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學科實踐:制作隔音房間模型【兩大題型】(原卷版)_第1頁
跨學科實踐:制作隔音房間模型【兩大題型】(原卷版)_第2頁
跨學科實踐:制作隔音房間模型【兩大題型】(原卷版)_第3頁
跨學科實踐:制作隔音房間模型【兩大題型】(原卷版)_第4頁
跨學科實踐:制作隔音房間模型【兩大題型】(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5跨學科實踐:制作隔音房間模型【兩大題型】【考點一噪聲的控制】1.聲音從產生到引起聽覺有三個階段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空氣等介質傳播聲音—鼓膜的振動引起聽覺。2.控制噪聲的方法(1)聲源處:防止噪聲產生;例如,禁止鳴笛,摩托車安裝消聲器等。(2)傳播中:阻斷噪聲傳播;例如,種植樹木吸收噪聲,公路旁安裝隔音板等。(3)人耳處:防止噪聲進入耳朵;例如,佩戴耳罩等。【考點二消聲原理】消聲原理是利用吸聲材料和護面材料及隔聲材料設計成一定結構(消聲器)來降低噪聲的一種方法。【考點三吸聲原理】吸聲處理是在噪聲傳播途徑上進行控制的有效方法。當室內聲源發出的聲音遇到墻面、頂棚、地坪及其它物體表面時,都會發生反射現象。聲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各種材料時,一部分聲能被反射,一部分聲能向材料內部傳播并被吸收,一部分聲能透過材料向外傳播。在隔聲圍護結構的內側壁面上做必要的吸聲處理,可以有效加強隔聲圍護結構的隔聲量。【題型一減弱噪聲的實驗】1.(2023?寧德期中)在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小剛做了下面的實驗:(1)如圖①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乒乓球被反復彈開,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2)如圖②所示,為了驗證(1)中的探究結論,小剛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明顯地看到實驗現象,你的改進措施是,這種實驗探究方法叫做法。(3)如圖③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

可以傳聲。(4)如圖④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將聽到。2.(2023?懷化期末)為了驗證“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小華設計了一套巧妙的實驗裝置:在廣口瓶內用細線吊起一部手機,線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軟木塞上,瓶內的空氣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圖所示。(1)在沒有抽氣時,小華用家里的另一部手機撥打瓶內的手機,他(選填“能”或“不能”)聽見瓶內手機的鈴聲;(2)小華盡量抽盡瓶中的空氣后,撥打瓶內的手機,他聽到瓶內手機鈴聲的情況是(選填“鈴聲變弱”或“鈴聲變強”)。(3)通過以上兩次實驗的對比,小華得出的結論是:。3.(2023?宿遷期中)如圖所示,小琳將幾個小紙團放在正在播放音樂的揚聲器的紙盆上,她發現紙團上下不斷跳動。(1)她斷開開關,讓揚聲器停止播放音樂,紙盆上的小紙團(還在/停止)跳動。這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而產生的。實驗中,小紙團的作用是:將紙盆的,從而便于觀察;(2)在揚聲器播放音樂時,調大音量,發現小紙團跳得(更高/更低),這說明:發聲體的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3)隔壁的小明為了避免聲音對自己的干擾,他可以采取如下方案:①,是在處減弱噪聲;②還可以,是在處減弱噪聲;(4)小琳突發奇想:若將該實驗裝置移到月球上進行實驗,當揚聲器播放音樂時,她(選填下列序號)。A.既能聽到聲音,又能看到小紙團跳動;B.不能聽到聲音,但能看到小紙團跳動;C.能聽到聲音,但不能看到小紙團跳動;D.既不能聽到聲音,也不能看到小紙團跳動。4.(2023?福州期末)如圖為“探究聲音的傳播”實驗裝置。(1)把正在發聲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此時能聽到鈴聲。用抽氣機逐漸抽出罩內的空氣,聽到的鈴聲將會變;(2)進一步推理可知:如果把罩內空氣完全抽出,將(選填“能”或“不能”)聽到鈴聲。該實驗表明:聲音的傳播需要;(3)下列控制噪聲的措施中,應用上述實驗結論的是。A.摩托車安裝消聲器B.在高噪聲環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C.窗戶安裝雙層真空玻璃D.學校附近禁止汽車鳴笛5.(2023?梧州期中)如圖所示是探究“聲音的傳播”實驗裝置:(1)交流討論:①在玻璃鐘罩內的木塞上,放一個正在發聲的音樂鬧鈴,此時我們能聽到音樂。②用抽氣設備抽鐘罩內空氣,在抽氣的過程中,你聽到音樂聲將會(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③如果把鐘罩內空氣完全抽出我們將(選填“能”或“不能”)聽到聲音。(2)實驗結論:聲音的傳播需要,聲音在中不能傳播。(3)通常人們會從噪聲的產生、傳播及接收三個環節控制噪聲。下列控制噪聲的措施中,與上述實驗結論相符合的是(填序號)。A.摩托車安裝消聲器B.在高噪聲環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C.臨街的房屋安裝雙層真空玻璃D.學校附近禁止汽車鳴笛(4)實驗中需要將玻璃罩內的空氣完全抽出,但現有的抽氣設備總是很難將玻璃罩內抽成真空狀態,即實驗無法達到絕對的真空,在這種情況下,怎樣得出這一結論呢?你的答案是。A.通過日常生活經驗得出B.用實驗直接證實C.通過理論推導出來D.建立在實驗基礎上加科學的推理得出6.(2023?文山期末)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傳聲的實驗,如圖所示。(1)如圖甲,把正在響鈴的電鈴放在玻璃罩內,在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空氣的過程中,會聽到鈴聲逐漸變。(2)打開閥門,讓空氣逐漸進入玻璃罩內,又會聽到鈴聲逐漸變。(3)推理過程:玻璃罩內空氣越少,傳出的聲音越;如果玻璃罩內抽成真空后,就聽不到電鈴響鈴的聲音了。(4)結論:聲音的傳播需要,真空不能。(5)此實驗中,用抽氣機抽氣(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實驗的結論是通過(填序號)得出的結論,是我們學習的第一個理想實驗。A.推理假設B.實驗驗證C.歸納總結(6)小明還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來探究真空能否傳聲。如圖乙所示是暖水瓶的簡易剖面圖。他把音量大小相同的芯片放入瓶中,根據聽到的聲音進行判斷。下列是他設計的幾組比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填序號)。A.將同一個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進行比較B.用一個完好的和一個已經漏氣的瓶膽進行比較C.將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膽中進行比較D.把同一個暖水瓶的瓶膽放在近處和遠處進行比較【題型二比較材料的隔音性能】7.(2023?常州期中)噪聲是一種嚴重的環境污染,小華學習了有關聲音的知識后,對材料的隔聲性能很感興趣,于是他設計了如下實驗進行探究:①先搜集各種材料,如衣服、報紙、平裝書、塑料袋、棉襪子;②把鬧鐘放到一個鞋盒里,將衣服蓋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漸遠離盒子直到聽不見滴答聲,記下此時人離盒子的距離;③分別將各種材料蓋在鞋盒上方,重復以上實驗,得到下表的數據:材料衣服報紙平裝書塑料袋棉襪子聽不見滴答聲的實際距離/m2.12.83.75.21.2(1)小明設計的實驗利用的原理是:離聲源越遠,聽到的聲音響度越(大/小);(2)根據小明的實驗,以上幾種材料中隔聲性能最好的是。(3)根據小明所得數據可推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聲性能(好/差),如果再給你一塊海綿材料,你認為其隔聲性能與報紙相比,(海綿/報紙)隔聲性能更好一點;(4)在噪聲污染嚴重的環境里,“隔聲”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聲的方法分類中,“隔聲”是在

減弱噪聲。8.(2023?株洲期末)近幾年,一些城市道路由從前的水泥路面變成了瀝青路面,如圖所示。小明發現汽車走過時產生的噪聲比從前小多了,那么汽車行駛的噪聲是否與路面的材料有關呢?下表是小明在互聯網上查到同一輛轎車在不同路面行駛時噪聲的試驗數據:試驗次數試驗車型車速km/h普通瀝青路面噪聲/dB多孔瀝青路面噪聲/dB1桑塔納轎車8085.478.52桑塔納轎車10092.680.6(1)根據表中的數據,你可以得出的結論:①;②。(2)請你猜想:除上述因素外,汽車行駛路面上產生噪聲的大小還可能跟有關。(寫出一個因素)9.(2023?南通期中)在比較材料的隔聲性能實驗中。(1)小明和小強在家中開展探究,他們準備利用人耳剛聽不到聲音時人與聲源的距離來進行比較,選用手機鈴聲作為聲源,實驗過程中他們將手機鈴聲響度調小,同時在比較不同材料時手機鈴聲響度應(選填“隨材料而改變”、“保持不變”或“根據實驗情形而改變”)。(2)小明從家中找出下列一些材料開始探究:一張報紙、一件羽絨服、一個薄塑料袋、一些包裝泡沫板,由于不同材料的厚度不同,在對材料進行科學調整后,他們通過探究得到如下實驗數據:材料報紙羽絨服塑料袋泡沫板人耳聽不到聲音的距離/m8475根據數據可分析出這些材料中隔聲性能最好的是。(3)兩同學觀察后發現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聲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均選填“好”或“差”)。(4)如果再給你一塊海綿材料,你認為其隔聲性能與報紙相比,隔聲性能好一點。(5)在噪聲污染嚴重的環境里,“隔音”是在減弱噪音。10.(2023?東莞期中)李杰家書房臺式電腦的一只頭戴式耳機外罩壞了,他想制作一個防噪聲的耳罩,通過比較幾種材料(衣服、錫箔紙、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來選擇一種隔音性能好的材料作耳罩的填充物。實驗材料除了待檢測的材料外,還有:音叉、手機鬧鈴、鞋盒。(1)在本實驗中適合作聲源的是。(2)李杰將聲源放入鞋盒內,在其四周塞滿待測材料。他設想了以下A、B兩種實驗方案,你認為最佳的是

方案。A.讓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離處,比較所聽到的聲音的響度B.讓人一邊聽聲音,一邊向后退,直到聽不見聲音為止,比較此處距鞋盒的距離(3)通過實驗得到的現象如下表所示,待測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A方案B方案材料衣服錫箔紙泡沫塑料材料衣服錫箔紙泡沫塑料響度很響較響弱距離18m10m6m(4)方案B中,將不容易比較的響度變化改為比較距離的變化,這里采用的思維方法是(選填“替代法”、“比較法”或“轉換法”)。(5)當媽媽在客廳看電視時,李杰在書房戴上制作好的防噪聲耳罩進行英語聽力訓練時,在一旁看書的爸爸幾乎聽不到耳機發出的聲音。李杰聽力訓練時,客廳電視的聲音是(選填“噪聲”或“樂音”),爸爸看書時,防噪聲耳罩相當于在處減弱噪聲。11.(2023?南平期中)小明和小強在家中探究比較材料的隔聲性能實驗(1)他們選用手機作為聲源,經過一番討論,他們提出了下列兩個方案:方案一:人站在離聲源的一定距離處,用不同的材料將手機蓋住,然后比較所聽到的聲音響度的大小。方案二:用不同的材料將手機蓋住,然后不斷地遠離聲源,一直到剛好聽不到聲音為止,并測出此地離聲源的距離,然后比較距離的大小。你認為方案(填“一”或“二”)更好,理由是。(2)他們從中選擇了最優方案,用手機的鈴聲作為聲源,實驗過程中他們應將手機鈴聲響度(填“調大”或“調小”),因為手機鈴聲響度越(填“大”或“小”,人恰聽不到聲音時與聲源的距離將越(填“大”或“小”),導致實驗在家中難以進行同時在比較不同材料時手機鈴聲響度應(填“隨材料而改變”“保持不變”或“根據實驗情形而改變”)。(3)小明從家中找出下列材料開始探究:一張報紙、一件羽絨服、一個薄塑料袋、一些包裝家電的泡沫板,小強認為小明選擇的這些材料中存在一個明顯問題,不能有效地說明這些材料的隔聲性能。請指出這個明顯的問題:。(4)對材料進行科學調整后,他們通過探究得到如下實驗數據:材料報紙羽絨服塑料袋泡沫板人恰聽不到聲音的距離/m8475分析數據可知:這些材料中隔聲性能最好的是。12.(2023?西安期中)小明想比較幾種材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檢測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還有:音叉、機械鬧鐘、鞋盒。(1)在本實驗中適合做聲源的是(選填“音叉”或“機械鬧鐘”)。(2)如圖所示,分別用不同材料將聲源包裹起來,然后放在鞋盒內,通過實驗來探究它們的隔音性能。這些材料包裹的厚度應該(選填“相同”或“不同”)。(3)小明一邊聽聲音,一邊向后退,在此過程中,他所聽到聲音的(選填“音調”或“響度”)發生改變。當聽不見聲音時分別測量并記錄此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