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黑龍江省賓縣第一中學2025年高三全真歷史試題模擬試卷(13)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馬克思在評論西歐宗教改革時說道:“他破除了對權威的信仰,卻恢復了信仰的權威。”這里的第一個“權威”是指A.上帝 B.羅馬教皇 C.馬丁·路德 D.貴族2.“自同光以迄宣統,婦女服飾,以上海為最入時,流風所被,幾及全國。富貴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貧賤者亦步趨恐后?!背霈F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上海開近代風氣之先 B.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C.近代社會的劇烈變革 D.中國自然經濟的瓦解3.春秋時期成書的《國語》主要記載各國公卿之“語”,而戰國時期的《戰國策》則主要記載游士之“策”。這種變化說明A.史書體例有所創新 B.新式選官制度建立C.社會階層發生變動 D.統一歷史趨勢顯現4.“天下之士群趨而奔向之。上意所向,風俗隨之,人才高下、士風之醇漓,率由是出?!辈牧厦枋龅闹贫仁茿.察舉制 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 D.科舉制5.公元前776年,古希臘舉辦了第一屆體育競技盛會。作為宙斯祭祀慶典的一個組成部分,當地人借此表達對宙斯的敬意,對力量和智慧的崇拜。這次體育競技盛會的舉辦地位于A.① B.② C.③ D.④6.下圖是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尼雅遺址中發現的漢代蜀地織錦,該織錦工藝復雜,圖文并茂,織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五星出東方”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一時期內同時出現于東方天空,即“五星連珠”現象)八個文字。該文物A.反映了中國古代棉紡織技術發達 B.是西域納入中央政府管理的證據C.呈現的文字字體是小篆 D.體現古代天人感應思想7.唐朝時,唐高宗、武則天修《氏族志》:“使軍功入五品者,皆入士流”。這改變A.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 B.強化了門閥士族政治C.引發了選官制度變革 D.確立了官僚政治體系8.下表反映的是兩晉南朝入仕類別統計。據此推斷合理的是類別吏部直接任命察舉和學校考試州郡縣吏積功升遷其他比重50.2%25.4%14.2%10.2%A.太學考試開始出現 B.察舉選官注重才能C.選官權向中央集中 D.州郡縣吏升遷緩慢9.下表是英法德美四國工業年平均增長率(%)簡表。其中,丁國是年份甲乙丙丁1861-18733.3(1851-1873)5.0——3.81874-18901.75.22.1(1870-1890)3.51891-19001.63.52.64.8A.法國 B.美國 C.德國 D.英國10.18世紀60—80年代,北美地區“人民主權”的觀念經歷了一個從付諸實踐到走向激進,再到被抑制的發展軌跡。這一變化表明,美國建國之初A.直接民主的弊端充分顯現B.背離了啟蒙思想的原則C.忽視了對個人自由的保護D.強化了中央政府的權力11.1938年,國民政府軍委會發言人曾說,“保衛武漢之最重要意義,不僅在保守武漢城市本身,而在掩護我東南及中部人力物力向西南西北轉移,以建立長期抗戰基礎”,以下理解正確的是A.實施國民經濟建設運動開發西北西南地區B.聯合中共實行持久抗戰并且準備長沙會戰C.實行以空間換時間戰略建設后方支援前線D.堅守武漢毫不退讓以爭取美英等國的支持12.西方軍事理論家約米尼說:“一支軍隊假使采取絕對守勢,則無論它的形勢是如何有利,實力是如何堅強終究還是給敵人趕出陣地以外去?!跋铝凶罘洗搜哉摰膽馉幨茿.中英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中日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3.1759年,一位官員說:“外洋各國夷船到粵,販運出口貨物,均以絲貨為重”;“統計所買絲貨,一歲之中,價值(白銀)七八十萬兩,或百余萬兩”;“其貨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販運來粵,轉售外夷,載運回國”。這些言辭中包含的信息主要有①清朝江南地區的絲織業十分發達②絲綢是當時東西方貿易的重要商品③中國已經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④國內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已經形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4.魯班以竹木為材料,制作了一只能在天上飛翔三天三夜的木鳥,特地向墨子炫耀。未料墨子不以為然,且道:“普通匠人取一塊三寸的木頭,片刻之內就能削出能負五十石重的車銷。會飛的木鳥華而不實,在社會功用上甚至比不得簡單的車軸銷子?!蹦舆@種對技藝的路徑取舍A.不利于能工巧匠拓展技藝想象空間 B.體現了古人追求完美和極致的匠心C.促進古代科技在世界確立優勢地位 D.限制了古代科技成就的應用與推廣15.英國學者馬丁·埃斯林評論某藝術流派指出:“假如說,一部好戲靠的是機智的應答和犀利的對話,那么,這類戲往往只有語無倫次的夢囈。”該流派的誕生反映了A.歐洲大革命造成的動蕩 B.工業革命加劇的階級矛盾C.二戰后人們的精神創傷 D.經濟大蕭條中人們的苦悶16.如圖是1943年的宣傳畫《向吳滿有看齊》。畫中人物吳滿有是延安的貧苦農民,他于1935年分到70多坰荒山,經過艱苦奮斗,努力耕種,成為富農。該宣傳畫反映了A.土地革命的深人發展 B.新生活運動有序推進C.根據地建設現實需求 D.農業合作化成效顯著17.《十二銅表法》出現之前,羅馬貴族喜歡用習慣法裁判,主要是因為習慣法A.可以維護平民的權利 B.是傳統法律,不容更改C.可隨意解釋以保護貴族特權 D.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8.中國共產黨在20世紀30年代的農村革命,與20年代的農民運動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在根據地“打土豪分田地”,進行群眾運動”;后者則是成立農民協會……并配合北伐。這一變化折射出A.共產黨在革命中的地位改變 B.中國革命性質逐漸轉變C.農民問題是革命的中心問題 D.中國革命形勢不斷高漲19.如表是輪船招商局改組(1874年)前后上海至各口岸單位噸重運費統計表對如表中運費變化的推論最準確的是A.洋務企業經營狀況日趨惡化 B.各口岸的近代化程度存在差異C.中日之間經濟聯系尤為密切 D.洋務企業的市場競爭意識增強20.下圖為一學術講座的海報。下列各項中與講座主題內容不相符的是A.自由主義的興起 B.英國國有化政策C.凱恩斯主義失靈 D.“福利國家”制度21.從18世紀起,歐洲主要國家因為“紡織機器、采礦、煉鐵設備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發明”,所以“19世紀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產生各種新問題”。這段論述從“因為”到“所以”之間,至少增加哪一段論述才能使前后因果關系完整?A.馬克思階級斗爭理論的影響B.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興起C.傳統精密制造業吸引投資意愿D.新型工廠制產生22.李大釗指出:“西方文明之特質,全為動的,西洋文明是建立在工商經濟上的構造,具有一種動的精神,常求以人為克制自然,時時進步,時時創造。”這說明李大釗A.全盤否定了中國文化B.希望中國改革政治制度C.主張加快工業近代化D.肯定了西方文化的長處23.英國學者波琳·克羅夫特說:“在中世紀以及英國社會,由中世紀向現代社會轉變的過程中,強有力的君主制是關鍵的一環”。這一論斷主要是著眼于A.君主專制有利于思想的自由和文化的昌盛B.君主專制有利于建立現代民主政治的變革C.君主專制有利于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的繁榮D.君主專制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和經濟的發展24.1919年,北京的工讀互助團正式成立,受到廣泛支持,其宗旨是通過平和的經濟革命改造社會,原則是實行公有制,人人有工作,人人讀書,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接著,武昌、上海、南京、天津、廣州、揚州等地都先后成立了工讀互助團。但是,因為經濟危機和人心渙散,1920年工讀互助團的試驗進入尾聲。這現象A.有利于推動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傳播B.提高了入們鑒別真假社會主義的能力C.導致社會主義運動在華出現嚴重挫折D.說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革命成功25.孫中山(1866~1925年)曾回憶說:“28歲那年,我就與20多個華僑,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團體,決心用流血斗爭推翻滿清王朝?!睂O中山在“28歲那年”的主要行動是:A.上書清政府,反對“皇族內閣” B.成立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C.成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 D.開展革命活動,準備武昌起義26.據《考工記》記載:凡陶人、瓶人制作的器物,如果有斷足、損傷、破裂或突起不平的,就不拿到市場上去售賣。這說明當時A.工商食官制度已被完全打破 B.官營手工業存在商品性的生產C.官營陶器有嚴格的生產規范 D.民間制陶業無法滿足市場需求27.《三國演義》中塑造了以關羽為代表的許多的忠義英雄形象。就忠義思想看,其來源應該包括①春秋孔子的主張②西漢董仲舒的學說③宋明時期的程朱理學④明清之際的反專制思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8.法國《人權宣言》稱:“自由就是指有權從事一切無害于他人的行為。因此,各人的自然權利的行使,只以保證社會上其他成員能享有同樣權利為限制。此等限制僅得由法律規定之?!毕铝信c此類似的先秦思想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兼愛、非攻、尚賢”C.“不尚賢,使民不爭”D.“法不阿貴,繩不撓曲”29.20世紀20年代以來,赴法勤工儉學運動形成了全國性高潮,等人早年曾發動新民學會會員赴法勤工儉學。所學內容由科技實業學科發展到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等學科。此外,他們還學習和研究世界革命的經驗,以實現徹底改造中國社會的任務。這表明A.民主和科學逐漸成為時代潮流 B.實業救國運動已經被人們拋棄C.五四浪潮激發了民族救亡意識 D.中共為旅法求學運動提供支持30.下面是三國鼎立形勢圖,其中赤壁之戰發生地位于下列哪一區域內A.① B.② C.③ D.④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解縉(1369—1415)字大紳,江西吉水人,出生于書香門第之家,自幼聰慧穎敏,好讀書,交友甚多。成祖時期,擢升為內閣首輔,博學多才,工于詩文,傳世文學作品有《文毅公集》十六卷、(古今列女傳》三卷和《春雨雜述》一卷,尤其注重對詩文風格的研究。解縉擅長溫婉端雅的小楷和縱情恣肆的草書,《春雨雜述是其書法理論著作,明王世貞《藝苑卮言》日“解才名噪——一時,而書法亦稱之”。解縉以儒家思想為指導,主持編著了第一部百科全書派類書《永樂大典》,因是永樂帝寵臣,滿腹才華,這項任務才得以完成,此外,還主修《太祖實錄)《天潢玉牒》等文獻?!赌鬼巽憽贩Q:“公之文胸襟奇古、新意疊出,書小楷精絕,行草俱佳,永樂十三年(1415年)卒?!薄幾脏嵜贰督饪N年譜》(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解縉的歷史貢獻及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解縉歷史貢獻的影響。3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因為有了白色政權間的長期的分裂和戰爭,便給了一種條件,使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的共產黨領導的紅色區域,能夠在四周白色政權包圍的中間發生和堅持下來?!袊t色政權首先發生和能夠長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種并未經過民主革命影響的地方,例如四川、貴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1926和1927兩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程中工農兵士群眾曾經大大地起來過的地方,例如湖南、廣東、湖北、江西等省?!浴吨袊募t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材料二——摘編自《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目錄完成下列要求:(1)觀察材料一中的地圖,概括1929—1932年間革命根據地的特點;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呈現這些特點的原因。(2)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述當代中國這兩次思想解放及其歷史意義。(3)綜合上述材料,請你談談從中得出的感悟。33.科舉與文官選拔材料一科舉始于隋唐時期,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士子自幼習誦儒學經典,皆以科考為目標。到了清代,科舉考試內容仍以四書五經為主。19世紀中后期,工礦企業大量出現,鐵路、輪船等新式交通事業逐步發展。20世紀初,清政府增設外務部、商部、學部、度支部、法部、郵傳部等新機構。1905年,清政府頒布諭令,規定自次年起停止科舉取士制度。1915年,民國政府公布了《文官高等考試令》等法令。材料二19世紀,英國政府除了國防、財政、稅收、社會治安等傳統事務外,還要管理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新事務。當時國王、貴族仍主導著文官的任用,政府部門工作效率低下。曾任駐華領事館翻譯的密迪樂提出,英國應該采用中國科舉制公開競爭的原則,面向全體國民,實行考試錄用官員的制度。1850-1870年間,許多雜志介紹中國科舉制的選官程序和方法。1855年,英國開始實行文官考試制度,確立考試競爭和擇優錄用原則。1870年,英國完成了文官制度的改革,實現了從直接任命官職到公開競爭、考試錄用的重大轉變。1.列舉隋唐之前中國的選官、授爵制度。2.19世紀以來,英國借鑒科舉考試制度進行文官選拔制度的改革;20世紀初,中國廢除科舉取士,推行新式教育體制。試評析這一現象。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試題分析:宗教改革其要求破除的是羅馬教皇的絕對權威,減少思想、政治和經濟上的束縛,本質上是在宗教的外衣下,早期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統治和宗教神權的思想解放和社會運動。所以第一個“權威”指的是羅馬教皇的權威,是被破除的權威,故選B項。考點:15-16世紀西歐社會的演變?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馬丁·路德宗教改革【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2、C【解析】同治光緒至宣統時期,一方面由于外來的侵略,外來文化廣泛傳入,另一方面,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民主思想廣泛傳播,中國近代化開展,即由于近代社會發生劇烈變革導致了題干現象的發生。C項符合題意。ABD項都是只說了其中的一個原因。3、C【解析】
材料中各國公卿之“語”到游士之“策”,反映了知識分子階層“士”的崛起,說明社會階層發生變動。C正確;材料未體現史書體例發生了變化,A排除;材料未涉及選官制度,B排除;材料未反映統一歷史的趨勢,D排除。故選C。4、D【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在本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D.科舉制”才能起到天下之“士”(讀書人)群趨而奔向之、人才高下、士風之醇漓的良好的社會效果,所以材料描述的制度只可能是科舉制。故選D。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科舉制【詳解】5、A【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奧林匹亞是古希臘舉辦體育競技盛會的地點,其遺址位于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北部,依據圖示可知,①符合題意,故A項正確。②②③均不符合題意,故BCD三項排除。故選A。6、D【解析】
漢代蜀地織錦“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文物反映了其受到漢代天人感應思想的影響,D正確;漢代蜀錦應該是絲織品而不是棉紡織品,排除A;文物不能體現漢代中央政府對西域地區的管轄,排除B;文字應該是隸書,排除C。7、A【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使軍功入五品者,皆入士流”可以看出,這些措施有利于擴大土族范圍,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起到了削弱舊門閥士族地位的作用,故選A;唐朝時期“使軍功入五品者,皆入士流”的規定削弱了舊門閥士族的地位,B錯誤;題干信息和選官制度無關,C錯誤;官僚政治體系確立于秦朝,D錯誤。8、C【解析】
根據材料,兩晉南朝入仕的官員中,一半以上是吏部直接認命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說明魏晉時期選官權正向中央集中,C選項符合題意;太學考試“開始”出現是在西漢時期,A選項錯誤;材料只顯示出“察舉”選官在其中占1/4,沒有提供其注重才能的相關信息,B選項錯誤;州郡縣吏積功升遷占的比例較小,不能說明其升遷緩慢,D選項不符合題意。9、C【解析】
1861年至1873年,英國已經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故其增長率最高,但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發展速度遠不及美國和德國,因此是乙國。美國在這期間進行了獨立戰爭,故增長率缺失數據,丙國是美國。法國工業革命時間較早,但是國內資本投資海外和金融領域,工業增長速度較慢,甲國是法國。德國在1871年實現統一后,工業化迅速發展,丁國符合德國特征,C正確,排除A、B、D。10、D【解析】
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美國建國之初,由松散的邦聯體制到聯邦制的建立過程中,過度的民主受到了抑制,中央政府的權力得到了加強。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人民主權并不等于直接民主,結合所學可知,美國建國之初沒有實行直接民主制;B選項錯誤,美國并未否定“人民主權”思想,沒有背離啟蒙思想的原則;C選項錯誤,材料涉及的是政治自由問題,并未涉及個人自由的問題。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11、C【解析】
“不僅在保守武漢城市本身,而在掩護我東南及中部人力物力向西南西北轉移,以建立長期抗戰基礎”說明保衛武漢的目的是以空間換取時間,為長期抗戰奠定基礎,故C正確;1935年實施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不符合題意,排除A;材料信息無法體現聯合中共實行持久抗戰,排除B;材料信息不能體現“爭取美英等國的支持”,排除D。12、C【解析】
據材料“一支軍隊假使采取絕對守勢,則無論它的形勢是如何有利,實力是如何堅強終究還是給敵人趕出陣地以外去。"并結合所學可知,甲午戰爭中的在黃海戰役后,李鴻章為“保船”,命令北洋艦隊躲進威海衛港,不準巡海迎敵;故威海衛戰役,日軍占領了黃海海面,并通過遼東戰役,占領了花園口,使北洋艦隊腹背受敵,北洋艦隊全軍覆沒,C正確;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都是主動迎敵,而不是“采取絕對守勢”,A、B錯誤;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中國軍民是奮起反抗的,與材料“采取絕對守勢”不符,D錯誤。13、C【解析】
依據材料“外洋各國夷船到粵,販運出口貨物,均以絲貨為重”、“統計所買絲貨,一歲之中,價值(白銀)七八十萬兩,或百余萬兩”可以得出①②;依據材料“其貨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販運來粵,轉售外夷,載運回國?!笨梢缘贸觫?;中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是在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以后,③與題干中時間不符,因此①②④項符合題意,C選項正確。其他選項不符合上述分析,錯誤。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14、A【解析】
材料中墨子拿車銷與飛鳥做對比,車銷是沒有什么技術含量的,更談不上創新,制作簡單,他卻認為“車銷”比“飛鳥”更有價值,這其實就是告訴人們,不要想入非非,飛鳥能飛起來(但沒實際用處)又能怎么樣呢!因此,務實便是墨子對技藝路徑的取舍,但過分強調務實,甚至批評一些“華而不實”的發明,不利于人們想象力的拓展,A項正確;車銷制作體現不出追求完美,B項排除;墨子的態度并沒有促進古代科技發展的作用,C項排除:墨子強調實用,D項排除。故選A。15、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類戲往往只有語無倫次的夢囈”等是二戰后出現的現代主義藝術特色,其反映了人們的精神創傷,C項正確;反映歐洲大革命的動蕩、工業革命后階級矛盾加劇的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與“語無倫次的夢囈”的風格不符,AB兩項錯誤;經濟大蕭條中人們的苦悶不需要“語無倫次的夢囈”,D項錯誤。16、C【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抗日戰爭期間貧苦農民吳滿有因為中國共產黨分給其土地而致富,宣傳吳滿有與當時抗日根據地受到日軍的封鎖,中共提倡自給自足的大生產運動相吻合,故選C;延安土地革命的時間是1947年,A錯誤;新生活運動是南京國民政府倡導的,主要在國統區進行,不符合題意,B錯誤;D是新中國建立以后,排除。17、C【解析】
《十二銅表法》誕生以前的羅馬法屬于習慣法,其特點是法律與習慣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貴族可以隨意解釋法律,有利于維護貴族特權,C正確;習慣法是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不是維護平民的權利,A錯誤;習慣法被《十二銅表法》代替,說明習慣法并不是不容更改,B錯誤;羅馬貴族喜歡用習慣法裁判并不是習慣法體現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特點,D錯誤。18、A【解析】
20世紀30年代的農村革命是中共領導下的根據地建設內容之一,而20年代的農運更多的是配合北伐軍事行動,說明中共在不斷成長,其在革命中的地位發生了改變,A正確;中國革命性質在五四運動后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排除B;革命的中心問題是無產階級通過武裝斗爭奪取國家政權,排除C;國民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陷入低潮,排除D。19、D【解析】
輪船招商局在改組后整體運費下降,有利于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故D符合題意;輪船招商局運費的變化無法說明洋務企業經營狀況日趨惡化,排除A;BC項無法體現,排除。故選D。20、A【解析】
依據英國的崛起可知,自由主義興起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與‘二戰后’的時間不符。A符合題意;二戰后英國實行混合型經濟體制,國有企業迅速發展,B不符合題意;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面臨經濟滯脹的狀況,仍然采取凱恩斯主義會加劇經濟滯漲的狀態,因此凱恩斯主義失靈了,C不符合題意;二戰后資產階級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并維護其統治地位,通過政府所推行各種社會福利措施,形成了“福利國家”制度,D不符合題意。故選A。21、D【解析】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新型工廠產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各種破產農民和其他人口紛紛集中到工廠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由此造成了19世紀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的現象,故選D項;馬克思主義產生于19世紀中期,與題意時間不符,故排除A項;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并不是導致人口集中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勞動力的集中,而不是對資本的吸引,故排除C項。22、D【解析】據材料“西方文明之特質……建立在工商經濟上的構造,具有一種動的精神……進步,時時創造”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說明李大釗指出了西方文明的創造精神,屬于西方文化的積極方面,故D項正確;材料并不能說明李大釗全盤否定了中國文化,故A項錯誤;材料也未涉及中國改革政治制度的問題,故B項錯誤;材料也沒有反映加快工業近代化的主張,故C項錯誤。故選D。23、D【解析】
君主專制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和經濟的發展,在君主專制制度下,能夠發揮君主的權威,集中國家的力量,這樣就有利于國家的統和經濟的發展,故選D;君主專制有利于思想的自由和文化的昌盛,結合“強有力的君主制是關鍵的一環”得知,這里的君主制指的是君主專制,君主專制不利于思想的自由,A錯誤;君主專制有利于建立現代民主政治的變革,現代民主政治的變革需要的是民主而不是專制,B錯誤;君主專制有利于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的繁榮,自由資本主義是英國工業革命的產物,結合題干時間“由中世紀向現代社會轉變的過程中”可知C錯誤。24、A【解析】
工讀互助團興起的時間及其主張“實行公有制,人人有工作,人人讀書,各盡所能,各取所需”顯然與馬克思主義傳播有關,因此選項A正確;工讀互助團本身并沒有鑒定真偽馬克思的功能,排除B;工讀互助團不屬于社會主義運動,排除C;工讀互助團是五四運動時期興起的,其屬于中國自立社團,但最終失敗,因此選項D排除。25、B【解析】
依據孫中山的生平判斷“28歲那年”是1894年,改年孫中山的主要活動是在檀香山成立了興中會,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故B正確;“皇族內閣”是1911年成立,排除A;同盟會是1905年成立,排除C;武昌起義是1911年,排除D。故選B。26、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考工記》是春秋時期記述官營手工業各工種規范和制造工藝的文獻。因此,材料信息“凡陶人、瓶人制作的器物,如果有斷足、損傷、破裂或突起不平的,就不拿到市場上去售賣”說明當時官營手工業也存在商品性的生產,故B正確;材料不能說明工商食官制度已被完全打破,故A正確;材料主旨未強調官營陶器的生產規范,故C錯誤;材料信息和民間制陶業無關,故D錯誤。27、A【解析】
“忠義”思想是古代傳統文化中很典型的一種性格,依據所學可知,這主要是受到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宋明理學,①②③符合題意。A正確;明清之際的反傳統思想是抨擊傳統儒學的,它不是忠義思想的來源,④不符合題意,BCD錯誤。故選A。28、A【解析】“無害于他人的行為”就是不把自己的厲害關系強加于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符合這一思想,A正確;B是墨家大愛思想;C是老子思想;D是法家思想。點睛:本題解答關鍵是“自由就是指有權從事一切無害于他人的行為”29、C【解析】
“20世紀20年代以來”正是五四運動之后。“赴法勤工儉學運動形成了全國性高潮……實現徹底改造中國社會的任務”說明五四運動激發了民族救亡意識,故C正確;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宣傳的思想,排除A;“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的研究增加并不是說實業救國運動被徹底拋棄,排除B;材料中沒有說明派出國外的人員是中國共產黨支持,排除D。故選C。30、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國鼎立時期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赤壁之戰,發生在長江中游湖北省的赤壁市,與圖中的④相對應,D項正確;圖中的①②③均不是赤壁之戰發生的地點,ABC三項錯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貢獻:擅長詩文創作,研究詩文風格;主攻書法藝術,研究書法理論;運用儒家思想,致力文獻編纂。原因:深受皇帝賞識,博學多才;自幼聰慧穎敏,喜好讀書;注重文藝內容形式創新.個人努力。(2)影響:推動了詩文風格和書法藝術的創新發展;加強了儒家思想對文藝、文獻創作的指導;促進了詩文和書法理論的深人研究,為后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解析】
(1)解縉的歷史貢獻,可以結合材料中“傳世文學作品有《文毅公集》十六卷”"擅長溫婉蹦雅的小楷和縱情恣肆的草書,《春雨雜述》是其書法理論著作”“主持編著了第一部百科全書派類書《水樂大典》”分析得出。其原因可以根據“永樂帝寵臣,滿腹才華”“自幼聰慧穎敏,好讀書,交友甚多”“注重對詩文風格的研究”等信息分析得出。(2)解縉歷史貢獻的影響,可結合第(1)題答案尤其是解縉的貢獻進行提煉,從推動詩文風格和書法藝術的創新發展、加強儒家思想對文藝文獻創作的指導、促進詩文和書法理論的深人研究等方面來回答。32、(1)特點:分布比較分散,面積大小各異,大多在兩省或三省的交界處,總體位于中國的南方。原因: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照搬蘇俄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一再失敗;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單位瓷磚采購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國手動工具箱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成長百分百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國微波無線光端機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微型制冷壓縮機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彩色玻璃花插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錄像機機芯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工程車部件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高一數學期中試卷及答案
- 天使投資基金行業跨境出海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新高考歷史預測模擬試卷浙江卷(含答案解析)
- 義烏市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真題2024
- 企業廉潔風險防控課件教學
- 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專業的實習報告
- JT-T-4-2019公路橋梁板式橡膠支座
- 火龍罐綜合灸療法
- 貴州省促進養老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 托利多電子秤校秤步驟
- 《DVT深靜脈血栓》
- 《大豆栽培學》PPT課件.ppt
- 米粉加工廠生產工藝理論介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