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必背文言文及詞匯_第1頁
中考語文必背文言文及詞匯_第2頁
中考語文必背文言文及詞匯_第3頁
中考語文必背文言文及詞匯_第4頁
中考語文必背文言文及詞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語文必背文言文及詞匯(24篇)

注: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為常考默寫句,黑體字為易寫錯或易混同的字。其中力口*號的篇目為新增篇目。

1.孔子語錄《論語》

【經典背誦段落】

i.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

乎?”(《學而》)

2.子曰:“溫故而知新,能夠為師矣。”(《為政》)

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5.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

也。”(《公冶長》)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不憤不啟,不怫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述而》)

9.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11.曾子曰:“士不能夠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認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

受?”(《泰伯》)

12.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3.子貢問曰:“有一言而能夠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

靈公》)

14.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為政》)

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顏淵》)

16.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

得之,不去也。”(《里仁》)

17.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述而》)

18.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述而》)

19.(點)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雪,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先進》)

【詞匯清單】

1.通假字

①不亦說乎(“說”通“悅”,愉快)

②誨玄知之乎(“女”通“汝”,人稱代詞,你)

③不知為不知,是州也(“知”通“智”,智慧)

④早春者(“莫”通“暮”,盡,晚)

2.古今異義

熊蹩為師矣(古義:兩個詞,“可”,能夠,“以”,憑、靠;今義:能夠,許可)

3.一詞多義

詞語義項例句成語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魚我所欲日行千

也》)里

①行行走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桃花源記》)行云流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小石潭記》)水

商旅不行,橘傾楫摧(《岳陽樓記》)

有一言而能夠終生行之者乎(《論語?衛靈

行之有

實施,施行公》)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出師表》)

才高行

品行,品德將軍向寵,性行淑均(《出師表》)

軍隊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出師表》)/

運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觀滄海》)/

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述而》)

懲惡揚

好,好日勺以咨誠善道,察納雅言(《出師表》)

②善善哉。吾請無攻宋矣(《公輸》)

多謀善

善于,擅長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學而》)知己知

知道,了解

溫故而知新(《論語?為政》)彼

③知通“智”,聰明是知也(《論語?為政》)/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感覺,以為/

(節選)》]

4.詞類活用

①學而時習之(時間名詞作狀語,按時)

②吾目三省吾身(時間名詞作狀語,天天)

③溫故而知斷(形容詞用作名詞,“故”指舊知識,“新”指新知識)

④傳不習乎(動詞用作名詞,傳授日勺知識)

2.傷仲永*王安石

【經典背誦段落】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

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

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詞匯清單】

1.通假字

日坂仲永環謁于邑人(“扳”通“攀",牽,弓I)

2.一詞多義

詞語義項例句成語

聽到,聽說余聞之也久(《傷仲永》)聞風而動

①聞

名聲不能稱前時之聞(《傷仲永》)/

完成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傷仲永》)功成名就

②就

從事蒙乃始就學(《孫權勸學》)/

最終卒之為眾人(《傷仲永》)/

③卒

士兵卒數萬人(《陳涉世家》)/

父利其然也(《傷仲永》)知其然,不知

這么

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其所以然

④然泯然眾人矣(《傷仲永》)

……日勺樣子戛然而止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滿井游記》)

表轉折,但然徒步則汗出淡背(《滿井游記》)/

3.古今異義

其X理皆有可觀者(古義:文采和道理;今義:表示文章內容或語句方面日勺條理)

4.詞類活用

①邑人奇之(形容詞用作動詞,對……感到驚奇)

②父異焉(形容詞用作動詞,對……感到詫異)

③稍稍賓客其父(名詞用作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④父利其然也(名詞用作動詞,認為……有利可圖)

⑤巨扳仲永環謁于邑人(名詞作狀語,天天)

3.孫權勸學*司馬光

【經典背誦段落】

初,權謂呂蒙日:“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日:“孤豈欲卿治經為

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認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日:“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土別三日,即更刮

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詞匯清單】

1.通假字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通“耶”,語氣詞,表反問)

2.一詞多義

語義項例句成語

①謀略卿今者才略(《孫權勸學》)雄才大略

略絲毫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

了解見往事耳(《孫權勸學》)/

認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孫權勸學》)/

表現才美不外見(《馬說》)/

②出現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見看見見漁人,乃大驚(《桃花源記》)見異思遷

拜見曹劌請見(《曹劌論戰》)/

引見胡不見我于王(《公輸》)/

召見,會見于是見公輸盤(《公輸》)/

應該但當涉獵(《孫權勸學》)/

③掌管卿今當涂掌事(《孫權勸學》)/

當在當是時(《口技》)/

對著木蘭當戶織(《木蘭詩》)當頭棒喝

3.古今異義

①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古義:當初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今義:一個學位)

②見佳事耳(古義:指歷史;今義:過去的事)

③但當涉獵(古義:只;今義:表轉折關系日勺連詞)

④即更刮目相待(古義:重新;今義:愈加,越發)

4.口技林嗣環

【經典背誦段落】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

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

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

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詞匯清單】

1.通假字

滿空寂然(“坐”通“座”,座位)

2.一詞多義

詞語義項例句成語

妙處眾妙畢備(《口技》)/

①妙

奇妙認為妙絕(《口技》)妙筆生花

喂奶婦撫兒乳(《口技》)/

②乳

乳頭兒含乳啼(《口技》)/

當是時(《口技》)是可忍,

是亦不能夠已乎?(《魚我所欲也》)孰不可忍

③是

判斷動詞,

問今是何世(《桃花源記》)/

手指手有百指(《口技》)首屈一指

指出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④指

直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指向爭高直指(《與朱元思書》)指桑罵槐

3.古今異義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古義:只;今義:表轉折,然而)

4.詞類活用

①婦撫兒乳(名詞用作動詞,喂奶)

②不能多其一處也(名詞用作動詞,說出)

③京中有萼口技者(形容詞作動詞,擅長)

④撫尺一下(方位名詞作動詞,落,拍)

5.桃花源記陶淵明

【經典背誦段落】

晉太元中,武陵人打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

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好像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

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髻,并怡然自樂。

【詞匯清單】

1.通假字

便事還家(“要”通“邀”,邀請)

2.一詞多義

詞語義項例句成語

值得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微不足道

充分,充分日勺食不飽,力不足(《馬說》)豐衣足食

①足借指坐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木蘭詩》)/

腳足膚皴裂而不知[《送東陽馬生序(節選)》]手舞足蹈

滿足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做標識便扶向路,處處志之(《桃花源記》)/

②志標識尋向所志(《桃花源記》)/

志氣,意志必先苦其心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人窮志短

便舍船,從口入(《桃花源記》)舍生忘死

舍棄

③舍舍生而取義者也(《魚我所欲也》)舍己為人

房屋屋舍儼然(《桃花源記》)/

3.古今異義

①芳草鮮蓑,落英繽紛(古義:顏色鮮艷漂亮;今義:指食物日勺新鮮美味)

②阡陌有遇,雞犬相聞(古義:交織相通;今義:各種交通運輸和郵電事業日勺總稱)

③率事于邑人來此承填[(妻子)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對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稱呼。(絕境)古

義:與人世隔絕日勺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④不論魏晉[古義:不要說,(更)無須說;今義:連詞,表示條件不一樣而結果不變]

⑤便轉向路(古義:沿,順著;今義:攙扶,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

⑥未累,尋病終(古義:實現;今義:果實,結果)

4.詞類活用

①漁人甚異之(形容詞的意動使用方法,對……感到詫異)

②復畫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前)

③欲為其林(形容詞用作動詞,窮盡、走到盡頭)

6.陋室銘劉禹錫

【經典背誦段落】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能夠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詞匯清單】

1.一詞多義

詞語義項例句成語

知名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陋室銘》)/

莫名其

說出不能名其一處也(《口技》)

①名命名名之者誰(《醉翁亭記》)/

名山大

有名的故雖有名馬(《馬說》)

名字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木蘭詩》)/

使……擾亂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

戰亂自云先世避秦時亂(《桃花源記》)/

②亂

亂七八

混亂吾視其轍亂(《曹劌論戰》)

結構助詞,放在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

③之主謂之間,取消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句子的1獨立性

結構助詞,賓語何陋之有(《出師表》)/

前置的標志宋何罪之有(《公輸》)/

人稱代詞,代他等閑視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她,它)之

赤子之

助詞,日勺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

音節助詞,無意久而久

公將鼓之(《曹劌論戰》)

義之

動詞,去,到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2.詞類活用

①有仙則名(名詞用作動詞,知名)

②有龍則或(形容詞用作動詞,顯出靈異)

③無絲竹之機耳(形容詞日勺使動使用方法,使……擾亂)

④無案牘之方形(形容詞日勺使動使用方法,使……勞累)

7.愛蓮說周敦頤

【經典背誦段落】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詞匯清單】

1.一詞多義

詞語義項例句成語

少,讀xibn陶后鮮有聞(《愛蓮說》)鮮為人知

鮮艷芳草鮮美(《桃花源記》)/

①鮮

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送東陽馬生序(節

鮮美/

選)》]

②遠遠播香遠益清(《愛蓮說》)/

遠遠地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遠走高飛

從……出來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奪眶而出

出去不復出焉(《桃花源記》)

③出在國外出則無敵國外患者(《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出現,顯露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記》)層出不窮

說出不敢出一言以復[《送東陽馬生序(節選)》]脫口而出

2.古今異義

亭亭凈值(古義:立;今義:種植)

3.詞類活用

①不蔓不枝(名詞用作動詞,蔓,生枝蔓;枝,長枝節)

②香匹益清(形容詞用作動詞,遠,遠播;清,顯得清幽)

8.三峽酈道元

【經典背誦段落】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峨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日:“巴

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詞匯清單】

1.通假字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闕”通“缺",空缺)

2.一詞多義

詞語義項例句成語

從自三峽七百里中(《三峽》)自始至終

①自假如自非亭午夜分(《三峽》)/

自己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自力更生

很良多趣味(《三峽》)專心良苦

②良

善良此皆良實(《出師表》)/

精良,好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良辰美景

連續,連接屬引凄異(《三峽》)/

③屬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

通“囑”,囑咐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即使/

④雖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馬說》)

即使雖有千里之能(《馬說》)/

空谷傳響,哀轉久絕(《三峽》)

消失,停頓/

突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口技》)

隔絕的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與世隔絕

⑤絕

極絕喃多生怪柏(《三峽》)絕頂聰明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三峽》)

斷,斷絕絡繹不絕

猿則百叫無絕(《與朱元思書》)

3.古今異義

①吸王命急宣(古義:有時;今義:慣用于選擇復句的關聯詞,或者,或許)

②至于夏水襄陵(古義:兩個詞,“至”,至U,“于”是助詞,無義;今義:常連在一起,表

示另提一事)

4.詞類活用

①雖乘壽御風(動詞用作名詞,飛馳日勺快馬)

②至谷傳響(名詞作狀語,在空蕩日勺山谷里)

③回覆倒影(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④每至晴初霜旦(名詞用作動詞,結霜)

9.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經典背誦段落】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

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外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

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詞匯清單】

1.一詞多義

詞語義項例句成語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記承天寺夜尋根究

游》)底

尋找

①尋尋章摘

尋向所志(《桃花源記》)

很快尋病終(《桃花源記》)/

空靈,透徹庭下如積水空明(《記承天寺夜游》)/

②空消散而或長煙一空(《岳陽樓記》)/

在空中皆若空游無所依(《小石潭記》)/

照進月色入戶(《記承天寺夜游》)/

入鄉隨

進入便舍船,從口入(《桃花源記》)

③入俗

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死于安

在國內/

樂》)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魚我所欲

假如,假如/

也》)

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怎樣,怎么辦/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④如

孰視之,自認為不如(《鄒忌諷齊王納

及,比得上/

諫》)

如花似

如同,好像庭下如積水空明(《記承天寺夜游》)

與虎謀

跟,和念無與為樂者(《記承天寺夜游》)

⑤與通“歟”,語氣詞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

與人方

給予呼爾而與之(《魚我所欲也》)

便

2.古今異義

卷無與為樂者(古義:想到;今義:紀念,思念,讀)

10.湖心亭看雪*張岱

【經典背誦段落】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擁毒衣

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獨,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

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詞匯清單】

1.通假字

余孥一小舟[,,孥”通,,槎”,撐(船力

2.一詞多義

詞語義項例句成語

白頭偕

白色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①白老

酒杯余強飲三大白而別(《湖心亭看雪》)/

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三更午

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

位夜

②更還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重新土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孫權勸學》)/

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全/

長煙一空(《岳陽樓記》)

③一

一目了

數詞,一余擎一小舟(《湖心亭看雪》)

3.古今異義

①奉日更定(古義:這;今義:判斷動詞,是)

②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古義:極力,盡力;今義:勉強)

11.與朱元思書吳均

【經典背誦段落】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浮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相互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

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

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詞匯清單】

1.通假字

①蟬則千琴不窮(“轉”通“唯",鳥叫聲)

②窺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2.一詞多義

詞語義項例句成語

向上負勢競上(《與朱元思書》)上躥下跳

①上

在上邊橫柯上蔽(《與朱元思書》)/

十的倍數一百許里(《與朱元思書》)百步穿楊

②百

虛數,眾多的猿則百叫無絕(《與朱元思書》)百折不撓

從流浮蕩,任意東西(《與朱元思

心愿/

書》)

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記》)/

③意打算,想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情態,表情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略無慕艷意[《送東陽馬生序(節

意思詞不達意

選)》]

3.古今異義

饗饗世務者(古義:謀劃,治理;今義:規劃,管理政治時才能)

4.詞類活用

①任意東西(名詞用作動詞,向東或向西)

②猛浪若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日勺馬)

③負勢競上(名詞用作動詞,向上)

④相互甘逛(形容詞用作動詞,往高處或往遠處伸展)

⑤橫柯上蔽(名詞作狀語,在上邊)

⑥風煙俱凈(形容詞用作動詞,消散,散凈)

12.馬說韓愈

【經典背誦段落】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

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

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詞匯清單】

1.通假字

①售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喂養)

②才美不外見(“見”通“現”,顯現)

③食之不能盡其茗(“材”通“才”,才能)

④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

2.一詞多義

詞語義項例句成語

代詞,它安求其能千里也(《馬說》)/

①其莫非,表反問語氣其真無馬邪(《馬說》)/

大約,表揣測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能夠安求其能千里也(《馬說》)無所不能

②能

才能雖有千里之能(《馬說》)/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

通“飼”,喂養/

說》)

③食

吃食不飽,力不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