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第17課《愛蓮說》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1頁
【初中語文】第17課《愛蓮說》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2頁
【初中語文】第17課《愛蓮說》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3頁
【初中語文】第17課《愛蓮說》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4頁
【初中語文】第17課《愛蓮說》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說愛蓮課程導入在冰心的散文詩《荷葉·母親》中,作者以紅蓮自比,把荷葉比作母親,贊美了無私、偉大的母愛。而宋朝大儒周敦頤賦予了蓮不同的象征意義。今天,就請同學們一起走進《愛蓮說》,感悟“蓮”不尋常的內涵。素養目標1.了解有關“說”和作者的文學常識。——重點2.疏通文意,掌握文中涉及到的常用文言詞語。——重點3.理解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了解作者高尚的情操,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難點說是古代用以記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都是為了闡明一個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種現象來表述作者對某些事物或問題的見解,篇幅一般不長。跟雜文大體相似。題目解讀說愛蓮周敦頤,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謚號元公,世稱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北宋五子是指北宋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他們對北宋哲學思想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之一,宋朝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作者簡介“大儒”周敦頤的哲學人生先秦儒學漢代儒學宋明理學儒學發展的三階段政治主張“順化”“慎刑”教育主張“學為圣人”“善惡歸善”哲學主張“誠為人本”撿錢包時的想法勞教所里的思想教育樹立道德模范,禁止體罰周敦頤作者簡介1.給下列加色的字注音。蕃()淤泥()不蔓不枝()清漣()濯()褻玩()隱逸()鮮有聞()fányūzhuóliánmànxièyìxiǎn2.解釋下列重點的詞語。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出淤泥而不染:(草木)茂盛。這里指繁多。唯獨,只。沾染(污穢)。字詞釋義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詩文朗讀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多蕃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再讀古文,疏通大意。僅僅,只獨非常,很甚

句意: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歡菊花。自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歡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我予河溝、池塘里積存的污泥淤泥沾染(污穢)染洗濯水波漣艷麗妖中通(蓮的柄)內部貫通外直(蓮的柄)外部筆直橫生藤蔓蔓旁生枝節枝更加益聳立的樣子亭亭豎立植靠近賞玩。褻,親近而不莊重褻玩

句意:我只喜愛蓮花,(從)污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沾染;它經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艷;(它的柄)內部貫通,外部筆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香氣遠聞更加清芬;它潔凈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賞玩(它)啊。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以為,認為謂隱居避世。這里是說菊花不與別的花爭奇斗艷隱逸噫嘆詞,表示感慨鮮少宜應當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同予者何人?指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君子

句意: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花,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很少有傳聞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花的喜愛,應當人很多了。一、古今異義詞亭亭凈植:古:豎立今:栽種二、詞類活用名作動,生出藤蔓。不蔓不枝:名作動,長出枝節。三、一詞多義之水陸草木之花/花之隱逸者也/花之富貴者也/花之君子者也/菊之愛/蓮之愛/牡丹之愛: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詞,的。助詞,主謂間取獨,不譯。文言知識四、文言句式①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省略句。予獨愛蓮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文言知識研讀感知你從題目《愛蓮說》中讀出了什么?愛蓮說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之情。研讀感知作者分別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寫出蓮花的什么特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生長環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體態香遠益清香味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風度氣質高潔、質樸正直芳香清高、品行端正研讀感知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贊美之情。研讀感知富貴者課文寫了哪幾種花?它們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象征意義?就像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而離群索居、隱遁山林的逸民高士。君子貪圖享樂、追名逐利。就像達官顯貴和攀附富貴的庸碌之輩。

高潔典雅、不染塵俗,就像胸懷磊落、行為正直、德聲遠播的君子。隱逸者研讀感知作者喜愛蓮花,為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傲然凌霜雍容華貴潔身自好質樸、自然正面襯托反面襯托作者用菊和牡丹襯托,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研讀感知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反問句。一方面照應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作者對人生世事的感嘆,慨嘆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表明作者要在污濁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的態度。研讀感知品德高尚、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莊重質樸、不嘩眾取寵、不炫耀特立獨行,正直不茍,豁達大度作者心目中的君子的具備哪些美好品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美德永傳、美好端莊高雅、令人敬重研讀感知和同學討論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示例:“出淤泥而不染”即從污濁的環境中走出來,卻能保持純真的品質而不沾染壞習氣。周敦頤的這句話寓示了人生的一種境界。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應該始終保持這種操守,即使身處污濁的環境,依然能潔身自好。研讀感知一嘆愛菊者“鮮”,“鮮”不僅有“少”之意,更有“難得”之意。

二嘆愛蓮者少,用反問句,發人深省。

三嘆愛牡丹者眾,厭惡爭名奪利的世態,不明說而暗諷,意味深長。嘆詞“噫”有何深刻含義?試結合課文內容具體分析。“噫”是嘆詞,表示深沉的感慨。愛蓮說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蓮菊→隱逸者→逃避現實→正襯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氣質君子→托物言志牡丹→富貴者→庸俗逐利→反襯(情感)(對象)(文體)托物言志內容框架研讀感知作者借贊美蓮的優美的形象和高貴的品質,表達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也婉轉地批判了當時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研讀感知1.下列句子中的“之”與其他三項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水陸草木之花 B.蓮,花之君子者也C.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D.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解析:該項中的“之”沒有實在意義,取消句子獨立性。其他三項中的“之”都是結構助詞,的。D研讀感知2.下列對課文內容和寫法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文章以“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為陪筆,引入下題,烘托自己對蓮花的喜愛,借景抒情;“借花自以為寫照”。B.文章品評菊花牡丹、蓮花,意在慨嘆真隱者少,有德者寡,而貪愛富貴者居多。以“君子”喻蓮,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C.文章用“噫”字引領三個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見異,變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問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為強烈。D.文章結尾沒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蓮的順序來寫,而是將牡丹襯在蓮后,是對追名逐利者進行暗諷,意味深長,耐人尋昧。解析:“借景抒情”應為“托物言志”。A研讀感知3.填空。(1)《愛蓮說》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代)哲學家。(2)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