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懷中《牽風記》閱讀答案_第1頁
徐懷中《牽風記》閱讀答案_第2頁
徐懷中《牽風記》閱讀答案_第3頁
徐懷中《牽風記》閱讀答案_第4頁
徐懷中《牽風記》閱讀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徐懷中《牽風記》閱讀答案牽風記(節選)徐懷中“野政文工團”(晉冀魯豫野戰軍政治部文工團)派出一個小分隊,來九團慰問演出。小分隊不足十人,只能出演一些短小的節目,獨唱獨奏、快板劇、活報劇什么的,多是根據新近幾次作戰中的英雄事跡新排出來的。思想內容沒得可說,可是出來進去總是那么幾個熟悉面孔,太乏味了!臺下開始發難:“不看!不看!不看!”報幕人從大幕中縫處鉆出來,他每次出現,觀眾都以為演出將會做出重新調整。這是一個頑固派,仍舊按照預定順序,不緊不慢地報出了下一個節目。臺下又狂呼亂喊起來:“出來一個坤角兒!出來一個坤角兒!”團長齊競接到報告,風是風火是火地趕來了。大幕拉開了,臺口高高掛起一盞汽燈,紗罩射出幽藍幽藍的光,把舞臺上下照得如同白晝。齊競健步登上舞臺,筆直地站在臺口,一動不動,一言不發。顯而易見是向臺下表明:我有充裕的時間和耐心,等你們鬧騰一個夠,什么時候不想鬧了,我才開口講話。有人認出了團長,彼此提醒:“一號!”

“一號!”前面幾排觀眾端端正正坐好了,遠處的人似乎覺察出有什么不對頭,也都不敢再出聲了。齊競這才開始隊前訓話:“我應該祝賀大家,你們開創了一項歷史紀錄。自打我們團有建制以來,還從沒有發生過今晚這樣熱鬧的新鮮事。”他陡然以高八度嗓音怒吼道,“丟人現眼!給八路軍丟人現眼!給‘虎團’全團將士丟人現眼!”獨立第九團擅長夜戰,在百團大戰中屢建奇功,被八路軍前方總部授予“夜老虎團”稱號。部隊上上下下引以為驕傲,總是喜歡親切地使用簡稱“虎團”。齊競強按怒火,改用平靜的語氣說:“我知道,最近幾次戰斗傷亡比較大,有的重傷員,更多是往悲觀的方面去想,情緒很不正常。可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成為聚眾滋事、發泄不滿的理由。野戰軍總部派演出隊下來,你們叫喊不看!不看!那豈不就是說,我們不稀罕上級前來慰問!我們不稀罕上級的關心愛護!”一時間,全場空氣像是凝結在一處,緊張極了,大家都聽到自己的心咚咚地跳。“請等一下!請等一下!”傳來一個女孩子的呼喊聲。齊競遠遠看到,那個女孩子站在場地最后,一只手抱著長長的一個什么物件。她一溜兒小跑來到了臺前,臉上掛著一絲天然的微笑,很自信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受過良好的教育。齊競認出了,女孩抱在胸前的應該是一張古琴,用錦緞琴囊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女孩仰起臉,向高居于舞臺臺口的齊競提出交涉:“首長同志你好!碰巧我帶著古琴,就由我為大家彈奏一支曲子可以嗎?”一個花季少女懷抱古琴,突然出現在隊列前,齊競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陪同女孩子的地方干部上前說明,她是從北平來的女學生,要報考邊區政府開辦的太行第二中學,路經此地,正好趕上“虎團”在開晚會。齊競臉上頓時感覺熱辣辣的,這一下,讓淪陷區來的女學生看笑話了!“歡迎歡迎!請到臺上來,請到臺上來!”齊競正式發出邀請。汪可逾登上舞臺,她已經迫不及待地解開琴囊,取出了古琴。“哎喲,天哪!這不是一張宋代古琴嗎?”齊競驚呼。“夜老虎團”團長,帶兵打仗的一位老總,憑什么他一眼就認出了這是一張宋琴呢?愈加令北平女孩驚奇不已的是,團長一邊愛不釋手地鑒賞這張千年老琴,一邊隨口吟誦出了白居易的《廢琴》詩句:“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古聲澹無味,不稱今人情。”女學生也來了興致,以白居易的另一首詩做回應:“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姑娘席地坐在臺口,盤起雙腿,將古琴平平架在大腿上。自古便是這樣盤腿撫琴的,她取的是最為標準的一種彈奏姿勢。自然是由齊競擔任了報幕員,他這才想起,不曾問過北平女學生姓名。“我姓汪,叫汪可逾。三點水的汪,可不可以的可,逾越的逾。”“下面安靜!下面安靜!現在,讓我來介紹這位彈奏古琴的汪可逾同學。大家看到了嗎,古琴,也叫‘七弦琴’,又稱‘瑤琴’‘玉琴’。這是中國一種最早的彈撥樂器,有文字可考,不會晚于堯舜時期。好了,就請小汪同學為大家演奏一支古琴曲,好不好啊?”“好!”來自山區的農民士兵們,祖祖輩輩不知古琴為何物,臺下雖有反應,但不甚熱烈。只見汪姑娘緩緩抬起右臂腕,纖纖素手彈出了一個散音——空弦音。她的這張宋琴共鳴極佳,洪亮一如銅鐘。團長看出,北平女學生從不曾在這樣的野臺子上表演過,不知道先要大喊大叫報出自己的演奏曲目來。他問:“小汪同學,你第一個彈什么曲子?”“《高山流水》。”《高山流水》,齊竟也略知一二。唐代化為《高山》《流水》兩支樂曲,后經清人蜀派琴家張孔山改編,以大量滾、拂、綽、注等手法,作洋洋之水聲,人稱“七十二滾拂”。至今更一統天下,諸多名家幾乎無一人不是遵張氏傳譜《流水》來演奏的。齊競心存疑惑,難道這個小小年紀的女琴童與眾不同嗎?他問:“請問小汪同學,你彈《高山》,還是《流水》?”汪可逾加重語氣回答:“不是《高山》,也不是《流水》,是《高山流水》!”齊競以探討的語氣說:“好多人講,‘七十二滾拂’洶涌起伏,大氣磅礴,構成了全曲最華麗最堅實的高潮,為什么不可以一試呢?”古琴女孩從容地回答說:“不做過多緩急變化,任其一路流淌下去,讓人領略到‘不舍晝夜’的意味,不是更有內在神韻嗎?”齊競深深點頭,轉身報出了第一首曲名:《高山流水》。離開舞臺一段距離,便可以隱約聽到遠處接連不斷的炮聲。臺下觀眾早把戰火紛飛隆隆炮聲擲諸腦后,一支古琴曲營造出超乎音響感受的一種空幻氛圍。清風明月,萬籟俱寂。(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臺下觀眾先是開始發難,接著又狂呼亂喊,說明他們對演出節目質量很不滿意,對文工團的慰問并不領情。B.齊競作為驍勇善戰的團長,卻能將古琴理論及白居易的詩句信手拈來,表明他文武雙全,有著不錯的才情。C.汪可逾主動請纓、迫不及待取出古琴、席地而坐、并不事先報幕等舉動均體現出她對自己琴技的充分自信。D.汪可逾緩緩抬起右臂腕彈出一個散音,這動作所蘊含的情思跟《琵琶行》中“轉軸撥弦三兩聲”十分相似。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齊競訓話時使用了“祝賀、開創、新鮮事”等詞語,似褒實貶,非常符合其團長身份。B.汽燈幽藍的光、凝結的空氣、能聽見自己心跳等描寫反映出團長的憤怒和觀眾的緊張。C.汪可逾能跟齊競一起探討古琴及《高山流水》的演變與分化,說明她的古琴造詣不低。D.文章結尾用環境寫觀眾的反映,表現出這些來自山區的農民子弟兵對古琴演奏很陌生。8.團長齊競與女學生汪可逾對話,彼此都引用了白居易的詩,請結合文章分析作者這樣寫的用意。(4分)9.徐懷中在評價《牽風記》時曾說:“我寫的是一部具有嚴肅宏大敘事背景的‘國風’式的戰地浪漫故事。”請結合文章談談你的理解。(6分)參考答案6.(3分)B【解析]A項錯在“對文工團的慰問并不領情”,觀眾主要是因為傷亡比較大而情緒不正常。“不稀罕關心愛護,不稀罕上級慰問”是齊競在正話反說,譴責士兵們的行為。C項汪可逾席地而坐是一種標準的彈奏姿勢,不事先報幕是因為從不曾在野臺子上表演過,不知道流程。后面兩個舉動并不是表現她的自信。D項錯在“十分相似”,雖然都是演奏前的準備動作,但汪可逾的情思是想極力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華,帶給觀眾歡樂。琵琶女“轉軸撥弦三兩聲”是想借琵琶演奏表達自己“淪落人”的悲涼與無奈。因為它的后邊非常清楚地寫著: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7.(3分)D【解析]D項表現出觀眾都沉浸在美妙的樂聲中,陶醉不已,而不是對古琴演奏很陌生。8.(4分)①寫團長齊競隨口吟誦白居易的《廢琴》,是為體現他有極高的文學和音樂造詣。“古聲澹無味,不稱今人情”與結尾處觀眾的反映形成對比,也體現出汪可逾的琴技高超。(2分)②用“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來表達汪可逾與團長在音樂上既是益友也是知音。用“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來暗示下文汪可逾不選擇“七十二滾拂”的洶涌起伏,而選擇《高山流水》的平緩柔和,是想用古琴帶給聽眾泰然欣悅的音樂享受。(2分)9.(6分)①嚴肅宏大的敘事背景:故事發生背景在抗日戰爭時期,晉冀魯豫野戰軍、百團大戰等揭示了這是華北地區的抗戰情況。戰斗傷亡慘重,敵人進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