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單元提升練(一)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5小題,共計50分)1.(2024·四川宜賓調研)殷商貴族篤信“天命”主宰一切,并恒久庇佑其統治,祭祀占卜居于政治意識的主流。而西周宣揚“敬德保民”“明德慎刑”才能得到“天命”的眷顧。這一改變表明白()A.神權思想體系的崩潰B.倫理政治的勃興C.德主刑輔理念的成熟D.對“天命”的質疑解析據材料“篤信‘天命’”“西周……才能得到‘天命’的眷顧”說明殷商貴族始終信任天命的存在和神權政治,故A項錯誤;“敬德保民”“明德慎刑”肯定程度反映了古代中國的民本思想,實行德政,慎用刑法,故B項正確;材料提及“明德慎刑”不能說明德主刑輔理念的成熟,故C項錯誤;依據材料“篤信‘天命’主宰一切,并恒久庇佑其統治”,殷商貴族篤信“天命”,故D項錯誤。答案B2.(2024·內蒙古呼倫貝爾模擬)有學者評價中國古代政治文明時說:“強迫性的等級制度是建立在主動性、情感性的親情關系之上的”。能用來支撐該觀點的是()A.韓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心,圣人執要,四方來效”的思想B.孟子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C.西周的宗法制D.李贄提出“各從所好,各聘所長”的觀點解析依據材料中“強迫性的等級制度是建立在主動性、情感性的親情關系之上的”得出這一制度留意血緣親情,韓非子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心,圣人執要,四方來效”體現了建立中心集權的主見,故A項錯誤;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體現的是“仁政”“重民”思想,與親情無關,故B項錯誤;西周的宗法制強調血緣,符合題意,故C項正確;李贄提出“各從所好,各聘所長”的觀點主要提倡特性自由發展,與題目無關,故D項錯誤。答案C3.(2024·湖北黃石調研)春秋時期,諸侯稱“王”現象很少,到了戰國時期,很多諸侯紛紛稱“王”。這反映了()A.春秋戰國時國家從分裂走向統一B.春秋戰國時分封制走向瓦解C.春秋時期周天子勢力強大D.戰國時周天子對諸侯失去限制解析春秋戰國時期是諸侯爭霸、割據分裂時期,故A項錯誤;分封制下諸侯不能稱王,春秋時期,諸侯稱“王”現象很少,到了戰國時期,很多諸侯紛紛稱“王”說明分封制漸漸崩潰,故B項正確;春秋時期周天子勢力衰微,故C項錯誤;戰國時周天子對諸侯失去限制,只是對材料表面現象的概括,不能反映實質,故D項錯誤。答案B4.(2024·福建泉州模擬)《說文解字》:“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為百縣,縣有四郡,故《春秋傳》曰‘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也’”。據此推斷()A.早期郡縣為諸侯國君封地B.西周的分封制已萌發了郡縣制C.官僚政治取代了貴族政治D.早期郡縣與秦朝以來有本質不同解析從材料可知,周的郡、縣是分封給諸侯卿大夫,故A項錯誤;西周仍是分封制,故B項錯誤;西周是貴族政治,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是在秦,故C項錯誤;材料中的郡縣,是受封者所得的封地,秦朝的郡縣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兩者本質不同,故D項正確。答案D5.(2024·安徽安慶調研)春秋戰國時期,“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在腹里繁華之地稱為縣,在邊鄙之地則稱為郡。”這表明春秋戰國時期()A.設置郡縣是領土擴張的須要B.血緣關系是士大夫受郡受縣的依據C.從血緣政治向地緣政治過渡D.縣的地位高于郡,郡縣兩級制形成答案C6.(2024·山東青島模擬)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據此推斷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是()A.“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B.“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C.“天人合一”“敬德保民”D.“天下一家”“家國一體”解析“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體現的是秦朝建立后,建議秦始皇實行分封制,與題意不符,故A項錯誤;“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體現了秦朝皇權至上的思想,故B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涉及“天人合一”“敬德保民”,故C項錯誤;西周時期,實行宗法制和分封制,體現了古代政治制度以血緣為紐帶、“家國一體”的特點,故D項正確。答案D7.(2024·安徽淮南調研)王夫之認為“治有治之理,亂有亂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縣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勢之所趨,豈非理而能然哉?”這表明他()A.強調郡縣制存在有其必定性B.通過理學說明治亂興衰C.意識到郡縣制改革的迫切性D.利用盛衰論譴告統治者解析材料中“郡縣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勢之所趨,豈非理而能然哉”說明郡縣制是符合理的,是順應歷史潮流的,故A項正確。答案A8.(2024·江西九江模擬)西漢武帝元豐五年(公元前106年)下詔分天下郡縣為13州,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每年巡查其轄下郡縣,奉“六條問事”。“六條問事”中有四條是針對“二千石”的郡守、國(地方王國)相。這說明刺史制度重在()A.完善州郡縣三級地方行政管理制度B.解決諸侯王國問題C.消退了世家大族壟斷察舉選才之弊端D.加強對地方的治理解析通過刺史對地方官監察,從而促進他們對地方的治理,故D項正確。答案D9.(2024·湖北黃岡調研)東漢末年,外戚、宦官、權臣、武將相繼把持朝政。導致這種狀況的根源是()A.地方勢力群雄并起 B.劉氏家族大權旁落C.宗法觀念丟失殆盡 D.君主專制中心集權答案D10.(2024·福建龍巖模擬)秦漢時期設立了朝議制度,凡遇軍國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議”于群臣;而唐代設立三省制,“置中書、門下以相監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其相像作用是()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B.有效解決了皇權與相權的沖突C.限制、監督了皇權D.有利于皇帝決策時集思廣益解析依據“下其議”“置中書、門下以相監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均使得皇帝決策的集思廣益,故D項正確。答案D11.(2024·甘肅蘭州診斷)歷史學家錢穆說:“皇室的權,總是逐步升;政府的權,總是逐步降。”下列史實體現這一觀點的是()①西漢設立中朝②魏晉實行九品中正制③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④北宋設立樞密院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魏晉實行九品中正制,一方面會導致“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現象,即世家大族把持國家政權;另一方面這種選官制度使選拔官員的權力駕馭在地方官員和豪門勢族手中,不利于加強皇權,故②不符合題意,解除含②的選項。答案D12.(2024·安徽淮南模擬)公元1071年,樞密使文彥博對宋神宗說,“(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非與百姓共治天下也。”最能體現該主見的是()A.派文官擔當地方長官B.由世家大族擔當朝廷要職C.由中心掌控地方賦稅D.抽調各地精兵去充溢禁軍解析“(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非與百姓共治天下也”皇權制度與官僚制度的結合,百姓在此可以理解為地方權力,再者其問題出現“最能體現”,“文官”是士大夫的代表,擔當地方長官,體現對地方權力的監督,故A項正確;世家大族在南朝時期漸漸消逝,在唐代亦受到重創,故B項錯誤;“由中心掌控地方賦稅”所體現是加強中心集權的措施,與題意不符,故C項錯誤;“抽調各地精兵去充溢禁軍”是宋代強干弱枝的表現,與題意不符,故D項錯誤。答案A13.(2024·湖南永州信息題)《宋史·職官志》載:“故仕人以登臺閣、升禁從為顯宦,而不以官之快速為榮滯;以差遣要劇為貴途,而不以階、勛、爵邑有無為輕重。”材料說明宋朝官制的特點是()A.重文輕武,官吏冗濫 B.二府三司,分權制衡C.官與職殊,名與實分 D.守內虛外,強干弱枝答案C14.(2024·貴州貴陽模擬)宋代諫官的職責是每月要向皇帝報告一次,稱為“月課”。他們可以把平常隨意聽到的一點狀況就向皇帝報告,無需證據確鑿,若奏彈不實,諫官不必受到懲處。假如御史臺的諫官上任后百日之內無所糾彈,則罷作外官或罰“辱臺錢”。該規定產生的干脆影響是()A.致使皇權達到頂峰 B.助推諫官分化相權C.助長諫官濫用彈劾權 D.導致地方權力過度減弱解析皇權達到頂峰是指清朝設立軍機處,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諫官分化相權的內容,故B項錯誤;從材料可知諫官不糾彈會受懲處,而奏彈不實,諫官不必受到懲處,故產生的干脆影響是導致諫官濫用權力,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地方權力被減弱,故D項錯誤。答案C15.(2024·河南鄭州質檢)入仕群體中寒門子弟所占比例朝代曹魏西晉東晉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表中比例改變的主要緣由是()A.社會主流思想的變更 B.制度的變革與創新C.小農經濟的不斷發展 D.文化下移趨勢增加解析魏晉時期,選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衡量標準是門第,故入仕的寒門子弟在兩晉時期很少;隋煬帝時期,科舉制創立,其衡量標準是考試成果;唐宋時期特殊是宋朝時期科舉制盛行,給寒門子弟供應了入仕的機會,故B項正確。答案B16.(2024·安徽合肥調研)錢穆指出,“總觀國史,政體演進,約得三級:由封建而躋統一,一也;由宗室、外戚、軍人所組成之政府,漸變而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門第再變而為科舉競選,三也。”材料所述的第三級演進使()A.分封制最終走向了解體B.中心集權國家起先出現C.考試選拔官員成為定制D.官僚政治制度漸漸形成解析分封制走向解體對應的是材料中的第一級演進的前半部分,故A項錯誤;中心集權國家起先出現對應的是第一級演進的后半部分,故B項錯誤;以門第為標準的九品中正制被以考試成果為標準的科舉制取代,對應的是第三級演進,故C項正確;官僚政治在春秋戰國時期隨著世卿世祿制的廢除而漸漸形成,到了秦朝正式確立,故D項錯誤。答案C17.(2024·天津市河東區模擬)史書記載:“行中書省與都省(中書省)為表里……常賦歲鈔四百萬錠,各省備用之外,入京師者二百八十萬錠”。材料反映了行省()A.與都省相互制衡 B.是征收賦稅的特地機構C.代表中心治理地方 D.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機關解析材料大意是:行省與中書省互為表里,每年的賦稅有四百萬錠,各省留下一部分備用外,上繳給中書省二百八十萬錠。材料是指它們互為表里,不是互為制衡,故A項錯誤;行省是地方行政機關,不是專收賦稅的機構,故B項錯誤;依據材料,行省與中書省是上下級、中心與地方的關系,故C項正確;元代的最高行政機關是中書省,不是行省,故D項錯誤。答案C18.(2024·廣東韶關摸底)有學者認為:“歷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環的結果,都使得中樞機構原權力更分散,皇帝的權力更加強。這種不斷地轉移與分散,是封建國家權力運行的基本規律。”與此背離的是()A.漢中外朝制 B.唐三省六部制C.宋二府三司制 D.元一省制解析元朝廢除三省制,只保留中書一省,這不是權力的分散,符合題意,故D項正確。答案D19.(2024·新疆烏魯木齊調研)明朝始設巡撫,“巡撫某地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后來絕大多數巡撫都帶有兵部官銜及都察院的官銜。明朝設立巡撫的主要目的是()A.取代地方的軍政長官 B.解決軍糧供應問題C.發揮地方上的自主性 D.加強對“三司”的管理解析依據材料“巡撫某地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可知,巡撫起監察地方掌管的作用,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兼理糧餉”屬對糧餉加強監管,故B項錯誤;依據材料“巡撫某地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帶有兵部官銜及都察院的官銜”可知,巡撫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強對地方的監管,限制其自主性,故C項錯誤,D項正確。答案D20.(2024·安徽合肥模擬)“(明代)高校士成為沒有宰相名義的宰相……但高校士終歸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單獨推行政令,高校士便無此權。他只能依靠‘票擬’簽留看法,來竊弄皇帝的權力,只有黑市地位,沒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達()A.高校士權力無制度保障B.設立高校士有利于限制皇權C.高校士擅長于玩弄權術D.高校士只是沒出名義的宰相解析依據材料“只有黑市地位,沒有法定地位”可知高校士權力無制度保障,故A項正確;高校士不是法定的中心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的長官,并不能對皇權構成限制,故B項錯誤;材料無意說明高校士擅長玩弄權術與否,故C項錯誤;高校士不僅沒有宰相名義,也沒有宰相實質,故D項錯誤。答案A21.(2024·河南六校聯考)《明史》記載:“居正為政,以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為主。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張四維入,恂恂若屬吏,不敢以僚自處。……詔盡削居正官秩,奪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內閣首輔張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狀況說明白()A.君主專制空前強化B.內閣權力擴大,擁有決策權C.皇權與相權的沖突激化D.六部已成為內閣的下屬機構解析由材料“居正為政,以尊主權……朝下而夕奉行”可知,張居正生前任內閣首輔,其職權很大,而“及吏部左侍郎張四維入”,狀況發生轉變,說明張居正之后內閣職權很小,這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結果,故選A項。只有皇帝才有決策權,故B項錯誤。明太祖時期已經廢除了丞相,故C項錯誤。題干材料沒有體現內閣與六部的關系,故D項錯誤。答案A22.(2024·湖南郴州模擬)清朝采納密折制度,允許和激勵四品以上的中心和地方官員,干脆向皇帝遞折奏事,甚至是風聞奏事,皇帝朱批后快速發回,既快又保密。密折制度的實行()A.意在解決決策依據與駕馭官僚隊伍問題B.沒有起到任何主動的社會作用C.表明奏折上報的渠道被堵塞D.目的是彌補軍機處辦事效率低下解析密折為皇帝決策供應了依據,是皇帝駕馭的工具之一,故A項正確;“任何”的說法太肯定,故B項錯誤;密折只是渠道之一,奏折上報的渠道依舊運行,故C項錯誤;軍機處辦事效率并不低下,故D項錯誤。答案A23.(2024·福建福州模擬)清代政府發布最高吩咐分為兩種:一種是明發上諭,一種是寄信上諭。其中寄信上諭是指上諭由皇帝、軍機處擬定后,封蓋“辦理軍機處”印,不再經由六部,干脆寄給受吩咐的人。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A.保證了決策機密 B.強化了專制皇權C.提高了行政效率 D.適應了軍務須要解析材料“其中寄信上諭是指上諭由皇帝、軍機處擬定后,封蓋‘辦理軍機處’印,不再經由六部,干脆寄給受吩咐的人”體現了強化專制皇權,相比較而言,強化皇權才是主要作用,故B項正確。答案B24.(2024·云南昆明質檢)中國歷史不乏分裂的時期,但政治上的分裂往往經由文化上的一樣以及經濟上的互通,還會修補成為一體。這反映了古代中國()A.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社會演化規律B.功能互補、緊密凝合的多重復合特征C.厭惡離亂、人心思定的民族文化訴求D.分則兩害、合則兩利的歷史發展認知解析材料體現的是政治分裂,通過文化和經濟可以修補,不是反映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必定規律,故A項錯誤;材料體現出中國古代封建體制下,經濟、文化與政治的互補關系,故B項正確;材料不僅體現了民族文化訴求,還有經濟的作用,故C項錯誤;分則兩害、合則兩利是對兩個事物之間關系的表述,故D項錯誤。答案B25.(2024·安徽蚌埠三模)一些西方人認為,在中國古代,道德、宗教、習俗以及法律往往難以分清,行政與司法也是同樣。這一相識反映了中國古代()A.人治社會的一般特征 B.統治者忽視思想建設C.政教合一的統治方式 D.堅持“以德治國”理念答案A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第26題20分,第27題18分,第28題12分,共計50分)26.(2024·湖北八校聯考)(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學者說,周代的宗法制是一個成功的創建,“大宗維翰(注:翰:棟梁),小宗維城”,既講“親親”,也講“尊尊”……東漢以后,強宗大族遍布各地,他們筑堡塢,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縱官吏,戰亂時建立宗黨武裝,形成割據勢力……與此相聯系,魏晉南北朝時譜牒之學非常流行。大姓、士族都在修家譜,以明統系,宗族不相混淆。兩宋時期,宗族發展出現“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現象,“今驟得富貴者,止能為三四十年之計”,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持續世系、復興宗法,成為宋代士大夫面臨的共同難題。隨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譜、定族規、立族長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復興……明清時期,家法族規和鄉規民約得到正式的認可和批準,成為傳統法律體系的組成部分。——摘編自袁行霈《中華文明史》材料二顧至于今日,歐洲脫離宗法社會已久,而吾國終顛頓于宗法社會之中而不能前進……夫孝之義不立,則忠之說無所附;家庭之專制既解,君主之壓力亦散……故余謂盜跖之為害在一時,盜丘之遺禍及萬世;鄉愿之誤事僅一隅,國愿之流毒遍天下。——吳虞《家族制度為專制主義之依據論》(1915年7月)(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述宗法制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改變,并歸納其共同特征。(8分)(2)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宋明以來宗族制度“全面復興”的背景。(6分)(3)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宗法制受到抨擊的歷史背景,并談談如何看待中國歷史上的宗法制度。(6分)答案(1)改變:周代,宗法血緣與國家政治高度融合(或主要實行于統治階級內部);東漢以后,門閥士族及宗法性豪強同時崛起;宋明時期,獲得縱深發展(或宋明時期宗族共同體在士大夫推動下,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譜、定族規、立族長為主要內容全面復興)。特征:以父系血緣為紐帶,普遍沿襲嫡長子繼承制;家國同構。(2)背景:門閥制度的衰落;小農經濟的發展;土地兼并嚴峻,宗族間相互救助;理學的崛起。(3)背景:中國面臨內憂外患和社會轉型;宗法制是封建專制及其意識形態的核心據點;西方民主思想傳播,民主共和成為主流政治理念;“尊孔復古”逆流出現,新文化運動繼起。看待:與中國古代文明的演進互為表里,對其發展有過主動作用。在近代中國社會轉型之際,消極作用漸漸彰顯,仍蘊涵肯定主動因素。(或回答詳細內容亦可:宗族制,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傳統文化,有其長期存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對基層地方自治上肯定程度有利于和諧及社會的安定;肯定程度上易于形成強大的民族凝合力;它是封建專制統治的組織依托;是人為地劃分遠近尊卑,個人的自辦法識和同等權利受到約束,在近代中國社會轉型中有消極作用)27.(2024·四川樂山調研)(1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開國初,太祖趙匡胤即頒布《盜竊律》等一系列律令,同時連續懲辦了一批貪官,大將軍桑進興也因受賄罪被處死刑。……監察權與行政權分別,增加監察機構的特地化和權威性。給監察官員以特殊地位與職權,他們秩輕而任重,官卑而位尊,代表皇權監督各級官吏……具有很大權威性。——王凡《中國古代反腐倡廉的現代啟示》材料二在中國古代的專制政治下,沒有哪個王朝的廉潔局面能夠維持百年。基于對歷史的和現實的思索,自1938年到1943年,陜甘寧邊區政府先后制定了《懲治貪污暫行條例》、《懲治貪污條例》等有關廉政建設的法規。在1943年2月召開的西北局高干會議上,對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績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嘉獎……王華亭等6人因作奸犯科受到開除黨籍或嚴峻警告處分。——據《建黨85周年特稿:五個案例見證黨的反腐之路》等資料整理材料三現代西方國家……通過完善制度建設,提高政治透亮度等系列舉措,從而使清正廉潔的局面得以長期維持。例如,美國在20世紀70年頭,出臺了一系列反腐法案(見下表)。法律名稱主要內容《政府道德法》官員個人及親屬必需申報財產,并規定了離職后的從業行為《文官制度改革法》公開、同等選拔官員及政府雇員,奉公遵守法律、不貪贓枉法《監察長法》監察長辦公室獨立監督,未經參議院同意,總統不能隨意罷免監察長,其職能主要是督查公務員欺詐、濫用職權等行為《陽光下的政府法》規定除法定免除公開的情形外,一切政府文件必需公開——摘編自何家弘《美國反腐敗法律制度》(1)依據材料一,歸納宋初反腐的主要方式。結合所學學問,分析采納這些方式的背景。(5分)(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學問,談談你對“沒有哪個王朝的廉潔局面能夠維持百年”這一現象的理解,并分析陜甘寧邊區政府開展廉政建設“歷史的和現實的”必要性。(8分)(3)從材料三可見,美國的反腐敗措施具有哪些獨特之處?由此概括西方“清正廉潔的局面得以長期維持”的共同緣由。(5分)答案(1)方式:加強反腐立法;嚴厲司法懲處;完善監察機制;提升監察權力。背景:宋初留意加強集權;商品經濟日益活躍;中唐以來儒學衰微;宋太祖的自身經驗等。(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也可)(2)理解:中國古代君主制下的監察制實際效能有限,無法保證封建王朝長盛不衰;這是因為監察官員并不代表社會履行職責,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監察官員乃至監察機構貪贓枉法的情形司空見慣。(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也可)歷史:腐敗導致歷代政權不能長久;中國封建官僚文化根深蒂固。現實:增加領導實力,提高政府威信;改善黨的作風,贏得人民信任;改善干群關系,克服依據地困難;鞏固統一戰線,爭取抗戰成功。(3)獨特:規范從政(官員道德法律化);公正選官(文官選拔規范化);分權制衡(監察職能特地化);行政公開(政府行為陽光化,或激勵全民監督);留意預防(加強防腐機制)。緣由:完善民主制度,加強法制建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2做個小導游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科學二年級下冊冀人版
- 2023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章 人體的營養第三節 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2023一年級數學上冊 七 加與減(二)第3課時 搭積木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 第9課 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教學教學設計 岳麓版必修2
-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第三單元 師長情誼 第六課 師生之間 第一框 走近老師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2023三年級英語上冊 Unit 4 Family Again,Please教學設計 冀教版(三起)
- 2024六年級英語上冊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課時5 Read and write教學設計 人教PEP
- 自己在家安全教育
- Unit 3 Section B 2a~2c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
- 《盧溝謠》(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冊人教版(2012)音樂
- 2025屆福建省質檢高三適應性練習英語試卷(含答案和音頻)
- 中醫適宜技術-中藥熱奄包
- 微課國內外研究現狀文檔
- 結業證書模版(共1頁)
- 生產線直通率統計表
- 過程審核檢查表(根據大眾FORMEL-Q要求)
- 常用有縫鋼管的規格及有關參數
- 大腸桿菌及大腸菌群計數方法
- 圓盤剪切機結構設計說明
- 好盈電調中文使用說明書
- 山西朔州煤礦一覽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