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口與環境第一節人口增長模式一、人口的增長1_第1頁
第一章人口與環境第一節人口增長模式一、人口的增長1_第2頁
第一章人口與環境第一節人口增長模式一、人口的增長1_第3頁
第一章人口與環境第一節人口增長模式一、人口的增長1_第4頁
第一章人口與環境第一節人口增長模式一、人口的增長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人口與環境第一節人口增長模式一、人口的增長1、歷史上的人口增長讀圖思考:(1)縱橫坐標的表示的內容?

(2)曲線起伏的說明了什么?

(3)曲線陡緩與人口增長速度有什么關系?

(4)從圖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長在時間上有什么特點?中國近現代人口增長圖文明階段歷史階段經歷時間末期人口采集文明農業文明工業及后工業文明近現代新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中世紀舊石器時代約49萬年約1萬年200多年0.1億6億60多億總結特點:在歷史上,有的時期人口增長得很慢,有的時期人口卻增長得很快,具有明顯的不均勻性,但總的趨勢是在不斷增長。

人口增長越來越快,特別是近100年來曲線特別陡,就是字母“J”中的豎線部分,說明人口在近100年來增長最快。人口增長的快慢直接取決于什么因素呢?2、自然增長率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即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一定地區出生的

活產嬰兒與該地區當年平均人口數的比率。人口死亡率:即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一定地區死亡人數與該地區當年平均人口數的比率。人口出生率=同期活產嬰兒數一定時期內平均人口數X100%人口死亡率=同期死亡人數一定時期內平均人口數X100%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同期活產嬰兒數—X100%同期死亡人數一定時期內平均人口數=一定時期內平均人口數X100%同期自然增長的人口數=活動1國家總人口(萬)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年增長人口數(萬)埃及63982.500.65日本126870.940.821.850.12118.3615.22同期內平均人口數X人口自然增長率自然增長的人口數=自然增長率的高低受哪些因素的影響?3、影響自然增長率的高低的因素(1)生物學規律(2)經濟基礎(3)上層建筑(4)其他育齡婦女的比重經濟發達程度文化教育水平醫療衛生條件婦女就業狀況婚姻生育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人口政策戰爭自然災害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會意識形態包括生產力、生產關系關系如何人口自然增長率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原因分析工業化程度和教育水平經濟發達程度婦女文化水平低高工業化程度高,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高;教育水平高,教育費用高,出生率低。工業化程度低,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低;教育水平低,教育費用低,出生率高。經濟發達,老年人的社會保障程度高,對子女的依賴程度低,出生率低經濟欠發達,老年人的保障程度低,對子女的依賴程度高,出生率高受教育程度高,受傳統生育觀影響小。受教育程度低,受傳統生育觀影響大,不易接受新的生育觀。造成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不同的原因你還知道哪些?最根本的是什么因素?發達國家婦女就業率高,老齡化使死亡率上升等影響了人口的增長。二戰后,發展中國家由于政治上的獨立,民族經濟的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人口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長很快。目前,主要是國家政策,經濟的發展使教育、醫療等費用的上升,婦女的就業率提高、文化水平的提高,傳統的生育觀念正在逐步改變。4、影響人口增長快慢的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世界人口在時間上增長越來越快,原因主要是生產力水平的發展。目前世界人口增長在地區上的差異,主要也是由于生產力水平在地區上的差異造成的。5人口問題A、人口增長過快:存在于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問題:B、人口增長過慢,甚至零增長和負增長:主要存在于發達國家老齡化

帶來的問題:(1)境承受的壓力過大,生態系統有失

去平衡、導致惡性循環的危險(2)人均擁有的資源和產品少,影響生活水平,

教育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和提高(3)就業困難,影響社會的穩定解決措施:采取控制人口的政策(如計劃生育),發展社會經濟,發展教育等勞動力不足,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家庭)負擔過重解決措施:鼓勵生育,接納外來人口。完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完善社會服務體系。老年型年輕型人口增長過慢,老齡化現象嚴重。人口增長過快1、右圖四個國家中,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國家是()A①B②

C③D④2、人口明顯負增長的是:()CA①B②C③D④A讀接受教育程度統計的我國35歲到45歲婦女生育的子女數(1996年)圖,完成下列問題:1、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生育子女數越來越

。2、在教育程度相同的情況下,農村婦女生育的子女數比城市婦女生育的子女數

,其原因是.少多城市的經濟水平高于農村二、人口增長的模式(一)“高-高-低”模式人口增長模式社會時期基本特點生產力水平人口增長特點原始人口增長模式傳統人口增長模式原始社會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

資本主義

社會初期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極低的自然增長率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較低的自然增長率生產率水平極為低下,以采集、狩獵為主以手工勞動為主的自然經濟出生率與死亡率極為接近,人口增長極為緩慢平均壽命有所延長,但死亡率依然較高,人口自然增長率仍然較低原始人口增長模式人口數量變化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線波動大;傳統人口增長數量呈緩慢增長趨勢,死亡率開始下降。(二)“高-低-高”模式國家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出現時間出現原因目前現狀18世紀中期以后20世紀50年代起產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醫療衛生事業得到迅速發展,死亡率下降,形成了“高低高”模式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高低高”的人口增長模式在歐洲基本結束盡管采取了控制人口增長的政策,但人口自然增長仍然不低。目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比較嚴重的人口問題。“二戰”以后,發展中國家政治上獨立,民族經濟發展迅速,醫療衛生事業進步,死亡率下降,人口的增長進入“高低高”模式人口增長過渡模式土豆、玉米、甘薯等糧食作物耐瘠、耐旱、高產營養價值高從美洲傳播到亞洲、歐洲促進了人口的增長愛爾蘭俄國我國清代活動5(三)“低-低-低”模式(現代人口增長模式)1、出現的原因生產力的發展現代科學知識的普及醫療衛生技術的進步人類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生育觀念和生育行為發生較大變化人口出生率開始呈下降趨勢轉變為現代人口增長模式2、特征(1)“三低”特征(2)自然增長率保持下降的趨勢,不少國家甚至

出現人口零增長或負增長現代形的出生率一般低于1.5%,自然增長率一般低于1%。發達國家讀圖1-3思考:世界人口自然增長在地區分布上有什么特點?

分別為哪一人口增長類型?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大多維持在

1.0%-2.5%之間,屬于比較高的水平,相應的人口增長為過渡模式,以“高-低-高”為特征,面臨著極為嚴重的人口問題。歐、

美發達國家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都低于1%,屬于低增長甚至負增長模式,以“低-低-低”為特征,為現代人口增長模式。讀圖1-3并看P8頁表思考:中國人口自然增長有什么特點?

為哪一人口增長類型?三、我國的人口增長的模式重視計劃生育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下降人口增長模式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過渡閱讀思考:中國人口增長類型轉變的原因及地區差異?原因社會經濟因素制度因素計劃生育因素出生率低死亡

率穩定自然增長率低整體人口增長模式(過渡型)城市已完成轉變,為現代型鄉村正在轉變,屬過渡型差異活動61、特點是:起伏不定,時多時少,時快時少,時快時慢。當發生自然災害或朝代更迭時,人口增長緩慢;當風調雨順、政局穩定時,人口增長迅速。但我國人口數量變動的總趨勢是不斷增長的。人口再生產類型轉變示意圖原始型傳統型過渡型現代型圖1-6人口增長與糧食生產人均耕地減少人口增長人均耕地減少糧食需求量加大城市膨脹建設用地增加開墾新耕地農藥、化肥用量增加土壤污染加劇耕地總面積減少糧食產量下降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工礦規模擴大植被破壞請簡要說明人口增長與糧食生產之間的關系?活動:自主學習3.請將A-E各區人口容量由大到小排序,并說明理由(限制因素)。序號潛力區年生物量(萬噸)可承載人口(萬)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面積(萬平方千米)A溫帶19780045480237192B亞熱帶410200101900426239C熱帶22400560048611.5D干旱半干旱區85600850032165.6E青藏區1000010004250ABDCEBADCE科技水平、生活消費水平、對外開放程度自然資源影響因素正相關負相關小結一、人口爆炸“J”形曲線二、環境的限制性自然資源的概念的演變人類與土地資源人類與礦產資源人類與淡水資源人類與森林資源三、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容量人口的合理容量環境承載力人口容量的特點臨界性、相對性和警戒性人口容量的限制因素資源、科技、生活消費水平、對外開放程度活動P171.下列人口流動行為中,哪些屬于人口遷移?①高一(5、6)班同學外出春游②為了準備藝術節演出上街購物③我班班長同學高中畢業考取大學去異地讀書④英語口語老師來我校執教⑤聚居在敘利亞難民營的伊拉克難民人口遷移的關鍵是變更定居地2.下列人口遷移事件中,哪些是國際遷移,哪些是國內遷移?①北宋末年,由于戰爭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規模南遷②明清時期我國廣東、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東南亞③在我國工作的外籍工人按人口遷移方向劃分的四種類型農村農村城市城市由農村到城市由城市到農村由農村到農村由城市到城市思考:深圳人口增加速度?人口來源?影響因素有哪些?政治,經濟因素閱讀:我國當代人口遷移P19戰爭和巴爾干人口遷移P20思考:1、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人口遷移情況如何?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巴爾干地區的人口遷移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2、20世紀80年代以后,我國人口遷移出現了什么新動態?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國家政策戰爭經濟因素下列人口遷移分別是哪些原因引起的?A、科技人員出國留學B、印巴分治(閱讀P21)C、老張到深圳去和兒子一起居住自主學習: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家庭D、房老師到平湖工作社會文化因素討論:1、2001年,我國人口的流動方向?2、造成這種人口流動的原因?活動p211、世界人口遷出國和遷入國有什么特征?2、造成這種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遷出國數量遷入國數量中國30.3美國110.0墨西哥26.7德國21.1印度22.2加拿大17.3菲律賓14.4英國13.6印尼18.0澳大利亞8.3未來世界主要的人口遷出國和遷入國(萬人/年)人口遷移影響因素概念分類國際人口遷移國內人口遷移(四種)自然生態環境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課堂小結:(氣候,土壤,水,地形,環境,災害)(國家政策,戰爭)(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課堂小練1.我國“黑河—騰沖”以西的地區面積占全國的53%,人口只占6.3%。下列關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確的是()A.西部地區氣候干燥,有大面積干旱區,生態脆弱B.地形復雜,多高山、高原C.經濟文化落后,交通不便D.人口的出生率低,人口遷出量大D2.下列情況對人口遷移經常、主要起作用的是(

)A.良好的文化教育熏陶B.和睦的婚姻和家庭C.經濟發展水平D.優美的生活環境

C3.下列現象中,對中西部剩余農業勞動力而言,屬于人口遷移的拉力的是(

)A.東部地區氣候優越,降水豐富B.到東部大城市找工作收入多C.東西部語言差異大,日常生活的交流隔閡多D.政府政策不妨礙農民跨省界務工經商ABD思考:造成美國本土人口遷移的因素有哪些?自然生態環境,政策,經濟等因素探究:遷移路線美國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東北部的“冷凍地帶”向南方的“陽光地帶”遷移1、引起該種人口遷移的原因是什么?2、還有哪些自然生態環境因素會導致大規模的人口遷移?請舉例說明。遷移,為了遠離旱災

20世紀30年代,一場大旱災使美國餓克拉荷馬州及其附近地區赤地千里,許多農民舉家遠離了這片災難的土地。有些人選擇遷居東部,但大多數人則向西遷往加利福尼亞州。今天,我們把這種由生態環境條件惡化而引起的移民,稱為“生態移民”或“環境移民”。閱讀P18文化:辨析兩個概念: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長時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現象一、外國文化與人口婚姻宗教初婚年齡穩定程度發展中國家,早婚之風盛行,初婚年齡小,生育時間長發達國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很多出生率高出生率低西方國家,婚姻關系不夠穩定,離婚率較高,再婚現象嚴重出生率低世界上主要的宗教都不反對人口增殖出生率高文化差異人口發展案例探究:晚婚的愛爾蘭婦女愛爾蘭婦女有晚婚的習俗.早在1926年,愛爾蘭婦女的平均初婚年齡便高達29.1歲,超過了當時提倡晚婚的其他所有國家.根據1951年愛爾蘭的人口普查資料,50歲女性從未結過婚的占到同齡女性的26%。在愛爾蘭,由于女性晚婚而少生的孩子,在數量上超過了因避孕而少生的孩子。●在世界地圖冊上找到愛爾蘭,了解該國的基本情況和近年的人口狀況。閱讀卡片:愛爾蘭法律規定禁止離婚。因為有了這條規定,所以愛爾蘭人對婚姻大事考慮得極為周密,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久而久之,晚婚成為愛爾蘭人的風俗二、中國文化與人口1、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封建社會,生育年齡為15-20勞動力增殖現代社會,提倡晚婚晚育人口壓力緩和2、多育多子到只生一個封建社會,多育多子,多子多福,重男輕女現代社會,只生一個,男女都一樣人口壓力性別失調生活水平提升3、從“學而優則仕”到“全民皆商”封建社會,士為統治階級,農則容易受到士的表揚重農抑商現代社會,工業化,城鎮化不斷加快從商人口增加4、從安土重遷到“四海為家”封建社會,定居在農田附近,“父母在,不遠游”傳統農業為主現代社會,各地區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婚姻地域范圍擴大,人口身體素質,文化素質提高改革開放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傳統的人口思想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對我國的

等方面帶來了影響?帶來了什么影響?活動1:閱讀卡片:陜西乾隆《雒南縣志》說的“婚姻必擇同鄉”,指的就是客民間的婚姻關系。

“嫁娶不越境”閱讀卡片:“小時候媽媽就嫌我筷子拿得太高,會嫁得遠。”文蘭說,但遠到近千公里卻超出了她和她父母的想像。這個曾經認為自己走不出縣城的江西姑娘,如今卻過長江、跨黃河地嫁到了河北。

千里姻緣一線牽

地域,不再是擇偶的重要因素

“現在地域不但不是限制,有時甚至是一種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