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中古時期的歐洲教學課件_第1頁
高一歷史中古時期的歐洲教學課件_第2頁
高一歷史中古時期的歐洲教學課件_第3頁
高一歷史中古時期的歐洲教學課件_第4頁
高一歷史中古時期的歐洲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世界古代史第二單元

——中古時期的世界中外歷史綱要下MiddleAges中世紀15世紀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395—476)東羅馬帝國延續(395—1453)羅馬帝國分裂文藝復興大航海時代導入新課中古時期的歐洲一、西歐封建社會5—10世紀西歐封建社會——核心素養落實時空觀念1、概況(1)建立:(2)基本特征:一系列王國:“蠻族國家”戰爭頻繁社會動蕩將領分封土地(政治)封君封臣制度破產農民需要庇護心靈需要撫慰(經濟)莊園與農奴制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文化)基督教會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羅馬帝國的廢墟和日耳曼人遷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國基礎之上,誕生了西歐封建社會。(一)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材料一: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中古西歐諺語封君封臣

提供土地與保護效忠、服兵役(2)內容:(3)特點:(1)原因:社會動蕩和自然經濟的產物①以土地為紐帶②是雙向權利義務的關系③層層分封,具有嚴格的等級性④具有契約關系,層級間相對獨立封君:授予土地者;封臣:領取土地者。(4)影響:②封建主在各自的領地內獨立行使權力,政治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據局面。①國王或皇帝是名義上最高統治者,與各級封建主聯系起來,成為西歐社會的統治階級。材料二:西歐的封君封臣制與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有什么異同?封君封臣制分封制相同點目的內容特點結果不同點社會性質不同維持手段不同維護統治有條件地分封土地,行使權利,承擔義務層層分封

等級森嚴前期加強地方統治,后期造成地方割據封建社會奴隸社會以土地為紐帶,靠效忠來維系,不可越級統治以血緣為紐帶,宗法制來維系,天下共主【合作探究】一、西歐封建社會土地類型經營者權利及義務領主自營地農民份地自由農份地農奴份地領主自由農農奴直接經營,由農奴耕種,收入歸領主所有為領主服一定時間的勞役;法律上自由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著于土地上,需要自備工具為領主服一定時間的勞役

自耕自收;向領主繳納租稅;歷史解釋3、經濟:莊園與農奴制度5世紀末的西歐國家14-16世紀的西歐國家二.中古西歐的王權、城市1.中古西歐的王權

政治之變:封建社會

民族國家變化:封建制初期,權力分散,王權軟弱,教權大于王權唯有教皇一人具有任免主教的權力…一切君主應親吻教皇的腳;教皇有權廢黜皇帝。——《教皇敕令》中古中后期,西歐各國王權有不同程度的加強。②社會環境逐漸穩定,經濟增長。原因:①國王作為國家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擁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權力。法蘭西國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擊敗各地封建主。到15世紀晚期,法蘭西基本完成統一,王權得到強化英格蘭國王在與貴族的斗爭中強化王權,到15世紀晚期都鐸王朝建立后,英格蘭逐漸形成較為強大的王權。15世紀末,在伊比利亞半島形成的國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1.中古西歐的王權表現:倫敦巴黎佛羅倫薩中古時期的歐洲-新變化:城市興起

經濟之變:莊園自給

城市自治(1)原因:封建經濟獲得一定發展。農業技術提高,剩余產品增加,商貿發展。(2)概況:10世紀起,西歐各地興起了眾多城市。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對安全的地方,一般坐落在封建領主的領地上。(3)代表:意大利(佛羅倫薩、威尼斯)、法蘭西(巴黎)、英格蘭(倫敦)、德意志(科隆)特征: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以工商業為基本謀生手段。途徑:談判、金錢贖買、武裝暴動影響:贏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權;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展;一切城市興辦大學;以金錢和人力支持王權,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王的統一事業。出生神父主持洗禮結婚時在教堂由神父主持婚禮臨終教父主持涂香油儀式死后在教堂舉行葬禮,遺體被葬教堂附屬墓地教育宗教學校課程七藝地位:基督教會在中古西歐占有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堂星羅棋布,人們既是國家的臣民,又是教會的子民,一個人從生到死都離不開教會。3、文化之變:二、中古西歐的王權與城市從神權至上到世俗社會表現:1.擁有大量的莊園和廣袤的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稅;2.最大的有組織的力量,形成從教皇到各級神職人員的等級制度;3.整個西歐社會的居民幾乎都是基督教徒,教會控制著他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嚴重束縛了人性的發展。卡諾莎之辱

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和德皇亨利四世爭權奪利,教皇在德國和其他國家掀起反亨利浪潮。同時,德國一些貴族宣稱,如亨利不得教皇寬恕,將不承認他君主地位。德皇被迫妥協,去向教皇請罪。教皇故意不予理睬,去了遠離羅馬的卡諾莎行宮。德皇在卡諾莎行宮前站了三天三夜,受盡精神侮辱后,教皇才恩賜給德皇一個赦罪的吻。基督教二元權力體系教權王權教階制封君封臣制精神世界統一世俗政權分裂教權>王權斯拉夫人5—15世紀東歐封建社會——核心素養落實三、拜占庭帝國與俄羅斯1、拜占庭帝國的興衰(

395-1453年)(1)建立: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東羅馬帝國繼續發展。首都拜占庭問題探究5—15世紀東歐封建社會——核心素養落實①經濟:②領土擴展:③政治制度、法律源于羅馬④文化:三、拜占庭帝國與俄羅斯1、拜占庭帝國的興衰(

395-1453年)(2)帝國興盛工商業發達,君士坦丁堡是溝通東西方的橋梁,也是東西方文明發展的紐帶。一度擴張到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文化的標志性成就。由于地處歐、亞、非三洲交界處,拜占庭帝國繼承了古代希臘、羅馬文化,融匯了基督教文化和來自西亞、北非的文化“羅馬帝國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

—德國歷史學家耶林《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羅馬民法大全》標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備特點:繼承性、開放性、包容性。影響:拜占庭文明的獨特地位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保存延續了希臘羅馬文化;為文藝復興運動提供寶貴的精神營養;對歐洲近代代法律產生重要影響。5—15世紀東歐封建社會——核心素養落實公元395年

6—7世紀的拜占庭帝國阿拉伯人占領了從敘利亞到北非的大片土地。11世紀時僅剩希臘半島和愛琴海地區。13世紀初西歐封建主組建十字軍東征,占領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領土。1453年新崛起的奧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斷進攻。1453年,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1、拜占庭帝國的興衰(

395-1453年)(3)帝國衰落三、拜占庭帝國與俄羅斯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版圖如下:5—15世紀東歐封建社會——核心素養落實三、拜占庭帝國與俄羅斯時空觀念原因①連年征服戰爭消耗了拜占庭的資源。②6世紀中期以后,由于游牧部落和內部矛盾,拜占庭帝國陷入混亂

。5—15世紀東歐封建社會——核心素養落實13世紀中期金帳汗國臣屬被蒙古征服9世紀基輔羅斯俄羅斯的發端莫斯科公國反擊蒙古,建立統一國家16世紀初1547伊凡四世繼續擴張17世紀末地跨歐亞俄羅斯帝國2、俄羅斯的發展5—15世紀東歐封建社會——核心素養落實三、拜占庭帝國與俄羅斯時空觀念歷史上第一位沙皇封建社會產生(5世紀末—10世紀)基本特征政治:封君封臣制度教階等級制度經濟:莊園經濟

農奴制度思想:教會束縛封建社會的發展變化(10世紀末—15世紀)政治:王權強盛,議會興起經濟:城市興起,工商業發展思想:大學建立,思想解放新變化拜占庭帝國一度強大:俄羅斯逐漸崛起:本課小結第3課中古時期的歐洲西歐:東歐:黑暗光明東歐繼續強化皇權,加強中央集權,封建制度穩固西歐光暗共生·

東西歐多元共存項目西歐封建社會中國封建社會時間跨度約5世紀——1453年公元前221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