索出相關文獻后,課題研究者梳理出課題研究現狀,并確定研究方向。D.ChatGPT3.5生成的詩歌在盲測中被63%的參與者誤判為莎士比亞等詩人的經典作品,且其直白的語言風格更符合現代讀者偏好。4.材料二認為“人工智能不會取代人類在人文學科中的主體地位”,請依據材料一列出反駁的理由。(4分)5.人工智能時代,人文學科該何去何從?請結合兩則材料提出建議。(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山藏朱強山路像一枚彎鉤,輕輕地甩進深山。我有意把車玻璃搖開,連綿的綠色連接了古老的歲月。群山蕩漾的色彩在暮色中快速沉陷,山的起伏在車輪底下逐漸顯現。偶爾一個急轉彎,汽車喇叭在山道上發出一聲吼,夜被撕開了,而多少崢嶸的歲月就隱藏在這起伏與轉折里。滿目的丘陵,將大地團團圍住。當年,為了配合主力紅軍長征,留守在蘇區的戰士們已毫無退路。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向導,將有多少突圍的戰士誤入敵人的包圍圈。千鈞一發,有一個聲音在戰士們中間小聲地傳開了:翻過前面的山梁,就到了油山。那里有負責與大家接應的當地同志……當夜,我們住在距離油山墟不遠處的一家民宿。次日正逢油山墟日。墟,是贛南的鄉村集市。相比起日子的藏,墟就是日子里的顯,顯山露水,大顯于市。城里人的早晨剛被一聲哈欠撞醒,但墟已開張了好幾個時辰。人們興致勃勃,情緒高漲,街面上攤位隨意布置,仿佛即興之作。攤子普遍都小,小至一兩個簸箕,里面盛著藕、山桃、荸薺、山芋、干筍或白條。客家人喜歡把各種食物曬干或腌制保存,這與他們勤儉持家的傳統不無關系。歷史上客家人飽嘗過戰亂與饑荒,居安思危、克己節欲的思想也就在潛意識里沉淀下來。時間往前推,回到20世紀30年代。1935年4月,敵人清剿的重點已轉向油山。糧、油、鹽等生活必需品都被嚴格控制,他們企圖將山中紅軍游擊隊活活困死。①凝重的樹影從空中落下,陰森森的。敵人派出了搜山隊和探子潛伏于各處,游擊隊員一聲咳嗽,立馬就會有大量蛆蟲般的敵軍圍上來。緊接著機槍在林中一陣亂掃,②子彈在葉片上發出嗖嗖狂叫,寒光凜凜的刺刀也向著草垛里一陣猛刺。敵人還想出了更陰毒的招數,讓地主婆拎個飯菜籃子滿山叫喊:“同志哥,我是翠花,給大伙送飯來了。”但這種拙劣的伎倆,在游擊隊面前往往不攻自破,因為村民們送糧食向未都是悄無聲息的,他們把行跡藏在大霧或者夜色中。山里缺衣少糧,所幸資源豐富,春筍、蕨菜、苧麻葉、鼠曲草……條件允許,野菜可以水煮;情況緊迫,直接干嚼。有經驗的戰士,一眼就能認出路邊的鼠曲草。每至清明時節,女人們將籃子里的鼠曲草洗凈晾干,然后剁碎蒸熟,和上糯米粉,揉成一顆顆翡翠般透亮的青團。單調的餐桌上,多了一抹亮色。不過,③戰爭把原本平靜的生活都攪亂了。孤燈下,一個年邁的母親在思念他久出未歸的兒子,一個將要分娩的女人,正心心念念著她深愛的丈夫。可這個被情感牽系的人,卻毅然地選擇了扛起槍。對于這些背井離鄉的年輕戰士來說,他們豈忍心與親人割斷聯系?但如果不勇敢地奔向戰場,他們又怎能夠找到心目中的理想家園?日當正午,熱鬧云散,墟市只留下環衛工人在街心揮動掃帚。掃帚的沙沙聲應和著田野里的鳥鳴與風聲。樓上的窗戶里傳出小兒的啼哭,人們把買來的肉烹飪成一道道客家美食,遠近已經聽得到鄉親們在一張桌子前劃拳行酒令了……午飯時,當地人端來了一盤油炸馬蜂。馬蜂兇猛的性情早已經被沸油濾去,剩下的是金黃酥脆的外表,佐以用姜絲、蒜泥、腐乳調制的辣椒醬,味道特別爽口。后來,我從陳毅元帥當年的回憶錄中,讀到了這道別具一格的菜品,④驚喜莫名:“大樹棵里,馬蜂多得很,搞個竹篾背斗,護著頭臉,把蜂窩一燒,馬蜂飛去了,然后將幼蟲搞下,把來一炒,跟蠶蛹一樣香脆……”在前途未卜、生死攸關的時刻,沒想到革命者的內心仍然這么從容,這需要多少勇氣和定力!斷糧以后,游擊隊員們只能靠山吃山了。大山對人的恩情從來都是不分厚薄的。山把這些失散之人接納下來,錘煉他們的筋骨和意志。苦難讓人變得更加堅強,也讓人有更多的時間去迎接革命的波瀾壯闊。歷史通常存在于書本或人的記憶里,油山把原本光滑平坦的土地變得皺褶縱橫,像一部書。當年,紅軍依托油山周圍的幾個屋場,秘密地進行地下活動,誰也說不清山里到底潛然;多少游擊隊員。有人說,凡有樹木搖動之處,就有游擊隊。紅色故事也就在當地百姓中t:耳諾傳。老朱的奶奶李桂花把紅色往事作為遺產傳給了老朱,老朱成了油山往事的一名精彩的講述者。老朱說,他的奶奶李桂花救了一個人的命。當時那人臉色青紫,衣服上補丁摞補丁,但帽子上的紅星卻光彩熠熠。那人顯然是被毒蛇咬傷了,也不知是什么力量,支撐他到了村后面的這片竹林,他想再多走一步,但眼前的天地迅速地黑了下來。李桂花看在眼里,一切都看明白了,她的心怦怦直跳。難道村里正在搞連坐法,私藏游擊隊員要殺頭她會不知道?然而,她沒有遲疑,是客家人本性里的善良與仗義讓她奮不顧身。死生雖大,但如果丟了立身的“義”,活著的意義又在哪呢?這個陌生人最終被一間漆黑的閣樓接納下來,草藥與食物,讓他的體力得以恢復。在最艱難的時刻,他被客家人持續的暖意包裹。這些熱情洋溢的面孔也因此構成了深藏他身份的另一重深山。山色在明艷的陽光中呈現出花崗巖的紋理,這是一張有故事的臉,臉上的皺褶里嵌滿了遠行者的苦難與堅毅。那些留守在大山里的紅軍戰士,盡管沒有隨紅軍主力奔赴漫漫長征,但在精神的層面上卻堪稱另一種遠行者。他們潛伏在敵人重兵圍困的內部,高擎革命的燭火在人間趕路。整整一天,我在油山漫游。墟鎮后面流淌的綠色中蓄滿了山的力量,無數勞作者在山里忙碌,綠色中,他們的背影搖曳出詩的浪漫。(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篇對山中環境的描寫,既呈現出了山區的自然風貌和地理特征,又營造了一種蕭索蒼涼的氛圍。B.文章對墟市上人物的情緒、攤位的布置、食物的種類進行描寫,展現了油山人的愉悅、自由、淳樸。C.文章既寫了戰爭時期紅軍戰士在山中的艱難困苦,又寫了當今山民們的恬淡安寧,引發讀者思考二者內在的關聯。D.本文和茹志娟的《百合花》,都表現了戰爭年代老百姓善良、深明大義的品質以及軍民之間的魚水情。7.對文中畫線部分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句子①用凝重的樹影寫出了環境的陰森,將讀者帶入敵人即將清剿搜山的緊張氛圍中。B.句子②運用比擬的修辭,賦予子彈以其它物象的情態,生動形象,增強了感染力。C.句子③是行文思路的跳轉,由眼前平靜的生活跳轉到戰爭帶來的親人的別離與思:“D.句子④中“我”驚喜的是,當年苦難中的戰士們在生死攸關時內心的從容與淡定8.文章的標題“山藏”,意蘊豐富,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9.有作家評論說《山藏》打破常規,敘事時在歷史與現實間自如穿梭。請結合文本分析這種敘事的藝術效果。(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語》曰:“夫有國之主,不可謂舉國無深謀之臣,合朝無智策之士,在聽察所考精與不精、審與不審耳。”何以明之?昔漢祖,聽聰之主也,納陳恢之謀,則下南陽;不用婁敬之計,則困平城;廣武君者,策謀之士也。韓信納其計,則燕、齊舉;陳余不用其謀,則泜水敗。由此觀之,不可謂事濟者有計策之士,覆敗者無深謀之臣。虞公不用宮之奇之謀,滅于晉;仇由不聽赤章之言,亡于智氏;蹇叔之哭,不能濟崤澠之覆;趙括之母,不能救長平之敗。此皆人主之聽不精、不審耳。天下之國,莫不皆有忠臣謀士也。黃石公曰:“羅其英雄,則敵國窮。夫英雄者,國家之干;士民者,國家之半。得其干,收其半,則政行而無怨。知人則哲,唯帝難之。”慎哉!(節選自趙蕤《反經·論士第七》,有刪改)材料二:且世主莫不愿得尼、軻之倫以為輔佐,卒然獲之,未必珍也。自非題榜其面曰“魯孔丘”“鄒孟軻”,殆必不見敬信。何以明其然也?此二者善已存于上矣。當時皆見薄賤而莫能任用,困厄削逐,待放不追,勞辱勤瘁,為豎子所議笑,其故獲也。夫淳淑之士,固不曲道以媚時,不詭行以邀名,恥鄉原之譽,絕比周之黨,必待題其面曰“魯仲尼”“鄒孟軻”,不可得也。而世主凡君,明不能別異量之士,而適足受譖潤之愬,前君既失之于古,后君又蹈之于今,是以命世之士常抑于當時,而見思于后人。以往揆來,亦可容易?向使賢不肖相去如泰山之與蟻垤,策謀得失相覺如日月之與螢火,雖頑囂[4]之人猶能察焉。常患賢佞難別,是非倒紛始相去如毫釐而禍福差以千里故圣君明主其猶慎之。(節選自崔寔《政論·昌言》)[注]頑露:愚昧。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需斷句處的答案標號寫在答題卡上,每寫對一處給1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是非A倒紛B始相去C如毫格D而禍福E差以千里F故G圣君明主H其猶慎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舉,整個,與《鴻門宴》“殺人如不能舉”的“舉”意思不同。B.“蹇叔之哭”與《師說》“句讀之不知”的“之”用法相同。C.窮,處境困頓,與《屈原列傳》“人窮則反本”的“窮”意思相同。D.恥,意動用法,與《赤壁賦》“侶魚蝦而友麋鹿”的“侶”用法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漢高祖雖然為人英明,善于聽取他人意見,但他卻未采納謀士姿敬的計策,終致平城戰事失利。B.黃石公認為,英雄豪杰和士人百姓都十分重要,若君主能得到他們的支持,國家就會政通人和。C.品德美好的人,不會歪曲正道、違背德行去贏得表面上的贊譽,雖名顯當世,但仍受到君主冷落。D.材料一指出君王對忠臣謀士的建言要善聽善察,材料二則認為君王應慎重地辨別賢能與奸邪。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由此觀之,不可謂事濟者有計策之士,覆敗者無深謀之臣。(2)且世主莫不愿得尼、軻之倫以為輔佐,卒然獲之,未必珍也。14.材料一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請試舉一例并簡要分析。(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次韻答致政杜公以遷職惠詩韓琦滿歲窮邊喜未還,飛塵猶擬助高山。一年愿借雖慚寇①萬里思歸卻笑班②。紫塞風煙長冷淡,赤松③光景正安閑。何時少奉揮金宴,免役勞魂夢寐間。[注]①寇:東漢寇恂。他離任后,百姓曾請求再留他治理一年。②班:東漢班超。他在西域多年,年老思鄉,上疏請求歸鄉。③赤松:古代傳說中的仙人。15.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從守邊生活寫起,“飛塵”“高山”暗含詩人雖身份低微但期冀仕途顯達之意。B.頷聯與杜甫《登高》的頸聯都運用時空對舉的手法,巧妙表達出詩人內心的復雜感受。C.頸聯上句“冷淡”二字意寓邊境安定,與下句的“安閑”和尾聯的“揮金宴”相綰合。D.這首七律融敘事、抒情、描寫于一體,用典精切,含蓄蘊藉,深沉詠懷,表現力強。16.請簡要分析本詩情感的矛盾之處,(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談到要“大興務實之風,抓好調查研究”,為此我們應避免《石鐘山記》中提到的“,”的做法。(2)周邦彥《蘇幕遮》中“”,寫出了晨鳥初出、檐下歡鳴的生動情景。(3)唐詩經常用“大漠”這一意象營造荒涼、孤寂或壯美的意境,如“,”。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在開花的石榴樹下,我們仰見了逼在半空的小雁塔,我立刻決定要攀登絕頂。導游說,很抱歉,按規定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不準攀爬。我在世界各地旅行,幾乎無塔不登,于是我對導游說,何妨先陪我爬到第三層,如果見我余勇可賈,就讓我一路仰攻到頂如何。他答應了,陪我登上第三層,見我并無異狀,索性讓我放步登高。小雁塔內一層比一層的內壁縮緊,到了十層以上,里面的空間便逼人愈甚,登高客只能縮頭縮頸,收肘弓腰,謙卑起來。興致勃物,一路攀登,塔外的風景也不斷地匍匐下去,我終于鉆到了塔頂,全西安都在腳底了。18.下列句子中的“仰”和文中加點的“仰”,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A他終于見到了仰慕已久的科學家。B.這個偏遠山區的經濟發展仰賴豐富的自然資源。C.我們應仰承先輩遺志,將革命精神發揚光大。D.林沖仰面看那草屋時,四下里崩壞了,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19.請從下列句子中選擇一句,將序號填入文中畫橫線處,并闡述理由。(4分)①我怎么能拒絕唐代風云的號召呢?②我絕不能錯過這個攀登的好機會!(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嗑瓜子”這件事兒看似簡單,其實背后藏有健康隱患。嗑瓜子時難免會吃到有些發苦很多人會多吃幾顆把苦味壓下去,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我們如果吃到這種瓜子,。因為這種有苦味的瓜子大多由于貯藏時間太久或貯藏環境不當,已經變質發霉。①發霉的瓜子極有可能產生黃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為Ⅰ類治癌物。②長期低劑量接觸或一次性接觸過多黃曲霉毒素都可能增加患癌。③黃曲霉毒素分子結構在一般的光、熱狀態下都比較穩定,分解溫度高達280℃以上。④黃曲霉毒素大部分只能通過高溫滅活,日常烹調的溫度并不能將它分解掉。⑤所以,吃炒瓜子的時候,只要有霉苦味兒,就趕緊吐掉并及時漱口。B,比如奶香瓜子、五香瓜子、焦糖瓜子、海鹽瓜子等,其實這些口味都不推薦,如果有個別發霉有怪味的,會被各自獨特的口味掩蓋,讓你很難吃出來,容易誤食危害健康。此外,這類瓜子普遍高糖、高鹽,對我們的心血管健康并不友好。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21.文中第二段標序號的部分有一個錯別字,有兩處語病,請寫出其序號并做修改,(5分)22.請分別分析文中第三段加點人稱代詞的表達效果(4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往往很難移除。面對這個世界,你會不會經常被成見裹挾而失去主見?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山東省青島市2025年高三年級第一次適應性檢測語文試卷2025.03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考號填涂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從信息技術的發展歷史來看,歷代信息技術對于人類知識體系的進步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但以往的信息技術只是為人類提供了便利,加速了人類的智力活動,人的主體性地位始終是穩固的。人工智能這種新信息技術的出現,意味著傳統上被人類單一壟斷的智力工作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工智能介入或替代。人工智能從根本上具有了人類主觀思維與客觀物質機器的特征,使知識體系主客體分離的狀態得到了改變。無論是自然科學的模型設定、數據分析是對人文素材的閱讀理解,甚至對于人類始終保持高貴優雅地位的寫作與藝術創作,人工智m都開始展現出強大的能力,也由此深刻動搖て人類在知識發現和人文藝術構建領域的主體性地位。人工智能能力非凡,人類無法深入理解它是如何運作的。人類設計出基本的網絡結構體系,然后由人工智能對人類標注過的海量數據進行吞吐和修正,最終實現智慧的涌現。在這一過程中,智慧到底是如何涌現的,每個神經網絡參數是如何確定和被使用的,人類基本無法理解。準確地說,目前人類對大模型人工智能的理解近似于對人類大腦的理解程度。人類基本可以了解到人類大腦是由上千億個神經細胞的相互連接形成的自然神經網絡,也大概知道人腦的功能分區和粗淺的作用機制,然而對于進一步的運作細節卻無從得知。眾所周知,人類在人文學科研究的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價值和倫理導向。在這方面,人類通常認為人工智能無法形成人類的價值觀念和倫理約束。然而,從目前進展來看,人工智能已經能夠被賦予一定的倫理和法律的約束。例如,對人工智能提出違法信息或者宣揚嚴重違背社會價值體系的對話要求時,人工智能會發現并拒絕。這就意味著人工智能實際上也是能夠執行倫理規則的。當然這并非意味著人工智能已經具有人性,其更多只是強化訓練的結果。實際上人類對于人性的內在機理也并未十分清楚,如性善論認為道德是人類的本質,而性惡論認為道德是社會訓練的結果,那么現在人工智能至少可以做到經過訓練能夠部分遵循倫理與法律規則。人們對人工智能的分析,歷來存在著兩種基礎性的慣性思維,這在厶文學科研究者中更為常見。一是認為人工智能不可能超過人類,二是認為人工智能根本上來自人類,其上限不能超出人類知識的范圍。這兩種慣性思維,不能說完全錯誤,因為人工智能的發展的確是沿著對人類基本行為的蹣跚模仿和算法優化而來。但這兩種思維的根源依然表現出人類對人工智能體系底層邏輯的不了解和人類中心主義的傲慢。我們必須承認,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人類在任何領域方面,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人工智能參與和引發的根本變革。具體到人文學科領域,人工智能與人類越來越緊密的協同工作,必然成為一種新的常態;同時,人工智能給人文學科帶來了新的研究方向與問題:這都需要人文學科研究者做好積極的應對。(摘編自何哲《人工智能時代人文學科的堅守與發展》)材料二:DeepSeekV3這類人工智能對人文學科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作為一種自然語言模型,它們擁有強大的文獻綜合能力和文本生成能力,可以根據設問快速地生成合乎邏輯的文本,輕而易舉地完成日常公文寫作和演示文稿創制等工作,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人文學科領域,如果人們總是不受限制地借助人工智能進行創作,作為人的思想創造和價值更新的能力必然會被削弱,可能導致人文學科的異化。先從作品角度看,人文學科以探尋人類生存的價值和意義為目的,人文作品是創作者個人感受、生命體悟的個性化表達,對整個人類精神世界有普遍性貢獻;、工智能模仿人類寫作風格輸出的“創作物”,只不過是將人類思想分解為不同的部件、再以看似合乎邏輯的方式制作出的內容,是基于數據運算的結果,缺乏人文精神和人的真實感受,不具備獨屬于人自身生存經驗的親身性和唯一性,這必然會侵蝕人的主體性價值。再從讀者角度看,沉溺于人工智能的文本內容,會導致閱讀者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閱讀者的認知結構淺層化和同質化。誠然,人工智能在模仿人類行為方面已經獲得令人矚目的成功,但依然是人類設和工具。人工智能依賴既有的數據和人類訓練作為強化學習的基本方式,目前尚無自我建構語言和思想的能力,在深度解讀和歸納推理方面,其能力也還非常有限。總體上,它還是一種文字處理和日常工作的輔助性工具,在主觀思維的獨特性上,人類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我們可以斷定,無論人工智能顯得多么地智能,它也不可能像先賢圣者一樣以一以貫之的精神闡述思想和觀念,人類在人文學科中的主體地位依然不容取代,探尋人之存在的價值意義、創造和更新規則依然是人文學科不變的使命。(摘編自鄔蕾《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文科無用?》)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人工智能和人類能夠遵循倫理與法律規則,都是經過強化訓練的結果。B.對人工智能的分析,人文學科研究者的慣性思維表現出人類的無知與傲慢。C.人工智能強大的文獻綜合和文本生成能力,可以促進人文學科的發展。D.人工智能基于數據運算生成的“創作物”會導致讀者認知結構淺層化。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人工智能改變了知識體系主客體分離的狀態,并不意味著它已具有人類主觀思維。B.人類對人工智能和大腦的理解程度相近,說明人工智能與大腦的運作細節相似。C.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造成了人文學科的異化,從而帶來了倫理上的風險。D.材料二側重于闡述人工智能對人文學科的促進作用,與材料一的側重點不同。3.下列選項,不能證明材料一第二段“人工智能動搖了人類在知識發現和人文藝術構建領的主體性地位”觀點的一項是(3分)A.在苗族紋樣保護領域,AI通過分析數千種傳統圖案生成的蝴蝶紋、牛紋等新樣式、被民族學者認為比現代人類在此方面的傳承更貼近原始文化基因。B.“阿爾法折疊2”模型能根據氨基酸序列準確預測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已預測幾乎所有已知的2億多種蛋白質的結構。C.在利用DeepSeek快速從海量信息中精準檢索出相關文獻后,課題研究者梳理出課題研究現狀,并確定研究方向。D.ChatGPT3.5生成的詩歌在盲測中被63%的參與者誤判為莎士比亞等詩人的經典作品,且其直白的語言風格更符合現代讀者偏好。4.材料二認為“人工智能不會取代人類在人文學科中的主體地位”,請依據材料一列出反駁的理由。(4分)5.人工智能時代,人文學科該何去何從?請結合兩則材料提出建議。(6分)【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說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論據和相應觀點的關系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觀點,仔細比對各個選項,正確選擇。
(4)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篩選和概括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找出與題干相關的內容,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
(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內容,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解答】(1)A.“人工智能和人類能夠遵循倫理與法律規則,都是經過強化訓練的結果”錯誤。原文“人工智能已經能夠被賦予一定的倫理和法律的約束……其更多只是強化訓練的結果”說的是“人工智能”;“人類通常認為人工智能無法形成人類的價值觀念和倫理約束……如性善論認為道德是人類的本質,而性惡論認為道德是社會訓練的結果”說的是“人類”,選項張冠李戴。
故選A。
(2)A.正確。
B.“說明人工智能與大腦的運作細節相似”錯誤。原文“人類基本可以了解到人類大腦是由上千億個神經細胞的相互連接形成的自然神經網絡……然而對于進一步的運作細節卻無從得知”“目前人類對大模型人工智能的理解近似于對人類大腦的理解程度”強調的是人類對人工智能和大腦的理解程度,選項曲解文意。
C.“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造成了人文學科的異化”錯誤。原文“如果人們總是不受限制地借助人工智能進行創作,作為人的思想創造和價值更新的能力必然會被削弱,可能導致人文學科的異化”強調的是“如果人們總是不受限制地借助人工智能進行創作”,選項強加因果。
D.“材料二側重于闡述人工智能對人文學科的促進作用”錯誤。材料二既闡述了人工智能對人文學科的促進作用,也闡述了人工智能對人文學科的消極影響。
故選D。
(3)C.“在利用DeepSeek快速從海量信息中精準檢索出相關文獻后,課題研究者梳理出課題研究現狀,并確定研究方向”是課題研究者利用人工智能做研究,不能證明材料一第二段“人工智能動搖了人類在知識發現和人文藝術構建等的主體性地位”觀點。
故選C。
(4)①由“人工智能能力非凡,人類無法深入理解它是如何運作的。人類設計出基本的網絡結構體系,然后由人工智能對人類標注過的海量數據進行吞吐和修正,最終實現智慧的涌現。在這一過程中,智慧到底是如何涌現的,每個神經網絡參數是如何確定和被使用的,人類基本無法理解”可知,人工智能的運作原理對于人類來說存在著很大的未知性。人類僅僅知道設計基本的網絡結構體系,以及人工智能會對標注數據進行處理,但對于智慧如何涌現以及神經網絡參數的確定和使用,人類基本無法理解。這就意味著在知識發現和人文藝術構建方面,人工智能有著人類難以把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使得它有可能突破人類原有的認知和控制,從而有可能取代人類在人文學科中的部分工作,對人類的主體地位構成威脅,因此可以反駁“人工智能不會取代人類在人文學科中的主體地位”這一觀點。
②由“在這方面,人類通常認為人工智能無法形成人類的價值觀念和倫理約束。然而,從目前進展來看,人工智能已經能夠被賦予一定的倫理和法律的約束。例如,對人工智能提出違法信息或者宣揚嚴重違背社會價值體系的對話要求時,人工智能會發現并拒絕。這就意味著人工智能實際上也是能夠執行倫理規則的。當然這并非意味著人工智能已經具有人性,其更多只是強化訓練的結果。實際上人類對于人性的內在機理也并未十分清楚,如性善論認為道德是人類的本質,而性惡論認為道德是社會訓練的結果,那么現在人工智能至少可以做到經過訓練能夠部分遵循倫理與法律規則”可知,雖然人工智能能夠執行一定的倫理規則,但它只是強化訓練的結果,并非真正具有人性。而人文學科的核心在于探尋人類生存的價值和意義,這是與人類的價值觀念和思想緊密相連的。人工智能沒有真正的人性,卻能在一定程度上執行倫理規則,這表明它在人文學科核心的價值和思想領域雖然與人類有本質區別,但也有一定的能力去涉及相關方面,所以不能簡單地認為它不會取代人類在人文學科中的主體地位,能夠對該觀點進行反駁。
(5)①由“DeepSeekV3這類人工智能對人文學科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作為一種自然語言模型,它們擁有強大的文獻綜合能力和文本生成能力,可以根據設問快速地生成合乎邏輯的文本,輕而易舉地完成日常公文寫作和演示文稿創制等工作,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我們必須承認,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人類在任何領域方面,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人工智能參與和引發的根本變革。具體到人文學科領域,人工智能與人類越來越緊密的協同工作,必然成為一種新的常態”可知,人工智能在人文學科領域有著強大的文獻綜合能力和文本生成能力,能夠提高工作效率。人文學科應積極與人工智能協同工作,充分利用其優勢,將其作為一種工具來輔助研究和創作,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
②由“但是,在人文學科領域,如果人們總是不受限制地借助人工智能進行創作,作為人的思想創造和價值更新的能力必然會被削弱,可能導致人文學科的異化。先從作品角度看,人文學科以探尋人類生存的價值和意義為目的,人文作品是創作者個人感受、生命體悟的個性化表達,對整個人類精神世界有普遍性貢獻;人工智能模仿人類寫作風格輸出的‘創作物’,只不過是將人類思想分解為不同的部件、再以看似合乎邏輯的方式制作出的內容,是基于數據運算的結果,缺乏人文精神和人的真實感受,不具備獨屬于人自身生存經驗的親身性和唯一性,這必然會侵蝕人的主體性價值”以及“探尋人之存在的價值意義、創造和更新規則依然是人文學科不變的使命”可知,人文學科的使命是探尋人之存在的價值意義、創造和更新規則,強調人的思想創造和價值更新。在人工智能時代,人文學科要堅守這一使命,不能過度依賴人工智能,避免人的主體性價值被侵蝕,要保持人在人文學科中的核心地位,突出人的獨特性和創造性。
③由“同時,人工智能給人文學科帶來了新的研究方向與問題:這都需要人文學科研究者做好積極的應對”可知,人工智能的出現給人文學科帶來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問題。人文學科應關注這些新變化,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對人類生存價值和意義的影響等相關問題,積極開展研究,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推動人文學科的進步。
答案:
(1)A
(2)A
(3)C
(4)①人工智能運作原理人類難以理解,其智慧涌現和參數確定機制不明,在知識發現和人文藝術構建方面存在不確定性。
②人工智能雖能執行倫理規則,但本質是強化訓練結果,并非真正具有人性,在人文學科核心的價值和思想領域,無法與人相比。
(5)①積極與人工智能協同工作,利用其文獻綜合和文本生成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②堅守人文學科使命,強調人的思想創造和價值更新,避免過度依賴人工智能導致主體性價值被侵蝕。
③關注人工智能帶來的新研究方向和問題,深入探討其對人類生存價值和意義的影響。(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山藏朱強山路像一枚彎鉤,輕輕地甩進深山。我有意把車玻璃搖開,連綿的綠色連接了古老的歲月。群山蕩漾的色彩在暮色中快速沉陷,山的起伏在車輪底下逐漸顯現。偶爾一個急轉彎,汽車喇叭在山道上發出一聲吼,夜被撕開了,而多少崢嶸的歲月就隱藏在這起伏與轉折里。滿目的丘陵,將大地團團圍住。當年,為了配合主力紅軍長征,留守在蘇區的戰士們已毫無退路。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向導,將有多少突圍的戰士誤入敵人的包圍圈。千鈞一發,有一個聲音在戰士們中間小聲地傳開了:翻過前面的山梁,就到了油山。那里有負責與大家接應的當地同志……當夜,我們住在距離油山墟不遠處的一家民宿。次日正逢油山墟日。墟,是贛南的鄉村集市。相比起日子的藏,墟就是日子里的顯,顯山露水,大顯于市。城里人的早晨剛被一聲哈欠撞醒,但墟已開張了好幾個時辰。人們興致勃勃,情緒高漲,街面上攤位隨意布置,仿佛即興之作。攤子普遍都小,小至一兩個簸箕,里面盛著藕、山桃、荸薺、山芋、干筍或白條。客家人喜歡把各種食物曬干或腌制保存,這與他們勤儉持家的傳統不無關系。歷史上客家人飽嘗過戰亂與饑荒,居安思危、克己節欲的思想也就在潛意識里沉淀下來。時間往前推,回到20世紀30年代。1935年4月,敵人清剿的重點已轉向油山。糧、油、鹽等生活必需品都被嚴格控制,他們企圖將山中紅軍游擊隊活活困死。①凝重的樹影從空中落下,陰森森的。敵人派出了搜山隊和探子潛伏于各處,游擊隊員一聲咳嗽,立馬就會有大量蛆蟲般的敵軍圍上來。緊接著機槍在林中一陣亂掃,②子彈在葉片上發出嗖嗖狂叫,寒光凜凜的刺刀也向著草垛里一陣猛刺。敵人還想出了更陰毒的招數,讓地主婆拎個飯菜籃子滿山叫喊:“同志哥,我是翠花,給大伙送飯來了。”但這種拙劣的伎倆,在游擊隊面前往往不攻自破,因為村民們送糧食向未都是悄無聲息的,他們把行跡藏在大霧或者夜色中。山里缺衣少糧,所幸資源豐富,春筍、蕨菜、苧麻葉、鼠曲草……條件允許,野菜可以水煮;情況緊迫,直接干嚼。有經驗的戰士,一眼就能認出路邊的鼠曲草。每至清明時節,女人們將籃子里的鼠曲草洗凈晾干,然后剁碎蒸熟,和上糯米粉,揉成一顆顆翡翠般透亮的青團。單調的餐桌上,多了一抹亮色。不過,③戰爭把原本平靜的生活都攪亂了。孤燈下,一個年邁的母親在思念他久出未歸的兒子,一個將要分娩的女人,正心心念念著她深愛的丈夫。可這個被情感牽系的人,卻毅然地選擇了扛起槍。對于這些背井離鄉的年輕戰士來說,他們豈忍心與親人割斷聯系?但如果不勇敢地奔向戰場,他們又怎能夠找到心目中的理想家園?日當正午,熱鬧云散,墟市只留下環衛工人在街心揮動掃帚。掃帚的沙沙聲應和著田野里的鳥鳴與風聲。樓上的窗戶里傳出小兒的啼哭,人們把買來的肉烹飪成一道道客家美食,遠近已經聽得到鄉親們在一張桌子前劃拳行酒令了……午飯時,當地人端來了一盤油炸馬蜂。馬蜂兇猛的性情早已經被沸油濾去,剩下的是金黃酥脆的外表,佐以用姜絲、蒜泥、腐乳調制的辣椒醬,味道特別爽口。后來,我從陳毅元帥當年的回憶錄中,讀到了這道別具一格的菜品,④驚喜莫名:“大樹棵里,馬蜂多得很,搞個竹篾背斗,護著頭臉,把蜂窩一燒,馬蜂飛去了,然后將幼蟲搞下,把來一炒,跟蠶蛹一樣香脆……”在前途未卜、生死攸關的時刻,沒想到革命者的內心仍然這么從容,這需要多少勇氣和定力!斷糧以后,游擊隊員們只能靠山吃山了。大山對人的恩情從來都是不分厚薄的。山把這些失散之人接納下來,錘煉他們的筋骨和意志。苦難讓人變得更加堅強,也讓人有更多的時間去迎接革命的波瀾壯闊。歷史通常存在于書本或人的記憶里,油山把原本光滑平坦的土地變得皺褶縱橫,像一部書。當年,紅軍依托油山周圍的幾個屋場,秘密地進行地下活動,誰也說不清山里到底潛然;多少游擊隊員。有人說,凡有樹木搖動之處,就有游擊隊。紅色故事也就在當地百姓中t:耳諾傳。老朱的奶奶李桂花把紅色往事作為遺產傳給了老朱,老朱成了油山往事的一名精彩的講述者。老朱說,他的奶奶李桂花救了一個人的命。當時那人臉色青紫,衣服上補丁摞補丁,但帽子上的紅星卻光彩熠熠。那人顯然是被毒蛇咬傷了,也不知是什么力量,支撐他到了村后面的這片竹林,他想再多走一步,但眼前的天地迅速地黑了下來。李桂花看在眼里,一切都看明白了,她的心怦怦直跳。難道村里正在搞連坐法,私藏游擊隊員要殺頭她會不知道?然而,她沒有遲疑,是客家人本性里的善良與仗義讓她奮不顧身。死生雖大,但如果丟了立身的“義”,活著的意義又在哪呢?這個陌生人最終被一間漆黑的閣樓接納下來,草藥與食物,讓他的體力得以恢復。在最艱難的時刻,他被客家人持續的暖意包裹。這些熱情洋溢的面孔也因此構成了深藏他身份的另一重深山。山色在明艷的陽光中呈現出花崗巖的紋理,這是一張有故事的臉,臉上的皺褶里嵌滿了遠行者的苦難與堅毅。那些留守在大山里的紅軍戰士,盡管沒有隨紅軍主力奔赴漫漫長征,但在精神的層面上卻堪稱另一種遠行者。他們潛伏在敵人重兵圍困的內部,高擎革命的燭火在人間趕路。整整一天,我在油山漫游。墟鎮后面流淌的綠色中蓄滿了山的力量,無數勞作者在山里忙碌,綠色中,他們的背影搖曳出詩的浪漫。(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篇對山中環境的描寫,既呈現出了山區的自然風貌和地理特征,又營造了一種蕭索蒼涼的氛圍。B.文章對墟市上人物的情緒、攤位的布置、食物的種類進行描寫,展現了油山人的愉悅、自由、淳樸。C.文章既寫了戰爭時期紅軍戰士在山中的艱難困苦,又寫了當今山民們的恬淡安寧,引發讀者思考二者內在的關聯。D.本文和茹志娟的《百合花》,都表現了戰爭年代老百姓善良、深明大義的品質以及軍民之間的魚水情。7.對文中畫線部分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句子①用凝重的樹影寫出了環境的陰森,將讀者帶入敵人即將清剿搜山的緊張氛圍中。B.句子②運用比擬的修辭,賦予子彈以其它物象的情態,生動形象,增強了感染力。C.句子③是行文思路的跳轉,由眼前平靜的生活跳轉到戰爭帶來的親人的別離與思:“D.句子④中“我”驚喜的是,當年苦難中的戰士們在生死攸關時內心的從容與淡定8.文章的標題“山藏”,意蘊豐富,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9.有作家評論說《山藏》打破常規,敘事時在歷史與現實間自如穿梭。請結合文本分析這種敘事的藝術效果。(6分)【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時,要了解文本內容,再判斷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畫線部分的分析與鑒賞能力。解答時,要明確對文中畫線部分的分析與鑒賞,再判斷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標題豐富意蘊的能力。解答時,要明確標題的含義,再結合文本分析作答。
(4)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敘事藝術效果的能力。解答時,要明確文章的敘事方法,再結合文本內容分析作答。【解答】(1)A.“又營造了一種蕭索蒼涼的氛圍”錯誤。文章開篇對山中環境的描寫,并沒有營造出蕭索蒼涼的氛圍,而是通過“連綿的綠色連接了古老的歲月”“群山蕩漾的色彩在暮色中快速沉陷”等句子,傳達出一種深邃、厚重且充滿生機的氣息。
故選A。
(2)B.“句子②運用比擬的修辭,賦予子彈以其它物象的情態,生動形象,增強了感染力”錯誤。句子②中“子彈在葉片上發出嗖嗖狂叫”并沒有運用比擬的修辭,而是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了子彈射出的速度和聲音。
故選B。
(3)由“當年,為了配合主力紅軍長征,留守在蘇區的戰士們已毫無退路。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向導,將有多少突圍的戰士誤入敵人的包圍圈。千鈞一發,有一個聲音在戰士們中間小聲地傳開了:翻過前面的山梁,就到了油山”“李桂花看在眼里,一切都看明白了,她的心怦怦直跳。難道村里正在搞連坐法,私藏游擊隊員要殺頭她會不知道?然而,她沒有遲疑,是客家人本性里的善良與仗義讓她奮不顧身”等可知,“山藏”指油山隱藏著當年紅軍游擊隊員的戰斗故事和英勇事跡。
由“山里缺衣少糧,所幸資源豐富,春筍、蕨菜、苧麻葉、鼠曲草……條件允許,野菜可以水煮;情況緊迫,直接干嚼”“斷糧以后,游擊隊員們只能靠山吃山了。大山對人的恩情從來都是不分厚薄的。山把這些失散之人接納下來,錘煉他們的筋骨和意志”等可知,“山藏”也指油山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在戰爭時期為游擊隊員提供生存物資。
(4)由“當年,為了配合主力紅軍長征,留守在蘇區的戰士們已毫無退路。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向導,將有多少突圍的戰士誤入敵人的包圍圈。千鈞一發,有一個聲音在戰士們中間小聲地傳開了:翻過前面的山梁,就到了油山”“城里人的早晨剛被一聲哈欠撞醒,但墟已開張了好幾個時辰。人們興致勃勃,情緒高漲,街面上攤位隨意布置,仿佛即興之作。攤子普遍都小,小至一兩個簸箕,里面盛著藕、山桃、季薺、山芋、干筍或白條。客家人喜歡把各種食物曬干或腌制保存,這與他們勤儉持家的傳統不無關系”等可知,豐富文章內容,將戰爭年代的艱苦與當今的安寧進行對比,展現歷史的變遷。
由“那些留守在大山里的紅軍戰士,盡管沒有隨紅軍主力奔赴漫漫長征,但在精神的層面上卻堪稱另一種遠行者。他們潛伏在敵人重兵圍困的內部,高擎革命的燭火在人間趕路”“整整一天,我在油山漫游。墟鎮后面流淌的綠色中蓄滿了山的力量,無數勞作者在山里忙碌,綠色中,他們的背影搖曳出詩的浪漫”可知,使主題更深刻,凸顯油山在歷史傳承中的重要意義,以及軍民魚水情深的延續。
同時,在歷史與現實間自如穿梭敘述故事,可以增強故事性和感染力,吸引讀者,讓讀者更易感受那段歷史。
答案:
(1)A
(2)B
(3)①“山藏”指油山隱藏著當年紅軍游擊隊員的戰斗故事和英勇事跡,如游擊隊員在山里艱苦戰斗、村民冒險救助游擊隊員等。②“山藏”也指油山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在戰爭時期為游擊隊員提供生存物資,如今滋養著當地百姓。
(4)①豐富文章內容,將戰爭年代的艱苦與當今的安寧進行對比,展現歷史的變遷。②使主題更深刻,凸顯油山在歷史傳承中的重要意義,以及軍民魚水情深的延續。③增強故事性和感染力,吸引讀者,讓讀者更易感受那段歷史。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語》曰:“夫有國之主,不可謂舉國無深謀之臣,合朝無智策之士,在聽察所考精與不精、審與不審耳。”何以明之?昔漢祖,聽聰之主也,納陳恢之謀,則下南陽;不用婁敬之計,則困平城;廣武君者,策謀之士也。韓信納其計,則燕、齊舉;陳余不用其謀,則泜水敗。由此觀之,不可謂事濟者有計策之士,覆敗者無深謀之臣。虞公不用宮之奇之謀,滅于晉;仇由不聽赤章之言,亡于智氏;蹇叔之哭,不能濟崤澠之覆;趙括之母,不能救長平之敗。此皆人主之聽不精、不審耳。天下之國,莫不皆有忠臣謀士也。黃石公曰:“羅其英雄,則敵國窮。夫英雄者,國家之干;士民者,國家之半。得其干,收其半,則政行而無怨。知人則哲,唯帝難之。”慎哉!(節選自趙蕤《反經·論士第七》,有刪改)材料二:且世主莫不愿得尼、軻之倫以為輔佐,卒然獲之,未必珍也。自非題榜其面曰“魯孔丘”“鄒孟軻”,殆必不見敬信。何以明其然也?此二者善已存于上矣。當時皆見薄賤而莫能任用,困厄削逐,待放不追,勞辱勤瘁,為豎子所議笑,其故獲也。夫淳淑之士,固不曲道以媚時,不詭行以邀名,恥鄉原之譽,絕比周之黨,必待題其面曰“魯仲尼”“鄒孟軻”,不可得也。而世主凡君,明不能別異量之士,而適足受譖潤之愬,前君既失之于古,后君又蹈之于今,是以命世之士常抑于當時,而見思于后人。以往揆來,亦可容易?向使賢不肖相去如泰山之與蟻垤,策謀得失相覺如日月之與螢火,雖頑囂[4]之人猶能察焉。常患賢佞難別,是非倒紛始相去如毫釐而禍福差以千里故圣君明主其猶慎之。(節選自崔寔《政論·昌言》)[注]頑露:愚昧。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需斷句處的答案標號寫在答題卡上,每寫對一處給1分,答案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是非A倒紛B始相去C如毫格D而禍福E差以千里F故G圣君明主H其猶慎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舉,整個,與《鴻門宴》“殺人如不能舉”的“舉”意思不同。B.“蹇叔之哭”與《師說》“句讀之不知”的“之”用法相同。C.窮,處境困頓,與《屈原列傳》“人窮則反本”的“窮”意思相同。D.恥,意動用法,與《赤壁賦》“侶魚蝦而友麋鹿”的“侶”用法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漢高祖雖然為人英明,善于聽取他人意見,但他卻未采納謀士姿敬的計策,終致平城戰事失利。B.黃石公認為,英雄豪杰和士人百姓都十分重要,若君主能得到他們的支持,國家就會政通人和。C.品德美好的人,不會歪曲正道、違背德行去贏得表面上的贊譽,雖名顯當世,但仍受到君主冷落。D.材料一指出君王對忠臣謀士的建言要善聽善察,材料二則認為君王應慎重地辨別賢能與奸邪。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由此觀之,不可謂事濟者有計策之士,覆敗者無深謀之臣。(2)且世主莫不愿得尼、軻之倫以為輔佐,卒然獲之,未必珍也。14.材料一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請試舉一例并簡要分析。(3分)【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該題可以根據句意、虛詞和結構判斷。
(2)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重點考查一詞多義。考生要根據課內的積累并結合語境,認真分析,確認詞義。
(3)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將選項和原文進行比較。
(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5)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時明確題目要求,篩選正確信息,用簡明的語言概括。【解答】(1)“是非倒紛”為并列名詞性短語,作主語,單獨成句,其后斷句;“而”為連詞,表轉折,連接的是兩個句子,其前斷句;“故”表結果,一般位于句首,其前斷句。故在BDF三處斷句。句子翻譯為:是非的界限開始時相差很小,但最終的結果卻相差千里,因此圣明的君主對此非常謹慎。
故選:BDF。
(2)B.“用法相同”錯。蹇叔當年的痛哭勸阻,終究沒能避免秦軍在崤山全軍覆沒的慘敗。之:結構助詞,的/不知道句讀。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故選:B。
(3)C.“雖名顯當世,但仍受到君主冷落”錯。根據原文“卒然獲之,未必珍也。自非題榜其面曰‘魯孔丘’‘鄒孟軻’,殆必不見敬信”“恥鄉原之譽,絕比周之黨,必待題其而曰‘魯仲尼’‘鄒孟軻’,不可得也”可知,品德美好的人不追求虛名,因而很難被君主賞識,即使突然得到了,也因不知道他們的名聲而不一定會珍視他們。
故選:C。
(4)①濟:成功;覆敗:失敗。句子翻譯為:由此看來,不能說事情成功是因為有出計策的人,失敗是因為沒有深謀遠慮的臣子。
②且:況且;愿:希望;卒:突然。句子翻譯為:況且世上的君主沒有誰不希望得到孔子、孟子這樣的人來作為輔佐,(可)突然得到了,也不一定會珍視他們。
(5)材料一原文“昔漢祖,聽聰之主也,納陳恢之謀,則下南陽;不用婁敬之計,則困平城”,漢高祖納陳恢之謀則下南陽,不用婁敬之計則困平城。
“廣武君者,策謀之士也。韓信納其計,則燕、齊舉;陳余不用其謀,則泜水敗”,韓信采納廣武君的計策,攻下了燕、齊,陳余沒有采用廣武君的計策,在泜水打了敗仗。
通過這些成功與失敗的對比,論證了君主對臣子計策的采納與否會產生不同結果,強調君主應精審地聽取和考察忠臣謀士的建議。
答案:
(1)BDF
(2)B
(3)C
(4)①由此看來,不能說事情成功是因為有出計策的人,失敗是因為沒有深謀遠慮的臣子。
②況且世上的君主沒有誰不希望得到孔子、孟子這樣的人來作為輔佐,(可)突然得到了,也不一定會珍視他們。
(5)漢高祖納陳恢之謀則下南陽,不用婁敬之計則困平城。通過這一成功與失敗的對比,論證了君主對臣子計策的采納與否會產生不同結果,強調君主應精審地聽取和考察忠臣謀士的建議。(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次韻答致政杜公以遷職惠詩韓琦滿歲窮邊喜未還,飛塵猶擬助高山。一年愿借雖慚寇①萬里思歸卻笑班②。紫塞風煙長冷淡,赤松③光景正安閑。何時少奉揮金宴,免役勞魂夢寐間。[注]①寇:東漢寇恂。他離任后,百姓曾請求再留他治理一年。②班:東漢班超。他在西域多年,年老思鄉,上疏請求歸鄉。③赤松:古代傳說中的仙人。15.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從守邊生活寫起,“飛塵”“高山”暗含詩人雖身份低微但期冀仕途顯達之意。B.頷聯與杜甫《登高》的頸聯都運用時空對舉的手法,巧妙表達出詩人內心的復雜感受。C.頸聯上句“冷淡”二字意寓邊境安定,與下句的“安閑”和尾聯的“揮金宴”相綰合。D.這首七律融敘事、抒情、描寫于一體,用典精切,含蓄蘊藉,深沉詠懷,表現力強。16.請簡要分析本詩情感的矛盾之處,(6分)【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內容,從詩句中找出關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把握詩人的內心感受。【解答】(1)A.“暗含詩人雖身份低微但期冀仕途顯達之意”錯誤。首聯“滿歲窮邊直未還,飛塵猶擬助高山”,寫自己在偏遠邊境滿一年還未歸還,“飛塵”“高山”并非是暗含詩人雖身份低微但期冀仕途顯達之意,而是表達自己愿如飛塵助力高山,為國家守邊做出貢獻。
故選A。
(2)本詩情感的矛盾之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滿歲窮邊喜未還”“萬里思歸卻笑班”可知,詩人雖然守邊多年,但“喜未還”,這表現出他對守邊責任感的堅守,同時“思歸”笑班超又透露出深深的思鄉之情,這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了情感的矛盾。二是由“一年愿借雖慚寇”“紫塞風煙長冷淡,赤松光景正安閑”可知,詩人既渴望像寇恂一樣被百姓挽留,以建功立業,又向往像赤松那樣安閑的生活,這種在進取與歸隱之間的選擇,也體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這種矛盾情感貫穿全詩,使得詩歌更加深沉、動人。
答案:
(1)A
(2)①詩人滿歲窮邊卻“喜未還”,表現出守邊的責任感,又用“思歸”笑班超,體現出思鄉之情,兩者矛盾。②詩人渴望像寇恂一樣被百姓挽留建功立業,又向往如赤松般安閑,在進取與歸隱之間存在矛盾。(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談到要“大興務實之風,抓好調查研究”,為此我們應避免《石鐘山記》中提到的“,”的做法。(2)周邦彥《蘇幕遮》中“”,寫出了晨鳥初出、檐下歡鳴的生動情景。(3)唐詩經常用“大漠”這一意象營造荒涼、孤寂或壯美的意境,如“,”。【答案】(1)事不目見耳聞
而臆斷其有無
(2)鳥雀呼晴
侵曉窺檐語
(3)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識記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都同時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為:
(1)事不目見耳聞
而臆斷其有無(重點字:臆)
(2)鳥雀呼晴
侵曉窺檐語(重點字:窺、檐)
(3)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重點字:漠、孤)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在開花的石榴樹下,我們仰見了逼在半空的小雁塔,我立刻決定要攀登絕頂。導游說,很抱歉,按規定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不準攀爬。我在世界各地旅行,幾乎無塔不登,于是我對導游說,何妨先陪我爬到第三層,如果見我余勇可賈,就讓我一路仰攻到頂如何。他答應了,陪我登上第三層,見我并無異狀,索性讓我放步登高。小雁塔內一層比一層的內壁縮緊,到了十層以上,里面的空間便逼人愈甚,登高客只能縮頭縮頸,收肘弓腰,謙卑起來。興致勃物,一路攀登,塔外的風景也不斷地匍匐下去,我終于鉆到了塔頂,全西安都在腳底了。18.下列句子中的“仰”和文中加點的“仰”,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A他終于見到了仰慕已久的科學家。B.這個偏遠山區的經濟發展仰賴豐富的自然資源。C.我們應仰承先輩遺志,將革命精神發揚光大。D.林沖仰面看那草屋時,四下里崩壞了,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19.請從下列句子中選擇一句,將序號填入文中畫橫線處,并闡述理由。(4分)①我怎么能拒絕唐代風云的號召呢?②我絕不能錯過這個攀登的好機會!【分析】(1)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此類試題答題時要熟記所有成語含義,然后結合語境弄清所用成語的前后語境含義,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暗示信息。
(2)本題考查學生表達連貫能力。做此題時要通讀語段,了解句意,注意現代文的銜接呼應,做到話題統一,句意合理。要加強對語境的分析和體會。【解答】(1)文中“仰見了逼在半空的小雁塔”中的“仰”都是指臉向上,與“俯”相對。
A.“仰慕”的“仰”是敬慕、依賴的意思;
B.“仰賴”的“仰”是依靠、依賴的意思;
C.“仰承”的“仰”是敬辭,有承受、遵照的意思;
D.“林沖仰面看那草屋時”中的“仰”都是指臉向上,與“俯”相對。
故選:D。
(2)從語言風格上看,文本整體語言較為雅致、富有文化韻味,“唐代風云”這一表述增添了歷史文化的厚重感和文學色彩,與文章的整體風格相契合,使上下文銜接更為自然流暢;而“我絕不能錯過這個攀登的好機會”表述較為直白、普通,缺乏那種文化底蘊和文學性。從內容上看,“我怎么能拒絕唐代風云的號召呢”,“唐代風云”點明了小雁塔所承載的歷史文化背景,小雁塔是唐代建筑,這樣的表達更能體現出作者想要攀登小雁塔是因為其深厚的歷史文化魅力的吸引,情感表達更豐富、更具感染力;“我絕不能錯過這個攀登的好機會”只是單純強調不能錯過攀登機會,沒有深入挖掘小雁塔背后的文化意義,情感深度和內涵都不如①句。
答案:
(1)D
(2)①(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嗑瓜子”這件事兒看似簡單,其實背后藏有健康隱患。嗑瓜子時難免會吃到有些發苦很多人會多吃幾顆把苦味壓下去,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我們如果吃到這種瓜子,。因為這種有苦味的瓜子大多由于貯藏時間太久或貯藏環境不當,已經變質發霉。①發霉的瓜子極有可能產生黃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為Ⅰ類治癌物。②長期低劑量接觸或一次性接觸過多黃曲霉毒素都可能增加患癌。③黃曲霉毒素分子結構在一般的光、熱狀態下都比較穩定,分解溫度高達280℃以上。④黃曲霉毒素大部分只能通過高溫滅活,日常烹調的溫度并不能將它分解掉。⑤所以,吃炒瓜子的時候,只要有霉苦味兒,就趕緊吐掉并及時漱口。B,比如奶香瓜子、五香瓜子、焦糖瓜子、海鹽瓜子等,其實這些口味都不推薦,如果有個別發霉有怪味的,會被各自獨特的口味掩蓋,讓你很難吃出來,容易誤食危害健康。此外,這類瓜子普遍高糖、高鹽,對我們的心血管健康并不友好。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21.文中第二段標序號的部分有一個錯別字,有兩處語病,請寫出其序號并做修改,(5分)22.請分別分析文中第三段加點人稱代詞的表達效果(4分)【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補寫句子的能力。結合語境,分析句子前后內容上的聯系和結構上的特點。
(2)本題考查學生辨析、修改病句;辨析、修改錯字的能力。結合語境理解句子內容,從結構和內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實習生實習合同糾紛處理匯編
- 二零二五年度水利工程驗收及移交補充協議
- 二零二五年度父子間債權轉讓及還款計劃協議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延期工期調整協議
- 二零二五年度商鋪轉租合同管理要點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拆除工程安全責任追究及處理協議
- 2025年度藝術中心轉租管理服務協議
- 探討茶藝活動的社區影響力試題及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新材料研發貸款擔保服務協議
- 二零二五年度家庭老人專業護理保姆合同
- 2025年山東省中小學生海洋知識競賽參考試指導題庫500題(含答案)
-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DeepSeek與《哪吒2》相關語言文字運用題訓練
- 2024年廣東省公務員《申論(行政執法)》試題真題及答案
- 山東2025年山東師范大學招聘153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湖北省建筑安全員《C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5年西安印鈔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全國森林經營規劃(2016-2050年)》
- 起重司索工安全操作規程范文(2篇)
- 高質量金融人才職業發展報告 2024
- 2025年“兩新”領域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申報策略
- 2.4 共射放大電路的失真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