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院感染防控知識培訓手冊The"HospitalInfectionPreventionandControlKnowledgeTrainingManual"isacomprehensiveguidedesignedforhealthcareprofessionalsandstaffworkinginmedicalfacilities.Thismanualservesasacrucialresourceforunderstandingandimplementingeffectiveinfectioncontrolmeasurestopreventthespreadofpathogenswithinhospitals.Itisparticularlyapplicableinsettingswherepatientsafetyandhealthcarequalityareofparamountimportance,suchasinpatientwards,operatingrooms,andemergencydepartments.Themanualistailoredtomeetthespecificneedsofhealthcareworkers,providingdetailedinformationonvariousaspectsofinfectionpreventionandcontrol.Itcoverstopicssuchashandhygiene,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PPE),environmentalcleaning,andthemanagementofinfectiousdiseases.Byfollowingtheguidelinesoutlinedinthemanual,healthcareproviderscanensureasafeandhygienicenvironmentforbothpatientsandstaff.Toeffectivelyutilizethe"HospitalInfectionPreventionandControlKnowledgeTrainingManual,"healthcareprofessionalsarerequiredtoengageincontinuouslearningandpractice.Thisincludesfamiliarizingthemselveswiththemanual'scontents,participatingintrainingsessions,andadheringtotherecommendedinfectioncontrolpractices.Bydoingso,theycancontributetoreducingtheincidenceofhospital-acquiredinfectionsandmaintainingahighstandardofpatientcare.醫院感染防控知識培訓手冊詳細內容如下:第一章醫院感染基本概念醫院感染防控是保障患者和醫護人員健康安全的重要環節。本章將詳細介紹醫院感染的基本概念,為后續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論基礎。1.1醫院感染的定義與分類1.1.1醫院感染的定義醫院感染(HospitalacquiredInfection,H),又稱醫院獲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醫院接受診療過程中,因病原體侵襲而發生的感染。醫院感染不僅影響患者的康復,還可能對醫護人員造成感染風險。1.1.2醫院感染的分類(1)根據感染部位分類: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氣管炎等;泌尿道感染:如腎盂腎炎、膀胱炎等;消化道感染:如胃腸炎、肝膿腫等;皮膚及軟組織感染:如蜂窩織炎、丹毒等;血液系統感染:如敗血癥、心內膜炎等。(2)根據感染來源分類:內源性感染:病原體來自患者自身的體表或體內;外源性感染:病原體來自醫院環境或他人。(3)根據感染途徑分類:接觸傳播: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傳播;空氣傳播:飛沫、氣溶膠等傳播;水源傳播:飲用受污染的水源或接觸受污染的水體;食物傳播:食用受污染的食物。第二節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眾多,以下列舉了幾種主要因素:1.1.3患者因素(1)年齡:新生兒、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易發生醫院感染;(2)基礎疾病:患有慢性病、惡性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感染風險較高;(3)住院時間:住院時間越長,感染風險越高。1.1.4醫療操作因素(1)侵襲性操作:如插管、手術等;(2)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導致菌群失衡;(3)醫療設備污染:如呼吸機、透析機等。1.1.5環境因素(1)醫院環境:醫院環境中的病原體種類繁多,容易導致交叉感染;(2)空氣質量:醫院空氣質量不佳,容易導致呼吸道感染;(3)水源污染:水源污染可能導致消化道感染。1.1.6管理因素(1)醫護人員手衛生:醫護人員手衛生不達標,容易導致交叉感染;(2)感染防控措施:缺乏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如隔離、消毒等;(3)人員培訓與意識:醫護人員對醫院感染防控知識的掌握程度不足,意識不強。通過深入了解醫院感染的定義、分類及危險因素,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制定和實施針對性的防控措施,保障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健康安全。第二章感染防控的組織與管理第一節感染防控體系的建立1.1.7組織架構感染防控體系的建立首先需要構建一個高效的組織架構。該架構應包括感染防控領導小組、感染防控辦公室、感染防控專業團隊及各部門感染防控小組。(1)感染防控領導小組:由醫院高層領導擔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制定感染防控政策、協調資源、監督實施及評估效果。(2)感染防控辦公室:作為感染防控工作的日常管理機構,負責制定具體措施、組織實施、協調各部門工作、收集信息、統計分析和反饋。(3)感染防控專業團隊:由感染病專家、護士、檢驗人員等組成,負責感染防控的技術指導、培訓、監測和評估。(4)各部門感染防控小組:由各部門負責人擔任組長,負責本部門感染防控工作的具體實施和監督。1.1.8制度與規范(1)制定感染防控制度: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制定感染防控制度,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和操作規程。(2)制定感染防控規范:包括手衛生、消毒隔離、無菌技術、個人防護、醫療廢物處理等方面,保證各項操作符合規范要求。1.1.9培訓與教育(1)開展感染防控培訓:對全院員工進行感染防控知識的系統培訓,提高員工的防控意識和能力。(2)強化感染防控教育:通過宣傳欄、講座、網絡等多種形式,加強感染防控知識的普及和宣傳。第二節感染防控工作的實施與監督1.1.10實施策略(1)落實感染防控措施:各部門應嚴格按照感染防控制度、規范和操作規程,實施感染防控工作。(2)加強部門協作:感染防控工作涉及多個部門,需加強部門間的溝通與協作,形成合力。(3)開展監測與評估:定期對感染防控工作進行監測和評估,分析存在的問題,制定改進措施。1.1.11監督與考核(1)監督檢查:感染防控辦公室和感染防控專業團隊對全院感染防控工作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監督檢查,發覺問題及時整改。(2)考核評價:對各部門感染防控工作的實施情況進行考核評價,納入年度工作考核,對表現優秀的部門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3)持續改進:根據監督檢查和考核評價結果,持續改進感染防控工作,提高感染防控水平。通過以上措施,保證感染防控工作的有效實施,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的醫療服務。第三章醫院感染監測第一節醫院感染監測方法醫院感染監測是保障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環節,本節主要介紹醫院感染監測的常用方法。1.1.12全面監測全面監測是指對醫院所有患者進行感染情況的監測,包括醫院內感染和社區獲得性感染。全面監測有助于了解醫院感染的流行趨勢和特點,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據。(1)患者監測:對住院患者進行病情觀察,發覺感染跡象時,及時采集標本進行微生物培養和藥敏試驗。(2)醫務人員監測:對醫務人員進行健康監測,發覺感染性疾病時,及時隔離治療,防止交叉感染。(3)環境監測:對醫院環境進行定期采樣檢測,了解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分布情況。1.1.13目標監測目標監測是指針對特定病種、特定部位或特定病原體進行的監測。目標監測有助于提高監測效率,降低醫院感染風險。(1)病種監測:對特定病種的患者進行感染監測,如呼吸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2)部位監測:對特定部位如手術切口、導管置入口等易發生感染的部位進行監測。(3)病原體監測:對特定病原體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大腸桿菌等進行的監測。1.1.14主動監測主動監測是指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主動查找感染病例,對疑似感染患者進行主動報告和跟蹤調查。主動監測有助于及時發覺和控制醫院感染暴發。1.1.15被動監測被動監測是指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通過收集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報告的感染病例進行監測。被動監測可以了解醫院感染的基線水平,但可能存在報告延遲和漏報現象。第二節醫院感染監測指標醫院感染監測指標是評價醫院感染控制效果的重要依據。以下為常用的醫院感染監測指標:1.1.16醫院感染發生率醫院感染發生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醫院感染發生的例數占同期住院患者總數的比例。該指標反映醫院感染的流行程度。1.1.17醫院感染患病率醫院感染患病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醫院感染患者數占同期住院患者總數的比例。該指標反映醫院感染的嚴重程度。1.1.18醫院感染死亡率醫院感染死亡率是指因醫院感染導致死亡的病例數占同期住院患者總數的比例。該指標反映醫院感染對患者生命安全的影響。1.1.19醫院感染暴發次數醫院感染暴發次數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醫院感染病例數達到一定閾值的情況。該指標反映醫院感染的控制效果。1.1.20醫院感染病原體檢出率醫院感染病原體檢出率是指從感染患者體內檢出的病原體數占同期住院患者總數的比例。該指標反映醫院感染病原體的分布情況。1.1.21醫院感染相關醫療資源消耗醫院感染相關醫療資源消耗是指因醫院感染導致的治療費用、住院時間延長等資源消耗。該指標反映醫院感染對醫療資源的影響。通過以上監測指標,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可以全面了解醫院感染狀況,為制定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據。第四章手衛生與個人防護第一節手衛生規范1.1.22手衛生的重要性手衛生是醫院感染防控的關鍵措施之一,可以有效減少病原體的傳播,保障患者及醫務人員的安全。手衛生包括洗手、衛生手消毒及外科手消毒。1.1.23手衛生的時機(1)接觸患者前后。(2)接觸患者周圍的物品前后。(3)進行無菌操作前后。(4)接觸患者體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前后。(5)洗手或衛生手消毒后,如再次接觸患者或患者周圍物品,應重新進行手衛生。1.1.24手衛生的方法(1)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動水,按照以下步驟進行:a.濕手后,涂抹肥皂(或洗手液)。b.雙手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c.雙手交叉,手指相扣,互相揉搓。d.雙手拇指對掌,揉搓。e.雙手小魚際對掌,揉搓。f.洗凈雙手,用干凈毛巾或紙巾擦干。(2)衛生手消毒:使用醇類或季銨鹽類手消毒劑,按照以下步驟進行:a.取適量手消毒劑于掌心。b.雙手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c.雙手交叉,手指相扣,互相揉搓。d.雙手拇指對掌,揉搓。e.雙手小魚際對掌,揉搓。f.待手消毒劑干燥。1.1.25手衛生的注意事項(1)洗手時,注意洗凈手腕及前臂。(2)洗手后,避免直接接觸水龍頭,可用紙巾包裹關閉水龍頭。(3)手消毒劑應定期更換,避免過期。第二節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1.1.26個人防護用品的分類個人防護用品主要包括:口罩、帽子、防護服、手套、護目鏡或防護面罩、鞋套等。1.1.27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原則(1)根據工作性質及可能接觸的病原體,選擇合適的個人防護用品。(2)穿戴順序:先穿戴防護服、帽子、口罩,再穿戴手套、護目鏡或防護面罩、鞋套。(3)脫卸順序:先脫卸手套,再脫卸護目鏡或防護面罩,然后脫卸防護服、帽子、口罩,最后脫卸鞋套。1.1.28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方法(1)口罩:選用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正確佩戴,保證鼻、口、下巴完全覆蓋。(2)帽子:選用醫用帽子,保證頭發不外露。(3)防護服: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防護服,穿戴時注意密封性,保證衣物不外露。(4)手套:選用醫用手套,穿戴時注意手套的完整性,避免破損。(5)護目鏡或防護面罩: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護目鏡或防護面罩,保證眼睛和面部得到有效防護。(6)鞋套:選用防水鞋套,保證鞋套的完整性。1.1.29個人防護用品的更換與處理(1)當個人防護用品受到污染或損壞時,應及時更換。(2)使用后的個人防護用品,應按照規定進行分類收集和處理,避免交叉污染。第五章環境與物品的清潔消毒第一節環境清潔與消毒1.1.30環境清潔(1)醫院環境清潔是指對醫院內的地面、墻面、天花板、門窗等表面進行清潔處理,以減少病原微生物的污染。(2)環境清潔應遵循以下原則:(1)每日清潔:對高頻接觸的表面進行每日清潔,如床欄、門把手、桌面等。(2)定期清潔:對低頻接觸的表面進行定期清潔,如地面、墻面、天花板等。(3)特殊清潔:在發生醫院感染暴發或特殊情況下,對相關區域進行特殊清潔。1.1.31環境消毒(1)環境消毒是指對醫院內的環境表面進行消毒處理,以殺滅或消除病原微生物。(2)環境消毒應遵循以下原則:(1)選擇合適的消毒劑:根據病原微生物的特性選擇合適的消毒劑。(2)保證消毒劑濃度和作用時間:按照消毒劑說明書要求,保證消毒劑濃度和作用時間達到預期效果。(3)消毒范圍:對可能受到污染的區域進行全面消毒。(4)消毒頻率:根據醫院感染風險和實際情況,確定消毒頻率。第二節物品清潔與消毒1.1.32物品清潔(1)物品清潔是指對醫院內使用的物品進行清潔處理,以減少病原微生物的污染。(2)物品清潔應遵循以下原則:(1)分類清潔:根據物品的材質、用途和污染程度進行分類清潔。(2)及時清潔:使用過的物品應及時清潔,避免交叉污染。(3)徹底清潔:保證物品的每個部位都得到有效清潔。1.1.33物品消毒(1)物品消毒是指對醫院內使用的物品進行消毒處理,以殺滅或消除病原微生物。(2)物品消毒應遵循以下原則:(1)選擇合適的消毒劑:根據物品材質和病原微生物特性選擇合適的消毒劑。(2)保證消毒劑濃度和作用時間:按照消毒劑說明書要求,保證消毒劑濃度和作用時間達到預期效果。(3)消毒范圍:對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進行全面消毒。(4)消毒頻率:根據物品使用頻率和醫院感染風險,確定消毒頻率。(3)常見物品消毒方法:(1)浸泡消毒:適用于不耐熱的物品,如餐具、毛巾等。(2)擦拭消毒:適用于表面光滑的物品,如桌面、門把手等。(3)噴霧消毒:適用于空氣、地面等較大面積的物品。(4)紫外線消毒:適用于空氣、物體表面等不耐熱的物品。(5)高壓蒸汽消毒:適用于耐高溫、濕熱的物品,如醫療器械等。第六章醫療器械的滅菌與處理第一節醫療器械的滅菌方法1.1.34概述醫療器械的滅菌是醫院感染防控的重要環節,其目的是殺滅或去除醫療器械上的病原微生物,保證患者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受到感染。本節將介紹常用的醫療器械滅菌方法。1.1.35物理滅菌法(1)高壓蒸汽滅菌法:通過高溫高壓的蒸汽作用于醫療器械,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性和凝固,從而達到滅菌的目的。該方法適用于耐高溫、耐濕的醫療器械。(2)干熱滅菌法:利用高溫干燥環境,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性和凝固。適用于不耐濕、耐高溫的醫療器械。(3)紫外線消毒法:利用紫外線照射醫療器械表面,破壞微生物的DNA結構,使其失去繁殖能力。適用于表面消毒。(4)伽馬射線滅菌法:利用伽馬射線輻射,使微生物的DNA結構發生改變,從而達到滅菌的目的。適用于不耐高溫、不耐濕的醫療器械。1.1.36化學滅菌法(1)甲醛蒸汽滅菌法:利用甲醛蒸汽對醫療器械進行熏蒸,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性和凝固。適用于不耐高溫、不耐濕的醫療器械。(2)乙醇消毒法:利用乙醇對醫療器械進行擦拭或浸泡,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性和凝固。適用于不耐高溫、不耐濕的醫療器械。(3)過氧化氫消毒法:利用過氧化氫對醫療器械進行擦拭或浸泡,氧化微生物的細胞膜和蛋白質,使其失去活性。適用于不耐高溫、不耐濕的醫療器械。1.1.37生物指示劑監測為保證滅菌效果,需使用生物指示劑對滅菌過程進行監測。生物指示劑是一種含有已知數量微生物的載體,通過檢測載體上微生物的存活情況,評價滅菌效果。第二節醫療器械的處理流程1.1.38預處理(1)清洗:使用清潔劑和清洗劑對醫療器械進行徹底清洗,去除表面污垢、血跡、分泌物等。(2)檢查:清洗后的醫療器械需進行外觀檢查,保證無損壞、變形等情況。(3)分類:將清洗干凈的醫療器械按照種類、規格進行分類,以便進行后續處理。1.1.39滅菌(1)選擇合適的滅菌方法:根據醫療器械的材質、使用環境和滅菌要求,選擇合適的滅菌方法。(2)滅菌操作:按照所選滅菌方法的操作規程進行滅菌,保證滅菌效果。(3)滅菌監測:使用生物指示劑對滅菌過程進行監測,評價滅菌效果。1.1.40包裝(1)選擇合適的包裝材料:根據醫療器械的材質和使用要求,選擇合適的包裝材料。(2)包裝操作:將滅菌后的醫療器械按照規范進行包裝,保證包裝完整、嚴密。(3)包裝標識:在包裝上注明醫療器械名稱、規格、滅菌日期、有效期等信息。1.1.41儲存與發放(1)儲存:將包裝好的醫療器械存放在清潔、干燥、通風的環境中,避免潮濕、高溫等不利條件。(2)發放:根據臨床需求,及時將醫療器械發放至使用科室,保證患者使用安全。第七章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已成為醫院感染防控的重要環節。本章將詳細介紹抗菌藥物的選擇與使用,以及抗菌藥物耐藥性的預防與控制。第一節抗菌藥物的選擇與使用1.1.42抗菌藥物的選擇原則(1)根據感染病原體的種類和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的抗菌藥物。(2)考慮患者病情、肝腎功能、年齡、并發癥等因素,選擇適合的抗菌藥物。(3)選擇具有良好療效和較低毒副作用的抗菌藥物。(4)遵循《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相關法規,合理使用抗菌藥物。1.1.43抗菌藥物的使用方法(1)用藥劑量:根據患者體重、肝腎功能、藥物半衰期等因素確定用藥劑量。(2)用藥頻率:根據藥物半衰期和藥效特點確定用藥頻率。(3)療程:根據感染類型、病情嚴重程度和藥效特點確定療程。(4)聯合用藥:對于嚴重感染、混合感染或耐藥菌株感染,可考慮聯合使用抗菌藥物。第二節抗菌藥物耐藥性的預防與控制1.1.44加強抗菌藥物使用的管理(1)制定和完善抗菌藥物使用管理制度,保證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和規范性。(2)加強抗菌藥物使用培訓,提高醫務人員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意識。(3)建立抗菌藥物使用監測和評價體系,定期分析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提出改進措施。1.1.45預防耐藥菌的產生和傳播(1)嚴格掌握抗菌藥物的使用指征,避免無指征用藥。(2)優化抗菌藥物使用策略,減少不必要的聯合用藥。(3)加強感染病源的監測,及時發覺和控制耐藥菌的傳播。(4)加強醫院感染防控措施,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1.1.46加強抗菌藥物耐藥性監測(1)建立抗菌藥物耐藥性監測網絡,定期收集和分析耐藥性數據。(2)加強耐藥菌的檢測和報告,及時掌握耐藥菌的流行趨勢。(3)針對耐藥菌流行情況,調整抗菌藥物使用策略,減少耐藥菌的產生和傳播。通過以上措施,我們可以更好地實現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為醫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第八章傳染病防控第一節傳染病的識別與報告1.1.47傳染病概述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引起,能夠在生物之間傳播的疾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三種,其中甲類傳染病為最高級別,危害最為嚴重。1.1.48傳染病的識別(1)病原體識別:通過實驗室檢測方法,如細菌培養、病毒分離、核酸檢測等,對疑似傳染病患者進行病原體檢測。(2)臨床表現識別:根據患者的癥狀和體征,結合病史和流行病學資料,對傳染病進行初步判斷。(3)流行病學識別:分析病例的流行特征,如發病時間、地區、人群分布等,判斷是否存在傳染病疫情。1.1.49傳染病的報告(1)報告流程:發覺傳染病病例后,醫療機構應當及時向所在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報告,并按照規定程序逐級上報。(2)報告內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例類型、發病時間、治療情況等。(3)報告時限:根據傳染病類別和嚴重程度,報告時限有所不同。甲類傳染病應在2小時內報告,乙類和丙類傳染病應在24小時內報告。第二節傳染病防控措施1.1.50預防措施(1)加強健康教育:提高群眾對傳染病的認識和預防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2)疫苗接種:針對重點傳染病,開展有針對性的疫苗接種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3)環境衛生:加強環境衛生管理,消除病原體滋生環境,降低傳染病傳播風險。(4)飲食衛生:加強食品衛生監管,預防食源性傳染病的發生。1.1.51控制措施(1)早期發覺、早期報告、早期隔離、早期治療:對傳染病患者進行及時發覺、報告、隔離和治療,防止疫情擴散。(2)病例管理:對確診病例進行隔離治療,對疑似病例進行醫學觀察,防止病原體傳播。(3)密切接觸者管理: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監測和防控,降低續發病例的風險。(4)疫情監測:建立傳染病監測網絡,實時掌握疫情動態,為防控工作提供科學依據。1.1.52應急處理(1)疫情預警:根據疫情監測數據,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指導防控工作。(2)應急預案:制定傳染病應急預案,明確應急組織體系、處置流程和責任分工。(3)應急處置:對突發疫情進行快速、有效的應急處置,降低疫情對社會的影響。(4)信息發布:及時、準確地發布疫情信息,回應社會關切,維護社會穩定。第九章醫院感染暴發的調查與控制第一節醫院感染暴發的識別1.1.53定義與概念醫院感染暴發指的是在醫療機構中,短時間內出現相同或相似感染病例的聚集現象。識別醫院感染暴發是感染防控工作的關鍵環節,對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醫療質量具有重要意義。1.1.54識別方法(1)監測數據分析:通過收集、分析醫院感染監測數據,發覺感染病例的異常波動,從而判斷是否存在醫院感染暴發。(2)病例報告:醫護人員在發覺疑似感染病例時,應及時報告感染管理部門,以便進行進一步調查。(3)臨床表現:關注患者出現的相似臨床表現,如發熱、咳嗽、腹瀉等,有助于識別醫院感染暴發。(4)病原學檢測:對疑似感染病例進行病原學檢測,若發覺相同或相似的病原體,則有助于確認醫院感染暴發。(5)流行病學調查:通過對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感染來源、傳播途徑和暴露因素,為識別醫院感染暴發提供依據。第二節醫院感染暴發的調查與控制1.1.55調查流程(1)成立調查組:在發覺醫院感染暴發后,應立即成立由感染管理、臨床、檢驗、護理等多部門組成的調查組。(2)收集病例資料:調查組應收集感染病例的臨床資料、病原學檢測結果、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等。(3)分析病例特點:通過分析病例資料,確定感染病例的相似性、感染來源、傳播途徑等。(4)制定調查方案:根據病例特點,制定針對性的調查方案,包括病例篩查、環境檢測、病原體分型等。(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州松田職業學院《建筑設計A4》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秋天漫畫節氣課件
- 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數字產品交互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9校聯考初三物理試題含解析
- 福建福州市臺江區達標名校2025年中考英語試題沖刺卷(一)含答案
- 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閱讀與寫作專業》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省鶴壁市浚縣二中2025年高考教育聯盟5月期初聯考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期中考試(化學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前列腺病人的術后護理
- 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織員工激勵》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防沙治沙生態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 【MOOC】宋詞經典-浙江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手術室無菌技術原則和操作
- 中醫經典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1-200題)
- 國際大豆交易合同范例
- 護理阿爾茨海默病
- DB11∕T 2112-2023 城市道路空間非機動車停車設施設置規范
- 《現代控制理論》全套課件(東北大學)
- 國開(安徽)2024年秋《質量管理》形成新考核1-4答案
- 大象版一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
- 湖南省長沙市雅禮教育集團2022-2023學年八下期中數學試題(原卷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