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考前演練一歷史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卷和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I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靖安老虎墩遺址是江西新石器時代一處重要的聚落遺址,保存有豐富的陶器遺物。早期小壺以長直頸、矮圈足為主要特征,與良渚文化和屈家嶺文化同類器十分相似;而中晚期的小壺以高圈足為主要特征,與石家河文化栗山崗類型同類器十分相似。據此可推知,當時這一地區()A.萌發了國家的初始形態B.出現了領先中原的文明水平C.即將邁入階級社會門檻D.存在著一定的區域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靖安老虎墩遺址早期小壺與良渚文化和屈家嶺文化同類器相似,中晚期小壺與石家河文化栗山崗類型同類器相似。這表明該遺址在不同時期與周邊文化存在著明顯的文化聯系和交流,D項正確;僅從遺址中小壺與其他文化同類器相似這一信息,無法看出是否出現了國家形成的標志,不能據此推斷萌發了國家的初始形態,排除A項;題干中沒有提供與中原文明進行比較的相關內容,也沒有體現出靖安老虎墩遺址的文明在哪些方面領先于中原文明,無法得出出現了領先中原的文明水平的結論,排除B項;從陶器與其他文化的相似性中,難以直接判斷出是否即將邁入階級社會門檻,排除C項。故選D項。2.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一變化反映出()第1頁/共15頁A.科舉制成為漢代入社升遷重要途徑B.察舉制是漢代選官的唯一途徑C.時代發展的需要影響官吏選拔方式D.漢朝的理政水平較前代更理性【答案】C【解析】材料結合所學可知,西漢初期:西漢初“吏多軍功”“夫長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因剛歷經戰亂,需靠軍功將領鞏固政權、穩定秩序,所以官吏選拔以軍功為主;漢武帝時期:此時國家面臨進一步發展和擴張等新問題,如加強中央集權、開拓邊疆等,需更多有才能見識之人。于是漢武帝提出“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開始注重從地方察舉特殊人才,以滿足國家新需求。這體現了時代發展影響官吏選拔方式。C項正確;科舉制創立于隋朝,在西漢時期并不存在,排除A項;漢武帝時雖然推行察舉制,但這并不意味著它是漢代選官的唯一途徑,漢代還有征辟等其他選官方式,該選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題干主要強調的是官吏選拔方式的變化,沒有直接將漢朝的理政水平與前代進行比較,且僅憑選官情況不足以決定理政水平,無法得出漢朝理政水平更理性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3.道,紹家世之業”,又推崇“愛養神明,調護氣息,慎節飲食”等道教的養生方法,認“因果輪回、善惡相報”學說。這體現了()A.佛教思想的本土化發展B.政府奉行三教并行政策C.南遷士族堅守傳統文化D.儒釋道融合的時代趨勢【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題干中提到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引用了儒家經典,推崇道教的養生方法,并認同佛教的因果輪回學說,這反映了當時儒、釋、道三教思想的融合趨勢,D項正確;材料體現了《顏氏家訓》中吸收了佛教思想的AB南遷士族受到儒家思想和道教、佛教思想的影響,并非堅守傳統文化,排除C項。故選D項。4.宋初刻書十分有限,更常見的是抄本。自宋神宗時期直至北宋末,民間雕印進入繁榮時期;北宋汴京是全國書籍貿易的中心,除了書肆林立,私家刊刻也蔚然成風,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大量上市售賣,相國寺就是重要的書市。上述現象的出現,根源于北宋()第2頁/共15頁A.海外貿易的持續繁榮B.商品經濟的顯著發展C.活字印刷的廣泛應用D.崇文抑武方針的實施【答案】B【解析】描述了北宋時期民間雕印的繁榮現象,包括書籍貿易的興盛、書肆林立、私家刊刻的普及以及相國寺作為重要書市的地位,書籍作為商品被大量的買賣受到商品經濟顯著發展的影響,即材料所述現象源于北宋商品經濟的顯著發展,B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國內書籍貿易,不能體現海外貿易的繁榮,排除A項;北宋時期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宋朝書籍印刷中廣泛應用的是雕版印刷術,排除C項;重文抑武有利于書籍的傳播,但并非書籍作為商品大量買賣的根本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5.明太祖曾在宮門豎立鐵牌,上刻“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則斬”。明英宗時,宦官王振砸掉太祖這一鐵牌;瓦剌統一蒙古以后,成為明朝北方的嚴重邊患;司禮監王振慫恿英宗親征,結果造成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王振被殺。這反映出明朝()A.邊患問題日益突出B.宦官集團威脅皇權C.君主專制日趨強化D.官僚機制持續擴大【答案】C【解析】題干信息,明太祖在宮門豎立鐵牌,明確禁止宦官干預政事,明英宗時期宦官王振卻砸掉了這一鐵牌,并且王振還慫恿英宗親征,導致土木堡之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司禮監宦官并不具備法定的決策權,宦官的權力是皇權的延伸,所以王振權力較大體現的是皇權的強化,C項正確;材料主要涉及宦官權力的變化,雖然能夠看到北方邊患問題,但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項;宦官本身不具備決策權,宦官集團的權力是皇權的延伸,沒有威脅皇權,排除B項;宦官權力上升并非官僚機制擴大的產物,排除D項。故選C項。6.下表為清朝前期對外交往部分記載。這可以反映出清政府()有英吉利夷船灣泊零丁洋,距澳甚近,欲登岸借居夷房,恐其滋事,懇求保護。當即救諭英吉利夷船回國,毋許十三登岸第3頁/共15頁朕念該國路途遙遠,運送非易,著減去稻米三十石,糯《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米三十石,每年進貢糯米四十石,足供祭祀之用,永著五百零三為例A.強烈的民族觀念B.對外交往的頻繁C.中央集權的強化D.天朝上國的心態【答案】D【解析】登岸借居夷房,恐其滋事,懇求保護。當即救諭英吉利夷船回國,毋許登岸;朝鮮年貢(即歲貢)之例,每年貢米百石。朕念該國路途遙遠,運送非易,著減去稻米三十石,糯米三十石”結合所學可知,上述對兩條記載的分析都體現出清政府天朝上國的心態,無論是對英吉利的稱呼和態度,還是對朝鮮年貢的處理,民族觀念,排除A項;從材料所給的兩條記載來看,對外交往并不頻繁,只是個別事例,不能得出對外交往頻繁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內容主要涉及對外交往方面清政府的態度,與中央集權的強化沒有關聯,排除C項。故選D項。7.1861年,漢口正式開埠通商。下圖顯示了武漢開埠前后本土棉業演變情況。這一變化本質上反映了該地區()A.傳統經濟思想根深蒂固B.區位的競爭優勢日漸明顯C.近代經濟結構的新變化D.棉紡織業國際競爭力較強【答案】C【解析】第4頁/共15頁【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61年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從開埠前鄉村農戶自紡自織,通過花布行進入國內市場,到開埠后出現了機紗、紗廠,產品不僅面向國內市場,還走向國際市場,涉及的商業主體增多,生產和流通環節更復雜,體現了自然經濟逐漸解體,近代工業和商業發展的經濟結構新變化,C項正確;開埠后,武漢棉業出現了機紗、紗廠等新的生產和流通環節,說明傳統的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已被打破,并非傳統經濟思想根深蒂固,排除A項;材料主要呈現的是棉業生產和流通結構的變化,未對武漢區位競爭優勢進行對比闡述,無法得出該結論,排除B項;圖中雖顯示有土布進入國際市場,但不能就此得出棉紡織業國際競爭力較強的結論,缺乏相關對比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8.1932年1月23)A.國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方針已經破產、B.蔣光鼐、蔡廷鍇的愛國行動獲得人民支援C.吳淞要塞能否守住決定了淞滬會戰的勝敗D.十九路軍基本做好了抗日的思想、作戰準備【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年1月23日,蔣光鼐、蔡廷鍇等人向所屬各部隊發出密令,要求吳淞要塞守備這表明蔣光鼐、蔡廷鍇及其所屬的十九路軍已經做好了抗日的思想準備和作學知識可知,此時期國民政府仍舊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全國人民對蔣光鼐、蔡廷鍇的愛國行動的態度,排除B項;吳淞要塞能否守住影響淞滬會戰的勝敗,但達不到決定會戰勝敗的程度,排除C項。故選D項。9.下圖為畫家李可染1950)第5頁/共15頁A.徹底改變了小農經濟的分散性B.激發了廣大農民生產勞動積極性C.實現了土地公有制的根本變革D.開啟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進程【答案】B【解析】1950年創作的年畫《新得的黃牛》反映的事件應與當時的農村經濟變革有關。1950年正值中國土地改革時期,這一時期的政策主要包括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將土地分配給農民,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B項正確;新中國初期的土地改革沒有改變小農經濟的分散性,排除A項;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土地公有制的根本變革,排除C項;一五計劃開啟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進程,排除D項。故選B項。10.自2012年以來,中國通過體育公共外交活動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2014年的中拉足球外交、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以及2023年在杭州和成都分別舉辦的亞運會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這些外交活動意在()A.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B.擴展外交空間,尋求國家安全C.維護國家利益,沖破大國封鎖D.打破外交困境,增進各國友誼【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中國舉辦這些體育公共外交活動,一方面可以展示中國在體育等領域的發展成就和國家形象,提升國際影響力,為國內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服務于民族復興的大局;另一方面,通過體育交流可以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友誼與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A項正確;體育公共外交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外交空間,但尋求國家安全并不是這些活動最主要的目的,且表述過于片面,排除B項;舉辦這些體育活動更多的是積極主動地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國際友好關系,而不是單純為了沖破大國封鎖,這種說法過于狹隘地理解了體育外交的意義,排除C項;中國近年來的外第6頁/共15頁交形勢總體是積極向好的,并不存在所謂的“外交困境”需要打破。排除D項。故選A項。3000年一前2890斯”“開辟者荷魯斯”“捕獲者荷魯斯”等。這些國王的名稱反映了古埃及()A.王權與神權的統一B.王權受神權的制約C.人文主義的傳播D.神的地位至高無上【答案】A【解析】描述了埃及第一王朝時期,國王的姓名都與荷魯斯神有關,如“戰斗者荷魯斯”“開辟者荷魯斯”“捕獲者荷魯斯”等,表明國王的權力與神權是統一的。這符合古埃及的實際情況,國王被視為神的化身或神的代表,體現了王權與神權的統一,A項正確;雖然古埃及的宗教對王權有一定影響,但題目中并沒有直接體現王權受到制約的信息,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王權與神權的統一,沒有涉及對人文主義的內容,人文主義強調人的作用,排除C項;題目更側重于國王與神權的統一,而不是單純強調神的地位,排除D項。故選A項。12.阿拉伯帝國在首都和一些大城市建立規模宏大中一批各部族及外國有名的天文、歷算學家進行長期的天文觀察,對天體運行的規律進行深入研究。這反映了阿拉伯帝國()A.天文學成就卓著B.國家重視推動科學發展C.注重學習和創新D.文化發展具有多民族性【答案】B【解析】料“阿拉伯帝國在首都和一些大城市建立規模宏大的天文臺,制造和配備各種精密的天文儀器,還招聘和集中一批各部族及外國有名的天文、歷算學家進行長期的天文觀察,對天體運行的規律進行深入研究”結合所學可知,題干中提到的建立天文臺、制造儀器、招聘天文學家等舉措,都體現了國家對科學發展的重天文學已經取得顯著的成就,排除A項;題干中重點強調的是國家在天文學研究方面的推動舉措,并沒有突出“學習和創新”這方面的內容,排除C項;雖然招聘了各族及外國的學者,但題干整體更側重于國家對天文學研究的推動,而不是突出文化發展的多民族性這一特點,排除D項。故選B項。13.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當中,關于盧梭的爭議不斷,有人說希特勒是盧梭的結果,因為他鼓吹“獨裁”第7頁/共15頁)A.歷史人物評價難有定論B.時代越接近人物評價越客觀C.時代變遷影響人物評價D.人物評價角度不同結論迥異【答案】D【解析】目中提到,盧梭的評價存在爭議,有人認為他是獨裁和暴力的鼓吹者,而有人則認為他是自由民主和人權的提倡者。這種爭議反映了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往往存在不同的觀點和角度,D項正確;歷史人物可以綜合多種史料、角度進行綜合性的評價,排除A項;對人物的評價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并非時代越接近評價越客觀,且B項本身說法錯誤,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不同角度影響了對人物的評價,沒有涉及時代對人物評價的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14.19世紀20年代以來,英國對拉丁美洲的投資日益增加,1875年達到1.7億英鎊,投資的大部分是政府債券。到19世紀:70年代初期,每年有占英國出口總額的10%約2500萬英鎊的英國商品進口到拉丁美洲;同時,英國商人掌握了許多當地主要產品的出口。由此可知()A.拉美國家深受英國的控制和滲透B.列強掀起了瓜分拉丁美洲的狂潮C.拉美獨立運動受國際形勢的影響D.美英在拉丁美洲的利益沖突加劇【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的英國和拉美。從材料中可以看出,19世紀20年代到70年代,英國對拉丁美洲的投資不斷增加,且大部分是政府債券,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拉美國家的經濟命脈。同時,英國商品大量進入拉丁美洲,且英國商人掌握了許多當地主要產品的出口,這意味著英國在經濟上對拉美國家進行了深度的控制和滲透,A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的是英國在拉丁美洲的經濟活動,沒有提及其他列強對拉丁美洲的瓜分情況,無法得出列強掀起瓜分拉丁美洲狂潮的結論,排除B項;題干內容主要是關于英國在拉美地區的經濟行為,沒有涉及拉美獨立運動以及國際形勢對其的影響等相關內容,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提到美國在拉丁美洲的利益情況以及美英之間的利益沖突,排除D項。故選A項。15.()第8頁/共15頁意大國家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利航空13.513.58.166母艦主力52.552.531.517.517.5艦注:總噸位按標準排水量計算。A.英國喪失海上霸主地位B.各國軍備競賽暫時緩和C.列強間的矛盾已經解決D.大國一致原則得以實現【答案】B【解析】噸位都有明確的限制。這表明各國在海軍力量上達成了一定的共識,限制了軍備競賽的進一步升級,B項正確;英國和美國在航空母艦和主力艦的總噸位上相同,均為13.5萬噸和52.5萬噸。這表明英國在海上力量上并未喪失霸主地位,而是與美國保持同等水平,排除A項;雖然《五國海軍條約》暫時緩和了各國的軍備競賽,但并沒有完全解決列強之間的矛盾,排除C項;大國一致原則是聯合國的原則,與材料《五國海軍條約》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6.在1989年至19904040多年的歸歐洲”。這一系列變化反映了()A.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未能得到體現B.西方國家和平演變戰略的成功實施C.蘇聯鼓勵東歐改革促使其政局惡化D.冷戰結束后國際政治格局的重大變化【答案】B【解析】1989年至1990年的東歐。根據材料“東歐八國出現了戰后40多年來最激烈的動蕩”“回歸歐洲”,結合所學可知,這反映了東歐劇變,這是西方國家和平演變戰略的成功實施,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東歐劇變的原因,與社會主第9頁/共15頁義制度優越性無關,排除A項;材料中未體現蘇聯的態度,無法得出蘇聯鼓勵東歐改革促使其政局惡化的結論,排除C項;冷戰結束的時間是1991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第II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古代先秦時期,人類逐漸擁有了私有的財產,商品交換的形成帶動了財產的流動,民商事法律也正是在這個時期開始萌芽,人們將其刻在銅器上,從而形成了金文民商法。公元前5世紀,李悝根據權穩定的法律,盜法是針對侵犯公、私財產制定的法律,因此,賊法與盜法都屬于民商法的范圍之內。漢對倉庫、戶籍、畜產、賦稅、興造以及徭役等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規。隋文帝時期,通過以《北齊律》為基清律例》中包括許多民事方面的法律規定,但因清朝實行封閉的政策,嚴重影響了民間資本的創業,限制了民間工商業的發展。——摘編自張春生、白曉艷《溯源中國古代民商法的發展歷程》(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民商法”出現和發展原因。(2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答案】(1)原因: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的產生,人類逐漸擁有私有財產,商品交換的發展帶動了財產的流動,客觀上需要民商法來規范財產關系和商業活動;維護政權穩定和社會秩序的需要;不同朝代的法律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完善;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民商法的豐富和完善。(2內容:中國古代法律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相互影響。一方面,社會發展推動法律的演變。從先秦時期民商事法律的萌芽,到各朝代法律的不斷發展,都是社會變化的結果。私有制的產生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民商法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如明代商品經濟繁榮,《大明律》中增加了眾多民商法條文來規范經濟活動和解決經濟糾紛。政治統治的需要也影響法律的制定,各朝代通過制定法律維護政權穩定,像《法經》的賊法和盜法.另一方面,法律對社會也有重要的反作用。合理的法律可以促進社會發展,如民商法的發展規范了商業活動,有利于商品經濟的有序進行。然而,不第10頁/共15頁展,不利于社會的轉型。總之,中國古代法律與社會相互依存,法律隨著社會發展而調整,同時又對社會發展起到或促進或阻礙的作用。【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背景題,時空是古代中國。原因:根據材料“在古代先秦時期,人類逐漸擁有了私有的財產,商品交換的形成帶動了財產的流動,民商事法律也正是在這個時期開始萌芽”可知,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的產生,人類逐漸擁有私有財產,商品交換的發展帶動了財產的流動,客觀上需要民商法來規范財產關和社會秩序的需要;根據材料“漢朝以《秦律》為基礎,結合《法經》的前六章,在其基礎上添加了《廄知,不同朝代的法律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完善;根據材料“到明代,為了適應商品經濟的發展品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民商法的豐富和完善。【小問2詳解】可知,維護政權穩定和社會秩序的需要;根據材料“到明代,為了適應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解決頻繁發生了民商法的豐富和完善。由以上可知,中國古代法律與社會相互影響的關系。可擬定題目為《中國古代法況,分別從社會對法律的推動作用和法律對社會的反作用兩個方面進行論述,史論結合,最后得出結論,體現兩者相互依存的關系。如,中國古代法律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相互影響。一方面,社會發展推動法律的演變。從先秦時期民商事法律的萌芽,到漢朝、隋朝、明代、清代歷代法律的不斷發展,都是社會變化的結果。私有制的產生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民商法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如明代商品經濟繁榮,《大明律》中增加了眾多民商法條文來規范經濟活動和解決經濟糾紛。政治統治的需要也影響法律的制定,各朝代通過制定法律維護政權穩定,像《法經》的賊法和盜法。另一方面,法律對社會也有重要的反作用。合理的法律可以促進社會發展,如民商法的發展規范了商業活動,有利于商品經濟的有序進行。然而,不展,不利于社會的轉型。總之,中國古代法律與社會相互依存,法律隨著社會發展而調整,同時又對社會發展起到或促進或阻礙的作用。第11頁/共15頁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40年前后,湖南木船總數達三萬只,平均每只載重約20噸,總噸位高達60萬噸,構成了湖南水上運輸的主力。木船結構簡單,主要依靠人力行駛,有時甚至需要人力在岸上拉纖。戊戌維新運動時期,在維新思潮的鼓舞下,湖南維新派紳士熊希齡、蔣德鈞等呈文湖廣總督張之洞,要求開辦湖南內河輪船航運。經過多番交涉,終于獲得批準。湘鄂兩省紳商聯合成立了官督商辦的“兩湖善后輪船局”。1899年,岳州開辟為商埠,外國輪船開始進入湖南內河。1900年春,安化茶商租賃五條小火輪,行駛長潭、潭株、長湘(陰)等線,雖不久即因虧損歇業,但它卻宣告了湖南民營輪船業的起步。1903年,曾任江蘇泰興縣令的湖南紳士龍璋召集商賈,在長沙開辦了一家規模較大的開濟輪船公司,開辟長沙至漢口、湘潭、常德、沅江,湘潭至株洲,沅江至南湖洲等航線,開展客貨運輸,一時業務相當發達。隨后,沅江士紳謝典序、蕭太烈也購買兩條火輪,組成指南輪船公司,開辟沅江到益陽的客貨班。湖南民營行業如雨后春筍般興辦起來。1904發展湖南內河航業”。1919年,常德商會在駐常德的北軍十六混成旅旅長馮玉祥支持下,創立了普濟輪船公司。何鍵統治湖南時期,內河航運發展較快,輪船增多,航線日廣。——摘編自余建明《湖南近代交通發展與社會變遷》(1)根據材料,概括湖南水路運輸發展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湖南水路交通發展帶來的影響。【答案】(1)變化:運輸工具的變化;航運主體的變化;航運線路的擴展;航運業務的擴展;原因:技術進步;政策支持;資本的進入。(2)影響:促進貿易發展;改善民生;有利于應對外國競爭;推動維新思潮;促進城市化。【解析】【小問1詳解】均每只載重約20噸”“1919鄂兩省紳商聯合成立了官督商辦的‘兩湖善后輪船局’”可知,航運主體的變化;據材料“曾任江蘇泰興縣令的湖南紳士龍璋召集商賈,在長沙開辦了一家規模較大的開濟輪船公司,開辟長沙至漢口、湘潭、常第12頁/共15頁德、沅江,湘潭至株洲,沅江至南湖洲等航線,開展客貨運輸,一時業務相當發達”可知,航運線路的擴展;據材料“湖南木船總數達三萬只,平均每只載重約20噸,總噸位高達60萬噸”“開展客貨運輸”可知,航運業務的擴展。原因:據材料“岳州開辟為商埠,外國輪船開始進入湖南內河。1900年春,安化茶商租賃五條小火輪”可知,技術進步;據材料“湖廣總督張之洞,要求開辦湖南內河輪船航運。經過多番交涉,終于獲得批準”可知,政策支持;據材料“曾任江蘇泰興縣令的湖南紳士龍璋召集商賈,在長沙開辦了一家規模較大的開濟輪船公司,開辟長沙至漢口、湘潭、常德、沅江,湘潭至株洲,沅江至南湖洲等航線,開展客貨運輸”可知,資本的進入。【小問2詳解】沅江至南湖洲等航線,開展客貨運輸,一時業務相當發達”可知,促進貿易發展;據材料“開展客貨運輸,一時業務相當發達”“開辟沅江到益陽的客貨班”可知,改善民生;據材料“湖南民營行業如雨后春筍般在維新思潮的鼓舞下,湖南維新派紳士熊希齡、蔣德鈞等呈文湖廣總督張之洞,要求開辦湖南內河輪船航運”及所學知識可知,推動維新思潮;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近代航運業的發展推動了沿江沿海地區城市化的發展。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16世紀初起,拉丁語的地位遭到新教所倡導的地方語言的挑戰。北歐、西歐的新救國家紛識加強。英格蘭語成為國王對付他的鄰居-威爾士人、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的另一種武器。英語憑借王權使用愛爾蘭語;1563年英格蘭與威爾士簽訂《合并條約》,要求法院在記錄與宣誓時必須使用英語;1695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項根除愛爾蘭語的法令。1539年,法國國王頒布了《維菜一科特雷法令》規定在司法領域使用法語。俄國的彼得大帝主導了1707-1710年的文字改革。——肖建飛《普世語言、王朝語言與民族語言-近代以來歐洲語言的政治化及其權威模式》材料二民族國家階段的民族主義主要有三種形態,即以法國為代表的、政治意義非常強烈的、民主主義式的民族主義形態,以德意志為代表的、偏重從文化層面去保衛自己民族和創建國家的、具有文化特質性的民族主義形態,以及英國的經濟民族主義形態,其代表人物托馬斯·孟曾強調:對英國的民族感情應該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對外貿易的真正目的和價值“就是國王的大量收入、國家的巨大榮譽、我們的第13頁/共15頁技藝學校、我們的需要的供應、我們的貧民的就業機會、我們的土地的改進、我們的海員的培訓、我們的王國的城墻、我們的財富的來源、我們的戰爭的命脈、我們的敵人所怕的對象。——傅瓊《近代早期英國經濟民族主義芻探》(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歐洲語言變化的特點并分析變化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提煉一條論點并加以論述。【答案】(1)特點:地方民族語言興起;政治力量的推動語言變化;司法領域語言統一。原因:宗教改革的影響;民族意識的增強;政治統一的需要制;文化自信的提升。(2)論點:近代早期英國的經濟民族主義強調對外貿易對國家利益的重要性。論述:在近代早期,英國的經濟民族主義主要表現為通過對外貿易來增強國家實力和促進經濟發展。這一觀點在托馬斯·孟的論述中得到了充分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