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高一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14.1《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高一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14.1《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高一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故都的秋》中“物”與“我”的交融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品味文章語言,感受郁達夫散文語言之美。2.通過賞析五幅秋景圖,把握故都的秋“清、靜、悲涼”的特點。3.掌握散文情景交融的基本方法,體會作者所創設的“物”與“我”之間的完美融合。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習并掌握課文中運用到的情景交融的表現方法。難點:體會作者所創設的“物”與“我”之間的完美融合。三、教學過程(一)導入兩則同樣以秋為描寫內容的詩歌對比:材料一:孟郊《秋懷》秋月顏色冰,老客志氣單。冷露滴夢破,峭風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腸中轉愁盤。疑懷無所憑,虛聽多無端。梧桐枯崢嶸,聲響如哀彈。一問:這是一首寫秋天的詩,那么詩中都寫到了哪些秋天的景呢?預設:詩中寫到了月、露、風和梧桐。二問:這些景具有什么樣的特點?預設:月一一冰,露一一冷,風一一寒(峭),梧桐一一枯,梧桐基至是“聲響如哀彈”,意思是秋天梧桐脫落,風吹枯葉,瑟瑟作響,聽去好像誰在彈奏悲哀的曲調。三問:那么,這樣的秋天給我們什么樣的感覺?預設:悲涼。材料二:劉禹錫《秋詞》(二)自古逢秋悲寂寥,山明水凈夜來霜,我言秋日勝春朝。數樹深紅出淺黃。晴空一鶴排云上,試上高樓清入骨,便引詩情到碧霄。豈如春色嗾人狂。1.在這兩首詩中,哪些地方體現了作者對秋天的感受?預設:如”勝春朝”、“引詩情”、“山明水凈”、“清如骨等。2.那么,這樣的秋天給我們什么樣的感覺?預設:這里的秋天給人以清新的感覺,能激發人的詩情,甚至勝過春天。3.同樣是寫秋天,前者悲涼,后者清新,這是什么原因?預設:這是作者的主觀感受所決定的,也就是“情”決定了“景”的特點,即我們前面已提到的“景隨情異。”4.介紹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所描寫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觀感情的寫作萬法。運用這種方法作文,能使情與景高度融合,所寫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發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從而達到景中有情、情以景顯、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二)由景入情,體會“物”與”我”的交融。請同學們仔細閱讀以下背景資料分小組討論并且回答以下問題。拓展資料:從1921年9月一933年3月,郁達夫主要參加左翼文藝活動,在此期間發生了許多令郁達夫傷心欲絕的事情:①1926年6月其子龍兒在京死去。②1933年1月日軍攻占山海關。③1933年2月,日軍攻占承德,北平處在風雨飄搖中。④國民黨制造白色恐怖戚脅,知識分子內心惶恐不安,時常處于漂泊之中。在此背景下,郁達夫1933年4月由上海遷居杭州。1934年7月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并寫下了優美的散文《故都的秋》。1.你認為郁達夫在文中是頌秋還是悲秋?預設: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情的眷戀,對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觀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調是憂傷的、悲涼的,因此可以說是作者對故都的秋的一曲悲涼的頌歌。秋中有情的眷戀,情中有秋的落寞。2.故都北京,即使是在郁達夫那個時代,秋天里,明艷之色有,熱鬧地方也有,作者為何避而不寫?預設:由于作者當時心情不好,因此不喜暖色,不好熱鬧。“是白色恐怖,使郁達夫心境不好;他心境不好,所以喜好冷色調總想找寧靜處”。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語皆情語。3.文章結尾段說”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表達的僅僅是對故都之秋的眷念嗎?預設:不全是,有作者的眷念和摯愛,還有一種無法挽留的絕望,更有一種與祖國共存亡的悲壯。總結主旨《故都的秋》通過運用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在對北平秋天的描繪及對故都自然風物的贊美同時也流露出作者顛沛流離、飽嘗人間愁苦的憂郁、孤獨的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