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晨讀晚練16(原卷版)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晨讀晚練16(原卷版)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晨讀晚練16(原卷版)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晨讀晚練16(原卷版)_第4頁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晨讀晚練16(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晨讀晚練(16)

名句默寫+教材素材+詩歌鑒賞+范文誦讀+最新時評

目錄

1.《歸去來兮辭》整篇背誦及情境默寫

2.部編版必修上冊課文寫作素材梳理

材料走心讀3.詩歌鑒賞(朱服的《漁家傲》)

4.以“青春主旋律”為內容的材料作文寫作

5.最新時評《重視文物修繕,留住悠悠古韻》

6.語言文字運用(關于“村落”的語用材料)

考點滾動練

7.實用類文本閱讀(關于“賣花詩詞”的兩則材料)

材料走心讀

一、名句默寫

《歸去來兮辭(并序)》

陶淵明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國,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

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隆]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國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

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圖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

眷然有歸匣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窗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

腹自役。于是醫]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圉,當斂裳囪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

在圖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命篇日《歸去來兮》。乙回歲

十一月也。

[助記]言陶淵明做官的原因和經過,辭官歸田的原因。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國惆悵而獨悲?悟回往之不諫,知來

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畫,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圖微。

[助記]言輕舟搖蕩,和風吹衣,表現出沖出牢籠后的前所未有的歡快和迫切之情,本段

表達出歸心似箭的心情。

乃瞻畫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

[#]o引壺畫以自酌,畫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

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隔],時矯首而國觀。云無心以出畫,鳥倦飛而知還。景圖翳以將

入,撫孤松而盤桓。

[助記]寫出了作者想象歸家及抵家時的歡快喜悅之情,表現了歸家之樂。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農人告余以春因,將有事于西疇。或命巾車,或圈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木欣欣以向榮,泉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助記]作者想象歸家后的生活,和親戚們談家常,彈琴讀書,準備勞作,駕車出游,充

分表現出了農村生活的樂趣。

已矣乎!寓形字內復幾時?回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國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

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畫。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

夫天命復奚疑!

[助記]寫樂天知命、乘化任運思想下的無憂無慮。

【情境默寫】

1.我們經常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兩

句來表達過去不可挽回,未來則可把握。

2.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兩句寫詩人問

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見前路,表現作者歸心似箭。

3.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兩句省察生命

之有限,生年無多,何不順從心愿而行?

4.《歸去來兮辭》中寫詩人跟鄉里故人和農民的交往的句子是“,

5.《歸去來兮辭》中寫詩人自己問自己為什么心神不定,不知道要到哪兒去,表現詩人不奢求

富貴與仙境的人生態度的句子是“?

【參考答案】

1.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2.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

4.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

5.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

二、教材素材

必修上冊(未完待續)

《沁園春?長沙》作文角度

1.責任與胸懷

在那個舊時代,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時代推移,但難能可貴的是,追求自由和進步

的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胸懷崇高理想、肩負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壯志是一

成不變的。是什么讓無數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卻依然義無反顧,一往無前?回答擲地

有聲:責任。因為責任,我們的腳步更加堅定從容;因為責任,我們握緊命運的手臂更加有力;

因為責任,我們的胸懷才無限崇高和寬廣!

2.榜樣的力量

在中國革命蓬勃發展的時代,年輕人是涌入革命洪流還是躲進書齋,是向黑暗妥協還是爭

取光明,是奮力吶喊還是緘默不語,毛澤東為救民于水火,做出了無愧于時代的選擇,參加革

命,爭取光明,奮力吶喊,鼓舞戰友,激勵少年,成為時代的光輝榜樣!

3.青春與立志

無論哪個年代,年輕人應有責任,應有擔當。在中國革命蓬勃發展的時代,年輕人是涌入

革命洪流還是躲進書齋?是向黑暗妥協還是爭取光明?是奮力吶喊還是緘默不語?毛澤東為

救民于水火,做出了無愧于時代的選擇,那就是矢志不渝投身革命。他才華橫溢,在橘子洲頭

寫下不朽佳作《沁園春?長沙》;他滿腔熱血,要在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要擊碎舊社會的黑暗,

給中國人民帶來光與希望。他妙手能著文章,他鐵肩敢擔道義,是我們永遠的領袖和榜樣!

《喜看稻菽千重浪》(袁隆平)作文角度

1.使命感和責任心:

拼盡畢生精力用農業科技戰勝饑餓。

2.敏于發現、勇于探索

發現“天然雜交稻”的雜種第一代,研究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成功兩系雜交稻,尋找

與發現水稻天然雄性不孕株,研究證明培育雜交水稻切實可行,培育超級水稻成果世界領先,

引導新一場的“綠色革命”。

3.勇于挑戰權威、堅持真理

挑戰美國著名遺傳學專家的“雜交無優勢”。

4.科學家的實證精神

挽起褲腿走下稻田的標準形象。中國稻田里走出世界級的農業科學家。用事實駁斥貶雜交

水稻為“三不稻”,捍衛事實,捍衛真理。反例:“玉米地里鋪紅毯,專家談笑田地間。”如

今又現“麥田地里鋪紅毯,成熟的麥子被壓彎”,觀摩會鋪紅地毯,腳都不沾土還說是為農。

5.專一的精神

一輩子研究水稻,培育超級水稻成果世界領先,引導新一場的“綠色革命”。

6.淡泊名利

領取國家最高科技獎前幾天依然在田里翻看這土壤。

7.夢想與現實

夢見水稻長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掃帚那么大。這極具夸張的夢想,正在走向現實。

8.敬業愛崗

為天下人皆飽熱愛研究雜交水稻。同質事例:張秉貴,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把一般人

想不到的事也做到極致。

9.愛國主義

對中國文化的自信:中國有中國的有利條件。

10.科學態度面對失敗

發現天然雜交稻雜種第一代卻試種失敗但不放棄。

《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作文角度

1.“追求創新”“精益求精”“不斷實踐”

“工匠精神”使用范圍擴展,任何行業或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以稱為

“工匠精神”。“大國工匠”韓利萍潛心鉆研高精尖技術,用“臺下苦練”的堅守換來航天利

器聲振寰宇。“木雕大師”高應美嬋精竭慮,匠人心魂在一刀一琢的靜寂之中噴薄。佛工劉師

傅所說:“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時代發展瞬息萬變,創新永鑄工匠精神。

《短歌行》《歸園田居》作文角度

1.胸懷大志,只爭朝夕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當曹操舉起酒杯時,首先感嘆的便是人生如朝露般短暫,已馳

騁大半人生的一代梟雄,面對茫茫江水,仍舊吟誦著“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之意愿,仍舊堅

定著自己統一天下之志。吾無才,天下之才皆我才,曹操如是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禮賢下士,渴望吸納人才,胸懷大志,慷慨深沉。“老驥伏楊,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

已”,就算人生苦短,也要只爭朝夕。

2.堅守本心,遺世獨立

若說故鄉才是最好的慰藉與歸途,那陶淵明應該感悟深刻,躬耕田園,不問世事,他質性

自然,找到了自己應有的位置,獲得了人生的升華,這是心靈深處的選擇。不再去做籠子里的

鳥、池水中的魚,持守自己愚拙的本心,這是經歷了眾多繁雜后難能可貴的精神獨立。回到故

鄉的同時,陶淵明也找到了自己,縱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懼。

3.亂世中的抉擇

曹操和陶淵明同處亂世,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選擇,這并不意味著曹操是積極進取,陶

淵明便是消極避世,他們只是在人生道路上各自找到了自己合適的位置,從而實現了人生價值,

他們都是在積極地追求自己的人生。一個進,一個退,一個宏觀大氣,一個微觀純真,但進退

之間,都是他們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悟,曹操與陶淵明的人生態度都值得我們去學習,這是兩種

不一樣的生命狀態,入世,有肩負天下之責任,出世,有悠然淡泊之閑適。

《“探界者”鐘揚》作文角度

1.奉獻精神、科學探索

帶領學生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涉足探索植物的禁區,十六年扎根西藏,在

藏區跋山涉水50余萬公里,收集了上千種植物的4000萬顆種子,填補了世界種子資源庫中青

藏高原的空白,這一個個數字銘刻在鐘揚的大半人生歷程中,最終他把生命獻給了“種子事業”,

亦獻給了祖國,“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鐘揚一直把他的人生要義掛在嘴邊。最終,

他也變成了一顆種子,帶著自己對科學的一腔熱忱,飄散四方。

2.不求回報,向下扎根

在15歲就考入中科大少年班,33歲已是副局級干部,學術成果300余項,本可以享受優

沃生活的鐘揚,卻毅然放棄所有的職級待遇,選擇了做一名普通的大學老師,投身教育事業,

影響了眾多的學生。培養學生就如同采集種子,在鐘揚眼里,每一顆種子都很寶貴,每一顆種

子都是希望。在“種子事業”上他是偉大的攀登者,在教育事業上他是偉大的開拓者,他始終

如同一棵逆勢生長的楊樹,“不通世故”、不求回報,向下扎根,向上飛揚。

《勸學》作文角度

1.學無止境

《勸學》開篇提出:“學不可以已。”指出君子應該不間斷地接受教育,并通過教育獲得

自身發展的條件。

荀子之后,顏之推在其《顏氏家訓?勉學篇》中說:“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

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亦勉勵人們“終身學習”。

宋代的歐陽修亦曰:“學之終身,有不能達者矣。”即便終身學習,也不能窮盡對知識的

理解與掌握,故人們要終生不懈地學習和實踐。

2.持久專注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充分顯示出學習要注意積累,要有持久

力,除了時間上的持久,深度上的專注力也同樣重要。

晚清學者王國維曾總結學習的三個境界:其一為志存高遠,“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其二為持之以恒,“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為成功境界,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古代思想家荀況也說過:“鍥而舍之,

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些都說明了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在少年時就立志摘下數學王冠上的寶石一一哥德巴赫猜想。他勤奮鉆研,

算紙用了幾麻袋,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終于獲得了重大成果。

3.借助外力

善于借物是一種智慧,恰當地借助外力可以更快達到預期的目標。“物”的含義頗為廣泛,

可以指必要的器具、先進的技術、優秀的文化,也可以指人。善于借助外物者能夠開辟捷徑,

借助精神力量、文化精髓而有所成就。

《勸學》一文告誡我們: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快不過馬,飛不過鳥,眼銳不及鷹,嗅覺不如犬。但是聰明的人善于

利用外物,從而使自己的能力百倍、千倍地延伸。

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后,總結出了一條經驗,他之所以能夠戰勝項羽,主要是因為“善假

于物”,他善用各種各樣的人才。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

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師說》作文角度

1.尊師重道

古人有言:“克己復禮,是為君子也。”文明禮儀曾是古代中國每個君子的人生信念,它

包含了尊老愛幼、舍生取義、尊師重道等多個行為要求,內涵豐富。孔融稚子讓梨奏鳴了尊老

愛幼的悠悠琴音;孟子“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與我何加焉”震響了舍生取義的黃鐘大

呂;韓昌黎一篇《師說》喚醒了尊師重道的悠久傳統……我們的先人以文明禮儀為尺度,丈量

出蒼竹般的有節品格。

2.廣泛學習

圣人無常師,孔子并沒有固定的老師。他所向往的文化是周禮,但他處的時代禮崩樂壞,

周王室衰微,許多原來為周王室服務的文化官員流散至民間,孔子的學問便是向他們學習得來

的。孔子曾經問禮于老子,也曾向師襄學過音樂,向鄭子學過官制,還在具體的祭祀活動中向

主持者學習祭禮,這便是“入太廟,每事問”。所以子貢說孔子并無固定的老師,而是無處不

學。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識淵博的孔子尚且能夠虛心請教,我們更應如此。韓愈有

言:“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術業有專攻”。一專多能的

人才畢竟是少數,每個人都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專家。正如音樂家善于演奏樂曲,建筑師精于設

計高樓大廈,文學家長于描述人生百態……因此,我們應該把自己某一方面的潛能發揮到最大

值。同時,還要認識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虛心地向擁有其他專長的人求教。如果我

們抱著“人皆我師”的態度,就一定會在虛心求教中獲得真知,不斷完善自我。

3.教學相長

互幫互學,方能共同進步。孔子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韓愈當年也批評了“恥

學于師”的風氣。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封閉自己,只會讓自己變成井底之蛙。虛心求教,必

有進步;幫助別人,也能促進自己。從師學習當然重要,但學習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動態發展的

過程。學生也能促進、啟發或者教會老師領悟更多的道理。

三、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并賞析。

漁家傲

朱服

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里。戀樹濕花飛不起。愁無比,和春付與東流水。

九十光陰能有幾?金龜解盡留無計。寄語東陽沽酒市。拚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

【譯文】

綿綿的細雨微微的風,千家萬戶掩映在楊柳密蔭青煙綠霧中。淋濕的花瓣貼在樹枝上不再

飛。心中愁無窮,連同春色都付與江水流向東。

九十天的光陰能夠留多久?解盡金龜換酒也無法將春光挽留。告訴那東陽城里賣酒人,而

今只求拼個一醉方休,不管今日樂事成為他年熱淚流。

【賞析】

這首詞原題為“春詞”,是作者知婺州(今浙江金華)期間的作品。作者早年以“風采才

藻皆秀整”著稱一時。現存詞僅此一首,風格俊麗,是他的得意之作。

詞的上片,主要是惜春,景中寓情。

“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里。”開頭兩句是說,綿綿的細雨微微的風,千家萬戶

掩映在楊柳密蔭青煙綠霧中。

寫暮春時節,正是“綠暗紅稀”,春天快要悄然歸去了。

“戀樹濕花飛不起,愁無比,和春付與東流水。”上片后三句是說,淋濕的花瓣貼在樹枝

上不再飛。心中愁無窮,連同春色都付與江水流向東。

借濕花戀樹寄寓人的戀春之情。“戀樹濕花飛不起”是個精美的佳句。“濕花”應上“小

雨”,啟下“飛不起”。“戀”字用擬人法,賦落花以深情。花尚不忍辭樹而留戀芳時,人的

心情更可想而知了。在春天將去的時候,落花有離樹之愁,人有惜春之愁,這“愁無比”三字,

渾含二者,不可分辨。如此深愁,既難排遣,那就將它連同春天一道付與東流的逝水吧。

下片感嘆韶光易逝,因而產生不如及時行樂的思緒,著意抒情。

“九十光陰能有幾?金龜解盡留無計。”下片前兩句是說,九十天的光陰能夠留多久?解

盡金龜換酒也無法將春光挽留。

作者感嘆春來春去這一自然界的常態。詞句中的金龜指所佩的玩飾,唐代詩人賀知章,曾

今解過金龜換酒以酬李白,成為往昔文壇的佳話。作者借用這個典故,表明極意把酒留春。

“寄語東城沽酒市,拼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末三句是說,告訴那東陽城里的買酒人,

而今只求拼個一醉方休,不管今日樂事成為他年熱淚流。

雖然留春不住,也要借酒澆愁,拼上一醉,以換取暫時的歡樂。“寄語”一句,是說向酒

肆索酒。“而今樂事他年淚”,結句一語兩意,樂中興感。有些人“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

來明日愁”,有些人則當快意之時,想得較深,就有愁思相伴;想到他年將追思今日之樂不可

得,反成為興悲下淚的緣由。何況今日東城買醉,僅僅只是為了驅遣春愁,又不是真正的賞心

樂事呢!

四、范文誦讀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從建國至今,面對貧窮、面對落后、面對戰爭、面對天災、面對疫情,年輕人沒有躺平,

亦不畏懼犧牲,血性和抱負讓年輕人站在一線,與之抗爭。但有人說,近幾年,一些年輕人“躺

平”“擺爛”成為“多發”現象,年紀輕輕心態老化,工作缺乏目標感、喪失前行的動力、對

工作時常感到無力和厭倦;這與中國傳統文化推崇的自強不息、奮斗向上顯然相悖。同時也有

人認為,每個人的青春都應該有不同的樣子,萬紫千紅總是春;傷痛、迷茫也是組成青春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立足自身,聯系現實,

寫一篇以“青春的主旋律”為主題的演講稿。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

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立意】

1.青春的主旋律是自強不息與奮斗向上。

2.傷痛與迷茫是青春的副歌,需理性面對。

3.尊重多樣性,共繪多彩青春圖譜。

【范文】

自強不息,成就璀璨人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周易》中的一句名言,它激勵著無數人奮發向上,

不斷追求自我提升和成長。自強不息,是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是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永不放

棄的決心。唯有擁有這種精神,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成就屬于自己的輝煌。

自強不息,是戰勝逆境的有力武器。

君可見,科學家屠呦呦為了研制青蒿素,歷經無數次失敗仍堅持不懈。在那個科研條件極

為艱苦的年代,缺乏先進的實驗設備,技術也相對落后,但她沒有絲毫退縮。每一次實驗的失

敗,都意味著長時間的努力付諸東流,然而屠呦呦卻將這些挫折視為寶貴的經驗,不斷調整研

究方向和方法。她夜以繼日地查閱古籍,嘗試各種配方,進行了無數次的實驗。在無數次的失

望之后,她始終堅信自己能夠成功,最終發現了青蒿素,為全球瘧疾防治做出了巨大貢獻,拯

救了無數生命。她的自強不息,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科學家的力量,也讓我們明白,只要心懷堅

定的信念,勇于面對逆境,就能夠戰勝困難,迎來成功的曙光。

自強不息,是實現夢想的必備品質。

且看,自幼失聰的江夢南,沒有向命運屈服。她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這其

中的艱辛難以想象。為了跟上正常的學習進度,她付出了比常人多幾倍的時間和精力。當別人

在玩耍休息時,她在埋頭苦讀;當別人早已進入夢鄉,她還在燈光下復習功課。每一個發音,

每一個單詞,她都要反復練習無數次,才能達到和常人相近的水平。在求學的道路上,她遭遇

了無數的困難和挫折,但她從未放棄。正是憑借著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她不僅順利完成了本

科和碩士研究生學業,還考上了清華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江夢南用自己的堅持和努力,詮釋了

自強不息的真正含義,也讓我們懂得,只要有夢想,并為之不懈奮斗,就能夠跨越障礙,實現

人生的價值。

自強不息,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

看,跳水小將全紅嬋,出身普通農家。她沒有優越的訓練條件,也沒有與生俱來的天賦異

稟。但她憑借著對跳水的熱愛和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在賽場上展現出驚人的技藝。全紅嬋每

天練習400多跳,光掌握“向后翻騰三周半抱膝”就用了一年多時間。無論是炎炎夏日,汗

水濕透衣衫,還是寒冷冬天,池水冰冷刺骨,訓練館里總能看到她嬌小而堅定的身影。她承受

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卻從未抱怨,從未退縮。她在東京奧運會上一鳴驚人,勇奪金牌,

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她的成功不僅源于自身的努力,更激勵著無數年輕人勇敢追求夢想,為

社會注入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推動了體育事業的發展,成為了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應時刻銘記這句名言,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激

勵自己。當我們在學習中遇到難題時,要不畏艱難,努力鉆研,就像屠呦呦一樣,在科學的道

路上不斷探索;當我們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時,栗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如同江夢南一般,在命

運的考驗面前絕不低頭;當我們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遭遇困境時,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學

全紅嬋那般,在訓練場上揮灑汗水,永不言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超越自我,實現人生

的理想和目標。

五、最新時評

重視文物修繕,留住悠悠古韻

來源:光明網

中山市的南朗街道,是該市不可移動文物最集中的區域之一。數座古老的祠堂靜立其中,

連綴起一部部家族史,百余文物訴說著悠悠古韻。然而,由于文物建筑年久失修,不少宗祠的

木構件糟朽露白,油漆起皮、脫落,地磚生青苔發霉,安全隱患凸顯,與之相伴隨的,還有文

化印記被磨滅的危機。

幸運的是,在歲修資金的支持下,南朗街道得以啟動維護修繕工作,通過門扇、立柱等修

補和重新油漆、階磚地面清洗,以及墻面局部修補,保障了文物安全,讓祠堂修舊如舊。更重

要的是,文物建筑的實用功能得以恢復,重新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去年,在南朗街道,由歲修

資金支持的文物小修小補共有73處,使用補助資金130萬元。據統計,在整個中山市,全年

共落實不可移動文物歲修補助資金546萬元,眾多文物的健康警報得以解除,重現昔日光彩。

上文提到的歲修資金,是中山市針對所有市級文保單位和尚未核定公布為文保單位的不可

移動文物的日常保養維護而專門設立的補助資金,單個工程預算總額在5萬元以下的文物修繕

項目均可申請。這也意味著,歲修資金覆蓋的基本是文物的一些“小災”“小病”。也許在不

少人看來,這遠談不上大手筆,但這種預防性保護,有助于避免小修拖成大修,可謂是花小錢

辦大事。

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文物等級高低,產權歸屬如何,在中山市歲修資金的申請中一律平等。

這對那些低級別文物和非國有產權的文物來說,可謂是重大利好。毋庸諱言,在實踐中,有限

的資金多優先用于保護等級高、價值高的文物,數量龐大、類型多樣的低級別文物則長時間屬

于“沉默的大多數”。然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低級別文物的價值也在不斷豐富。歲修資

金特別關注這些低級別文物,本身就是對其價值的尊重和認可,也將激發起當地民眾保護文物

的熱情和意愿。

而對于非國有產權的文物來說,歲修資金無異于雪中送炭,直接解決了管理者或產權人的

修繕資金難題。讓更多文物能夠得到更妥帖細致的呵護,也讓人們更直接享受到文物保護成果。

往小處看,堅持“全覆蓋全報銷”的歲修制度,讓產權人可以免費修繕文物建筑,得到看得見

摸得著的實惠;往大處看,眾多文物建筑的保養維護,也為這些特色資源的活化利用創造了條

件,拓展了農文旅融合的空間,并以多種形式回饋當地民眾。

近日,據媒體報道,中山市文物局“'歲修制度'實現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全覆蓋”項目獲

評國家文物局2023年度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十佳案例。該制度著眼日常維護、重視預防性保

護的特點值得關注,其所折射出的對文物的敬畏和關懷,以及務實的工作態度更值得細致咂摸。

這項文物保護制度探索,似煲廣式老火湯,小火慢燉,不疾不徐,耐得住性子,熬得住時間,

讓人倍感熨帖和安心。期待中山市的文物保護探索帶給我們更多啟發,引來一陣陣文物保護的

清新之風。

考點滾動練

語言文字運用+實用類文本閱讀

一、語言文字運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講:“從基層上看,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①在20世紀20年

代的鄉土小說中,②敘事策略基本上是寫實的,③村落自然成了最好的素材之一。④通過相對

平實的一種眼光,⑤作家們發現鄉村破敗荒涼的根源。魯迅《故鄉》里金黃的圓月、碧綠的瓜

地、英雄的少年,每個意象無不純美如夢;對照“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

之類滿目瘡痍的現狀,“鄉愁”原來只是不可逼視的幻象。

然而,在同一時期,村落仍在詩意的觀照下,顯露了令人傾心的山水之美、人情人性之美

以及風土之美。

沈從文在具有湘西風情的村落里,構建了一條渡船,渡給憑水依山的茶明,給一半著陸、

一半在水的吊腳樓河街以生機。桐油、青鹽、染色的五倍子,棉花、棉紗,以及布匹、雜貨同

海味——(甲);歷經歲月風雨的老船夫、一派真純明凈的翠翠、與人性較量的天保和儺送一

一船擺渡的是命運。他們在密密匝匝的生活里獨植毒矮裹醫,四季流轉,盛夏的果實躲藏在綠

蔭里,等待一場秋的收獲,冬日的皚皚白雪覆蓋了秋的金黃,(乙)。

作家們所描寫的鄉村大多以自己的故鄉為藍本,經過記憶的篩選,掩蓋了其中艱辛苦楚的

成分,營造了一個令人難忘的美麗原鄉。

在封建時代,人們習慣于從古典史籍、宮殿遺址、文物珍寶去認識中國;從村落開始,我

們也慢慢能夠從一個農民、一座村莊、一條河流等視角出發,去領悟這片博大的土地。我們生

于斯,長于斯,這里埋藏著中華民族A的遺傳信息。

村落是一條絲滑的彩帶,一端扎系在人們身上,一端飄向文學夢鄉。孫犁的文思飄蕩在荷

花淀里,沈從文一生走不出湘西鳳凰的山村。我們每一個人既是田園詩意的表達者,又是鄉居

生活的實踐者。這是對中國鄉村的一種文化自覺。它不是B,而是在舊

有的土壤重新生成,它力求在初始之地提煉出有益的精神元素,構建迥異于傳統社會但具有相

對恒定性的社會結構與人地關系。(有刪改)

1.文中第一段標有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出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

不得改變句意。(4分)

2.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充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

超過12個字。(4分)

3.請就文中最后一段畫線的句子進行仿寫,仿寫句以“渡船”為本體。要求:使用暗喻修辭,

且符合暗喻修辭特征,依照畫線句結構進行仿寫。(3分)

4.請在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

5.文中畫波浪線的“種植喜怒哀樂”,有人說不合邏輯,有人說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

請簡要說明理由。(5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材料一:

花是春天的象征,花的盛開意味著春天的到來。然而,日漸發展的城市,與純真的大自然

有了一層淡淡隔膜。都城內的詩人,未必能第一時間感知春天降臨,反倒要經由賣花者的活動

來獲得春天降臨的真實感。陳師道《和謝公定雨行逢賣花》云:“逢花駐馬尚多情,天不違人

旋作晴。不使近詩增紙價,得知春入鳳凰城。”春天來到都城的訊息,是經由被賣的花朵傳遞

到詩人那里的。

對于都城之內的詩人而言,賣花不只是單純的商業活動,還是春日風物的真實載體。以賣

花書寫春日風物,成為城市尤其是都城詩人的常見手法。“京師巷陌新晴后,賣得風流更一般”

(林逋《杏花》),“三月名園草色青,夢回猶聽賣花聲”(趙葵《柳花》),“海棠陰淺日

黃昏……賣花聲過忽開門”(呂夏卿《春陰》),等等,這樣的詩句實在不勝枚舉。

賣花給人帶來的不只是視覺的享受,還有聽覺上的獨特美感。《東京夢華錄》的“賣花者

以馬頭竹籃鋪排,歌叫之聲,清奇可聽”,就是真實寫照。叫賣是宋代城市發展起來的特色。

自北宋開封時就已如此,南宋亦仿照北宋。叫賣聲甚至演化為專門的技藝。耐得翁《都城紀勝》

“瓦舍眾伎”條稱:“叫聲,自京師起撰,因市井諸色歌吟賣物之聲,采合宮調而成也。”賣

花聲的存在,從聽覺上也給予文人一種新鮮的刺激。這類賣花聲通常來自流動性的商販。正所

謂“帝城只賣擔頭枝”,都城內流動性的賣花者極多。這類花販所賣之花,多為朵花、把花,

不會是大型盆栽和花窠。輕巧的貨品,讓賣花人可以輕松穿越街巷,以叫賣聲招攬客人。聲音

具有穿透性,就算隔著高墻,也能由戶外傳播到室內。街巷的錯落,又增加了賣花聲的幽深感,

賣花聲的響起與遠去,都牽動著居室內的聽者。這讓深處居室之內的文人獲得了一種新的感受

外界的方式,不必看到花擔上五顏六色的花朵,只憑耳中傳來的叫賣聲,就能感知時令的變化

和城市節奏的展開。

對于寓居都城的詩人而言,賣花傳遞的時令變換,往往會牽動思鄉的心緒和客居的落寞。

戴復古《都中冬日》的賣花書寫,書寫了都城客居的情境:“脫卻鶻裘付酒家,忍寒圖得醉京

華。一冬天氣如春暖,昨日街頭賣杏花。"京華之地,居大不易。對于一生未仕、漫游江湖的

戴復古而言,更是如此。典當衣裘,只圖得一醉。幸而臨安的冬季天氣和暖,街頭已有杏花叫

賣。“昨日街頭賣杏花”,不只是臨安冬日的風景,同時也是對京華客子的撫慰。“忍寒圖得

醉京華”則有著江湖游士的辛酸無奈。

對任職都城的士大夫而言,美麗的鮮花不但裝點著他們的生活,也調整著他們的心態。《六

一詩話》稱:“士大夫牽于事役,良辰美景,罕獲宴游之樂。其詩至有'賣花擔上看桃李,拍

酒樓頭聽管弦'之句。”都城明明擁有最特別的風景,士大夫卻因公務繁忙無暇游賞,只能從

賣花擔上欣賞桃花季花的盛放。賣花帶來了四季流轉的美好,安慰著王事鞅掌的士大夫。楊萬

里《初夏清曉赴東宮講堂,行經和寧門外賣花市》:“眾紅半霎聊經眼,不枉皇州第二年。”

都城花市的商品緊緊呼應著四季花時,讓詩人不必執念于回歸故園、退居鄉里。花市讓楊萬里

感受到了都城特有的繁華,也紓解了他渴盼回鄉的寂寞。

賣花書寫中所折射的時序變換、所承載的客居心緒,是宋代作者對都城時間與空間的真切

感知,是宋代作者對都城生活節奏的新鮮體驗,更隱含著他們關于都城的新思考:該如何自處

于都城之中?是在自我與都城的碰撞中傷感,還是努力融入都城生活的節奏?宋人的感受與思

考,促使花卉買賣成為體察都城生活及世態人情的精妙視角,而賣花也日漸成為表達都城時序

變換與詩人居處心態的成熟事象。

(摘編自周劍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