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三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祖國統一與對外關系及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專題提升訓練三含解析人民版_第1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三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祖國統一與對外關系及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專題提升訓練三含解析人民版_第2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三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祖國統一與對外關系及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專題提升訓練三含解析人民版_第3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三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祖國統一與對外關系及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專題提升訓練三含解析人民版_第4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三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祖國統一與對外關系及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專題提升訓練三含解析人民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專題提升訓練(三)(時間:40分鐘滿分:85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1953年4月3日政務院頒布了《全國人口調查登記方法》,我國開展了第一次全國人口調查工作。經過大量工作,查明全國人口總數為601938035人。這次全國人口調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A.為全國普選供應人口依據B.為大規模經濟建設做打算C.確認民族區域自治的范圍D.加強戶口管理以擴大稅源解析:選A。1954年中國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故1953年的全國人口調查工作的政治目的是為全國普選人民代表供應人口依據,故A項正確;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主要涉及1953年起先的“一五”安排,沒有涉及全國人口調查,故B項錯誤;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的政治制度,不涉及全國人口調查,故C項錯誤;加強戶口管理以擴大稅源是經濟領域的問題,與材料問題“政治目的”不符,故D項錯誤。2.(2024·福建福州質檢)20世紀50年頭中期以來,我國農村生產大隊一級干部由社員代表大會選舉,但需經公社任命或批準。80年頭初,改由村民干脆投票產生村干部。這種轉變()A.增加了農村黨支部的凝合力B.提高了農村人大代表的地位C.體現了人民公社體制的優勢D.有利于基層民辦法識的提高解析:選D。生產大隊并不是農村黨支部,故A項錯誤;最低一級的人大代表是鎮一級的,村級并沒有人大代表,故B項錯誤;在20世紀80年頭初,中國農村大部分地區的人民公社體制都已經解散,故C項錯誤;這種由村民干脆選舉基層干部的做法,是人民干脆行使當家做主權利的干脆體現,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為基礎和關鍵的一環,它必定有利于人民當家做辦法識和基層民辦法識的提高,故D項正確。3.(2024·山東棗莊一模)下列三幅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A.新中國的外交政策漸漸走向成熟B.“一國兩制”構想付諸實踐C.中國人民維護國家統一立場堅決D.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解析:選C。臺灣問題是我國的內政,不是外交問題,故A項錯誤;“一國兩制”構想首次付諸實踐于1997年香港回來,故B項錯誤;據材料中祖國大陸對臺灣不同時期的政策,表明白中國人民維護國家統一立場堅決,故C項正確;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故D項錯誤。4.(2024·陜西西安模擬)“‘一國兩制’既充分敬重了中國的文化精神和政體傳統,又吸納了聯邦制的包涵性優點,從而具備了一般單一制國家結構模式所沒有的柔性特征”。這主要說明“一國兩制”()A.整合了聯邦制的主要優點B.整合了中西政體和文化精神C.發展了聯邦政體的柔性特征D.繼承了傳統政體和文化精神解析:選B。“整合了聯邦制的主要優點”偷換材料中“包涵性優點”的概念,故A項錯誤;材料“既充分敬重了中國的文化精神和政體傳統,又吸納了聯邦制的包涵性優點”可知,“一國兩制”整合了中西政體和文化精神,B項符合題意;C、D兩項對于材料的理解比較片面,故解除。5.日內瓦會議后,中國停止“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方針,在“必需走出去”方針的指導下,新中國相繼提出解決與鄰國邊界問題的政策以及不干預亞洲社會主義國家內部事務的政策等。新中國外交政策的這一轉變()A.表明由華夷外交轉變為近代外交B.體現了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C.反映了革命外交向國家外交過渡D.擺脫了意識形態對外交的影響解析:選C。結合材料可知,1954年日內瓦會議之后,中國起先放棄傳統的革命外交政策,更加注意務實的外交政策,在外交活動中突出強調國家利益,C項正確。中國由華夷外交轉變為近代外交的標記是清政府設立總理衙門,解除A項;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標記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解除B項;“擺脫”一詞說法錯誤,解除D項。6.(2024·湖北荊州測試)習近平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引用了《禮記·中庸》中的“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要是因為該原則()A.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B.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聲譽C.發展了與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D.超越了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差異解析:選D。本題主要考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實質。結合題中關鍵信息“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可知,該原則超越了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差異,D項正確。7.(2024·河北石家莊模擬)以上圖片反映出()A.中國重視與亞非拉國家的關系B.經濟快速發展推動了中國外交發展C.外交政策的調整取得明顯成效D.中國起先在國際舞臺發揮主動作用解析:選C。題目中“加拿大”屬于北美洲,不屬于拉丁美洲,故A項錯誤;依據題目中時間“1973年”,此時處于“文化大革命”時期,經濟發展和民主法制建設受到了極大的阻礙,故B項錯誤;結合所學學問知,1972年中美、中日關系起先走向正常化,毛主席提出“一條線、一大片”,題目體現了70年頭外交政策調整的成就,故C項正確;在外交中國家的綜合實力確定了話語權,此時中國處于“文化大革命”期間,經濟發展大受影響,D項表述言過其實,故錯誤。8.(2024·吉林長春模擬)2024年4月,在亞丁灣索馬里海疆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海軍,接到一艘外籍貨船遭海盜劫持的緊急通報后出動救援,7個小時后救出了19名敘利亞籍船員。這體現出中國()A.重視維護世界和平平安C.起先登上國際軍事舞臺C.發展與各國的友好關系D.主動參與多邊外交活動解析:選A。材料反映的是中國軍隊在索馬里執行護航任務,救助外國船員,反映出中國維護世界和平平安,故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中國軍隊救助外國船員,不能體現中國起先登上國際軍事舞臺,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中國救助敘利亞籍船員,不能體現中國發展與各國的友好關系,故C項錯誤;材料僅是中國海軍的救援活動,不是中國與其他國家進行多邊外交,故D項錯誤。9.(2024·吉林長春模擬)馬克思通過大量文獻和資料,深化分析了當時的經濟結構和生產方式,初步闡述了剩余價值的思想,揭示了將來社會的發展方向,這些成果和結論都寫進了《共產黨宣言》。馬克思的這些探討成果()A.揭示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社會問題B.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理論學說C.提出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D.論述了壟斷階段的資本主義特征解析:選A。《共產黨宣言》“初步闡述了剩余價值的思想”,反映出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資本家剝削工人剩余價值的社會問題,故A項正確;材料中這些寫進了《共產黨宣言》的成果和結論與社會主義理論學說無關,故B項錯誤;這些成果和結論與公有制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主義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無關,故C項錯誤;《共產黨宣言》發表時,資本主義還處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故D項錯誤。10.馬克思認為:“公社以其審慎溫柔著稱的措施,只能適合于被包圍城市的狀況……它所實行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過人民自己實現的人民管理制的發展方向。”這表明巴黎公社()A.對舊勢力妥協導致革命形勢惡化B.缺乏斗爭閱歷錯失了有利時機C.缺乏爆發的社會條件具有偶然性D.未能有效動員農夫而孤軍奮戰解析:選C。“審慎溫柔”并非對舊勢力妥協,故A項錯誤;材料并未突出巴黎公社錯失有利時機,故B項錯誤;“它所實行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過人民自己實現的人民管理制的發展方向”說明巴黎公社缺乏必要的社會條件,其爆發具有偶然性,故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動員農夫問題,故D項錯誤。11.(2024·陜西西安模擬)《共產黨宣言》指出:“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定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此論斷旨在()A.說明無產階級革命的必定性B.闡釋經濟基礎確定上層建筑原理C.論述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依據D.豐富與發展無產階級革命理論解析:選A。本題考查《共產黨宣言》,意在考查考生相識歷史事物本質和規律并做出正確闡釋的實力。《共產黨宣言》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第一個綱領性文獻,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出共產主義運動將成為不行抗拒的歷史潮流。題干材料中的論述是為了說明無產階級革命的必定性,故選A項。選項B是對材料內容的概述,解除。題干材料是從理論角度進行闡述的,非歷史依據,解除C項。選項D是影響,解除。12.(2024·廣東中山模擬)《全球通史》中寫道:列寧幾乎是孤身一人號召馬上進行其次次革命。然而時間證明他是正確的,因為斗爭持續得越久,公眾的不滿心情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好像是稀奇怪異的口號,半年后聽起來就完全合理了。這里所說的“其次次革命”的干脆目的是()A.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B.推翻沙皇專制統治C.接著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D.鞏固蘇維埃政權解析:選A。材料中“稀奇怪異的口號”指的是“四月提綱”中指出的將俄國革命從資產階級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這一口號,由此得出“其次次革命”是指十月革命,其干脆目的是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故答案為A項。B項是二月革命的目的,C項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成立后實行的措施,D項是十月革命后的任務,均解除。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13題25分,14題12分,共37分)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5分)材料一《漢書》中記載:“秦既稱帝,患周之敗,以為起于處士橫議,諸侯力爭,四夷交侵,以弱見奪。于是削去五等,墮城銷刃,箝語燒書,內鋤雄俊,外攘胡粵,用壹威權,為萬世安。然十余年間,猛敵橫發乎不虞,適戍強于五伯,閭閻逼于戎狄,響應于謗議,奮臂威于甲兵。鄉秦之禁,適所以資豪杰而速自斃也。”材料二《邦聯條例》規定各州保留它們的主權、自由和獨立;邦聯無權向各州征稅和管理各州的貿易;邦聯只設國會作為中心權力機構,邦聯未設行政首腦和司法長官,也沒有對違背邦聯權力的行為實行制裁的任何規定。材料三在這歡慶新年的時刻,我們更加惦念自己的親骨肉——臺灣的父老兄弟姐妹。我們知道,你們也無限懷念祖國和大陸上的親人。這種綿延了多少歲月的相互思念之情與日俱增。自從一九四九年臺灣同祖國不幸分別以來,我們之間音訊不通,來往斷絕,祖國不能統一,親人無從團聚,民族、國家和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損失。全部中國同胞以及全球華裔,無不盼望早日結束這種令人痛心的局面。——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1979年1月1日)(1)據材料一,分析秦朝認為周滅亡的緣由是什么?為此秦朝實行了什么措施?結合所學學問分析,漢政府認為秦朝滅亡的緣由是什么?為此漢政府實行的措施是什么?(12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說說邦聯政府會給美國的發展帶來怎樣的困難。(5分)(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臺灣問題的由來和阻礙臺灣問題解決的因素。結合所學學問,試述《告臺灣同胞書》發表的國內、國際背景。(8分)解析:(1)“緣由”依據“患周之敗……四夷交侵,以弱見奪”分析作答;“措施”依據“削去五等,墮城銷刃,箝語燒書,內鋤雄俊,外攘胡粵,用壹威權”分析作答。依據所學可知漢政府認為秦滅亡的緣由是不實行分封制,從而推行了郡國并行制。(2)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和對課本學問的駕馭,可以從政治和經濟的角度進行分析。政治上:邦聯政府無力維持社會的穩定,社會動蕩,存在再次分裂的隱患。經濟上:邦聯政府無權向各州征稅和管理貿易,不利于統一市場的形成。(3)結合所學學問回答臺灣問題的由來:解放斗爭后期,國民黨集團敗退臺灣,造成了臺灣與大陸的分別;美國干涉中國內政,阻撓中國的統一大業。依據教材概括《告臺灣同胞書》發表的國際、國內背景即可。答案:(1)秦朝:周亡緣由:西周實施分封制,諸侯割據混戰;少數民族的侵擾。措施: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加強中心集權;建立中心官僚體系,加強君主專制;北擊匈奴,南伐百越,開拓疆域;焚書坑儒、收天下之兵,加強對全國思想、軍事的限制。漢朝:秦亡緣由:不實行分封制,在民眾起義洶涌時沒有支持協助力氣。措施:推行郡國并行制。(2)邦聯政府無力維持社會的穩定,社會動蕩,存在再次分裂的隱患;邦聯政府無權向各州征稅和管理貿易,不利于統一市場的形成。總之松散的邦聯制不利于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3)由來:解放斗爭中蔣介石集團失敗,退踞臺灣。因素:美國的介入;“臺獨”勢力的干擾破壞。國內: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國際: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并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有利于臺灣問題的和平解決。14.(2024·安徽“江淮十校”聯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新時期中國重大外交事務(部分)時間事務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980年參與聯合國裁軍工作會議;復原在IMF和世界銀行的席位1984年成為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國;簽署關于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聲明》1988年成為聯合國維和行動特殊委員會成員1991年加入亞太經合組織1996年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推動上海合作組織成立2004年派遣警察部隊赴海地維和2008年派出軍艦赴亞丁灣、索馬里海疆護航2011年發表《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2024年舉辦G20杭州峰會綜觀大事表中新時期中國外交成就,自擬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學問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史論結合。)解析:本題考查關于新時期中國外交成就的相識。結合材料新時期中國外交成就,歸納擬定論題,例如“中國主動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中國努力維護世界和平”,運用材料中的相關史實,進行論述說明即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