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與地理信息技術-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1頁
自然災害與地理信息技術-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2頁
自然災害與地理信息技術-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3頁
自然災害與地理信息技術-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4頁
自然災害與地理信息技術-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專練(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難點07自然災害與地理信息技術

--目錄-------

因命題趨勢解讀

因核心知識脈絡

£1重點難點突破

重難點一水文災害

重難點二氣象災害

重難點三地質災害

重難點四地理信息技術

因素養檢測提升(建議用時45分鐘)

--命題趨勢解讀-------

課程標準三年考情分析2025考向預測

1.11運用資料,說明常2024江西卷:滑坡、泥石流、【高考命題】自然災害的考察在高考的考察中

見自然災害的成因,了解地理信息技術在防災減災中的并不算是特別熱門的方向,但是隨著新課改新

避災、防災的措施。應用;高考的不斷深入,以自然災害為切入點,考察

1.12通過探究有關自然2024浙江卷:地理信息技術在自然要素的相互關系是其命題的主要方向,同

地理問題,了解地理信息防災減災中的應用;時,對學生人地協調,地理實踐能力提出了一

技術的應用。2023海南卷:臺風、滑坡、泥定的要求。

2.11通過探究有關人文石流;【高考預測】可以預測,隨著近年來全球極端

地理問題,了解地理信息2023湖南卷:洪災;事件的多發,針對自然災害的考察會成為其命

技術的應用。2023重慶卷:臺風;題的背景,依托極端事件,考察自然地理知識

2023廣東卷:地理信息技術;的原理運用與分析,考生需要特別注重分析自

2023浙江卷:地理信息技術;然災害內在的自然形成機制。

2022上海卷:地理信息系統;

核心知識脈絡--

暴雨洪水4~9月;東部季風區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區

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

融雪洪水

主要分布在西部和東北高緯度山區

初冬和初春。河流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河段,

我國的水文災害

冰凌洪水黃河上游的寧夏、內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及

松花江部分河段

臺風風暴潮7~10月(8、9月最為集中);東南沿海

溫帶風暴潮春期口秋季;渤海和黃海沿岸地區

來水大

排水不暢

洪澇災害的成因與防河流洪澇災害發生原因的分析

御措施的分析思路調洪蓄洪能力差

洪澇治理措施的分析

洪水中的自救與互救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蟲咬傷以及倒塌電桿上電線的電擊

指來自高緯度地區的寒冷空氣,在特定的天氣形勢下迅速加強

廣寒潮一并向中低緯度地區侵入,造成沿途地區大范圍劇烈降溫、大風

和雨雪天氣。這種冷空氣南侵達到一定標準的就稱為寒潮。

主要的氣象災害

臺風--發生在熱帶或亞熱帶洋面上其中心風力超過12級的熱帶氣旋稱之為臺風

、小小舁沙塵暴是指強風從地面卷起大量沙塵,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千米的

j暴一災害性天氣現象

我國氣象災害成因的相關性

防災減災的措施——災害監測——災害防御——災害救援與救助——災后恢復

殉■十因字①地震的震級身低;②與震中距離遠近;③震源深淺;④場地條

「雙火口于一件,包括土質、地形、地下水、是否有斷裂帶通過等;⑤發震時間

地震一\

V休—①地震的震級高低;②與震中距離遠近;③震源深淺;④場地條件,包

又火外括土質、地形、地下水、是否有斷裂帶通過等;⑤發震時間

目附_山地斜坡上的巖體或土體,因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及人類

C肩吸—活動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

滑坡和泥石流T

1、口二士山區溝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

泥仁海'+K云

/zsVIb

<遙感技術利用裝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學或電子設備,對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感知

地理

信息-4-衛星定位系統--利用衛星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實時定位、導航

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對地理數據進行輸入、處理、存儲、管理、查詢、分析、輸出等的計算機信息系統

-重點難點突破

重難點一水文災害

1.我國的水文災害

類型時空分布成因分析影響

洪水暴雨4?9月;東部季風區各大江河臺風、鋒面等引起降水多且集①范圍最廣,時間最

災害洪水的中下游平原地區中;地勢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長,危害最大;

暢;人類活動不合理②易導致洪災發生

融雪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氣溫升高,積雪、冰川融化形成對農業影響較嚴重

洪水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分布在洪水

西部和東北高緯度山區

冰凌初冬和初春。河流從低緯度流初冬時下游河段先冰凍,初春時對交通影響較嚴重

洪水向高緯度的河段,黃河上游的上游河段先解凍,從而引起上游

寧夏、內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水越過下游冰面,溢出兩岸,

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形成洪水

風暴臺風風暴7?10月(8、9月最為集中);東臺風(熱帶氣旋)引起影響東部沿海地帶

潮災潮南沿海的城市、工業、交通、

害溫帶風暴春季和秋季;渤海和黃海沿岸溫帶氣旋海洋漁業等

潮地區

2.洪澇災害的成因與防御措施的分析思路

(1)河流洪澇災害發生原因的分析

來水大影響因素氣候一一降水多,降水變率大,如季風氣候;

水系一一流域面積大,支流多,入海口少;

植被一—植被覆蓋率低

排水不暢影響因素地形一一地勢低洼,不易排出;

河道彎曲,排水不暢;

河道淤積;占用河道

調洪蓄洪能力差影響因素圍湖造田;泥沙淤積

(2)洪澇治理措施的分析

可從攔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來思考,具體要求是:上游——修水庫蓄洪和植樹造林,保持

水土;中游一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分洪工程;下游一整治河道,開挖入海新河、加固堤壩、疏通河道,

加快分洪、泄洪。但對黃河還要與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結合,對長江還要與荊江河段的裁彎取

直、中上游退耕還林、中下游退耕還湖結合起來。

3.洪水中的自救與互救

洪水一般與連降暴雨有關,具有可預報性,因此做好防洪準備,在洪水發生過程中的自救和互救非常重要。

(1)洪水應急

能逃脫逃向高處,登上堅固建筑的屋頂、大樹、山丘和高坡等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蟲咬傷以及

不能逃脫抓住要板、樹干等漂浮物,盡量不讓身體下沉,等待救援倒塌電桿上電線的電擊

(2)洪水中的救助

洪水中的救助搶救溺水人員科學控水或進行人工呼吸

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轉移到安全地帶拋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劃船、游泳去救人

G典例解析

(2023?湖南?高考真題)融雪洪水災害由大量的積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為雨雪混合型(簡稱“混合

型”)洪水災害和升溫融雪型(簡稱“升溫型”)洪水災害,融雪洪水中常夾雜著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

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災害頻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5月6—8月9—11月12-2月總計

緯度

升溫型混合型升溫型混合型升溫型混合型升溫型混合型升溫型混合型

O°~3O°N0000000101

30°~40°N5242521013123358

40°~50°N1321511012152749170217

50°~60°N34223500374034

60°~70°N161061001178

1.下列地區中,融雪洪水災害多發的是()

A.尼羅河流域B.中南半島C.北冰洋沿岸D.亞洲中部

2.春季與秋季融雪洪水災害頻次差異大,主要是因為()

①春季地表積雪較多②氣溫變化趨勢不同③秋季氣溫低于春季④秋季雨水少于春季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一般認為,混合型洪水比升溫型洪水破壞力更強,其理由最可能是()

A.混合型比升溫型洪水頻次高B.雨水的流動性比積雪融水強

C.積雪面雨水會加速積雪消融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

【答案】1.D2.A3.C

【解析】1.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北半球融雪洪水災害主要分布在30。~60飛的中緯度地帶,以40。~50小

最多。尼羅河流域、中南半島主要位于低緯度地帶,排除AB;北冰洋沿岸主要位于高緯度地帶,排除C;

亞洲中部位于中緯度地區,冬季較寒冷,多高海拔山地,冬季有大量積雪,春季升溫快,因此多融雪洪水

災害,D符合題意。故選D。

2.表格數據表明,春季的融雪洪水災害頻次遠大于秋季,這主要是因為經過冬季積累,春季地表積雪多,

且春季處于升溫趨勢,容易產生融雪洪水災害,而秋季經過春夏季的融雪,地表積雪少,且秋季處于降溫

趨勢,不容易產生融雪洪水災害,①、②符合題意;秋季氣溫不一定低于春季,秋季雨水不一定少于春季,

且雨水多少與融雪洪水災害出現關聯度不大,③、④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

選A。

3.混合型洪水是雪面雨水與融雪洪水混合形成,雪面雨水帶來熱量并沖擊積雪,使得積雪消融速度快,混

合型洪水水量大,水位高,因此破壞力更強,C符合題意;表中數據表明,混合型比升溫型洪水頻次高,但

頻次高并不能表明單次洪水的破壞力強,排除A;雨水和積雪融水均為液體狀態,在同一環境條件下的流動

性差異不大,排除B;材料信息表明,兩類融雪洪水中均有冰凌和融冰,排除D。故選C。

重難點二氣象災害

1.主要的氣象災害

寒潮概念指來自高緯度地區的寒冷空氣,在特定的天氣形勢下迅速加強并向中低緯度地區侵入,

造成沿途地區大范圍劇烈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這種冷空氣南侵達到一定標準的就

稱為寒潮。

成因北半球,由于北極和西伯利亞一帶的氣溫很低,大氣的密度就要大大增加,空氣不斷

收縮下沉,使氣壓增高,這樣,便形成一個勢力強大、深厚寬廣的冷高壓,當這個冷

性高壓系統的勢力強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像決了堤的海潮一樣,洶涌澎湃地向低緯度

襲來,帶來帶來劇烈降溫,相繼出現降溫、大風、雨雪或冰凍天氣等

影響寒潮天氣對農由于寒潮帶來的降溫可以達到10℃甚至20℃以上,通常超過農作物

業的影響的耐寒能力,使農作物發生凍害。

寒潮天氣對電寒潮引發的凍雨會使輸電和通信線路上積滿雨淞,輸電和通信線路

力和通信設施積冰后,遇冷收縮,加上風吹引起的震蕩和雨淞重量的影響,線路會

的影響不勝重荷而被壓斷,造成輸電、通信中斷,嚴重影響當地的工農業生

產。

寒潮天氣對公寒潮伴隨的大風、雨雪和降溫天氣會造成低能見度、地表結冰和路面

路、鐵路交通的積雪等現象,對公路、鐵路交通安全帶來較大的威脅。

影響

寒潮天氣對民大風使起飛和著陸的飛機易發生輪胎破裂和起落架折斷等事故。寒潮

航的影響造成的低能見度、路面結冰和積雪也對飛機的起降有很大影響

寒潮天氣對航寒潮大風可以制造海上風暴潮,形成數米高的巨浪,對海上船只有毀

運的影響滅性的打擊。

寒潮天氣對人大風降溫天氣容易引發感冒、氣管炎、冠心病、肺心病、中風、哮喘、

體健康的影響心肌梗死、心絞痛、偏頭痛等疾病,有時還會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臺風概念發生在熱帶或亞熱帶洋面上其中心風力超過12級的熱帶氣旋稱之為臺風。

形成條水汽條件大海具有源源不斷的水汽

件熱力條件溫暖的熱帶洋面水汽才能上升(或者夏秋季太陽光強烈照射的時候,洋面

產生臺風概率大)海洋表面溫度越高,海水蒸發就越快,大量的暖濕空氣

受熱膨脹就會上升,在空中冷卻凝結形成水滴時會釋放出大量熱量,從而

加劇水汽的蒸發。由于暖空氣密度比周邊的空氣要低,海面氣壓變得比周

邊的低。

動力條件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影響不利影響①狂風:吹倒房屋,拔起大樹,破壞交通、通信設施等。②暴雨:引發洪

水、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危害近海養殖等。③風暴潮:侵蝕海岸,破壞

海堤,造成海水倒灌等。

有利影響有利①可以為受其影響的地區帶來豐富的淡水資源,緩解干旱;②同時可

起到降溫消暑的作用。③近海漁業資源更豐富(海水擾動-營養物質上泛)

沙塵暴概念沙塵暴是指強風從地面卷起大量沙塵,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千米的災害性天氣現象。

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的總稱。其中沙暴是指大風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層所形成的挾沙

風暴;塵暴則是大風把大量塵埃及其他細顆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風暴

成因沙源地面上的沙塵物質。它是形成沙塵暴的物質基礎

大風這是沙塵暴形成的動力基礎,也是沙塵暴能夠長距離輸送的動力保證

不穩定的大不穩定的熱力條件有利于風力加大、強對流發展,從而夾帶更多的沙塵,

氣條件并卷揚得更高,所以沙塵暴多發生于午后傍晚。

2.我國氣象災害成因的相關性

強冷空氣寒潮I

海圖北

陸泰風—~-寒冷干燥

力對大氣,7、8月華北

性環境影響’東北多雨

團鋒面雨

—6月江淮梅雨----

活帶移動

異—5月華南多雨-

性質

偏溫暖濕潤

夏南帶來水汽,------,

季匈強烈上升,隆盧-

西太平洋熱帶氣旋發展,夏秋季移至我國東南沿海

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強弱異常一?■水旱災生卜各地雨帶移動異常

3.防災減災的措施

(1)防災減災手段

災害監測建立由人造衛星、氣象站、水文站、地質環境監測站等組成的自然災害監測系統,主要對自然

災害的孕育、發生、發展和致災全過程進行動態監測

災害防御修建水庫、堤壩、防護林等防災工程;調整農業的結構、布局和耕作制度,以適應氣象災害;

施行防災減災的法律法規,開展減災教育

災害救援發生自然災害并達到應急響應程度時,應按照國家有關自然災害的應急預案,調動救援物資和

與救助人員,盡快穩定社會秩序,救治傷員,并展開心理援助

災后恢復要盡快恢復災區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并促進災區經濟、社會恢復和發展

(2)自救與互救

災前準備居民應及時關注天氣預報及災害預警信息,做好災前準備

災中救助一旦發生自然災害,應按照預先設計好的逃生路線進行撤離。若洪澇來襲,應盡量向地勢高的

地方逃生。如不能逃離,要盡可能地進行自我保護,并尋找合適的時機和方法進行自救或向他

人求救。如對別人進行救助,也要時刻注意保護自己和被救者

災后自我自然災害過后,還需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例如,洪災過后,應做到不吃被洪水浸泡過的

保護食物,要喝煮沸的水,房屋入住前應進行全面消毒,待電器干燥后再使用

G典例解析

(2023?重慶?高考真題)臺風的移動方向和速度受大尺度天氣系統的氣流影響。下圖示意某臺風移動

過程中的海平面氣壓分布。在甲地,該臺風移動減緩,停留時間長達4天,期間表層海水溫度下降,臺風

強度減弱。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0°100°120°140°160°180°

1.導致臺風在甲地移動減緩的原因是甲地()

A.地面摩擦力增大B.高空西風帶強度減弱

C.下墊面水汽減少D.東西兩側的氣流方向相反

2.該臺風在甲地停留期間,表層海水溫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寒流經過B.海水蒸發C.強風擾動D.云層遮擋

【答案】1.D2.C

【解析】L根據圖中經緯網進行定位可知,甲地位于海洋,地面摩擦力小,下墊面水汽充足,AC錯誤;圖

中信息無法體現高空西風帶強度減弱,B錯誤;甲地所處區域等壓線向高值方向彎曲,為低壓槽,東西兩側

的氣流往低壓槽方向匯聚,兩側風向相反,導致臺風在甲地移動減緩,D正確。故選D。

2.甲地為日本暖流流經區,A錯誤;海水蒸發會吸收大氣的熱量,因此海水蒸發不是導致海水溫度下降的

主要原因,B錯誤;該臺風在甲地停留期間受強風擾動,熱量容易擴散,導致海水溫度降低,C正確;云層

遮擋主要影響海水的晝夜溫差,使海水白天溫度更低,夜間溫度更高,D錯誤。故選C。

重難點三地質災害

1.地震

成災原因危害防震減震措施

①直接危害:建筑物破壞;地面破壞;①災前:建立地震災害監測

災①地震的震級高低;②與震中

交通線中斷;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等。和預警系統;加強地質災害的

因距離遠近;③震源深淺;④

子場地條件,包括土質、地形、地②次生災害:沿海地區易引發海嘯;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

下水、是否有斷裂帶通過等;⑤山區易引發山體等自然物的破壞,如策法規體系,提高人民的應急

發震時間山崩、滑坡等;火災,由震后火源失避災能力;提高建筑物的抗

控引起;水災,由水壩決口或山崩堵震強度。

①地震區人口密度和經濟發

塞河道等引起;毒氣泄漏,由建筑物②災后:進行地震應急救援

展程度;

受或裝置破壞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和過渡性安置;恢復重建等

②預測預報的準確程度;③

災存環境的嚴重破壞所引起

體震區群眾的救災意識及震后

抗震救災措施

2.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

1典型旭.流1

圖示KM覆蓋層

泥石流扇

形堆積物國河流切口1

山區溝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發的,

定義山地斜坡上的巖體或土體,因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

地震及人類活動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

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

影響自然因①巖體比較破碎;②地勢起伏較大;③植①地形陡峻;②具有豐富的松散物質;

因素素

被覆蓋度較差;④降水等潤滑作用;③短時間內有大量水流;④地震等破壞

⑤地震、河流侵蝕等對坡體穩定性的破壞坡體穩定性

人為因素人類活動(如破壞植被、不適當的開挖與堆積等)的觸發作用

危摧毀聚落,破壞森林、農田、道路,

害破壞或掩埋農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造成淤塞江河等,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多發山地丘陵區、工程建設頻繁地區。我國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廣泛,以西南地區最為多發

地區

G典例解析

(2024?江西?高考真題)小東赴下圖所示區域開展研學活動,發現該區域河岸沖刷嚴重,滑坡易發,

公路安全受到威脅。在綜合分析了該區域滑坡的原因及潛在風險之后,小東應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地理

信息技術設計了一套滑坡預警監測系統。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5°8'0〃E95°8'30〃E

30°4'30"N

—公路

----河流

C2130>等高線/m

1.該區域滑坡易發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殼運動活躍②冰川運動強烈③公路維護頻繁④區域降水豐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圖中最可能發生滑坡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3.推斷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該預警系統中發揮的作用是()

A.采集地表形變數據B.分析居民點分布數據

C.分析植被分布數據D.采集區域降水數據

【答案】1.D2.C3.A

【解析】1.結合圖中經緯度可知,該地靠近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①正確;該地

緯度較低,冰川運動不強烈,②錯誤;公路維護頻繁可以及時發現隱患并采取相關防范措施,不利于滑坡

發生,③錯誤;該區域深受夏季風影響,降水豐沛,促進了滑坡的產生,④正確。綜上所述,D正確,ABC

錯誤。故選D。

2.甲處和丁處等高線相對較為稀疏,不是最可能發生滑坡的位置,AD錯誤;乙位于北坡,屬于夏季風的

背風坡,降水較少,不是最可能發生滑坡的位置,B錯誤;丙等高線密集,坡度大,且位于南坡,處于夏季

風的迎風坡,降水量大,是最可能發生滑坡的位置,C正確。故選C。

3.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三維坐標,進行定位和導航,可以獲得監測點的位置和高度的變化

數據(地表形變數據),從而預測滑坡的發生,A正確;分析居民點分布數據和植被分布數據需要借助GIS,

BC錯誤;采集區域降水數據需要人工進行采集,D錯誤。故選A。

重難點四地理信息技術與防災減災

遙概念利用裝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學或電子設備,對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感知

感特點探測范圍大,獲取信息速度②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條件限制少,能

技夠實現地物信息的實時、動態監測

術應用礦產資源蘊藏礦產的地方有許多是地質斷裂或環形構造帶,借助遙感技術易“發現”礦產

生物資源通過遙感圖像解譯或圖像處理技術,提取植被的分布、類型、結構、健康狀況、

產量等數據

環境監測土地荒漠化、土壤鹽漬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態、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

植被變化、水體污染、大氣污染等

災害監測旱災、水災、病蟲害、農林病害、森林火災、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衛定義利用衛星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實時定位、導航

星組成空間部分衛星星座

定地面控制地面監控系統

位部分

系用戶部分信號接收系統

統特點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和實時性

應用提高減災效率、(聯絡、跟蹤、監測)

精確定位,如發送求救信號、報告受災位置、救災物資空投

導航、通信聯絡、實時測控

地定義對地理數據進行輸入、處理、存儲、管理、查詢、分析、輸出等的計算機信息系統

理應用信息管理與服務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與生活所需的各種信息

信規劃和管理主要是進行城市規劃設計、工程選址等,也可以進行城市管理和輔助決

息策

系基礎設施管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統能夠完成工程設計、應急搶修、日常維護等工作,可

統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土地利用與管理土地利用涉及土地利用性質變化、地塊輪廓變化、土地權屬關系變更等

內容。地理信息系統可以有效完成對土地利用狀況的監控和管理,提高

工作質量與效率

生態環境管理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可以實現城市生態規劃、環境評價、環境與區域可

持續發展的決策分析、環保設施的管理等

G典例解析

(2023?廣東?高考真題)某中學學生在山西省太行山青龍峽景區研學活動中發現,這里是典型高山峽

谷地貌,兩岸巖壁直立,軟硬巖層交互,陡壁下常有崩塌物堆積,崩塌物主要來自硬巖層。圖是同學們繪

制的巖體崩塌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崩塌物主要來自硬巖層,是因為()

A.軟巖受風化剝蝕更快B.硬巖的重力作用更大

C.軟巖抗侵蝕能力更強D.硬巖水土流失更嚴重

2.同學們提出的以下預防崩塌危害措施中,不能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完成的是()

A.巖土變形預警B.危險巖體清除

C.氣象水文預報D.游客行為監管

【答案】1.A2.B

【解析】1.軟巖層巖性軟,更容易被侵蝕,使得軟巖層上部的堅硬的巖層失去支撐,在重力作用下崩塌,

A正確;重力作用受巖層所處高度的影響,與巖性沒有關系,B錯誤;同等外力條件下,堅硬的巖層抗侵蝕

的能力更強,水土流失較軟巖層更輕,CD錯誤。所以選A。

2.巖土變形預警可以運用GPS系統完成,A不符合題意;危險巖體清除需要用工程機械,地理信息系統不

能完成,B符合題意;氣象水文預報可以運用RS系統完成,C不符合題意;游客行為監管可以運用GIS系統

和監控網絡完成,D不符合題意。所以選B。

(2023?浙江?高考真題)為讓廣大消費者吃上放心菜,以地理信息技術為依托搭建的某網絡平臺,吸

引了眾多菜農加入。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就可獲取蔬菜的播種、施肥、采摘和運送等信息。下圖示意菜農、

物流公司、消費者與網絡平臺的關系。完成下面小題。

物質流!■?信息流

3.與傳統產銷相比,該蔬菜產銷模式中顯著變化的區位因素是()

A.市場、技術B.交通、勞動力C.政策、技術D.政策、勞動力

4.該網絡平臺高效運行主要得益于()

A.遙感技術為物流公司提供蔬菜品質信息B.地理信息系統為菜農提供蔬菜長勢信息

C.遙感技術為網絡平臺提供蔬菜種子來源信息D.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消費者提供蔬菜運送信息

【答案】3.A4.D

【解析】3.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該蔬菜產銷模式以地理信息技術為依托搭建的某網絡平臺,拓寬了市場,

并且技術水平較高,A正確;交通、勞動力、政策的影響較小,BCD錯誤。所以選A。

4.根據材料信息"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就可獲取蔬菜的播種、施肥、采摘和運送等信息。"可知,主要是借助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對蔬菜進行精準定位,為消費者提供蔬菜的運送信息,促進平臺的高效運行,D正確;蔬

菜的品質信息、長勢信息、種子信息對于平臺的運行影響較小,ABC錯誤。所以選D。

4素養檢測提升…

(2024?湖北武漢?二模)2023年12月18日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

米。右圖為四川某市民手機收到的地震預警信息(圖中90秒為倒計時時間)。圖左為地球內部圖層結構示

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莫霍界面與

地震橫溺等到達

請注意避險!

震中距你508公里

古登堡界面

1.此次地震的震源的位置是(

A.甲層B.乙層C.丙層D.丁層

2.預警信息中倒計時時間越短,表明()

A.震級越大B.距震中越近C.震源越深D.烈度越小

3.地理信息技術在此次積石山抗震救災過程中的應用有()

①遙感技術一一獲取災區道路受損情況②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一一統計受災人員的數量

③地理信息系統一一確定掩埋人員的位置④地理信息系統一一提供救災物資調配的最佳路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1.A2.B3.B

【解析】1.根據材料可知本次地震發生在積石山縣,震源深度為10千米。大陸地殼的平均厚度為39-41

千米,故可知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殼中,即圈層甲中,A正確;乙是軟流層,丙是地幔,丁是地核,BCD錯

誤。故選A。

2.根據材料可知,圖中90秒為地震橫波即將到達的倒計時時間,而根據地震波傳播原理,地震波傳播速

度與震源深度、地表地質等因素有關,因此倒計時時間越短,說明震源深度越淺,距震中越近,B正確,C

錯誤;震級每次地震只有一個,圖示中顯示本次地震震級為6.5級,A錯誤;地震烈度不僅與震級、震源深

度有關,還與震中距、地表地質等因素有關。烈度大小與倒計時時間沒有直接關系,因此不能通過倒計時

時間來判斷烈度大小,D錯誤。故選B。

3.遙感在遠離目標和非接觸目標物體條件下探測目標地物,獲取其反射、輻射或散射的電磁波信息(如電場、

磁場、電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進行提取、判定、加工處理、分析與應用的技術,利用遙感技術可以獲

取災區道路受損情況;①正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定位,但不能統計受災人員的數量,②錯誤;地理

信息系統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采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

描述的技術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可以提供救災物資調配的最佳路線,但地理信息系統不能確定掩埋人員的

位置,④正確,③錯誤,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024?廣東佛山?模擬預測)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受雙臺風"杜蘇芮”"卡努"的影響、再加上

高壓壩(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伸與大陸高壓結合而形成)和地形共同作用,京津冀地區出現一輪歷史

罕見的極端暴雨過程,引發了嚴重的洪澇、山體滑坡和城市內澇等次生災害。下圖示意2023年7月29日

我國局部海平面氣壓(單位:hPa)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4.臺風"杜蘇芮”登陸后()

A.受陸地高溫影響,勢力逐漸減弱B.受副高氣流影響,向西北方向移動

C.中心氣壓降低,風力變小D.中緯西風氣流影響,向南偏東移動

5.在此次暴雨過程中,"高壓壩”所起的作用是()

A.降低空氣溫度B.不斷補充水汽C.促使氣流抬升D.阻擋臺風北進

【答案】4.B5.D

【解析】4.由于副高氣壓較高,而臺風氣壓較低,風由副高吹向臺風,影響臺風移動路徑,使得臺風只能

在副高邊緣處繞行,向偏西北方向移動,B正確;由所學知識可知,臺風登陸后,缺少水汽補給,釋放的潛

熱減少,且地面摩擦力的增加,其勢力逐漸減弱,A錯誤;該臺風登陸后由于缺少水熱供給,摩擦力增大,

勢力會逐漸減弱,中心氣壓升高,風力變小,C錯誤;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不受中緯西風氣流影響,D錯誤。

故選Bo

5.根據材料可知,高壓壩是"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伸與大陸高壓結合而形成",受其控制地區盛行下沉

氣流,多晴朗天氣。由于風總是由高壓吹向低壓,臺風為低壓系統,北部的高壓壩使臺風北進過程中為逆

風,說明臺風的移動受到高壓壩的阻擋,D正確;此時為夏季,受其控制會形成高溫天氣,不會降低空氣溫

度,A錯誤;陸地高壓水汽含量很少,不能為臺風補充水汽,B錯誤;由于該高壓壩是副熱帶高壓和陸地高

壓結合而形成,并不是冷高壓,其溫度較高,對氣流的抬升不明顯,C錯。故選D。

(2024?浙江湖州?一模)某同學在長白山研學期間觀察到典型的北極圈寒帶喬木一岳樺。圖1為研學

后繪制的長白山自然帶分布簡圖,圖2為研學時拍攝的某景觀照片。完成下面小題。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海拔

圖1圖2

6.長白山岳樺林帶最有可能分布在圖1中的()

A.甲B.乙C.丙D.T

7.圖2監測點主要監測的自然災害是()

A.泥石流B.滑坡C.洪澇D.臺風

【答案】6.B7.A

【解析】6.山地海拔越高氣溫越低,熱量越差。岳樺是典型的北極圈寒帶喬木,圖中乙位于亞寒帶針葉林

上方,乙地最適合生長寒帶的喬木,B正確。甲海拔太高,溫度太低、熱量不足,風力大,可能不適合生長

喬木,A錯誤。丙丁位于1000米以下,可能是溫帶喬木,CD錯誤。故選B。

7.圖2監測點修建了水泥溝渠,應該是監測泥石流,A正確。滑坡監測一般是通過設備監測坡面的移動距

離,B錯誤。山區一般發生洪澇的幾率小,平原容易積水發生洪澇,C錯誤。長白山很少受臺風影響,D錯

誤。故選A。

(2024?浙江嘉興?一模)北美洲某河谷發生了一次地震,并引發某種次生災害,下圖為該次生災害發

生前后的河谷地質剖面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通技,止、次生災害發生

海拔〈術)前的風化物

8.地震在該河谷引發的次生災害為()

A.泥石流B.火山噴發C.滑坡D.洪澇

9.關于圖中地理事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片麻巖由白云巖變質作用形成B.碎屑堆積物形成于流水沉積

C.次生災害后河谷上游水位下降D.沖積層的顆粒大小較為均一

【答案】8.C9.D

【解析】8.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次生災害發生前該地上部的風化物更多,坡面輪廓更凸起,說明該次生災

害發生導致風化物和白云巖下滑,為滑坡災害,C正確;白云巖不透水,不是泥石流,A錯誤;火山噴發和

洪澇災害不會導致上部巖層滑落,BD錯誤。故選C。

9.片麻巖由花崗巖變質作用形成,A錯誤;根據上題分析可知,該地碎屑堆積物形成于滑坡,B錯誤;滑

坡發生后,淤塞河道,河流上游水位上升,C錯誤;沖積層是流水堆積形成的,顆粒大小較為均一,D正確。

故選D。

(2024?河南?模擬預測)中高緯度的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溫異常指示中國北方的寒潮強度,北半球

西風增強,會導致亞洲高壓受削弱的程度增加。寒潮強度標準化值表示多年平均寒潮強度,圖為1980年

一2019年中國北方的寒潮強度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一寒潮強度標準化化

19801990200020102019年份

10.1980年到2019年間,寒潮強度最弱的時間段是()

A.1980——1990年B.1990——2000年

C.2000——2010年D.2010——2019年

11.下列現象會導致我國寒潮指數增強的是()

A.秋季中高緯度北太平洋海溫異常降低B.冬季中高緯度北太平洋海溫異常升高

C.夏季中高緯度北大西洋海溫異常降低D.冬季中高緯度北大西洋海溫異常升高

【答案】10.B11.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