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懷柔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北京市懷柔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北京市懷柔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北京市懷柔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北京市懷柔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北京懷柔初一(上)期末

語文

2025.1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共8頁,共五道大題,25道小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在試卷和答題卡上準確填寫學校、班級、姓名和學號。

3.試題答案一律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4.在答題卡上,選擇題用2B鉛筆作答,其他試題用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

5.考試結束,請將考試材料一并交回。

一、基礎?運用(共15分)

《論語》是一部集眾多哲學智慧和教育精髓的經典著作,對后世產生了重要影響。為充分領略其魅力,初一

年級開展了“走進《論語》,探尋學習之道”主題學習活動。

1.在主題學習活動單的封面上,請你用正楷字抄寫“走進《論語》,探尋學習之道”十個字,作為標題。

(不用抄寫標點符號)

專題一探尋學習之源

第1小組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找到了“學習”二字的字源及解釋,撰寫了一篇學習筆記。請你閱讀其選

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骨文金文說文篆文楷書

“學習”這兩個字并不是一個意思。“學”字的甲骨文上半部分中間的“x”,代表交疊的算凈(古代

用來計數的工具),在算籌兩邊是''手"字,突出“手把手”教練的含義;下半部分的I1表示練

算習字的房屋。金文在房屋下面加關,表明教的對象是小孩子。所以“學”的本義是手把手地教小

孩子學算數、習字的校令,后來引申為琴法、鉆研知識、獲得知識、讀書。“習”字的甲骨文上半部分是兩

根羽毛的形狀,代表鳥;下半部分是太陽。所以“習”字的本義就是鳥在天空中多次練習飛行。因此《論語》

中“學而時習之”中的“學”是效法、鉆研、獲取某種知識,“時習”也不是簡單的按時溫習,而是

這樣學到的東西才能得到真正地理解和掌握。

2.小組成員對文段中加點字的字音、字形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A.算等(chou)B.校畬(she)C.效法D.衫狀

3.請你結合文段內容,在畫橫線處合理解釋“時習”一詞的含義,幫助第1小組的同學將文段補充完整。

時習:O

專題二感悟學習之道

第2小組的同學搜集了有關學習的成語、故事,并拓展學習了《論語》中有關學習的篇章,對學習之道有了

更深地感悟。請你閱讀第2小組的學習筆記,完成下面小題。

(一)學習之樂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學習之樂。【甲】小鳥學飛,雖艱辛卻樂在其中,從不

會飛到學會飛,從學會飛到飛得好,每一次進步都洋溢著成就的歡欣。我們的學習亦是如此,它不是簡單機

械地重復,而是在“習”的過程中,逐漸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能夠①,應對學習和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從中獲得滿滿的成就感。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則是更高境界的學習之樂——以從

事某種學問或真理的研究為樂。[乙]屠呦呦癡迷于藥物研究,提煉青蒿素抗擊瘧疾,她以揭開生命奧秘為

樂;袁隆平專注于水稻育種,培育雜交水稻增加產量,他以充實世界糧倉為樂;天宮空間站的建設者們致力

于太空探索,實現太空長期駐留,他們以拓展人類活動的宇宙邊界為樂……[丙]還有更多的人以探求某種

學問或真理為樂趣,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T]他們的成就如同夜空中最為璀璨的星辰,在知識的宇宙

中熠熠生輝,生動地映射出“樂之者”的迷人光彩!

4.結合上下文,為文中橫線①處,補全一個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學以致用B.學思結合C.溫故知新D.紙上談兵

5.文段中各項畫線句,緣有使用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A.甲句B.乙句C.丙句D.丁句

(-)學習之道

6.第2小組同學查找到了很多有關學習的成語,下列母有革事表達勤奮學習的一項是()

A.學富五車B.懸梁刺股C.囊螢映雪D.鑿壁借光

7.為了更好地感悟學習之道,請你在下列有關學習的語句精選中任選一句,創編出屬于自己的座右銘,并

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說明理由。

《論語》中有關學習的語句精選

A.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B.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0.子目:“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識補白:

座右銘是指置于座右用以自警之銘文。泛指個人或團體選擇用來激勵、提醒自己的一句簡短的話語或

格言O

答:我選擇句,根據這一句我創編的座右銘是:,我的理由是:=

專題三總結學習之益

8.第3小組的同學為本次專題學習活動撰寫了一段總結語,請根據你的文學常識積累將文段補充完整。

《論語》不愧是①經典著作,內涵豐富,回味悠長,啟迪深遠,真正體現了②及其弟子們的思想智

慧。我不僅知道了學習之源,還體會到了學習之樂,更領悟出諸多學習之道,受益匪淺!

A.①儒家②孟子B.①法家②孟子

C.①法家②孔子D.①儒家②孔子

【答案】1.走進《論語》,探尋學習之道2.B

3.要對所學到的知識多次、反復地復習、練習、實踐。4.A5.C6.A

7.①.我選A句②.根據這一句我創編的座右銘是“溫故知新,不求為師,但求超越!③.在

我的日常學習中,最欠缺的就是經常復習,并在復習中能夠有總結提升。因此,我愿以此座右銘自勉,培養

及時復習、深度思考的習慣,以期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探索,實現自我超越。8.D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字詞書寫。

把“走進論語探尋學習之道”這十個字用正楷字抄寫一遍,去掉書名號和逗號。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字音字形。

B.校舍(she)---校舍:xiaoshe,學校的房子;

故選B。

【3題詳解】

本題考查詞語理解。

結合“'習’字的甲骨文上半部分是兩根羽毛的形狀,代表鳥;下半部分是太陽。所以‘習'字的本義就

是鳥在天空中多次練習飛行”可知,“習”本義是鳥在天空中多次練習飛行,鳥經過多次練習飛行、多次

實踐才能最終學會飛行,“習”用來形容人,可以理解為為了掌握知識,多次練習、多次實踐。

【4題詳解】

本題考查語句銜接。

A.學以致用:意思是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能夠很好地承接前文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并且與應對挑戰相呼

應;

B.學思結合:主要強調學習和思考相結合;

C.溫故知新:復習舊知識得到新的理解,突出復習重要性;

D.紙上談兵:是指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根據上下文,前文提到學習不是簡單重復,而是在“習”的過程中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后面又說應對學習

和生活中的挑戰獲得成就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就是學以致用的過程,故選“學以致用”;

選Ao

【5題詳解】

本題考查修辭手法。

甲句:“小鳥學飛,雖艱辛卻樂在其中,從不會飛到學會飛,從學會飛到飛得好,每一次進步都洋溢著成

就的歡欣”,使用了擬人修辭手法,將小鳥學飛的過程賦予人的情感“樂在其中”“洋溢著成就的歡

欣”;

乙句:“屠呦呦癡迷于藥物研究,提煉青蒿素抗擊瘧疾,她以揭開生命奧秘為樂;袁隆平專注于水稻育

種,培育雜交水稻增加產量,他以充實世界糧倉為樂;天宮空間站的建設者們致力于太空探索,實現太空

長期駐留,他們以拓展人類活動的宇宙邊界為樂……”使用了排比修辭手法,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似、

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和節奏感;

丙句:“還有更多人以探求某種學問或真理為樂趣,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沒有使用修辭手法;

丁句:“他們的成就如同夜空中最為璀璨的星辰,在知識的宇宙中熠熠生輝”,使用了比喻修辭手法,把

“他們的成就”比作“夜空中最為璀璨的星辰”,形象地表現出成就的耀眼;

故選Co

【6題詳解】

本題考查成語含義。

A.學富五車:這個成語是形容一個人學問淵博,知識豐富,主要側重于學識的深厚,而不是突出學習過程

中的勤奮刻苦;

B.懸梁刺股:這個成語是由“頭懸梁”和“錐刺股”兩個故事組成。“頭懸梁”講的是東漢時期的孫敬,

他為了防止自己在讀書時打瞌睡,就把頭發用繩子系在房梁上,一旦打瞌睡頭往下低,繩子就會拽痛頭

發,讓自己清醒過來繼續學習;“錐刺股”說的是戰國時期的蘇秦,他在讀書困倦時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

腿來提神,繼續堅持讀書。這充分體現了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

c.囊螢映雪:其中“囊螢”是指晉代車胤年少時家貧,夏天晚上他捕捉螢火蟲裝在袋子里,借螢火蟲的光

來照明讀書;“映雪”是指晉代孫康冬天夜里利用雪的反光來讀書。這兩個故事都展現了主人公克服困

難,勤奮學習的品質;

D.鑿壁借光:講述的是西漢匡衡幼時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的故事,體現了匡衡為了學習想盡辦法,

勤奮努力的精神;

故選Ao

【7題詳解】

本題考查意見建議。

首先要準確理解《論語》中所選語句的內涵。比如A句強調復習舊知識能有新收獲,進而具備為人師的資

格;B句闡述學習與思考相互依存,缺一不可;C句說明要善于向他人學習,學習優點并改正不足;D句

告誡要誠實對待知識,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然后回顧自己在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等各科時的經歷,思考哪些場景能體現原句的道理。比如在語文背

誦古詩詞時,復習過程中對詩詞意境和情感有新理解,對應A句;數學解題時思考與練習的關系對應B

句;小組合作學習時觀察他人優點和不足對應C句;考試或學習新知識時對待知識的態度對應D句。

根據原句含義和自身學習實際,用簡潔有力、朗朗上口的語言創編座右銘。要確保座右銘既能體現原句精

髓,又能對自己有激勵和提醒作用。闡述理由:詳細說明創編的座右銘如何與自身學習實際相契合,以及

它能在學習中起到怎樣的督促和引導作用。

示例1:選擇B句。創編的座右銘:學思交融,智識日隆。理由:學習數學時,我常遇到難題。只刷題不

思考,換個題型就懵;光想不練,思路也難落實。將學習與思考融合后,我對知識理解更透,解題能力變

強,這句座右銘時刻激勵我學思結合、不斷進步。

示例2:選擇C句。創編的座右銘:旁人為鏡,善納改非。理由:小組合作學習英語時,有同學口語流

利,我學習其發音技巧;也有同學書寫粗心,我引以為戒。這句座右銘提醒我以他人為參照,學習優點、

改正不足,助力自身成長。

示例3:選擇D句。創編的座右銘:知實知虛,明辨篤行。理由:學歷史時,遇到復雜史實,不懂裝懂就

會混亂。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向老師請教后,我能準確掌握知識。這句座右銘督促我誠實面對學習,辨

明知識,踏實前行。

【8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也于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

書于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債客學派的

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原則等。作品多為語錄,但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

其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淺近易懂,而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纖徐含蓄的風格,能在簡單的對話和

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

故選D。

二、古詩文閱讀(共18分)

(-)默寫。(共4分)

9.補寫出空缺的部分

(1),洪波涌起。(曹操《觀滄海》)

(2)夕陽西下,。(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3)古詩詞中有很多蘊含哲理的句子。如:",。”(本試卷中出

現的句子除外)

【答案】①.秋風蕭瑟②.斷腸人在天涯③.海日生殘夜④.江春入舊年

示例二: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示例三: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名句名篇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

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注意本題中的易錯字:蕭、

瑟、斷、涯。

(3)本題考查古詩詞積累。按照題干要求,選取蘊含哲理的連續兩句詩詞作答即可。

示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二)

閱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完成下面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io.關于本詩的朗讀處理不正碩的一項是()

A.詩題中“左遷龍標”交代了王昌齡被降職遠調,“遙有此寄”體現出詩人對友人的不幸遭遇非常同情

與掛念,所以要讀得低沉、悲傷。

B.首句中“楊花”給人以飄忽不定的感覺,而子規的啼聲凄切,營造出傷感的氣氛,所以應讀得輕而緩

慢。

C.第二句中“過五溪”強調了友人遷謫之地偏遠,傳達出詩人對友人需要長途跋涉的擔憂之情,所以

“過五溪”要重讀。

D.第三、四句意思關聯緊密,借月抒情。“愁心”一詞飽含詩人對友人的關切與惦念,所以要用輕松、

悠揚的語調來讀。

11.李白的《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與本詩“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都

寫到了“明月”。請簡要說說詩人是如何借助“明月”抒發不同的情感的。

【答案】10.D1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的后兩句,詩人運用擬人的修辭,將明月人格

化,并借助豐富的想象,讓明月成為知人意、達人情的友好使者,借“明月”表達了對友人的擔心、同情、

不舍和思念之情。《靜夜思》一詩中的后兩句,“舉頭”和“低頭”動作上形成對比,“舉頭”時看到皓月

當空的美好景象,“低頭”時引發了內心深處漂泊異鄉的孤獨之感,由此抒發了濃濃的思鄉之情。

【解析】

【導語】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以自然景象“楊花”“子規”營造凄涼氛圍,抒發對

友人遭遇的不平和惋惜。同時,借“明月”寄托愁思,表達對王昌齡的深切關懷,愿明月陪伴友人,使情

感更加悠遠深沉。詩人巧妙地用自然景物和意象深化了情感傳達。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和朗讀設計。

D.有誤,第三、四句借月抒情,“愁心”一詞確實飽含了詩人對友人的關切與惦念,但用輕松、悠揚的語

調來讀并不合適,因為這與詩人想要傳達的沉重、關切的情感不符,應該讀得深沉、凝重

故選D。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和對比閱讀。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意思是我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

的家鄉。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你一直到夜郎

以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后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里,詩人李白運用

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明月人格化,使其成為能夠理解和傳遞情感的使者。他將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

希望明月能隨著友人王昌齡一直走到夜郎以西。這種寫法不僅富有想象力,而且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對友人

被貶謫的擔心、同情、不舍和深深的思念之情。明月成為了詩人情感的載體,跨越千山萬水,傳遞著他對

友人的真摯情感。

而在《靜夜思》中,后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則通過“舉頭”和“低頭”兩個動作上的對比,

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變化。當詩人“舉頭”時,他看到的是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這景象雖然美麗,卻

也勾起了他內心深處的孤獨和思鄉之情。而當他“低頭”時,這種情感更加濃烈,因為他意識到自己已經

遠離故鄉,漂泊異鄉。這里的明月不再是傳遞情感的使者,而是成為了引發詩人思鄉之情的觸媒。詩人通

過仰望明月和低頭沉思的動作轉換,巧妙地表達了自己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和思念之情。

綜上所述,雖然兩首詩中都寫到了“明月”,但詩人借助這一意象所抒發的情感卻截然不同。在《聞王昌

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明月是傳遞情感的使者,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感;而在《靜夜思》中,

明月則是引發思鄉之情的觸媒,抒發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眷戀。

(三)

閱讀《誡子書》,完成下面小題。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

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12.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裒與日去詞不達京B.淡泊明聲有趣相投

C.意與日去寺偽留真D.君子之行與友期行

13.對“夫學須靜也”中“靜”的理解,下列正確的一項是()

A.“靜”在這里強調的是學習所處環境需要安靜,不能受到干擾。

B.“靜”是冷清的意思,學習需要在冷清的地方,才有好效果。

C.“靜”強調沉心靜氣、潛心專一,這樣才能精研學問,有所成就。

D.“靜”強調的是保持內心平靜,避免全部社交活動,才能學有所成。

14.閱讀《誡子書》及鏈接材料,根據你的理解在下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內容。

孟母戒子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①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慢②也,呼而問之日:“何為中止?”對

日:“有所失,復得。”其母引刀裂其織,目:“此織斷,能復續乎?”以此誡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復恒

矣。

(選自《韓詩外傳》)

【注釋】①輟然:突然中止的樣子。輟,停止。②恒:一作“喧”,通“諼”,遺忘,忘記。

兩篇短文都體現了父母對子女的諄諄教誨和殷切期待,但所教育的方式和內容又有所區別。諸葛亮是以書

信的方式告誡兒子修身養德需要“q”和“生”;孟母則是以自身…”的實際

行動,告誡兒子學習需要?_______O

【答案】12.B13.C

14.①.靜②.儉③.引刀裂其織④.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專心致志、全神貫注、聚精會

神)

【解析】

【導語】諸葛亮在《誡子書》中通過書信勸誡兒子要以“靜”來修身,以“儉”來養德,強調寧靜致遠和

淡泊明志的重要性。文章表達了對兒子的殷切期望。孟母通過實際行動示例,告誡孟子專注學習。兩者都

體現了古人對后代沉穩、嚴謹的教育方式,展現了父母對子女成才的期盼和智慧。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意志/意思、意義;

B.均為志向;

C.消逝,逝去/除掉,去除;

D.指操守、品德、品行/出行;

故選B。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辨析。

“夫學須靜也”,意思是學習必須靜心專一。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

故選Co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

結合“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可知,對于諸葛亮在《誡子書》中的教導,他明確提出了修身

養德需要“靜”,即要通過內心的寧靜來修身養性,達到遠大的目標。因此,第一個空應填寫“靜”。

諸葛亮還強調了“儉”的重要性,認為節儉可以培養高尚的品德。所以,第二個空應填寫“儉”。

結合材料中“其母引刀裂其織,曰:‘此織斷,能復續乎?'”可知,在《孟母戒子》中,孟母為了告誡

兒子學習不能中斷或遺忘,采取了“引刀裂其織”的極端行動,以此來警示兒子。因此,第三個空應填寫

“引刀裂其織”。

孟母的這一行動,實際上是在強調學習需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或遺忘所學。所以,第四個空應

填寫“持之以恒”。

綜上所述,正確答案為:①靜②儉③引刀裂其織④持之以恒。

【點睛】參考譯文:

品德高尚的人,依靠內心寧靜專一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來培養品德。不恬淡寡欲就無法使(自己的)

志向明確,不清靜寡欲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則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

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放縱懈怠就不能勉勵心志振奮精神,輕薄

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年華隨同時光飛快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喪失。最終(像黃葉一樣)枯老衰落,大

多不接觸世事,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只能困守在自家狹小的窮家破舍里,那時再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孟子小時候,在他背誦的時候,他的母親正在織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繼續背誦下去。孟子的母親知道他

遺忘了書中的內容,于是把他叫來問道:“為什么中斷背書?”孟子回答說:“有所遺忘,后來又想起來

了。”這時孟子的母親拿起刀割斷了布,說:“這織物斷了,還能接連嗎?”以此來警誡孟子,從那件事

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遺忘書中的內容了。

三、名著閱讀(共5分)

15.《朝花夕拾》以簡潔舒緩的文字描述往事,在平靜樸素的敘述中滲透了作者真摯的情感。讀完這部散文

集,你的腦中或許會有這樣的關鍵詞閃過:溫情、童趣、批判、洞察……圍繞一個詞語,結合具體篇目中的

相關內容,談談你的理解。(要求:挑選一個關鍵詞,結合具體篇目中的相關內容談對這個關鍵詞的理解,

具體篇目及相關內容要與這個關鍵詞相對應。100字左右。)

【答案】

示例:“溫情”。《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回憶了日本留學期間藤野先生給他添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

心解剖實習等事件,感受到了藤野先生對自己的溫情,他也借本文表達了對藤野先生的想念、感激、敬佩之

情。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師生間濃濃的溫情。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名著的主題。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集。全書共十篇:《狗?貓?鼠》、《阿長與〈山海

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

生》、《范愛農》。圍繞題干的關鍵詞結合具體的篇目闡述理由即可。

批判:

《狗?貓?鼠》:作者借追憶自己童年時救養的一只可愛的隱鼠,最終卻慘遭殺害的往事,表達了對弱小者的

同情和對施暴者的憎恨。本文用反語和曲筆,以動物喻人,以議論為線索,批判當時當時社會上的一些

“正人君子”、軍閥統治者的幫兇像貓一樣欺凌弱小,屈服于惡勢力。

《〈二十四孝圖〉》: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其中著重分析了“臥

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

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最后,真實地寫出自己的親身感受來進行諷刺:所宣

揚的“孝道”,竟然把自然的本能的愛,變得那么復雜可怕,完全違反了人的天性。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

偽和殘酷,告訴我們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道士是可恨的。同時也對當時反對白

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給予了尖銳的抨擊。

溫情:

《阿長與〈山海經〉》:作者通過回憶童年時代與長媽媽相處的一些生活片段,刻畫了一位迷信、愚昧、粗

俗、不拘小節,但真誠、善良、渴望平安并熱愛、關心孩子的勞動婦女形象,滿懷溫情的舉動讓人感動,

作者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抒發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感

激、懷念和敬佩之情。

《藤野先生》:這篇散文作者通過對日本留學生活時的回憶,表達了對藤野先生的深切懷念之情,熱烈贊

頌藤野先生辛勤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及其嚴謹踏實的作風,特別是他對中國人民的誠摯的友誼。同時,

也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同帝國主義勢力斗爭的戰斗精神。

童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回憶百草

園的有趣生活。一開始總寫百草園的情況,點出那里曾經是“我”的樂園,表明“我”對百草園的喜愛與

留戀。接著寫“我”在百草園的生活。然后寫長媽媽講的美女蛇故事以及“我”對這個故事的感慨。再寫

冬天時在百草園中的雪地上捕鳥的樂趣。回憶在三味書屋讀書的經歷。寫初次見先生,問先生“怪哉”是

怎么一回事,沒有得到答案。寫同學們偷偷到后花園去玩的樂趣。師生讀書的可笑情景以及“我”趁先生

讀書入神時描畫兒,表現孩子的童真。

洞察:《父親的病》發生在魯迅年輕時的紹興城,魯迅的父親患水腫,長年無法康復,請了兩位診金高昂

的“神醫”來看,開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藥,卻無一見效,最終父親還是死了。文章重點回憶兒時

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

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作者對家庭、傳統觀念的反思,展示了他敏銳的洞察力。文

中描述的種種細節,揭示出傳統醫學的弊端和家長的無奈,體現了作者對社會現狀的深刻洞察,細致入微

地剖析家庭和社會的復雜性。這樣的洞察力使得文章不僅僅是對過去生活的回憶,更是對社會和人性的清

醒認識。結合以上分析組織答案即可。

四、現代文閱讀(共22分)

(-)

閱讀《咪咪》,完成下面小題。

咪咪

季羨林

①八年以前,我養了一只小貓,取名咪咪。

②她大概是一只波斯混種的貓,全身白毛,毛又長又厚,冬天胖得滾圓。額頭上有一塊黑黃相間的花斑,

尾巴則是黃的,總之,她長得非常逗人喜愛。因為我經常給她些魚肉之類的東西吃,她就特別喜歡我。

③有幾年的時間,她夜里睡在我的床上。每天晚上,只要我一鋪開棉被,蓋上毛毯,她就急不可待地跳

上床去,躺在毯子上。我躺下不久,就聽到她打呼嚕——我們家鄉話叫“念經”——的聲音。半夜里,我在

夢中往往突然感到臉上一陣冰涼,是小貓用舌頭來舔我了,有時候還要往我被窩兒里鉆。偶爾有一夜,她沒

有到我床上來,我頓感空蕩寂寞,半天睡不著。等我半夜醒來,腳頭上沉甸甸的,用手一摸:毛茸茸的一團,

心里有說不出來的甜蜜感,再次入睡,如游天宮。早晨一起床,吃過早點,坐在書桌前看書寫字。這時候咪

咪絕不再躺在床上,而是一定要跳上書桌,趴在臺燈下面我的書上或稿紙上,有時候還要給我一個屁股,頭

朝里面。有時候還會搖擺尾巴,把我的書頁和稿紙搖亂。過了一些時候,外面天色大亮,我就把咪咪和另外

一只純種“國貓”名叫虎子的黑色斑紋的“土貓”放出門去,到湖邊和土山下草坪上去吃點青草,就地打

幾個滾兒,然后跟在我身后散步。我上山,她們就上山;我走下來,她們也跟下來。貓跟人散步是極為稀見

的,因此成為朗潤園一景。這時候,幾乎每天都碰到一位手提鳥籠遛鳥的退休工人,我們一見面,就相對大

笑一陣:“你在遛鳥,我在遛貓,我們各有所好哈!”我的一天,往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的。其樂融融,

自不在話下。

④大概在一年多以前,有一天,咪咪忽然失蹤了。我們全家都有點著急。我們左等右等,左盼右盼,望

穿了眼睛,只是不見。在深夜,在凌晨,我走了出來,瞪大了雙眼,尖起了雙耳,希望能在朦朧中看到一團

白色,希望能在萬籟俱寂中聽到一點聲息。然而,一切都是枉然。這樣過了三天三夜,一個下午,咪咪忽然

回來了,雪白的毛上沾滿了雜草,顏色變成了灰土土的,完全一副狼狽不堪的樣子。一頭闖進門,直奔貓食

碗,狼吞虎咽,大嚼一通。然后跳上壁櫥,藏了起來,好半天不敢露面。從此,她似乎變了脾氣,拉尿不知,

有時候竟在桌子上撒尿和拉屎。她原來是一只規矩溫順的小貓咪,完全不是這樣子的。我們都懷疑,她之所

以失蹤,是被壞人捉走了的,想逃跑,受到了虐待,甚至受到捶撻,好不容易逃了回來,逃出了魔掌,生理

上受到了劇烈的震動,才落了一身這樣的壞毛病。

⑤我們看了心里都很難受。一只純潔無辜的小動物,竟被折磨成這個樣子,誰能無動于衷呢?可是我又

有什么辦法?我是最喜愛這個小東西的,心里更好像是結上了一個木厚率,然而卻是愛莫能助,眼睜睜地看

她在桌上的稿紙上撒尿。但是,我絕不打她。我一向主張,對小孩子和小動物這些弱者,動手打就是犯罪。

我常說,一個人如果自認還有一點力量、一點權威的話,應當向敵人和壞人施展,不管他們多強多大。向弱

者發泄,算不上英雄漢。

⑥我所能做的,就是替她打掃“戰場”,陪她安度余生。北望云天萬里,我為咪咪祝福……

1988年11月8日寫于香港

(選自《中國散文網》有刪改)

16.閱讀文章第③段,仿照示例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我”和“咪咪”相處的溫馨場景。

①每天晚上,咪咪跳上床陪“我”睡覺。

②。

③。

17.第④段畫線句中“瞪大雙眼,尖起雙耳”這一動作描寫主要,傳達出主人什么樣的心理狀態()

A.緊張和焦慮B.興奮和期待C.憤怒和失望D.平靜和放松

18.結合上下文,說說你對第⑤段中“大疙瘩”這個詞語的理解。

19.文章結尾寫道:“北望云天萬里,我為咪咪祝福……”,結合全文內容,說一說作者都在祝福什么。

【答案】16.①.每天早晨,咪咪跳上書桌陪“我”工作。②.天色大亮,咪咪和虎子陪“我”到

湖邊和土山下的草坪上散步。

17.A18.咪咪被壞人捉了受到虐待,以致于大小便不受控制,作者卻無能為力、愛莫能助。并且他認為

一個人向弱者發泄情緒,算不上英雄漢。可見“大疙瘩”一詞,不僅流露出作者又傷心又憤怒的心理,還飽

含著作者對咪咪的喜愛、憐憫、同情之情。

19.作者在咪咪健康時與咪咪相處幸福、溫馨;在咪咪受到傷害習慣變壞時又急又氣,對咪咪不離不棄,還

為它打掃戰場,陪它安度余生。所以他為咪咪祝福,既是想祝福咪咪早點恢復健康,快點改掉現在的“壞習

慣”;也是祝福所有像咪咪一樣的寵物,既能在健康時得到寵愛,也能在傷病時得到關愛,主人能對她們不

離不棄;還是在祝福所有弱小的動物和生命都能被人類溫柔以待,獲得人類真正地呵護與尊重。

【解析】

【導語】《咪咪》是季羨林所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通過描寫作者與咪咪這只貓之間的互動,展現了一種溫

馨且情感深厚的主人與寵物關系。作者運用了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咪咪日常生活中的可愛之處,表現出對咪

咪真摯的喜愛。當咪咪遭遇不測后行為異常,作者對小動物遭受虐待感到憤慨,并以寬容和愛心對待。最

后的祝福表達了作者對咪咪美好生活的期望,以及一種對生命的寬廣胸懷和深切關愛。本文融情于景,感

人至深,反映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真諦。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

根據文章第③段“早晨一起床,吃過早點,坐在書桌前看書寫字。這時候咪咪絕不再躺在床上,而是一定

要跳上書桌,趴在臺燈下面我的書上或稿紙上”可知,清晰地描述了白天咪咪與“我”在書桌前相伴的場

景,所以第一空可概括:每天早晨,咪咪跳上書桌陪“我”工作。

根據文章第③段“外面天色大亮,我就把咪咪和另外一只純種‘國貓’名叫虎子的黑色斑紋的‘土貓'放

出門去……然后跟在我身后散步。我上山,她們就上山;我走下來,她們也跟下來”可知,表明清晨時

分,咪咪和虎子會與“我”一同散步,據此概括得出天色大亮,咪咪和虎子陪“我”到湖邊和土山下的草

坪上散步。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

結合第④段內容可知,咪咪失蹤后,“我”左等右盼不見其歸,“在深夜,在凌晨”出來尋找,“瞪大了

雙眼,尖起了雙耳”,這一系列動作表現出“我”極度專注地想要發現咪咪的蹤跡。“瞪大雙眼”是為了

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看到咪咪的細節,“尖起雙耳”則是努力捕捉哪怕一絲一毫與咪咪有關的聲音,充分

體現出“我”因咪咪失蹤而內心緊張,迫切希望能找到它的焦慮心理。選擇A項”緊張和焦慮”最為貼

切;

故選Ao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詞語的理解。

“大疙瘩”的本義是指皮膚上突起或肌肉上結成的硬塊。結合第④段語句“一個下午,咪咪忽然回來了,

雪白的毛上沾滿了雜草,顏色變成了灰土土的,完全一副狼狽不堪的樣子。一頭闖進門,直奔貓食碗,狼

吞虎咽,大嚼一通。然后跳上壁櫥,藏了起來,好半天不敢露面。從此,她似乎變了脾氣,拉尿不知,有

時候竟在桌子上撒尿和拉屎”,第⑤段語句“一只純潔無辜的小動物,竟被折磨成這個樣子”可知,咪咪

原本可愛規矩,失蹤歸來后變得狼狽不堪,還出現亂拉尿等壞毛病。作者看到咪咪這樣的變化,內心充滿

了難受和心疼,心疼咪咪可能遭受的虐待。同時,面對咪咪的改變,作者又感到無奈,因為他雖喜愛咪

咪,卻沒有辦法讓它恢復到從前的狀態。這種難受、心疼又無奈的復雜情緒,就如同心中形成了一個難以

解開的“大疙瘩”,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糾結和痛苦,想幫助咪咪卻又無能為力,作者對咪咪深切的

憐愛和同情。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概括。

本文第②③段,寫“我”和“咪咪”相處的溫馨場景:每天晚上,咪咪跳上床陪“我”睡覺;每天早晨,

咪咪跳上書桌陪“我”工作;天色大亮,咪咪和虎子陪“我”到湖邊和土山下的草坪上散步。咪咪在健康

時“我”感受到與它相處的溫馨幸福;

第④⑤段寫咪咪失蹤回來后樣子狼狽,身體可能受到傷害,所以作者祝福它身體恢復健康,不再因之前可

能遭受的虐待而有身體上的不適,能像以前一樣活潑有活力。行為習慣方面:咪咪回來后出現亂拉尿等壞

毛病,作者希望它能重新變得規矩溫順,改掉這些因受折磨而落下的不良習慣,恢復到以前可愛乖巧的模

樣,也希望有傷病時主人陪在它身邊,不離不棄,給予它呵護關愛。生活狀態方面:咪咪之前可能遭遇壞

人虐待,作者祝福它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平安快樂,不再遇到類似的壞人,能夠安安穩穩地度過余生,不再

經歷痛苦和磨難。結尾的“祝福”既是作者對咪咪未來的美好期盼,也表現對生命的關懷與敬重。

(-)

閱讀《會唱歌的火爐》,完成下面小題。

會唱歌的火爐

遲子建

①我的少年時代是在大興安嶺度過的。那里一進入九月,大地上的綠色植物就枯萎了,雪花會裊裊飄

向山林河流,漫長的冬天緩緩地拉開了帷幕。

②冬天一到,火爐就被點燃了。【A】它就像冬夜的守護神一樣,每天都要眨著眼睛釋放溫暖,一直到

次年的五月,春天姍姍來臨時,才會熄滅。火爐是要吞吃柴火的,所以,一到寒假,我們就得跟著大人上

山拉柴火。

③我們家拉柴火,都是由父親帶領著的。姐姐是個干活實在的孩子,所以父親每次都要帶著她。弟弟

呢,那時雖然也就是八九歲的光景,但父親為了讓他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時不時也把他帶著。他穿得厚厚

的跟著,看上去就像一頭小熊。

④我們通常是吃過早飯就出發,我們姊妹三人推著空車上山,父親抽著煙跟在我們身后。冬日的陽光

映照到雪地上,格外的刺眼,我常常被晃得睜不開眼睛。父親生性樂觀,很風趣,他常在雪路上唱歌、打

口哨,他的歌聲有時會把樹上的鳥給驚飛了。

⑤我們拉的柴火,基本上是那些風刮倒的樹木,它們已經半干了,沒有利用價值,最適宜做燒柴。那

些生長著的鮮樹,比如落葉松、白樺、樟子松是絕對不能砍伐的;可伐的樹,我記得有枝才亞縱橫的柞樹和

青色的水冬瓜樹。父親是個愛樹的人,他從來不伐鮮樹,所以我們家拉燒柴是鎮上最本分的人家。為了

這,我們就比別人家拉燒柴要費勁些,回來得也會晚。因為風倒木是有限的,它們被積雪覆蓋著,很難被

發現。

⑥我最樂意做的,就是在深山里尋找風倒木。往往是尋著找著,聽見啄木鳥“篤篤”地在吃樹縫中的

蟲子,我就會停下來看啄木鳥;而要是看見了一只白兔奔跑而過,我又會停下來看它留下的足跡。由于玩

的心思占了上風,所以我找到風倒木的機會并不多。往往在我游山逛景的時候,父親的喊聲會傳來,他吆

喝我過去,說是找到了柴火,我就循著鋸聲走過去。父親用鋸把風倒木鋸成幾截,粗的由他扛出去,細的

由我和姐姐扛出去。把風倒木扛到放置手推車的路上,總要有一段距離。有的時候我扛累了,支持不住

了,就一聳肩把風倒木丟在地上,對父親大聲抗議:“我扛不動!”那語氣帶著幾分委屈。姐姐呢,即便

那風倒木把她壓得抬不起頭來,走得直搖晃,她也咬牙堅持著把它運到路面上。之后爸爸和姐姐則會笑著

向我施以援手。

⑦冬天的時候,零下三四十度的氣溫是司空見慣的。在山里待的時間久了,我和弟弟都覺得手腳發

涼。父親就會劃拉一堆枝柱,為我們籠一堆火。[B]潔白的雪地上,跳躍著一簇橘黃色的火焰,那畫面格

外的美。我和弟弟就湊上去烤火。因為有了這團火,我和弟弟開始用棉花包裹著幾個土豆藏到懷里,帶到

山里來,待父親點起火后,我們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當火熄滅后,土豆也熟了,我們就站在寒風中吃

熱騰騰、香噴噴的土豆。后來父親發現了我們帶土豆,他沒有責備我們,反而鼓勵我們多帶幾個,他也跟

著一起吃。所以,一到了山里,燒柴還沒扛出一根呢,我就嚷著冷,讓父親給我們點火。父親常常嗔怪

我,說我是只又懶又饞的貓。

⑧天越冷,火爐吞吃的柴火越多。有時累得腿腳酸痛,不想去了,但我們還是努力堅持著。

⑨現在想來,我十分感激父親,他讓我在少年時期能與大自然有那么親密的接觸,讓冬日的那種蒼茫

和壯美注入了我幼小的心田,滋潤著我。每當我從山里回來,聽著柴火在火爐中“喈啪僻啪”地燃燒,都

會有一股莫名的感動。我覺得柴火燃燒的聲音就是歌聲,火爐它會唱歌。火爐在漫長的冬季中就是一個有

著金嗓子的歌手,它天天歌唱,不知疲倦。它的歌聲使我懂得生活的艱辛和樸素,懂得勞動的快樂,懂得

溫暖的獲得是有代價的。

(選自《中國散文網》有刪改)

20.在作者的眼中,火爐會唱歌,為了讓火爐美美地歌唱,父親便帶著她們姊妹三人上山砍柴,其間也便

留下了讓作者難忘的幾個片段:父親會在上山的雪路上唱歌、打口哨;她;一家子也會在父親

將找到的風倒木分段鋸好后,互相幫助著扛到放手推車的路上;天太冷,。這些片段都給作者

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21.本文的語言優美雋永,飽含深情。請從A、B兩句中任選:包,加以賞析。

22.請結合文章內容,說一說《會唱歌的火爐》這個題目有哪些豐富的內涵。

【答案】20.①.會在尋找風倒木時看啄木鳥吃蟲子、看奔跑而過的小白兔。②.父親還會為孩子

們籠起一堆火,她們便取暖、烤土豆吃。

21.A句:把火爐比喻成守護神,還能眨著眼睛釋放溫暖,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火爐在冬日里

給人們帶來的溫暖與安全感和滿足感,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擁有火爐的日子的無限欣喜與懷念之情。

B句:雪地的“潔白”與火焰的“橘黃色”,在顏色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描繪出一個溫暖、美麗的畫面,

也突出了父親籠的一堆火在艱苦、寒冷的生活中帶給我們的溫暖、快樂、慰藉和希望,表達了我對這段雖艱

苦,卻能用勞動換來快樂的少年生活的無限熱愛與懷念之情。

22.在那段寒冷、艱苦的歲月里,為了讓家里暖和,父親便帶著我們姊妹三人上山砍柴,讓火爐在整個冬天

都有柴燒,釋放溫暖。所以會唱歌的火爐,既指火爐里柴火燃燒的聲音好聽;也是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在艱

辛、樸素的日子里,一家人在父親的帶動影響下,體驗到了勞動的幸福與快樂;還贊揚了一家人以勤勞、樂

觀的態度面對艱辛生活的精神;流露出我對那段雖艱辛、樸素卻充滿快樂的少年生活的無限熱愛與懷念之

情。

【解析】

【導語】《會唱歌的火爐》通過描繪大興安嶺冬日艱辛、自然美景以及家庭溫暖,展現了一種源于勞動與

自然接觸的生活體驗。文章以火爐象征溫暖和生活的牽絆,交織著父親樂觀的歌聲、孩子們嬉鬧的趣事,

以及一家人共同承擔勞動的情景,不僅描繪了自然的壯美,還透出對童年記憶中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溫

情互動的懷念。文章語言清新且富有感染力,讓人感受到勞動的價值和生命的樸實美好。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梳理和概括。

第一空,結合第⑥段“我最樂意做的,就是在深山里尋找風倒木。往往是尋著找著,聽見啄木鳥‘篤篤'

地在吃樹縫中的蟲子,我就會停下來看啄木鳥;而要是看見了一只白兔奔跑而過,我又會停下來看它留下

的足跡”可知,讓作者難忘的片段是:會在尋找風倒木時看啄木鳥吃蟲子、看奔跑而過的小白兔;

第二空,結合第⑦段“父親就會劃拉一堆枝秘,為我們籠一堆火……我和弟弟就湊上去烤火……待父親點

起火后,我們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當火熄滅后,土豆也熟了,我們就站在寒風中吃熱騰騰、香噴噴的

土豆。后來父親發現了我們帶土豆,他沒有責備我們,反而鼓勵我們多帶幾個,他也跟著一起吃”可知,

讓作者難忘的片段是:天太冷時,父親還會為孩子們籠起一堆火,她們便取暖、烤土豆吃。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賞析句子。

A句:從修辭方法角度看,“它就像冬夜的守護神一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把小火爐比作冬夜的守護

神,生動形象地寫出冬天的火爐一點燃,就會驅走冬日嚴寒,帶來溫暖;“每天都要眨著眼睛釋放溫暖”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眨”賦予小火爐以人的動作和情態,生動形象地寫出爐火燃燒的樣子;這句話寫出

了小火爐帶給家人的溫暖,表現了冬天火爐的重要以及帶給全家的滿足感,表達了作者對小火爐的喜愛之

情;

B句:“潔白的雪地上,跳躍著一簇橘黃色的火焰”一句,從色彩上看,雪地的“潔白”與火焰的“橘黃

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跳躍”一詞賦予火焰以生命,使畫面充滿動感,仿佛火焰在雪地上歡快地舞

蹈,描繪出一個既寒冷又溫暖、既寂靜又美麗的畫面,雪地的潔白襯托出火焰的橘黃,突出了火焰在雪地

中的明亮和溫暖;結合后文“我和弟弟就湊上去烤火……后來父親發現了我們帶土豆,他沒有責備我們,

反而鼓勵我們多帶幾個,他也跟著一起吃”可知,此句突出了在寒冷的冬日里,父親籠的一堆火帶來的生

機與活力,體現了作者對艱難生活下這一溫馨場景的喜愛與難忘。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標題內涵理解。

結合文章第⑨段中“我覺得柴火燃燒的聲音就是歌聲,火爐它會唱歌”可知,“會唱歌的火爐”表面指的

是火爐里柴火燃燒時發出的聲音,就像是在唱歌一樣;結合原文第⑨段”現在想來,我十分感激父親,他

讓我在少年時期能與大自然有那么親密的接觸……它的歌聲使我懂得生活的艱辛和樸素,懂得勞動的快

樂,懂得溫暖的獲得是有代價的”可知,“會唱歌的火爐”實際上是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在那段艱

辛、樸素的日子里,一家人在父親的帶動影響下,通過勞動讓火爐在整個冬天都有柴燒,釋放溫暖,體驗

到了勞動的幸福與快樂;文中多次提到火爐的聲音如同歌聲,火爐不僅是取暖工具,更是家庭溫暖和親情

交流的象征,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以及對父親教導的感激之情;火爐“僻啪僻啪”的燃燒聲,就

像一首動聽的歌曲,這里面蘊含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對艱辛而快樂的生活的懷

念之情。

五、寫作(共40分)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造丁斷,按要求寫一篇作文。

23.按要求作文

一件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卻能映射出人性的光輝,蘊含著世間的溫情,帶來受益終身的啟示……

請以“一件小事”為題,寫一篇作文。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答案】例文:

一件小事

生活,是由無數件小事組成的,它們或微不足道,或稍縱即逝,卻時常觸動我們的內心,給予我們深

刻的啟示。在我心中,就有那么一件小事,它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時刻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那是一個冬日的傍晚,寒風凜冽,街道上行人匆匆,大家都急著趕回溫暖的家中。我也不例外,裹緊

了大衣,加快了腳步。突然,前方傳來了“咂當”一聲,緊接著是玻璃破碎的聲音。我循聲望去,只見一

位老人摔倒在地,身旁散落著一籃子的雞蛋,有的已經破碎,蛋液流淌一地,有的則滾落到不遠處,沾滿

了泥土。

老人試圖起身,但顯然力不從心,幾次努力都未能成功。周圍的路人見狀,有的停下腳步,卻只是圍

觀,沒有伸出援手;有的則匆匆走過,仿佛這一切都與他們無關。我心中一緊,正欲上前幫忙,卻又有些

猶豫,畢竟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似乎已深入人心。

正當我猶豫不決時,一個身穿校服的學生模樣的女孩跑了過來。她沒有絲毫猶豫,徑直走到老人身

邊,先是小心翼翼地扶起老人,讓他靠在自己身上,然后蹲下身子,開始撿拾那些未破的雞蛋,并用自己

的書包墊著,生怕它們再次受損。她的動作輕柔而迅速,眼神中充滿了關切和溫暖。

“爺爺,您沒事吧?要不要我送您去醫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