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下冊音樂全冊教學設計_第1頁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音樂全冊教學設計_第2頁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音樂全冊教學設計_第3頁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音樂全冊教學設計_第4頁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音樂全冊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教學設計課題出發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一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審美感知:1.聽辨和感受火車行駛的節奏,并隨音樂律動。②藝術表現:2.能分辨樂曲兩個不同主題在樂曲中出現的順序。③創意實踐:隨音樂律動。④文化理解:聆聽音樂,把握音樂形象。。學習重難點:重點:聆聽音樂,體會音樂形象。難點:聆聽音樂,把握音樂形象。教學準備:ppt鋼琴。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音頻導入感受音樂形象教師活動:1.聆聽樂曲《出發》引子部分,學生感受火車行進的律動。樂曲的引子描寫了一群兒童坐火車的情形。聽,圓號吹響了堅定的引子,小號緊隨其后。出發的號角吹響了,定音鼓均勻的敲擊,小鼓嘩啦啦的倚音,弦樂奏出機械、固定的音型以及加弱音器的小號等,都勾出一幅車輪轉動、汽笛長鳴,火車由慢到快、緩緩離開車站的畫面。教師簡介樂曲背景。樂曲《出發》是蘇聯作曲家普羅柯菲耶夫為兒童創作的一首交響套曲《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首。表現了一隊少先隊員冬天乘坐火車去郊外歡度假日的情景。學生活動:1.完整聆聽樂曲《出發》音頻,初步感受音樂形象。請學生帶著問題聆聽:樂曲情緒是怎樣的?活動意圖;了解這首歌的創造背景,以及作者,引起學生的興趣。環節二:分段欣賞教師活動:1.再次聆聽樂曲《出發》引子部分,請學生注意欣賞。(1)音樂模擬火車啟動到行進的音響,速度是怎樣的?(2)火車拉響汽笛的音響,是由什么樂器模擬的?(3)火車前進的律動,是由什么樂器表現的?2.欣賞樂曲第一部分。教師在播放音樂之前提出問題引導學生。1.主題A和主題B分別在音樂中出現了幾次?2.主題A和主題B出現時,分別是由什么樂器主奏的學生活動:欣賞主題A音頻,感受主題A的音樂形象,并邊聽音樂邊模仿火車行進的動作。欣賞主題B音頻,感受主題B的音樂形象。在聆聽之前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1)這段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2)聽到這段音樂,你有什么聯想?活動意圖:這首樂曲表達了去游玩的小朋友們高興的心情5.作業設計:了解歌曲6.板書設計:

出發6.教學反思與改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改進措施:課時教學設計課題《郊游》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一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審美感知:能夠自信地、能有表情地演唱這首歌曲②藝術表現:可以用打擊樂器,表現歌曲。③創意實踐:學唱歌曲《郊游》④文化理解:富有感情的動作體會和表現音樂的內容。2學習重難點:重點:能夠準確完整演唱歌曲《郊游》;難點:能表達歌曲三個段落的情緒對比,富有感情的動作體會和表現音樂的內容。3.教學準備:ppt鋼琴。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1.導入新課教師活動:(一)導入教師播放樂曲《出發》,學生隨音樂模仿火車行進的動作。(二)學唱歌曲《郊游》1.初次聆聽歌曲《郊游》音頻。2.教師出示《郊游》樂譜學唱旋律。教師分句教唱歌曲旋律,學生哼唱旋律學唱。學一學。教師分句教唱歌詞。教師應提示學生注意:(1)唱歌時應輕聲,不要喊唱。(2)歌曲雖然短小,但也有一定的力度及情緒的對比。①從第1小節到第8小節,聲音應輕巧、活潑。學生活動:1.朗讀歌詞。學生集體朗讀歌詞。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朗讀時,也應該用輕的聲音。2.注意“白云飄飄,春風柔柔”一句,第一個“飄”和第一個“柔”字,都是一字多音,一拍要唱四個音,應唱出“飄”和“柔”的感覺來。3.第8小節到第15小節,聲音可以稍連貫一些。4.第16小節到結束,聲音回歸活潑、歡快。活動意圖;了解歌曲,學唱歌曲。環節二:1.表現歌曲教師活動:1.學生分組為歌曲《郊游》編配打擊樂器伴奏。(1)教師將學生分為幾個組,每個組自行討論,用哪幾件打擊樂器為歌曲編配伴奏。教師根據學生為歌曲編配打擊樂器伴奏的情況進行總結,選出優化的伴奏。同學們,春天已經來到我們的身邊。我們今天又學習了兩首音樂作品,它們都表現了春天的情景。希望同學們在空閑的時間,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氣息,體會音樂作品中描繪的春天情景。學生活動:分組到前面匯報表演,其他組的同學進行評價欣賞歌曲《郊游》動畫學生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活動意圖:學生學會唱本首歌曲,積極參與音樂活動。作業設計:講一次郊游經歷板書設計:

郊游6.教學反思與改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改進措施:課時教學設計課題《山谷回音真好聽》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一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審美感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②藝術表現:并通過聲音的強弱對比塑造音樂形象。③創意實踐:能夠準確表現音的強弱力度。④文化理解:學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用強弱不同的聲音表現回音。2學習重難點:重點:用圓潤、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難點:能與同學合作表演“回音”游戲。3教學準備:ppt電子琴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1.導入新課教師活動:初次聆聽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1.游戲導入,聆聽歌曲,了解歌曲內容。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去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請同學們仔細聽:這首歌曲把我們帶到了什么地方?2.回音游戲游戲規則教師請一個學生來當“原音”,對著山谷來說話。請另一個學生來當他的“回音”。啟發學生想一想,“回音”與“原音”之間有什么區別?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回音”游戲。體會音的強弱。學生活動:同學們聽到過“回音”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做一個“回音”的游戲活動意圖;回音游戲,引起學生的興趣。環節二:歌曲教學教師活動:1.通過“回音”游戲,導入歌曲教學。2.現在老師的“原音”有點變化了!請大家注意聽! 師:1234∣5—∣;生齊:1234∣5—∣師:i6i6∣5—∣;生齊:i6i6∣5—∣

老師完整演唱歌曲。3.分析歌曲樂譜。教師教唱歌曲的前兩句。并請學生思考:這兩句是完全一樣的嗎?引導學生注意歌曲中“美麗山谷”和“唱歌講話”的時候不一樣。教師教唱最后一句。并請同學們仔細看譜并思考:歌曲的最后一句,與第一句、第二句中的哪一句是完全一樣的?學生活動:1.《山谷回音真好聽》歌曲學習。我們一起來學習剛才聽到的那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山谷回音真好聽》!同時,老師要請同學們幫一個忙。老師在演唱這首歌曲的時候,請同學們來做我的“回音”——當老師唱“啊”的時候,同學們要唱我的“回音”。2.分句教唱歌曲。3.學生隨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活動意圖:學生學會唱本首歌曲,積極參與音樂活動。5.作業設計:回家收集有關大海的歌曲6.板書設計:

板書主要節奏性:注意附點四分音符節奏6.教學反思與改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改進措施課時教學設計課題《開火車》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一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審美感知:觀察畫面,感受人物的不同舞蹈動作,嘗試看圖學習舞蹈。②藝術表現:根據音樂的想象內容做招手、叉腰、上舉的動作。③創意實踐:學習跳火車舞。④文化理解:在舞蹈的過程中,注意與同伴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相互碰撞。學習重難點:重點:播放火車的錄音,激發興趣。難點:節奏練習。教學準備:ppt電子琴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1.導入新課教師活動:1、播放火車的錄音,激發興趣。你們聽一聽是什么聲音?你們坐過火車嗎?坐火車先要干什么?(買車票。)2、節奏練習。3、學唱歌曲《開火車》。(1)現在我們先聽一首歌曲吧!歌曲的名字叫《開火車》,聽聽歌曲里唱了什么?(2)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唱了什么?現在請大家在聽一遍。(3)朗誦歌詞并配上節奏。(3)學唱歌曲《開火車》。教師:小火車司機在開火車的時候心情怎么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演唱這首歌曲呢?學生活動:學生:應該用高興的、歡快的聲音來演唱。教師:我們來試一試,做一個快樂的小司機。4、歌表演《開火車》。(1)教師:你們會開火車嗎?你是怎樣開火車的?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2)學習游戲中開火車的動作。(3)學習聽音樂開火車。教師:我們試著聽音樂開火車,注意車輪要一下一下地轉。活動意圖;引起學生的興趣。環節二:1.學唱歌曲教師活動:(4)學習小組合作開火車。教師:剛才,你們每個入都是小火車頭,現在我們要變成一列小火車,怎么辦?學生:幾個小朋友接在一起就可以了。教師:小火車怎樣才能不斷開?學生:把手搭緊一點。教師:我們現在變成一列長長的火車,一邊開火車一邊唱歌。5、音樂游戲《開火車》,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在家里,家長可以和學生一起“開火車”,讓學生嘗試做火車頭,帶領家長一起游戲。

活動意圖:學生學會唱本首歌曲,積極參與音樂活動。5.作業設計:回家收集有關大海的歌曲6.板書設計:

板書主要節奏性:注意附點四分音符節奏

6.教學反思與改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改進措施:課時教學設計課題《健康歌》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一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審美感知: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②藝術表現:隨歌曲進行律動表演。③創意實踐:學唱歌曲的一段歌詞,并隨歌曲進行律動表演。④文化理解:能理解歌曲的全部歌詞內容。學習重難點:重點:欣賞歌曲《健康歌》;難點:隨歌曲進行律動表演。教學準備:ppt電子琴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1.導入新課教師活動:(一)導入新課1.同學們你們都愛做運動嗎?2.欣賞動畫《健康歌》,這個小朋友和她的爺爺在干什么?(二)欣賞歌曲聆聽:《健康歌》音頻(三)學唱歌曲1.老師出示歌曲的歌詞,學生讀一讀。2.老師播放歌曲,學生演唱第一樂段。3.學生分小組根據歌詞創編表演動作。學生活動:這首歌曲叫《健康歌》,是一首臺灣歌曲。學生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活動意圖;引起學生的興趣。環節二:1.學唱歌曲教師活動:圖1:學生雙手叉腰,按節拍做扭腰動作。(歌曲第一樂句)圖2:學生雙臂上舉,按節拍左右擺動。(歌曲第二樂句)圖3:學生雙臂向下擺動。(歌曲第三樂句)圖4:學生雙臂上舉,按節拍左右擺動。(歌曲第四樂句)再次聆聽歌曲,注意歌曲的感情節拍跟節奏。4.學生分小組進行展示。5.教師播放《健康歌》視頻。學生活動:(學生邊聽邊思考)1、中速深情地2、4/3拍同學們表演得很好,我們平時一定要注意鍛煉身體,同學只有加強鍛煉才能茁壯成長。活動意圖:學生學會唱本首歌曲,積極參與音樂活動。5.作業設計:給家人表演6.板書設計:

《健康歌》教學反思與改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改進措施:課時教學設計課題《小雪橇》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一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審美感知:能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②藝術表現:表現孩子們在雪地里嬉戲時的喜悅心情。③創意實踐:能夠準確地演唱歌曲《小雪橇》。④文化理解:第五樂句中不斷重復的“啦”字在演唱時能夠清晰、有彈性。2.學習重難點:重點:能準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雪橇》;難點:1.在高音演唱時的音準,以及演唱時聲音的彈性。2.一字多音、附點節奏、切分節奏的準確演唱。教學準備:ppt鋼琴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1.導入新課教師活動:(1)教師播放歌曲《小雪橇》,并提出:“請你聽聽音樂中的孩子們在干什么?”“結合音樂體會孩子們的心情是什么?”兩個問題。【過渡語】同學們說的真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歌曲,名字就叫《小雪橇》。聆聽范唱,感受情緒。(1)教師再次播放歌曲,并提出問題:“歌曲的情緒是什么?”學生活動:學生活動:聆聽《小雪橇》歌曲范唱,簡述歌曲內容是:“滑雪橇”“他們心情很高興。”學生活動:學生聆聽范唱,思考問題。活動意圖;引起學生的興趣。環節二:1.學唱歌曲教師活動:學唱第一段歌詞,解決難點。(1)有節奏朗讀歌詞。(2)分樂句學唱第一段歌詞,解決難點。教師示范演唱,學生模唱學習。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問題1:高音2音準位置不夠重復的啦字演唱時彈性弱解決方法:首先學習慢速有彈性的說清啦字,然后再演唱。1)解決難點:拍手哈哈哈哈笑。最后結尾句與第一段歌詞不同,由一字一音,變成“手”字對應兩個音。解決方法:主要是讓學生獨立觀察,聆聽旋律,教師示范解決。(2)完整演唱第二段歌詞。一字多音的準確演唱。解決方法:一字多音運用加入韻母并加以觀察的方法解決。活動: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詞(三)豐富形式表現歌曲活動3.1觀看小雪橇歌曲的視頻,再次感受情緒。活動3.2結合情緒,完整演唱歌曲。活動3.3根據歌曲內容,加入動作表現歌曲。活動意圖:學生學會唱本首歌曲,積極參與音樂活動。5.作業設計:結合情緒,完整演唱歌曲。6.板書設計:

《小雪橇》

6.教學反思與改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改進措施:課時教學設計課題《幸福拍手歌》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一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審美感知:體會歌曲歡快的情緒,②藝術表現:通過游戲的方式掌握附點節奏,能夠準確讀出附點節奏并在歌曲中運用。③創意實踐:能夠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幸福拍手歌》。④文化理解:能隨歌曲自由律動,學習創編歌詞。學習重難點:重點:體會歌曲歡快的情緒,輕快地演唱《幸福拍手歌》。難點:1.隨歌曲自由律動,學習創編歌詞。2.掌握附點節奏,會讀、會運用。3.唱好歌曲的弱起節奏。教學準備:Ppt鋼琴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1.導入新課教師活動:聆聽歌曲《小白菜》和《幸福拍手歌》,對比兩首樂曲情緒有什么不同?師:這兩首樂曲分別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師:是音樂怎樣的變化讓我們覺得在情緒上有這么大的差別呢?師:節奏作為音樂要素的一種,在這里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欣賞《幸福拍手歌》找相同的樂句,注意節奏有什么特點?學生活動:1.同學生回答:悲傷、快樂……2學生試著說一說。3學生聽辨節奏,仔細體會。活動意圖;引起學生的興趣。環節二:1.學唱歌曲教師活動:師:誰來拍一拍你聽到的節奏?學生模仿拍擊節奏。教師講解《幸福拍手歌》X.X這個節奏型讓學生認識。1.教師范讀,分解讀成XXXda-A-da師:我們剛才練習的節奏是一首歌中的一句,現在我們來讀一讀這首歌曲的節奏。6.老師出示歌詞節奏譜例按節奏讀歌詞,并找出節奏相同的樂句。重點讀一讀節奏不相同的第三句。在歌唱中這一句也是難點,要讓學生讀會。師:同學們的歌聲真的很讓人感動,連小烏龜聽到也會一起來唱的,它唱的歌一定很慢,(放慢速度演唱),小兔子也來了(快速演唱),小蜜蜂也飛來了(升高一到兩個調)。學生模仿。2.連讀da-daX.Xda-da學生模仿。3.加上字讀一讀X.X拍拍4.連起來讀一讀X.XX.XX.XX.XX.XX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5.加上小節線再讀一讀(突出強弱拍)4/4X.X︱X.XX.XX.XX.X︱X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創編與表演活動。學生隨音樂伴奏分別表演拍肩、敲鼓、吹喇叭等動作。全體師生根據創編的歌詞拉成一圈共同進行《幸福拍手歌》表演唱活動意圖:學生學會唱本首歌曲,積極參與音樂活動。5.作業設計:創編新的歌詞6.板書設計:

《幸福拍手歌》6.教學反思與改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改進措施:課時教學設計課題《哦,十分鐘》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一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審美感知:欣賞校園歌曲《哦,十分鐘》。②藝術表現:珍惜學習時光,追求有張有弛、勞逸結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③創意實踐:體驗學習生活的美好,理解“學習是人生經歷中最幸福的機會”④文化理解:真切感知課間十分鐘輕松愉悅的情趣。學習重難點:重點:1.通過欣賞歌曲作品,從歌曲中體驗課間十分鐘的輕松、愉悅,體驗學習生活的美好。2.能夠載歌載舞的演唱歌曲。難點:學唱時準確把握歌曲每句開頭的弱起節奏,把握句尾停頓的準確時值,形成連接時的輕快、跳躍與自然。教學準備:ppt鋼琴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1.導入新課教師活動:(一)啟發體驗教師:同學們是怎樣利用課間十分鐘時間的?在十分鐘里都安排了什么活動?課間十分鐘有什么作用?小結:放松身心,調劑心理,利于后面一節課的學習,引出本課內容,感受歌曲對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安排和情緒體驗。學生活動:(二)歌曲欣賞聆聽歌曲《哦,十分鐘》,整體感知歌曲。1.初步感知,探討對作品印象。問: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緒?(課間輕松的情緒。)歌曲的節奏型有哪些特點?(旋律起伏大,體現出跳躍、夸張、歡快的風格。)活動意圖;引起學生的興趣。環節二:1.學唱歌曲教師活動:2.在聆聽中對照樂譜跟唱。(教師出示《哦,十分鐘》譜例)小聲跟唱,熟悉旋律和節奏。大聲跟唱,準確把握旋律和節奏。獨立演唱。從中感受到節奏的不易把握和旋律音符的六度大跳所形成的學唱困難。在以上基礎上再一次整體聆聽,跟唱,細心體會揣摩。教師可引導學生先放慢節奏來準確把握,待熟練后再恢復速度。(因為是歌表演,學唱時多關注體驗,體會出歌曲歡快、活潑的特點,不必沉陷糾纏于學唱環節,追求高難度的演唱效果。)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同學們放松身心,進入一種輕松愉悅的境界,科學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學習時間。老師希望同學們不要再用課間時間趕著做作業,形成非良性的循環,影響下節課的學習。也提醒不能為了貪玩,而忘了上洗手間,忘了為下節課的學習做準備。讓我們一起在笑聲中結束本課。3.拓展性實踐,學生表演。在聆聽和學唱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嘗試加入口風琴、豎笛、打擊樂器伴奏等形式,深化學生體驗,滿足學生參與表演的欲望。載歌載舞的表現歌曲。可組織小合唱隊伍介入伴奏,為舞蹈助興。(《哦,十分鐘》舞蹈表演)活動意圖:學生學會唱本首歌曲,積極參與音樂活動。5.作業設計:設計課間趣味活動6.板書設計:

《哦,十分鐘》6.教學反思與改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改進措施:課時教學設計課題《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一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審美感知:學會用熱烈、興奮的情緒和明亮、輕巧的聲音來演唱歌曲《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②藝術表現:在看看、聽聽、演演、編編的多種形式下。③創意實踐:認識換氣記號,并能在歌曲演唱中正確運用④文化理解:表達歌曲熱情活潑的情緒,養成良好的協作能力。學習重難點:重點:能用輕快、跳躍的聲音演唱《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難點:1.認識換氣記號,并能在歌曲演唱中正確運用。2.掌握歌曲中弱起節奏及后十六分節奏。教學準備:ppt鋼琴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1.導入新課教師活動:(一)組織教學欣賞《幸福拍手歌》動畫,隨歌曲做律動。(二)創設情景1.師:剛才我們欣賞了一首歡快、熱烈的歌曲《幸福拍手歌》。同學們高興嗎?我想其他國家的小朋友也一定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你們想不想領略一下其他國家的風采?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到西班牙看一看!欣賞西班牙風光。師:原來是一群可愛的小動物,不過它們可是有秩序的。同學們想不想看看它們是排著怎樣的隊伍出來迎接我們的?答案在歌曲里。學生活動:2.欣賞《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動畫,看看村莊里的誰出來歡迎我們呀?活動意圖;引起學生的興趣。環節二:1.學唱歌曲教師活動:1.初次聆聽歌曲《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指導學生按照歌曲出現的順序把小動物的圖片粘貼在黑板上。(聽音樂為圖片排序)2.師:模仿動物叫聲。同學們是怎么聽出來的?原來是歌詞告訴我們答案的。大家還聽到小動物的叫聲了,誰能模仿它們的叫聲并表演動作?再次聆聽歌曲,注意歌曲的感情節拍跟節同學們模仿得太像了,老師也想加入你們的歡迎隊伍中。老師扮演村莊的主人,同學們分成八組(按照座位分),分別扮演村莊里的八種小動物。當老師邀請小朋友的話說完后,相應的小動物們要立即站起表演打招呼,看哪組的反應最快,模仿的聲音最像,表演得最好?(教師按節奏說前兩句歌詞、指導學生按節奏說后兩句歌詞。)學生活動:八位同學到講臺前模仿小狗(汪汪)、大馬(咻)、小鴨(嘎嘎)、小豬(哼哼)、小雞(嘰嘰)、小牛(哞哞)、小驢(嗚啊、嗚啊)、小羊(咩咩)叫聲,其他學生跟著一塊表演,教師指導(要求模仿動物的叫聲時只唱兩拍,不要太長)。再次聆聽歌曲《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評出兩組八位表現好的同學上臺,同學們可以在心里小聲哼唱。當臺上的同學按歌曲的進行順序舉起自己手里的動物卡片時,同學們要在歌曲規定的地方模仿這種動物的叫聲,并加入表演。活動意圖:學生學會唱本首歌曲,積極參與音樂活動。5.作業設計:了解小動物的叫聲6.板書設計:

《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6.教學反思與改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改進措施:課時教學設計課題《螃蟹歌》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一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審美感知:在積極參與交流中讓學生體會表演的樂趣。②藝術表現:在豐富的藝術活動中引導學生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感受螃蟹可愛有趣的特點。③創意實踐:體驗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④文化理解:能用四川地方方言和詼諧、滑稽的情緒演唱四川民歌《螃蟹歌》。學習重難點:重點:掌握歌曲的情緒、了解歌曲的風格、準確地唱好歌曲;難點:歌曲旋律的音準及運用方言演唱歌曲。教學準備:ppt鋼琴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1.導入新課教師活動:(一)組織教學教師:今天,我們首先舉辦一個“動物聯歡會”,希望同學們積極扮演角色,大膽表現自己,為我們的聯歡會增添更多的歡樂。1.欣賞《大象》動畫。2.學生隨畫面自由模仿動作進音樂教室表演。(二)創設情境、寓教于樂1.描述動物特征教師:同學們表演得好極了,大家都非常準確地抓住了各種小動物的特征,不說出它的名字就能讓我們知道你表演的是誰?哪位小朋友說說你扮演的小動物有什么明顯的特征?帶上老師的頭飾表演一下。學生活動:2.復習歌曲欣賞《在動物園里》動畫,同學們能不能唱唱跟這些動物有關的歌曲?(學生自由演唱,可以演唱每首歌曲的一兩句歌詞。)我們就一起來復習一首前節課學過的大家非常喜歡的歌曲《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體會一下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活動意圖;引起學生的興趣。環節二:1.學唱歌曲教師活動:相關文化介紹。教師:大家都喜歡螃蟹,不僅是因為螃蟹味道鮮美、而且長相非常有趣滑稽。那么誰能來介紹你所了解的螃蟹、并表演螃蟹的動作呢?螃蟹大多橫行,因而被人們稱為“橫行介土”,這在動物群類中是獨一無二的。螃蟹的頭胸部兩側具有五對胸足,除第一對為螫足外,其余四對為步足。由于步足的關節只能左右移動,所以只得靠一側步足側向推進,另一側步足趴地而橫行了。雖然螃蟹具有堅硬的外殼和強壯的雙螫,可以對敵人發動進攻,但是鷺鷥也有一套很好的辦法對付它們。它們倆有時還打得不分上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四川民歌《螃蟹歌》。學生活動:1.學生分小組討論,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分好角色進行排練:一人扮演螃蟹、一人扮演大鳥,設計好符合歌曲情節的動作,隨音樂表演。聲音好的學生隨著伴奏帶演唱。再選出一人設計旁白在前奏和間奏之間加入。其余學生選擇打擊樂器(如三角鐵、碰鈴、鈴鼓、響板、木魚等等)進行伴奏。2.小組匯報表演。3.師生共同評價,選出優勝小組,進行獎勵。活動意圖:學生學會唱本首歌曲,積極參與音樂活動。5.作業設計:回家收集有關大海的歌曲6.板書設計:

板書主要節奏性:注意附點四分音符節奏

6.教學反思與改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改進措施:課時教學設計課題《老牛和小羊》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一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審美感知:能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②藝術表現:能初步嘗試二聲部的演唱,并分辨聲部的不同。③創意實踐:分辨二聲部,并演唱準確。④文化理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樹立起合唱的概念。學習重難點:重點: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樹立起合唱的概念難點:分辨二聲部,并演唱準確教學準備:ppt鋼琴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1.導入新課教師活動:(一)導入課題1.談話導入,引出課題師:同學們好,今天的音樂課我想邀請兩位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朋友和我們一起上,你們說好不好?它們是誰呢?你們看!師:對了,它們就是《老牛和小羊》老牛怎樣叫?小羊呢?小羊的聲音比老牛的聲音怎么樣?誰的聲音高?誰的聲音低?對了,老牛的聲音低,小羊的聲音高。學生活動:2.學習合唱部分,揭示課題=1\*GB3①下面老師就要邀請它們出場了,請同學們邊聽邊猜一猜先向我們走來的是誰?隨后走來的又是誰?教師彈奏:221這又是誰?665學生分辨第一個聲音是小羊,第二個聲音是老牛。師:為什么?生:老牛比小羊的聲音低。=2\*GB3②我們看看是不是這樣呢?讓我們一起唱一唱它們身上的音符吧,出示樂譜221|665帶領學生唱一唱讓我們加入它們的叫聲唱一唱,加入歌詞再唱一唱。221|665咩咩叫哞哞叫活動意圖;引起學生的興趣。環節二:1.學唱歌曲教師活動:=3\*GB3③連貫兩遍唱一唱221|665|221|665|咩咩叫哞哞叫咩咩叫哞哞叫=4\*GB3④讓我們加入動作像這樣分男、女生再唱一唱

學到這里,同學們一定能夠猜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歌曲名子叫......對了就是《老牛和小羊》揭示歌曲名稱。(二)學習樂譜1.師:下面,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歌曲。聽范唱(音頻單聲部)細心的同學可能發現了,其實這首歌我們只差一句就學會了,請大家看看樂譜,是不是呢?聽唱法學習第一樂句樂譜學生活動:=5\*GB3⑤男女生同時唱,教師接唱后半句“它們要吃草”221|221|女咩咩叫咩咩叫665|665|男哞哞叫哞哞叫=6\*GB3⑥學生連貫演唱第三樂句221|221|6562|1-|女咩咩叫咩咩叫它們要吃草665|665|6562|1-|男哞哞叫哞哞叫它們要吃草=7\*GB3⑦請學生連貫演唱歌曲的第二、三樂句。活動意圖:學生學會唱本首歌曲,積極參與音樂活動。5.作業設計:聽合唱歌曲6.板書設計:

板書主要節奏性:注意附點四分音符節奏6.教學反思與改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改進措施:課時教學設計課題《動物聯歡會》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一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審美感知:通過音樂活動來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②藝術表現:激發學生的興趣。③創意實踐:能夠表現不同動物的音樂形象,激起學生對小動物的熱愛之情。④文化理解:通過音樂活動,復習并背唱、背記描寫動物的歌曲、樂曲,鞏固已學知識。學習重難點:重點:在教學中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實踐活動;難點: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和想象力。教學準備:ppt口風琴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1.導入新課教師活動:(一)激發興趣1.學生隨音樂《請來看看我們美麗的村莊》律動進教室。教師:今天老師帶領你們去動物新村參觀,高不高興?讓我們一起出發吧。瞧,山羊伯伯帶著小動物們歡迎我們來了。(教師扮演山羊伯伯向大家問好)2.教師:你們知道小動物們是怎樣來到這個美麗的家園嗎?那就請山羊伯伯來給大家講故事,但山羊伯伯有個請求,請小朋友扮演小動物配合故事一起合作表演好嗎?學生活動:1.同學;大海藍藍的。2同學:大海邊有沙灘、有貝殼、還有礁石……3.大海活動意圖;了解這首歌的創造背景,以及作者,引起學生的興趣。環節二:1.學唱歌曲教師活動:(二)實踐體驗1.故事一:(1)有一年春天的早晨,幾只小動物為了一點小事拌起了嘴。你們看看是哪種小動物?欣賞《鴨子拌嘴》動畫(2)學生模仿鴨子吵架的音樂形象。(3)其中一只小鴨子生氣地走了,走著走著看到前面有一座座美麗的房子,附近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它不由贊嘆著這地方好美呀,于是忘記了剛才的不愉快趕緊把小伙伴找來,他們商定了一個新的設想,決定將森林里的小動物都請到這兒來住,大家一起生活那多好呀!(同學表演:大家一起討論請小動物們來這里居住的情景。)(提示學生注意音樂的節奏對動物形象的塑造,并通過動作與音樂進行配合。)故事二:(1)說辦就辦,他們先去找山羊伯伯——我來商量,我聽了他們的話很高興,于是請云雀送請柬,它們開始收拾起房子來!(2)聆聽音樂《云雀》,并隨之音樂哼唱。(3)請一名舞蹈好的同學扮演云雀,表演云雀叼著請柬飛來飛去,去邀請其它的小動物的情景。3.故事三:(1)云雀先看到了誰,你們猜猜看?(2)播放音樂《快樂的小熊貓》,學生說出是誰?(3)它又是怎樣告訴小熊貓的。(聆聽、感受、表現小熊貓的音樂形象。)活動意圖:學生學會唱本首歌曲,積極參與音樂活動。5.作業設計:創編活動6.板書設計:

動物聯歡會6.教學反思與改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改進措施:課時教學設計課題《阿西里西》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一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審美感知:能夠用自然的聲音背唱歌曲②藝術表現: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③創意實踐:掌握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及特點。④文化理解:了解其他民族文化。學習重難點:重點:通過聽唱和模唱記憶歌曲旋律,感受彝族兒童做游戲時的喜悅心情;難點:一個字對應多個音符的演唱。教學準備:ppt電子琴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1.導入新課2詞曲作者介紹教師活動:(一)導入新課教師:還記得我們曾經學習過的歌曲《好朋友》嗎?(記得)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播放動畫《好朋友》,學生一起拍手、演唱。教師:彝族的小朋友在做游戲、跳舞的時候也會唱一首歌曲名叫《阿西里西》。(二)《阿西里西》歌曲學習1.聆聽歌曲《阿西里西》音頻教師提出聆聽要求:注意聆聽歌曲的情緒,聽完以后說說你對這首歌曲的感受。學生活動:2.聽錄音《阿西里西》音頻教學要求:在聽范唱之前,老師提出問題:(1)歌曲唱了哪些內容?學生帶著問題聽錄音范唱。聽完范唱以后,學生回答以上問題:歌中唱了阿西里西、丘都拉迪嗡啊、大家快來做游戲、人人快活笑嘻嘻等。活動意圖;引起學生的興趣。環節二:1.學唱歌曲教師活動:教師:同學們說的“阿西里西”和“丘都拉迪”都是彝族的語言。這首歌曲表現了一群活潑可愛的彝族兒童高高興興地在一起做游戲的情景。3.學習歌詞(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2)歌詞接龍游戲。教師讀一句,學生接讀下一句。4.學唱歌曲(1)聆聽《阿西里西》音頻,小聲哼唱歌曲。(2)采用分句學唱歌曲。教師播放一句音頻,學生學唱一句,唱不好的地方,學生可以多聽幾遍之后再進行演唱,注意吧歌詞唱清楚。教師:彝族的小朋友們不僅歌唱的好,跳舞也是他們的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一起來欣賞他們的表演。5.完整演唱(1)教師播放歌曲的范唱,學生再次聆聽歌曲。(2)教師播放伴奏,學生隨伴奏演唱歌曲。6.歌曲表現演唱歌曲時,力度要隨旋律的起伏而變化。在唱“阿西里西”時,聲音要舒展;在唱“丘都拉迪”時,聲音要短一些,有彈性。歌曲的結束句“啊呀人人快活笑嘻嘻”這句要唱出彝家兒童歡快的心情。學生再次完整演唱歌曲《阿西里西》。7.欣賞《阿西里西》動畫活動意圖:學生學會唱本首歌曲,積極參與音樂活動。作業設計:唱會歌曲《阿西里西》板書設計:

《阿西里西》教學反思與改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改進措施:課時教學設計課題《小羊過橋》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一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審美感知:幼兒初步懂得與人相處應謙讓的道理。②藝術表現:讓同學們懂得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學會謙讓。③創意實踐:小白羊和小黑羊的頭飾和指偶、平衡木。④文化理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初步的為他人著想的品德。學習重難點:重點:讓同學們懂得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學會謙讓;難點:讓同學們懂得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學會謙讓。教學準備:ppt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1.導入新課教師活動:看一看。1、設疑,出示觀看課件《小羊過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羊過橋》,今天,它們都要走過這獨木橋,去看各自的姥姥和爺爺。小白羊和小黑羊是怎么過橋的呢?他們過橋了沒有呢?小朋友們看完就知道了。2、回答疑問。(1)小白羊和小黑羊過橋去做什么?(2)他們過橋了嗎?為什么?(3)他們各不相讓,結果怎樣?3、教師小結:兩只小羊都想自己先過橋,誰也不謙讓誰,結果都掉到河里去了。過渡:過個橋就這么難嗎?讓我們看看小白兔是怎樣過橋的吧。學一學。學生活動:比一比:兒歌《小白兔過橋》。1、提問:(1)兒歌中講的是誰過橋?他們過橋了嗎?(2)小白兔是怎么過的橋?(3)“為什么河水會嘩嘩笑,小魚會蹦蹦跳”?活動意圖;,引起學生的興趣。環節二:1創編活動教師活動:教師小結:河水嘩嘩笑,小魚蹦蹦跳,那是在夸獎小白兔,小白兔懂得禮貌,知道謙讓。在好處、方便面前能夠做到不搶先、能讓人,就是講謙讓的表現。四、想一想:小白兔能過橋,兩只小羊為什么過不了橋?兩只小羊怎么才能安全的走過獨木橋?1、指名幼兒回答。2、教師用指偶演示過不了橋的情景。3、幼兒用情境表演兩只小羊互相謙讓過了橋的情形。4、兩只小羊安全過橋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謙讓,一只先走,另一只再走。在你們的幫助下,兩只小羊順利的過河了,你們也是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小朋友之間互相謙讓,大家就像一家人,學習、活動時都會覺得很愉快。我們的許多小朋友也能做到謙讓,比如說,排隊喝水、排隊洗手,把盛好飯的碗先讓給其它小朋友,這些都是謙讓。除了這些,還有哪些是謙讓的行為呢?讓我們來想一想。活動意圖:積極參與音樂活動。5.作業設計:在生活中學會謙讓6.板書設計:

小羊過橋6.教學反思與改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改進措施:課時教學設計課題《時間像小馬車》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一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審美感知:能夠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鄉》。②藝術表現:用圓潤、流暢的歌聲表達熱愛大海、熱愛家鄉的感情。③創意實踐:掌握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及特點。④文化理解:通過欣賞歌曲《大海啊,故鄉》,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和祖國的美好情感。學習重難點:重點:用圓潤、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難點:三拍子節奏型的掌握。教學準備:ppt電子琴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1.導入新課2詞曲作者介紹教師活動:1.同學們先閉上眼睛聽一段聲音,通過聲音你能感受到你在什么環境下?你聽到了什么?同學們說的非常準確,那老師現在給你們展示幾張關于海的圖片,看同學們心中的大海跟老師展示的大海相似嗎?大家認真看。王立平出生于1941年,吉林省長春人,滿族,著名音樂家、作曲家。他一生創作的曲目類型很多,其中歌曲有《駝鈴》、《少林寺》、《牧羊曲》、《大海啊故鄉》、《枉凝眉》、《紅豆曲》、《葬花吟》、等。首首都家喻戶曉,同學們有興趣的下去可以聽著學一學。學生活動:1.同學;大海藍藍的。2同學:大海邊有沙灘、有貝殼、還有礁石……3.大海活動意圖;了解這首歌的創造背景,以及作者,引起學生的興趣。環節二:1.學唱歌曲教師活動:1.帶問題初聽歌曲《大海啊,故鄉》(1)歌曲的速度、感情如何?(2)歌曲是幾拍子的?2.三拍子強弱規律是:每小節一個強拍,兩個弱拍。三拍子有動蕩搖曳的特點,常用于舞曲和表達不平靜的心情。

3.同學們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三拍子的強弱規律?老師帶動同學們一起打拍,加強對三拍子節奏的了解掌握。

試試這條節奏如何打拍?附點四分音符在哪一小節?

教師分小節教學生準確打拍,并認識附點四分音符,將歌譜帶進節奏里面教師分句教唱歌譜。

再次聆聽歌曲,注意歌曲的感情節拍跟節奏。2、教師彈琴,學生試著演唱前面四個樂句,教師糾正學生錯誤的地方。教師分析講解歌曲:歌曲共有六個樂句,前面兩個樂句質樸、深情、如敘家長一樣,深情的說唱就可以。后兩個樂句情誼深長,感情要飽滿一些,比之前要有起伏。后面是重復的兩個樂句,感情更飽滿,更突出,要唱出這種層次感。3、教師彈琴,學生帶著這種層次感隨琴再演唱一遍歌曲,注意口腔打開,以一種積極的態度演唱歌曲。學生自愿上臺演唱歌曲,并進行評價。

根據三拍子的特點學生自己編創動作隨歌曲演唱,教師統一動作跟同學們隨肢體動作深情的演唱歌曲。學生活動:(學生邊聽邊思考)1、中速深情地2、4/3拍3學生創編三拍子的肢體動作4、教師彈琴,學生帶著這種層次感隨琴再演唱一遍歌曲,注意口腔打開,以一種積極的態度演唱歌曲。學生自愿上臺演唱歌曲,并進行評價。活動意圖:學生學會唱本首歌曲,積極參與音樂活動。5.作業設計:回家收集有關大海的歌曲6.板書設計:

板書主要節奏性:注意附點四分音符節奏

6.教學反思與改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改進措施:課時教學設計課題《大鐘和小鐘》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一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審美感知:能用比較和諧的聲音與同學合唱歌曲《大鐘和小鐘》②藝術表現: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情緒。③創意實踐:能按節奏模仿大鐘和小鐘的聲音。④文化理解:能和同學合作完成。學習重難點:重點:準確、生動地演唱歌曲。難點:能用比較和諧的聲音,準確演唱合唱部分。教學準備:ppt電子琴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1.導入新課教師活動:1幻燈片播放兩個鐘的聲音,由學生聆聽。教師提出:“今天將有兩位客人來到我們的音樂課堂,讓我們聽聽他們是誰?他們又發出怎樣的聲音?”學生活動:聆聽音效,并回答。如果學生不能直接回答,由教師公布答案。教師活動:總結答案:“原來是大鐘和小鐘,大鐘聲音當當的響,而小鐘的聲音是嘀嘀嗒嗒。”學生活動:出示大鐘和小鐘的節奏,提出:“讓我們試著模仿他們的聲音吧。”學生活動:先聽教師示范,再模仿。活動意圖;引起學生的興趣。環節二:1.學唱歌曲教師活動:按節奏分別示范大鐘和小鐘的聲響,并打出恒拍。(3)合作完成大鐘和小鐘同時響。提出:“如果大鐘和小鐘一起響,會是什么效果呢?我們先來聽一聽。”(播放)“下面請同學們跟老師和著音響一起試試。”學生活動:聆聽大鐘和小鐘同時響。教師活動:帶領學生先分別跟著印象模仿鐘聲,在組織學生合作完成。教師提出:“分組試試看,一組模仿大鐘,一組模仿小鐘。”學生活動:兩組合作完成學生活動:(學生邊聽邊思考)1、中速深情地2、4/3拍3學生創編三拍子的肢體動作4、教師彈琴,學生帶著這種層次感隨琴再演唱一遍歌曲,注意口腔打開,以一種積極的態度演唱歌曲。學生自愿上臺演唱歌曲,并進行評價。活動意圖:學生學會唱本首歌曲,積極參與音樂活動。5.作業設計:唱會歌曲6.板書設計:

大鐘和小鐘6.教學反思與改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改進措施:課時教學設計課題《打花巴掌》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一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審美感知:學生能用自然、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②藝術表現:并做到吐字清晰、節奏準確。③創意實踐:鼓勵學生創編歌詞,開發想象力,培養創新意識,享受創編的樂趣。④文化理解:學生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現這首兒歌歡快的情緒,感受兒歌帶給我們的快樂。學習重難點:重點:1、用自然、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快樂。2、積極參與創編活動。難點:歌曲中十六分音符與附點音符的學習。教學準備:ppt電子琴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1.導入新課教師活動:1、師:同學們,我們平時都喜歡玩游戲,你們玩過拍手的游戲嗎?(生:玩過)。2、哪個小朋友愿意和老師玩這個游戲?來,其余的小朋友也一起參加。(你一我一,一休哥;你二我二,王小二;你三我三,三太子;你四我四,少林寺;你五我五,敲大鼓……)。3、北京的小朋友也喜歡玩拍手的游戲,他們把這個游戲叫做“打花巴掌”(板書“打花巴掌”)同學們,帶上你聰明的耳朵和快樂的心情仔細聽。學生活動:這首歌和我們以前學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引導孩子從演唱方法入手,找出有說、有唱的演唱風格)。活動意圖;引起學生的興趣。環節二:1.學唱歌曲教師活動:二、新課教學。1、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師:他們是怎樣玩的?生:他們又拍手又唱歌;我們只拍手沒唱歌……2、游戲:打花巴掌。(1)、讀節奏,學習歌謠。師:你們想玩這個游戲嗎?我們先來看看他們拍手時說的歌謠吧!xxxxX︱XXX︱XXXX︱XXX︱打花巴掌的,一月一,我們從小愛學習。(2)師先讀節奏,生跟讀;挑學生讀;和教師拍讀;(3)、合著音樂做拍手游戲。師:請你和周圍的同學相互配合,可以兩人一組,或者三人、四人一組邊拍手邊讀歌謠。注意拍的時候,三、創編活動:1、引導學生理解押韻。學生活動:3、學唱歌曲。(1)學習唱詞部分。師:北京的小朋友打花巴掌時又拍手又唱歌,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唱了些什么?都采了哪些花?生:有茉莉花。師:記憶力真好,老師真佩服你。(2)課件出示花的圖片。師:來看一下你猜對了嗎?師簡單介紹花的知識。(3)按節奏讀花的樂句。師:仔細看,這些字有什么變化?生:有些字變大了,變大地字我們加重拉長音讀。小一點的字讀得輕一些。師依次按節奏讀出花的歌詞。生按節奏跟讀歌詞(注意幾個字的讀音、附點節奏與情緒的指導。)(4)教師范唱歌曲。(5)學生跟琴唱。(6)接唱歌詞。活動意圖:學生學會唱本首歌曲,積極參與音樂活動。5.作業設計:玩打花巴掌游戲6.板書設計:《打花巴掌》6.教學反思與改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改進措施:課時教學設計課題《陀螺》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一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審美感知:通過欣賞感受樂曲歡快的情緒,②藝術表現:區別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同特點。③創意實踐:試著選擇不同的伴奏方式。④文化理解:游戲是孩子們的最愛,談到陀螺對農村孩子來說倍感親切,抓住興趣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獲得快樂體驗。學習重難點:重點:用自然、真摯的歌聲表現歌曲;難點:通過唱歌、欣賞等音樂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受不同的音樂情緒,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教學準備:課件、鋼琴。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1.導入新課教師活動:1.導入學生在歌曲《拍皮球》的音樂伴奏下,走進教室。教師導語:今天的音樂課,老師和大家一起做個體育游戲《拍皮球》,看誰的動作優美、技術高超。學生活動:聽音樂律動《拍皮球》。(學生可創編各種拍皮球的動作。)教師導語:看大家玩得這么開心,老師想起了小時候經常玩的游戲,你們聽,是什么游戲?下去可以聽著學一學。學生活動:2.欣賞歌曲《陀螺》:(1)感受樂曲的情緒,介紹作者比才及作品《童年的游戲》。播放樂曲《陀螺》和《童年的游戲》之二樂曲《搖籃曲》讓學生為游戲“陀螺”選擇配樂。活動意圖;引起學生的興趣。環節二:1.學唱歌曲教師活動:導語:老師小時候玩過的許多快樂游戲,伴隨我度過了難忘、幸福的童年時光看,這是什么?教師操作:出示“陀螺”或圖片。教師導語:誰玩過抽“陀螺”的游戲?誰會制作小陀螺?老師小時候玩過的游戲至今記憶猶新,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那時的“玩具”都是小朋友自己制作的。你們回家后問問爺爺、奶奶他們小時候玩過的游戲,看誰了解得最多,下節課講給大家聽!學生活動:(2)分辨樂曲的節拍。(3)聽《陀螺》音樂表演或伴活動意圖:學生學會唱本首歌曲,積極參與音樂活動。5.作業設計:唱會歌曲6.板書設計:

陀螺6.教學反思與改進成功之處:不足之處:改進措施:課時教學設計課題《幸福拍手歌》授課時間:課型:新授課時:一課時1.核心素養目標:①審美感知: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幸福拍手歌》。②藝術表現:創編新歌詞,并合著音樂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③創意實踐:能較準確地演快唱連續的附點節奏。④文化理解:內心節奏感得到強化。學習重難點:重點:感受音樂作品歡快的情緒,;難點:用歌聲及恰當的肢體語言表現這種情緒。教學準備:ppt電子琴4.學習活動設計環節一:1.導入新課教師活動:教師以圖片小羊引起幼兒的觀賞興趣,引出幸福的話題。老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