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短小文言文 寒假強化練-2024-2025學年初中語文統編版八年級上冊_第1頁
課外短小文言文 寒假強化練-2024-2025學年初中語文統編版八年級上冊_第2頁
課外短小文言文 寒假強化練-2024-2025學年初中語文統編版八年級上冊_第3頁
課外短小文言文 寒假強化練-2024-2025學年初中語文統編版八年級上冊_第4頁
課外短小文言文 寒假強化練-2024-2025學年初中語文統編版八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八:課外短小文言文寒假強化練

2024-2025學年初中語文統編版八年級上冊

閱讀下面的課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為事。時漢方事①匈奴,式上書,愿輸家財半助邊。上使使者問式:“欲

為官乎?”式目:“臣少牧,不習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豈有冤,欲言事乎?”式日:“臣生與人

亡所爭,邑人②貧者貸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叢式式何故見之!”使者曰:“茍,子何欲?”式日:

“天子誅匈奴,愚以為賢者宜死節,有財者宜輸之,如此而匈奴可滅也。”

(節選自《漢書》)

【注】①事:此指交戰。②邑(yi)人:同鄉。

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限斷兩處)

所居人皆從式式何故見冤!

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愚以為賢者宜死節,有財者宜輸之,如此而匈奴可滅也。

3.卜式有哪些品質,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示。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題。

黃州①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日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②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③

善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余戲之曰:“余以手為

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

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薪水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

西流。余作歌云:“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

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是日劇飲而歸。

(選自《東坡志林》)

【注釋】①黃州:在今湖北省黃岡市。②相:察看。③龐安常:當時有名的醫生,醫道高,寫了不少

醫學著作。

4.用“/”為畫線句子斷句,限斷三處。

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

5.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遂往求療”中的“遂”與《記承天寺夜游》中“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的“遂”含義和用法完全相同,

都是連詞,翻譯成“于是,就”。

B.“溪水西流”中的“西”,用法是名詞作狀語,表示向西流。

C.“子規”指的是杜鵑鳥,相傳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稱“杜宇”,鳴聲凄厲,詩詞中常借以

抒寫羈旅之思。

D.“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傳達出蘇軾對時光流逝、盛年不再的

惆悵與感慨。

6.文中交代了蘇軾與名醫龐安常之間哪些往事?請簡要概括。從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蘇軾?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諸侯毋入貢,弛山澤①,減諸服御狗馬,損②郎吏員,發倉庾③以振貧

民。

孝文帝從代來,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嘗欲作露

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日:“百金中民十家之產,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臺為!“上常衣

締④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幃帳不得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

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

(選自司馬遷《史記》,有刪改)

【注釋】①弛山澤:解除民眾開發山林湖泊的禁令。弛,解除。②損:減少。③庾(四):露天的谷倉。

④緯(ti):一種粗厚光滑的絲織品。

7.解釋文中加粗的詞的含義。

①上常衣綠衣衣:

②上常衣綠衣衣:

8.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

9.請結合選文內容,分析孝文帝是一個怎樣的人。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讀書佐酒

陸友仁

蘇子美①豪放不羈,藥飲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讀書,以一斗為率久公深以為疑,使子

弟④密覘⑤之。用子美讀《漢書?張良傳》,至“良與客狙擊秦皇帝,誤中副車⑥",遽撫掌目:“惜乎!

擊之不中。”遂滿飲一大白。又讀至“良日:'始臣起下邳,與上會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撫案

日:“君臣相遇,其難如此!”復舉一大白。公聞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為多也。”

(節選自《研北雜志》,有刪改)

【注釋】①蘇子美:即宋代詩人蘇舜欽,子美是他的字。②外舅:岳父。③率(lii):標準。④子弟:

家中的晚輩。⑤覘(chan):偷看。⑥副車:帝王外出時隨從的車。⑦始臣起下邳(pi),與上會于

留:指張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與劉邦于留縣相會的經歷。上,指劉邦。

10.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

(1)好飲酒好:

(2)國子美讀《漢書?張良傳》聞:

11.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公深以為疑,使子弟密覘之。

12.請結合原文分析,蘇子美是一個怎樣的人。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皮先生學愚公

有皮先生者,音而好奇。慕愚公之移山也,而日:“愚公年九十,我始半之。太行、王屋若是其

高而廣也,而可移,我毒試其少者?”

野有丘。率二子荷畚操箕,旦夕墾之,而欲以徙之。或笑止之日:“愚公事,《列子》寓言耳;

且彼為其塞出入之迂也,故欲平其險。今此培壤①者,處于廣漠之墟,居焉而不障于廬,行焉而不壅

于途,葬焉而不窒②于墓,種靜③焉而不浸于子之田壤,亦既避子之巧矣。子何為者?且是丘也,高僅

可隱,廣不及數畝之宮,平之不足以夸力,去之不足以鳴能,過之者如去毛發焉。而曾莫之知也,子

何為者?”弗聽,墾之期月,運土于溪中,溪為之塞。

是歲旱,溪涸。溪右④之農,其田弗溉焉,苗?槁。以先生絕其源也,相與哄諸其門。先生懼,

亟出溪中土置溪上,復成一丘。見者笑謂先生目:“此夸娥氏之力也!”

(選自《耳食錄》)

[注釋]①培蟆:小土丘。②窒:阻礙。③蔚(sh。:栽植。④右:西邊。

13.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售而好奇:(2)我尊試其少者:

(3)苗耳槁:

1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弗聽,墾之期月,運土于溪中,溪為之塞。

15.為什么愚公移山令人佩服,而皮先生移山卻令人發笑?結合文中內容,說說你的看法。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上①嘗欲遣人使朔方②,諭中書③選才而可責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④,上不許。他日,三問,

三以其人對。上日:“卿何執耶?”蒙正日:“臣非執,蓋陛下未諒⑤爾。”固稱:“其人可使,余人不及。

臣不欲用媚道妄隨人主意,以害國事。''同列悚息不敢動。上退謂左右目:“蒙正氣量,我不如。”既

而卒用蒙正所薦,果稱職。

(選自《宋史?呂蒙正傳》)

【注釋】①上:這里指宋太宗趙光義。②朔方:北方。③中書:官署名,中書省的簡稱,掌擬詔、出

令之權。④退以名上:退朝后把姓名呈了上去。⑤諒:相信,信任。

16.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

(1)上學欲遣人使朔方嘗:(2)上不存許:

17.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其人可使,余人不及。

18.請結合原文分析,太宗稱贊的“蒙正氣量”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參考答案

1.所居/人皆從式/式何故見冤!2.我認為賢能的人應該為民族氣節而死,有錢財的人應該捐獻

自己的財物,這樣匈奴就可以被消滅了。3.卜式具有忠誠愛國、無私奉獻、為人正直、淡泊名

利的品質。

啟示:我們要向卜式學習,做一個心懷國家的人,要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之志。在生活中,

幫扶弱小,學會奉獻,做新時代的有志青少年。

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句意:我所居住地方的人都聽從我,我怎么會被冤枉呢!“所居”可理解為“所居住的地方”,作為一個

狀語,引出后面的內容;“人皆從式”意思是“人們都聽從我”,主謂賓結構完整;“式何故見冤”是一個

問句,句意完整;

故斷句:所居/人皆從式/式何故見冤!

2.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

愚:謙辭,用于自稱,相當于“我”;以為:認為;宜:應該;死節:為氣節而死,這里指為國家的

大義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輸:捐獻;如此:像這樣。

3.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及感悟啟示。

結合“時漢方事匈奴,式上書,愿輸家財半助邊”可知,當時漢朝正與匈奴交戰,卜式主動上書朝廷,

愿意捐獻一半的家財來資助邊防。這一行為充分體現了他在國家面臨戰爭、需要支持的時候,毫不猶

豫地貢獻自己的力量,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國家的忠誠和熱愛。由此可知,卜式具有忠誠愛國的品質。

結合“時漢方事匈奴,式上書,愿輸家財半助邊”,家財對于個人來說是重要的財富,但卜式為了國家

的利益,毫不吝嗇地拿出一半家財資助邊防,沒有絲毫的保留和計較個人得失。這種舍棄個人利益,

為國家和他人奉獻的精神十分可貴。由此可知,卜式具有無私奉獻的品質。

結合“臣生與人亡所爭,邑人貧者貸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從式”可知,卜式在生活中與人無爭,

對待同鄉中貧窮的人,他慷慨地給予幫助,借給他們錢財;對于品行不好的人,他耐心教導。他的這

些行為使得周圍的人都愿意聽從他,展現出他正直善良、樂于幫助他人的高尚品德。由此可知,卜式

具有為人正直的品質。

結合“上使使者問式:’欲為官乎?‘式曰:‘臣少牧,不習仕宦,不愿也。’”可知,當皇上派人詢問卜

式是否想當官時,卜式明確表示自己從小放牧,不熟悉為官之道,不愿意當官。他沒有因為可以通過

捐獻家財獲得官職而心動,對名利表現出一種淡泊的態度。由此可知,卜式具有淡泊名利的品質。

啟示示例:從卜式的這些優秀品質中,我們得到很多啟示。他的忠誠愛國讓我們明白,要像他一樣心

懷國家,時刻將國家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要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之志。在生活中,我們

也應該學習他無私奉獻的精神,像他幫扶同鄉中的弱小一樣,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他人,學

會奉獻,努力做新時代的有志青少年。

參考譯文:

卜式是河南人,以種田畜牧為業。當時漢朝正在與匈奴交戰,卜式上書朝廷,愿意捐獻一半的家財資

助邊防。皇上派使者問卜式:“你想當官嗎?”卜式說:“我從小放牧,不熟悉為官之道,不想當官。”

使者問:“你家里難道有冤屈,想要申訴事情嗎?”卜式說:“我生來與人沒有爭執,同鄉的人中貧窮

的,我就借錢給他們;品行不好的,我就教導他們,我所居住地方的人都聽從我,我怎么會被冤枉呢!”

使者說:“如果這樣,你想要什么呢?”卜式說:“天子討伐匈奴,我認為賢能的人應該為氣節而死,

有財產的人應該捐獻出來,像這樣匈奴就可以被消滅了。”

4.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5.D6.蘇軾去龐安常處看病,二人熟

4.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句意:龐安常雖然耳朵聾,可是聰慧過人,用紙給他寫字,寫不了幾個。“安常雖聾”是一個句子,其

后應斷開,“而穎悟絕人”是對安常的評價,其后應斷開;“以紙畫字”和“書不數字”描述龐安常與人交

流的方式。故斷為: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

5.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及賞析。

D.“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意思是: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

門前的溪水都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蘇軾內心的樂觀

曠達、對待生命的超然灑脫。而不是“傳達出蘇軾對時光流逝、盛年不再的惆悵與感慨”;

故選D。

6.本題考查內容概括及人物形象的把握。

結合第一段“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

輒深了人意。余戲之曰:’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可知,蘇軾得病,去龐安常處看

病,他和龐安常開玩笑,可以看出蘇軾開朗詼諧、活潑風趣;

結合第二段“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下臨蘭溪,溪水西流”“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是日

劇飲而歸”可知,蘇軾病好后,二人熟識,同游清泉寺,看到蘭溪,溪水西流,就作了一首詞,和龐

安常暢快痛飲,可以看出蘇軾樂觀曠達、超然灑脫。據此整理作答即可。

參考譯文:

黃州東南三十里有個鄉鎮沙湖,又稱螺蜒店。我在那里買了幾畝田,因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

聽說有個麻橋人龐安常醫術高明但耳朵聾,就去他那里請他看病。龐安常雖然耳朵聾,可是聰慧過人,

用紙給他寫字,寫不了幾個,就能夠懂得別人的意思。我和他開玩笑說:“我把手當作嘴巴,你把眼

當做耳朵,我們兩個都是當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游覽清泉寺。清泉寺在靳水縣城外兩里多路,那里有個王羲之的洗筆池,

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條蘭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詩:“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

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當天,(我們)喝得非常痛

快才回去。

7.穿衣服8.他曾經想要建造一座露臺,召來工匠計算,造價要一百斤黃金。9.示

例:孝文帝是一個體恤百姓,以身作則,提倡節儉的人。

7.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①句意:皇上經常穿著粗厚的絲織衣服。第一個“衣”:穿。

②句意:皇上經常穿著粗厚的絲織衣服。第二個“衣”:衣服。

8.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

嘗:曾經;欲:想要;作:建造;計:計算;直:通“值”,價值。

9.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理解。

結合“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諸侯毋入貢,弛山澤,減諸服御狗馬,損郎吏員,發倉庾以振貧民”

可知,面對天下旱災、蝗災,孝文帝下令諸侯不要進貢,解除民眾開發山林湖泊的禁令,減少各種服

飾、車駕、狗馬等用品,削減郎官數量,打開倉庫賑濟貧民。這體現出他關心百姓疾苦,對百姓的體

恤。由此可知,孝文帝是一個體恤百姓的人。

結合“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以及“嘗欲作露臺,召匠計

之,直百金。上日'百金中民十家之產,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臺為'”可知,孝文帝在即位的

二十三年間,宮室、園林、狗馬等御用物品沒有增加,還將對百姓不便的事情立即廢止以利民。并且

在建造露臺時,因覺得百金的花費太高,而放棄建造。這體現出他以身作則,以民為本。由此可知,

孝文帝是一個以身作則的人。

結合“上常衣繡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幃帳不得文繡,以示敦樸”以及“治霸陵皆以瓦器,

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可知,孝文帝通過穿著粗厚絲織衣服、讓慎夫人的

衣服不拖地、幃帳不繡花紋,以及建造霸陵時使用瓦器,不做裝飾等行為,表現出他崇尚節儉。由此

可知,孝文帝是一個提倡節儉的人。

參考譯文:

天下發生旱災、蝗災。皇帝施予恩惠:命令諸侯不要進貢,解除民眾開發山林湖泊的禁令,減少各種

服飾、車駕、狗馬等用品,削減郎官的數量,打開倉庫來賑濟貧苦百姓。

孝文帝從代地來到京城,即位二十三年,宮室、園林、狗馬、服飾、車駕等御用物品沒有增加過。但

凡有對百姓不便的事情,就立即廢止,以便利民眾。他曾經想要建造一座露臺,召來工匠計算,造價

要一百斤黃金。皇上說:“一百斤黃金相當于十戶中等人家的產業,我繼承了先帝的宮室,時常擔心

有辱先帝,還要露臺干什么呢!”皇上經常穿著粗厚的絲織衣服,對所寵愛的慎夫人,也命令她的衣

服不能拖到地上,幃帳不能用有文采的刺繡,以此來表示敦厚樸素,為天下人做出表率。修建霸陵時,

都使用瓦器,不準用金銀銅錫做裝飾,不建造高大的墳丘,想要節省開支,不煩擾百姓。

10.喜歡聽說,聽到11.杜祁公(對此)深感懷疑,派家中晚輩秘密地去偷看他。

12.從“蘇子美豪放不羈,好飲酒”“遂滿飲一大白”“復舉一大白“,可見他性情豪放,喜歡飲酒;從“每

夕讀書”,可見他熱愛讀書。

10.本題考查字義。

(1)句意:喜歡喝酒。好,喜歡。

(2)句意:聽到蘇子美讀《漢書?張良傳》。聞,聽說,聽到。

11.本題考查譯句。重點詞語:

深:很。以為:對……感到。使:派。密:暗中。覘:偷看、察看。

12.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蘇子美豪放不羈,好飲酒”,此句直接點明蘇子美性格豪放,不受拘束,且對飲酒有濃厚的興趣,為

后文他讀書佐酒的行為做鋪墊。“遂滿飲一大白”,當蘇子美讀到“良與客狙擊秦皇帝,誤中副車”,因

感慨“惜乎!擊之不中”,便立刻滿滿喝了一大杯酒。這種行為表現出他情緒的直接抒發,毫不掩飾自

己的想法,飲酒動作之干脆,凸顯其豪放的性情以及對酒的喜愛。“復舉一大白”,在又讀到“良日:‘始

臣起下邳,與上會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后,因感嘆“君臣相遇,其難如此”,再次舉起一大杯酒喝

下。這一重復的飲酒動作,進一步強化了他豪放的性格特點以及對飲酒的熱衷。

“每夕讀書”,簡單四個字,表明蘇子美每天晚上都堅持讀書,這種持之以恒的行為充分體現出他對讀

書的熱愛,已將讀書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習慣之中。

參考譯文:

蘇子美為人豪放不受約束,喜歡飲酒。他在岳父杜祁公的家里時,每天晚上讀書,(他邊讀邊飲酒),

以喝完一斗為限度。杜祁公(對此)深感懷疑,就派家中的晚輩去偷偷察看他。(晚輩)聽到蘇子美

在讀《漢書?張良傳》,當讀到“張良與刺客偷襲行刺秦始皇,刺客拋出的大鐵椎只砸在秦始皇的副

車上”時,(蘇子美)突然拍手說:“可惜呀!沒有打中。”于是滿滿喝了一大杯酒。又讀至『‘張良說:

,自從我在下邳起義后,與皇上(劉邦)在留縣相遇,這是天將我送給陛下呀。”‘(蘇子美)又拍桌子

說:“君臣相遇,竟如此艱難呀。”又舉起一大杯(酒)喝了下去。杜祁公聽說后,大笑說:“有這樣

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

13.魯莽為什么將要14.皮先生不聽,開墾了一個月,把土運到溪中,溪水被

土堵住了。15.愚公移山時年近九十,他不畏艱辛,造福子孫,精神可嘉;皮先生盲目效仿,毫

無意義,且對土石處理不當,影響他人的生產生活,最終又成一丘,實屬徒勞,所以令人發笑。

13.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1)句意:魯莽而且喜好新奇。魯:魯莽。

(2)句意:我為什么不試試移走一座小點的山呢?盍:為什么。

(3)句意:禾苗將要干枯。且:將要。

14.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

弗:表否定,不;墾:開墾;期月:一整月;于:至1J;為:被;塞:堵塞。

15.本題考查對比閱讀及主觀表達。

結合《愚公移山》內容可知,愚公移山是因為“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兩座大山擋住了家人出行

的道路,所以他想要移走大山,這是為了家人和后代的便利而做出的艱難決定。而且愚公雖然年近九

十,但依然堅定地帶著家人開始移山這一艱難的工程,他的這種不畏艱難險阻、堅持不懈的精神以及

造福子孫后代的長遠目光令人佩服。

結合本文內容,從“野有丘。率二子荷畚操箕,旦夕墾之,而欲以徙之”可知,皮先生看到野外的小土

丘就想要移走它,沒有正當的理由。文中旁人勸阻他說“愚公事,《列子》寓言耳;且彼為其塞出入

之迂也,故欲平其險。今此培壤者,處于廣漠之墟,居焉而不障于廬,行焉而不壅于途,葬焉而不窒

于墓,種蔚焉而不浸于子之田壤,亦既避子之巧矣。子何為者”,表明這個小土丘并沒有對皮先生的

生活造成任何妨礙,他移山的行為是盲目效仿愚公,毫無實際意義。

結合“墾之期月,運土于溪中,溪為之塞。是歲旱,溪涸。溪右之農,其田弗溉焉,苗且槁。以先生

絕其源也,相與哄諸其門。先生懼,亟出溪中土置溪上,復成一丘”可知,皮先生移山時把土運到溪

中,堵塞了小溪,導致旱災時溪水干涸,溪邊農民的田地無法灌溉,禾苗將要干枯,農民們到他家吵

鬧,他又急忙把土放回溪邊,結果又成了一座小土丘,他的行為不僅沒有任何成果,還影響他人的生

產生活,實屬徒勞,所以令人發笑。

由此可見,愚公移山時年近九十,他不畏艱辛,造福子孫,精神可嘉;皮先生盲目效仿,毫無意義,

且對土石處理不當,影響他人的生產生活,最終又成一丘,實屬徒勞,所以令人發笑。

參考譯文:

有一位皮先生,魯莽而且喜好新奇。他仰慕愚公移山的事跡,就說:“愚公年紀九十歲,我才是他一

半的年紀。太行山、王屋山那樣又高又寬廣,尚且可以移走,我為什么不試試移走一座小點的山呢?”

野外有一座小土丘。(皮先生)帶領兩個兒子扛著畚箕,拿著簸箕,從早到晚開墾那座小土丘,想要

把它移走。有人笑著勸阻他說:“愚公移山的事,是《列子》里的寓言罷了;況且愚公是因為那兩座

山堵塞了他出行的道路,讓他繞路,所以才想要鏟平那些險阻。如今這座小土丘,處在廣闊的荒野之

中,居住在這里它不會對房屋造成妨礙,行走時它不會在道路上造成阻塞,在這里埋葬死者它不會對

墓穴造成阻礙,在這里種植莊稼它也不會侵蝕你的田地,它已經避開了給你帶來麻煩的可能。你為什

么要做這件事呢?而且這座小土丘,高度僅夠把人隱藏起來,寬度不到幾畝地那么大,鏟平它不足以

用來夸耀力氣大,移走它不足以用來顯示有才能,路過的人對它就像去掉一根毛發一樣不在意。大家

都沒有去理會它,你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呢?“(皮先生)不聽,開墾了一個月,把土運到小溪里,小

溪因此被堵塞了。

這一年發生旱災,小溪干涸了。小溪西邊的農民,他們的田地無法灌溉,禾苗將要干枯。因為皮先生

斷絕了溪水的源頭,(他們)一起聚集在皮先生家門口吵鬧。皮先生害怕了,急忙挖出溪中的土,堆

放在溪邊,又形成了一座小土丘。看到的人笑著對皮先生說:“這是夸娥氏的力量啊!”

16.曾經同意17.這個人可以出使,其他人比不上他(或不知他)。18.宋太宗

讓呂蒙正推薦出使的合適人選,呂蒙正三次都推選網一個人,最終的結果也證明了此人稱職,可見呂

蒙正唯才是舉:從呂蒙正不愿為了取悅宋太奈而耽誤國家大事之舉,可以看出他具有忠貞為國的氣魄,

呂蒙正不因宋太宗的身份而改變自己的決定,從中看出他正直、堅持原則的品性: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