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護理學(第5版)課件 第十章 其他常用中醫(yī)護理技術_第1頁
中醫(yī)護理學(第5版)課件 第十章 其他常用中醫(yī)護理技術_第2頁
中醫(yī)護理學(第5版)課件 第十章 其他常用中醫(yī)護理技術_第3頁
中醫(yī)護理學(第5版)課件 第十章 其他常用中醫(yī)護理技術_第4頁
中醫(yī)護理學(第5版)課件 第十章 其他常用中醫(yī)護理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護理學》院校: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主講教師:許智高等教育出版社院校: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主講教師:蔣黎云拔罐療法與護理

拔罐療法的定義拔罐法,是一種以罐為工具,借助熱力作用,排除罐內空氣,形成負壓,使之吸附于腧穴或應拔部位的體表,而產生刺激,使局部皮膚充血、瘀血,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罐具常用罐具有竹罐、陶罐、玻璃罐、真空抽氣罐等。

一2025/3/134

罐具罐具

真空抽氣罐

二拔罐法

一)拔罐方法

1.火罐法利用燃燒時火焰的熱力,排去空氣,使罐內形成負壓,使罐吸附在皮膚上,常用操作方法有投火法、閃火法、滴酒法、貼棉法等。

(1)投火法將紙片或95%酒精棉球點燃后,投入罐內,然后迅速將火罐吸附在施術部位。施投火法時病人應根據被拔部位選擇合適的體位,使罐體橫放,以免因燃燒物落下而燙傷皮膚。

(2)閃火法是最常用的拔罐方法。用鑷子或止血鉗夾住酒精棉球,點燃后,在火罐內壁中段快速繞1~3圈,立即退出,迅速將罐吸附在施術部位。

(3)滴酒法向罐內灑入1~3滴95%酒精或高度數白酒,搖晃罐體,使其在罐內壁均勻分布,用火點燃后迅速將火罐吸附在施術部位。此法操作時不要滴酒過多,以免拔罐時流出,灼傷皮膚。

(4)貼棉法用指甲大小的薄棉片蘸取少量95%酒精,貼在罐體內壁的中下部,用火點燃后,迅速將火罐吸附在施術部位。

2.水罐法此法一般使用竹罐。先將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藥液之中,煮沸1~2分鐘。然后用鑷子挾住罐底,顛倒提出液面,甩去水液,乘熱使之吸附在皮膚上。

3.抽氣罐法

是利用機械抽氣使罐內形成負壓,使罐體吸附于施術部位的方法。

三拔罐法的應用

1.留罐

定義:留罐又稱坐罐,指罐體吸附在選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留置一段時間的拔罐方法。

五留罐時間留罐時間應視被拔部位肌肉的厚薄及氣候條件靈活掌握。一般在腰背部等肌肉豐厚處可留罐10~15分鐘;胸腹部及上肢等肌肉淺薄處可留罐5~10分鐘;額、面等處可拔3~5分鐘。氣候炎熱季節(jié)不同,留罐時間酌情增減。

六走罐

又稱推罐,一般用于肌肉豐厚的部位,須選口徑較大的玻璃罐,先在罐口或所拔部位的皮膚上,涂一些凡士林或刮痧活血油等潤滑油脂,再將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住罐體,上下反復推移,至所拔皮膚潮紅充血甚或瘀血為度。

閃罐

此法是將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復多次地拔上取下,取下拔上,直至皮膚潮紅為度。

針罐此法是將針刺與拔罐相結合的一種方法。即先針刺待得氣后留針,再以針為中心點將罐拔上,留置10~15分鐘,然后起罐起針。

針罐

針罐法

七拔罐法的作用本法具有消腫止痛、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風散寒等作用。

八拔罐法的適用范圍本法適應范圍廣泛。如各種風濕痹痛、胃脘痛、腹痛、痛經、頭痛、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神經麻痹、軟組織損傷、丹毒、毒蛇咬傷、瘡瘍初起未潰等。

九注意事項拔罐的部位罐的選擇(種類\大小)水泡的處理不宜拔罐的部位與疾病孕婦的禁忌Thanks!《中醫(yī)護理學》院校: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主講教師:許智高等教育出版社院院校: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主講教師:蔣黎云刮痧療法與護理刮痧療法的定義刮痧法是用邊緣鈍滑的器具如硬幣、瓷匙、小蚌殼、銅錢銀元、有機玻璃扣、小陶瓷酒盅、水牛角等特制的刮痧板,在病人體表一定部位反復刮動,使局部出現痧斑或痧痕,以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一)一二刮痧介質

介質的作用:為了減少刮痧時的阻力,保護皮膚和增強療效,在刮痧時常使用介質。

介質的種類1.油劑:常用香油及其它植物油或正紅花油等。2.水劑:常用清水或涼開水,發(fā)熱時可用溫開水。3.特制刮痧劑:用多種中藥加工而成的專用刮痧介質,如刮痧活血油等,具有活血行氣、疏通經絡、調理臟腑等作用。三

操作方法

選擇合適的體位,消毒施術部位。用適宜刮痧介質,從上至下、由內向外的刮動。刮具與皮膚之間角度以45度為宜,不可成推、削之勢。用力要均勻,由輕而重,不可忽輕忽重,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刮拭面應盡量拉長。刮痧時要順一個方向刮動,不要來回刮。刮至至皮下出現紅色或紫紅色斑點為止。

操作方法刮胸部時注意沿肋間神經呈弧形刮動,動作要緩慢柔和,如刮頭、額、肘、膝及小兒皮膚時可用頭發(fā)、麻團、棉紗線等進行刮痧,以防損傷皮膚。刮痧順序一般是先刮頭頸部、背部,再刮胸腹部,最后刮四肢和關節(jié)。

刮痧法適用范圍

本法適應范圍廣泛不僅適用于“痧癥”(即夏秋之間因感受風、寒、暑、濕之氣,或感受疫癘之氣所致發(fā)熱,頭昏,胸悶,腹痛、腹脹、嘔吐,暈厥等病證),還能廣泛應用于內、外、婦、兒各科的多種疾病,如感冒、咳嗽、頭痛、哮喘、各種風濕痹痛、胃脘痛、腹痛、消化不良、痛經、小兒驚風、神經麻痹、軟組織損傷、丹毒、毒蛇咬傷、瘡瘍初起未潰等。

刮痧法作用

本法具有調整陰陽、疏經活絡、扶正祛邪等作用。

護理及注意事項1.保持室內整潔安靜,空氣新鮮,經常通風換氣,室溫適宜2.要注意雙手清潔,勤剪指甲,刮痧前后均用溫水洗凈雙手3.操作前可在刮痧的部位涂抹刮痧油或按摩膏,以減少摩擦的阻力,保護皮膚。

護理及注意事項4.對年老體弱者,不能用力過大;患有嚴重糖尿病、腎病、心臟病的人,每次刮痧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5.操作過程中手法要規(guī)范,輕重要適宜,用力要均勻

護理及注意事項

6.操作過程中手法要規(guī)范,輕重要適宜,用力要均勻,勿損傷皮膚,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

7.勁部、腋下、腰際等處均有淋巴分布,操作手法宜輕柔,勿強力牽拉,以免引起淋巴回流受阻。

8.刮痧時操作者手上佩戴物件,如手表、手鏈等應取下來,并放松肩膀,心無雜念,全神貫注操作。護理及注意事項9.操作過程中要密切觀察病情,如出現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冷汗不止,或神志不清脈沉伏等癥狀時,應立即停止刮痧,迅速讓患者平臥,取頭低腳高位,讓其飲用一杯溫糖水,并注意保暖,及時報告醫(yī)生,或對癥處理。

護理及注意事項10.刮痧部位皮膚表面出現紅、紫、黑斑或皰的現象,臨床稱為“出痧”,是一種正常的刮痧反應,數天即可自行消失,不必作特殊處理。刮痧后,尤其是刮痧后1~2天內出現被刮拭的皮膚部位輕度疼痛、發(fā)癢、蟲行感、皮膚表面出現風疹樣變化等情況,亦屬正?,F象。11.每次刮痧的時間以30分鐘左右為宜,最長不要超過50分鐘。

護理及注意事項12.刮痧后若出汗要及時擦拭,并應避風稍作休息。

13.刮痧后應囑患者喝一杯溫水,禁食生冷、油膩、刺激之品,以免影響胃腸功能,閉邪于里。

14.將使用過的刮具清潔、消毒、擦干備用。Thanks!《中醫(yī)護理學》院校: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主講教師:許智高等教育出版社院校: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主講教師:蔣黎云推拿療法與護理推拿的定義推拿又稱按摩、按蹺、矯摩、案杌等。推拿療法是醫(yī)護人員運用雙手(或其他部位)和一定的器具,根據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法,作用于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jié)機體的生理、病理狀況,從而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常用推拿手法

(一)摩擦類手法

以掌、指或肘附著在體表一定部位作直線或環(huán)轉移動,與皮膚表面形成摩擦的一類手法,稱摩擦類手法。本類手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等。

1.摩法

本法分掌摩和指摩兩種。常用推拿手法

【動作要領】

掌摩法是用掌面附著于體表一定部位上,以腕關節(jié)為中心,連同前臂作有節(jié)律的環(huán)旋運動。

指摩法是用示、中、無名指面附著于一定部位上,以腕關節(jié)為中心,連同掌、指作節(jié)律性的環(huán)旋運動。

常用推拿手法擦法動作要領用手掌的掌根、小魚際或大魚際附著在一定部位,或循經絡的循行方向,進行直線來回摩擦的一種手法。擦法操作時腕關節(jié)伸直,手指自然伸開,使前臂與手接近相平,著力部位要貼在患者體表的治療部位,上臂主動,帶動手掌作上下或前后往返移動,掌下的壓力不宜太大,但推動的幅度要大。常用推拿手法3.推法

本法分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三種?!緞幼饕I】

用指、手掌、掌根或肘部著力于一定的部位或按經絡的循行方向進行單方向的直線移動。用指稱指推法,用掌稱掌推法,用肘稱肘推法。

常用推拿手法4.搓法【動作要領】

以兩手掌面夾住一定部位,相對用力作快速搓揉,同時上下移動,稱搓法。

【要求】

操作時雙手用力要對稱,搓動要快,移動要慢,動作要流暢自然。

常用推拿手法

5.抹法

【動作要領】

用單手或雙手拇指羅紋面緊貼皮膚,作上下、左右或弧形移動,稱為抹法。

常用推拿手法(二)擠壓類手法

用指、掌或肢體其他部分對患者體表的一定部位著力進行按壓或對稱性擠壓,稱擠壓類手法。本類手法包括按法、點法、捏法、拿法、捻法和踩蹺等法。本類手法適用范圍廣泛,操作時要緊貼皮膚,用力要穩(wěn),由輕到重,循序漸進。

常用推拿手法1.按法有指按法、掌按法和肘按法三種。

【動作要領】

用拇指腹或指端按壓體表,稱指按法。用單掌或雙掌,也可用雙掌重疊按壓體表,稱掌按法。用肘尖按壓體表,稱為肘按法。

常用推拿手法2.點法

有拇指點和屈指點兩種?!緞幼饕I】

拇指點是用拇指指端點壓體表。屈指點有屈拇指,用拇指指間關節(jié)橈側點壓體表;或屈食指,用食指近側指間關節(jié)點壓體表。常用推拿手法3.捏法

分三指捏和五指捏兩種。

【動作要領】

用大拇指與其它手指夾住肢體的一定部位,相對用力擠壓,并可沿其分布或其結構形態(tài)輾轉移動的操作方法。用拇指和食、中兩指相對用力操作的為三指捏法,用大拇指與其余四指操作的為五指捏法。

常用推拿手法【附】捏脊法

用兩手拇指橈側面頂住脊柱兩側的皮膚,食、中指前按與拇指相對捏提腰骶部皮膚和肌肉,沿脊柱向前緩緩推動,每捻三下提一下,直至大椎,如此反復2~4遍。

常用推拿手法4.拿法捏而提起謂之拿。

【動作要領】

用大拇指和食、中兩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對用力,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進行節(jié)律性地捏提。

常用推拿手法5.捻法

【動作要領】

用拇、食指羅紋面捏住一定部位,兩指相對作搓揉動作。

【要求】

操作時動作要靈活、快速,用勁不可呆滯。常用推拿手法6.踩蹺法用單足或雙足著力踩踏在一定部位,作揉壓或彈跳等動作的操作方法稱踩蹺法?!安溶E”是一類以足代手操作的獨特的按摩套路,在此介紹的是其中以腳“壓”為特點的一種操作方法。常用推拿手法(三)振動類手法以較高頻率的節(jié)律性輕重交替刺激,持續(xù)作用于人體,稱振動類手法。本類手法包括抖法、振法等。主要是以強力、靜止性用力帶動患者肢體作小幅度的振動。常用推拿手法1.抖法用雙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遠端,用力作連續(xù)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動,使關節(jié)有松動感。

常用推拿手法2.振法

【動作要領】

用手指或手掌著力在體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強力地靜止性用力,作小幅度連續(xù)性的快速的振顫樣動作。用手指著力稱指振法,用手掌著力稱掌振法。

常用推拿手法(四)叩擊類手法

用手指、手掌、拳背、掌側面,或桑枝棒叩打體表,稱叩擊類手法。本類手法包括拍、擊、彈等手法。使用手法時要垂直性用力,動作要平穩(wěn)、柔和,切忌粗暴。伴隨操作常發(fā)出有節(jié)律的叩擊聲。常用推拿手法

1.拍法

用虛掌拍打體表一定部位的操作方法,稱拍法。

常用推拿手法2.擊法擊法是用力較重的一種擊打法。醫(yī)者用拳背、掌根、側掌小魚際、指尖或桑枝棒叩擊體表一定部位的操作方法。

常用推拿手法【附】桑枝棒制法用細桑枝(粗約0.5cm左右)十二根去皮陰干,每根用桑皮紙卷緊,并用線繞扎,然后把桑枝合起來先用線扎緊,再用桑皮紙層層卷緊并用線繞好.外面用布裹緊縫好即成.要求軟硬適中(即具有彈性),粗細合用(即用手握之合適),粗約4.5~5cm,長約40cm。

常用推拿手法3.彈法

【動作要領】

用一手指的指腹緊壓住另一手指的指甲,用力將被壓手指彈出,連續(xù)彈擊治療部位。

常用推拿手法(五)擺動類手法以指或掌腕關節(jié)作協調的連續(xù)擺動動作,稱為擺動類手法。本類手法包括一指禪推法、纏法、滾法、法和揉法等。本類手法操作時上肢放松,腕和前臂的動作保持協調一致,深透力強,適用于全身各部位或穴位。常用推拿手法1.一指禪推法【動作要領】

用大拇指指端、羅紋面或偏峰著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腕關節(jié)自然放松,沉肩、垂肘、懸腕,以肘部為支點,前臂作主動擺動,帶動腕部擺動和拇指指間關節(jié)做屈伸活動。腕部擺動時,尺側要低于橈側,使產生的力持續(xù)地作用于治療部位上。壓力、頻率、擺動幅度要均勻,動作要靈活。擺動頻率每分鐘120~160次。

常用推拿手法2.滾法【動作要領】

用小魚際側掌背部以一定的壓力附著于一定部位上,以肘部為支點,前臂作主要擺動,帶動腕部作屈伸和前臂旋轉的復合運動,使產生的力持續(xù)地作用于治療部位??捎脝问只螂p手交替操作。

常用推拿手法3.法手握空拳,以食、中、環(huán)、小四指的第一指間關節(jié)突起部著力附著在體表的一定部位上,腕部放松作均勻的前后往返擺動,使拳作來回滾動狀操作稱為

法。常用推拿手法4.揉法【動作要領】

用手掌大魚際、掌根或全掌、或手指羅紋面等部位著力吸定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作輕柔緩和的環(huán)旋轉動的方法。用大魚際操作的稱大魚際揉法;用掌根或全掌操作的稱掌揉法;用手指羅紋面操作的稱指揉法。常用推拿手法(六)運動關節(jié)類手法

對關節(jié)作被動性活動的一類手法稱為運動關節(jié)類手法。本類手法主要包括搖法、背法、扳法、拔伸法。

常用推拿手法1.搖法用一手握?。ɑ蚍鲎。╆P節(jié)近端的肢體,另一手握住關節(jié)遠端的肢體,做緩和的回旋轉動的手法。

常用推拿手法【動作要領】(1)頸項部搖法

患者坐位,頸項放松,醫(yī)者站于其身側,用一手扶住患者的頭頂,另一手托住下頜,作左右旋轉搖動。要求患者放松頸部,醫(yī)者動作要輕柔,切忌粗暴,不可超過頸項的生理活動范圍。

(2)肩關節(jié)搖法

用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托住肘部或握住手腕部,作環(huán)轉搖動的操作手法。

(3)髖關節(jié)搖法

患者仰臥,髖膝屈曲。醫(yī)者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扶住膝部,兩手協同作髖關節(jié)環(huán)轉搖動。

(4)踝關節(jié)搖法

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握住患者的足趾,作左右旋轉搖動。常用推拿手法2.背法

【動作要領】

醫(yī)者和患者背靠背站立,用雙肘彎挽住患者肘彎部,然后彎腰屈膝挺臀,將患者反背起,使其雙腳離地,以擴大患者腰椎間隙,再快速伸膝,同時以臀部著力顫動或搖動患者腰部。

常用推拿手法3.扳法

用雙手作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用力扳動肢體一定部位,使被扳動關節(jié)旋轉或者伸展的操作方法稱為扳法。常用推拿手法【動作要領】

(1)頸項部扳法:操作時有兩種方法。

①頸項部斜扳法:患者坐位,頭部略向前屈。醫(yī)者一手扶住患者頭頂部,另一手托住下頦部,兩手協同,使頭向一側旋轉至最大限度(即感到有阻力)時,兩手同時用力作相反方向的快速扳動。

②旋轉定位扳法:患者坐位,頸前屈到某一需要的角度后,醫(yī)者在其背后,用一肘部托住其下頦部,手則扶住其枕部(向右扳則用右手,向左扳則用左手),另一手扶住患者肩部。托扶其頭部的手用力,先作頸項部向上牽引,同時把患者頭部作被動向患側旋轉至最大限度后,再作扳法。

常用推拿手法(2)胸背部扳法

①擴胸牽引扳法:患者坐位,令其兩手交叉扣住,置于項部。醫(yī)者兩手托住患者兩肘部,并用一側膝部頂住患者背部,囑患者自行俯仰,并配合深呼吸,作擴胸牽引扳法。

②胸椎對抗復位法:患者坐位,令其兩手交叉扣住,置于項部。醫(yī)者在其后面,用兩手從患者腋部伸入其上臂之前,前臂之后,并握住其前臂下段,同時醫(yī)生用一側膝部頂住患部脊柱,囑患者身體略向前傾,醫(yī)生兩手同時作向后上方用力扳動。

常用推拿手法(3)腰部扳法

①腰部斜扳法:患者側臥位,下面的下肢自然伸直,上面的下肢屈曲,醫(yī)者面對患者站立,用一手抵住患者肩前部,另一手抵住臀部,或一手抵住患者肩后部,另一手抵住髂前上棘部,作相反方向的緩緩用力扳動,把腰被動旋轉至最大限度后,兩手同時用力作增大幅度的扳動,此時常能發(fā)出“咯咯”聲。常用推拿手法②腰部旋轉扳法直腰旋轉扳法:患者坐位,醫(yī)者用腿挾住患者下肢,一手抵住患者近醫(yī)生側的肩后部,另一手從患者另一側腋下伸入抵住肩前部,兩手同時用力作相反方向扳動。

彎腰旋轉扳法:患者坐位。腰前屈到某一需要角度后,一助手幫助固定患者下肢及骨盆。醫(yī)者用一手拇指按住需扳動的脊椎的棘突(向左旋轉時用右手),另一手勾扶住患者項背部(向左旋轉時用左手),使其腰部在前屈位時再向患側旋轉。旋轉至最大限度時,再使其腰部向健側側彎方向扳動。

常用推拿手法③腰部后伸扳法:

患者俯臥位。醫(yī)者一手托住患者兩膝部,緩緩向上提起,另一手緊壓在腰部患處,當腰后伸到最大限度時,兩手同時用力作相反方向扳動。

常用推拿手法4.拔伸法

拔伸即牽拉、牽引之意。固定肢體或關節(jié)的一端,牽拉另一端的方法,稱為拔伸法。常用推拿手法【動作要領】

(1)頭頸部拔伸法:患者正坐。醫(yī)者站在患者背后,用雙手拇指頂在枕骨下方,掌根托住兩側下頜角的下方,并用兩前臂壓住患者兩肩,兩手用力向上,兩前臂下壓,同時作相反方向用力,使頭頸部向上拔伸。

(2)肩關節(jié)拔伸法:患者坐位。醫(yī)者用雙手握住其腕或肘部,逐漸用力牽拉,囑患者身體向另一側傾斜(或者令一助手幫助固定患者身體),與牽拉之力對抗。

常用推拿手法拔伸法(3)腕關節(jié)拔伸法:醫(yī)者一手握住患者腕關節(jié)上方,另一手握住其手部,兩手同時作相反方向用力,逐漸牽拉。

(4)指間關節(jié)拔伸法:用一手握住被拔伸關節(jié)的近側端,另一手握住其遠側端,兩手同時作反方向用力牽引。

常用推拿手法推拿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有力

持久

均勻柔和深透一(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